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口鎮(江蘇省蘇州市胥口鎮)

胥口鎮(江蘇省蘇州市胥口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胥口鎮隸屬蘇州吳中區,介於東經120º22′~120º28′、北緯31º14′~31º18′之間。胥口鎮依山傍水,地處木瀆、光福、洞庭東、西山諸景區的環抱之中,東連木瀆,南接臨湖,西南臨太湖,西與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接壤,北倚穹窿山,與木瀆鎮藏書片區交界。轄6個行政村、1個社區,人口89270人(2017年)。

2015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3.07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4.58%;全口徑財政收入18.94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2.0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02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2.7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胥口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吳中區
  • 下轄地區:轄6個行政村、1個社區
  • 政府駐地:孫武路602號
  • 電話區號:0512
  • 郵政區碼:215000
  • 面積:36.5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89270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伍子胥墓
  • 火車站:蘇州站
  • 車牌代碼:蘇E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位置,位置境域,地質,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藥產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概況,概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科技發展,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歷史文化,地方風俗,方言俚語,風景名勝,景點,古蹟,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胥口鎮位於蘇州市西南郊太湖之濱,因春秋末期吳國大夫伍子胥而得名,迄今已有2500餘年歷史。
公元前21世紀,根據“禹分九州”之說,境域歸屬古揚州
公元前12世紀,周太王長子泰伯讓賢至江南創建“勾吳”,胥口屬吳地。春秋時期,胥口屬吳國。
公元前334年,,屬楚。公元前221年,秦實行郡縣制,建“吳縣”,境域屬吳縣。
襲秦制,胥口仍屬吳縣新朝始建國二年(公元9年),王莽代漢建新政,改吳縣為泰德縣,胥口屬泰德縣。東漢永建四年(公元129年),漢順帝廢泰德縣恢復吳縣,胥口屬吳縣。
三國時,胥口屬吳國。西晉泰始二年(266年),設興吳郡,東晉太寧四年(326)年晉成帝設吳國。
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廢吳國,恢復吳縣,胥口仍屬吳縣。隋文帝改立吳縣為蘇州,轄吳縣,胥口屬蘇州吳縣。
雍正二年(1724年),吳縣設24鄉、37都、511圖。胥口鎮域包含太平鄉全吳里的6都,胥台鄉石城裡14都的部分區域(即七圖、八圖、九圖的郁家橋,十一圖的香山東麓,十二圖的袁家橋,十九圖的旺家橋,南宮鄉新安里的15都、16都、17都、18都)。乾隆元年(1736年),設太湖廳,隸屬蘇州府,胥口屬蘇州府太湖廳。鹹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攻克蘇南,建蘇福省,胥口屬蘇福省。清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設胥口鎮。
