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市科學綠化實施意見

《平涼市科學綠化實施意見》已經五屆平涼市政府第2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平涼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3年1月17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涼市科學綠化實施意見
  • 頒布時間:2023年1月17日
  • 發布單位:平涼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解讀,

全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促進全市林草生態建設和林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1〕19號)和《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科學綠化的實施意見》(甘政辦發〔2022〕111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按照“生態惠民、產業富民,調整結構、轉型提質,延鏈補鏈、培植財源,林(果)旅融合、壯市強縣”的思路,煅果產業長板、補經濟林短板,強富民產業龍頭、延林草產業鏈條,全面推行項目化增綠、格線化護綠、信息化管綠、產業化用綠、市場化活綠新機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增強生態系統功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加快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實現山川增綠、林(果)草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為建設綠色開放興業安寧幸福新平涼提供有力支撐。
(二)工作原則
——堅持保護優先,系統修復。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統籌自然生態各要素,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相結合,開展林草植被建設,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和穩定性。
——堅持規劃引領,合理布局。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以造林綠化空間適宜性評估結果為依據,與國家和省上重大戰略規劃相協調,科學合理布局綠化空間。
——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科學選擇治理方式和林草最優配置比例,以水定綠,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推廣使用鄉土樹種草種。
——堅持質量優先,科學綠化。統籌考慮國土綠化合理性和經濟可行性,數量和質量並重,推進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堅持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充分發揮政府在國土科學綠化中的主導作用,積極引導支持全社會參與國土綠化,建立健全多元化國土綠化投入長效機制。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市域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健康穩定,生態質量持續改善,生態服務功能明顯提高,自然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全市完成造林綠化75萬畝以上,義務植樹2400萬株,森林覆蓋率達到35%以上,草原綜合植被蓋度保持在84%以上。經濟林面積穩定在200萬畝,果品產量達到270萬噸,果品一產產值達到140億元,優果率達到78%。
到2035年,市域大規模國土科學綠化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完善,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管理取得顯著成效,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以落實林長制為重點,切實加強資源管護,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陸生野生動植物和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全面完成,重點林區野生動植物管理、護林防火監測和疫源疫病防控信息網路管理系統全面建立,功能完備、系統穩定、結構合理的林草生態系統基本構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加快推進。
二、重點任務
(四)科學編制國土綠化規劃。各縣(市、區)依據各自發展布局和生態保護格局,結合“三區三線”劃定,根據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科學編制國土綠化專項規劃,合理確定規劃範圍和目標任務。要注重合理布局城鄉綠環綠廊綠道,使城鄉內部與外圍綠地、水系、森林等有機銜接,增強城鄉綠地的系統性、協同性。要鞏固提升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成果,統籌推進城鄉一體綠化,著力提升市域生態建設水平。城鎮綠化要滿足城市發展、健康、安全和宜居要求,精心打造廣場花壇、街巷道路和休閒綠地生態景觀;鄉村綠化要突出村莊風貌鄉土特徵、文化特質、地域特點,保留鄉風鄉韻、鄉景鄉味,保護和修復鄉村山體田園、河湖濕地、原生植被,維護鄉村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重點林區要以生態安全為重點,加強森林資源和動植物管理,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大力推進生態修復改造,提升水源涵養、防風固沙和固碳釋氧功能。〔市林草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以下均需縣(市、區)人民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五)依法依規安排綠化用地。