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天池(吉林省長白山火山口湖)

長白山天池(吉林省長白山火山口湖)

長白山天池(Changbai mountain pool in the sky)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口積水成湖,夏融池水比天還要藍;冬凍冰面雪一樣的白,被16座山峰環繞,僅在天豁峰龍門峰間有一狹道池水溢出,飛瀉成長白瀑布,是松花江的正源。

長白山形成於1200萬年前地質造山運動,經過多次噴發而拓成了巨型的傘面體,當火山休眠時湧泉溢出,形成十餘平方千米的浩瀚水面。天池海拔2189.1米,略呈橢圓型,南北長4.4千米,東西寬3.37千米。集水面積21.4㎞2,水面面積9.82㎞2,水面周長13.1千米,平均水深204米,最深處達373米。總蓄水量20.4億立方米。天池水溫為0.7℃-11℃,年平均氣溫7.3℃。天池像一塊瑰麗的碧玉鑲嵌在雄偉的長白山群峰之中,是中國最大的火山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現為中朝兩國的界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白山天池
  • 外文名稱:Changbai mountain pool in the sky
  • 地理位置:白山市東南部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山地氣候
  • 占地面積:9.82㎞2
  • 開放時間:全年
  • 景點級別:5A
  • 門票價格:門票125元/人
  • 著名景點:金蟾臥峰、長白飛瀑、聚龍溫泉、長白山大峽谷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 建議遊玩時長:不限
  • 適宜遊玩季節:8月最佳
  • 地址: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位置境域,水文特徵,湖泊水系,基本概況,天池,數據,概況,水量,水質,文獻記載,物候情況,神話演義,長白十六峰,白雲峰,芝盤峰,錦屏鋒,觀日峰,龍門峰,天豁峰,鐵壁峰,華蓋峰,紫霞峰,孤隼峰,三奇峰,白頭峰,冠冕峰,臥虎峰,梯雲峰,玉柱峰,天文峰,織女峰,落筆峰,不老峰,砥柱山,物候資源,主要景點,補天石堆,乘槎河,牛郎渡,長白飛瀑,二道白河,聚龍泉,五道白河,文化遺蹟,補天石,八卦廟,女真祭台遺址,實用信息,門票,開放時間,用時參考,交通信息,

位置境域

火山錐頂有火山口湖——天池(中朝界湖),湖面略呈橢圓形,面積約9.82㎞2,水面海拔2189米,最大水深為373米,為我國東北地區最高和最深的湖泊(圖2—3)。天池周圍火山口壁陡峭,並形成十幾座環狀山山峰,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其中將軍峰最高,海拔2749米,位於朝鮮一側。白雲峰海拔2691米,在天池西側,為我國東北的第一高峰。天池東北有天豁、鐵壁、華蓋、紫霞諸峰,天池西南有梯雲、臥虎、冠冕(玉雪)諸峰,天池西北有龍門、觀日、錦屏、芝盤、玉柱(青石)諸峰。因駐有氣象站而得名的天文峰(2670米),介於鐵壁、華蓋兩峰之間,山峰不顯,有公路直抵山顛,可俯瞰天池。  天池北側有一缺口,古稱闥門,水北流稱乘槎河(又稱通天河)。該河夾流在天豁峰與龍門峰之間,全長1250米,在其盡頭形成高達68米的長白瀑布,瀑布下有長白溫泉,均與二道白河相通,為松花江的正源。

水文特徵

天池 古稱溫涼泊、圖們泊、他們泊。為中朝兩國界湖,位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至宣統三年(1910年)安圖縣知事劉建封對長白山天池有較詳細的調查。1958年國家於天文峰設天池氣象站,開始進行系統的觀測。
天池南北長4.4公里,東西寬3.37公里,水面面積9.82㎞2,水邊周長13.1公里,最大水深373米,平均水深204米,匯水面積21.4㎞2,蓄水量20.4億立方米,湖水礦化度246.52毫克/升,水面海拔高程2189米。多年水溫為0.7~11℃,多年平均氣溫-7.3℃,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45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332.6毫米,歷年最大降水量1809.1毫米,歷年最小降水量881.8毫米,是遼東地區氣溫最低,並且水面蒸發量最小,降水量最大的地方之一。天池的年最低水位一般出現在4、5月份,5月以後天池的來水量大於下泄量,水位開始上升,到8、9月份出現年最高水位。9月下旬以後,主要靠前一段蓄積的水量出流,水位陸續下降,直到翌年5月又開始回升。水位變幅約在2米左右。天池的封凍日期一般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解凍日期在翌年6月中旬,有七八個月的封凍期。雪深0.86~1.04米,冰厚0.93~1.28米。

湖泊水系

長白山是松花、圖們、鴨綠三江的發源地。三江源頭髮源於長白山天池周圍的有5條。在北坡是松花江南源二道松花江(下稱二道江)的二道白河,在西坡是松花江西源頭道松花江(下稱頭道江)的漫江和錦江;在東南坡是圖們江的正源紅丹水,在南坡是鴨綠江的正源暖江。
其餘的外三源有二道江的北源古洞河,圖們江的南源西頭水,鴨綠江的南源虛川江。發源於長白山天池周圍的河流還有老黑河、槽子河、松江河、三道松江河、露水河、頭道白河、三道白河、四道自河、五道白河、石乙水、佳林川、葡萄河等以及流域面積在20㎞2以上的小河230餘條,都流入三江。又自南、北兩個方向,計約180多條小河分別歸流於三江。三江源流區的總面積約計為3.07萬多平方千米,其中松花江源為1.85萬平方千米,占三江源的60.40%,鴨綠江源約計0.76萬平方千米,占24.5%,圖們江源約計0.46萬平方千米,占15.1%。天池周圍內五源的流域面積約計1.89萬平方千米,外三源的流域面積約計1.17萬平方千米。

