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酒(各種透明無色蒸餾酒的總稱)

燒酒(各種透明無色蒸餾酒的總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燒酒指各種透明無色的蒸餾酒,一般又稱白酒,各地還有白乾、老白乾、燒刀酒、燒酒、蒸酒、露酒、酒露、露滴酒等別稱。

據漢夫《杜康造酒》所述,酒,特別是燒酒(蒸餾酒)最早起源於夏代,由夏代第五個君王少康(又名杜康)所發明。正所謂杜康造秫酒,開起人類套用麴櫱的新紀元。杜康也就當然地成為中華民族的酒祖、酒聖、酒仙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燒酒
  • 外文名:소주
  • 拼音:shāo jǐu
  • 出現:唐代文獻
  • 別稱白酒
簡介,起源,燒酒鍋,起源,前身,造酒地方,南路燒酒,種族特色,小鍋酒,燜鍋酒,蒸酒,釀造技術,人工培養,蒸餾技術,低度酒研製,本草綱目,氣味,主治,發明,食療作用,菜餚介紹,燒酒雞,燒酒蝦,

簡介

蒸餾法製成的酒,透明無色,酒精含量較高,引火能燃燒。也稱白酒
東北小燒酒東北小燒酒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谷四·燒酒》:“燒酒非古法也。自 元 時始創其法……近時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麴釀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
紅樓夢》第三八回:“我吃了一點子螃蟹,覺得心口微微的疼,須得熱熱的吃口燒酒。”
曹禺雷雨》第一幕:“我就喝了兩口燒酒,壯壯膽子,穿過荷花池,偷偷地鑽到這門外的走廊旁邊。”

起源

關於燒酒,一種說法,起源於唐代,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雍陶(公元834年)詩云:“自到成都燒酒熱,不思身更入長安。”可見在唐代,燒酒之名已廣泛流傳了。田錫寫的《曲本草》中說:“暹羅酒以燒酒復燒二次,入珍貴異香,其壇每個以檀香十數斤的煙燻令如漆,然後入酒,臘封,埋土中二三年絕去燒氣,取出用之。”趙希鵠寫的《調燮類編》中說:“燒酒醉不醒者,急用綠豆粉粉盪皮切片將筋撬開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說:“生薑不可與燒酒同用。飲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飲白酒忌諸甜物”(卷三)。“唐詩荔枝樓對酒》詩云:“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唐詩亦有“久聞成都溜酒香,不思自身人長安”之句。”(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製作燒酒製作燒酒
以上引文中所說的“燒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單從名字相同還不可定論。有人認為中國民間長期相沿,把蒸酒稱為燒鍋,燒鍋生產的酒即為燒酒。但燒鍋之名起源於何時,尚待考證。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論據尚欠充分。
燒酒燒酒
另一種說法,元代時(1271—1368年)由國外傳入。元時中國與西亞和東南亞交通方便,往來頻繁,在文化和技術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認為“阿刺古”酒是蒸餾酒,遠從印度傳入。還有人說:“燒酒原名‘阿刺奇’,元時征西歐,曾途經阿刺伯,將酒法傳入中國。”章穆寫的《飲食辨》中說:“燒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語也。”現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為譯音,是指用棕櫚汗和稻米釀造的一種蒸餾酒,在元代曾一度傳入中國。
再一種說法,是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1518—1593年)在《本草綱目》中所寫:“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這段話,除說明中國燒酒創始於元代之外,還簡略記述了燒酒的釀造蒸餾方法,故人以為可信。

