語言地理

語言地理

語言地理(是研究語言現象的地理分布的領域學科。以收集包括語音、語法、辭彙等語言要素空間分布資料,編制語言地圖,研究語言分布地理特徵並由此探討語言發展演化規律為主要目的。語言地理是文化地理學的重要組成方面,對於研究地域政治、社會、民族、人口、文化、經濟等各種人文地理現象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語言地理也是語言學的一個課題,往往由語言學者對其語言的產生,演變,傳播地域等方面進行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語言地理
  • 釋義:尋找語言邊界
  • 屬性:研究語言現象地理分布的領域學科
  • 組成:語音、語法、辭彙等語言要素
概述,語言地理學,世界九大語系,漢藏語系,印歐語系,阿爾泰語系,閃-含語系,烏拉爾語系,伊比利亞-高加索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南亞語系,達羅毗荼語系,世界各地劃分方法概覽,地區分類法,標準語言分類法,語言學分類法,4。遺傳學分類法,

概述

語言地理主要在於尋找語言邊界,劃分語言區或方言區。採用語言要素分布的資料在地圖上繪製等語線(或同言線)是最基本、有效的方法。此外,語言邊界往往會沿著諸如高山、沙漠、大河等自然地理的障礙的走向,或者沿著政治疆界延伸,因此語言邊界有時會與這些自然的或人為的界線相吻合,所以自然地理學歷史地理學知識有助於劃分語言區。人口遷移在造成文化擴散、推動文化發展的同時,也使各地區的語言結構發生取代更替和融合、分化的變化,因此歷史上的移民可以做為解釋語言地理分布、探討語言的地理擴展和演化過程的重要因素。探討歷史時期語言的地理分布,進行分區,以研究歷史語言地理,也是語言地理的研究內容。 總而言之,語言地理主要研究語言的空間分布與地區差異,語言的形成與環境的關係,語言的演變與分區,語言的景觀與地名等核心內容。

語言地理學

語言地理學是人文地理學的分支學科。以方言的地域分布和地理型式為基礎,研究一般性語言問題,如語言母體與譜系繼承性、歷史比較語言、語彙辭彙多樣性、語形變化的地理特徵等。20世紀初出現不少專門論述語言地理的專著和圖集。如法國語言學者吉列倫(J.Gillieron)1904年 完成的法國語言地圖集,多扎特(A.Dau- zat)1922年出版的《語言地理學》等, 較為系統地闡述了各民族的母體方言、 辭彙、語法的變體,並進行俚語的地理比較研究。嗣後語言地理學研究日益為世 界各國學者所注意。1928年,世界比較語言學權威蒙特林(M.Montolin)建議 在首屆國際語言學者會議中設語言地理 調查委員會,並在1933年年會上根據各國語言地理研究現狀,出版了《語言地理文集》。目前世界上約有2500~3000種語言。各種語言的起源和分布均具歷史承襲性,可依其發展歷史上的親緣遠近,劃分出13大主要語系,它們是:漢藏語系印歐語系阿爾泰語系閃含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達羅毗萘語系、烏拉爾語系高加索語系、古亞細亞語系、尼羅—撒哈拉語系、尼日—剛果語系和科伊嗓語系。其中印歐語系分布最廣,使用人數約20億,包括英語、德語、西班牙語、俄羅斯語、印地語孟加拉語等主要語種。漢藏語系的使用人數也逾10億,漢語、泰語、緬甸語等均屬此系。各種同源的語系音韻、語根、辭彙等方面具有共同的語言特徵,同時同種語言內部由於語音、語法、語彙的多種變化,又可形成各種地方的民族方言。研究方言分布的主要方法藉助於使用等語線,即根據代表性語言、辭彙指標,在地圖上標出語言特徵近似的分布點,連成等語線。區分兩地區語言特點等語線越少,通常說明該兩地區方言越接近。循等語線幾乎重合成粗線的地帶,可劃出“民族語言”的界限。這種界線往往沿著大的自然屏障或政治疆界延伸。語言譜系的地域變化還是研究歷史地理的重要標誌。如地理學者常藉助語言的分化來推斷移民的歷史。通常遷移時間越久,語言分化越明顯。此外,語言的地理特點還與政治、 社會、文化結構等因素密切相關。現代地理學者往往通過語言分布和語言景觀的研究,考察文化輻射與傳播、文化區形成、社會習俗與社會條件變化、民族同化與分化等文化地理內容。
語言地理語言地理

