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出身布衣,反元鬥爭,一統江南,建立大明,洪武之治,遷都失敗,憂勞而逝,為政舉措,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民族,外交,社會,個人作品,書法,詩歌,其他,人物評價,總評,史書評價,歷代評價,軼事典故,親屬成員,祖輩,兄弟姐妹,后妃,子女,陵寢墓地,史籍記載,相關爭議,相貌之謎,表箋之禍,屠戮功臣,後世紀念,紀念館、研究會,雕像,紀念幣,藝術形象,文學形象,影視作品,
人物生平
出身布衣
朱元璋,漢族,原名朱重八,出生於
元文宗天曆元年九月十八日(公元1328年10月28日),《明史·太祖本紀》是這樣記載朱元璋的:“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泗州即現在的盱眙。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其父為
朱世珍,母為陳氏。家裡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後改名為朱元璋。根據他自己寫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記載:朱元璋這一朱姓宗族,出自西蜀南充(今四川省南充
市),源自廖姓元朝中統年間改朱姓。(明朝亡國後,部分宗室改回廖姓逃往四川南充)家住
朱家巷,地屬通德鄉,朱元璋以上幾代人都以農業為生。
史料記載,朱元璋祖父朱初一當年在句容淘金,因為受不了元朝官府壓榨,後來就舉家遷徙到淮河邊上,也就是現在的盱眙縣。朱初一死後就葬在了盱眙,也就是現在明祖陵這個地方。朱五四在其父死後,與懷孕的妻子在盱眙太平鄉的二郎廟附近,生下了朱元璋。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打敗張士誠,占領濠州(鳳陽的前身),次年,朱元璋改濠州為臨濠府,並以此為據點。
反元鬥爭
元朝壓榨百姓,民分為四等,民族矛盾尖銳。蒙古人無需勞動就可以享有漢族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財產,殺死人的唯一代價是賠償一頭驢;賦役沉重,再加上災荒不斷,廣大民眾在死亡線上掙扎。
1343年,
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
蝗災和
瘟疫,不到半個月,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裡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鄰居
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兄弟二人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無路之下,就去投奔了
皇覺寺的
高彬和尚,剃度為僧做了小
行童。他在寺里每日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還受到老和尚斥責。不久,當地鬧饑荒,寺里得不到施捨,住持只好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這樣,年僅17歲的朱元璋只好離開寺院托缽流浪。
朱元璋邊走邊乞討,他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
固始、
信陽,又往北走到
汝州、
陳州等地,東經
鹿邑、
亳州,於1348年回到皇覺寺。在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見了世面,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艱苦的流浪生活鑄就了朱元璋堅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變得殘忍、猜忌。這段生活對朱元璋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在外雲遊的三年,也正是
元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的時期。社會上廣泛流傳著“
明王出世,普度眾生”的說法,北方的
白蓮教也在進行同樣的宣傳。朱元璋在流浪中,也接觸到這樣的宣傳。
民族矛盾以及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災頻繁,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紛紛鋌而走險。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
韓山童、
劉福通在
潁州揭竿而起,士兵們頭裹紅巾,號稱“
紅巾軍”,並推韓山童為明王。接著,
徐壽輝起於
蘄州,
李二、
彭大、趙均用起於
徐州。幾個月之間,各地紛紛回響。第二年正月十一日,
定遠土豪
郭子興聯合
孫德崖等人起兵,數萬百姓起而回響。郭子興聚眾燒香,成為當地白蓮會的首領。二月二十七日,起義軍攻下
濠州後,郭子興自稱元帥。隨後,郭子興據濠州而堅守,號令彰明。
朱元璋收到兒時夥伴
湯和的來信,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恰在此時,他的師兄秘密告訴他,說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於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這一年,朱元璋二十五歲。
朱元璋入伍後,作戰勇敢,機智靈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興的賞識,於是把朱元璋調到帥府當差,任命為親兵九夫長。朱元璋精明能幹,處事得當,打仗時
身先士卒,獲得的戰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興元帥,得了賞賜,又說功勞是大家的,就把賞賜分給大家。不久,朱元璋在部隊中的好名聲傳播開來。郭子興也把他視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總是和朱元璋商量。當時郭子興有一養女,是其至交
馬公的女兒。馬公死後,他最小的女兒便由郭子興收養。郭子興見朱元璋是個人才,於是便把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從此軍中改稱他為朱公子,朱元璋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國瑞。
當時的濠州城中,紅巾軍有五個元帥。郭子興一派,
