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佳妍是一中醫經絡養生品牌,創建於2007年,其經絡美容美體及養生不再是僅僅依靠於外用化妝品,而是運用中醫經絡的原理,根據項目及經絡的相結合,進行經絡及腧穴的按摩,配以調整經絡的中藥提取液,加之輔助治療師芳香藥草——精油,達到疏經通絡養身調理的作用。品牌一直服務於都市中有品位及修養的高貴女性,為其量身打造了多個系列,全方位的項目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紫玉佳妍
- 創立時間:2007年
- 所屬行業:女性養生
品牌文化,品牌理念,品牌優勢,產品及服務,膽經調理,肝經調理,肺經調理,大腸經調理,胃經調理,脾經調理,心經調理,小腸經調理,膀胱經調理,腎經調理,三焦經調理,
品牌文化
紫玉佳妍:紫寶石般高貴典雅的女人;
紫:藍和紅合成的顏色,藍色清澈博大,紫色為高貴典雅之色彩,富貴吉祥;
紫玉:紫色寶石,古代以為祥瑞之物,古書有己“黃銀紫玉、王者不藏金立,則黃銀紫玉光見深山”;
佳:美好的;
妍:巧慧、美麗;
紫玉佳妍盒體以白、藍、金為主體色調設計。潔白的布質盒身顯現出聖潔、高雅、一塵不染的氣質;藍金傳統花紋圖案,在典雅中透出高貴;金色紫玉佳妍標誌居中,體現雍容華貴;整體上感覺聖潔、高貴、典雅,雍容華貴的迷人氣質。
在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青花瓷在瓷器中獨樹一幟,中華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演繹出了鮮活、艷麗、美輪美奐、生機勃勃的藝術佳作。元代青花瓷更彰顯了中華傳統歷史文化之魅力。紫玉佳妍—青韻品牌瓶體設計選用了具有700年悠久歷史的中國傳統青花瓷設計,顯現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突顯品牌的大氣及尊貴,營造了一種高雅的貴族文化氣息。青韻華章—中華傳統文化審美觀的延續。
紫玉佳妍品牌創建於2007年,品牌一直服務於都市中有品位及修養的高貴女性,為其量身打造了多個系列,全方位的項目體系。
紫玉佳妍—青韻系列,立足於有著5000年文化底蘊的中醫學、經絡學、中藥學、養生學科。傳統的中醫古方配以現代化得萃取及生產技術的完美結合。打造出具有文化氣息而又不乏時尚的產品品牌。真正成為安全性、療效性、實用性為一體的高品質、高品位、高性能的產品——“紫玉佳妍”。全力打造知名度、美譽度、信譽度。贏得品牌價值。創造“紫玉佳妍”的更大輝煌。
品牌理念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經濟的繁榮,全民的經濟水平的提升,消費能力的增高,相應的也加大了工作的快節奏,同時增加了工作的壓力,社會壓力,家庭壓力,隨之而來的全民身體健康問題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也成為社會所關注的焦點。全民健康養生的觀念及意識大大增強。養生學及治療“未病”的觀念將成為健康的趨勢。
亞健康狀態時,人體沒有器質性病變,現有傳統醫療很難對其原因做出描述和判斷。目前傳統的醫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要求和人們的期望。因此,紫玉佳妍—青韻養生品牌,彌補了疾病預防及亞健康調理的空白,利用祖國傳統中醫經絡學,中醫藥學,中醫經絡按摩學,香薰芳香療法,中醫養生學等學科。結合上述學科“紫玉佳妍—青韻養生品牌立項,經過五方專家歷經三年的潛心研究,攻破各個技術難關,又從理論到實踐反覆推敲,最終研發出,《人體十二經絡養生》、《四季養生》、《養胸及健胸經絡調理》、《肩頸通絡》、《督任經絡養生》、《面部經絡調理五項》等多個系列身體養生及中醫經絡面部療膚經典項目,也是針對亞健康調理及面部調理治標治本的養生及美容極品項目。不管是從經絡學說還是養生學說,《人體十二經絡養生》《四季養生》等項目,真正能夠達到人體健康養生的最高境界。