基本概況

長白山是中國名山,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是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三江發源地。因其諸多主峰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得名,1949年以前全部屬於中國,後來被割送一半給朝鮮,現為中朝兩國的界山。為了更好地保護和開發長白山,吉林省人民政府早在1960年就劃定了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成立長白山保護區管理局,面積為196465公頃。它是地球上同緯度地帶原始狀況保存最好,物種最豐富,生態系統最完整的自然保護區。域內不僅有原始狀態的森林,還有苔原、草甸、湖泊、河流、沼澤等,是亞歐大陸北半部山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
長白山天池長白山天池
金日成欲“建立朝鮮革命聖地”的多次懇請下,1962年中朝鮮政府重新劃定邊界,中國國界線在天池地段後退30千米,此處長白山由中國獨有變為中朝界山,天池成為界湖。在1957年的中國地圖上尚可以清楚看到長白山天池完全在中國境內。
198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歸入了“人與生物圈”保護網,成為世界生物圈保留地之一。198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6年被國家首批提升為AAAAA級旅遊景區。長白山是中華十大名山,以神山聖水而聞名於世,有“關東第一山”之稱。
長白山是以海拔2760米的白頭峰等16座山峰環繞的天池台地為主體的諸多山系構成的山嶺。長白山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一般多指狹義的長白山,即長白山脈的主峰區域。
長白山為著名巨型複式火山,外圍熔岩高原略呈不規則橢圓形,長軸約140公里,呈北東向延伸,短軸約120千米,經白堊紀末、中新世、上新世末到更新世初三次大的玄武岩噴溢堆疊形成的台地、高原、山地。早期噴溢的原始形態已遭破壞,中期噴溢的則構成寬廣高原主體,晚期噴溢除長白山外大部埋於河谷。三期噴溢堆積的總厚度約500-600米,總面積4500㎞2。長白山台地是在上新世晚期由鹼性石英粗面岩噴發形成的,在第四紀又有大量基性熔岩噴溢形成16座山峰。據記載於1597、1668和1702年又經3次小規模的噴發。長白山火山目前處於休眠期。但在海拔兩千多米的山上,有多處溫泉不斷從地下溢出,這說明,地下仍孕育著巨大的能量。據近代地震觀測,長白山區地殼相對穩定。長白尚無火山噴發的徵兆。
長白山天池長白山天池

天池

神秘的天池白雲繚繞,五色斑斕波光嵐影,群峰環抱,很是壯觀。天池湖水清澈碧透,一平如鏡;周圍16座奇異峻峭的山峰臨池聳立,倒映湖中,波光巒影,蔚為壯觀。天池上空流雲急霧變幻莫測,時而雲霧飄逸,細雨濛濛,“一片汪洋都不見”;時而雲收霧斂,天朗氣清,繪出了“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絕妙天池景觀。天池孤懸天際,沒有入水口,只有出水口,湖水終年外流不息,使人倍感神秘。很久以來,傳說池中潛伏著一條“龍”,長流不息的天池水,就是龍吐出來的水,因此,天池又叫龍潭,天池水被奉為聖水。
冬日天池,攝影:揚眉冬日天池,攝影:揚眉
天池還有“龍潭”、“海眼”之說,所謂“海眼”說是其與大海相通達,常有神龍出沒。《長白山江崗志略》記載:“天池,在長白山頂…群峰環抱,池高約二十里,故名為天池。土人云:池水平日不見漲落,每至七日一潮,競其與海水相呼吸,又名海眼。又云:天池水清淺處,可以行人”。又“數年前有獵夫自碧螺山下,渡至補天石旁,其中有熱如湯泉,冷如冰海之處,五步外即深不可測,以足試之,滑膩異常,又名溫涼泊”。
天池中似有上古神獸,清代《長白山江崗志略》中記述:“自天池中有一怪物覆出水面,金黃色,頭大如盆,方頂有角,長項多須,獵人以為是龍”,近些年出沒比較頻繁。只是,天池是火山噴發形成的高山湖泊,四周被16座群峰圍拱、草木不生,自然環境險惡;水中有機質及浮游生物極少,但在乘槎河裡,也發現有生命體存在,個體並不大。它們是如何在生物鏈的頂端來生存的,是個叫人琢磨不透的謎。
長白山天池位於長白山主峰火山錐的頂部,這裡四季風光迷人,是來長白山的必游之地。登上山頂可見群峰疊嶂、氣勢恢宏,十六座山峰簇擁著一潭平靜的湖水,在藍天晴空的映照下,湖水深邃幽藍,格外迷人。盛夏是觀天池的最佳時節,因雲霧相對較少,一睹天池真容的機會較大。

數據

長白山天池位於長白山主峰火山錐體的頂部,是一座火山口,經過漫長年代的積水而成火山湖。由於環境和地勢的影響,長白山降水豐富,天池周圍是降水的中心,再加上火山地形條件,因此,在長白山火山錐體和熔岩高原上發育了許多各具特色的河流、瀑布、泉、水、湖泊。

概況

長白山天池,水面海拔高度為2189.1米,略呈橢圓形,南北長4.4千米,東西寬3.37千米。集水面積21.4㎞2,水面面積9.82㎞2,水面周長13.1千米。最深達373米,平均水深204米。總蓄水量20.4億立方米。湖水主要依賴湖面降水和地下水補給,集水面積21.4㎞2,補給係數2.18。集年湖面降水量0.303×108m3,地下水補給量0.157×108m3,合計年入湖水量0.46×108m3;出流由天豁峰與龍門峰間的缺口—闥門溢出,流經寬20.0-30.0米,長1.5千米的乘槎河後,以落差68米的懸崖跌水,形成長白瀑布,下注二道白河,為松花江的正源。

水量

年出湖水量0.416×108m3,湖面蒸發量0.044×108m3,合計年出湖水量0.46×108m3。是吉林省氣溫最低,並且是水面蒸發量最小,降雨量最大的地區之一。水量收支平衡。換水周期48.1年,水位年變幅0.8-0.9米。夏季氣溫15.0-18.0℃時,表層水溫7.0-12.0℃,水深20.0米處降至4.0℃,20.0米以下趨向穩定,為3.5~4.0℃。每年11月下旬封凍,至翌年6月中旬解凍,結冰期243天,封凍期200天左右,冰厚1.25米,其中1930年最大冰厚3.0米,冰上積雪深1.0米。另在白雲峰,華蓋峰和將軍峰的懸崖下,因受湖底溫泉影響,湖水冬季不封凍。在每年6月中旬至10月中旬的解凍期間,湖面在5級風時波高超過1.0米,無風時有湖水明如鏡之稱。