根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和國土空間規劃,綜合考慮土地利用結構、土地適宜性等因素,科學劃定綠化用地,實行精準化管理。大規模國土科學綠化要以“四荒地”(荒山、荒溝、荒丘、荒灘)、退化林地草地以及灌木林地、其他林地(疏林地、跡地)等為主。城鎮綠化要結合城市更新,採取拆違建綠、留白增綠等方式,增加綠地面積。鄉村綠化以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移民整村搬遷為基礎,鼓勵通過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利用廢棄閒置土地,留足綠化用地,擴大綠化空間。農田防護林要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科學規範、因害設防。綠色廊道要依託道路水系建設,依法合規開展綠化。重點林區要加大裸露斷檔區域和疏林地、一般灌木林地補植補造,進一步拓展營造林空間。嚴禁違規占用耕地綠化造林,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禁止在河湖管理範圍內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嚴禁開山造地綠化、在草原上植樹造林。(市自然資源局、市林草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合理確定綠化規模和強度。要結合造林綠化空間適宜性評估,合理確定年度任務和綠化規模,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加大裸露斷檔區域綠化治理,提升綠化檔次,營造功能完備的森林生態系統,鞏固提升創森成果。要充分考慮水資源的時空分布和承載能力,以水定綠,合理確定整地方式、樹種搭配和栽植密度,科學恢復林草植被。要科學確定混交樹種、混交方式和混交比例,大力營造混交林,構建多樹種、復層、異齡的林分結構,努力提升林草生態系統穩定性。(市林草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氣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最佳化提升樹種草種結構。要按照植被生長特性、自然地理氣候條件、生態生活生產需要,合理選擇樹種草種,不斷提升林草良種使用率。立地條件好的區域,堅持生態林經濟林並重,因地制宜栽植常綠樹種、彩葉樹種、經濟樹種和碳匯能力強的樹種。水土流失嚴重、河流、湖庫周邊等區域,因地制宜種植抗逆性強、根系發達等防護功能強的樹種草種。山頂梁昴塬邊要優先選用耐乾旱、耐瘠薄的樹種和草種。居民生活區及周邊地區採取綠化彩化香化美化相結合,避免選用易致人體過敏的樹種草種,提升城鄉居民綠色宜居感。(市林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快推進林草種苗基地建設。以“種苗生產科學化、經營標準化、使用優質化、管理法制化”為目標,根據生態建設、城鄉綠化和林草產業發展需求,制定《平涼市關於加快林草種苗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科學規劃近、中、遠期苗木培育樹種、品種、規模和布局。整合清理“非農化”圃地,健全完善供給保障機制,引導以需定產、訂單育苗、就近育苗、就近栽植,推廣使用容器苗,提高苗木成活率。要充分發揮國有林場苗圃地科學培育苗木的引領作用,加快推進國有林場育苗基地建設,鼓勵企業、大戶和社會力量投資,建立健全產學研用合作機制,積極開展林草良種選育和標準化育苗技術推廣,選育新穎性、觀賞性、抗逆性、多樣性的名特優新品種,推廣生態景觀樹種、優質經濟林樹種、珍貴用材樹種和耐旱、耐水、耐鹽鹼的抗逆性鄉土樹種草種。加大林草種苗監管力度,嚴格落實生產經營許可、檢驗檢疫和標籤制度,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林草種子、苗木和管理使用中的違紀違法行為,確保林草種苗安全。(市林草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住建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加強綠化設計施工管理。國土綠化項目要科學編製作業設計或實施方案,健全完善作業設計用地、用水、技術措施等合理性評價制度,加強作業設計的科學論證和監督實施。要合理確定蓄水保墒的造林整地方式,注重保護原生植被、野生動物棲息地和珍稀植物,對已有林木、幼苗幼樹,視其數量、分布及混交特點,部分或全部納入造林密度;對不穩定的陡坡、地災隱患體、破碎山體等,進行適度整修,禁止荒坡地全墾整地,避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要加強綠化施工管理,落實工程建設監理制,嚴把苗木、栽植、澆水等關鍵環節,加大新造幼林地的封山育林和撫育管護,強化督查驗收,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市林草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提升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成效。按照《平涼市國家森林城市總體規劃》,圍繞建設一軸兩翼、一核六極、多屏繞城、五廊八帶、多點連線生態格局,堅持建管並重,綠美結合,守牢護綠底線,強化管綠舉措,提升活綠水平,持續推進城區增綠添景、面山生態屏障、林果產業發展、綠色廊道建設、美麗鄉村綠化、生態文化建設,科學開展造林綠化,加快森林公園、郊野公園、濕地公園、林蔭道路、綠道網路建設,擴大綠地面積,推升綠化檔次,加快推進林旅融合發展,構建“林城相彰、林村相依、林水相映、林山相融、林路相隨、林田相護”的城鄉綠化大格局。(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科學實施重點區域植被恢復。緊緊依託隴中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等重點林草生態項目,持續推進“三屏三區”生態治理行動計畫,大力實施固溝保塬護坡治理、綠色通道營造、水系堤岸綠化和農田林網建設,注重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相結合,加大低效林改造和中幼林撫育力度,加強退化林修復、封山育林和退化草原綜合治理,加快構建東部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區為重點的涇河流域生態安全螢幕障、關山林緣區水源涵養生態修復區為重點的汭黑河生態安全螢幕障、西部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為重點的葫蘆河生態安全螢幕障,打造東部黃土高原溝壑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關山林緣區水源涵養生態修復區和西部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全面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市林草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鞏固提升退耕還林還草成果。