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魏晉時期大臣)

王祥(魏晉時期大臣)

王祥(184年,一作180年-268年4月30日),字休徵。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西孝友村)人。三國曹魏西晉時大臣。

王祥於東漢隱居二十年,在曹魏,先後任縣令大司農司空太尉等職,封爵睢陵侯。西晉建立,拜太保,進封。泰始四年(268年)去世,年八十五(一作八十九),諡號“元”。有《訓子孫遺令》一文傳世。

王祥侍奉後母極孝,為二十四孝之一“臥冰求鯉”的主人翁,有“孝聖”之稱。

基本介紹

  • 本名:王祥
  • 別稱:孝聖
  • 字號:字休徵
  • 所處時代:漢末三國→西晉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琅邪臨沂
  • 出生時間:184年,一作180年
  • 去世時間:268年4月30日
  • 主要作品:《訓子孫遺令》
  • 主要成就:治理徐州,使州界清靜,政化大行;古代二十四孝之一
  • 官職大司農太尉太保
  • 爵位:睢陵公
  • 諡號:元
  • 典故臥冰求鯉、呂虔佩刀
人物生平,事母極孝,治理徐州,仕途高升,不拜晉王,遜位就第,高壽而終,人物評價,個人作品,軼事典故,臥冰求鯉,孝感後母,以德掩言,呂虔佩刀,惟仁與達,門無雜吊之賓,親屬成員,親屬,家族,卒年爭議,史料記載,藝術形象,文學形象,戲劇形象,

人物生平

事母極孝

王祥為西漢諫議大夫王吉的後代,其祖父王仁官至青州刺史。王祥的父親王融被公府屢次徵召,但都未應召。
王祥性情非常孝順。他的生母薛氏早逝,繼母朱氏對他並不好,多次在王祥父親面前說王祥的壞話,所以王祥的父親也不喜歡他,常讓他打掃牛圈,但王祥卻更加恭謹。父母有病時日夜伺候,不脫衣睡覺,湯藥必自己先嘗。王祥家有棵紅沙果樹結了果實,母親令王祥守護,每逢有大風雨,王祥總是抱住樹哭泣。他的孝心就是如此專誠而純正。

治理徐州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王祥扶持著朱氏帶著弟弟王覽到廬江避亂,隱居二十多年,不受州郡的徵召。朱氏去世時,王祥由於過分悲痛而致病,要扶住拐杖才能起身。
延康元年(220年),泰山太守呂虔出任徐州刺史。不久後便召王祥任州別駕,他堅決辭讓不到任,經王覽勸說,並為他準備了牛車,王祥這才應召。王祥到任後,呂虔就把州政都委託給他。當時盜寇四處橫行,王祥率領並鼓勵士兵,討伐盜寇,將其一一擊破,州內因而清靜無事,政令教化也推行無阻。當時百姓編歌唱道:“海沂之康,實賴王祥。邦國不空,別駕之功。”

仕途高升

後被舉為秀才,任溫縣令,經多次升遷後,任大司農
正元元年(254年),高貴鄉公曹髦即位,王祥因參與定策有功,被封為關內侯。又拜光祿勛,轉任司隸校尉
正元二年(255年),王祥因隨司馬昭討伐毌丘儉,而增加食邑四百戶。
甘露元年(256年),朝廷任命尚書僕射盧毓為司空,盧毓辭讓給驃騎將軍王昶、光祿大夫王觀與王祥。
此後,王祥遷任太常,封爵萬歲亭侯。曹髦到太學巡查時,任命王祥為三老。王祥以師長的身份面向南坐,憑著几案,扶著手杖。曹髦面向北坐,向王祥詢問治國之道,王祥陳述明王聖帝君臣施政化民的要領,來訓導曹髦,在座旁聽的人也都受到激勵。

不拜晉王

甘露五年(260年),曹髦不滿司馬氏掌握大權而率僮僕數百人討伐司馬昭,遭成濟殺害,朝臣為之哀悼,王祥大聲號哭說:“這是老臣的罪過啊!”涕泗橫流,眾人都感到慚愧。不久,遷任司空
鹹熙元年(264年)三月,王祥升任太尉,加職侍中。同年,朝廷實行五等爵制,封王祥為睢陵侯,食邑一千六百戶。
同年,司馬昭受封晉王,王祥與荀顗一起去會見他。荀顗對王祥說:“相王指司馬昭)地位尊貴,何侯(何曾)已經向他行過大禮,今日我們前去應當下拜。”王祥回答說:“相國確實很尊貴,然而還是魏的宰相。我們是魏的三公,公與王相差不過一個等級,上朝時的班列也是相同的,哪有天子的三公動輒去拜人的道理?這樣會損害魏的威望,也有損晉王的品德,君子愛護一個人應按禮行事,我不會去拜他。”等見到司馬昭時,荀顗立即下拜,而王祥只是長揖。司馬昭說:“今日才知道您是多么看重我啊!”

