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科學綠化實施方案

《定西市科學綠化實施方案》已經定西市政府同意,定西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3年2月10日印發,請認真抓好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定西市科學綠化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3年2月10日
  • 發布單位:定西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為貫徹落實《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科學綠化的實施意見》(甘政辦發〔2022〕111號)和中共定西市委、定西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的實施意見》(定發〔2018〕38號)精神,科學有效推動我市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最佳化資源配置,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科學、生態、節儉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增強生態系統功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著力構建隴中地區黃土高原生態安全螢幕障,為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定西提供有力支撐。
(二)工作原則
堅持保護優先,恢復與修復並重。在保護生態的前提
下,遵循生態系統內在規律,實行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相結合,有序開展林草植被建設,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和穩定性。
堅持規劃引領,以水定綠。合理布局國土綠化空間,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科學合理安排國土綠化任務。
堅持分區施策,適地適綠。根據不同區域氣候特點及生態環境狀況,科學選擇適宜的綠化方式和鄉土樹種草種,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
堅持質量優先,節儉造林。統籌考慮國土綠化合理性和經濟可行性,注重綠化質量,提升綠化效率,節儉務實開展國土綠化。
(三)主要目標
加快推進科學綠化,基本建成層次多樣、結構合理、功能完備、點線面相結合的國土綠化體系。重點區域綠化取得突破性進展,重要區域生態有效修復,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全民生態意識顯著增強,綠色富民產業不斷壯大。2023年至2025年,每年完成造林綠化47萬畝,其中: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25萬畝,渭河源林草生態扶貧鞏固提升項目引進社會方等造林10萬畝,青島生態林1萬畝,發展經濟林果5萬畝,面山綠化6萬畝。每年完成義務植樹1500萬株,通道綠化1200公里;草原圍欄封育40公里、草原改良7萬畝、人工種草1.2萬畝。“十四五”末森林覆蓋率達到12.5%以上。
二、建設布局
根據定西生態環境的基本特徵和規劃布局,遵循“功能定位、合理布局、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的原則,將全市生態建設空間劃分為中北部黃土丘陵溝壑半乾旱水土保持區、南部西秦嶺石質山地水源涵養區、西中部河谷階地生態流域治理區、高寒陰濕草原綜合治理區和“四部三補”安全螢幕障區五大區域。
(一)中北部黃土丘陵溝壑半乾旱水土保持區
自渭河以北至安定區北部,包括通渭縣、安定區全部及隴西縣、渭源縣北部和臨洮縣東北部,區內氣候乾旱,農業生產條件惡劣,旱、雹、霜、凍等自然災害頻繁,水資源貧乏,而且部分是苦鹹水。該區域以防止水土流失,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為重點。科學選育人工造林樹種,大力推進荒山綠化,實施好退化林分修復和森林撫育,持續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嚴格落實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加強退化草原生態治理修復;積極推進生態廊道建設,著力提升荒山陡坡等重點區域林草植被蓋度,最佳化農村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兼顧做優做強林果生產基地、草種業基地等。
(二)南部西秦嶺石質山地水源涵養區
南起岷縣大拉梁、岷峨山,北至渭源縣、隴西縣以南,該區海拔在2000-3941米之間,區域地貌多為土石山地,山體相對高差大;氣候高寒陰濕,水量相對較為充足,人口密度小,有大量的天然林草,植被覆蓋度相對較高。該區域以水源涵養、封育保護為重點,堅持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相結合,加大原生林草植被保護和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力度,大力營造水源涵養林,強化天然林資源保護修復,實施好退化林分修復和森林撫育;嚴格落實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加強退化草原治理修復;保護生物多樣性。