孫德崖與其他三個元帥一派,兩派之間矛盾重重。這年九月,徐州紅巾軍主將
芝麻李被元軍殺害,其部將
彭大和
趙均用率兵到了濠州,彭大與
郭子興交好,而孫德崖等人則拉攏趙均用。在孫德崖的鼓動挑撥下,趙均用綁架了郭子興,並將郭子興弄到孫家毒打一頓,準備殺掉他。朱元璋聞訊後,在彭大的支持下,率兵救回了郭子興。從此,兩派結怨更深了。
朱元璋見濠州城諸將爭權奪利,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創新局面。至正十三年(1353)六月中旬,朱元璋回鄉募兵,少年時的夥伴
徐達、
周德興、
郭英等和同村鄰鄉的熟人聽說朱元璋做了紅巾軍的頭目,紛紛前來投效。於是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興十分高興,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鎮撫。
這年冬天,彭大的兒子彭旱住自稱魯淮王,趙均用自稱永義王,而郭子興等仍是元帥。朱元璋見這些人半年沒出濠州城,於是他從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選了心腹徐達、
湯和等二十四人離開濠州,南略
定遠。在南略定遠途中,朱元璋先招撫了張家堡驢牌寨民兵三千人,後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頭的八百人。統率著這支隊伍,朱元璋向東進發,乘夜攻破定遠
橫澗山的元軍營地,元帥
繆大亨投降。朱元璋從降軍中挑選了精壯漢人二萬人編入了自己的隊伍,並南下
滁州。
在南下滁州途中,定遠名人
李善長求見。李善長和朱元璋一見如故,李善長以
漢高祖劉邦為例勸說朱元璋:只要效法劉邦
知人善任,不亂殺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認為很有道理,於是留李善長做了幕府書記,並囑咐李善長好好協調將領間的關係,共創大業。
朱元璋很快攻下了滁州,其親侄兒
朱文正、姐夫
李貞帶著外甥保兒(後取名
李文忠)前來投靠。從他們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三哥、姐姐都去世了。其時還有定遠孤兒
沐英,於是,朱元璋就將這三個孩子收作養子,改姓朱。後來,朱元璋又收養了二十幾個義子。
在朱元璋進攻
滁州時,郭子興受到趙均用、
孫德崖等人的排擠,所以,朱元璋攻下滁州城不多久,郭子興也來到了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兵權,三萬人的隊伍,紀律嚴明,軍容肅整,郭子興見了十分歡喜。
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一舉攻克了
和縣。郭子興即刻任命朱元璋為總兵官,鎮守和州。一次,朱元璋外出,看到一個小孩在哭,朱元璋問他為什麼哭,答說是等父親。朱元璋仔細一詢問才知道,原來孩子的父親和母親都在軍營,父親在營中養馬,母親和父親不敢相認,只好以兄妹相稱。朱元璋意識到,部隊軍紀存在問題,他們攻破城池後,擾民滋事,擄掠婦女,這樣下去,部隊將失去民心。於是,朱元璋召集眾將,申明紀律,下令歸還軍中有夫之婦,讓城中許多被拆散的夫妻團圓。此事廣為傳頌,朱元璋深得民心。
此年中,郭子興病逝,小明王
韓林兒任命郭子興的兒子
郭天敘為都元帥,妻弟
張天佑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名義上,都元帥是軍中之主,右副元帥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帥高。但是滁州和和州的軍隊,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編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敘和張天佑有勇有謀,並且手下又有人才。所以,朱元璋事實上成了這支隊伍的主帥。
朱元璋在浙西駐紮6年,藉助
覆船山為中心的秘密明教總舵,奉行徽州謀士
朱升提出的“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擴張自己的實力,這三條戰略是朱元璋發展初期的指導思想。
朱元璋在和州駐守幾個月後,糧食供應成了問題。與和州相對,緊靠長江南岸的
太平、
蕪湖是盛產稻米的地方,但是沒有船隻。這時恰好兩支紅巾軍的
巢湖水軍前來歸附,朱元璋親自處理合併事宜。七月間,巢湖水軍千餘只戰艦突破元軍封鎖抵達和州。朱元璋的步馬軍登上巢湖水軍的船隻,從和州東渡長江。到達對岸的採石,
常遇春率軍衝殺,攻克採石,獲得大量糧食。將士想把糧食和戰利品運回和州慢慢享用。見此,朱元璋果斷地命人砍斷船纜,任船順流而下,斷絕退路。將士們見無路可退,一鼓作氣,在朱元璋率領下攻克太平。進入太平,朱元璋重申軍紀,嚴禁擄掠,有個別兵士犯禁,立即處死,因此,朱元璋的軍隊受到當地百姓的擁護。朱元璋於是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己做元帥,任命李善長為帥府都事。這樣,朱元璋便開始了穩固根據地的工作。
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
張士誠在
長江三角洲地帶發起攻勢,進攻江南元軍。乘此機會,朱元璋親自統率水陸大軍,第三次進攻
集慶。在第三天,攻破城外的
陳兆先軍營,其部三萬六千人歸降朱元璋。但是,朱元璋看出降軍心存疑慮,軍心不定。於是朱元璋就從降軍中挑選了五百名勇士當親軍,在夜裡守衛,而自己身邊,只留有親兵統領
馮國用一人。
第二天,降軍知道此事,都十分感動,疑慮全消,甘願跟隨朱元璋打天下。於是,戰爭進行得十分順利,不到十天,朱元璋便攻下集慶。朱元璋進城後,下令安撫百姓,改集慶為
應天府。小明王
韓林兒獲報後,升朱元璋為樞密院同僉,不久又升為江南等處
行中書省平章。朱元璋在應天則設天興建康翼大元帥府,以
廖永安為統軍元帥,李善長為左右司郎中。
次年,
耿炳文克長興,徐達克常州,而朱元璋親自率眾攻取
寧國。隨後趙繼祖克
江陰、徐達克常熟。
胡大海克徽州、
常遇春克
池州,
繆大亨克揚州。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陸續攻占浙東餘下各地,常遇春克
衢州、胡大海克
處州,至此朱元璋部控制江左、浙右各地,向西與
陳友諒部相鄰。
此時,儘管朱元璋擁有十萬兵力,但是占有的地盤仍然很少,而且四面受敵。東面和南面是元軍,東南是
張士誠,西面是
徐壽輝,雖然同是反元武裝,但是張、徐二人同小明王卻相互敵視。不過,北面小明王、
劉福通率領的紅巾軍主力,大大牽制了元軍,而且,張士誠、徐壽輝的力量還不足以兼併朱元璋。這樣一來,朱元璋暫時面臨著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至正二十年(1360年),