世界九大語系

目前人們一般把世界的語言劃分為九大語系

漢藏語系

就是以漢語藏語為代表的一個有親屬關係的語言群。中國為該語系使用人數最多的國家,中國南方民族多為漢藏語系民族。
語言地理語言地理
分類
漢藏語系的語種及分類比較通行的分類法以美國學者白保羅為代表。他在《漢藏語概要》一書中,把漢藏語系分為漢語和藏-克倫語兩大類,又在藏-克倫語下面分藏緬語和克倫語兩類。但他認為苗瑤、壯侗語言均不屬於漢藏語系
語言特徵
通過語言比較可以看出,不同語言間不僅在現狀上有許多共同的特點,而且還存在著許多共同的發展規律。
語音
每個音節有固定的聲調聲調能區別辭彙意義。在有些語言裡,聲調還能區別語法意義。如彝語涼山話的單數人稱代詞聲調表示格的區別:a33(我,主格)a55(我 ,屬格)a31(我,賓格)。聲調同聲母韻母的關係很密切。各語言的聲調發展不平衡。從調值來看,數量上最少的只有2個(如普米語)。漢藏語系許多語言的元音分長短,以壯侗語族為最普遍。就多數語言情況而言,主要元音是長的,韻尾則短;主要元音是短的,韻尾則相對地略長。所以,就整個音節來說,長元音韻母和短元音韻母的音節長短大致相等。許多語言的聲母有清濁對立,並存在共同的發展趨勢 。在多數語言裡,清濁對立主要出現在塞音塞擦音、擦音上,塞音、塞擦音的清濁對立大多出現在不送氣音上。清濁由對立到不對立,是漢藏語系語言共同的發展趨勢。漢藏語系語言的輔音韻尾常見的有-m、-n、-ng、-p、-t、-k、-?等7個。有個別的語言還有-r、-l、-s等延續音韻尾。漢藏語系一部分語言還保留有複輔音聲母複輔音以二合的為多,還有少量三合的。
漢藏語系各語言以詞序和虛詞為表達語法意義的重要手段。詞序比較固定。虛詞種類較多,在句中表示各種不同的語法意義漢藏語系語言詞類上的一個特點是有量詞。量詞的作用主要表示事物的單位和動作行為的量。此外,許多語言的量詞還兼表事物的類別、形狀、性別、級別等特徵。漢藏語系語言有詞的重疊形式,在許多語言裡具有共同的特點,表現在重疊的範圍、作用、形式等方面。漢藏語系語言廣泛運用各種助詞來表達複雜的語法意義。
語彙
藏緬語族有些語言(如嘉戎語景頗語等)有較多的多音節單純詞外,漢藏語系大多數語言的詞主要由單音節的單純詞和多音節的複合詞組成。中國境內由於使用漢語的人口多,分布廣,所以漢語以外的漢藏語系語言都普遍借用漢語詞。
語言地理語言地理
語群
語言地理
語言學家按照譜系分類法劃分的一組語群。在中國漢藏語系一般分為四個語族,即漢語族、壯侗語族(或稱侗台語族、侗泰語族、台語族)、苗瑤語族藏緬語族,總計約250種語言,主要分布在中國越南寮國高棉緬甸泰國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等亞洲各地。最早提出漢語藏語緬甸語之間有同源關係而和其他亞洲語言不同的是德國學者Julius Klaproth。他在1823年發表的書中首先提出這個假設,但後來他的著作被淡忘了,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學者們才重新重視他的研究。
漢藏語系中各語言的一些類型學的特點:
——很多是孤立語
——有聲調
——單音節詞根占多數;
——有量詞
——以虛詞語序作為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