遜位就第

泰始元年(265年)十一月,晉武帝司馬炎受禪,建立西晉,拜王祥為太保,進封睢陵公,府中允許設定七官。司馬炎剛剛即位,虛心徵求直言。王祥與何曾、鄭沖等有德望的老臣,希望再朝見,武帝派侍中任愷向四人詢問朝政得失及急需解決的施政教化問題。王祥因為年老疲倦,多次請求遜位,司馬炎不許。
王祥半身像王祥半身像
御史中丞侯史光認為王祥久病,不能按時朝會盡臣禮,請求免去他的職務。司馬炎下詔說:“太保德行高尚,是朕賴以興隆政教的元老。前後多次遜讓,朕沒有答應他的要求,這件事有關部門不得議論。”便把侯史光的奏書壓下來不作答覆。
王祥堅決要求辭官回故里,武帝才下詔同意以睢陵公的身份遜位,地位和太保、太傅一樣,在三司之上,俸祿賞賜與以前一樣。並下詔說:“古代官員致仕,不適用於王侯,現在太保雖然以國公爵位留居京城,不宜再有朝見的勞苦。現在賜給太保几案與手杖,可以不朝見,有大事派人到太保府第徵求意見。賜給安車駟馬,宅第一區,錢百萬,絹五百匹,和床帳席褥。將宮中舍人六名送給睢陵公作舍人,設定官騎二十人。以睢陵公之子騎都尉王肇為給事中,可以經常進府第省問。朕又因為太保高潔清廉,沒有宅第,暫且留住官府,等所賜宅第建成後再搬出。”

高壽而終

泰始四年(268年),王祥病重,寫遺囑訓誡子弟說:“有生就有死,這是自然之理,我已經八十五歲了,死而無恨。不留遺言,讓你們無所遵循。我生在末世,被朝廷選用。擔任過許多不同的職務,卻沒有護衛輔佐的功勞,死後無以報答。在我氣絕後只洗手足,不必沐浴,不要以布帛纏身,根據季節,穿平時洗過的舊衣服。陛下所賜的山玄玉佩、衛氏玉玦綬笥等,都不要帶入墳墓。西芒山土質本來堅硬,不必用磚石砌,不要起墳壟。墓穴挖二丈深,槨只容棺即可。墓中不開前堂,不放几案,不置書箱鏡奩之類的用具,棺材前可以放張坐具就行了。乾飯肉干兒各一盤,薄酒一杯,早晚做祭奠用。家中大人小孩不必送喪,一周年兩周年的祭日,可用牛豬各一。不要違背我的意願!高柴泣血三年,孔子認為是愚蠢行為;閔子騫脫掉喪服出見客人,彈琴表示哀痛,孔子認為是孝。所以過分哭泣哀傷,會給自己帶來損害,飲食也要自己控制,適宜為度。言行經得起審查,這是信的最高要求;美則歸人,過則責己,這是德的最高標準;揚名顯親,是最大的孝;兄弟和順,宗族喜樂,是最好的悌;對待財貨的態度首先是讓,這五條是立身之本。顏子所以為夫子之命,原因也是這些。有些人是沒有認真想問題,值得效法的榜樣並不少。”他的兒子都奉行了王祥的遺言。
同年四月初二(4月30日),王祥去世。司馬炎下詔,賜棺槨一副、朝服一套、衣服一套、錢三十萬、布帛各百匹。當時,文明皇后王元姬才崩逝一個多月,事務繁忙,故而司馬炎未能顧及其喪禮。事後,司馬炎下詔說:“為睢陵公辦喪的事已經過去。朕儘管每每為他的死哀傷,但還沒有痛抒哀情,現在便為他哭一場。”
泰始五年(269年),司馬炎下詔,追賜王祥諡號為“元”。