民國時期,胥口屬吳縣,境內設鄉、保、甲,其行政區劃幾經變化。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9月1日,吳縣劃分8個區署59個鄉鎮,胥口鎮(皋堯鄉)屬蘇州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27日,吳縣解放,胥口鎮為吳縣東山區所轄。
1951年6月,太湖區行政辦事處撤銷,胥口及新橋、穆里、新南、新民4鄉歸屬吳縣橫涇區管轄。
胥口鎮
1952年7月,重建縣級太湖行政區,改名為蘇南人民行政公署太湖辦事處。1953年5月,太湖行政區辦事處改建為震澤縣,胥口鄉(即胥口鎮)及新橋、穆里、新南、堯峰(原新民鄉)劃歸震澤縣橫涇區管轄。
1958年9月,成立胥口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體制。
1959年4月,撤震澤縣建制,合併吳縣。胥口人民公社歸屬吳縣,駐地未變。
1983年政社分設,恢復胥口鄉建制。1993年4月5日撤鄉建鎮。胥口鎮總面積40多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
1995年6月,撤銷吳縣建制,建吳縣市,胥口鎮歸吳縣市管轄。
2000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吳縣市,設立蘇州市吳中區。胥口鎮屬蘇州市吳中區管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清時期,縣以下設鄉,鄉以下為都、圖、村。清末民初胥口轄有3鄉6都87圖(外有3個圖連界,2個吊圖)。
民國時期,吳縣在木瀆設第二(木瀆)區。民國二十年(1931年),第二(木瀆)區下轄東街、西街、南街、胥口、焦山、胥口、金山、楓橋、鐵鈴9鎮和七子、姑蘇、孫莊張巷、湯巷、唐港、金庚、陸巷、河東、孫家橋、山里、塘灣、一雲、楂山、勝巷、渡登、顧家、顧匠、橫山、唐巷、沈巷、西跨塘、長浜、靈岩、曉春、東漊、蔣巷、采香、雙橋、東西資圩等30個村。共457閭,2314鄰。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第二(木瀆)區下轄木瀆、胥口、金山、楓橋、胥口、焦山、蠡墅7鎮和橫涇、龍橋、新郭、楊鳳、紅蓼、姑蘇、皋堯、藏書、玉遮、獅山、蘭舟、白塔、支硎13鄉。共192保,2021甲,22209戶。
胥口鎮(江蘇省蘇州市胥口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並編為吳西區,下轄胥口、善玉、焦山、藏書、金山、白獅(白塔、獅山並)、支硎、楓橋、胥口、姑蘇、七子、龍鳳、橫塘、新蓼、蠡墅、光福、鄧尉東渚天池香山、五雲、新豐、石帆、西夏等25個鄉鎮,共324保,3396甲。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再次並編鄉鎮、吳西區下轄光福、東渚、善橋、石湖、楓橋、金山、橫塘、木瀆等9鎮和香山、胥口2鄉。
1949年解放後,建立木瀆區人民政府,下轄木瀆、楓橋、橫塘、金山、善橋、光福、東渚、西華8鎮及石湖、胥口、香山3鄉,共50保。
1950年,區鄉調整,木瀆區下轄木瀆、善橋2鎮及衛湖、胥口、姑蘇、西塘、天池、藏書、焦山、石城、清明、金山、新華、香山12鄉。
1950年底又調整為木瀆、善橋2鎮及金山、焦山、藏書、香山、衛湖、清明、姑蘇、新華、石城、七子、胥口、天池12鄉。共111個行政村,864個行政組。木瀆鎮設立4個街道小組,後改建為居民委員會。
2003 年末,行政村(居委會)合併,全鎮轄有 6 個行政村、 1個社區。
截至2010年12月31日,胥口鎮共有6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即東欣村、新峰村、箭涇村、采香涇村、合豐村、馬舍村和子胥社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12年,胥口鎮轄6個行政村、1個社區(東欣村、新峰村、箭涇村、采香涇村、合豐村馬舍村、子胥社區)。政府駐地: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胥口鎮孫武路602號。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胥口鎮位於蘇州西郊15公里的太湖之濱,地理坐標在東經120º22′~120º28′、北緯31º14′~31º18′之間。胥口鎮依山傍水,地處木瀆光福、洞庭東、西山諸景區的環抱之中,東連木瀆,南接臨湖,西南臨太湖,西與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接壤,北倚穹窿山,與木瀆鎮藏書片區交界。面積36.5平方千米(2017年)。

