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脈之一,手三陰經之一,與手少陽三焦經相表里,上接足少陰腎經於胸中,下接手少陽三焦經於無名指。經脈分布於胸脅、上肢內側中間、掌中、中指。其絡脈、經別分別與之內外相連,經筋大體分布於經脈的外部。本經首穴是天池,末穴是中沖,左右各9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手厥陰心包經
- 出處:《黃帝內經》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概念:十二經脈之一
心包經一般指本詞條
十二經脈之一,手三陰經之一,與手少陽三焦經相表里,上接足少陰腎經於胸中,下接手少陽三焦經於無名指。經脈分布於胸脅、上肢內側中間、掌中、中指。其絡脈、經別分別與之內外相連,經筋大體分布於經脈的外部。本經首穴是天池,末穴是中沖,左右各9穴。
脈氣由此與手少陽三焦經相接。《靈樞·經脈》:“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
手厥陰心包經病證,是指手厥陰心包經經脈循行部位及心包絡功能失常所表現的臨床證候。心包絡為心之宮城,位居相火,代君行事屬於厥陰經,少氣而多血。每日戍...
手厥陰心包經穴即手厥陰心包經的所有腧穴,左右各9穴,本經腧穴主要治療心、胸、胃、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厥陰心包絡經名為“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十二經脈之一。首載於《靈樞·經脈》,現通稱手厥陰心包經,簡稱心包經。...
手厥陰心包經病候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概述、信息欄、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經脈病候之一。《靈樞·經脈》:“是動則病:...
心包絡,簡稱心包,亦稱“膻中”,是包在心臟外面的包膜,具有保護心臟的作用。心包絡既是心的外圍,故邪氣犯心,常先侵犯心包絡。...
【循行】 《靈樞·經脈》: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1)。 其支者:循胸出脅(2),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陰...
十二經脈之一,手三陰經之一,與手太陽小腸經相表里,上接足太陰脾經於心中,下接手太陽小腸經於小指。經脈分布於腋下、上肢內側後緣、掌中及手小指橈側。其絡...
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具有表里經脈相合,與相應臟腑絡屬的主要特徵。包括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
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靈樞·經脈》,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現代常用於治療心...
丑時:肝經當令 寅時:肺經當令 卯時:大腸經當令 辰時:胃經當令 巳時:脾經當令 午時:心經當令 未時:小腸經當令 申時:膀胱經當令 酉時:腎經當令 戌時:心包經當令 ...
膻中穴是心包募穴(心包經經氣聚集之處),是氣會穴(宗氣聚會之處),又是任脈、足太陰、足少陰、手太陽、手少陽經的交會穴,能理氣活血通絡,寬胸理氣,止咳...
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的總稱。《靈樞·逆順肥瘦》:“手之三陰、從胸走手。”見各該條。...
郄(xi)門穴郄門穴位手厥陰心包經郄穴。指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回流體內經脈。郄門穴有寧心,理氣,活血的功效。可以治療胸痛,胸膜炎,癇症,神經衰弱,乳腺炎,...
(中府),走向腋下,沿上臂前邊外側,行於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的外面,下至肘中(尺澤),再沿前臂橈側下行,至寸口(橈動脈搏動處),沿大魚際外緣出拇指之橈側...
心胞,即心包,又叫“心包絡”、“膻中”、“心主”。是心臟外面的包膜,具有保護心臟的作用,在經絡學說中,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陽三焦經相為表里,故心包絡...
中沖,經穴名。出自《靈樞·本輸》。別名手心主。屬手厥陰心包經。位於手指,中指末端最高點。有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為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