水質

天池湖水湛藍清沏,最大透明度5.2米;總硬度1.75德國度,20.0米以上的淺層水pH值8.16,20.0米以下的深層水pH值7.29;礦化度247.07毫克/升,其中陰離子HCO3-、Cl-、SO42-和NO3--N含量分別為154.5、20.01、3.17和0.59mg/L;陽離子Na+、Ca2+、K+和Mg2+含量分別為50.85、11.45、5.81和0.69毫克/升,屬重碳酸鹽類鈉組Ⅰ型水。DO10.0毫克/升,COD0.75毫克/升,TN0.61毫克/升,屬中營養類型高山湖泊。湖中無原始魚類生棲,1988年朝方曾向湖內試投紅鱒魚苗,每年春季瀑布腳下多有能拾到。

文獻記載

對於天池,我國史書早有記載。清朝康熙十六年(1677年),內大臣武穆納奉康熙的諭旨登長白山,在他給康熙皇帝的奏摺上,對長白山天池作了如下描述:“山頂有池,五峰繞,臨水而立,碧水澄清,波紋蕩漾,池畔無草”。《盛京通志》載:“巔有天池日圖倫泊,一日闥門”。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劉建封對長白山作了實地踏查,著有《長白山江崗志略》,此書對天池的記載是:“天池在長白山巔為中心點,群峰環抱,離地高約二十餘里,故名為天池”。《東三省輿地圖說》載:“頂有潭,日他們泡”。《東三省紀略》載:“山頂有潭,曰圖們泊,譯言萬也,言萬水之源也。”“圖們”、“他們”、“闥門”等,都是滿語“萬”的意思。天池還有“龍潭”、‘‘海眼”、“溫涼泊”等名稱。上述記載反映了我們祖先對天池早有認識,以及他們的認識水平。

物候情況

天池上空,氣候多變,風狂、雨暴,多雲、多霧、多雨、多雪。有時陰沉數日不晴,或乍陰乍晴,天池若隱若現,有時狂風呼嘯,沙石飛揚,暴雨傾盆,冰雹驟落。七八月的天池畔,生長在有限範圍內的茵茵芳草如長白杜鵑、高山罌粟、高山菊以及在第四紀大冰川時期由北極推移過來的長白樾桔、松毛翠等,都在疾風暴雨中爭相開放。女真祭台西側,距天池僅4米的一株高山檜,已傲然挺立池畔100多年,被稱為“探池松”,也是天池一絕。

神話演義

歷史上天池被塗上層層神秘的色彩。有的史書記載,天池中有百里可聞的“龍宮演操”有如鳴金戛玉的“宮中鼓樂”。還記有許多其他美麗的傳說。歷史上和今天都有人發現天池中有“神獸”。古老的傳說和新近的發現交織在一起,使長白山天池更引人人勝。天池的美麗風光吸引著更多的遊客來遊覽、觀光、考查。
遠古時期,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爭戰,共工兵敗,氣急之下用頭怒撞不周山的撐天之柱。天柱崩潰導致天庭塌陷,天河水從天豁峰處灌入人間導致洪水泛濫,女媧娘娘為民福祉,在大荒之中不鹹山無稽崖下烈焰沖天、岩漿翻滾的巨大火山口中,煉出練成了高經12丈、方經24丈的頑石36501塊。媧皇氏用了36500塊五色石,堵住了缺口,只單單剩了一塊未用,留了個小小的豁口,叫天庭之水緩緩地流下沃灌人間,形成了通天乘槎河,又斬下龜足把倒塌的天邊支撐起來。那無用之石便遺棄在青埂峰下,就是今天的補天石,後演繹了一場悲金悼玉的紅樓夢。

長白十六峰

長白山上的景觀多謂“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造化。長白山群峰無數,最有名的是天池周圍的十六峰。當時武穆納只看見其中五峰:“山頂有池,五峰圍繞,臨水而立”劉建封上山始命名十六峰。這十六峰是由火山噴發物堆積而成的環狀山嶺,和由花崗岩組成的山峰林地貌形成強烈的對比。
北坡冬季,攝影,揚眉北坡冬季,攝影,揚眉
公元1908年,也就是清朝光緒三十四年,清末秀才奉天候補知縣劉建封奉旨勘查長白山。歷時4個月的實地踏查之後,除《長白山三江源流考》等官方報告,還撰寫了《長白山江崗志略》。
劉建封是秀才,又是詩人。儘管考察十分艱苦,甚至有生命危險,面對祖國雄奇的山水,常常情不自禁地吟詩,興致勃勃地為各山峰命名。他說:“遼東第一佳山水,留到於今我命名。”《長白山江崗志略》的開篇,即為長白山的奇峰起了名字:“長白山,古不鹹山也。……中有天池,環池多奇峰。大者有六:曰白雲、曰冠冕、日白頭、曰三奇、曰天豁、曰芝盤。小者有十:曰玉柱、曰梯雲、曰臥虎、曰孤隼、曰紫霞、曰華蓋、曰鐵壁、曰龍門、曰觀日、曰錦屏。”並繪有詳細的地形圖,標註了十六峰的位置。這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貢獻。
長白山在自己特殊的岩性、構造的基礎上,由多種外營力塑造了獨特而奇異的地貌景觀,如環抱天池的十六峰、斷岩、削壁、自鳴壁(因寒凍風化,在火山口內壁聽到的岩石劈裂的響聲),裸露的蟾岩、岩龕、凹穴、冰斗、U形谷,兩壁直立的嶂谷、槽溝、豁口、峽谷、倒石堆、怪石、石流扇等等。這些奇特的峰巒坡谷是內力因素、外力因素、構造基礎和地表岩性的綜合體現,是長白山地貌自身歷史演變的產物。因此,從觀賞角度看,長白山的奇峰、妙谷絕不與其他名山雷同,也不能為之代替。長白山十六峰是火山爆發後形成的長白群峰,有16座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奇峰羅列在火山口的周圍。
它們是:“白雲峰”、“芝盤峰”、“天文峰”、“華蓋峰”;
“天豁峰”、“龍門峰”、“紫霞峰”、“鐵壁峰”;
“觀日峰”、“玉柱峰”、“冠冕峰”、“梯雲峰”;
“臥虎峰”、“孤隼峰”、“錦屏峰”、“白頭峰”。
這十六峰千姿百態,經過漫長歲月的風雨雕蝕,山峰嶙峋峭奇,姿態各異,有的如寶劍刺天、有的似少女梳妝、有的如雄鷹銜物,環列成一個大圓周,或白或黃、或青或綠護佑著一池碧水天池。
1960年建立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後,人以莫名奇妙的理由,將劉建封命名的十六峰做了一些改動,把本來文雅的名字改成莫名其妙的名字!而這一改動給後人增加了極大的麻煩。時至今日,就是管委會山上工作的人員也常常弄混;說不清楚各峰的名字。更害的遊人不得不浪費許多時間,研究不應該研究的峰名。現根據《長白山江崗志略》、《安圖縣誌》、《撫松縣誌》等有關史料,以及後人的描述和山形的實際情況,綜述一下十六座峰的出處和正名昭示天下。