(三)西中部河谷階地生態流域治理區
主要分布在岷縣、臨洮縣、渭源縣、隴西縣、漳縣的洮河、渭河、漳河、龍川河流經區。該區域海拔在1600-2500米之間,河谷盆地相間,光熱條件較好,灌溉便利,是全市生態經濟條件較好的地方。該區域以增強水源涵養為核心,加強天然林保護和公益林管護,通過封禁保護、人工輔助促進森林草原質量提升,實施退化林分修復和森林撫育,退牧還草和退化草原治理,加強洮河、渭河、漳河、龍川河等重要濕地生態保護修復,推進以城鎮面山綠化為主的生態廊道建設,構建河谷階地生態安全螢幕障,保護生物多樣性;適度發展經濟林和林下經濟。
(四)高寒陰濕草原綜合治理區
位於岷縣東部地區,主要包括岷縣的5個鄉鎮。該區域地面切割較小,河谷寬淺,山坡較緩,植被良好,平均海拔2500-3000米左右,氣候陰濕寒冷,土層薄,暴雨多,水土流失輕微,但徑流模數較大。該區域以提升草原生態功能為主,依託退牧還草等重點工程,全面推行草畜平衡、草原禁牧休牧輪牧,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合理調整載畜量,建立草畜平衡區。採取禁牧封育、無人機補播、改良等綜合措施,治理草原生態系統,遏制草原退化趨勢,恢復草原植被,提高產草量和載畜量,提升草原水源涵養補給能力。
(五)“四部三補”安全螢幕障區
包括安定區、通渭縣的全部,隴西縣、臨洮縣的北部“四部”區域,渭源縣、漳縣、岷縣三縣作為三個補充區域。在“四部”區域,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結合,營造水土保持林,著力發展優質林果基地,推進生態扶貧,建設美麗鄉村。在“三補”區域,大力營造水源涵養林,強化生態保護與修復,保護生物多樣性,構建生態安全螢幕障。
三、主要任務
(一)科學編制國土綠化規劃。各縣區要依據區域發展布局和生態保護格局,科學編制國土綠化專項規劃,合理確定規劃範圍、目標任務。規劃要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銜接,疊加至同級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現多規合一。要注重合理布局城鄉綠環綠廊綠道,使城鄉內部與外圍綠地、水系、森林等有機銜接,增強城鄉綠地的系統性、協同性。要將城市綠化和鄉村綠化統籌考慮,城市綠化要滿足城市發展、健康、安全和宜居要求;鄉村綠化要注重鄉土味道,體現鄉村特點,保護鄉村自然風貌,傳承鄉村特色文化。(市林草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以下任務均需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不再一一列出)
(二)合理確定綠化規模和強度。充分考慮水資源的時空分布和承載能力,以水定綠、宜綠則綠、宜荒則荒,合理確定綠化規模和強度,科學恢復林草植被。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地區的國土綠化規劃,必須通過水資源論證和許可,堅持以節水為導向,積極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提倡使用中水,大力推廣節水保水技術,推廣低密度造林育林,適度有序開展城鎮周邊節水綠化,防止過度用水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年降水量400毫米及以上地區,堅持以雨養為導向,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積極推廣雨養保水保土技術,營造混交林,最佳化林分結構,提升林草生態系統穩定性。(市林草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氣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依法依規安排綠化用地。以“四荒地”(荒山、荒溝、荒丘、荒灘)、退化林地草地以及灌木林地、其他林地(疏林地、跡地)、其他土地(鹽鹼地、裸土地)等為主,科學劃定、合理安排國土綠化用地。積極推進園區、廢棄礦山、污染土地、地質災害區以及地表破壞區域的國土綠化和修復治理。合理安排城鄉綠道、公園、廣場、單位、小區等不同區域、不同屬性綠地建設,結合全民義務植樹和農村“四旁”綠化,立足各地不同自然地理條件、不同需求,選擇景觀樹、經濟樹、花灌木等樹種,因地制宜,科學綠化,開展“農村宅旁人均每年栽植1棵樹”活動”。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建設園林化陵園墓地。依法依規開展鐵路、公路、河渠兩側及湖庫周邊等通道綠化。嚴禁違規占用耕地造林綠化,確需占用的依法依規履行報批手續,並在年度國土變更調查結果上明確實施位置。嚴禁在河湖管理範圍內種植阻礙排水行洪的樹木。嚴禁開山造地綠化、在草原上植樹造林。(市自然資源局、市林草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民政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科學選擇樹種草種。選用鄉土和馴化的樹種草種開展國土綠化,提升林草良種使用率,審慎使用外來樹種草種。加大優良樹種草種採種生產、種苗繁育力度,引導就近育苗、就近栽植,推廣使用容器苗,提高苗木成活率。北部地區選擇耐乾旱、抗逆性強、根系發達、防護功能強的樹種草種。