劉基被朱元璋請至應天(今南京),委任他為朱元璋的謀臣,劉基針對當時形勢,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建策,被採納。
完成了高築牆部署後,朱元璋便著手實行廣積糧。在初期,軍糧的解決主要是靠強征,即徵收“寨糧”。但是長此以往,軍隊就會成為純粹的破壞力量,失去民心。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朱元璋除了動員百姓進行生產外,決定推行屯田法,大力開展軍隊屯田,任命元帥
康茂才為都水營用使,負責興修水利,又分派諸將在各地開墾種田。幾年工夫,到處興屯,府庫充盈,軍糧充足。在1360年,朱元璋下令不再徵收“寨糧”,以減輕農民負擔。為了積糧,朱元璋明令
禁酒,但是其手下大將
胡大海的兒子胡三舍與別人違法犯禁,私自釀酒獲利,朱元璋知道後,下令殺了胡三舍,有人進諫說胡大海此時正在攻打紹興,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放了胡三舍。朱元璋大怒,堅決嚴明軍紀,於是自己動手將
胡三舍殺掉。
在爭取民心的同時,朱元璋還不斷網羅人才,特別是知識分子,朱元璋在應天還專門修建了禮賢館來接待他們。這些人在朱元璋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朱元璋十分尊重
儒士,他曾在至正十八年(1358年)召見儒生
唐仲實,詢問漢太祖高帝、漢世祖光武皇帝、
唐太宗、
宋太祖平定天下之道,這也表明朱元璋決心要開創一個新的
皇朝。
一統江南
朱元璋建立以
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在長江上游有
陳友諒,下游有
張士誠,東南鄰
方國珍,南鄰
陳友定。方國珍、陳友定的目標在於保土割據,張士誠則對元朝首鼠兩端,沒有多大雄心;陳友諒最強,是朱元璋占領
應天後遇到的最危險的敵人。
陳友諒本是
徐壽輝手下大將
倪文俊的部下。後來他殺死倪文俊,並於至正二十年(1360年)挾持徐壽輝,攻占了太平、
採石。於是陳友諒以為應天唾手可得,就殺了徐壽輝,在採石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
接著,
陳友諒約
張士誠東西夾擊
應天,平分朱元璋的領地,應天大震。朱元璋只好召集眾將商量對策,一時眾說紛紜。惟有
劉基默不作聲,朱元璋於是徵求他的意見,劉基認為如今最危險的敵人莫過於陳友諒,必須集中力量消滅他。雖然陳友諒勢力強大,但他殺君自立,部眾離心,人民疲敝,故而不難戰勝,只要等他們深入,再以伏兵擊之,不難取勝。朱元璋同意劉基的判斷,於是設計誘敵深入,製造戰機。朱元璋的部將
康茂才和陳友諒是老朋友,於是修書一封,派人送到
陳友諒營中,約陳攻擊應天,並說願意在
江東橋作內應。
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陳友諒率艦隊主力趕到應天郊外的
江東橋,才發現橋是石橋而非木橋,方知受騙中計。但為時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奮起攻擊,陳友諒大敗。朱元璋收太平,占領
信州、安慶。陳友諒敗逃
九江,第二年八月攻下
安慶,於是朱元璋率軍直取陳友諒的老巢
江州,陳友諒逃往
武昌,朱元璋攻克江西和湖北東南部。
正在這時,中原
紅巾軍發生分裂,力量削弱。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
張士誠乘人之危,派部將呂珍進攻
安豐,
劉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待到朱元璋率軍趕到安豐時,劉福通已被
呂珍殺死,朱元璋只救出小明王
韓林兒,把他安排在滁州居住。朱元璋率主力營救小明王時,陳友諒認為反攻時機已到,於是率兵進攻
洪都。朱元璋的侄子
朱文正率領將士堅守八十五天。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月,朱元璋統兵二十萬,進發洪都,陳友諒獲悉後,撤出圍軍,迎戰朱元璋,雙方在
鄱陽湖展開決戰。
鄱陽湖水戰從八月二十九日開始,至十月三日結束,進行了三十六天。朱元璋的軍隊充分發揮小船靈活的長處,火攻陳軍,最終取勝,陳友諒被亂箭射死。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舉為吳王,建百官司屬,仍以龍鳳紀年,以“皇帝聖旨,吳王令旨”的名義發布命令。因1363年張士誠早已自立為吳王,故歷史上稱張士誠為
東吳,朱元璋為
西吳。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朱元璋再次到
武昌督兵攻城,
陳理最終出城投降。在吞併了陳友諒後,朱元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張士誠。
張士誠早年販賣私鹽為業。元末發動鹽徒起義,於1354年在高郵稱誠王,建國號為周,建元
天佑。1356年,建都
平江。消滅陳友諒後,朱元璋於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進攻張士誠,一舉攻下
通州、
興化、鹽城、
泰州、高郵、
淮安、
徐州、
宿州、
安豐諸州縣,將東吳的勢力趕出江北地區。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五月,朱元璋發表檄文聲討張士誠。同年十一月,杭州、湖州先後投降朱元璋,平江成為孤城。於是朱元璋以重兵包圍平江,發動
平江戰役。
在圍城的同時,朱元璋派
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
韓林兒到
應天來,但在
瓜州渡江時悄悄將船底鑿漏,小明王沉於江底。接著,朱元璋宣布不再以龍鳳紀年,稱1367年為吳元年。
平江戰役開始時,朱元璋築牆圍城,並造有三層的木塔樓,高過城牆,以弓弩、火銃向城內射擊,還設襄陽炮日夜轟擊。城內一片恐慌,張士誠幾次突圍都以失敗告終。張士誠反覆無常,貪圖享受,對部下也十分放縱。平江被圍困的最後一天,張士誠弟弟
張士信在城頭督戰,仍不忘享樂,坐在銀椅上飲酒,左右侍奉的人遞桃子給他,結果桃子還沒到口,恰好一炮打來,腦袋被打得粉碎。朱元璋曾多次派人勸降,都被張士誠拒絕。張士誠死守平江,糧盡後,以老鼠、枯草為食;箭盡後,以屋瓦為彈。直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初八,朱元璋率軍攻入平江城,張士誠則展開巷戰相抵抗。最後,
張士誠被俘,解往應天。朱元璋問話,他不搭理;
李善長問他,他則破口謾罵。無奈,朱元璋只得命手下衛士以亂棍打死張士誠,東吳滅亡。
建立大明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甲子日,朱元璋命中書右丞相
徐達為
征虜大將軍、
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25萬,北進