白雲峰

白山市撫松縣境內東南。白雲峰位於天池西側,南鄰玉柱峰,北對芝盤峰。海拔2691米,是中國東北第一高峰。白雲峰終日隱匿於繚繞雲霄之中,似在凝思,又似在冥想,默默無語羞於露面。偶得晴空萬里的時候,池上雲淡風輕,群峰畢露各展仙姿,唯有白雲峰依然借片片祥云為紗,遮掩她嬌羞的面容。

芝盤峰

又稱鹿鳴峰,位於天池西偏北,海拔2603米,峰頂由四個小山峰組成,有“四子會芝盤”之說。峰頂有草甸,形如圓盤。每到嚴寒冬季,其他各峰積雪封頂,唯有此峰露在雪外。芝盤峰北側有可容納幾十人的崆洞,這是長白山的主要異洞之一,因形似鹿,人稱鹿蹄洞。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錦屏鋒

錦屏鋒海拔2590米,位於天池西側。在芝盤峰北200米處,東起龍門峰,西經觀日峰、芝盤峰,南至白雲峰的大馬蹄形內壁,俗稱“大簸箕”的正中。

觀日峰

觀日峰位於天池西北,海拔2510米。觀日峰與西大坡相連,山上經常有成群的馬鹿出沒。

龍門峰

海拔2595.7米,高出天池水面401.7米。因峰門兩峰突起,狀若門形,故名龍門。它位於天池北偏西,與天豁峰一起把守天池水出口。從長白瀑布,沿乘槎河溯源而上,經玉壁即達龍門峰腳下的天池湖畔。

天豁峰

天豁峰海拔2620米,位於乘槎河東岸與龍門峰對峙。天豁峰面向天池一側“土色黃,望之如二龍蟠踞頂上。峰後石多赤色,亦頗耐觀。每至冬日,雪凝峰間,直同白虹,插入天漢,尤覺十分出色”。據當地人講,峰頂平縫中,隱有洞口數處。登山的人往往看見有蟒蛇出沒其間。在十六峰中,天豁峰是最富於傳奇色彩的山峰之一。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鐵壁峰

位於天池北側,海拔2560米,鐵壁峰的凝灰岩柱狀節理很發育,又經多年風蝕雨侵,峰頂多懸峭壁,嶙峋怪石,並形成有“四老對弈”、“觀景台”等勝景。從鐵壁峰西側的倒石堆順坡而下,還可下臨天池,往此沿鐵壁峰山麓經牛郎渡還可到乘槎河源頭遊玩,在這裡還可遠眺玉壁、補天石等勝景。

華蓋峰

華蓋峰又稱黃岩峰、鷹嘴峰、天文峰,海拔2670米,是長白山第三高峰,也是天池東側最高峰。它氣勢雄偉,崢嶸突兀,是長白山之精華所在,也是從北坡俯瞰天池的第一絕妙之處。據《長白山江崗志略》,華蓋峰“山形如蓋,其出雲還雲,狀亦如蓋。每至春冬,常見五色雲遮掩頂上,即風雪交加,亦不散去。”因其似帝王車輦之華蓋而得名“華蓋峰”。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紫霞峰

紫霞峰海拔2618.2米,位於天池東側。紫霞峰大部分是由紫色火山岩構成,峰頂兩駝峰高聳天際,紫壁橫空,參差錯落,大有“峰高崖階半壁天”的雄偉之勢。遠觀之白雲繚繞紫色山峰,如煙似霧,如絲如縷,宛若西天落霞,紫氣生輝,古香古色,整個山體放射著紫色的光芒,故而得名。
紫霞峰,攝影:揚眉紫霞峰,攝影:揚眉

孤隼峰

孤隼峰位於天池東南,紫霞、三奇兩峰之間,海拔2711米,下有雞冠岩、仙人島等名勝。孤隼峰峰頂尖削峻峭,向西斜出,形似一隻孤傲的鷹隼,故名。
孤隼峰、紫霞峰,攝影:揚眉孤隼峰、紫霞峰,攝影:揚眉
在《長白山江崗志略》中,劉建封這樣描繪:“峰頂尖秀峭古,向西南斜而有力,形同孤隼,層山之中,特樹一幟,令人望之而生獨立思想”。這山峰不僅僅像一隻孤傲俊美的鷹,同時,還能激勵人們昂首挺胸,獨立思考,直面人生。

三奇峰

三奇峰在天池東南,海拔2670米,今在朝鮮境內。據《長白山江崗志略》,“三峰比立,石峙琳琅,影印天池,其秀色可掬,仿佛海上三山,留在人間”。故稱三奇峰。據說,三奇峰頂有洞,直通天池。峰下有許多五色石,鮮美光亮,令人喜愛。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白頭峰

白頭峰海拔2749米,是十六峰中最高的山峰。據《長白山江崗志略》,白頭峰在天池南稍東。“東豐隆高起,上有孤石獨峙,形如佛頂”故命名為白頭峰。她坐落於中朝邊界的長白山天池和白頭峰,曾經是我國的神聖領土。天池位於長白山之巔,乃火山爆發鑄成的九峰圍合而成,最高一座為白頭峰,歷史上中朝國界線在分水嶺東下20千米處,自南而北劃定。即使在日本統治朝鮮時期,天池也在中國版圖;且朝鮮建國時對此也是承認的。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1962年中朝蜜月時期,因特殊的緣故,白頭峰和一半天池劃給朝鮮,朝方接收後的第二天,白頭峰便被更名為“將軍峰”,以紀念金日成。
揚眉有“長相守,到白頭,綿延的山嶺、皓白的雪域,你用寬厚的胸懷、健壯的骨骼,展示著世間的大美,只有走進他的世界,你才能感受到他雄渾的氣魄!常相思,到天池,高聳的群峰、冰封的世界,你用渾厚的腰身、挺拔的雙肩,揭示著人間的至純,只有投入他的胸膛,你才能體察到他潔淨的情懷”之詩!