南部地區選擇根量多、根域廣的樹種和抗逆性強、建群快的草種。河谷階地區域選擇鄉土闊葉樹種和經濟林果樹種。在居民區周邊,要兼顧民眾健康因素,避免選用易致人體過敏的樹種草種,提升城鄉居民綠色宜居感。(市林草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畜牧獸醫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規範開展設計施工。國土綠化項目要科學編製作業設計或實施方案,項目主管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對作業設計的用地、用水、技術措施等進行合理性評價。社會普遍關心且政府主導的重大綠化項目,必須科學論證,廣泛聽取意見。加強綠化施工管理,保護原生植被、野生動物棲息地、珍稀植物等,嚴防施工引發林草火情和有害生物擴散。科學確定蓄水保墒的整地方式,針對不同的地形,採取反坡梯田,水平階、魚鱗坑、穴狀等整地方式,對不穩定的高陡坡、地災隱患體、破碎山體等,進行適度修整,穩定後再綠化,禁止毀壞表土、全墾整地,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或土地退化。建立完善技術人員包片蹲點現場技術指導制度,進一步提升苗木栽植質量。(市林草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科學實施重點區域植被恢復。根據全省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布局和全市國土空間規劃,科學實施一批綠化項目,加快推進重點區域植被恢復。注重水土保持和廊道綠化,建設水土保持林和護岸林、生態走廊林,實施封山育林育草,促進林草自然恢復,推進“七川五河”區域生態修復和綜合治理。加快推進蘭西城市群定西片區生態建設,提升區域生態系統承載力。持續推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通過政策激勵,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提高廢棄礦山生態與景觀恢復率。(市林草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鞏固提升退耕還林還草。繼續實行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屬地政府負責制,全面落實退耕還林還草政策。進一步鞏固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建設成果,將已退耕還林還草的地塊及時納入年度國土變更調查範圍,並做好不動產變更登記和頒證工作,切實維護退耕還林還草者的合法權益。根據退耕還林還草生長鬱閉情況,結合產業發展需要,充分考慮民眾意願,兼顧生態和經濟效益,科學發展特色經濟林果、花卉苗木、林下經濟、木本油料等綠色富民產業,增加退耕民眾的收益,鼓勵社會多元主體參與退耕還林還草。(市林草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畜牧獸醫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節儉務實開展城鄉綠化。結合城市更新改造,採取拆違建綠、拆牆透綠、留白增綠、樓院綠化等方式增加城市綠地。充分利用城鄉廢棄地、邊角地、房前屋後等見縫插綠,推進立體綠化,做到應綠盡綠。堅持多個品種降碳,多個色彩清心,注重體現多樣性、多彩性和多味性,注重喬灌搭配、樹草結合,合理增加密度;堅持以景定樹種、定花草、定設施。推廣抗逆性強、養護成本低的植物,提倡種植低耗水草坪。選擇適度規格苗木,除必須截桿栽植的樹種外,應使用全冠苗。提倡低成本、易維護、可持續的綠化方式,避免片面追求景觀化。尊重自然規律,堅決反對“大樹進城”等急功近利行為,嚴禁脫離實際、鋪張浪費、勞民傷財搞綠化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依據村莊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行動,利用農村“四旁地”、廢棄閒置土地開展村莊綠化,推動森林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加大城鄉公園綠地建設,推廣小微公園、口袋公園,提升城鄉綠地生態功能,形成布局合理的公園體系,有效發揮綠地服務居民、休閒遊憩、體育健身、防災避險等綜合功能。(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林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鞏固提升綠化質量和成效。建立和完善綠化後期養護管護制度和投入機制,對新造幼林地實行封山育林、撫育管護、補植補造,提高成林率。國有林業經營單位實施森林經營,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加大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最佳化森林結構和功能。加大人工純林改造力度,培育復層異齡混交林,提高森林生態系統質量、穩定性和碳匯能力。鼓勵發展家庭林場、股份合作林場,支持國有林場場外造林,科學開展集體林適度規模經營。實施草原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加快退化草原恢復,提升草原生態功能和生產能力。採取有償方式合理利用國有森林、草原及景觀資源開展生態旅遊、森林康養等,提高林草資源綜合效益。