鱅

鱅,產於江湖,似鰱而黑,頭甚大。俗呼黑鰱,又稱鰱胖頭。英文名:Bighead , Bighead carp 。 鱅魚體側扁,頭極肥大。口大,端位,下頜稍向上傾斜。鰓耙細密呈頁狀,但不聯合。胸鰭長,末端遠超過腹鰭基部。體側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兩側雜有許多淺黃色及黑色的不規則小斑點。 鱅喜歡生活於靜水的中上層,動作較遲緩,不喜跳躍。以浮遊動物為主食,亦食一些藻類。分布於亞洲東部,我國各大水系均有此魚。

鱅,亦稱“花鰱”、“胖頭魚”。鯉科。體側扁較高,體長大1m余。背面暗黑色,具小黑斑。頭大,口中等大,眼下側位。腹面從腹鰭至肛門具肉棱,胸鰭末端伸越腹鰭基底。咽齒齒冠光滑無紋。棲息水的中上層,以浮遊動物為食。4齡以上性成熟,可人工繁殖。最大體重35-50kg。為中國主要淡水魚類養殖對象。分布於中國各大水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鱅魚
  • 拉丁學名:Aristichthys nobilis
  • 別稱:花鰱 鱃魚 皂包頭 皂鰱 黑包頭魚 鱅頭鰱 包頭魚 胖頭魚 黑鰱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輻鰭魚綱
  • 亞綱:新鰭亞綱
  • :鯉形目
  • :鯉科
  • 亞科:鰱亞科
  • :鱅
  • 分布區域:分布於亞洲東部,我國各大水系均有此魚。
  • 我國主要產地:揚州高郵湖
分布範圍,生活習性,食性,生長,繁殖,繁殖方法,親魚選擇,親魚培育,親魚催產,人工授精,孵化,培育運輸,培育,運輸,成魚養殖,池塘選擇,產量,技術要求,飼養管理,魚病防治,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細菌性腸炎病,豎鱗病,列印病,癤瘡病,白頭白嘴病,細菌性敗血症,防治措施,營養成分,烹製菜譜,魚肉優點,適宜人群,烹飪指導,食療作用,其他相關,備註,詞語,中藥材,食療價值,自製餌料,長期餌,短期餌,臨時制餌,簡易制餌,

分布範圍

鱅,(學名Aristichthys nobilis),又叫花鰱、胖頭魚、大頭魚、黑鰱,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其中一,為四大家魚之一。
鱅魚體側扁,頭極肥大。口大,端位,下頜稍向上傾斜。鰓耙細密呈頁狀,但不聯合。口咽腔上部有螺形的鰓上器官,眼小,位置偏低,無須,下咽齒勺形,齒面平滑。鱗小,腹面僅腹鰭甚至肛門具皮質腹棱。胸鰭長,末端遠超過腹鰭基部。體側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兩側雜有許多淺黃色及黑色的不規則小斑點。
鱅喜歡生活於靜水的中上層,動作較遲緩,不喜跳躍。以浮遊動物為主食,亦食一些藻類。性成熟年齡為4-5齡,親魚於5-7月在江河水溫為20-27℃時於急流有泡漩水的江段繁殖;幼魚一般到沿江的湖泊和附屬水體中肥育,到性成熟時期至江中繁殖,以後又回到湖泊食物豐富的地方肥育。冬季多棲息於河床和較深的岩坑中越冬。
本魚原產於中國,並引進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現已對部分國家造成生態問題。
鱅生長迅速,3齡魚可達4-5公斤,最大個體可達40公斤,天然產量很高。疾病少,易飼養,我國淡水養殖業中的“四大家魚”之一,為我國重要經濟魚類

生活習性

食性

鱅的食物是水中大量生長的浮游生物。它的鰓耙細長而排列緊密,但沒有骨質橋,也沒有篩膜,因此濾水作用較快,濾集浮遊動物的能力較大。食物的主要組成是輪蟲、甲殼動物的枝角類,也包括多種藻類。從個體數量上看,藻類往往多於動物性食物。但從體積上來看,動物性食物仍占主要成分。從鱅的攝食特點可以看出,它是一種不斷攝食物的種類,在浮游生物的生長季節內,只要嘴不斷張閉,食物就不斷地隨水進入口腔。從食性特點也可以看出,它是一種中上層的類型。鱅的腸管長度一般為體長的5倍左右。
鱅魚鱅魚