地質

胥口境域泥盆紀前為淺海,石炭紀早期海陸更替,沉積了海陸互動相粉砂岩、細砂岩、泥岩。木瀆——胥口沉積盆地規模較大,第四紀發育較好,可作為研究山間窪地沉積區第四紀地層的典型地區。地質構造上屬揚子準地台、下揚子——錢塘褶皺帶東部的一部分,斷層錯綜疊加,地質塊間接近很多,受力點不易集中,故境內地質構造不易積累巨大能量,地震均為中小型。境內主要斷層和褶皺為:蔣墩迸掩斷層,位於胥口蔣墩一帶,沿東西向延伸,長約2公里,其西段為堰橋組,棲霞組迸掩於龍潭組之上,東段為船山組,黃龍組之上,沿斷裂有石英斑岩侵入。

地形地貌

胥口鎮境內以平原為主,地勢低平,水網稠密,低山丘陵成島狀,分布在太湖沿岸的平原上或太湖之中,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微傾,地面由平田向迂田過渡。西側瀕臨太湖,地勢高,湖岸受潮流、風浪衝擊,不斷侵蝕後退;東側沿湖低地淤積迅速,向太湖灘地逐漸過渡。本區域平均海拔4.48米,由東、西兩大塊丘陵平原組成,腰間隔采香涇由津橋為紐帶連結成一體,山前沖積平原土質一般為棕黃色黏質壤土,成土母質為下蜀黃土,地表又接受地面河流的再沉積,同時承受周圍山丘衝擊物的影響。自山麓至平原,隨著地勢由高到低,沉積物的顆粒相應由粗變細。石英砂岩的山丘周圍土質以棕黃色黏質壤土為主,呈微酸性反應;花崗岩丘陵周圍的土質,以棕黃色沙壤土為主,呈酸性反應;石灰岩丘陵周圍的土壤,則以棕紅色黏質壤土為主,呈微酸性反應。
胥口境內山丘系天目山余脈,形成漁洋山(171米)、清明山(191米)、香山、小橫山四系支脈,走向自西南向東北,均屬石英砂岩丘陵,岩性及土壤性質與低山一致,上層除山體上部殘積層略薄外,中、下部殘積坡積層較厚,土壤肥沃,保水性好,林木生長條件略優於低山。

氣候特徵

胥口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受太湖水體調節,雨水豐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潤濕,乾濕冷暖,四季分明。春季冷暖多變,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晝長夜短,盛行東南風,冬季日短夜長,常刮西北風。全年雨量以夏季為最多,冬季最少。
胥口鎮歷年平均氣溫為15.9℃。最冷月為一月,月平均氣溫3.3℃,最熱月為七月,月平均氣溫為28.6℃。

水文

胥口鎮內共有大小河流110條,總長度101770米。胥江是胥口的主要河流,太湖水經胥口過木瀆,到橫塘與京杭大運河匯合,該段稱胥江。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胥口地處太湖流域,依山傍水,土地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據1994年統計,全鎮占地總面積47.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8126畝,山地利用面積1128畝,水面利用面積483畝,山區綠化面積達510畝,桑田面積2675畝。近年來,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的推進,建築用地用量不斷攀升,道路建設也迅猛發展。至2010年,胥口鎮總面積38.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495畝。山地面積8200畝,河道面積5700畝。

水資源

胥口境內河流6~10月份為豐水期,12月至次年2月為枯水期,其餘月份為平水期,常年水位3.2米(吳淞基面,下同),最高水位3.4米,出現在6月份,最低水位2.8米,出現在12月份。歷史上太湖最高水位5.08米(1999年),內河最低水位2.65米(1988年)。地下水水量中等區,單井湧水量100~1000噸/日。

植物資源

胥口鎮,人類的經濟活動對植物資源早有影響。原生植被已蕩然無存,現有陸生和水生植物絕大部分是次生性的。現境內主要林木分為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綠化保護林。薪炭林是自然生長林,其餘為人工培育。野生植物有灌木類、草叢類、沼澤類、水生類4種植物。
用材林:主要樹種有馬尾松黑松麻櫟檜柏青岡櫟山槐刺槐楓樹青檀樹香樟樹櫸樹榆樹朴樹楝樹椿樹冬青樹、石眼、馬臼、梧桐樹合歡樹等。
灌木類:有杜鵑映山紅、算盤球、烏飯樹雀梅等。
草叢類:有金茅草白茅草蕨草。灌木、草叢植物是互相混生植物,分布於岩石裸露的山脊、山頂或乾旱貧瘠的山坡。沼澤類:有蘆葦、荻、蒼蒲、藺草等,分布在溪邊、池邊、河邊、湖邊。
胥口鎮(江蘇省蘇州市胥口鎮)
水生類:境內水生植物種類繁多、數量豐富,有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3大類,分布在湖、河、塘、港等水域。
浮水植物:有浮萍、紫萍、綠萍、滿江紅、野麥、空心蓮、子草、水葫蘆水花生苔菜
挺水植物:有蓮、慈姑、慈姑草、節節草蘆葦、茭白、荸薺、藺草。
沉水植物:有蒿草烏草竹葉眼子菜菹草茨藻