人物評價

時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實賴王祥;邦國不空,別駕之功。
王祥故里王祥故里
司馬炎:太保元老高行,朕所毗倚以隆政道者也。
王戎:①太保可謂清達矣!②祥在正始,不在能言之流。及與之言,理致清遠,將非以德掩其言乎!
王導:太保、安豐侯以孝聞天下,不得辭司隸。
孫盛晉陽秋》:祥少有美德行。
房玄齡等《晉書》:①孝為德本,王祥所以當仁。②鄭沖含素,王祥遲暮。百行斯融,雙飛天路。
柳宗元:故友仍同里,常僚每合堂。淵龍過許劭,冰鯉吊王祥。
劉克莊:禮律通稱母,寧分繼與親。乃知履霜子,絕似臥冰人。
陳普:君王宮裹望安舒,何啻慈親念鯉魚。體認臥冰真意思,忍看成濟犯鑾輿。倒載山公即巨源,清談安石幼輿孫。晉家禍亂深如海,半出鹹熙太尉門。
徐鈞:臥冰得鯉供親養,至孝誠能上格天。每信天人常吻合,應知容谷響聲傳。
胡三省:王祥所以可尚者,孝於後母與不拜晉王耳,君子猶謂其任人柱石而傾人棟樑也。理致清遠,言乎,德乎?
楊維楨:王孝子,魏三公。雀入幕,鯉入冰。孝子可移臣子忠,而況三老北面天子尊辟雍。何司徒,荀僕射,九錫王前相率拜。孝子龍鍾亦長揖,爵級同升在三太。三太何足尊,不若犍為李孝孫。
二十四孝》: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一片臥冰模。
王祥半身像王祥半身像
王夫之:司馬昭進爵為王,荀顗欲相率而拜,王祥曰:“王、公相去一階爾,安有天子三公可拜人者?”驟聞其言,未有不以為岳立屹屹,可以為社稷臣者。馮道之勞郭威曰:“侍中此行不易。”亦猶是也。炎篡而祥為太保於晉,威篡而道為中書令於周,則其亢矯以立名,而取合於新主,大略可知矣。昭謂祥曰:“今日然後知君見顧之深。”祥所逆揣而知其必然也。矜大臣之節,則太保之重任,終授之己也無疑。歷數姓而終受瀛王之爵,道固遠承衣盋於祥也。不吝於篡,而吝於一拜;不難於北面為臣,而難折節於未篡之先;天下後世不得以助逆之名相加,萬一篡奪不成如桓玄,可以避責全身,免於佐命之討,計亦狡矣。
姜宸英:祥於晉、魏篡弒之際,唯唯無所短長,而靳此一拜,所謂不能三年之喪,而緦小功之察,欲自附於汲長孺耶?
王鳴盛:祥庸貪小人,名仕魏室,實為晉臣,乃以不拜自重乎?史家盛夸其孝友名德,此史家妙於立言。范蔚宗傳胡廣,歐陽永叔傳馮道,皆如此矣。以不拜為高,與高貴鄉公被弒而號泣為忠,正復一類。昭、炎佯敬之,明知如傀儡,相與為偽而已。祿位之昌,名壽之高,子孫之蕃衍,古今少比。鄙夫例多福,無怪志於鄙夫者之多也!
盧弼:觀祥之所為忠,與其事後母之所為孝,一生都是假。晉朝優容之者,以其為無用之物耳。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此外晉初元老,如石苞、鄭沖、王祥、荀顗、何曾、陳騫之徒,非鄉原之徒,則苟合之士。此等人而可以託孤寄命哉?
余嘉錫:胡氏(胡三省)之論王祥是矣,若其以祥之不拜司馬昭為可尚,則猶未免徇世俗之論而未察也。考其時祥與何曾、荀顗並為三公,曾顗皆司馬氏之私黨,而祥特以虛名徇資格得。祥若同拜,將徒為昭所輕;長揖不屈,則汲黯所謂‘大將軍有揖客,反不重耶’之意也。故昭亦以祥為見待不薄,不怒而反喜。此正可見祥之為人,老於世故,亦何足貴!……魏晉之際,如王祥等輩,皆馮道之流,其不為人所笑罵者,亦幸而不遇歐陽氏為作佳傳耳。
唐長儒:王祥除掉孝行以外毫無事業可稱,何曾、荀勖在歷史上更是奸妄之徒。
新編二十四孝圖》:孝梯里中頌王祥,臥冰求鯉傳四方。一片孝心感繼母,王覽效法敬兄長。

