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科學綠化的實施意見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科學綠化的實施意見》印發,要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全面推行林長制,積極培育保護森林資源,增強生態系統功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為推動落實河南省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提供生態保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科學綠化的實施意見
  • 發布單位: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發布日期:2022年2月21日
檔案發布,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保障措施,

檔案發布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範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1〕19號),推動我省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經省政府同意,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請認真貫徹落實。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全面推行林長制,積極培育保護森林資源,增強生態系統功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為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提供生態保障。
  (二)工作原則。
  ——堅持保護優先、系統治理。人工修復與自然恢復相結合,遵循生態系統內在規律開展林草植被建設,科學設定各類自然保護地,統籌推進大河大山大平原保護治理。
  ——堅持規劃引領、最佳化布局。合理布局綠化空間,統籌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構建科學綠化新格局。
  ——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綠。立足我省自然資源稟賦,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構建健康穩定的生態系統。
  ——堅持質量優先、節儉務實。統籌考慮生態合理性和經濟可行性,堅決數量和質量並重,著力提升林業綜合效益,高質量開展國土綠化。

主要任務

  (一)科學編制綠化規劃。縣級以上政府要組織編制國土綠化相關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銜接,疊加至同級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現多規合一。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合理確定規劃範圍和綠化目標任務,最佳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體現中原特色風貌。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等部門行業規劃要統籌考慮綠化建設。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科學綠化試點示範省建設目標任務,謀劃實施黃河中下游生態保護修復、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石漠化治理、南水北調中線乾渠生態廊道完善提升、農田防護林體系、山區困難地造林、“雙碳”林業標桿工程等科學綠化示範工程項目。不得隨意變更已經批准的規劃,不得擅自改變綠化用地面積、性質和用途。(責任單位:省林業局、自然資源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範區管委會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範區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二)科學確定綠化用地。按照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確定的地類和國土空間規劃明確的土地用途,充分利用“六塊地”(山區困難地、石漠化土地、沙化土地、農村“四旁”隙地、廢棄場礦、嚴格管控類土地)開展綠化。結合城市有機更新,採取拆違建綠、推行屋頂(立體、垂直)綠化、建設小微(口袋)公園等方式,增加城市綠地。鼓勵鄭州市、洛陽市通過建設用地騰挪、農用地轉用等方式加大留白增綠力度,留足綠化空間。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統籌推進森林鄉村、森林特色小鎮建設,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農田林網林帶規劃用地,合理配置樹種,因地制宜建設農田防護林。依法依規開展鐵路、公路、河渠兩側和湖庫周邊等綠化建設。嚴禁違規占用耕地綠化造林,確需占用的必須依法依規嚴格履行審批手續。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嚴禁開山毀林造地、填湖綠化,禁止在河湖管理範圍內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林業局、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河南黃河河務局、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科學選用綠化樹種草種。加大優良鄉土樹種草種採種生產、種苗繁育基地建設力度,引導以需定產、訂單育苗、就近育苗,多培育實生苗、容器苗。加強種苗質量監管,探索建立種苗質量可追溯體系。適地適樹選種優良鄉土樹種草種,審慎使用外來樹種草種。豫北太行山區宜選用耐乾旱、耐瘠薄的側柏、黃連木、栓皮櫟等,豫西伏牛山區宜選用楸樹、刺槐、油松等,豫南桐柏山、大別山區宜選用杉木、馬褂木、油茶等,豫東、豫北平原農區宜選用榆樹、泡桐、楸樹、椿樹、無絮楊等防護功能強、碳匯量大的高大喬木。生態廊道提倡使用高大鄉土喬木樹種,合理搭配常綠、落葉、彩葉和花灌樹種。鄉村綠化要喬灌花草藤結合,推動果樹進村。城鎮及居民區周邊避免選用法桐、楊樹等易致人體過敏的樹種草種。(責任單位:省林業局、交通運輸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自然資源廳、河南黃河河務局、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科學開展生態修復。嚴格執行生態修復技術規程,合理選擇綠化苗木規格和修複方式,充分保護自然植被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綠化項目建設單位要依法依規編製作業設計(或實施方案,下同),綠化項目主管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對作業設計的用地、用水、施工技術、原生植被保護等進行合理性評價,並監督實施。平原農區、自然修復能力較差的淺山丘陵區宜開展人工植苗造林。乾旱石質山區宜開展魚鱗坑整地造林,造林輔助材料要環保可降解。交通不便、灌溉困難、植苗造林難度大的山區宜開展人工直播造林。太行山、伏牛山的高山深山區宜開展直升機、無人機飛播造林。黃河中游和淮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等重要河渠源頭,自然保護地核心區等生態脆弱區域,要加強封山育林育草恢復林草植被。尊重自然規律,堅決反對“大樹進城”等急功近利行為,反對建大花園大草坪,反對奇花異草、貪大求洋,避免片面追求景觀化。