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腹鰭(魚的器官)
相當於陸生動物的後肢,具有協助背鰭、臀鰭維持魚體平衡和輔助魚體升降拐彎。腹鰭(pelvic fins)相當於垂直尾翼,側滑時起增加飛機航向穩定性的作用。腹鰭還可以抵消一...
- 腹鰭(腹鰭)
腹鰭這是一個多義詞,請在下列義項上選擇瀏覽(共2個義項) 腹鰭:魚的器官 腹鰭:飛機部件 V百科往期回顧 新手上路 成長任務 編輯入門 編輯規則 百科術語...
- 飛機腹鰭
飛機腹鰭(ventral fin )是在飛機機身尾部下面順氣流方向布置的刀狀翼片。腹鰭相當於垂直尾翼,側滑時起增加飛機航向穩定性、保持平衡的作用。...
- 腹鰭(飛機部件)
腹鰭(ventral fin) 在飛機機身尾部下面順氣流方向布置的刀狀翼片。...... 腹鰭(ventral fin) 在飛機機身尾部下面順氣流方向布置的刀狀翼片。[1] ...
- 鰭腳
全頭類以黑線銀鮫為例,其雄魚的腹鰭內側同樣有鰭腳一對,我們稱為腹鰭腳,與板鰓魚類所不同的是鰭腳與腹鰭已完全分離。兩性交配時,因雌性的泄殖孔與肛門完全...
- 鰭
由於著生部位不同,有背鰭、臀鰭、尾鰭、胸鰭和腹鰭之分,其中前三種都不成對,稱為“奇鰭”,後兩種與其他脊椎動物的前後肢一般是成對的,稱為“偶鰭”。隨著生活...
- 長腹鰭短額鮃
命名者Amaoka,1969棲息深度30-154公尺中文名長腹鰭短額鮃有毒魚類否科中文名鮃科經濟性否科號科名F494 Bothidae食用魚類是中國大陸名長腹鰭短額鮃最大體長6cm...
- 長鰭吻鮈
腹鰭起點位於背鰭起點之後,約與背鰭第二根分枝鰭條相對,後伸其末端遠超過肛門而達到臀鰭起點。臀鰭外緣內凹,其起點距腹鰭較距尾鰭基為近。尾鰭深叉形,上、下葉...
- 藍線鰭魚
該魚腹鰭已退化為長絲狀物,故又名絲足鱸。其體側有三塊極其鮮明的黑色圓斑,一個在鰓蓋後,一個在軀部中央,一個在尾柄基部,把魚體裝飾得非常俏麗。三塊圓斑...
- 鰭式
通常以各鰭拉丁文的第一個字母代表鰭的類別名稱,如“D”代表背鰭,“A”代表臀鰭(肛鰭),“V”代表腹鰭,“P”代表胸鰭,“C”代表尾鰭。在有些鰭式中,有時也...
- 後鰭魚
具脂眼瞼。口上位。臀鰭條56-66。無腹鰭,背鰭始於臀鰭後方,分布於印度、馬來亞、印度尼西亞、台灣島以及南海、東海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Vizagatam。...
- 長腹鰭短額鮃
長腹鰭短額鮃,俗名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鮃科。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底質或石礫底質床上,白天不太活動,靜靜地平貼在砂泥底床上,到了晚上才出來...
- 魚鰭
魚鰭是魚的游泳器官,分為背鰭、胸鰭、腹鰭、臀鰭、尾鰭、脂鰭(僅見於脂鯉科魚類、多數鮭魚及鯰魚)等。魚鰭是魚本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僅助其本身快速遊動,還...
- 似鯿
背鰭與尾鰭淺灰色,腹鰭與胸鰭基部淺黃色,臀鰭灰白色。 [1] 腹棱不完全,自腹鰭基底至肛門[1]腹棱不完全背鰭iii-7;胸鰭i-11--13;腹鰭i-8;臀鰭iii-10-11...
- 臀鰭
胸鰭和腹鰭能防止頭尾上下停動,穩定魚體。如改變胸鰭和水平線的角度,則能藉以浮沉。魚的尾鰭是最主要的推進器官,使其沉穩地向前移動。...
- 逆魚
胸鰭不達腹鰭。腹鰭起點與背鰭起點相對或稍後。腹部在腹鰭前較圓,從胸鰭基部到肛門間有明顯的腹棱。肛門貼近臀鰭。尾鰭分叉。側線完全。體色背側灰褐色,腹部銀...
- 鰩
背鰭1~2個或無,多位於尾部;臀鰭消失;胸鰭發達,與頭側相連成體盤,有時頭側與胸鰭間有發電器;腹鰭有時分化成足趾狀構造。內骨骼全由軟骨組成。棲息海底,食小型...
- 偶鰭
偶鰭亦稱側鰭(lateral fin)。是水生脊椎動物身體兩側成對的鰭。偶鰭是成對的,分為胸鰭,腹鰭。...
- 短須鱊
口亞下位,呈馬蹄形。口角具須1對。側線完全。背鰭及臀鰭均具硬刺,背鰭起點距吻端距離比距尾鰭基距離大。肛門接近腹鰭,胸鰭末端不達腹鰭,尾鰭深分叉。...
- 斑鱧
其形態差異為:烏鱧背鰭有軟條47~53,背鰭起點在腹鰭前上方,臀鰭有軟條31~35,側線鱗為62~68,尾鰭無弧形橫斑;而斑鱧的背鰭鰭條為38-44,背鰭起點均在腹鰭基...
- 魚(魚類)
偶鰭為成對的鰭,包括胸鰭和腹鰭各1對,相當於陸生脊椎動物的前後肢;奇鰭為不成對的鰭,包括背鰭、尾鰭、臀鰭(肛鰭)。背鰭和臀鰭的基本功能是保持身體平衡,防止...
- 棘魚類
棘魚類,原始有頜類,因鰭前端有硬棘而得名。個體不大,歪型尾;胸鰭和腹鰭之間有“額外”的偶鰭,或附加鰭;體被細小菱形鱗片。最早出現於志留紀蘭多維利世,泥盆紀...
- 松潘裸鯉
一體表裸露,僅肩帶部分有2~3行不規則的鱗片;臀鱗每側16~20枚,行列前端接近腹鰭基部。背鰭刺細弱,靠近基部有細小的鋸齒;背鰭起點至吻端稍小於至尾鰭基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