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界北緯30°55'40"~31°32'58"和東經119°52'32"~120°36'10"之間,橫跨江、浙兩省,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
太湖湖泊面積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線全長393.2公里。其西和西南側為丘陵山地,東側以平原及水網為主。
太湖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濕潤,屬季風氣候。太湖河港縱橫,河口眾多,有主要進出河流50餘條。
太湖水系呈由西向東泄瀉之勢,平均年出湖徑流量為75億立方米,蓄水量為44億立方米。太湖島嶼眾多,有50多個,其中18個島嶼有人居住。
基本介紹
形成演變
形成原因
古代數千年間的持續大暴雨,有些年間的年降水量甚至達到60億噸,太湖地區的大片低洼地大量積水,年復一年,遂形成如今的太湖。
四千至六千年前的氣候異常,不斷形成的大風暴流渦動,數千年間的狂風暴雨造成太湖地區的沼澤淺窪地積水不斷增加,水域日擴大,形成太湖。
隕石撞擊說認為:距今500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隕石從北東方向撞擊地面,造成相當於1000萬顆廣島核子彈爆炸的巨大衝擊,留下了2300多平方公里的隕石坑,即現在的太湖。
彗星爆炸成因說認為:在4800年前,一顆直徑50公里的相當於一個超級大雪球的彗星,從東北向西南砸向太湖地區並在上空爆炸分裂成許多顆後,撞到地面,大的一顆撞擊形成太湖,其餘則撞向太湖四周形成一些小的湖泊。並造成太湖四周大量散落的鐵疙瘩一類的隕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