全面落實國家完善退耕還林還草政策措施,統籌耕地保護和生態安全。針對可退空間不足現狀,將工作重心轉移到鞏固建設成果上,建立健全退耕還林還草長效機制,切實提升工程建設成效。將已退耕還林還草的地塊及時納入年度國土變更調查範圍,做好不動產變更登記和頒證工作,切實維護退耕還林還草者的合法權益。根據退耕還林還草生長鬱閉情況,結合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需要,充分考慮民眾意願,兼顧生態和經濟效益,開展補植補造、森林撫育、低質低效林改造、品種改良和退化人工草地更新復壯等,科學發展特色經濟林果、花卉苗木、林下經濟、木本油料等綠色富民產業,增加民眾收益,促進民生改善。(市林草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增量提質開展城區綠化。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海綿城市和城市更新行動,以公園綠地為中心,以街巷道路為骨架,以單位小區為支點,著力打造城區綠色景觀,持續增加城市廣度和厚度,不斷提升綠化品質,加快建設見林顯綠露水、生態宜居宜游、特色魅力獨具的森林城市。街巷道路綠化堅持改造與提升相結合、美化與靚化相結合、植綠與造景相結合,對城區現有街巷、廣場、花壇開展大補植、大提升,對城中閒置地、廢棄地、邊角地、棚戶改造區高標準開展植綠造景,不斷擴大綠地規模,拓展綠色空間。公園綠地建設要加快建設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小微綠地,提升城鄉綠地生態功能,建設分布均衡的公園體系,有效發揮綠地服務居民、休閒遊憩、體育健身、防災避險等綜合功能。單位小區綠化圍繞打造生態園林式單位小區,採取拆牆透綠、見縫插綠、破硬還綠、立體掛綠、造景增綠等方法,不斷增加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努力營造綠色整潔、文明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林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精心實施鄉村綠化美化。結合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制定全市“十四五”鄉村綠化美化行動方案,明確鄉村綠化美化任務,科學劃定綠化用地,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大力發展林果富民產業,積極助力鄉村振興。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夏秋有果的建設標準,採取喬灌草結合、林果花搭配、休閒活動設施完備的綠化模式,積極創建鄉村綠化示範村和省級森林小鎮。大力實施農村“四旁”綠化,充分挖掘綠化潛力,鼓勵栽植鄉土珍貴樹種和經濟林果。按照“一庭一園”的思路,積極推進農戶庭院綠化,栽植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提高喬、灌、草、花、果、藤多層次綠化水平。推進實現“山地森林化、農田林網化、村屯園林化、道路林蔭化、庭院花果化”。(市林草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提升造林綠化質量效益。健全和完善綠化後期養護管護制度和投入機制,對新造幼林地實行封山育林,加強撫育管護、補植補造,提高成林率。國有林場要科學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加大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最佳化森林結構和功能。加大人工純林改造力度,培育復層異齡混交林,提高森林生態系統質量、穩定性和碳匯能力。鼓勵發展家庭林場、股份合作林場,支持國有林場場外造林,積極推動集體林適度規模經營。實施草原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加快退化草原恢復,提升草原生態功能和生產能力。採取有償方式合理利用國有森林、草原及景觀資源發展生態旅遊、森林康養、林旅融合、林下種養等產業,延長生態產業鏈,最大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提高林草資源綜合效益。(市林草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持續壯大林草特色產業。充分發揮靜寧蘋果產業和特色經濟林發展優勢,圍繞“穩規模、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強品牌、提質效”目標,做強做大“靜寧蘋果”產業鏈和生態環保產業鏈。全力實施“靜寧蘋果”轉型提質十大行動,精心培育靜寧蘋果精品品牌,打造靜寧蘋果“一基地六中心”,培育覆蓋生產加工銷售全鏈條的靜寧蘋果百億級全產業鏈典型。深入實施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畫,大力發展林下種養、生態旅遊、森林康養、苗木花卉和林產品加工,不斷增加綠色生態林產品供給,助力民眾就業增收,逐步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發展目標,不斷提升林下經濟發展規模和效益。(市林草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旅局、市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積極穩妥開展林草碳匯開發。加大林草碳匯資源培育,堅持擴綠與增匯並重,統籌國土綠化與生態系統修復治理方法,因地制宜開展林草生態系統增匯關鍵技術試驗示範,探索森林草原固碳增匯能力鞏固提升的經營模式和關鍵技術。加大新造補植力度,全面落實人工幼林撫育管護和草原綜合修復治理措施,不斷擴大碳匯林草面積,精準提升森林覆蓋率、蓄積量和草原覆蓋度,切實增強森林草原碳庫碳匯功能。認真開展調查摸底,依據林草碳匯開發條件和國土“三調”數據,結合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數據,開展碳匯專項本底調查,摸清全市林草碳匯數量、質量、分布狀態以及發展變化動態趨勢。加強林草碳匯計量監測,全方位掌握全市林草碳匯動態變化。