燒酒鍋

起源

1975年12月,青龍縣西山嘴村(現更名為水泉村)一處金代遺址隨著河道開掘被發現,一件沉睡了800多年的金代燒酒鍋面世,從而揭開了金代燒酒的神秘面紗。此鍋高41.6厘米,上下兩個分體套合組成,青銅材質,經專家和學者鑑定、考證,為金代蒸餾造酒器皿。歷史追溯到800多年前。自阿骨打建立金政權以後,統治者們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發展農業生產。大金國首推行猛安謀克制。這是一種兼軍事和農業生產於一體的制度,每個猛安謀克戶平素耕田種地,當戰事發生的時候立刻變民成兵加入戰鬥,此舉既鞏固了國防,又發展了當時農業生產。隨著疆域的不斷擴張,女真族逐漸占領了北部中國。大批的猛安謀克戶被遷往中原地區。"……凡屯田之所,自燕之南,淮隴之北,俱有之,多至五六萬人,皆築壘於村落間"(《大金國志》卷十二)。遷徙後的猛安謀克戶和漢人計口授田,自行播種,自充口食。金國在攻克北宋汴京時,還擄獲了大批宋人和物品北還,不僅把北宋的先進農耕文明帶到北方,也把北宋的釀造酒和酒匠帶到北方。這種南北的互相遷徙行為在鞏固了金的統治同時,也促進了當時金人與漢人在農業方面的交流,加速了女真民族的漢化進程。而一般的猛安謀克戶在強行兼併、掠奪土地後,是不習慣農耕生活的,大多數是將土地租給漢族農民耕種,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女真人作物品種少、食物缺乏的現狀。加之一系列的減稅、免稅、抗旱和政府組織捕蝗等積極措施,更加刺激了當時的農業發展,糧食作物不僅有麥、稷、稻、菽和蕎麥,更重要的是高粱和穀物得到了規模的種植。燕山東部南麓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雨量充沛,土質肥厚,日照時間長,十分適宜農耕,尤其是適合高粱和穀物的生長。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徵決定這裡能生產質量優良的高粱和穀物,上好的高粱、穀物又是釀出美酒的最佳原料。
燒酒燒酒
銅器製造業是金代僅次於冶鐵業的手工業,主要以製作青銅為主。初期,儘管銅的套用範圍十分廣泛,但金境內銅礦還是很貧乏的。正隆二年(1157年),海陵王於冬十月"初禁銅越外界,懸罪賞格。括民間銅器,陝西、南京者輸京兆,他路悉輸中都"(《金史·食貨三》),大興括銅之法。世宗即位後,更加積極籌措銅源,分別鑄出大量的"正隆通寶"和"大定通寶"。大定27年(1187年),代州、曲陽兩監歲鑄錢已達14萬餘貫。28年,上謂宰臣奏曰:"今者外路見錢其數甚多,聞有六千餘萬貫,皆在僻處積貯,既不流散,公私無益,與無等爾"(《金史》卷四十八食貨志)。由此判斷,錢幣鑄造數量已足夠當時社會流通,且後來章宗推行交鈔"與錢同行",可見到後來積累和採掘的大量的銅,只為鑄錢已綽綽有餘。有意無意中,鑄錢的匠人們已有將余銅用作他途的"非份之想"。

前身

我們再來看燒酒鍋的前身。在宋金時期,人們已使用蒸餾器蒸取花露水。南宋張世南《遊宦紀聞》卷五描述了當時民間用蒸餾器蒸取花露水的情況:"錫為小甑,實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於香。竅甑之旁,以泄汗液。以器貯之。畢則徹甑去花,以液漬香。"這種蒸餾花露水的甑與發現的金代燒酒鍋外形極為相似,原理相同,應該就是金代燒酒鍋的前身。在日復一日的花露水蒸餾使用過程中,時人不難積累出關於液體蒸發冷凝的知識,並從中得到啟發:如果用銅鑄造蒸餾器,溫度會不會比錫質的還要高?如果將製造出來的"鍋"用於蒸酒,芳香會不會比花露水還要濃?正是這些"當然之想"與"非份之想"的巧妙結合,於是匠人們設計、鑄造出了青銅燒酒鍋。
當必要的造酒原料具備,當青銅蒸餾器獨運的匠心與廣納漢人文明的女真人智慧相撞,當蒸餾花露水的技術與蒸餾酒的靈感擦出火花,就會放射出燦爛的光芒,發生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金人造出了中國最早的燒酒,金人從"以糜釀酒"時代跨進了白酒時代。
這件事應該發生在金北京中路的一個部落,也就是今天燒酒鍋的出土地。這裡的女真人依山而居,聯木為柵,山半腰一眼清泉,泉水甘洌,經年不衰,深情地哺育著這裡的子民。充足的日照,肥沃的土壤,200多天的無霜期,生長的高粱和穀物穗大粒飽,富含澱粉而微酸。得天獨厚的山泉水,質地上乘的造酒原料,彌足珍貴的燒酒鍋……難怪金人要選擇在這裡繁衍生息,難怪中國白酒要最先在這裡飄香。
辛辣、濃烈、醇香的燒酒很快就得到了女真人的推寵和喜愛。酒的清香,酒的易燃,酒對人類神經的麻醉,更加給燒酒披上了神秘和神聖的外衣,甚至女真人認為它是一種人神可以共享的飲品。北國冬季的寒冷早已讓這裡的居民飽嘗風霜之苦,且遼金時代中國大陸氣候正處於近五千年氣候變遷中的第三寒冷期,燒酒一經問世,即刻風行全國,香飄萬里。《會編·政室上帙卷三》記載:當時的人"飲酒無算,只用一木勺子,自上而下循環酌之"。每逢節慶、祭祀、聘娶、圍獵、宴飲賓客,必以酒助興。女真人追求"酒味皆珍美,懷面滿春風"的感覺,甚至"嗜酒好客,酒行無算,必醉或逃才已",此種古風至今尚在這個地方留存。金的詩人元好問在《中州集》中也寫道:"青蕪平野四圍山,山郭依依柴翠間,林遠路長人去少,一竿斜日酒旗閒",好一幅和平、安逸、田園的畫面!