中原。北伐中發布《
諭中原檄》,文告中提出“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綱領,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來反元。朱元璋對北伐又作出了部署,提出先取山東,撤除蒙元的屏障;進兵河南,切斷它的羽翼,奪取
潼關,占據它的門檻;然後進兵大都,這時元朝勢孤援絕,不戰而取之;再派兵西進,山西、陝北、關中、甘肅可以席捲而下。北伐大軍按計而行。
徐達率兵先取山東,再西進,攻下汴粱,然後揮師潼關。朱元璋到
汴梁坐鎮指揮。
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各路大軍沿運河直達天津,二十七日進占
通州。八月,明軍進逼北京,
元順帝帶領三宮后妃、皇太子等開
健德門逃出大都,經
居庸關逃奔
上都。棄城而走,全部逃往
蒙古草原。其餘庫庫帖木爾、
李思齊等手握重兵勇於內戰的軍閥,在明軍攻來時,全部逃跑。蒙古在中原九十八年的統治結束,明朝取得了在長城以內地區的統治權,中國再次回歸到
漢族建立的王朝的統治之下。同時丟失四百年的
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
洪武之治
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
洪武之治。
遷都失敗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太子朱標巡視關中,為遷都
西安作準備。太子朱標詳細考察了西安和
洛陽,比較兩地的地形,回來後向朱元璋獻陝西地圖。
朱標自秦中視察返京後不久患病,在生病期間還向太祖上書關於籌建都城的事。然而,世事難料,太子朱標還是在第二年就病逝了。
太子朱標壯年而逝,白髮人送黑髮人,年近七十的朱元璋受到沉重的打擊,再也沒有精力和心情考慮遷都的事情。他在當年年底親自撰寫的一篇《祀灶文》中,表達了萬般無奈的心情:“朕經營天下數十年,事事按古就緒。惟宮城前昂後窪,形勢不稱。本欲遷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勞民。且興廢有數,只得聽天。惟願鑒朕此心,福其子孫。”一副聽天由命的可憐相,聽起來真是異常淒涼。這讓人感慨,即使如同朱元璋一般手段狠毒、作風強硬的帝王,也有其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國都一事,便成了朱元璋一生最大的遺憾,至死都沒有妥善解決。
憂勞而逝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
南京故宮),下遺詔: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
葬於
紫金山孝陵。洪武三十一年六月甲辰,上謚曰“
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廟號
太祖。
永樂元年(1403年)六月十一日丁巳,增謚“
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
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一月朔,改謚“
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為政舉措
政治
一、中央改革和清理權臣
明初官僚機構沿襲自
元朝。朱元璋進行了改革,在中央廢除
中書省,明國中書省負責天下政務,其長官為左、右丞相,位高權重,丞相極易與皇帝發生矛盾,明朝時以
胡惟庸任相後最甚。胡惟庸勢力逐大,威脅皇權。且日益驕橫,懈怠政事。於是,1380年,朱元璋以擅權枉法的罪名處死了胡惟庸和有關的官員,同時宣布廢除
中書省,不再設丞相。
1393年,
錦衣衛指揮使參奏
藍玉謀反,朱元璋隨即令人將其拿下,並由吏部審訊。當吏部尚書
詹徽令藍玉招出同黨時,藍玉大呼:“詹徽就是我的同黨!”話音未落,武士們便把詹徽拿下。三天后,朱元璋將
藍玉處死,爾後是大規模的清洗和株連。
1382年,出於監控官員的需要,朱元璋將管轄皇帝
禁衛軍的親軍都尉府改為
錦衣衛,並授以偵察、緝捕、審判、處罰罪犯等權力,這是一個正式的軍事特務機構,由皇帝直接掌控。它有自己的法庭和監獄,俗稱“
詔獄”,詔獄裡採取
剝皮、
抽腸、
刺心等種種酷刑。朱元璋還讓錦衣衛在朝廷上執行
廷杖,有很多大臣慘死杖下,工部尚書
薛祥就是這樣被活活打死的。朱元璋派出大量名為“
檢校”的特務人員,暗中監視。有一次,學士
宋濂上朝,朱元璋問宋濂曾經在家喝酒沒有,請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照實回答。朱元璋聽後滿意地說:“果未騙朕。”
但是到了晚年朱元璋逐步廢除了
錦衣衛及其特權,以及一些比較殘酷的刑法。
二、地方改革
朱元璋出身貧苦,受貪官污吏的敲詐勒索,又鑒於胡元的政治混亂,以猛治國。所以,登基後在全國掀起了“反貪官”運動,矛頭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貪官污吏。
首先,對貪污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他發現御史宇文桂身藏十餘封拉關係私托求進的信件後,立即派人對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府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從上到下貪污腐敗現象極其嚴重,他龍顏大怒,立即詔令天下:“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並稱:從地方縣、府到中央六部和中書省,只要是貪污,不管涉及到誰,決不心慈手軟,一查到底。
其次,從自己身邊“高幹”開刀。明初的中書省下屬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中,由於大量留用
元朝的舊官吏,以及一些造反起家的功臣。他們有恃無恐貪贓枉法。朱元璋對這些官員進行懲處。
朱元璋在位處理的貪污案:
洪武十五年:戶部官員與地方官府勾結,採取預先空白報表蓋印後私自填充虛假支出數額營私肥己貪污財物。朱元璋發現後,立即將各地衙門管印的長官全部處死;副長官打百棍邊疆充軍。
洪武十六年:刑部尚書開濟接受一死囚家賄銀萬兩,用另一死囚做替死鬼。還勒索其他罪囚家人錢物,並導致一家二十口人全部自殺。
洪武十八年:。又查出戶部侍郎郭桓和各司郎中、員外郎與各地到中央繳納課稅的官員結成貪污團伙,採取多收少納、捏報侵欺手段貪污國庫物資折合糧食達兩千四百萬石的犯罪事實。朱元璋將這些貪官統統處死,各省、府、縣牽連人員無一倖免。
洪武十八年:工部許多官員借營建宮廷之機,採取虛報工匠工役人數天數多領工銀,發放時剋扣工匠銀兩私吞。朱元璋在一次突擊檢查中就查處侍郎韓鐸、李楨貪污受賄案,並且帶出中央專門派去監督工部的工科給事中。