生長

長江鱅魚體長的生長速度快於珠江,原因是雖然珠江適溫期比長江要多2個月,但浮游生物的平均生物量顯著少於長江。而在人工施肥的池塘,鱅魚的生長情況,則依各地的氣候及水中餌料的生物豐度而有較大的差異。

繁殖

在自然條件下,鱅魚與其他家魚一樣,其性腺在靜水中可以發育,但卵子成熟卻需要江河水環境和水位上漲等生態條件。在長江的乾、支流中,每年4月下旬至7月上旬,當流域內降雨匯集幹流造成水位上漲、水溫達到18℃時,親魚在溯流過程中性腺迅速成熟,由IV期轉入V期即行產卵和受精,魚卵受精後順水漂流發育,孵化成魚苗
鱅魚鱅魚
據調查,鱅魚成熟年齡,珠江流域為3—4年,長江流域為4—5年。鱅魚的懷卵量較大,成熟係數一般在20%左右,相對懷卵量在110—160粒/g體重之間,絕對懷卵量隨著體重的增長而增加,成正相關。

繁殖方法

親魚選擇

無論養殖或天然生長的鱅魚,只要達到性成熟年齡,個體大、生長良好並無傷病,均可作為親魚。雄魚在胸鰭前面有幾根鰭條上緣各生有似刀的鋒口,用手左右撫摸,有摸在鈍刀鋒上的感覺;腹部較小,性成熟的個體,輕壓生殖孔有乳白精液流出。此魚胸鰭光滑。
池養鱅魚的成熟年齡南北各地相差頗大,其體重也較懸殊,主要是氣候、營養等因素決定,此外,雄魚較雌魚早熟1年。我國池養鱅魚成熟年齡和體重為:華南地區, 2—3齡,5kg左右;華中地區,4—5齡,7kg左右;東北地區,6—7齡, 10kg左右。

親魚培育

(1)親魚培育池。要近水源、水質良好、排灌方便、開闊向陽、交通便利;面積0.2—0.3h、長方形方便操作,水深2.5m左右,池底平坦,以壤土並有一些淤泥為好。放養親魚前必須進行常規清整與消毒。
(2)放養密度。每1/15 h可放養10—20尾(每尾重10—15kg)。另搭配草魚親魚2—4尾,每1/15 h㎡ 放養總量(包括配養魚)以150—200kg為度。雌雄比例為1:1.5為好。
註:對於初次主養鱅魚者,不建議放養白鰱;如果有了一定的經驗,可以酌情放養少量白鰱,鰱鱅魚比例為1:(8~10),並且規格小於同池鱅魚,最好等到鱅魚馴食成功後再放養。
(3)親魚培育。親魚放養前,應先施好基肥,放養後,根據季節及池塘具體措施追肥。一般每1/15 h㎡ 750—1000kg,在冬季或產前可適當補充些粉狀精飼料(每尾年投精料20kg左右)。

親魚催產

(1)親魚選別:雌魚腹部比較膨大,生殖孔附近飽滿、柔軟、略有彈性,生殖孔紅潤,仰翻腹部能隱見助骨,太高尾部,隱約可見卵巢輪廓向前移動。但是如果雌魚腹部過分膨大,彈性消失則需要放在清水池或微流水池幾天后再行進催產。雄魚能擠出入水即散的乳白精液,都可選用。
(2)雌雄配組:自然產卵受精,雌雄比例為1:1—1:1.5;採用人工受精雄魚可少於雌魚,1尾雄魚的精液可供2—3尾同樣大小的雌魚受精。

人工授精

水溫在18℃以上均可催情,最佳水溫為22~26℃。催產劑注射1~2次,一次注射是全計量一次注入魚體,兩次注射是第一次(最好是垂體或垂體與激素混合劑)注射全量1/10—1/6,經過5h以上,第二次注射餘量。每次注射,藥液以2ml為宜。親魚在外源激素的影響下,產生生理反應,出現雌雄魚興奮而互相追逐的發情現象,當發情達到高潮時,雌雄魚甚至扭在一起,顫動胸鰭,進行排卵、射精。收集受精卵的方法:在發情前1—2小時開始沖水刺激,受精卵也陸續在流水的衝動下進入集卵箱,隨即可撈起計數放如孵化器內孵化。