動物資源

無脊椎動物
環節動物:有家蠶野蠶蚯蚓、皮蟲、印西頭鰓蟲、蛭、顫體蟲等。
胥口鎮(江蘇省蘇州市胥口鎮)
軟體動物:有田螺釘螺、小土蠍、白旋螺扁旋螺、湖沼股蛤、三角帆蚌背角無齒蚌、卵形尖脊蚌、圓頂珠蚌、楔蚌、河蛇、湖球蛇、蝸牛等。
.節肢動物:有鼠婦蟲蜘蛛鉗蠍蜈蚣蟑螂、桑刺蟲、蠐螬青娘斑螫叩頭蟲、龍蚤、牛虹蟲、五穀蟲螻蛄蟋蟀紡織娘、叫哥哥、蝗蟲螳螂等。
脊椎動物
兩棲類:有蟾蜍青蛙、龜、赤鏈蛇烏風蛇蝮蛇壁虎蜥蜴等。
鳥類:有翠鳥鸕鶿杜鵑鵪鶉烏骨雞、鳧、鴛鴦野雞家雞貓頭鷹、喜鵲、麻雀、烏鴉、燕子、鷹、白頭翁、繡眼、畫眉雲雀十姐妹蠟嘴雀黃鸝啄木鳥鴿子等。
哺乳類:有刺蝟、狸、水獺、鯉鼠、鼠、蝙蝠穿山甲、兔等。

礦產資源

青石橋鋁礦,位於七子山南坡青石橋村北小山上。據2014年統計:礦石礦物有方鋁礦閃鋅礦赤鐵礦黃銅礦等。鋁平均1.54%,鋅0.01~0.31%,0.03~1.5克/噸、銀4.56克/噸、錫0.01~0.3%、銅0.001~0.01%,該礦礦體埋藏淺,品位富,伴生有益元素及貴金屬。
石英砂岩礦,礦床規模為大型,位於七子山西北坡,距鎮5公里。自堯峰山礦段向北到七子山、南望山,礦層長5000餘米,礦石成分主要為石英,微量鋯石,絹雲母及褐鐵礦。已勘探礦段長1000米,延深700米,可采厚度30~40米,礦石工業儲量2340.4萬噸,其中Ⅰ級品1217.03萬噸,Ⅱ級品1123.37萬噸。

藥產資源

2013年,胥口各山區的野生動植物藥物資源有地龍草、茅膏菜、桔梗、沙參、茵陳、射干、牡蒿、石打川、拔契、銀花、龜板、蜈蚣、烏梢蛇、鱉甲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7月1日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全鎮居民6716戶、18957人,其中男性9354人,女性9603人,農業人口15579人,非農人口3378人。2010年7月1日,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全鎮居民8972戶、30780人,其中男性15096人,女性15684人,農業人口27465人,非農人口3315人。
2011年,鎮總人口8068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396人,占27.8%,農業人口29996人,占37%。2007年,胥口鎮本地人口3.4萬,外來人口登記數近5萬。
截至2012年,胥口鎮現有戶籍人口3.6萬,常住人口近10萬。
89270人(2017年)。

民族

截至2010年12月底,胥口鎮有漢族壯族朝鮮族土家族苗族回族蒙古族侗族白族滿族布依族黎族彝族等13個民族。

經濟概況

概述

2014年,胥口鎮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1億元,比2013年增長10.35%;農民人均純收入28187元,比2013年增長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比2013年增長10.5%;工業總產值184億元,比2013年增長1.5%;服務業增加值10億元,比2013年增長14.2%;進出口總額8.3億美元,其中出口6.6億美元,分別比2013年增長5.87%和3.77%。
2015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3.07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4.58%;全口徑財政收入18.94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2.0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02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2.76%;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8.04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3.47%。

第一產業

胥口鎮歷代種植水稻、三麥、油菜,系純農業地區。1993年開始,對農業結構進行調整,發展多種經營,1999年,水稻畝產達到549千克,三麥畝產達294千克,油菜籽畝產達159千克。2000年,全鎮經濟作物面積在1999年的基礎上又增加了603.8畝,特種經濟作物(花卉苗木)面積已從400畝增加到1094畝。2000年全鎮農民來自多種經營的收入人均達3124元,比1999年又增長31.15%。2004年底,全鎮耕地及養殖水域面積29243畝,其中糧油作物總面積13400畝(人均耕地面積為0.54畝),水產池塘養殖面積10843畝,經濟作物面積5000畝。2012年糧油作物總面積13600畝,(人均耕地面積為0.6畝),魚塘養殖面積20056畝。
胥口鎮(江蘇省蘇州市胥口鎮)