冠冕峰

位於天池正南,海拔2525.8米,與“補天石”隔池相對。冠冕峰是由火山噴出物――白色浮石構成,加之高山氣候,四季積雪,四季皆白,雪石難分。天池內側有雪山勝景多處,終年不化,故又名玉雪峰。每到夏天,山峰在陽光的照耀下,雪光皚皚,正可謂“奇峰懸白雪,銀光閃閃;天池映雪峰,波光蕩漾”。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臥虎峰

臥虎峰位於天池南偏西,海拔2566米。峰下尚有鹿徑、白花溪等名勝。白花溪溪長2里,溪水潺潺,清澈碧透,溪旁多高山杜鵑,在積雪中花枝獨出,似梨花帶雨。劉建封踏查到此時遇雨,在《白山紀詠》中有“關心飛雨過,冷眼替花愁”的詩句。

梯雲峰

位於天池西南側,海拔2543米。面朝天池側有雙峰挺立,呈梯形,背向天池側兩峰相對,亦呈梯形,又因山頭終年雲霧繚繞,即使是晴天也看不清峰的輪廓。傳說此峰直通天宮,是天庭和人間相連的天梯,因此得名“梯雲峰”。在梯雲峰與玉柱峰之間,有一又長又大的山坡,由此可登梯雲峰頂。山坡雖不陡峭,但坡路漫長,沿坡攀登時,常使人累得氣喘吁吁。所以人稱此坡為喘氣坡,再往上行,兩側陡峭,中間狹窄的苔原山脊,風大路險人難行,長達3千米,稱為老虎背。
梯雲峰、玉柱峰,攝影,揚眉梯雲峰、玉柱峰,攝影,揚眉

玉柱峰

位於天池西側,海拔2664米。因山體由青色玄武岩構成,又稱青石峰。此峰頂部五峰簇擁,狀若玉柱,有天欲墜、賴以擎天之感,故享有“長白玉柱”的美譽。因玉柱由青色岩石構成,又稱青石峰。玉柱峰頂有五個海拔2500米以上的柱峰,傾向天池。峭壁陡直、危聳,峰頂有貫通全峰的“一”字大斷層。峰下側有較大的倒石堆和泥石扇。有高山杜鵑、越桔等組成的較豐滿的植被。夏秋群鹿多聚此吃草飲水。
歷史古籍已有天池十六峰的記述,之後又命名了落筆峰、不老峰、砥柱山。20世紀80年代,全國地名普查時又命名了天文峰、織女峰、使環抱天池奇峰數量達到了21個。其中3個峰為中朝兩國界峰,3個山峰今在朝鮮境內。

天文峰

(華蓋峰)
特別說明的是:華蓋峰的別名在長白山十六峰中是最多的,而因峰頂由黃色浮石組成,又得名“黃岩峰”;因峰頂尖如鷹嘴,傾向天池,有人呼之“鷹嘴峰”。1958年在其東側建長白山天池氣象站後,人們也稱其為天文峰。有人往往認為華蓋、天文為兩座不同的山峰,此說以訛傳訛,貽害無窮。長白山天池氣象站,位於當年玄武岩岩漿的溢流口處。繞上長白十八盤的雲中路,就修在這條熔岩流上。這是北坡可乘車直達山巔的唯一盤山公路。

織女峰

位於乘槎河東岸,天豁峰和鐵壁峰之間。海拔2530米,峰頂有聞名遐爾的攬勝台。傳說牛郎織女在每年七月初七相會時,曾經在此觀覽湖光月影,因名織女峰。織女峰也是環池群峰最秀麗的一座,站在峰頂,乘槎河、牛郎渡盡入眼底。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落筆峰