造酒地方

那么能不能說青龍是最先造出白酒的地方呢?
我們從出土的燒酒鍋尋找答案。首先我們從時間上分析,已經在中國出土的燒酒器具中沒有一件比青龍的還早,這一點毋庸置疑,可以說,這口鍋是中國第一"燒酒"鍋。有人會這樣問,上海博物館不也珍藏一件東漢的蒸餾器嗎?時間不比金代更久遠?是的,該館是有這樣一件藏品。但是幾乎沒有任何一位學者認為它是一件造酒器,普遍認為它是一件蒸餾器。這裡需要做一下說明:白酒的燒制必須經過蒸餾器蒸餾這道工序,但是經過蒸餾器蒸餾的卻不一定是白酒(比如用蒸餾器蒸餾花露水)。更主要的是,現有文字中沒有任何關於東漢蒸餾器用作造酒的記載。我們基本可以這樣認為,在青龍出土的這口燒酒鍋,是中國目前出土文物中最早的燒酒鍋,在沒有另一口比它年歲更大的鍋出土前,它無疑是該行業的龍頭老大。一個淺顯的道理:最先有電視機的地方最先看上了電視節目,最先製造出飛船的國家最先登上了月球,同理,最先造出燒酒鍋的地方也最先喝到了白酒
其次我們從空間上分析。林榮貴先生的所著的《金代蒸餾器考略》(《考古》,1980年第5期)一文中詳細寫道:"挖土時在見到第三層灰土後露出窖口,窖口以下半米處見到蒸餾器……此外,挖土時從同一文化層灰土中出土的六鋬耳鐵鍋、曲把鐵鋤和小銅佛像各一件,以及銅錢一百多斤",專家們考證,這裡是一處遼金代的文化層。在該鍋出土的西北500米左右,一戶農民在挖掘菜窖時挖出一件黑色陶罐,此罐的形狀與描述當時的儲酒器十分相似,相當於現代的酒瓶子。在瓮西的山腳下,也有金人活動的遺蹟(出土了一口普通銅鍋),而北部不遠的山腰就是那眼水泉。從酒鍋、酒罐、銅鍋、泉水大三角形分布的空間位置上分析、判斷,此處方圓幾里內皆為造酒之所,且酒坊成片,產量可觀(酒罐能容二百餘斤酒)。當燒酒的產量形成規模後,必然形成酒的市場。燒酒鍋周圍出土的五十多公斤銅錢,在酒罐里發現的十數枚銅錢,及當時出土的比丘佛,都見證著這裡當時酒交易的繁榮,人民生活的富庶,而且此處酒市的繁榮也輻射了周邊,離此不遠的乾溝,一直都是一個大榷場,很有可能就是當時造酒原料和成品酒交易的集散地。

