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國土綠化三年(2022—2024)行動方案

《石嘴山市國土綠化三年(2022—2024)行動方案》已經石嘴山市政府研究同意,石嘴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9月27日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嘴山市國土綠化三年(2022—2024)行動方案
  • 頒布時間:2021年9月27日
  • 發布單位:石嘴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解讀,

全文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紮實推進全市國土綠化工作,助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排頭兵和北部綠色發展示範區,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1〕19號)、《黃河流域寧夏段國土綠化和濕地保護修復規劃(2020—2025年)》和《賀蘭山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規劃》,結合實際,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按照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堅決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堅持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高質量發展原則,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加強規劃引領,最佳化資源配置,強化科技支撐,強化質量監管,完善政策機制,全面推行林長制、山林權改革,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三年提速行動,增強全市生態系統功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進一步探索完善國土綠化體制機制,拓寬多元化投入渠道,在全社會營造植綠護綠愛綠良好氛圍,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排頭兵,服務建設生態保護修復示範區、北部綠色發展示範區工作大局。
(二)工作原則
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要,綜合康復為基,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和穩定性。
堅持規劃引領、頂層謀劃,合理布局綠化空間,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
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綠,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力,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構建健康穩定的生態系統。
堅持久久為功,大工程帶動;先易後難、先近後遠;數量和質量並重,局部和全局協調推進,節儉務實開展國土綠化。
(三)總體目標
每年完成營造林任務10萬畝,三年攻堅完成營造林30萬畝,到2024年森林覆蓋率達到11%,其中:平羅縣15萬畝,惠農區10.5萬畝,大武口區4.5萬畝;完成草原生態修復面積6.3萬畝(平羅縣),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40.3%;完成恢復濕地9.83萬畝,濕地保護修復16.99萬畝。其中:大武口區恢復濕地0.34萬畝、濕地保護修復3.58萬畝,惠農區恢復濕地1.45萬畝、濕地保護修復4.66萬畝,平羅縣恢復濕地8.04萬畝、濕地保護修復8.75萬畝(新建濕地公園1個);美麗鄉村建設64個(其中:大武口區4個,惠農區10個,平羅縣50個);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40%以上,新建居住區綠地率不低於35%,新建城市主幹道綠地率不低於20%,確保國家森林城市、園林城市名片更加靚麗,賀蘭山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成為西北生態治理樣板,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二、重點任務
(一)縱深推進賀蘭山生態修復攻堅行動
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要、綜合康復為基,以修山、整地、增綠為重點,按照先近後遠、先易後難、以水定林的原則,組織實施“一線”、“兩溝”、“多片”生態治理和綠化提升五大工程,三年完成造林綠化面積6.77萬畝,生態修復面積13.56萬畝,投資10.62億元。
牽頭單位:市賀蘭山清理整治指揮部、市自然資源局
責任單位:市林草中心、各縣區政府
2022年,實施生態修復項目10個。完成造林綠化面積3.06萬畝。大武口實施賀蘭山東麓大武口段302省道沿線生態廊道建設等3個項目,完成綠化面積0.38萬畝;惠農區實施王泉溝淺山區綠化造林建設、西線大道生態修復等4個項目,完成綠化面積1.00萬畝;平羅縣實施汝箕溝礦區及生活區國土綜合整治等3個項目,完成綠化面積1.68萬畝。