“紫玉佳妍—青韻品牌”六大系列,不同於其他中醫經絡調理及養生項目,其特點在於“五科學說”的綜合成果。即中醫經絡理論+經絡按摩+中草藥提取精華(入經絡)+芳香療法+養生學科理論。“五科貫通”打出了美容業界的新篇章,獨特的療法,大大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及認可度。樹立了美容及養生業界的標桿及方向。創出了“紫玉佳妍——青韻”經絡美容及養生品牌的成功之路。
所以說,“五科合一”加大了療程效果,保證了品牌的品質,提高了品牌的信任度,也為合作商帶來了可觀的利潤。
品牌優勢
中國最具專業的養生品牌
中國第一經絡養生品牌
引領中國經絡養生趨勢的養生品牌
中國最綜合最全面的 “五科合一” 養生品牌
中國最具權威技術品牌
中國唯一中國文化“青花瓷”包裝專利設計品牌
最具養生價值的入經絡古方
最具專業的中醫經絡推拿施術技術
最具專業的養生品牌專家研發團隊
美容界專家級顧問行銷團隊
產品及服務
十二經絡養生調理
經絡有聯繫人體各組織器官,運行氣血,傳導感應,協調生理活動的作用。這些作用是“經氣”活動的體現。在人體全身,經絡密如蛛網地遍布,通上貫下,入里出表,從而使機體的各個器官組織有機的聯繫起來,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使得陰陽平衡協調,從而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
十二經絡的重要性:《靈樞·本輸》:“凡刺之要,必通十二經絡之始終也”,十二經絡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又稱“正經”。人體全身的氣血運行,都依賴於十二經絡的通暢調達,十二經與臟腑直接聯繫,所以人體各個臟腑的疾病變化都可以通過經絡循行部位及其絡屬的關竅組織體現出來。從而引導我們從經絡入手來防治疾病。
外絡肌表《靈樞·海論》說:“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人體的五臟六腑各有各的位置,深藏於人體的內部,而人體的皮肉筋骨,四肢百骸,五官九竅多分布於體表和四肢, 那么經絡就是連線的紐帶,把他們都聯絡成為一個有機的生物整體,發揮統一協調的功能。所以當我們體表相應的地方出現異常的不適或者疼痛就預示著相應的臟腑出現了問題,那么我們就要注意了,可以通過經絡的作用,在體表的相應部位進行按摩治療,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的效果。運行氣血,潤養全身《靈樞·本藏》指出:“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 人體的氣血津液由五臟六腑的產生,精微物質的作用就是濡養滋潤整個身體,那么它怎樣到達身體各個部分組織,就得依賴於經絡的輸送作用,使得各個部分組織及時的得到營養,人體才能正常的發揮功能。所以我們的經絡的通暢與否就關係到我們的人體各個部分的營養補給情況,如果不通暢就會使得臟腑產生的精微物質不能到達需要營養的組織,比如肺經不能把脾胃的營養精微上輸於體表,就會出現面色微黃,皮膚乾燥的情況,而我們則可以通過對相關經脈的疏導,使得全身的氣血運行正常,從而達到美容與養生的作用。
膽經調理
膽為中正之官,主決斷。膽是儲存膽汁的器官,膽汁是肝的餘氣聚集而成。膽經分布於人的側面前部分。我們通過本品對膽經的調養可以使膽經的氣血通暢條達,可以很好的調整人們的睡眠,緩解人的情緒,促進消化,減輕人們的頭痛的毛病,使人神清氣爽。另外膽經疏通,可以很好的預防女性的乳房疾病,還可以控制膽囊炎和結石的發生。
症狀:《靈樞.經脈》指出:“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肋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
肝經調理