洪武十八年:兵部侍郎王志把徵兵之機當作生財之道,接受逃避服兵役的世襲軍戶所送賄銀達23萬兩。朱元璋把他也送上斷頭台。
洪武十九年:
一、刑部郎中、員外郎受賄虛報死亡並私放兩死囚。這些貪官都被朱元璋斬首。
二、禮部侍郎章祥,夥同員外郎辛欽,私自侵吞皇帝賞賜公主婚禮的銀兩,被朱元璋拿了個正著。朱元璋為了監督各級官吏行為,專設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給事中職位。
三、都察院御史劉志仁奉命去淮安處理一宗案件。到達後他故意拖著案子不審,吃了原告吃被告,勒索兩家許多錢物,還誘姦良家民女。後被朱元璋處死。朱元璋又查出六科有61個給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貪污受賄行為,一一做了處理。
洪武二十五年:戶部尚書趙勉夥同老婆內外受賄十幾萬銀兩東窗事發,結果夫妻二人被斬。
第三,朱元璋利用殘酷刑法處置貪官,採取“
剝皮揎草”、挑筋、斷指、斷手、削膝蓋等酷刑。“剝皮揎草”刑法,就是把那些貪官拉到每個府、州、縣都設有的“
皮場廟”剝皮,然後在皮囊內填充稻草和石灰,將其放在處死貪官後任的公堂桌座旁邊,以警示繼任之官員不要重蹈覆轍,否則,這個“臭皮統”就是他的下場。這種舉措震懾了一批官員,使他們行為大為收斂。
第四,朱元璋對自己培養的幹部決不姑息遷就。為了培養和提拔新力量,朱元璋專門成立了培養人才的
國子監,為沒有入仕的年輕讀書人提供升遷機會。他對這些新科進士和監生厚愛有加,還經常教育他們要盡忠至公,不為私利所動。然而洪武十九年,他派出大批進士和監生下基層查勘水災,結果有141人接受宴請,收受銀鈔和土特產品。對於那些受賄人員全部處理。
第五,朱元璋制定整肅貪污的綱領——《
大誥》和《
醒貪簡要錄》。《大誥》一書是他親自審訊和判決的一些貪污案例成果的記錄,書中還闡述他對貪官態度、辦案方法和處置手段等內容。朱元璋下令全國廣泛宣傳這本書;他還叫人節選抄錄貼在路邊顯眼處和涼亭內,讓官員讀後自律,讓百姓學後對付貪官。
第六,允許民間百姓
上訪。明朝允許百姓扭送不法官吏。如果官吏在徵收稅糧以及攤派差役作弊曲法,百姓可以向上級官吏舉報,也可以直接扭送。對於封建時代而言,完全打破了一貫“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慣例。賦予百姓直接查送官吏的權力,是中國幾千年法治史中破天荒的政治創舉。上訪,在明朝受到了朝廷的保護,不僅如此,對於應當接訪而沒有接訪處理的上級官員,亦要依法論處。
此外,朱元璋在午門外特設“
鳴冤鼓”,民間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討不回公道,可上京擊鼓直接告御狀。
朱元璋以殘酷的法律
嚴懲貪官污吏。其決心之大、力度之強、措施之精確,收到了強烈震懾作用。朱元璋從登基到駕崩,他“殺盡貪官”運動貫穿始終未減弱,但貪官現象始終未根除,晚年只能發出“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屍未移而人為繼踵,治癒重而犯愈多。”哀嘆。
朱元璋當政31年,先後發起6次大規模肅貪,殺掉貪官污吏15萬人。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勤政的皇帝之一,他從來不憚給自己增加工作量。從登基到去世,他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在遺詔中他說:“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據史書的記載,從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內,朱元璋審批閱內外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閱奏札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
朱元璋的節儉,在歷代皇帝中也堪稱登峰造極。稱帝後,在應天修建宮室,只求堅固耐用,不求奇巧華麗,還讓人在牆上畫了許多歷史故事,以提醒自己。朱元璋每天早飯,“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他所用的床,並無金龍在上,“與中人之家臥榻無異”。他命工人給他造車子造轎子時,按規定應該用金子的地方,都用銅代替。主管的官員報告說用不了很多黃金,朱元璋卻說,他不是吝惜這點黃金,而是提倡節儉,自己應作為典範。朱元璋還在宮中命人開了一片荒地來種菜吃。洪武三年(1370)正月的一天,朱元璋拿出一塊被單給大臣們傳示。大家一看,都是用小片絲綢拼接縫成的百納單。朱元璋說:“此製衣服所遺,用緝為被,猶勝遺棄也。”
洪武是朱元璋在位年號,從1368年到1398年,共使用31年。
軍事
在軍事上,朱元璋廢除了管理全國軍事的大都督府,將其分為中、左、前、後、右五軍都督府,並和兵部互相牽制。兵部有權頒發命令,但是不直接統率軍隊,都督府掌管軍隊的管理和訓練,但是沒有調遣軍隊的權力。這樣,軍權便集於皇帝之手。
次數 | 時間 |
---|
| 1367年—1369年 |
明太祖第一次北伐 | 1370年 |
| 1372年 |
| 1380年 |
| 1381年 |
| 1387年 |
| 1387年—1388年 |
| 1390年 |
| 1396年 |
經濟
明朝伊始,朱元璋實行了發展生產,與民休息的政策。1368年,外地州縣官進京,朱元璋對他們說:“天下初定,老百姓財力睏乏,像剛會飛的鳥,不可拔它的羽毛;如同新栽的樹,不可動搖它的根,重要的是
休養生息”。
朱元璋還鼓勵開墾荒地,1370年並下令:北方郡縣荒蕪田地,不限畝數,全部免三年租稅。他還採取強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區的農民遷往地廣人稀的地區;對於墾荒者,由政府供給耕牛、農具和種子;並規定免稅三年,所墾之地歸墾荒者所有;還規定,農民有田五至十畝的,必須栽種桑、棉、麻各半畝,有田十畝以上者加倍種植。這些措施大大激發了農民墾荒的積極性。
除了民屯外,明初還有
軍屯和
商屯。軍屯由
衛所管理,官府提供耕牛和農具。明軍士屯守比例是:邊地軍隊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內地軍隊二分守城,八分屯田。軍糧基本上自給自足。商屯是指商人在邊境僱人屯田,就地交糧,省去了販運費用,獲利更豐。商屯的實行,解決了軍糧問題,同時也開發了邊疆。
朱元璋深知災荒給農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後常常減免受災和受戰爭影響的地區的農民的賦稅,或給以救濟。多次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大型的租稅
蠲免。洪武二年是明初第一次大規模地
蠲免賦稅。之後的三年、四年、九年,也曾在