孵化

人工孵化是將受精卵放入孵化工具內,在人工管理條件下孵出魚苗。凡江河湖泊及塘堰的水都可用於孵化。有時也用曝曬過氯氣或用硫代硫酸鈉處理後認為安全的自來水。孵化水溫必須相對穩定,經過濾池或過濾閘進行三級(40目、60目、80目)逐級過濾。孵化工具有孵化箱、孵化桶、孵化缸、孵化環道、孵化槽和塑膠孵化器,要因地制宜地選用。孵化時間因水溫而異。孵出3~5天后,魚苗鰾已充氣,卵黃囊基本消失,能開口主動攝食時,即可出苗。經捆箱暫養鍛鍊,使魚苗結實,減少排泄。途中換水或到達目的地下塘時,水溫相差不能超過4℃。

培育運輸

培育

(1)池塘條件
鱅魚苗種培育池面積以1/15—1/15h,池深1.5米左右;池堤牢固不滲漏;池底平坦淤泥適量,無水草叢生;魚池向陽,陽光充足。而且放養前必須經過清整。
(2)魚苗放養密度:每1/5h8萬—12萬尾。
(3)魚种放養:
體長30—60mm時,多採用單養,其密度根據池塘大小、水深、肥瘦來決定。魚種混養一般以2—3種為宜,最多四五種,其中一種為主體魚。培養鱅魚種時,應注意勿搭配食性相近的鰱魚
(4)投餌技術與投餌量
魚種培育期間內,輔投人工飼料,入冬前每萬尾每天投放花生麩或米糠1kg左右;天氣轉冷後,施肥可減少,但是花生麩、米糠等投放量需稍微增加,使魚種累積脂肪越冬。

運輸

(1)要求:水質清新,含氧量高,魚體健康,密度適宜和操作輕捷。
(2)方式:肩挑、車輛、船隻和飛機等運輸工具,盛載的器具有竹簍、木桶、帆布和尼龍袋等。

成魚養殖

池塘選擇

土質為壤土、粘土或沙壤土,保水性能好。 池塘規格為0.3-0.666ha,池形長方型,長寬比5:3,東西走向.有河流,井水水源,水質無污染。 塘設定進排水設施。 池水水深2.5m。

產量

1、 放養魚種規格,放養量,成魚規格及產量
2、成活率95%以上.

技術要求

1、 水質培育
(1) 透明度20--25cm
(2) 施基肥,畝施發酵後的人糞尿或雞糞200---500kg,或廄肥500---1000kg.
(3) 施追肥,看水施肥,當透明度大於25cm時,畝施有機肥10---50kg,或無機肥尿素(氮肥)2.5kg,磷肥1kg,有機肥與無機肥可交替使用.
(4) 每10天調節水質1次,注排水量20---30cm.
2、 魚種選擇,要求體質健壯,無損傷,無疾病,規格整齊.
(1) 放養時間,分為春季或秋季放養.
(2) 消毒,魚種入池前,用10×10-6的孔雀石綠或(1020)×10-6的高錳酸鉀水溶液藥浴10---20分鐘.
(3) 魚種入池前後,水溫差不能超過±3
3、 池塘消毒,施基肥前,用生石灰帶水消毒150mg/畝,乾池消毒75mg/畝.
4、 每5畝水面配1.5千瓦增氧機一台,合理利用增氧機,開機指標定溶解氧為4mg/L。

飼養管理

1、 建立池塘養殖檔案。
2 、 堅持巡塘制度,檢查池塘有無破損,水質有無變化,魚有無浮頭的現象,發現問題及時補救.檢查有無死魚,發現死魚,立即撈出,並檢查死因,採取防治措施。
3 、 定期調節水質,保證魚類健康生長。
4、 合理利用增氧機,晴天中午開,陰天清晨開,傍晚不開,浮頭以前開,連錦陰雨半夜開,魚類主要生長季節堅持每天開。