南路燒酒

燒酒,即用高粱大麥等穀物經蒸餾釀 制的白酒,"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 也"。因其釀造原料的不同,可分為高粱 燒、麥燒、玫瑰燒、茵陳燒等。醫治關節 炎、頗具療效的虎骨燒, "蓋取燒酒用虎骨 煎之,為正陽門外樂家藥鋪(即同仁堂)專 門之物"。燒酒以乾燒為最,其含酒精度數 高。在瓷杯內傾入少許,引火點燃,可燃燒乾淨,故又名乾酒,白乾酒。通常,燒酒多按其產地命名,如長樂燒衡水老白乾、南路燒酒等等。清代時,北方所產的燒酒以南路燒酒最為著名。南路燒酒的主要產地在北京大興縣黃村、禮賢、采育三鎮。其名稱源於清北京順天府南路同知。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在北京近郊分設東、西、南、北四路 同知,分管順天府二十四州縣。南路廳駐大 興縣黃村鎮,設巡檢司,俗稱"南路飛虎 廳",管轄霸州和固安、永清、東安、文 安、大城、保定六縣。當時,黃村鎮內的幾家燒鍋釀製的燒酒,其味辛而甘,醇香濃 郁,尤以位於海子角的裕興燒鍋(今大興制 酒廠)所釀燒酒為佳,運銷京師,獲利甚 豐,聲名大振,遂得名為"南路燒酒"。
"南路燒酒"是大興縣重要物產之一。據統計,1932年大興縣黃村、禮賢、采育尚 有6個制酒作坊。民國末期,大興縣造酒業奄奄一息, "南路燒酒"已名存實亡。1949 年,河北省任丘縣"溢泉涌"酒廠遷至黃村 鎮,在裕興燒鍋舊址建起了黃村酒廠。1958 年正式改名為國營北京大興酒廠。

種族特色

少數民族地區燒酒始於何時,未見確切的記載。最遲在明代中後期,偏僻山區的少數民族也已經熟練地掌握蒸餾酒的技術了。至明末清初,少數民族的燒酒釀製技術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與中原地區的釀製的水準不相上下,滇中地區元謀盆地一帶:“所稱谷者,皆稻也。諸谷猶常產,而唯高粱為最。高粱有二種,其黏者為酒露,可敵汾酒,名甲滇南。”同一時期,昆明的南田酒、武定的花桐酒。大理的鶴慶酒,“其味較之汾酒尤醇厚。”清代以來,燒酒釀製技術在各少數民族中迅速普及。至今,不能掌握燒酒釀製工藝的民族僅有少數。
韓國燒酒韓國燒酒

小鍋酒

雲南哀牢山彝族聚居區的民眾善於釀製燒酒,因製作過程中蒸烤是中心環節,故稱釀製燒酒的過程為烤酒,又因蒸烤是在家庭小作坊中以小灶、小鍋來完成,其成品酒習慣上也稱小酒。小鍋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麥、五米、苦蕎,也常用稻穀、稗子、粟、薯等。釀造小鍋酒的過程分兩個階段:一是捂酒飯。將備好的原料糧浸泡透心或煮熟,攤開,晾涼,撒上酒麴並攪拌均勻,然後裝入瓦罐或專用的小酒窖內,封蓋發酵。二是烤酒。烤酒器具有大、小鐵鍋各一口,木製酒甑一隻,酒漏一個,引酒管一根,貯酒器一個。以上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後,加火把水煮沸,使強烈的蒸氣上升,把酒飯內的酒氣蒸出上升到大鍋底部,快速凝聚為酒液,滴落在酒漏里,再順著引酒竹管流到貯酒器內。彝家小鍋酒醇香爽口,清心提神。傳統以自釀自飲為主,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燜鍋酒

雲南紅河兩岸的哈尼族自釀自飲的燒酒叫“燜鍋酒”。哈尼人的燜鍋酒具有悠久的釀造歷史。燜鍋酒的釀造原料以玉米、高粱、稻穀、苦蕎為佳,稗、粟、薯等亦可,燜制器具與彝家小鍋酒大致相同,而釀造程式上卻有獨到之處:先把選擇好的原料糧用清水浸濕,再放入普通的飯甑中蒸數小時,蒸到穀物綻皮露心時,抬到打掃乾淨的房頂上,攤開晾涼後,再撒上酒麴,攪拌均勻,裝進一個專用於貯存酒飯的大篾囤里,用稻草把蔑囤團團捂緊使酒飯發酵。發酵時間觀氣溫高低而定,短則2-3日,長則8-10日。到酒飯發酵流出汁液時,再移入瓦缸中,用草木灰和成稀泥糊封嚴缸口,發酵10一15日後,就可以取出燜酒了。燜酒時,蒸酒飯用的木甑是圓台形的,甑內安放一個接酒的器皿,鍋、瓢、盆、剖開的葫蘆均可。甑的上口放置一個盛冷水的鐵鍋,鍋內的水隨時撤換以保持冷涼。甑底的水鍋水加熱沸騰後使甑內的酒飯蒸氣上升,在甑頂的鍋底凝結成酒滴,落入接酒器皿中,蒸烤一定的時間後,要抬一日盛著冷水的鍋,取酒品嘗,這叫頭道酒,一般度數較高;倒出酒後,架上冷水鍋繼續燜酒,再燜出的酒度數逐漸降低,稱二道酒。
真露燒酒真露燒酒
燜鍋酒清澈晶瑩,醇厚甘甜,是哈尼山寨節慶必備的飲料。哈尼族之外,傣族、景頗族、拉祜族等都善於釀製品質極佳的燜鍋酒