應天、河南、北平、山東、江西、兩浙等地陸續蠲免賦稅。到洪武二十四年統計時天下田土,已達到3,874,746頃。
朱元璋還十分愛惜民力,提倡節儉。在朱元璋措施的推動下,農民生產熱忱高漲。明初農業發展迅速,元末農村的殘破景象得以改觀。農業生產的恢復發展,促進明代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朱元璋的休養生息政策鞏固了新王朝的統治,穩定了農民生活,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朱元璋十分重視興修水利和賑濟災荒。在即位之初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有關水利的建議,地方官吏須及時奏報,否則加以處罰。到1395年,全國共開塘堰大約40987處,疏通河流大約4162道。
明初,由於連年戰亂,加上疫病流行、河水連連泛濫,中原人口銳減,而
山西卻未經大戰,人口稠密。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人口相加,還不及山西人口的一半。中原大地赤野千里,人跡罕見。為此,朱元璋下決心從山西大規模移民整修河堤、恢復鹽場、發展生產,史稱“
洪武大移民”。
文化
元朝時期,中原漢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
蒙古及其他民族的影響和衝擊。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制定《大
明集禮》,力圖恢復漢族禮儀文化,並採取一系列去蒙古化的措施。服飾方面“復衣冠如唐制”,並制定了具有明朝特色、等級嚴格的冠服制度;禮儀方面革除胡跪,恢復漢族傳統的
稽首、
頓首、
空首的跪拜方式,並按等級實行五拜、
四拜、
再拜之禮;姓名方面嚴禁胡姓,甚至連漢族複姓都遭池魚之殃;語言方面杜絕胡語,欽定《
洪武正韻》;婚姻方面禁止
收繼婚。通過復興漢文化,朱元璋成功驅除了蒙元的陰影,並建構了新政權的合法性。
朱元璋從元朝滅亡中看到,除了統治者本身的素質以外,整個社會失於教化也是一個原因。因此,登基後,就採取措施,興建學校,選拔學官,並堅持把教育工作作為衡量地方官政績的重要指標。
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山東日照縣知縣
馬亮任職考滿,入京覲見皇帝,州里給他下的評語是“無課農興學之績,而長於督運”。針對這個鑑定,朱元璋的批示是:農桑乃衣食之本,學校是風化之源,這個縣令放著分內的事不做卻長於督運,這是他的職責嗎?結果,那位馬縣令不但沒有晉升反而被“黜降”了。
對待國子學官,朱元璋的標準更高,除了關注
國計民生,還要具備參政議政的素質。有一次朱元璋召儒臣談治國之道,大家暢所欲言,只有國子學官李思迪和
馬懿沉默不語。朱元璋極不高興,把他們給貶了。之後,在下發給國子監的“通報”中說:身為人師,應該“模範其志,竭胸中所有,發世之良能,不隱而訓……”李思迪和馬懿,出身草野,能與皇帝議論國事,皇帝這么虛心請教,他們竟連一句話都不願說,對皇帝尚且如此,還能指望他們盡心盡力教學生嗎?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設科取士,士人參與
科舉考試必須通過三場的考試,不過寫法或偶或散,無定規。文科考試內容主要局限於四書五經,考試文體通用
八股文,虛內容而重形式,因而明代科舉制又稱八股取士。
民族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詔令衣冠如唐,禁胡語、胡服、胡姓名,蒙古色目紛紛改名換姓,與華人無異。在聽從大臣
曾秉正防患於未然的建議後,又以“有悖先王致謹氏族之道”為由,禁止蒙古色目改換姓名,以便識別。並頒布法令,限制其內部通婚,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只有在“其中國人不願與回回、欽察為婚姻者”的情況下,才允許他們自相嫁娶。
外交
唐朝以來秉持著中華正統觀的朝鮮一直都是以“藩國”自居,尊
中原王朝為
宗主國,但在歷代王朝中,朝鮮最為心悅誠服的卻是
明朝。1372年,朱元璋給高麗王頒發了一道敕書,命令其遵循中國古代的慣例,每三年來朝見中國天子,貢獻方物。1392年,
高麗王朝大將
李成桂發動政變,建立了
李朝。之後,李成桂參考了高麗古名“朝鮮”和李父就仕之地“和寧”,並上書朱元璋要求賜予“國號”,朱元璋認為“朝鮮”是古名,而且“朝日鮮明”出處文雅,因此裁定朝鮮為新國名。朝中關係進入了相對穩定的時期。
朱元璋登基之初派使臣下國書到日本,一是希望他們來
朝貢,二是責令他們解決擾明倭寇問題。結果,國書送達後,日本不僅沒來朝貢,反而砍了使者的腦袋。朱元璋知道後惱羞成怒,揚言出兵,要征服日本。但最終並未真正出兵,在《
皇明祖訓》中,朱元璋規定日本為“
不征之國”。
1377年,朱元璋冊封
阿瑜陀耶國王為“暹羅國王”,“
暹羅”這一名稱正式固定下來,稱為中文語境下對泰國的稱呼。有明一代,
暹羅遣使臣到中國訪問112次,中國也派使臣訪問阿瑜陀耶19次。
社會
朱元璋對天下老年人施以尊重,頒布詔書和法令,規定每地要善待老人,並讓縣官定期送去米麵衣物進行慰問。朱元璋怕執行不力,就又叮囑禮部尚書,要以皇帝的名義再次重申一下這項政策。
為了讓居家養老者有人服侍,洪武六年規定:“民年七十以上者,許令一子侍養,免其差役。”也就是說,為了更好地讓70歲以上的老人安度晚年,國家允許老人的一個兒子免於服役。
對於那些孝敬老人的人,朝廷不但給予精神表揚,還給予物質獎勵,賞賜衣物,發放獎金。而且,這些孝子孝女年老時可以享受特殊待遇,當他們年屆60歲就可以享受普通老人80歲時才能享受的福利待遇。如果孝親模範不幸成為孤老,那么他們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在養濟院的同等待遇,當地養濟院會每月按標準把錢糧送到他們家中;去世後,政府還會發放三兩銀子作為喪葬費。
在朝廷的要求和帶動下,形成了尊老養老的風氣,贍養老人的要求也滲透到各地家法族規之中。被朱元璋稱為“江南第一家”的浦江鄭氏的《
鄭氏規範》是中國傳統家法族規的代表作。
朱元璋時代是中國古代社會福利最好的時期之一。免費養老院(
養濟院)、免費醫院(
漏澤園)和免費公墓(
養濟院)統統出現。朱元璋還曾經試驗過“
保障房”政策,命令在南京試點,於郊外修築公房,並安排無家可歸者居住,是世界最早的國家免費福利公房。
為了貶抑商人,朱元璋規定,農民可以穿綢、紗、絹、布四種衣料。而商人卻只能穿絹、布兩種料子的衣服。商人考學、當官,都會受到限制。
個人作品
書法
朱元璋書法行筆自然流暢,儀態生動。風神獨具特色,
陶宗儀在《
書史會要》謂朱元璋書法“神明,天縱,默契書法”。
康有為所評:“明太祖書雄強無敵”。惟筆畫稍欠法度,然雅拙中不乏挺拔。
詩歌
朱元璋在戎馬生涯中也寫過詩詞,並有《御製文集》傳世,集中就有朱元璋的一百多首詩詞。
朱元璋詩詞 |
| 《示不惹庵僧》 | 《詠菊》 | 《詠雪竹》 | 《野臥》 |