印歐語系

語言地理
印歐語系”這個語言學術語出現於19世紀初葉,因該語系分布於印度歐洲而得名。後來德國學者又參照同一模式,將其易名為“印度日耳曼語系”。理由是,印歐語言中,最東部的阿薩姆語是一種印度語言,而最西部的冰島語是一種日耳曼語言。這個術語在歐洲學者、特別是德國學者中比較通行。此外還有少數學者用“雅(利安)-歐語系”,但現代語言學最通行的術語仍然是印歐語系
印歐諸語言傳統上分作兩大類:K類語言和S類語言。K類語言包括拉丁語希臘語、義大利克諸語言、凱爾特諸語言、日耳曼諸語言,以及西臺語吐火羅語。S類語言包括波羅的諸語言、斯拉夫諸語言、阿爾巴尼亞語亞美尼亞語印度-伊朗諸語言
語種
印歐語系西部語群和東部語群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如下語族。
日耳曼語族
約公元前500年前,產生了所謂原始日耳曼語(也稱“條頓”語),日耳曼諸語言就是從這個新階段發展起來的。日耳曼諸語言分西支、北支和東支:西支包括英語、德語(在德語基礎上衍生了依地語盧森堡語)、荷蘭語弗拉芒語(也有學者認為弗拉芒語只是荷蘭語的一種方言)、南非的阿非利堪斯語、以及弗里西亞語;北支包括斯堪的納維亞諸語言——瑞典語丹麥語挪威語冰島語;東支的代表是哥特語。
語言地理語言地理
又稱義大利克語族或拉丁語族。羅曼諸語言的共同母語是古拉丁語。羅曼語族通常分東支和西支。
凱爾特諸語言在不同時期曾分布於從安納托利亞(又稱阿納多盧)到大西洋沿岸的廣闊地帶。後來,處於上升地位的拉丁語逐漸取代了某些凱爾特語言,使後者的使用範圍大為縮小。凱爾特諸語言習慣分為兩大類:大陸凱爾特語和海島凱爾特語。
僅存立陶宛語拉脫維亞語(又稱萊蒂語)。波羅的諸語言,特別是拉脫維亞語的某些方言保留了較多的原始印歐語特點。鑒於波羅的語族斯拉夫語族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5 ~10世紀,斯拉夫人從最初的居住地向各方遷移,最後到達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和整個東歐,形成3個斯拉夫人集團:東部、西部和南部斯拉夫人。他們的語言也逐步分為3個相應的分支:東支包括俄語烏克蘭語白俄羅斯語;西支包括波蘭語捷克語斯洛伐克語、卡舒比亞語和盧薩提亞語(又稱文德語或索布語);南支包括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斯洛維尼亞語馬其頓語保加利亞語,以及古教堂斯拉夫語
印歐語系最東部的一個語族,所包括的語言比印歐語系任何別的語族都多,約有60種。分為印度語支(又稱印度-雅利安語支)和伊朗語支印度語支中,使用人數超過1000萬的語言至少有9種:印地語烏爾都語孟加拉語旁遮普語、馬拉提語、古吉拉特語比哈爾語奧里亞語拉賈斯坦語。
希臘語、阿爾巴尼亞語和亞美尼亞語各構成印歐語系中單獨的一個語族。此外,安納托利亞語和吐火羅語代表了印歐語系兩個已消亡的然而卻占有一定地位的語族。

阿爾泰語系

包括60多種語言,說該語系語言的人口約為2.5億,該語系主要集中於中亞及其臨近地區,語系主要由各個時期的入侵者帶來的語言和當地語言互相融合形成。阿爾泰語系包括突厥蒙古、滿-通古斯3個語族。主要分布在中國、土耳其、蒙古國、中亞、俄羅斯、伊朗、阿富汗以及東歐的一些國家。
語音結構 突厥、蒙古、滿-通古斯3個語族的語言都有元音和諧律,構擬的各語族共同語和原始阿爾泰語也有元音和諧律。
語言地理語言地理
阿爾泰語系各語言在輔音上的共同特點表現在大多數語言都有16個輔音:b、 p、 m、d、t、s、n、l、r、□、□、□、j、g/□、k/q、□。其中塞音3對,塞擦音一對,每一對都是古代以清濁相對立,現代或以清濁對立,或以清音不送氣與送氣相對立;擦音3個,鼻音邊音、顫音共5個。每一種現代語言在這16個輔音之外又增加了少數幾個輔音。就維吾爾、烏孜別克、蒙古、達斡爾、滿、鄂溫克6種語言增加的輔音而論,共有13個。
阿爾泰語系各語言都是粘著語,在構詞法和形態學上有很大的共同性。以在詞根之後加構詞附加成分為派生新詞的主要手段,以在詞幹之後加語法粘附成分為形態變化的主要手段。構詞成分和語法成分都既可以是單層的,又可以是多層的。總之,從語音結構上、語詞派生上和語法構造上看,阿爾泰語系 3個語族各語言之間都表現出類型上的高度一致性。
語法成分
突厥、蒙古、滿-通古斯3個語族有同源關係的有力證據是名詞(體詞)後面所接的格粘附成分彼此很相似。各種語言的動詞都至少可以接3套粘附成分,以表達 3種不同的句法功能。一套出現在作句子的主要謂語的動詞詞幹之後,稱為述謂形式或終止形式;一套出現在作句子狀語的動詞詞幹之後,稱為動副詞或動副形式;一套出現在能仿照名詞作句子的幾種不同成分的動詞詞幹之後,稱為動名詞或動名形式。帶後兩套粘附成分的動詞同時也可再帶賓語、補語狀語主語、定語。
辭彙
突厥、蒙古、滿-通古斯3個語族之間辭彙的共同性最引人注意的是第一、二人稱單、複數的人稱代詞。3個語族各有一套數詞,這種辭彙的差異性也是最引人注意的。