穩妥開展碳匯交易,探索林草碳匯交易模式,搭建林草碳匯交易平台,穩步開展林草碳匯產品包裝、申報審批、上市交易,實現生態、社會、經濟效益有機融合,打造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示範樣板。(市林草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局、市財政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切實加強林草資源保護。全面推行林長制,織密織牢林草資源管護網路,真正使“林長制”變為“林長治”。創新林長制模式,落實各級林長履職述職制度,構建林草、公安、檢察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依託林草資源管理“一張圖”,探索建立林長制智慧信息系統和工作平台,做深做實“一林一檔”“一林一策”“一林一技”“一林一警”“一林一員”“五個一”服務平台,提高林草資源保護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加強林政執法能力建設,嚴格林地草地用途管制,嚴厲打擊違法占用林地草地和公園綠地、亂砍濫伐林木、亂捕濫獵濫食非法交易野生動物、亂采濫挖野生植物、非法野外用火等違法犯罪行為。全面開展外來物種入侵監測,嚴防美國白蛾、松材線蟲病等檢疫性重大林草有害生物侵入,及時做好側柏葉枯病、落葉松葉蜂、竹節蟲、蘋果腐爛病、鼠兔等防控。加強林草資源管護和重大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防控能力。強化森林草原防滅火和生物災害監測預警,加強對重點林(草)區、關鍵節點、重要時段、特殊人群的巡查管控,切實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市林草局、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應急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全面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貫徹落實《平涼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堅持全面保護、政府主導、屬地管理、原地保護、科學管護、社會參與的原則,明確各級保護管理古樹名木的任務,把管護責任落實到縣(市、區)、鄉鎮、村社、單位、社區和個人。紮實開展古樹名木和鄉土樹種資源普查,摸清底子,健全完善檔案,統一設計製作懸掛標識牌和二維碼,設立圍欄、支架和避雷設施,建立現代化、智慧型化、信息化古樹名木保護動態監管系統,提高保護和管理水平。制定古樹名木保護和瀕危古樹復壯修復實施方案,推廣套用科研成果,落實“一樹一策”措施,加強古樹名木及後續資源和周邊環境的保護管理。鼓勵單位和個人以捐資、認養等形式,參與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挖掘總結古樹名木歷史文化、森林文化和民俗傳說,講好“平涼故事”。(市林草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開展造林綠化成果監測監管。依據國土空間規劃成果,嚴格落實計畫帶位置申報,任務帶圖斑下達,認真做好造林綠化落地上圖,將造林綠化成果落到實地、落到圖斑、落到資料庫,實行工程“一張圖”管理,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對國家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要推進作業設計編制、施工、檢查驗收全過程監管。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綜合監測評價體系,運用自然資源調查、林草資源監測及年度更新成果,全面監測林草資源狀況變化。按照林草一體化要求因地制宜設定評價指標,制定國土綠化成效評價辦法,科學評價國土綠化成效。建立城市綠地信息化監管平台,定期對綠地規劃建設、園林成果保護等進行監管和評估。(市林草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二十一)強化組織領導。市、縣(市、區)綠化委員會要充分發揮組織領導、宣傳發動、協調指導等作用,紮實推動林長制落地見效,進一步明確各級保護髮展森林草原資源的目標責任。持之以恆推進全民義務植樹,切實做好國土綠化的實施、管理、監督、檢查等工作。對科學綠化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對違背科學規律和民眾意願的不當綠化行為,要及時制止糾正。對造成不良影響和嚴重後果的,要依法依規追責。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弘揚科學綠化理念,普及科學綠化知識,倡導節儉務實綠化風氣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樹立正確的綠色發展觀和政績觀。加強輿論引導,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營造科學綠化的良好氛圍。〔市、縣(市、區)綠化委員會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二)創新投入機制。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加大國土綠化資金投入,不斷最佳化投資結構,完善以財政投入為主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用足用好開發性、政策性經融貸款,在不新增隱性債務的前提下,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支持社會資本依法依規參與國土綠化和生態保護修復。鼓勵採取先造後補、以獎代補、以地換綠等方式創新國土綠化投入機制,落實差異化財政補助政策,支持引導營造混交林、使用鄉土珍貴樹種育苗造林、建設鄉土樹種苗圃基地等。繼續利用中央財政造林補助等資金渠道,統籌推進鄉村綠化。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市財政局、人行平涼市中心支行、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局、市林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三)落實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依法依規參與國土綠化,集中連片實施以林草地修復為主的項目,對達到一定規模和預期目標的經營主體,可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提下,依法依規辦理用地審批和供地手續後,利用不超過3%的修復面積,從事生態旅遊、森林康養等相關生態產業開發。