第二產業

2014年全年胥口鎮完成規上企業產值278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4%,其中,裝備製造業完成產值136.9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6.9%,增幅比規上平均水平高出2.8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比重達49.2%。一批主導產業項目成功落戶,其中超千萬美元外資項目1個,超億元民資項目2個。全年完成新開工開業企業76家,其中新開工企業27家,建設面積34.3萬平方米,新開業企業49家,預計產值9.6億元。

第三產業

2003年,胥口鎮有10個行業60多戶經營戶經營。2009年9月,7個行業20多戶經營戶經營。
2010年全鎮累計培育本鎮創業家庭超過3500戶、占全鎮總戶數15%,其中,外出種養戶超過800戶、家庭作坊戶超過650戶、茶葉經營戶接近300戶、個體工商戶超過1600戶;目前全鎮擁有投資性、財產性等富業收入的家庭超過1.6萬戶,占全鎮總戶數近80%。
2005年,全鎮新增個體工商戶59家,到2010年,胥口鎮有個體經濟零售業網點976個,從業人員2100名。
截至2010年12月,胥口鎮共有商業網點1121個,從業人員2550人。其中,從事批發業務34個,從業人員70人;零售業967個,從業人員2100人;餐飲業120個,從業人員380人。月餐飲銷售達3600萬元;批發、零售、貿易月經營額5000萬元。
2006年,胥口新批外資企業13家,增資6家,新增註冊外資8618萬美元。其中投資超千萬美元的項目7個,完成到賬外資5665萬美元。全鎮企業自營出口創匯5.90億美元。2007年,新批外資企業22家,增資11家,新增註冊外資9200萬美元,到賬外資5130萬美元。自營出口創匯7.14億美元。2010年,全年出口創匯達14.05億美元。
到2014年底,全鎮各類富民合作組織累計達到46家、吸納股民1.1萬戶、吸納股金3.2億元,累計建設各類富民載體超70萬平方米。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06年,胥口鎮“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胥口鎮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09年9月,胥口“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作為中華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2010年12月,胥口鎮民眾文化活動被中共蘇州市委宣傳部、蘇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授予“2010年度蘇州市民眾文化十佳廣場文化活動”。
2010年底,圖書室藏書20850冊、報紙雜誌82種。放映數字電影520場次,觀眾78000餘人次。

教育事業

胥口教育事業起步較早,始於清光緒年間創建的培基國小堂,但發展緩展,直至解放前夕,全境僅有5所國小,學生200餘人,農村青壯年文盲率高達30%。建國後,黨和政府倡辦民校夜校,上萬人投入掃盲教學運動,胥口青壯年非文盲率達到86.7%。1958年起,先後創辦農業中學、胥口中學和聯辦中學。1988年,全鎮有幼稚園(班)23個,國小22所,中學2所,成人教育中心校1所。在校中小學生3456人,教師254人,初步形成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三大體系,普及了學前教育和九年義務教育
胥口鎮(江蘇省蘇州市胥口鎮)
2010年,全鎮有鎮中心幼稚園1個,計13個班,入園兒童495名。農村混合幼兒班10個,入園兒童324名。全鎮有中心國小1所,35個班級,1555名學生,教職工107名。有1所中學,18個班級,在校學生764名,教師65名,學歷達標率97%。

科技發展

至2010年底,全鎮科技人才近400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10人,中級職稱的20人,初級職稱的70人。全鎮共獲得專利成果3000項,高新技術產品50項,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5家。

醫療衛生

清末民初,私人診所相繼行診。30年代為胥口中醫發展興盛時期,一時醫家薈萃達13人之多。40年代初西醫漸入。1948年由鄉救濟院撥款,成立胥口第一所公立衛生機構——胥口鄉村衛生服務站。到1988年,全鎮建有一所鎮級衛生院、24個村衛生室和5個廠(場)保健站。80年代起,普及孕產婦圍產期和兒童系列保健措施。
截至2010年,中心衛生院擁有病床35張,醫護人員72名,67人擁有專業技術職稱,其中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13名,護士18名。2010年,全年門診17.90萬人次。
2015年3月,胥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置醫務人員40名。2014年全鎮共有醫院3所,30個村衛生診所,醫院配建婦幼保健站3個。