個人作品

全晉文》有一篇《訓子孫遺令》。

軼事典故

臥冰求鯉

王祥繼母朱氏一次想吃鮮魚,當時天寒冰凍,王祥脫下衣服,準備砸冰捕魚(一說臥在冰上),忽然冰塊融化,跳出兩條鯉魚,王祥拿著鯉魚回去孝敬母親。繼母向王祥說很想吃燒黃雀,不久就有數十隻黃雀飛進屋帳內,王祥得以給母親吃。鄰居都驚嘆這是王祥的孝道感動上天。
王祥臥冰處王祥臥冰處

孝感後母

有一次,王祥在另外一張床上睡覺,他的後母朱氏暗自過去想殺害他。恰好碰上王祥起床小解去了,只空砍得被子。不久,王祥回來後,知道朱氏對這件事很懊喪,便跪在她面前請求處死自己。朱氏因此深受感動而悔悟過來,從此像對親生兒子那樣對他。

以德掩言

王祥的族孫王戎曾說:“太保在正始年間,不屬於擅長清談的那一類人。等到與他談論起來,義理清新深遠。他不以能言見稱,恐怕是崇高的德行掩蓋了他的善談吧!”

呂虔佩刀

當初,呂虔有一把佩刀,工匠觀看,以為有此刀的人一定會登上三公之位。呂虔對王祥說:“我不是可以做三公的人,這刀對我說不定還有害。而您有公輔的器量,所以送給您。”王祥堅決推辭,呂虔強迫他才接受。王祥臨終前,又把這把刀授給其弟王覽,說:“你的後代一定興盛,足以配此刀。”果然,王覽的後代之中多賢才,在東晉時期尤為興盛。

惟仁與達

王祥最小的兩個兒子王烈、王芬在很小的時候就有名,受王祥喜愛。但二人也同時死去。二人臨終時,王烈想要還葬故鄉,王芬想要留葬洛陽。王祥流著淚說:“不忘故鄉,是仁;不戀本土,是達。這仁與達,我的兩個孩子都有啊。”

門無雜吊之賓

王祥去世時,奔喪的人不是朝廷賢臣,就是親戚故吏,門前無其他親人弔喪。他的族孫王戎感嘆道:“太保(指王祥)可真算清達了。”

親屬成員

親屬

母親:薛氏,生母,高平人;朱氏,後母,廬江人。
兒子:王肇、王夏、王馥、王烈、王芬。
孫子:王根、王俊。
曾孫:王遐。

家族

琅邪臨沂王氏
王祥
王靖之
王廙
王頤之
王胡之
王茂之
王敬弘
王和之
王耆之
王羨之
王彬
王彭之
王彪之
王基
王敦
王含
王瑜
王應
王會
王舒
王允之
王宴之
王邃
王彥
王琛
王棱
王侃
王叡
王詹
註:晉書》稱王戎王祥族孫

卒年爭議

關於王祥的壽命,一般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八十五,一種是八十九。余嘉錫在《世說新語箋疏》中指出“祥傳載祥遺令曰:‘吾年八十有五,啟手何恨。’ 又云:‘泰始五年,薨。’ 故錢氏(錢大昕)本此計祥年壽。然裴松之注引王隱晉書曰:‘祥泰始四年年八十九,薨’與武帝紀書‘泰始四年夏四月戊戌,太保睢陵公王祥薨 ’合。”認為“本傳遺令及卒,疑皆傳寫之誤。”
最後余嘉錫總結《晉書·王祥傳》的“徐州刺史呂虔檄為別駕,祥年垂耳順”及虞預《晉書》的“向六十,刺史呂虔檄為別駕總之”認為“若依王隱書計之,則祥當生於漢光和三年,至延康元年,年四十有一 ;即下至黃初七年魏文崩時,亦止四十七。與年垂耳順之語不合。此蓋臧榮緒誤依虞預(作《晉書》),而唐史臣(房玄齡等)因之,未及考之王隱書也。”

史料記載

晉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三》
三國志》、《資治通鑑》、《晉陽秋》等也有記載。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戲劇形象

2007年歷史劇《王祥臥魚》:柳琴飾演王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