肝主藏血:以血為體,以氣為用,肝儲藏和調節血液的功能受損,肝陰血耗損。營血虧乏,則儲備於肝的血量不足,分布到全身的血液不能滿足生理活動需要,經常乏力,面無光澤。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可保證臟腑氣血的正常運行;如果肝失疏泄,就會導致氣血運行失常,臟腑、筋膜失養,則產生疲勞。同時,肝失疏泄,肝氣鬱結,乘脾犯胃,就會導致亞健康狀態,重者還會產生各種疾病及面部肝斑。
肝主筋膜:肝主身之筋膜,筋拉動骨骼負責運動,膜用來隔離、劃分器官組織的功能界限,肝氣旺,手指、腳趾有力量,肝的變動為握,憤怒時肝氣一動,拳頭就不自覺的攥緊了,並想大喊大叫。這就是為什麼人一生氣就會緊握雙拳,做要打人之狀的原因。
肝經出現問題常見症狀:失眠多夢,口乾舌燥,神經緊張,眼睛乾澀,目赤腫痛,眼睛視物不清,脾氣暴躁的肝火症狀,頭痛,多淚,脅疼,小腹痛,大腿內側疼,以及關節腫痛,皮膚發癢,痔瘡,女性的月經不調,白帶等肝熱結合脾濕下注之病,得病率極高。
肺經調理
肺主一身之皮毛,所以人體一身的毛髮的枯潤都與肺經有關。肺的功能正常,人體的毛髮光澤,皮膚光澤細嫩。
肺主一身之氣,它具有主持調解全身各臟腑經絡之氣的作用,人體一身的氣機都要由肺經來調節。通過對肺經的調養,我們可以很好的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免疫力。
大腸經調理
胃經調理
《黃帝內經》云:“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胃與脾相互絡屬,緊密相連,胃是專門受納,接受食物的器官。胃經從頭向下走行,在身體的前面,下肢的外側的前緣。我們通過對胃經的調理,加強胃的功能,解決長期的胃腸疾病,中醫講“胃部和則臥不安”所以還可以治療失眠,多夢的症狀,胃的功能好了,吃飯香了,生活也會輕鬆自如。
循行部位疼痛等。
脾經調理
《素問.靈蘭秘典論》云:“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將脾胃的受納運化功能比作倉廩,可以受納水谷,脾主運化精微營養物質,可見脾胃在人體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是為人體的生成水谷精微物質,還可以統攝血液,升清氣,調理水液。脾經分布於身體前面,下肢的內側的前緣。通過對脾經的調理,可以促進人體的氣血生成,改善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還可以使人體精神飽滿,氣血充足。
脾經出現問題常見症狀:口舌頭生瘡,大紅鼻子,口腔炎,消化不良,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四肢不溫,口淡不渴,大便稀溏,肢體浮腫,黃疸,小便短少,帶下量多清稀,內臟下垂,便血,全身乏力,下肢痛風,循行部位的疼痛。月經不調,維生素缺乏,胃腸功能異常,貧血,面白不華或虛浮。
心經調理
小腸經調理
《黃帝內經》云:“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腸的功能是分清秘濁,就是把由脾胃傳輸下來的水谷,分為精微和糟粕,把精微吸收,把糟粕排給大腸。通過對小腸的調理:加強腸道的功能,改善人的營養吸收,減輕相關部位的疼痛,使人營養充足,身體健康。症狀:《靈樞·經脈》云:“是動則病嗌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拔,臑似折,頰腫,頸、頷、肩、臑、肘疼痛。”
小腸出現問題常見症狀:眼黃,眼澀,肩臂疼痛,腰背痛,乳腺增生,乳癰,面色桃紅,小便黃,咽喉痛,下頜腫,腹痛,腹瀉,大便稀溏,小便短少,重聽,耳鳴,聽力減弱,嘔吐,便秘,下腹痛,神經官能症。虛弱,膝,肩,手臂疼疼,頸部肌肉痙攣以及循行部位的疼痛。
膀胱經調理
症狀:《靈樞·經脈》云:“是動則病沖頭痛,目似脫,項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結,踹(腨)如裂,是為踝厥。”
腎經調理