(市林草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財政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進一步加強林草資源保護。加強林地草地用途管制,嚴厲打擊濫砍亂伐林木、非法開墾、非法侵占林地草地和公園綠地、野外違規用火等違法行為。加強古樹名木及周邊環境的保護管理,對古樹名木及時搶救復壯,實行掛牌保護。全面開展外來物種入侵監測,重點做好美國白蛾、紅火蟻的預防,及時做好松材線蟲病、草原鼠兔害等重大林草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加強重大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基礎能力建設,提升防控能力。強化森林草原防滅火監測預警,特別在森林草原防火防控重點時期,加強對重點林區、重點草原的巡查力度,切實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市林草局、市公安局、市應急管理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科學評價國土綠化成效。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將綠化任務和成果落到實地、圖斑及資料庫。國家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要推進作業設計編制、施工、檢查驗收全過程監管,全面監測林草資源狀況變化。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綜合監測評價體系,運用自然資源調查、林草資源監測及年度更新成果,對綠化地塊跟蹤監測,並將變化地類納入年度國土變更調查範圍,及時更新自然資源本底資料庫,實現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統一管理和動態更新。因地制宜設定評價指標,科學評價國土綠化成效。(市林草局、市自然資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重點項目
(一)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組織實施《定西市隴中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項目》《定西市秦嶺西段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堅持生態治理先近後遠,先易後難、整山系整流域推進的原則,依法依規落實造林綠化用地,努力增加森林面積。每年完成造林封育25萬畝以上。
(二)渭河源林草生態扶貧鞏固提升項目。項目包括林業生態修復工程、草牧工程、經濟林工程、種苗花卉及生態旅遊工程、林業基礎工程五個方面,一期項目採用自營模式,二期項目採用PPP模式。積極與有投資意向的民營企業、國有企業等大型企業對接,引進社會投資方開展造林綠化。每年完成造林10萬畝以上。
(三)面山綠化。全市六縣一區開展城區面山加密提升改造和鄉鎮面山綠化工程,營造針闊混交、喬灌搭配的生態防護林、景觀林,規模化推進鄉村綠化美化步伐,努力打造城鄉生態安全螢幕障,逐步實現“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的綠化目標。城區每年建設500—1000畝示範點各1個,每個鄉鎮每年建設200-300畝的面山綠化點1至2個。每年完成面山綠化6萬畝。
(四)通道綠化。以國省幹道和縣鄉公路及村社道路為重點,著力鞏固前期道路綠化建設成果、查漏補缺和提升質量。逐步建成“布局合理、結構完整、層次豐富、功能齊全”的生態廊道特色景觀。城市規劃區內的公路、鐵路沿線宜林段的綠化,嚴格按照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划進行設計。在道路綠化中,以喬、灌、花搭配,形成立體復層的綠化帶。每年完成道路綠化1200公里以上。
(五)全民義務植樹和農村“四旁”綠化。動員廣大幹部職工和民眾積極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加強農村“四旁”綠化,鼓勵農民開展庭院綠化,將房前屋後、街道兩旁、村莊街口、溝渠坑塘、家舍院內等全部納入綠化範圍,做到應綠盡綠。結合創建鄉村建設示範村行動,每年每個縣區打造3-5個“農村宅旁人均栽植1棵樹”活動示範村,提升生態宜居水平。市縣區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和部隊官兵、社會青年等各界人士通過參與整地造林、撫育管護、認種認養、捐資捐物等多形式投身造林綠化工作。每年完成全民義務植樹和農村“四旁”綠化1500萬株以上。
(六)經濟林果。著力推進以蘋果、花椒、核桃、梨、山杏、沙棘等為主的經濟林果建設,重點做好經濟林果提升改造,逐步形成布局區域化、種植良種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的特色林果產業發展格局。進一步強化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全面推廣“龍頭企業 + 專業合作社 + 基地 + 農戶”等發展模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標準化栽培、科技推廣、行銷加工等方面的引領帶動作用。每年完成經濟林果建設5萬畝(新建2萬畝、提質增效3萬畝)。