又名荷筆峰。位於天豁峰北偏東,東南距天文峰700米,海拔2520米。柱狀峰頂高聳入雲,恰似筆尖放在混元筆筒之上,因而得名。

不老峰

位於落筆峰北偏西,海拔2500米,與天文峰後脊連結。逶迤向東延伸,山巔孤峰獨立。

砥柱山

位於不老峰西,海拔2142米。因山體渾厚,以支柱群峰得名。

物候資源

長白山所在地區屬於溫帶,按風帶分,應全年盛行西風,降水較多。但因東亞為季風區,近地層風向受擾亂,雖全年也以偏西風向為主,但夏季東南風有所增加,冬季東南風明顯減少。由於長白山很高,山頂處於對流層中部,季風勢力不及,故山腳下風向隨季節變化,山頂全年盛行偏西風,其他風向很少。因夏季風潮濕,冬季風乾燥,對山頂山腳有同樣影響,從而山頂山腳都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天池,北坡,攝影:揚眉天池,北坡,攝影:揚眉
長白山從山腳到山頂垂直高度兩千餘米,氣候也相應有垂直變化,可以劃分出中溫帶,寒溫帶和高山亞寒帶三個氣候帶;但總的來說,全山區仍都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其主要氣候特徵是:冬季漫長而寒冷,山頂溫度特低;冬季特長;夏季短而涼爽,1200米或1400米以上無夏;春秋季節較長,1200米或1400米以上春秋相連(以日平均氣溫分四季),降水的季風特徵明顯,從上到下,降水都集中在6至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山腳下風向隨季節變化,夏多東南風或東南風明顯增加,冬多偏西風,山頂則終年刮偏西風。
氣壓
山頂的年平均氣壓734毫巴,相當於水銀柱551毫米,比山下的松江低212毫巴,相當於水銀柱159毫米。從山底往上,大約每升高100米,氣壓降低10.5毫巴,相當於水銀柱7.9毫米。山腳下的氣壓都是冬季高、夏季低,而山頂上則相反,夏季高於冬季。氣壓最高月。比最低月高17.5毫巴。山頂的夏季氣壓和冬季比,相當於往山下移動了170米。
風力
風向受大氣環流和地形影響,山腳下全年雖以偏西風向為主,但夏季東南風增加,冬季東南風減少。山頂終年吹偏西風,尤以西南偏西風為最多。長白山的高處,因終年刮西風,風速又大,所以在海拔約2000米處的樹木均矮曲化,樹身一律向東傾斜。長白山頂一年四季或在高空西風急流區中,或在急流的北側,所以全年風速都極大,年平均風速竟達11.7米/秒,為全國之最。
氣溫的遞減率
因長白山的地形複雜,受熱狀況不同,反映在氣溫直減率上,不同坡向也有一定差異。在長白山,以東坡和東南坡為最大,西北坡次之,北坡最小。也就是說,在相同的高度上,東坡和東南坡氣溫最高,西北坡次之,北坡氣溫最低。氣溫直減率也有季節變化,長白山各地都以春季為最大,夏季次之,秋季又次之,冬季最小。
氣溫與植被的垂直分布
長白山的植被類型複雜,從下往上,隨著地勢的升高,展現了比較明顯的植被垂直分布。在北坡550米以下為蒙古櫟林,因為它是紅松闊葉混交林被破壞後的次生植被,所以不能劃為獨立的垂直分布帶,而應包括在其原生植被一紅松闊葉混交林帶之內。1100米以下為紅松闊葉混交林帶;1100米到1700米為雲冷杉(暗針葉林)林帶;1700米到2000為亞高山嶽樺林帶;2000米以上一直到山頂為高山苔原帶。
這樣的植被垂直分布,毫無疑問和氣候條件是有密切關係的。在主要氣候條件中,因長白山降水多,非常濕潤,所以降水量或濕潤度不是限制性因子。因此,氣溫的高低和生長期、霜期、結冰期的長短是出現植被垂直分布帶的根本原因。
季節劃分
人們一般把3到5月定為春季,6到8月定為夏季,9到11月定為秋季,12到翌年2月定為冬季。這樣劃分四季,簡單明了,在溫帶平原上也大致能與自然現象相符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考察隊在編寫西藏氣候資料時採用了日平均氣溫劃分四季。即以日平均氣溫0-18℃為春、秋,大於等於18℃為夏,小於等於0℃為冬。用此法劃分長白山的四季,則山腳2下春季始於3月下旬到4月上旬,止於6月中旬到7月上旬,春長79-94天。夏始於6月中旬到7月上旬,止於8月下旬到9月初,夏長46-81天。秋始於8月下旬到9月初,止於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秋長63-66天。冬始於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止於3月下旬到4月上旬,冬長139-162天。
降水
東北長白山區降水天氣系統活動頻繁,距海較近,又是林區,水汽充沛,地勢又高,所以是秦嶺淮河以北降水量最多的地區,而位於白山市東南部的長白山頂又是這一多雨區的中心。東北地區的長白山水氣來源有本地蒸發(主要是森林蒸發),有直接自太平洋、日本海吹來的東南季風,而最大的來源則是由江淮氣旋、華北氣旋、颱風等降水天氣系統帶來的。而這些能帶來大量降水的天氣系統,一般多由丹東一帶自西南向東北移動。在移動中由於大量降水而水汽越來越少,所以,長白山區降水多少的規律之一就是西南部多,東北部少。另一條規律則是地勢越高降水越多。山腳下(300米到600米處)年降水量為518-857毫米,東部少西部多。紅松闊葉混交林帶的上限高度1100-1400米處,年降水量約為840-890毫米。雲冷杉林帶的上限高度1700-1800米處,年降水量約為1010-1090毫米。亞高山嶽樺林帶的上限高度2000-2100米處,年降水量約為1100-1160毫米。山頂上(天池氣象站)的年降水量為1333毫米。
濕度
整個長白山區,因降水量大,又是林區,空氣濕度比較大。山腳下,除東坡的和龍較乾燥,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4%外,其他坡都在69%-73%間,山頂則為74%。四季之中,以春季的平均相對濕度為最小,以夏季為最大。
雲量
長白山區,降水天氣系統活動頻繁,空氣潮濕,所以雲量較多。山腳下年平均總雲量為5.5-5.7之間,山頂略多,為5.8。四季之中,以夏季雲量為最多,以冬季雲量為最少。雲海是長白山頂的一大景觀,多出現在早晨。有時看山下,一片雲海,波浪起伏,這種雲是層積雲。有時看山下,灰漾漾一片雲海,漫無結構,這種雲是層雲。有時在白天,山上天朗氣晴,看山下,有片片白帆,和林海遙相輝映,這種雲是晴天淡積雲。
長白山區因空氣濕度大,所以霧日數一般比平原地區多。但霧的形成除取決於濕度大小之外,還和地形等有密切關係,所以相鄰地區有時差異很大。長白山山腳下的臨江、和龍全年霧日數分別只有6.6天和8.8天,而松江、撫松則分別有42.4天和27.5天。山頂上霧日特多,全年竟達264.8天,在全國僅次於峨眉山等二三個高山地區,而大大多於其他地方。在寒冷季節,有霧時,常出現霧淞,俗稱樹掛。長白山頂全年有霧淞日為179天,為全國之冠。
日照
長白山因雲量多,所以,全年日照時數和日照百分率都是吉林省最少和最小的地區之一,相應的全年太陽輻射總量也是全省最少的山腳下的全年日照時數為2281時到2454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1%-55%。山頂上的全年日照時數為2268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1%。四季之中,日照時數春季最多,冬季最少。日照百分率則冬季最大夏季最小。

主要景點

天池從補天石堆處下泄,經歷了乘槎河,長白飛瀑,二道白河,聚龍溫泉,五道白河等一路奔騰向西。

補天石堆

補天石位於長白山天池畔,乘槎河河口,從高處望去勝似一棵巨大的象牙伸入天池,也像“天”字的一捺。一百多年前,全面科學考察長白山的第一人、給長白山諸多山水峰巒命名的劉建封,在其所做的《長白山江崗志略》中稱補天石在龍門峰東側,天池出水之處。石半居水中半居峰上,特起而高。窺其形勢杜池水口,作中流砥柱,亦似有補天池缺陷之象。
補天石,攝影:揚眉補天石,攝影:揚眉

乘槎河

龍門、天豁二峰中間,天池的出水口,就是乘槎河的河口,
全長1250米。天池水流經補天石,牛郎渡,“高燕吻瀑”,便鐘鼓雷鳴、飛泉掛壁,形成68米高程的長白瀑布,再注入二道白河。據載,早年獵戶徐某,曾看見河邊有一獨木舟,橫於東岸;劉建封踏查長白山尋松花江源時,也發現河邊斜置一木。因古代有乘槎(木排)去天河的典故,遂命名為乘槎河。劉建封還寫下了“松花江上乘槎客,尋到天池信有源”的詩句。
乘槎河,瀑布。二道白河,攝影:揚眉乘槎河,瀑布。二道白河,攝影:揚眉