閃-含語系

也稱為亞非語系,主要分布在亞洲的阿拉伯半島非洲北部,是從《聖經》的傳說中,諾亞的兩個兒子的名字來源的,《聖經》說他的兒子閃是希伯來人的祖先,另一個兒子含是亞述人和非洲人的祖先。
共同特徵
是一種屈折語輔音除了有清輔音濁輔音外,還有一種重輔音,是在口腔後部和喉腔形成的。動詞有人稱前綴,有格和性的區別,但比印歐語系簡單,詞根基本由輔音組成。
其分支為:
南部語支
西北語支
亞述語
希伯來語 東部語支
語言地理語言地理
西南語支
查德語族
塔馬舍克語
卡比勒語
希爾哈語
貝扎語支
貝扎語
阿高語支
東庫施特語支
加拉語
西庫施特語支
克法語
南庫施特語支
姆布古語
姆布隆格語
埃及語族(已滅絕)
古埃及語

烏拉爾語系

分布於從斯堪的納維亞往東,越過烏拉爾山脈,直到亞洲西北部廣大地區的一組語言 。分為芬蘭-烏戈爾語族和薩莫耶德語族
語音結構。元音有長短之分,有些語言有元音和諧現象,一般出現在一個詞中。大多數芬蘭-烏戈爾語詞的重音落在第一個音節上 。芬蘭語匈牙利語和拉普語的句子詞序是主語—動詞—賓語,薩莫耶德諸語言的句子詞序是(主語)—(賓語)—主要動詞—(助動詞),括弧代表不是非有不可的成分。在變化了的主要動詞上添加詞尾,以跟主語的人稱和數一致。句子中詞的功能用格的詞尾和後置詞表示。
語言地理語言地理
構詞法屬於粘著型,芬蘭語愛沙尼亞語則更多採用融合法來構詞。大多數烏拉爾語言的名詞都有數和格之分,格的平均數目為12個,一般包括主格、受格、所有格和3種表示空間位置的格,這是各個語言系統的基礎。

伊比利亞-高加索語系

伊比利亞-高加索語系,主要分布在前蘇聯高加索地區,使用人口約五百萬,其中操喬治亞語的就有三百多萬。下分四個語族:
卡爾特維里(伊比利亞)語族 有喬治亞語、贊語、斯萬語等。
達格斯坦語族  有阿瓦爾語、達爾金語、拉克語、列茲金語、塔巴薩蘭語等。
巴茨比-啟斯梯語族 有巴茨比語、車臣語印古什語等。
阿布哈茲-阿第蓋語族 有阿布哈茲語、阿第蓋語、卡巴爾達語等。

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

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又稱南島語系,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群島、東南亞地區和我國的台灣等地。使用人口約一億七千餘萬。包括四個語族: 印度尼西亞語族 印尼語、馬來語爪哇語塔加洛語馬達加斯加語、高山語等。
語言地理語言地理
美拉尼西亞語族 斐濟語、莫圖語、雅比姆語等。
密克羅尼西亞語族 馬紹爾語、吉爾伯特語、諾魯語等。
玻里尼西亞語族 毛利語薩摩亞語湯加語塔希提語夏威夷語等。