(責任單位:省林業局、自然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河南黃河河務局、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著力提升森林質量。各地要建立健全綠化後期養護管護制度和投入機制,對新造幼林地進行封山育林,加強撫育管護、補植補造,提高成林率。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採取間伐、補植補造等措施,對中幼林進行撫育,對森林結構和穩定性失調、系統功能退化或喪失且難以自然恢復林草植被的林分進行修復。逐步最佳化森林結構和功能,提高森林質量,加快構建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增強森林碳匯能力。加強森林經營管理,國有林場要組織編制森林經營方案,鼓勵編制集體公益林經營方案。支持家庭林場、股份合作林場和其他集體林社會主體開展適度規模經營,依法合理利用國有和集體森林景觀資源發展生態旅遊、森林康養等,提高森林資源綜合效益。開展森林經營示範基地、示範林場建設。(責任單位:省林業局、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河南黃河河務局、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強綠化資源管護。保護現有林地。嚴格林地草地征占用審批管理,嚴厲查處亂砍濫伐、非法侵占林地草地、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森林防滅火基礎能力建設,建立森林防火預警監測系統,落實森林防火格線化管理和防火責任,強化火源隱患管控和應急處置,“十四五”期間年均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建立林草有害生物綠色防控體系,加強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治和檢疫,“十四五”期間消除欒川縣等4個松材線蟲病疫區縣,年均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3.8‰以下。嚴格保護修復古樹名木及其自然生境,對古樹名木實行掛牌保護,及時搶救復壯。(責任單位:省林業局、公安廳、應急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氣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加強國土綠化科技研發套用。推進黃河流域林木育種創新中心建設,加快形成區域林木種質資源保存體系。構建開放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推進科學綠化標準體系建設。開展種源、鄉土樹種挖掘與生態區劃研究以及重要生態類型區生態修復模式等關鍵技術攻關,推廣困難立地植被恢復、森林質量提升等新技術新成果。探索建立林業碳匯項目培育開發機制。建立林業科技特派員制度,成立省級科學綠化專家團隊,建立健全林業科技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領軍人才、科技創新團隊和林業鄉土專家培養、評選、考核機制。(責任單位:省林業局、科技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穩步有序開展退耕還林。做好退耕還林土地用途變更和不動產變更登記工作,實施撫育管理、低效林改造。尊重民眾意願,穩步推進經批准的25度以上坡耕地、陡坡梯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嚴重污染耕地退耕還林。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林果、花卉苗木、林下經濟等綠色富民產業,統籌推進林業發展和民生改善。(責任單位:省林業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自然資源廳、農業農村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開展資源監測評價。全面監測森林資源狀況變化,加快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綜合監測評價體系。依據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將綠化任務和綠化成果落到實地、圖斑和資料庫,對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要加強作業設計編制、施工、檢查驗收全過程監管。綜合運用我省林草生態綜合監測評價及年度更新數據,建設省級林草資源管理平台。制定國土綠化成效評價辦法,建立指標體系,科學開展綠化成果評價工作。(責任單位:省林業局、自然資源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面推行林長制,明確領導幹部保護髮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把科學綠化納入林長制工作內容。各級綠化委員會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調配合,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同向發力,推動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構建市、縣、鄉、村、林場五級聯動的綠化示範體系。對科學綠化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按照相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對違背科學綠化規律和民眾意願的行為要及時制止糾正;對造成不良影響和嚴重後果的要依法依規追責。(責任單位: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政策支持。完善支持科學綠化政策,建立健全資金保障機制,加大對造林綠化、森林撫育、林業基礎設施建設等資金的投入力度。創新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完善林業貸款扶持政策,鼓勵和吸引金融資本、民營資本及其他社會資本參與科學綠化工作。鼓勵政策性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豐富融資模式與渠道。積極爭取國家國土綠化試點示範項目、區域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示範項目。(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林業局、地方金融監管局、國家開發銀行河南省分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河南省分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創新管理制度。對集中連片開展國土綠化、生態修復達到一定規模和預期目標的經營主體,可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提下,在依法依規辦理用地審批和供地手續後,將一定的治理面積用於生態旅遊、森林康養等相關產業發展。支持森林經營主體依據經營方案執行採伐限額,優先保障森林撫育等提升森林質量的採伐需求;支持規模經營的人工商品林單獨編制並落實森林採伐限額,將其納入年度採伐限額管理。(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林業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宣傳引導。弘揚科學綠化理念,充分利用植樹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宣傳普及生態保護修復知識,倡導節儉務實的綠化風氣。推動“網際網路+義務植樹”、生態工程全民共建、生態產品全民共享,營造植綠、愛綠、護綠的濃厚氛圍。(責任單位:省廣電局、林業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2月2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