落實造林和撫育管護貸款貼息政策,嚴格執行林木採伐管理政策,優先保障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林分更新改造等採伐限額。對符合公益林區劃界定標準的地塊,按程式審批後納入公益林管護範圍,享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嚴格落實退耕還林成果鞏固政策,做好補助資金兌現。有條件的地方將綠化後期管護納入生態護林(草)員職責範圍,並與績效掛鈎。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明確所有權、使用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規範草原承包經營權流轉。(市自然資源局、市林草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四)加大科技支撐。統籌用好林業、草畜、果業、水務等科研推廣技術力量,圍繞抗旱造林、困難地綠化、林草水平衡、綠化機械裝備、林草碳匯、良種繁育、生態監測評估、林果提質增效、重大林草有害生物災害防控預警等技術難題,組織開展攻關研究和示範推廣,加強科研成果轉化利用。開展林草種質資源普查和林木良種、草品種選育審(認)定和登記,加強主要鄉土樹種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大衛星遙感、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套用,完善國土綠化技術標準,加強國土綠化技術培訓和推廣套用,為生態治理和生態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市林草局、市水務局、市科技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解讀

平涼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平涼市科學綠化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為方便有關單位和社會公眾更好地理解《實施意見》的具體內容,切實做好貫徹實施工作,現將有關情況解讀如下:
一、編制背景
黨的二十大就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了戰略部署,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作出了切實扛起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螢幕障的工作安排,市第五次黨代會提出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全力實施生態系統治理工程,加快建設綠色平涼的要求。制定《實施意見》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跟全省發展步伐的具體行動,是落實市第五次黨代會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
二、編制依據
2021年以來,國務院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先後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科學綠化的實施意見》,國家有關部委印發《國家“十四五”鄉村綠化美化行動方案》《關於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的通知》等檔案,據此,結合市情林情實際,制定了《平涼市科學綠化實施意見》。
三、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按條款式制定,分為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三部分,共24條,承接國家和省上實施意見,符合平涼實際,具有較強的政策性、原則性和可操作性。
(一)總體要求。總體要求包括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和主要目標。指導思想提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科學開展國土綠化。工作原則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堅持保護優先,系統修復;堅持規劃引領,合理布局;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堅持質量優先,科學綠化;堅持政府主導,多元投入等五條科學開展國土綠化的原則。主要目標提出了到2025年和2035年兩個時期主要目標。
(二)重點任務。圍繞科學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促進全市林草生態建設和林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從5個方面提出17項重點任務。一是圍繞最佳化國土綠化空間,提出科學編制規劃和依法依規安排綠化用地等舉措,明確“在哪造”。二是圍繞科學推進國土綠化,提出綠化模式、樹種草種結構設計等舉措,明確“造什麼”。三是圍繞加快生態治理修復,提出種苗基地建設、綠化設計施工管理、提升創森成效、重點區域植被恢復、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快城鄉綠化進程等舉措,明確“怎么造”。四是圍繞強化生態保護,提出林草資源管護、古樹名木保護、造林綠化成果監測等舉措,明確“怎么管”。五是圍繞加快林果產業發展,提出提升造林綠化質量效益、壯大林草特色產業、林草碳匯開發等舉措,明確“如何富”。
(三)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共4個方面,分別為“強化組織領導”,包括國土綠化的指導、實施、管理、監督、檢查、宣傳等;“創新投入機制”,包括財政投入,開發性、政策性金融貸款,社會資本投入等多元化投入機制;“落實政策措施”,包括依法辦理林地審批,嚴格執行林木採伐管理、退耕還林成果鞏固政策,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等;“加大科技支撐”,包括加強林業、草畜、果業、水務等科研成果轉化利用,積極推廣套用衛星遙感、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完善國土綠化技術標準,進一步推動國土科學綠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