(七)東西部協作“青島生態林”項目。按照生態保護、示範推廣和旅遊觀光於一體的思路和“一次性規劃、分年度實施”的要求,採用“針闊混交、喬灌搭配、適地適樹、色彩多樣”的做法,將生態修復治理與森林景觀提升相結合,植綠與造景相結合,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森林景觀。每年完成東西部協作造林1萬畝。
(八)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項目。嚴格落實基本草原保護,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選擇鬆土、補播草籽、封禁、減少載畜量等措施,開展草原生態修復治理,每年完成草原圍欄封育40公里、草原改良7萬畝、人工種草1.2萬畝。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面推行林長制,進一步明確領導幹部保護髮展森林草原資源的目標責任。各級綠化委員會要充分發揮組織領導、宣傳發動、協調指導等作用,持之以恆推進全民義務植樹,切實做好國土綠化的實施、管理、監督、檢查等工作。對科學綠化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對違背科學規律和民眾意願的不當綠化行為,要及時制止糾正。對造成不良影響和嚴重後果的,要依法依規追責。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弘揚科學綠化理念,普及科學綠化知識,倡導節儉務實綠化風氣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樹立正確的綠色發展觀和政績觀。(各級綠化委員會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完善投入機制。市縣區要合理安排資金,將國土綠化列入財政預算。要用足用好開發性、政策性金融貸款,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支持國土綠化。發揮政府投入帶動作用,不斷最佳化投資結構,逐步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要持續支持國土綠化,建立綠化後期養護、管護投入機制,實行差異化財政補助政策,鼓勵採取先造後補、以獎代補、以地換綠等方式,創新國土綠化投入機制。繼續利用中央財政造林補助等資金渠道,統籌推進鄉村綠化。積極推進林草碳匯工作,制定林草碳匯行動方案,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動林權流轉和抵押貸款,加快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局、市林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落實扶持政策。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依法依規參與國土綠化,集中連片實施以林草地修復為主的項目,對達到一定規模和預期目標的經營主體,可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提下,依法依規辦理用地審批和供地手續後,利用不超過3%的修復面積,從事生態旅遊、森林康養等相關生態產業開發。落實造林和撫育管護貸款貼息政策,嚴格執行林木採伐管理政策,優先保障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林分更新改造等採伐限額。對符合公益林區劃界定標準的地塊,按程式審批後納入公益林管護範圍,享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有條件的地方將綠化後期管護納入生態護林(草)員職責範圍,並與績效掛鈎。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明確所有權、使用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規範草原承包經營權流轉。(市自然資源局、市林草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畜牧獸醫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科技支撐。鼓勵企業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開展造林綠化,企業可申報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相關部門要遴選儲備、推廣實施一批實用管用的生態保護修復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開展林草種質資源普查和林木良種、草品種選育審(認)定和登記,加強主要鄉土樹種草種資源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整合科技資源和技術力量,通過國家、省級科技計畫專項和基金,支持在種苗繁育、珍稀樹種培育、困難地綠化、林草水平衡、綠化機械裝備、重大林草有害生物災害防控預警等重點領域,開展關鍵技術科研攻關。完善國土綠化技術標準,加強國土綠化技術培訓和推廣套用,提升國土綠化科技含量。(市林草局、市科技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政策解讀

一、制定背景及依據