蒸酒

雲南怒江兩岸的怒族僳僳族稱燒酒為蒸酒,蒸酒之名,緣自釀造中以蒸為主要工序。蒸酒的首選原料為玉米,也有高粱。稻穀、蕎、粟。製作過程與彝家小鍋酒大同而小異。浸泡原糧、蒸熟酒飯、貯存發酵的程式悉同前者。蒸製燒酒時,使用的器具則有所不同。怒族、僳僳族所用的甑子是用老樹原木挖空而成,甑子的中上部留一小孔插上細竹管,是為出酒槽。鍋底加熱時,酒氣上升遇冷凝聚為酒,落入釀中的接酒器中,再通過出酒槽流出,即為成品蒸酒。先出者度數高,酒勁大;隨著蒸烤時間的推移,酒度漸次降低,越後者味越寡薄。
日本燒酒日本燒酒
各民族幾乎者能釀造不同風味、不同品質的燒酒,除以上酒類外,滇南拉枯族的董棕樹心酒、嫩包穀帶核蒸酒以原料獨特而別具特色。總體而言,少數民族燒酒的釀造具有以下共同點:
第一,發酵酒麴一般是自行配製的土酒麴,燒酒的風味與品質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土酒麴之間的差異造成的。
第二,在燒酒釀造進程中,浸泡原糧、蒸烤酒飯所用的水,有相當嚴格的要求,有好水才能釀出好酒,是各民族的共識。大凡出好酒的地方,都是山育水秀之處,山泉清冽,溪流淨琮。
第三,蒸烤的器具基本相同,釀造的程式大體相似,小鍋小灶小曲烤小酒,蒸鍋天鍋木甑出好酒。

釀造技術

微生物學研究
現代釀酒的基礎之一是微生物學和生物化學,從民國開始,對釀酒微生物進行研究,從大曲和小曲中篩選
發酵罐發酵罐
微生物,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主要目的是研究酒麴微生物的澱粉分解能力,以期提高出酒率,如五六十年代對大曲生產工藝技術的總結提高所做的工作;從八十年代開始,注重酒麴及酒窖泥中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對酒的風味的影響,以期提高酒的質量。如利用優良酒麴和酵母菌,在酒醅中潑灑己酸菌培養液等。
發酵工藝
中國白酒發酵技術雖源於黃酒,相對於黃酒歷史而言,白酒的生產技術還很不完善,故現代對白酒的發酵工藝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五六十年代,影響最大的改革是全面總結了“煙臺操作法”,這個操作方法借鑑了酒精工業的麩皮曲及酒母製作兩個關健技術,並結合傳統的白酒工藝,形成了一套較為規範的操作法。當時總結了其特點是:“麩麯酒母、合理配料、低溫入窖、定溫蒸燒”十六個字。
日本燒酒日本燒酒
由於濃香型酒在名優酒中的產量最大,深受消費者的喜愛,許多工廠和研究機構對濃香型大麯酒工藝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研究控制低溫發酵,對發酵溫度曲線進行部結,提出了前期緩升,中期挺堅,後期緩落的策略。此外還採用回醅發酵,即長期反覆發酵的酒醅,配加在新酒醅中,以老醅帶新醅,進行發酵的措施。或採用回糟發酵。有的也採用回酒發酵,成品酒依次分為頭級酒,二級,三級酒。二級酒倒回酒新酒醅中,再次入窖發酵,再次蒸餾,可將二級酒變為頭級酒。

人工培養

濃香型白酒採用泥窖發酵,在自然情況下,一個泥窖從建窖到窖的成熟,產出高質量的酒,往往要經過很長的間,這對提高名優酒的產量極為不利。故名酒廠對人工老窖的培養作了大量的工作。