《鐘山賡吳沉韻》 | 《寶光廢塔》 | 《鐘山》 | 《賡僧韻》 | |
《東風》 | 《新雨水》 | 《雨墜應落花賡徐瑛韻》 | 《又賡吳哲韻》 | 《又賡宋璲韻》 |
《雪詩賡曹文壽韻》 | 《又賡張翼韻》 | | 《思老試壯》 | 《神鳳操》 |
《廬山》 | | 《鐘山雲》 | 《諭臨蒸縣官》 | 《聞人嶺南郊行》 |
《詠南越》 | 《竹榦青樂釣》 | 《牧羊兒土鼓》 | 《橫秋風吹笛》 | 《滄浪翁泛海》 |
《題神樂道士》 | 《雲衲野人》 | 《鐘子煉丹》 | | 《思親歌》 |
《倭扇行》 | | | | |
表格內容來源詳見。 |
其他
人物評價
總評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於政事,建樹頗多,特別是創設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業,促成明朝前期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局面,還影響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漸趨完備。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績是驅逐胡虜,除暴亂,拯救
漢民族,平定天下,廢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種族等級及壓迫政策,恢復了中華,帶領華夏復興。他從天災人禍和饑寒交迫的鐘離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將所走的這條道路,不僅僅是為私人和某個階級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懷韜略,深謀遠慮,善於駕馭戰爭,掌握主動權。注重招賢納士,廣采眾議,嚴格治軍,完善軍制,練兵育將,強調將領要識、謀、仁、勇兼備。主張寓兵於農,且耕且戰,保持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
史書評價
《
明史》:“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後所未有也。懲元政廢弛,治尚嚴峻。而能禮致耆儒,考禮定樂,昭揭經義,尊崇正學,加恩勝國,澄清吏治,修人紀,崇鳳都,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宦豎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職相維,置衛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禍亂,文致太平,太祖實身兼之。至於雅尚志節,聽蔡子英北歸。晚歲憂民益切,嘗以一歲開支河暨塘堰數萬以利農桑、備旱潦。用此子孫承業二百餘年,士重名義,閭閻充實。如今苗裔蒙澤,尚如東樓、白馬,世承先祀,有以哉。”
歷代評價
順治帝:“朕以為,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何也?數君德政,有善者,有未盡善者。至洪武所定條理章程,規劃周詳,朕所以謂歷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康熙帝立碑“
治隆唐宋”讚譽朱元璋。還說:“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緯武經文,統一方夏,凡其制度,準今酌古,鹹極周詳,非獨後代莫能越其範圍,即漢唐宋諸君誠有所未及也。”;“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
孫中山:“嗚乎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靈,何以及此?”
毛澤東:①“自古能軍無出
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②朱元璋是農民起義領袖,是應該肯定的,應該寫得好一點,不要寫得那么壞(指朱元璋的晚)。③朱洪武是個放牛娃出身,人倒也不蠢,他有個謀士叫
朱升,很有見識,朱洪武聽了朱升的話“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最終取得了民心,得了天下。
商傳:朱元璋出身於一個貧苦家庭,從社會最底層的放牛娃、四處討飯的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奮鬥成了一個統一王朝的開國皇帝。這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事情。另外,朱元璋當上皇帝後,也沒有停止步伐,他在位三十多年,成功地建立一個強大統一的明帝國。
軼事典故
朱元璋在世時留下不少傳說和典故,如下:
政治:火燒慶功樓、雲奇告變、太祖治驕、建都之議、剝皮揎草、朱元璋立碑廢封號、表箋之禍、憤題和尚詰問、鐵裙之刑、劉伯溫求雨、太醫監、悍婦之肉、聖諭六言、大明詔旨碑、洪武正韻、月餅起義(八月十五殺韃子)、五更吹號、畏法度者最快樂、治隆唐宋、御製大誥、教民榜文、新官墮落定律、逆臣錄、無為而治、白話聖旨、重典治國、紅座船、藁城人、寶源局、宋濂誠實、洪武大移民、夷狄腥膻、裝傻計。
美食:四菜一湯、糊羹、粉子饃、捆香蹄、垛子羊肉、瓤豆腐、仙客來靈芝、珍珠翡翠白玉湯、萬三蹄膀、吳城大板瓜子、油煎毛豆腐、老表土雞湯、臨水酒、周爛頭、桃香茶油、虎皮毛豆腐、五里界蒸肉、養生油、洪武宴、開花饃、何故四菜一湯、歲寒三友抹尖脆、常州牛塘谷、黃氏肚包雞、八寶稀飯、濮陽壯饃、得勝餅、鳳陽釀豆腐(洪武豆腐)、費縣山楂、南京鹽水鴨。
文化:怒打伽藍神、淮右布衣、楚人養狙、閱江樓記、牲口節、大寫金額、陳辭濫調、朱陳之好、覃垕曬皮、智聰、率師征陳友諒至瀟湘所寫、鐵板一塊、河伯女、贈四仙、情侶椅、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經、絕海中津、跳竹馬、廬山詩、朱元璋夢遊西嶽、清溪流泉、朱元璋畫像、鐵姓、狄姓、朱氏世德碑記、武當歸隱。
建築:洞林寺、廬山竹林寺、觀星樓、餘干康山忠臣廟、御碑亭、駙馬巷、龍首塔、柳葉街、北照寺、觀妙亭、閱江樓、古城塔、南京花牌樓、五土廟、梅大井、皇帝井、游武廟、六鎮七十二口井、斷頭馬、百貓坊、通天寨玉盂禪寺、常氏先祠、楚望台、抹山寺、勝棋樓、朱元璋品蟹亭、瑞安寺、陽山碑材、官店、復翁堂、明去封號碑、青龍洞古建築群、明功臣墓、南京老城南。
地點:明功臣墓、天鐘聽泉、北台頭村、試劍石、義駕山、鑒玉村、聖水池、下鄒村、十里聖水、九峰摩崖、歙嶺青、青蒲、黃村、陳家溝村、蘇莊銀杏樹、瑞洪鎮、披雲山、天龍屯堡古鎮、平海衛、宜春八景之南池涌珠、朱家庵、白關鎮、光明頂、陽山、張三豐的神仙洞、賈島隱居處、龍女花。
親屬成員
祖輩
兄弟姐妹
哥哥:長兄南昌王