魚病防治

細菌性爛鰓病

流行情況:該病流行於4-10 月份,魚種至成魚均可感染。該病常與赤皮病、腸炎病並發,俗稱“老三病”。
臨床症狀:患病魚遊動異常,獨游或散游,食慾減退,易到水上層遊動,張口呼吸,嚴重時呼吸困難,開增氧機後仍在水面遊動。體色發黑,頭部最明顯,鰓蓋骨的內表皮往往充血、發炎、糜爛,呈現“開天窗”狀。鰓絲腫脹,末端腐爛,呈白鰓或花鰓狀,有較多粘液,易附著污物。
鑑別診斷:要注意與寄生蟲性爛鰓病鑑別診斷,可通過鏡檢觀察有無寄生蟲進行鑑別。
治療:用1 次20%二氧化氯,按每畝水深1m100-125g 的用量全池潑灑,內服藥使用10%氟苯尼考粉,按每kg 魚體重0.1-0.15g 的用量拌入飼料中投餵連續投餵4-6d。

赤皮病

流行情況:該病是由螢光假單胞菌引起魚類一種常見細菌性疾病,主要危害草魚、青魚、鯉魚、鯽魚、團頭魴等多種淡水魚,流行水溫20-28℃,螢光假單胞菌是一種條件性致病菌。
臨床症狀:病魚體表鱗片、鰭條等部位充血發炎,鱗片易脫落,魚體兩側及腹部最為明顯,皮膚充血、出血、發炎,鰭條末端腐爛,成“蛀鰭”,病變處易感染水霉病。
治療:使用1 次10%戊二醛溶液,按每畝水深1m200ml 全池潑灑,飼料中添加10%的諾氟沙星粉,按每kg 魚體重添加0.2g,拌入飼料中連續投餵3d。

細菌性腸炎病

流行情況:該病可危害多種淡水魚類,流行水溫18-30℃,常與赤皮病、爛鰓病並發。
臨床症狀:病魚食慾下降,散游,腹脹,肛門紅腫,剖檢可見腸壁充血發炎,腸壁彈性差,腸腔內沒有食物,粘液較多。
鑑別診斷:應注意與病毒性腸炎和寄生蟲性腸炎進行鑑別診斷。病毒性腸炎發病急,腸道充血、具光澤、彈性;寄生蟲性腸炎剖檢或鏡檢可見腸壁或腸腔里有蟲體;而患細菌性腸炎病:腸糜爛、無光澤、彈性。
治療:對發病水體用10%聚維酮碘溶液,按水體60ml/m3 濃度全池潑灑;按每kg 魚體重添加0.25g 三黃散,與飼料拌勻後內服連續投餵3-5d。

豎鱗病

流行情況:豎鱗病主要發生在春季,流行水溫17-22℃。
臨床症狀:病魚鱗片局部或全身豎立,鱗囊內有積液,輕壓鱗片,有積液射出,鱗片易脫落,病灶處充血發炎。
鑑別診斷:應注意與寄生蟲性豎鱗病進行鑑別診斷,取病變處做水浸片,置光鏡下檢查,可寄生在鱗囊下的寄生蟲主要包括魚波豆蟲、嗜子宮線蟲等。
治療:苯扎溴銨溶液,按每立方米水體1ml 濃度全池潑灑。

列印病

流行情況:該病是由點狀氣單胞菌引起的一種以皮膚腐爛、潰瘍為主的細菌性皮膚性疾病。該病原體是一種條件性致病菌,只有當魚體有損傷時,才會感染髮病。以夏秋季節常見。
臨床症狀:病灶主要發生在背鰭以後的軀幹部,以及腹部兩側,病變處呈圓形、橢圓形的紅斑,似在魚體上加蓋紅色印章,病灶處皮膚充血、出血發炎,形成潰瘍,與周圍正常組織界限清楚,嚴重時露出骨骼或內臟。
治療:聚維酮碘,按水體0.15ml/m3 濃度全池潑灑,拌料內服諾氟沙星,30mg/kg 體重,一天一次,連用3-5d。

癤瘡病

流行情況:癤瘡病是由癤瘡型點狀氣單胞菌引起的一種淡水魚常見細菌性疾病。主要危害草魚、青
魚、鯉魚、團頭魴、鰱、鱅等魚類。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臨床症狀:病變常發生在背部肌肉,背部隆起,用手輕按隆起處,肌肉失去彈性、質地較軟,嚴重時病灶處出血發炎、潰爛。
鑑別診斷:應注意與粘孢子蟲病進行鑑別診斷,取病灶處鏡檢,觀察是否有粘孢子蟲感染。
治療:溴氯海因,按水體0.5-1ml/m3 濃度全池潑灑,10%氟苯尼考粉,100-150mg/kg 體重,拌飼投喂,一天一次,連用3-5d。