牛郎渡

牛郎渡位於乘槎河上,是一塊橫在河裡的石頭,它好似一座小橋,幫助人們過河。因為從此踏過乘槎河後,便可直到織女峰,故名。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天河配》在長白山找到了物證。
天池水剛剛流入乘槎河,水平如鏡,清澈見底。河水閃著碧藍的光,映著藍天、白雲和山影,下種田園的寂靜籠罩著荒野,透出一種恬淡的詩情。只看這裡,根本不見大荒山的磅薄氣勢,倒有一種農家田園風情。在河道最窄處,人們踏著石頭即可過去,年輕的人,甚至可以跳過去。在河灣處,建有巨大的碑石。臥牛形狀的巨石上面鐫刻著“牛郎渡”三個大字。如今,許多青年男女在此留影,以示堅貞的愛情。牛郎渡巨石成了
一塊愛情石。

長白飛瀑

而這齣水口就是位於北側天文峰與龍門峰之間的缺口。
長白飛瀑、二道白河長白飛瀑、二道白河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天池水由此缺口溢出,穿流在懸崖峭壁之間的乘搓河向北流經1250米處的斷崖飛流直下,以雷霆萬鈞之勢,夾帶著震天的吼聲,跌向深深的谷底,形成落差68米高的瀑布,這就是蔚為壯觀的長白飛瀑,它是長白山的第一名勝。夏日,晴空萬里,遠望瀑布,似錦緞從天抖落,在陽光照耀下非常耀眼。飛瀑下落,裊裊娜娜,飄逸曼妙;近臨瀑布,則浪花翻騰,在陽光的照射下,發生折射和反射,水汽瀰漫,橫空出彩虹,絢麗奪目,似虹霓霞霧、珠垂玉墜,令人嘆為觀止;來到瀑布旁邊,可以聽到瀑布的巨大吼聲,好似千鼓齊鳴,萬雷爭吼,又象金戈相擊、鐵馬互奔的聲音,飛瀑濺起的層層水霧,仿佛是兩軍拼搏揚起的陣陣煙塵。穿過繚繞的雲霧,但見浪花翻滾,飛浪四濺,細雨濛濛,似雨雪交加;停立瀑邊,白雲從身邊繞過,仿佛置身於雲天之外。乘搓河水流不大,但水勢湍急:它上與天池相接,下通二道白河,是松花江的南源。
位於天池北側,乘槎河盡頭。乘槎河流至1250米處便雷霆萬鈞、飛流直下,形成68米高的瀑布,因系長白山名勝佳景故名長白飛瀑。由於落差大,在兩條玉龍似的水柱猛烈衝擊下,崖下形成20多米深的水潭。湍急的流水注入二道白河,即松花江正源。長白瀑布掛在群峰競秀的半壁天塹上,景致蔚為壯觀。劉建封為長白諸峰命名後,欣然寫下的著名詩篇:
白河兩岸景清幽,碧水懸崖萬古留。
疑似龍池噴瑞雪,如同天際掛飛流。
不須鞭石渡滄海,直可乘槎問鬥牛。
欲識林泉真樂趣,明朝結伴再來游。

二道白河

松花江的南源源頭有頭道江和二道江兩源。二道江的二道白河為松花江的南源,而以古洞河為二道江的北源。天池水沿天豁、龍門兩峰間形成的斷裂峽谷“闥們”出流,流過長1250米的乘槎河,後從68米高的斷崖跌落而成為“長白瀑布”,北下約1000米,有溫泉群的暖流於右岸來歸,然後翻滾於約深10米、寬1米、長50多米既險峻又陡峭的河道中,又北下5千米,水流切割成地下河,旋從裂谷飛馳跌落,成為“洞天瀑布"。從源頭北下79千米,有五道白河攜眾水東來,於右岸注入,又西行復北下,有北源古洞河自右岸上兩江口匯入。會流口以上稱。

聚龍泉

長白山溫泉群位於長白瀑布北900米處,二道白河上游的河谷兩岸。在方圓1000多平方米的範圍內,竟有數十個泉口,終日不斷地從岩石縫隙中向外噴吐著沸騰的熱水,猶如群龍噴水,所以長白溫泉群又稱聚龍泉。聚龍泉是溫泉群中水量最大、分布最廣、水溫最高的溫泉,堪稱長白山第一泉。較大泉眼有7處。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位於長白瀑布北約900米,落筆峰北倒石堆下側。分布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二道白河從溫泉群中間穿過。河流方向右側,泉口比較集中,有數十處之多。較大泉眼有7處,左側有四五處。無數條熱流從地底湧出,似群龍噴水,故名聚龍泉。各泉水溫不等,一般在60℃以上,最高達82℃,屬高熱溫泉。溫泉旁生長著稀有的植物溫泉瓶爾小草。泉口的湧水量一般為1.8-3.6噸/時,最大可達5.96噸/時。
聚龍泉水含有較多的硫化氫氣體,使它周圍的青灰色火山岩染上一層層澄紅色或翠綠色的凝華。這種含有硫化氫、鈣、鎂等物質的溫泉,有較高的醫療價值,對皮膚病、關節炎及風濕症等療效較好。冬天,溫泉周圍,山上山下,白雪皚皚,雪地冰天。而聚龍泉卻依然是泉水淨琮,熱氣繚繞,附近的岳樺枝頭,掛滿了霧淞,比松花江下游吉林市的霧淞別具風貌。

五道白河

古名娘娘庫河,又名尼雅穆尼亞庫河。發源於長白山主峰東麓。自1800多米的山腰東北流過雙目峰後轉而北下,右納星火溝、荒溝,行程104千米,於松江鎮以東轉向西流,左納四道白河、三道白河,右納小沙河後注入二道白河。全長125千米。花砬子以上多瀑布、石灘、峽谷,河床為卵、礫石,兩岸多山,以下河槽逐漸寬淺;平水.期松江水文站處水面寬so米,水深1.4米。流域面積2532平方千米。

文化遺蹟

天池水畔的文化古蹟有三處,它們是補天石堆,八卦廟,女真祭台。

補天石

長白山天池有個出水口,似為天池的缺陷。
吉林省紅學專家陳景河先生通過對薩滿文化和滿族文化的深入研究,發現了《紅樓夢》的文化之根在長白山、在薩滿文化中。他認為,《紅樓夢》開篇所講的“大荒山”即指長白山,“無稽崖”諧音即“勿吉哀”(勿吉是長白山的古老民族,是滿族先世祖女真更早的稱呼),“青埂峰”即“清根峰”的諧音,意思是滿清之根;賈寶玉口中所含的“通靈寶玉”即是青埂峰下的一塊沒有去補天的石頭。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補天石具體的高度和長度,尚無確切的計算,只能根據人與山的比較,估計最高處五六米,長50餘米,是一個伸入天池的袖珍半島。它是長白山頗具文化內涵的旅遊勝景。