《素問·六節藏象論》云:“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腎所藏之精有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先天之精,就是來自於父母,與生俱來的;後天之精,來源於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傳輸與五臟六腑,成為臟腑之精。先天之精有賴於後天之精的滋養。症狀:《靈樞·經脈》云:“是動則病飢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盳盳)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飢狀,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痿厥,嗜臥。”
腎經出現問題常見症狀:面色晄白或黧黑,咳嗽,氣急,雙目視物模糊不清,容易發生恐怖,心悸,口舌乾燥,心煩、腹瀉,脊柱腰痛,大腿內側後邊痛,腰膝酸軟,骨骼痿軟,手足厥冷,頭髮早白,以及循行部位的疼痛。聽力減弱,小便顏色清澈但頻數不盡,或者遺尿失禁,滑精早泄,自汗神疲。聲音低微,大便久瀉不止,浮腫,腹部脹滿,早衰,健忘恍惚,動作遲緩。
心包經調理 《素問·靈蘭秘典》云:“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膻中就是心包,它包裹並護衛心臟,好像君主的內臣一樣,能夠傳達君主的旨意。所以說,它能代心行事,故又稱“心主”,心臟產生的喜樂情緒便是從這裡發出的。
三焦經調理
《素問·靈蘭秘典》云:“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就是說三焦可以使全身水道通暢。人體的水夜之所以能正常排泄,這與三焦的作用分不開的。此外,三焦可以通行元氣,元氣在腎,由先天之精所化,依靠後天之精滋養。元氣通行三焦輸布五臟六腑,充沛於全身,以激活推動各個臟腑組織活動,所以說三焦是元氣通行的道路。
“四季養生”理念
講養生,就要明白養生的真諦。養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養生觀,主張養生與自然界的和諧統一。
“天人合一”即人生的規律應儘量順應自然,符合自然規律是養生的最高境界。人的一生,要經歷兒童時期、青少年時期、中老年時期幾個階段。倘若能順應自然,養成良好並且有規律的生活方式至關重要。所以說,養生也應該從青年抓起。養生意識及養生觀念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和了解的。
順應自然與天人合一的核心就是生活要有規律,自身生物鐘的運作正點準時,與自然合拍、和諧。也就是“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四季養生也就是做到了在這一點,倘若能把“四季養生”堅持做好,也就做到了“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養生,也就會延年益壽,永葆健康及美麗。
在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導下,祖國醫學認為,人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必須順應四時的陰陽消長、轉化的客觀規律,從而提出四季養生和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原則。遵循天人合一的養生觀,人的養生也必須順應時節,符合四季十二節氣的更替變化的規律。
春養肝 春日養生以肝為先
春天陽氣生髮,萬物生髮。自然界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因此,春季養生以順應陽氣自然生髮舒暢的特點,以養肝為要務。注重調理情志,人有七情變化,七情不暢,會影響肝的疏泄和陽氣的生髮,導致臟腑機能紊亂,疾病叢生。因此,春季養生又為注重精神調理,保持心胸開闊,情緒樂觀,以使肝氣順達,氣血調暢,達到防病保健康之目的。