南亞語系

南亞語系主要分布在緬甸高棉印度的東北部和我國的雲南一帶。使用人口約一千二百餘萬。又稱澳斯特羅-亞細亞語系。約包括150種語言。
語音
南亞語系諸語言的主要特點是輔音系統比較整齊。塞音清濁的對立比較普遍,有獨立的清音送氣系列。元音系統比較豐富,元音常區分為高、前、中、後4級。除越南語等少數語言有聲調外,南亞語系諸語言通常都不是聲調語言
語法
句子的一般語序為主語—動詞—賓語;形容詞通常跟在它所修飾的名詞後面。
辭彙
詞的結構通常是一個主要音節,有時前面可再加上一個次要音節。大多數詞根都是單音節的。南亞語系諸語言常常從鄰近的或有影響的大語種借詞。動物名稱往往是禁忌詞語,因而多使用別稱。文字方面,孟語和高棉語的文字傳統最古老,字母形狀和書寫原則都來自印度文字。但該語系大多數語言只是近百年來才有文字。包括兩個語族:
孟-高棉語 孟語、高棉語、佤語(佧佤語)、布朗語、崩龍語等。
蒙達語族 主要分布在印度境內,有桑塔利語、蒙達里語、霍語、薩瓦拉語、科爾摩語等。

達羅毗荼語系

達羅毗荼語系又稱南印度語系,主要分布在印度的東南部和斯里蘭卡的北部地區,使用人口約一億三千餘萬。主要有泰米爾語、馬拉亞蘭語、卡納雷語、泰盧固語等二十種語言。
語系
通常分為南部、中部和北部3個語族。達羅毗荼語系的語言主要是南印度的語言,其包括泰米爾語泰盧固語、馬拉雅蘭語和堅那勒語等。
達羅毗荼語言元音有長短之分。元音和諧比較弱。輔音按發音部位排列,由內及外,和印度其他語言相似。論類型,該系語言基本上屬於粘著型。名詞性的詞類分兩種:名詞和形容詞。名詞,包括代名名詞,分為兩類:人類名詞(有理性的)和非人類名詞(無理性的)。人類名詞常有特殊的詞綴,與動詞相適應。名詞變化有兩個基本的格:①直接格(主語);②間接格,一般具有所有格的含義。加上人稱詞綴形成的派生名詞是達羅毗荼語言的特徵。代名詞第三人稱和指示代名詞有陽性、陰性、中性之分。沒有關係代名詞。動詞有3個基本形式:① 現在不定時;② 過去時;③ 將來時。構成方法是詞根加特殊詞綴。句子語序主語一賓語一謂語。謂語總是放在最後面。定語放在被定者前面。

世界各地劃分方法概覽

地區分類法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按地區分類:非洲語系:北非語族,南非語族,東非語族,西非語族
語言地理語言地理
亞洲語系北亞語族,南亞語族,東亞語族,西亞語族,中亞語族,東南亞語族
澳太語系:澳大利亞及太平洋諸島國。
北美語系:北美洲各國語言,包括土著印第安語言。
南美語系:南美洲各國語言,包括土著印第安語言。
歐洲語系:日耳曼語族,包括英語、德語、荷蘭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各主要語言。拉丁語族,包括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等。斯拉夫語族有俄語、保加利亞語波蘭語等。波羅的海語族包括拉脫維亞語立陶宛語等。

標準語言分類法

澳大利亞國家標準語言分類法:
北歐語系:5個語族,16種語支
南歐語系:5個語族,16種語支
東歐語系:7個語族,25種語支
西南亞北非語系:3個語族,21種語支
南亞語系:5個語族,16種語支
南亞語系: 3個語族,23種語
東亞語系:4個語族,15種語支
澳洲土語語系:8個語族,56種語支
其他語系,7個語族,41種語支

語言學分類法

北京大學徐通鏘和胡吉成二教授將世界語言分類為13個語系,45個語族。這種分類從民族起源、語言發展等因素入手,總結蘇聯語言分類經驗形成,與世界通用的語言系屬相吻合。語系分類如下:
漢藏語系
印歐語系
高加索語系
阿爾泰語系
達羅毗荼語系
南亞語系
尼日-科爾多凡語系
北美印第安語系

4。遺傳學分類法

英國希蒙大學(Simon)採取遺傳學分類法,分類為
太平洋和非洲語系,包括.除歐亞語系,南北美洲以外其他各國的語言
北美語系:北美洲土著印第安語言
南美語系:南美洲土著印第安語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