白頭白嘴病

流行情況:該病是由粘細菌引起的疾病,可感染多種魚類,尤其對草魚夏花危害最大,發病率、死亡率高。本病主要在夏季流行。
臨床症狀:病魚自吻端至眼球處的皮膚顏色變淡,呈乳白色,口腫脹,周圍皮膚糜爛,呈白頭白嘴症狀,將病魚取出水面,症狀則不明顯,個別病魚的顱頂充血,呈現“紅頭白嘴”症狀。
鑑別診斷:應注意與車輪蟲寄生引起的白頭白嘴症進行鑑別診斷,取病灶處進行鏡檢,觀察是否有寄生蟲即可區別。
治療:45%苯扎溴銨溶液,按水體0.22-0.33ml/m3 全池潑灑,諾氟沙星粉,150-200mg/kg 體重,拌飼投喂,連用5-7d。

細菌性敗血症

流行情況:該病流行季節最長,危害魚類種類最多,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臨床症狀:病魚眼眶、口腔、鰓蓋、鰭條、兩側體表充血、出血,眼球突出,肛門紅腫,腹脹,剖檢可見腹水,內臟有不同程度的腫大、充血及出血。
治療:聚維酮碘,按水體1ml/m3 濃度全池潑灑,連用2d,第三天起分別用維生素K3、三黃散、諾氟沙星製成藥餌,每kg 飼料,分別為8g、6g、5g,連用5-7d。_

防治措施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有病早治”的方針,加強對養殖生產的管理,最佳化養殖水域的環境,採用優質飼料餵養,增強魚類的抗病能力。對於魚類來說,魚類發生病變後並不容易發現,等到發現的時候一般情況下已有部分魚類死亡;同時因為它們聚集在水中,給藥方法也不如其他陸生動物容易,很難計量。魚類在生病後往往停止覓食,內服的方法很難取得較好的效果。只能通過潑灑殺菌藥物阻止病原體的傳播,但這隻對病情較輕的魚類有效,對於病重的個體效果比較差。對病害的防治主要有以下措施。
1)對塘底進行曝曬。乾塘可以使塘底在經過陽光的曝曬後,氧化塘底的有機物。
2)對池塘消毒。套用沒有風化或者吸水的氧化鈣,用水化開,使其成為強鹼性石灰粉或者石灰水,對各細菌和寄生蟲都有殺滅作用。另外,還可促進淤泥鈣化,防止細菌繁衍。
3)合理搭配。對於四大家魚塘,一般是指以草魚養殖為主,混養鯉魚、鰱魚、鱅魚、鯽魚等的池塘,合理搭配不僅要考慮魚的產量和產值,而且也要考慮飼料的再利用。
4)魚種消毒。對於魚種,不分大小及來源地,在放入池塘進行養殖前都要用藥浴的方法對魚種進行消毒。
5)定期消毒。通過定期消毒和使用藥餌飼料對魚群進行消毒,藥量較小,成本也比較低。通過對魚塘進行定期消毒,預防魚群發病,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6)科學增氧。在夏季或者水溫較高的12:00~l5:00可以開增氧機,通過對池塘水的攪動作用,減少水中有害氣體的含量;可以促進池塘中有機物的氧化,減少池塘中有機物的耗氧量;還可以增加水體中的溶氧量,使魚群有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增強魚群的免疫能力。
7)合理投餵。對魚群的餵養飼料要營養均衡,同時也要掌握餵養方法,做到飼料不浪費,減少魚群在消化飼料上的負擔,也要避免過量餵養給池塘水質帶來的影響。
每年4月下旬到5月上旬是氣候轉暖的時期,水溫、氣溫都開始快速上升。氣溫往往高於水溫,此期魚類的新陳代謝速度開始加快,生長旺盛。是魚病暴發的第1個高峰期,要預防爛腮病、車輪蟲、中華鰠病、水霉病等。每年8月下旬到9月上旬,氣溫、水溫開始下降,魚類的新陳代謝速度開始下降,生長緩慢,是病原體的繁衍高峰,也是魚病發病的第 2個高峰期,此期要預防爛腮病、車輪蟲、細菌性腸炎、細菌性爛腮、指環蟲等。__