朱興隆(原名朱重五)、次兄盱眙王
朱興盛(朱重六)、三哥臨淮王
朱興祖(朱重七)
后妃
成穆貴妃孫氏,陳州人。兄
孫藩,元帥馬世熊義女。生懷慶公主。諡號成穆。
碽妃,她為
高麗進貢的女子,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她是明成祖朱棣和周定王朱橚的
生母。《
南京太常寺志》所載
明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是皆享於陵殿,掌於祠官,三百年來未之有改者”。
張美人,生
寶慶公主。朱元璋死後,她因女兒年幼而幸運的成為僅有的一位免於殉葬者。
任順妃;生平不詳
子女
序 | 姓名 | 封王及諡號 | 母親 | 藩屬/職位 |
---|
長子 | | 懿文太子 | | 太子 |
二子 | | 秦愍王 | 孝慈高皇后 | 陝西西安 |
三子 | | 晉恭王 | 孝慈高皇后 | 山西太原 |
四子 | | 初封燕王,後為明成祖 | 孝慈高皇后 | 北京 |
五子 | | 周定王,初封吳王 | 孝慈高皇后 | 河南開封 |
六子 | | 楚昭王 | 胡充妃 | 湖北武昌 |
七子 | | 齊恭王 | 達定妃 | 安徽鳳陽 |
八子 | | 潭王 | 達定妃 | 湖南長沙 |
九子 | | 趙王 | 未知 | 夭折 |
十子 | | 魯荒王 | 郭寧妃 | 山東兗州 |
十一子 | | 蜀獻王 | 郭惠妃 | 四川成都 |
十二子 | | 湘獻王,初謚戾 | 胡順妃 | 湖北荊州 |
十三子 | | 代簡王,初封豫王 | 郭惠妃 | 山西大同 |
十四子 | | 肅莊王,初封漢王 | 郜氏 | 甘肅張掖 |
十五子 | | 遼簡王,初封衛王 | 韓妃 | 廣東廣寧 |
十六子 | | 慶靖王 | 余妃 | 寧夏銀川 |
十七子 | | 寧獻王 | 楊妃 | 內蒙寧城 |
十八子 | | 岷莊王 | 周妃 | 甘肅岷縣 |
十九子 | | 谷王 | 郭惠妃 | 宣府 |
二十子 | | 韓憲王 | 周妃 | 遼東開原 |
二十一子 | | 沈簡王 | 趙貴妃 | 山西長治 |
二十二子 | | 安惠王 | 未知 | 甘肅平涼 |
二十三子 | | 唐定王 | 李賢妃 | 河南南陽 |
二十四子 | | 郢靖王 | 劉惠妃 | 湖北安陸 |
二十五子 | 朱㰘 | 伊厲王 | 葛麗妃 | 河南洛陽 |
二十六子 | | 未封王 | 尚妃 | 夭折 |
序 | 封號 | 母親 | 駙馬 | 備註 |
---|
長女 | | 成穆貴妃孫氏 | | |
二女 | | | | |
三女 | | 未知 | | |
四女 | | | | |
五女 | | 未知 | | |
六女 | | 成穆貴妃孫氏 | | |
七女 | | 未知 | | |
八女 | | 安妃鄭氏 | | |
九女 | | 未知 | | |
十女 | 十公主 | 未知 | | 早薨 |
十一女 | | 未知 | | |
十二女 | 永嘉貞懿公主 | 惠妃郭氏 | | |
十三女 | 十三公主 | 未知 | | 早薨 |
十四女 | | 高麗妃韓氏 | | |
十五女 | | 惠妃郭氏 | | |
十六女 | | 美人張玄妙 | | |
陵寢墓地
朱元璋去世後埋在
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的
明孝陵,和馬皇后合葬於此。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中軍都督府僉事
李新主持陵墓的營建工程,此年八月,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定名為“孝陵”。
史籍記載
相關爭議
相貌之謎
朱元璋流傳在世的畫像版本眾多,能見到的畫像主要集中於這兩類:一怪一俊。
明朝張瀚《松窗夢語》卷六記載稱余為南司空,入武英殿,得瞻仰二祖御容。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長,面如滿月,須不盈尺,與民間所傳奇異之象大不類。相傳太祖圖像時殺數人,後一人得免。意者民間所傳,即後一人所寫,未可知也。成祖之容,大類太祖,但兩頤間多髯二縷,長垂至腹。”
張萱《疑耀》則稱“先大夫令滇時,從黔國邸中模高皇御容,龍形虬髯,左臉有十二黑子,其狀甚奇,與世俗所傳相同,似為真矣。余值西省,始得府所藏高、成二祖御容,高皇帝乃美丈夫也,須髯皆為銀絲,可數,不甚修,無所謂龍形虬髯、十二黑子也。”,意指現存前一版本的朱元璋畫像才是真實形象。談遷在《棗林雜俎》認為民間流傳的版本是因為“太祖好微行察外事。微行恐人識其貌,所賜諸王侯御容一,蓋疑像也。真幅藏之太廟。”
民間傳說朱元璋相貌非常奇怪,一副麻臉,下巴很長,額骨稍凸,朱元璋還因為宮廷畫師把自己畫的太真實,頓時大怒,把畫師推出去斬了。
《明史》里描述他的長相時說:“姿貌雄偉,奇骨灌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前八個字說的是外貌,後八個字說的是氣質。朱元璋相貌不凡,給郭子興留下了好印象,馬上被收入軍中,還把義女馬皇后許配給他。
表箋之禍
屠戮功臣
後世紀念
紀念館、研究會
雕像
紀念幣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金庸《倚天屠龍記》。
陳丹旭 繪《朱元璋》(繪畫本共5冊)。
影視作品
(一)電視講座
(二)電影、電視劇
年份 | 電視劇/電影 | 飾演者 |
1978 | | 程乃根 |
1978 | | |
1981 | | |
1985 | 奢香夫人 | |
1986 | | |
1987 | | |
1992 | | |
1993 | 朱元璋 | |
1993 | | |
1994 | | |
1994 | | 丹寧軍 |
1994 | | |
1996 | | 金舜哲 |
1997 | | |
1997 | 臭頭洪武君 | |
1998 | | |
1998 | | |
1998 | | |
1999 | | |
2001 | | |
2002 | | |
2002 | | |
2003 | | |
2003 | | |
2004 | | |
2004 | | |
2004 | 朱元璋 | |
|
2004 | | |
2005 | 大明天子 | |
2005 | | |
2005 | | 張鐵林 |
2006 | | |
2006 | | |
2006 | | |
2007 | | (台版)霍正奇(內版)于震 |
2007 | | |
2007 | | |
2008 | | |
2009 | | |
2010 | | 王蔚鑫 |
2011 | | |
2011 | | |
2011 | | |
2014 | | |
2014 | | 孫光業 |
2015 | 真命天子 | |
2015 | 鄭道傳 | 趙光裕 |
2016 | 乞丐皇帝與大腳皇后傳奇 | 陳浩民 |
2019 | 倚天屠龍記 | 金釗 |
(三)戲曲 (四)歌仔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