蒸餾技術

蒸餾技術的提高,是提高酒質的重要環節,新技術採用緩慢蒸餾,量質摘酒,分批入庫,串香法等措施。同時對蒸餾鍋進行改革設計。

低度酒研製

中國出口量最大的白酒,如廣東的“玉冰燒”酒,酒度在29.5度,很受東南亞一帶消費者的歡迎。國外的蒸餾酒酒度一般較低,在40 度左右,如果酒度超過43 度,則視為烈性酒。但是中國白酒,由於歷史上的原因,以及本身的一些特點,酒度往往在55度以上時,酒的香味才較好。大多數白酒的酒度在60度左右。酒度高的酒對人的健康有什麼影響呢?我們知道,人的肝臟,可以分泌一種酶,叫“乙醛脫氫酶”,這種,可以將酒精(乙醇)分解掉,酒精就不會積累,人就不會酒精中毒,酒量大的人,往往是這種酶的分泌量較多,滴酒不沾的人,往往是不能分泌這種酶,故酒精中毒。據報導,中國人口中,酒量較小的比例較大,原因是有些人的體內不能分泌這種酶,或這種酶的分泌量少。故不能適應高度白酒。這對飲酒者的健康不利。低度白酒的研製勢在必行。低度白酒的生產方法主要有兩類:一種是先將選擇好的酒基單獨加水降低酒度,澄清後,按一定的比例勾兌、調味貯存、過濾。另一種方法是先按高度酒的生產方法進行勾兌、調味,然後加水降度、澄清、貯存、過濾。由於低度酒酒精度較低,一些芳香性的成份較難溶解其中,容易產生混濁的沉澱。故要進行“除濁”處理,將混濁的顆粒去除掉。另外,降低酒度所用的水也要經過處理。
發酵罐發酵罐

本草綱目

([釋名]火酒,阿刺吉酒
[集解][時珍曰]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粳米或秫或大麥蒸熟,和麴釀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

氣味

辛。甘,大熱,有大毒。[時珍曰]過飲敗,喪心損壽,甚則黑腸腐胃而死。與同食,令人生痔。鹽、冷水、綠豆粉解其毒。

主治

消冷積寒氣,燥濕痰,開鬱結,止水泄;治霍亂瘧疾噎膈、心腹冷痛、陰毒欲死;殺蟲辟瘴,利小便,堅大便,洗赤目腫痛,有效.

發明

[時珍曰]燒酒,純陽毒物也。面有細花者為真。與火同性,得火即燃,同乎焰硝。熱能燥金耗血,大腸受刑,故令大便燥結,與姜、蒜同飲即生痔也。過飲不節,殺人頃刻。近之市沽,又加以砒石、草烏、辣灰、香藥,助而飲之,是假盜以方矣。善攝生者宜戒之。

食療作用

味苦、甘、辛,性溫,有毒,入心、肝、肺、胃經;
可通血脈,禦寒氣,醒脾溫中,行藥勢;
主治風寒痹痛、筋攣急、胸痹、心腹冷痛。

菜餚介紹

燒酒雞

[功效] 當歸、枸杞、川芎、黨參能補血、活血、行氣、健胃、增強身體抵抗,促進新陳代謝、消化吸收及血液循環,是寒冷冬天活血暖身、舒筋養骨、溫補虛寒的最佳藥膳。[材料]當歸、枹杞、黨參川芎甘草、雞、米酒、砂糖、味素
[作法]
燒酒雞燒酒雞
1.將藥膳料放入鍋內,用三瓶米酒浸泡5分鐘,待用
2.雞宰殺之後,去毛,剖去內藏,沖洗乾淨,切成小塊狀放入鍋內
3.用武火煮沸之後,點火將酒精揮發,加入調味料,再用文火慢煮即可。

燒酒蝦

菜系及功效:港台菜 燒酒蝦的製作材料:
主料:草蝦10隻 米酒 1/2瓶 鹽,冰糖 各少許 水 2杯 中藥材:當歸 2錢 黃耆 適量 陳皮少許枸杞少許 紅棗 2粒 鹹橄欖 1粒
教您燒酒蝦怎么做,如何做燒酒蝦才好吃
(1)先將中藥材以2杯的水燉煮15分鐘。
(2)再將其他材料放入,煮開後在湯表麵點火將酒精燒盡後即可食用。
可以用全酒煮燒酒蝦,但必須將材料同時放入,等到水滾之後再放入草蝦,如此蝦肉才不會因過度加熱而老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