為科學有效推動我市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科學綠化的實施意見》(甘政辦發〔2022〕111號)和《中共定西市委定西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的實施意見》(定發〔2018〕38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定西市林草局牽頭制定了《定西市科學綠化實施方案》。
二、起草過程
通過認真調研、分析研判制約當前我市林業生態建設的瓶頸問題,科學、生態、節儉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提出了全市科學綠化的總體要求和目標定位。省上出台《科學綠化的實施意見》,為了使全市科學綠化具體化、項目化,建議我市編制《科學綠化實施方案》,方案中增加了建設布局和重點建設內容,並將各單位職責細化分解到主要任務中,《方案》中劃線部分為增加內容。《方案》初稿形成後,在充分徵求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公安局、市應急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民政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畜牧獸醫局、市氣象局等部門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於11月16日召開局務會討論修改;12月26日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主持召開專題會進行了討論,按照提出的意見進行了再次修改完善,形成了《方案》審議稿。並報送市場監管、法務部門進行了公平性和合法性審查。
三、重點內容
《方案》共分總體要求、建設布局、主要任務、重點項目、保障措施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最佳化資源配置,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著力構建隴中地區黃土高原生態安全螢幕障,為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定西提供有力支撐。(二)工作原則。一是堅持保護優先,恢復與修復並重。二是堅持規劃引領,以水定綠。三是堅持分區施策,適地適綠。四是堅持質量優先,節儉造林。(三)主要目標。2023年至2025年,每年完成造林綠化47萬畝,草原圍欄封育40公里、草原改良7萬畝、人工種草1.2萬畝。“十四五”末森林覆蓋率達到12.5%以上。
第二部分:建設布局
根據定西生態環境的基本特徵和規劃布局,遵循“功能定位、合理布局、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的原則,將全市生態建設空間劃分為中北部黃土丘陵溝壑半乾旱水土保持區、南部西秦嶺石質山地水源涵養區、西中部河谷階地生態流域治理區、高寒陰濕草原綜合治理區和“四部三補”安全螢幕障區五大區域。
第三部分:主要任務
一是科學編制國土綠化規劃。二是合理確定綠化規模和強度。三是依法依規安排綠化用地。四是科學選擇樹種草種。五是規範開展設計施工。六是科學實施重點區域植被恢復。七是鞏固提升退耕還林還草。八是節儉務實開展城鄉綠化。九是鞏固提升綠化質量和成效。十是進一步加強林草資源保護。十一是科學評價國土綠化成效。
第四部分:重點項目
(一)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組織實施《定西市隴中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項目》《定西市秦嶺西段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每年完成造林封育25萬畝以上。
(二)渭河源林草生態扶貧鞏固提升項目。一期項目採用自營模式,二期項目採用PPP模式。積極與有投資意向的民營企業、國有企業等大型企業對接,引進社會投資方開展造林綠化。每年完成造林10萬畝以上。
(三)面山綠化。全市六縣一區開展城區面山加密提升改造和鄉鎮面山綠化工程。城區每年建設500—1000畝示範點各1個,每個鄉鎮每年建設200-300畝的面山綠化點1至2個。每年完成面山綠化6萬畝。
(四)通道綠化。以國省幹道和縣鄉公路及村社道路為重點,以喬、灌、花搭配,形成立體復層的綠化帶。每年完成道路綠化1200公里以上。
(五)全民義務植樹和農村“四旁”綠化。加強農村“四旁”綠化,鼓勵農民開展庭院綠化,結合創建鄉村建設示範村行動,每年每個縣區打造3-5個“農村宅旁人均栽植1棵樹”活動示範村,提每年完成全民義務植樹和農村“四旁”綠化1500萬株以上。
(六)經濟林果。著力推進以蘋果、花椒、核桃、梨、山杏、沙棘等為主的經濟林果建設,重點做好經濟林果提升改造,每年完成經濟林果建設5萬畝(新建2萬畝、提質增效3萬畝)。
(七)東西部協作“青島生態林”項目。按照生態保護、示範推廣和旅遊觀光於一體的思路和“一次性規劃、分年度實施”的要求,每年完成東西部協作造林1萬畝。
(八)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項目。開展草原生態修復治理,每年完成草原圍欄封育40公里、草原改良7萬畝、人工種草1.2萬畝。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二是完善投入機制。三是落實扶持政策。四是強化科技支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