營養成分

鱅肌肉的營養成分為:每百克可食部分含水分73.2-83.3克,蛋白質14.8-18.5克,脂肪0.9-7.8克,灰分1.0-1.3克,無氮浸出物0.1-1.3克,熱量69千卡,鈣36毫克,磷187毫克,鐵0.6-1.1毫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黃素0.15毫克,尼克酸2.7毫克。而且隨著魚體的生長發育,水分的含量逐漸減少,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則逐漸增加。鱅和鰱的含脂量不同,主要是食物不同而致。鰱、鱅都是濾食浮游生物,但鰱以攝食浮游植物為主,而鱅以攝食浮遊動物為主。在浮游植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它是魚類機體合成脂肪的主要碳源,因而它們肌肉的脂肪及蛋白質含量顯出差異。鰱含脂量比鱅高,而鱅的蛋白質含量一般比鰱高。鱅肌肉脂肪中脂肪酸的組成計有15種,其中8種為飽和酸,3種單烯酸,1種二烯酸,2種三烯酸,1種四烯酸,碳鏈長度在13-20之間。魚體的飽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比不飽和脂肪酸低,而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隨魚體的增長而增加,不飽和酸則隨魚體增長而減少。
鱅的精華在於頭。被日本棋界譽為“超一流棋手”的聶衛平,嗜食魚頭,一頓可吃5、6個。這既由於味美,也由於他認為魚頭可以補腦。鱅肉性味甘、溫,有暖胃益筋骨之功效。用魚頭入藥可治風濕頭痛,婦女頭暈。其膽性味苦、寒,有毒,用以靜脈注射有短暫降壓作用;加大劑量,則作用持久。由於鱅魚膽有毒,降壓有效劑量與中毒劑量非常接近,故臨床上使用需要慎重。吞服魚膽也會發生中毒現象,其症狀與草魚膽、鯉魚膽相同。無特殊療法,應引起注意;如無必要,不宜濫服魚膽,以免中毒。

烹製菜譜

操 作:
1.將魚頭去掉鱗、鰓,洗淨後用黃酒、精鹽醃約30分鐘,取出洗淨濾乾;
2.將豬肉、冬筍切成薄片;
3.水發香菇去蒂,大的改切成小塊;
4.蔥白切段,餘下蔥和姜拍破;
5.豆腐切4厘米長、2厘米寬的條,盛入盤中;
6.炒鍋置中火,放入豬油,燒至六成熱,將魚頭下鍋煎至兩面金黃,再下蔥、姜、冬筍片、豬肉片、冬菇、清水250毫升、精鹽燒開,撇去泡沫;
7.再倒入砂鍋內煮10分鐘,然後放入雞湯500毫升燒開,加上蔥段、味素、雞油,置小火爐上,下入豆腐即成。
貼士:鱅魚(花鰱魚)以頭制菜,其頭宜大不宜小,頭大膠厚肥腴,頭小拆骨較難。

魚肉優點

1. 胖頭魚屬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魚類,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
2. 富含磷脂及改善記憶力的腦垂體後葉素,特別是腦髓含量很高,常食能暖胃、祛頭眩、益智商、助記憶、延緩衰老,還可潤澤皮膚。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能食用
1. 適宜體質虛弱、脾胃虛寒、營養不良之人食用;特別適宜咳嗽、水腫、肝炎、眩暈、腎炎和身體虛弱者食用;
2. 鱅魚性偏溫,熱病及有內熱者、蕁麻疹、癬病者、瘙癢性皮膚病應忌食。

烹飪指導

1. 適用於燒、燉、清蒸、油浸等烹調方法,尤以清蒸,油浸最能體現出胖頭魚清淡,鮮香的特點;
2.鱅魚頭大且頭含脂肪,膠質較多,故胖頭魚還可烹製“砂鍋魚頭”;
3. 切魚方法: 魚肉質細,纖維短,極易破碎,切魚時應將魚皮朝下,刀口斜入,最好順著魚刺,切起來更乾淨利落;魚的表皮有一層黏液非常滑,所以切起來不太容易,若在切魚時,將手放在鹽水中浸泡一會兒,切起來就不會打滑了。

食療作用

鱅魚性溫、味甘;
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利肺、補虛弱、祛風寒、益筋骨的功效;
可用於咳嗽、水腫、肝炎、眩暈、腎炎和身體虛弱的治療。