八卦廟

天池旁邊曾建過一廟,關於此廟,丁興旺編著的《白頭山天池》記載:“在乘槎河的左帶,還可以看封一座古廟。這是一座木質結構的廟宇,人們叫它八卦廟,又叫宗德寺、采德寺、崇德寺、尊德寺。八卦廟外形呈八角形,故而得名,據說是1929年建成的。從八卦廟的規模來看,當年這裡一定有過鐘磐齊鳴,香火鼎盛的時代。”
《安圖縣文物志》記載:“八卦廟,又名崇德寺或尊德寺。此寺廟結構為八角形,因此俗稱八卦廟。廟址在天池出水口東北側岩石台地上。東為火山錐、天豁峰下的緩坡地,至山根約200米,南距天池100米,西與龍門峰相對,與補天石相距約150米。此台地的西、南、北為高約40-50米的懸崖。台地上長有高原灌木草本植物,為地毯式苔原。
八卦廟,網路圖片八卦廟,網路圖片
1964年曾調查過此廟的原長自山保護局局長李柱哲同志記錄,此廟最裡面立有兩個高70厘米,寬40厘米、厚3厘米左右的圭形木牌,上面楷書漢字,背面為篆字。右邊正面碑文,豎向三行:
八卦廟遺址,攝影:揚眉八卦廟遺址,攝影:揚眉
道根載源舍堂更造
地於靈宮本無幣寺
北接法大道主張宇白氏月氏善願文
左邊碑文,上部橫書“康”、“嚴”二字,下邊豎寫二行。崔氏時玄功德戊辰四月五日立碑。戊辰年為1928年,從立碑的時間看,此廟最晚建於1928年。清末,東三省總督錫良曾奏請建長白山神祠,得到清廷批准。但因清朝被辛亥革命所推翻,故未實現。

女真祭台遺址

金朝是滿族的先人女真人建立的政權。女真人將長白山視為“興亡之地”、“舊邦之鎮”。隨著女真地位的提高,長白山的地位也隨之上升,先被封為主,又被尊崇為帝,並建開天宏聖帝廟,歲時奉祀。安圖縣二道白河鄉寶馬村(報馬屯)有古城遺址一座,正處於長白山之北七八十里,這是長白山北平原上的唯一古城遺址。
《長白山江岡志略》載:“台上有一石堆,相傳女真國王登白山祭天池曾築石於台上,故今尚有遺”。在今長白山天池東40米的釣鰲台上,尚存有一“女真祭台”遺址。釣鰲台是火山岩形成的漫坡狀台地,東距滾石坡一華里許。女真祭台的方位,在白岩峰(原華蓋峰)南,它是由大小近似的玄武岩石塊人工壘成的,略呈圓形,南北略長,東西略窄,最大直徑2.5米,高約0.7米。
釣鰲台
釣鰲台位於紫霞峰下,距離天池東北岸僅有數米的地方。《長白山江崗志略》載:“釣鰲台,在天池東北岸,東距汩石坡半里余。頂平高起如台,碎石頗多,高七丈有餘”。同時,書中還記載,有幾名獵人到天池邊狩獵,看見一個老人手持釣竿坐在台上。眾人和老人打招呼,老人不理。眾人大聲問好,老人好似也沒聽見。“奇怪!他是人嗎?”一個獵手問。“我們到跟前看看!”另一名獵手講。獵手懷著好奇心,向老叟走去。到了跟前一看,這老人滿頭銀絲,長長的白鬍子,還光著腳丫子,身上披了一件用樺樹皮做的蓑衣。再看看他的魚鉤,大如弓,身邊的籃子裡連半條魚也沒有。眾獵人再一次作揖問好,老人還是不搭理?,眾獵手更覺得奇怪。過了片刻,老人提起釣竿和漁籃,沿著天池向仙人島方向走去了。獵人們互相交換了一下眼色,決定留下來看個究竟。他們在釣鰲台上坐等,直到夕陽西下,也不見老人歸來,獵手們只好懷著疑慮,離開了這神秘莫測的釣鰲台。
放鶴台
放鶴台位於華蓋峰和汩石坡下。距離釣鰲台相當近。這台上經常有白鶴飛落,特別是日落時分,白鶴更多。每當這個時候,湖畔的沙灘一片金黃,天池真象仙境。故,將這塊巨石稱為放鶴台。

實用信息

門票

景區門票125元/人;
環保車85元/人

開放時間

北坡景區6:30-16:00;
西坡景區6:30-15:00;
南坡景區暫不開放

用時參考

2-3小時

交通信息

到達長白山的路線:
飛機:坐飛機直接到長白山機場最快速,機場位於松江河鎮東南,距西坡景區不遠;
火車:長春每天下午兩點半有一班火車可到松江河鎮(約13個小時)和二道白河鎮(即“白河站”,約15個小時),瀋陽每天有三班列車發往松江河鎮(約12個小時)和二道白河鎮(即“白河站”,約14個小時);
汽車:長春市內黃河路的長途客運中心每天有班車發往二道白河鎮(約5.5小時車程),衛星廣場南面的高速公路客運站有車發往松江河鎮(約4.5小時車程),但兩者車次都很少,一般早上8點都有一班車。延吉市客運南站每天有長白山一日游的大巴直達長白山天池北坡景區,早上5:30發車,單程票價約55元,車程約4個多小時;
包車:松江河鎮和二道白河鎮都有計程車,一般從鎮內打車至火車站都是10元。也可以包計程車去景區,一般可議價但不打表,從松江河-西坡景區,費用約140-150元每車,需半個多小時路程
到達天池的路線:
目前長白山的北坡、西坡、南坡三個景區都可以到達天池:
長白山北坡景區內:可乘坐倒站車(80元),是專門用於登主峰看天池的;
長白山西坡景區內:可乘環保車(85元),每20分鐘一班;
長白山南坡景區內:可乘環保車(85元),到達山頂後停留30分鐘後原車返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