體育事業

截至2015年,胥口鎮共有一所文體中心,配有桌球室3間,舞蹈房1間,室內籃球場1間,人均占有面積達到0.23平米。各居民小區設定健身廣場,共有6個。

社會保障

截至2010年底,全鎮參加城鎮養老保險的人數為12826人,城保基金征繳總額每年1770萬元。全鎮新增社保3805人,累計參保23460人,農保置換城保實現全覆蓋。全鎮2750名達到退休年齡的保養人員領到了每月最低534.6元、最高781.4元的養老保險金。全鎮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應參保人數17054人,實際參保人數17054人,參保率達到100%。2010年,住院結報1651人,結報金額區鎮二級696.22萬元,門診結報90769人次,結報金額區鎮二級46.18萬元,門診特殊病人結報21人,結報金額區鎮二級2.41萬元。養老保險制度惠及全鎮城鄉居民。

基礎設施

至2000年,開通胥口市鎮和12個村的有線電視,加快村級有線電視安裝工作,鋪設電視站至村的二級光纜20公里,安裝用戶終端2800隻,入戶率達60%,並與吳縣市有線電視聯網做好有線電視網路改造。2001年,新增有線電視線路6.5公里,新增用戶286戶。2002年,新增用戶340戶。2003年,新增694戶。2004年,新增用戶634戶。總計有線電視用戶5459戶。2005年到2010年底,全鎮新增有線電視線路近60公里,有線電視用戶11618戶。

交通

截至2015年,胥口周邊以繞城高速公路西南段、蘇滬高速公路、蘇崑太高速公路和蘇嘉杭高速公路為快速通道,以227省道、343省道、230省道為主骨架,以吳中大道、東方大道、東山大道、環太湖公路、蘇同黎一級公路、東太湖大道、福湖路、甪錦線等區內主幹道為次骨架和以縱橫交錯的鎮村道路為補充的便捷、高效的公路網路,基本實現了高速公路互通出入口連線順暢。

歷史文化

地方風俗

抬猛將
傳統習俗。一年抬兩次,分別在農曆正月和七月。當地民眾稱“正月猛將兆豐年、七月猛將驅蟲邪”。每“圖”都有一等猛將菩薩,按“都”內各圖猛將排定的日期輪流抬供。抬猛將日,圖內民眾邀親待客,似節日喜慶。抬供形式,先用魚肉、雞鴨、果品祭供,後由年輕力壯的青年抬著猛將,敲著鑼鼓,到各圖田頭巡遊。
胥口鎮(江蘇省蘇州市胥口鎮)
台閣
“台閣”,由四人一起抬,步伐一致,緩步行進。每槓台閣扮演一齣戲名,如《武松打虎》《八仙過海》《牛郎織女》《水漫金山》等,都是民眾喜聞樂見的戲劇故事。扮演的男女面部均化妝,頭戴戲帽,身著戲裝,衣裙飄拂,形態逼真,頗有觀賞價值。有的還租用馬隊,勇士騎在馬背上,威武雄壯。還有的租借各種古董或裝飾綢帶,或肩挑,或針扎手臂,連著線繩吊拌香爐前行。因三年出會一次,待到出會日,隊伍所到之處,鄰近鄉民匯聚觀看。

方言俚語

胥口的方言屬吳方言範疇。根據語音差異,胥口屬西片吳方言。
由於胥口鎮境域呈帶狀,鎮內語言差異較大,方言不盡相同。東部與木瀆、金山相仿;南部與橫涇、臨湖近似,稱南邊話;北片跟原藏書相差無幾,稱山北話;花墩向西至漁洋里(已劃歸香山街道),口音基本相同,習慣稱香山話。香山話陽平單字調為低升調,但在連讀中卻變為中降調,而且起音很重,因而給人以拗的感覺,說起來特彆拗口。
胥口內外片語言特徵:在外片“東方紅”讀作“登方恆”“松樹”讀作“生樹”,等等。

風景名勝

景點

伍子胥墓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屬今監利縣人,因伍子胥為吳國作出比較大的貢獻,後人為了緬懷伍子胥於是立下了伍子胥墓。遊客通常在這裡拜竭伍子胥,了解其生平事跡。
胥口鎮(江蘇省蘇州市胥口鎮)

胥王山莊
胥王山莊面積千畝,背靠珠峰映帶的神奇胥王山,背倚太湖
相傳春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城市規劃大師伍子胥在這裡屯兵演練、規劃建城,打造格局保留至今的蘇州古城。伍子胥死後,將這裡定名為胥王山。