其他相關

鱅魚生活於河流、湖泊中,冬季多在河床和較深的岩坑中越冬,分布長江流域下游地區,東北、華北甚少見,是我國養殖魚類之一。養殖歷史已久,與青魚、草魚、鰱魚並稱中國“四大家魚”。通常會以鰱魚和鱅魚混為一談,這不僅因為兩者很相似,而且鱅魚又稱黑鰱、花鰱。對此,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得極妙:鱅魚,狀似鰱而色黑,其頭最大,味亞於鰱。鰱之美在腹,鱅之美在頭,或以鰱、鱅為一物,誤矣。首之大小,色之黑白,不大相伴。
《食物本草》:鱅魚,暖胃,益人。
《本草求原》:鱅魚,暖胃,去頭眩,益腦髓,老人痰喘宜之。
隨息居飲食譜》:鱅魚甘溫,其頭最美,以大而色較白者良。
《本草綱目》:鱅魚肉,食之已疣,多食動風熱,發瘡疥。

備註

1. 魚膽有毒勿食;
2. 吃魚頭時要對所食魚頭的來源有所了解,比如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地區的魚,頭大、身瘦、尾小的畸形魚,眼睛渾濁、向外鼓起的魚、變質魚以及死了太久的魚,其魚頭都不要吃;
3. 烹調或食用是若發現魚頭有異味的也不要吃;烹製魚頭時,一定要將其煮熟、煮透方可食用,以確保食用安全。

詞語

繁體:
拼音:yōng
注音:ㄩㄥ
部首:魚 筆畫數:19
結構:左右結構 造字法:形聲;從魚、庸聲
字意五行:
五筆:qgyh 筆順讀寫:撇折豎折橫豎橫橫捺橫撇折橫橫豎折橫橫豎
鱅[Aristichthys nobilis(Richardson)]屬鯉形目,鯉科,鰱亞科,鱅屬。俗稱:花鰱胖頭魚,黑鰱,黃鰱,松魚,鰫魚,大頭魚。魚名,鱅魚,又名“胖頭魚”、“花鰱”、雄魚(南方俗稱)“黑鰱”〖bighead〗,頭很大,生活在淡水中,長1米餘。
鱅魚鱅魚

中藥材

【藥名】鱅魚
【別名】鱃魚、皂包頭、皂鰱、黑包頭魚、鱅頭鰱、包頭魚、胖頭魚、黑鰱
鱅
【漢語拼音】yong yu
【英文名】Bighead, Variegated carp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istichthys nobilis (Richardson)
【歸經】脾;胃經
【功效】溫中健脾;壯筋骨
【科屬分類】鯉科
【拉丁文名】Aristichthys nobilis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拾遺》。《綱目》:鱅魚,處處江湖有之。狀似鰱而色黑,其頭最大,有至四、五十斤者。味亞於鰱。鰱之美在腹,鱅之美在頭,或以鰱、鱅為一物誤矣。首之大小,色之黑自,不大相佯。《山海經》雲,羞魚似鯉大首,食之已疣是也。
【主治】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肢體腫脹;腰膝酸痛;步履無力
生態環境】為淡水中上層魚類,行動遲緩,性情溫和,以浮遊動物為主食。
【採收和儲藏】四季均可捕撈,捕後,除去鱗片及內臟,鮮用。
【資源分布】分布於長江、珠江、黃河、黑龍江等流域。現全國大部地區有人工飼養。
【動植物形態】鱅魚,體側扁,稍高。腹鰭基底至肛門處有狹窄的肉棱。口端位,口裂稍向上傾斜。吻圓鈍。眼小,下側位,在頭側正中軸下方。鰓耙狀如柵片,但不癒合,有鰓上器,耙數隨個體增大而數量增多。鱗很小,側線鱗99-115,背鰭3,7,很短,起點於腹鰭起點之後,胸鰭大而延長,末端起過腹鰭基部。臀鰭3,12-13。尾鰭深叉狀,上下約等長。體灰黑色,背面和上側面暗褐色,具黑色細斑。腹部銀白色。各鰭條呈灰白色,並有不少黑斑。
【功效分類】補益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適量。
【出處】《中華本草》

