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胸鰭
- 拉丁學名:pectoral fin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胸鰭(pectoral fin),相當於高等脊椎動物的前肢,位於左右鰓孔的後側。主要的功用是使身體前進和控制方向或行進中“煞車”的作用。...
由於著生部位不同,有背鰭、臀鰭、尾鰭、胸鰭和腹鰭之分,其中前三種都不成對,稱為“奇鰭”,後兩種與其他脊椎動物的前後肢一般是成對的,稱為“偶鰭”。隨著生活...
黃胸鰭刺尻魚,Centropyge flavipectoralis,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蓋刺魚科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西印度洋區,包括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印尼等海域,水深3至20米。...
小胸鰭蛇鯔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學名:Saurida micropectoralis)為狗母魚科蛇鯔屬的魚類。分布於...
長胸鰭短吻獅子魚屬獅子魚科,分布於印度洋及太平洋珊瑚礁海域,肉食性,可餵以動物性餌料以及人工飼料,體型小,最大約30公分(12吋)長。...
遠洋白鰭鯊,Carcharhinus longimanus (Poey, 1861),是真鯊科真鯊屬的一種遠洋鯊魚,分布於熱帶和溫暖海域上層。因其碩長胸鰭的外緣鑲有白斑而得名。遠洋白鰭鯊...
上頜須末端超過胸鰭。外側頦須可達胸鰭基。眼中等大,位於頭背側,眼間寬較平坦。鼻孔分離,後鼻孔距眼前緣較距前鼻孔為遠。鰓孔大,左右鰓膜聯合但不與峽部相連。...
通常以各鰭拉丁文的第一個字母代表鰭的類別名稱,如“D”代表背鰭,“A”代表臀鰭(肛鰭),“V”代表腹鰭,“P”代表胸鰭,“C”代表尾鰭。在有些鰭式中,有時也...
胸鰭小,末端尖,後伸達到腹鰭基部。腹鰭小,外緣平截,其起點位於背鰭起點下方。臀鰭基部較長,雌魚第1—2根分枝鰭條稍長,外緣凹形;雄魚第1—4根分枝鰭條甚長,...
胸鰭長,外緣內凹,呈鐮刀狀,後伸可達或超過腹鰭起點。腹鰭起點位於背鰭起點之後,約與背鰭第二根分枝鰭條相對,後伸其末端遠超過肛門而達到臀鰭起點。臀鰭外緣內凹,...
尾端上葉及下葉前部黑褐色;兩背鰭上部、胸鰭背面色暗。 [1] 犁鰭檸檬鯊分布範圍 編輯 犁鰭檸檬鯊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東南亞,北至...
鰭魚和腔棘魚一樣,胸鰭有柄,可以在水底爬行,使用和肺魚一樣發達像肺的鰾袋來呼吸,幼魚有外腮。由 鰭病(5張) 於鰭內不具中軸骨骼,儘管鰭附有肌肉但不...
魚鰭是魚的游泳器官,分為背鰭、胸鰭、腹鰭、臀鰭、尾鰭、脂鰭(僅見於脂鯉科魚類、多數鮭魚及鯰魚)等。魚鰭是魚本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僅助其本身快速遊動,還...
胸鰭:當尾鰭不運動時,胸鰭向魚體兩側張開,作前後擺動時,魚體前進;一側胸鰭擺動時魚體向不動的一側轉彎;腹鰭:擺動範圍不大,向兩側略展,保持魚體穩定;...
分布本目分布於世界各溫、熱帶海域。 水深10-350米。本科頭部、軀幹部及胸鰭混成一體,為肥厚而光滑之體盤,與尾部顯然區分。...
中國有2種:日本康吉鰻背鰭始於胸鰭上方或略後,胸鰭後部無顯著黑斑,分布於黃海和東海;灰康吉鰻背鰭始於胸鰭中部上方,胸鰭後部有黑斑,分布於東海和南海。...
偶鰭亦稱側鰭(lateral fin)。是水生脊椎動物身體兩側成對的鰭。偶鰭是成對的,分為胸鰭,腹鰭。...
全長達15.5毫米時,體呈黃色,奇鰭末端呈黑色,背鰭、胸鰭和臀鰭已具鰭條,腹鰭則始現鰭條,開始分散遊動,親魚亦停止護幼。 [1] 烏魚生長速度相當快,但不同...
鰓孔5個,很狹小,約與噴水孔等大,最後1個位於胸鰭基底前方。盾鱗細長彎曲呈剛毛狀。與體軸並行排列。背鰭2個,各具一硬棘。第一背鰭狹小,起點約與胸鰭里緣後端...
形狀和胸鰭相似而稍小。硬骨魚的腹鰭位於軀幹腹側的叫腹鰭腹位。這是一類較原始的種,如鯉魚,鮭魚、鮎魚、鯡魚等;位於胸鰭前方,在腮蓋之後的胸部者叫腹鰭胸位,...
體長可達80CM。背鰭和臀鰭完全與尾鰭相連;無胸鰭。 [1] 舌鰨生物特性 舌鰨棲息於淺海底層泥沙底質海區,攝食甲殼類、魚類和軟體動物等。體長通常不超過 300毫米...
隸屬於鱝科蝠鱝屬,這種魚身體扁平,有兩個強大的胸鰭,在海中巡遊,有時可飛出海面滑翔幾米,很少到海面下30米以下的地方,以甲殼類動物為食,有強有力的齒,可以...
裸胸鱔,Gymnothorax (Bloch, 1795),是鰻鱺目、海鱔科裸胸鱔屬的一屬魚類的統稱,體形似鰻,較側扁,無胸鰭,體上一般均具有斑帶或網紋。...
蓑鮋(學名:Pterois volitans)是鮋科,蓑鮋屬硬骨魚。體長25-40厘米,體表黃色,布有紅色至棕色條紋。背部有毒棘,胸鰭羽狀,背鰭、臀鰭和尾鰭透明。兩眼上方有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