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亞

西南亞

西南亞(xi nan ya):英文Southwest Asia,又稱西亞(Western Asia)。亞洲西南部地理區。位於亞洲、非洲、歐三洲交界地帶,在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裏海內陸湖泊)之間,故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稱。

基本介紹

簡介,自然地理,高原為主的地形,乾燥氣候,荒漠景觀,石油資源,人文地理,居民,經濟發展,

簡介

西南亞包括的國家有伊朗伊拉克喬治亞在亞洲的地區、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在亞洲的地區、土耳其在亞洲的地區、敘利亞約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在亞洲的地區、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葉門阿曼等國家。面積約718萬平方公里(包括埃及在西奈半島上的6萬平方公里,不包括土耳其在歐洲的2萬平方公里),約占亞洲總面積的16%。

自然地理

自古以來西亞就是東、西方交通的要道。“絲綢之路”由中國西安,沿河西走廊出新疆,經巴基斯坦、再由西亞到歐洲的。西亞除西面有陸路和國際航空線連線三大洲外,溝通地中海和紅海的蘇伊士運河也連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西北面的海峽則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唯一出海口。南面的波斯灣是世界石油運輸的主要航道,而荷姆茲海峽、曼德海峽是海上石油運輸線上的“咽喉”。因此,西亞處在聯繫三大洲,溝通兩洋五海的現代陸海空交通樞紐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高原為主的地形

西亞東部為伊朗高原,往西有亞美尼亞火山高原和小亞細亞半島的安納托利亞高原,都是被阿爾卑斯—喜馬拉雅運動時期形成的褶皺山脈環繞的內陸高原,其邊緣分布著許多高大山系。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是一個由前寒武紀古陸形成的台地高原。平原面積不大,主要有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外高加索的庫拉河谷地平原。在地質史上,西亞高原有多次火山活動,形成了大面積的熔岩台地。有眾多火山分布,受新構造運動影響,現代火山和地震活動也相當頻繁。外力地貌以乾旱風沙地貌為主,沙漠分布很廣。

乾燥氣候

北回歸線從本區中部穿過,大部分地域處於副熱帶高壓和乾燥的東北信風控制之下,同時,本區西南臨乾旱的北非,加之高原邊緣有高大山系環繞,所以氣候乾燥,多屬熱帶和亞熱帶沙漠氣候。降水很少,蒸發強烈。年降水量多在250毫米以下,降水較多地區一般也不超過500毫米,僅山地和地中海沿岸地帶降水較豐富。地中海東岸為冬雨夏乾的地中海式氣候。阿拉伯半島等地降水稀少,是世界著名的乾燥氣候區。受降水和地形的制約,本區內陸流域及無流區面積廣大,地表徑流貧乏,河網稀疏。除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外,多為短小河流,大部分發源於高原邊緣山地,靠冰川融雪水補給,河流水量較小,季節變化顯著。
三星電子召開西南亞總括戰略會三星電子召開西南亞總括戰略會

荒漠景觀

西亞自然植被主要是熱帶和亞熱帶荒漠及半荒漠(荒漠草原),植被稀疏,種類很少,且有顯著耐乾旱特徵;發達的根系、肉質莖、針狀葉,多為矮生和墊狀灌木,多一年生的短生植物和多年生假短生植物。森林主要分布在向風多雨的山地。地表大多裸露,水草較豐富的綠洲多分布在沿海低地以及乾河床沿岸等水分較充足地區,綠洲上生長的棗椰林是其特殊景觀。

石油資源

西亞石油資源極其豐富,約占世界石油總儲量的一半以上。波斯灣沿岸、海底及兩河流域為世界著名大油田,以波斯灣為中心是一巨大石油帶。西亞石油儲量大、埋藏淺、油質好、易開採。石油的形成與其地質構造密切相關,波斯灣地區及兩河流域地質構造方面屬於新褶皺山系的邊緣拗陷地帶,儲油構造良好;同時,長期溫暖的海洋環境,為大量海洋生物提供了適宜的生長條件,海洋生物遺體沉入海底後,成為生成石油的有機物質來源,經過複雜的生物化學作用,逐漸變成了石油。其他礦藏有鉻、銅、銻、錳、鐵和磷灰石等。
運輸機飛抵西南亞助反恐運輸機飛抵西南亞助反恐

人文地理

西亞不僅是亞洲、歐洲、非洲三洲的結合部,也是人類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等世界性和地區性宗教的源地。近代史上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列強幾經瓜分,使本地區的民族、語言、宗教及領土、邊界問題都相當複雜。多年來成為兩個民族之間或兩個國家集團之間,或一國內民族之間政治動亂的導火線,再加上外來壓力的插足與控制,使之更加複雜化。西亞地區一系列問題的產生根源、發展進程,趨勢都與之有關。
空軍部署在西南亞的1-16戰機空軍部署在西南亞的1-16戰機

居民

有2.2億多人(1990年)。是戰後人口增長最迅速地區之一,50年代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長率為25.8‰,60年代27.5‰,70年代29.2‰,80年代超過30‰。遠遠超過開發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但西亞仍是世界人口最稀疏地區之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平均為22人,人口分布極不平衡,地中海沿岸、兩河平原人口最為稠密。沙漠地區人煙稀少。西亞擁有大量外籍工人,集中在波斯灣的幾個石油輸出國,外籍勞工占總勞動力的80%左右,成為具有世界意義的勞務市場。人口城市化進展迅猛,從1950年的22%上升到50%以上。科威特(93%)等幾個產油國高達80%到90%。百萬人口大城市由1個增加到13個,德黑蘭(600萬人)發展成為特大城市。城鄉差別極大,農村仍是過著落後的遊牧生活。阿拉伯人約占1/2以上,是世界阿拉伯人主要聚集區之一。集中分布在中、南部:阿拉伯半島、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地中海沿海各國。小亞細亞半島多為土耳其人,伊朗高原以波斯人為主,以色列主要是世界猶太人的聚居區(約占83%)。賽普勒斯主要由希臘人土耳其人組成,外高加索地區居住著亞塞拜然人喬治亞人亞美尼亞人等。
空偵察機在西南亞墜毀空偵察機在西南亞墜毀

經濟發展

按其經濟特點可分為兩種經濟類型,即石油輸出國和非石油輸出國。石油輸出國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卡達巴林科威特伊拉克伊朗阿曼等8國。石油是各國經濟命脈,石油業在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和出口值中的比重都居絕對優勢。且建築業、運輸業、加工業和商業都是以石油生產為其發展基礎。戰後經濟發展非常迅速,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單一經濟結構常受國際市場,特別是能源市場的影響,為此,各國正在調整經濟發展戰略,逐步向多樣化發展。勞動力資源不足,每年從國外進入大量外籍工人和技術員,成為世界重要勞務市場。國營企業為主,各種經濟成份並存。非石油輸出國經濟多以農牧業為主。採礦業、加工業均較薄弱,發揮地理位置優勢,在運輸、加工和提供勞務上頗得石油之利,獲相當收入。當然各國發展水平有很大差距。西亞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受氣候影響,灌溉農業地位重要。主要糧食作物小麥、大麥、豆類,次為粟、稻穀等。經濟作物棉花、菸草、甜菜等。畜產品和乾鮮果品重要,是出口產品,如椰棗、榛子、阿月渾子、石榴、油橄欖、紫羔羊,安卡拉山羊等。耕地集中在沿海、河谷和綠洲地帶,山地、高原的草原牧場以畜牧業為主。農產品自給率低,成為世界農牧產品主要進口區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