食療價值

鯉科動物鱅魚的肉。鱅魚又稱花鰱、皂鰱、包頭魚、胖頭魚等。分布於我國長江、珠江、黃河、黑龍江等水域。獲得後,降去鰓、鱗、內臟,洗淨用。
性味甘溫。能補脾暖胃益氣,頗似鰱魚,但味次之。套用如鰱魚。鱅魚膽亦有毒,須注意。

自製餌料

釣鰱鱅的用餌一般可從兩種途徑獲得,一種是在漁俱店直接購買;一種是自己動手製作。這兩種途徑各有特點,前者是解決了自己製作的麻煩,但釣鰱鱅成本較高。一袋普通的餌料便宜則三、四元,貴則七、八元,外出垂釣一、兩袋還很難保證一天的用量,假如再算上其它釣魚費、車油費、吃飯等費用沒個百兒八十元的下不來。這些花費對“白領”和一些老闆釣友們來說是小錢,傷不及皮毛,但對一般工薪階層和無業、下崗的釣友來說它可是半個月的生活費用了。後者雖說製作起來麻煩一些,但經濟實用,效果也好,可做為長久使用的餌料之一,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紹幾種釣鰱鱅餌料的自製方法,以便大家參考。

長期餌

1、成品玉米面70%,白面 30%,用容器攪拌均勻後用開水湯一下,再作成窩頭上籠蒸至八成熟,取出用手揑碎,再往上面噴一些酒後放入乾淨罈子密封至第二年開春後調製使用;
2、成品玉米面40%,豆餅粉20%,麩子 20%,白面20%,用容器攪拌均勻後再用開水燙熟,待涼後放入適量的作饃用的甜酒(有的地方叫米酒),密封於不透氣的塑膠袋或者罈子中至第二年開春後調製使用;
3、取豆腐渣60%,麩子40%用容器攪拌均勻後用開水燙一下,調製成能用手揑成團為好。再兌上作饃用的甜酒拌勻後放至塑膠袋中密封一周以上待用。

短期餌

按照上述基料配比製作外,另在餌料里加上10%的紅糖(白糖也可以)拌勻後,放至不透氣的塑膠袋中密封,在太陽下暴曬三天,使其達到微酸程度。用時可根據餌料的發酵情況再進行調製。

臨時制餌

1、假如突然有釣友相約外出釣鰱鱅,可家裡沒有現成釣鰱鱅的餌料,晚上漁俱店也打了更,怎么辦呢?別著急,我還有一種臨時製作鰱鱅餌料的辦法。如果家裡有麩子、米糠、豆餅、豆腐渣或小雞飼料等其中一樣東西就可以製作成釣鰱鱅的酸餌。具體的製作方法是:用上述一種餌料製成粉狀,用鐵鍋炒香後加入適當的白面倒入開水燙一下,再倒入適量的食用醋,放入10%的糖拌勻,使餌料聞起來有微酸的味道,這樣,餌料就製作完成了。如果家裡有大蒜或韭菜,拿一些把它碾碎取一些汁液與餌料拌勻效果更好。
2、當我們外出釣魚時,由於天氣、魚情等因素的改變,使得所釣鯽魚、鯉魚等魚吃口不好時我們可以改釣鰱鱅。在沒有帶專用鰱鱅餌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把所帶餌料改變成鰱鱅餌,具體製作:一是把帶來的粉狀餌如麩子、豆粉、米糠、釣鯉魚、草魚等魚的商品餌加入隨身帶的食用醋和糖,攪拌均勻、調好狀態和粘度就可以施釣了。如果隨身未帶糖、醋也可到附近小商店買些或到農戶家要點進行調製;二是把這些餌料用水拌一下放入密封的容器里在太陽下暴曬兩到三個小時,待餌料有微酸味就可以施釣了;三是把基料調製成霧化好的餌料直接半水垂釣,這樣也可取得一定的收穫。

簡易制餌

我國南北地域廣闊,南北方的農作物和它的下腳料都可以用作魚餌的基料。如北方玉米、麥子、紅薯、大豆、芝麻等作物及下腳料,南方的水稻及下腳料米糠等都是很好的魚餌基料。假如我們只能買到其中的一種或兩種就能簡單地作出釣鰱鱅的餌料了。具體製作方法如下:用開水把粉料燙一下,放涼後根據基料的多少放入適量的發酵粉(作饃用的)和糖,用塑膠袋密封放到溫度高的地方,第二天就可以用它打窩或調製成釣餌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