症狀:春天常常有人腿常抽筋、腹瀉、犯春困,都屬“肝旺脾虛”之症,很多人易犯咳喘症,咳嗽不止,是屬於“木火行金”肝氣犯肺的緣故,口苦、肩膀痛、偏頭痛、乳房和兩肋痛,臀部和大腿外側疼痛,這些都是經氣排泄不利的表現。
功用:調理情志,改善肝的疏泄和陽氣的生髮,調節人體臟腑機能,使人心胸開闊,情緒樂觀,肝氣順達,氣血調暢,強化肝的生理機能,達到防疾病保健康之目的。春天沒有很好的生,到了夏天就容易發生受寒的情況,使得夏天不能很好的生長。
夏養心 夏日養生重在養心
夏季屬火,火氣通於心、火性為陽。所以,夏季的炎熱最易於干擾心神,使心情不寧,心跳加快,加重心的負擔。心屬火,夏季氣候由溫轉熱,人體以心氣轉旺相應,夏季心病較多,心火較旺。這也是夏季心腦血管疾病、肺心病發病率明顯增加的原因之一。心功能的強弱和血液的盛衰,影響著全身的血液情況。如氣血旺盛,血脈充盈,則面色紅潤,若心氣不足,血脈空虛,則脈搏細弱,面色黃白;心熱,臉色就會發紅並且血脈異常充滿,血絲浮於顴骨及面頰。夏季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季節,人體的新陳代謝十分旺盛,常常出現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容易出汗、頭暈、心煩,當面色異常時,首先要考慮心的陰陽是否平衡,夏季養生重在養心。
症狀:由於夏季天氣炎熱,所以會出現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容易出汗,頭暈,心煩,昏昏欲睡的等情況,甚至中暑,嘔吐,腹瀉,腹痛等;血液運行加速會引起情緒容易激動,煩躁不安,舌頭偏紅的心火旺的情況,心腦血管疾病復發。由於“血汗同源”,夏季汗出過多也會傷及心血。
功用:增強心的功能,促進血液的運行,改善人體的新陳代謝,充分發揮血液的營養和滋潤作用。控制夏天之“火”,養心安神,調節人的情緒變化等精神活動,減少外界對心的不良刺激,使人精神放鬆,情志調暢。從整體上控制心臟的陰陽平衡,減少心腦血管疾病和肺心病的發作。
秋養肺 秋季養生宜養肺
《黃帝內經》說:“百病生於氣”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與人體氣的運行有關,所以養肺必須養氣。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肺氣與秋氣相通,肺氣在秋季最旺,此時,肺氣的制約和收斂功能做強盛。由於秋季以燥邪為主,天氣清爽明朗,而肺又為“嬌髒”所以很容易受到燥邪侵犯,情緒也很容易受到抑鬱。首先要順應秋季的陰陽變化。秋季養肺,應以“收養”為原則。症狀:燥邪傷肺,很容易被秋燥所傷,導致人體出現皮膚乾澀,鼻燥,口唇乾,頭痛,咽痛,乾咳,手腳心熱,大便乾結等情況;還可見右臉頰常常通紅,面色枯槁,腰背和四肢疼痛,引發慢性哮喘及肺氣腫等疾病復發。情緒上會出現憂傷,悲愁,容易擾亂精神和一種莫名的不適感。
功用:舒展肺氣,滋養肺陰,調節肺的陰陽平衡以順應秋季的氣候變化,提高我們人體的免疫力,舒緩不良情緒,平穩心態,增加肺活量,從而防止或減少肺的疾病的發生。
冬養腎 冬季養生宜養腎
《黃帝內經》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冬季萬物俱藏,天寒地凍,生機減退,以寒冷為主,腎氣與冬季之氣相同,所以冬季就要以養腎為要。腎為一身之陽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是生命的根本,寒冷的冬天,人體需要有足夠的能量和熱量以禦寒,倘若腎功能虛弱,自然會出現陽氣不足的表現,導致機體的功能減弱,新陳代謝降低。所以,冬天進補要補腎,不僅可以防治某些疾病的發生,而且還可以增進健康。症狀:冬季寒氣侵襲人體,傷及陽氣,會引起頭暈,心慌,氣短乏力,小便失禁,腰酸背痛等陽氣不足的表現,腎氣不足還可以引起哮喘,咳嗽的復發,人體的抗病能力減弱,出現耳鳴,耳聾,牙齒鬆動,倦怠無力,手足不溫、畏寒喜暖,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