胥口鎮(江蘇省蘇州市胥口鎮)

胥山
胥山位於南宮東南,包括皋峰、清明兩山一體,東南走向,東西長約5.2公里。東部為皋峰山,高153.17米,南北1.3公里,相傳東夷首領皋陶在此活動,後被堯征服,成為堯的大臣,以皋名山。吳越爭戰時被吳軍占領後,成為吳國的前沿陣地,稱吳山。

胥口鎮(江蘇省蘇州市胥口鎮)

漁洋山
漁洋山位於南宮西南,主峰170.3米,西、南、北三面臨太湖,是伸入太湖中的半島,峰塢幽深,以黃茅嘴一帶最為險要。黃茅是“汪芒”之訛音,相傳這裡曾是汪芒國活動的地點,其首領防風氏因諸侯聚會遲到而被大禹殺死,至今尚有汪芒墳遺址可尋,附近有夫差妃鄭旦墓遺址。山上有多處烽火墩、藏軍洞遺址,山下臨湖有多處船塢遺址,是吳國當時製造舟楫、操練水師的場所。

胥口鎮(江蘇省蘇州市胥口鎮)

舟山
舟山位於香山以北,穹窿山麓與教場山之間的一座西臨太湖的小山墩。高約32米,是吳王造船處。穹窿山木材資源豐富,材質好,是吳國理想的造船基地。當時吳宮周邊的太湖水面,“艨艟為雲,桅檣似林”。吳軍最大的船塢集中在此山周邊,故名舟山。

胥口鎮(江蘇省蘇州市胥口鎮)

古蹟

采香涇
采香涇,北自靈岩山下香溪起,南至太湖口,全長4公里。自靈岩山頂望之,河直如箭,又名箭涇河、一箭河。
春秋古城遺址
胥口是“木瀆春秋古城遺址”的核心區域。自2009年開始,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與蘇州市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考古隊,對蘇州西南木瀆、胥口境內的春秋遺址進行大規模的考古挖掘。經專家論證確認,古城於春秋後期(約前770—前476)在此建成。遺址東西長約6820米,南北長約6728米,總面積約24.79平方公里,目前已通過考古確定四處遺址,即五峰遺址、廖里遺址、合豐遺址、新峰遺址,另有土墩235處。其中合豐、新峰等遺址均位於胥口境內。木瀆春秋古城遺址被列入2010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香山
香山位於穹窿山脈東端,屬穹窿山支脈,由白馬嶺、大花嶺、小苑嶺組成。東西長1.85公里,南北寬0.2~0.7公里,海拔96.1米。香山以吳王遣美人采香而得名,北連穹窿,南瀕太湖。
烽火台藏軍洞
香山、漁洋山、白馬嶺、長沙島均有烽火台藏軍洞,與木瀆七子山烽火台為一體。系吳越交戰時吳國前哨陣地,也是古代軍事重要通信手段。
姑蘇台
吳王闔閭在胥山(又名清明山)建有姑蘇台,有人認為吳姑蘇台在木瀆鎮東南之紫石山上。《越絕書》云:“闔閭造九曲路以游姑蘇之台而望太湖。”《山水記》云:“夫差築城五年乃成,高見三百里。”《洞冥記》云:“吳王築姑蘇之台,盤游佶屈,橫亘五里。”讀顧龍光《群峰記略》云:“峰之尾直抵胥口,吳王游姑蘇台正此山也。”又酈道元《水經注》云:“胥山上今有壇,長老雲胥神所治也。下有九曲路,南出太湖,闔閭造以游姑蘇之台而望太湖也。”綜諸書者說,皆與胥山吻合,姑蘇台當在胥山。

著名人物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員,字子胥,本楚國椒邑(一說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一說安徽省全椒縣)人,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是姑蘇城(蘇州城)的營造者,至今蘇州有胥門。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成為諸侯一霸。
胥口鎮(江蘇省蘇州市胥口鎮)
范仲淹(989年—1052年) 字希文,吳縣人。北宋大臣,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官至參知政事。景祐元年(1034)任蘇州知州。高祖范隋時,遷居吳縣胥口姚舍村。少時刻苦勤學,“斷齏劃粥”。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進士。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出仕後,有敢言直諫之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