2023年,實施生態修復項目29個。完成造林綠化面積3.02萬畝,生態修復面積9.77萬畝。大武口區實施S303省道荒草灘綠化造林等18個項目,完成綠化面積0.23萬畝,生態修復面積9.29萬畝。惠農區實施賀蘭山東麓生態修復提升項目(第四水源涵養林)等3個項目,完成綠化面積1.37萬畝。平羅縣實施汝箕溝南側生態防護林建設等8個項目,完成綠化面積1.42萬畝。
2024年,實施生態修復項目10個。完成造林綠化面積0.69萬畝,生態修復面積3.79萬畝。大武口區實施S302省道(石炭井段)沿線渣堆坡面生態修復等3個項目,生態修復面積0.65萬畝;惠農區實施柳條溝石料礦生態修復等7個項目,完成綠化面積0.69萬畝,生態修復面積3.14萬畝。
(二)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嚴格依照國土空間規劃和耕地保護政策確定營造林地塊規模大小,綜合考慮土地利用結構、土地適宜性等因素,以宜林荒山荒地荒灘、荒廢和受損山體、退化林地草地等為主,結合城市更新,拆違建綠、留白增綠,科學劃定綠化用地,合理增加城鄉綠量,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城區綠化美化、美麗鄉村建設、園區綠化提升、產業富民、森林資源精準提升六大工程。
1.“串鏈增濕”保護黃河生態系統。主要圍繞黃河沿線濕地建設,使濕地“增、連、美”,在保護黃河安全和永久基本農田紅線的前提下,開展生態修復和岸線整治,科學種植水生植物、經果林或耐鹽鹼牧草等林草植被,提升黃河護岸林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等生態功能。在禮和鄉、紅崖子鄉段建立灰鶴等野生候鳥栖息地,為灰鶴等野生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生存和繁衍場所。到2024年,完成退耕還濕3.18萬畝。加強星海湖、沙湖、天河灣等國家濕地公園保護修復力度,完善濕地公園管護、監測及宣教設施建設,形成區域健康、穩定、綠色、天然的濕地保護框架體系,實現濕地生態、旅遊、經濟多贏局面。到2024年,建立自治區級濕地公園1處,申報國家重要濕地3處,完成恢復濕地9.83萬畝,濕地保護修復16.99萬畝。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責任單位:市水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林草中心、各縣區政府
2022年,全市恢復濕地9.83萬畝(大武口區0.34萬畝,惠農區1.45萬畝,平羅縣8.04萬畝),濕地保護修復5.96萬畝(大武口區1.26萬畝,惠農區1.64萬畝,平羅縣3.07萬畝),大武口區申報國家重要濕地1處。
2023年,全市濕地保護修復5.52萬畝(大武口區1.61萬畝,惠農區1.51萬畝,平羅縣2.84萬畝),平羅縣申報國家重要濕地1處,建設自治區級濕地公園1處。
2024年,全市濕地保護修復5.52萬畝(大武口區1.61萬畝,惠農區1.51萬畝,平羅縣2.84萬畝),惠農區申報國家重要濕地1處。
在有條件的入黃溝道末端適度建設人工濕地,加強已建成的人工濕地運行維護。督促污水處理廠實施提標改造工程,減少河溝污染負荷,確保水生態環境質量工程穩定達標運行,提高水體水質。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
2.“美化品質”提升城市景觀風貌。以服務半徑合理規劃布局公園綠地,鞏固提升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成果。持續推進城區主要廣場、小微口袋公園、街頭街角綠地、主幹道路園林綠化建設。提升改造建設特色生態街路,主要實施“銀杏大道”、“合歡街”、“白蠟路”等特色景觀街路,逐步實現“一街一景”。合理串聯公園綠地和現有綠色通道,著力推進城市區綠廊綠道建設,打造串聯成網的綠道體系。對城市區範圍內的裸露土地,採取臨時綠化種植、建設公園等方式,逐步拆除圍擋、全面復綠。加強新建小區綠地率標準控制和建設水平;推進立體綠化建設,通過種植藤蔓類植物(如地錦、長春藤),進一步拓展城市綠化空間,體現立體景觀效應;實施老舊小區綠化提升,在全面普查城市區內小區綠化保有量的基礎上,進行復綠補種。按照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和驗收標準,加強城市區生態停車場改造與建設。確保每年完成新建小微公園6個,綠廊綠道20千米,新增和改造提升綠地面積60萬平方米。到2024年,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40%以上。
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各縣區政府
2022年,完成特色街路改造7.2千米(大武口區4.8千米,惠農區2千米,平羅縣0.4千米);完成對11個居住區綠化改造提升(大武口區5個,惠農區3個,平羅縣3個)。
2023年,完成特色街路改造3.6千米(大武口區2千米,惠農區1千米,平羅縣0.6千米);完成對14個居住區綠化改造提升(大武口區6個,惠農區4個,平羅縣4個)。
2024年,完成特色街路改造6.5千米(大武口區3千米,惠農區1.5千米,平羅縣2千米);完成對15個居住區綠化改造提升(大武口區5個,惠農區5個,平羅縣5個)。
3.“振興發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按照“每個鄉鎮至少有一處休閒公園,每個村莊至少有一處休閒綠地”的要求,推進18個村鎮的休閒公園、綠地美化綠化建設;紮實推進村莊美化綠化和庭院經濟建設,強化鄉村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充分利用村道、巷道、房前屋後等空閒地發展環村林、巷道林和庭院經濟,打造以觀賞、採摘為主體的園林景觀和生態果林,促進鄉村旅遊、康養等產業發展,構建惠農惠民生態產業鏈。重點圍繞大武口區星海鎮,溝口、長勝辦事處等;惠農區燕子墩鄉簡泉村,紅果子鎮下營子村、上營子村,尾閘鎮和平村等;平羅縣城關鎮南域中心社區、姚伏鎮燈塔村、黃渠橋鎮中心村、通伏鄉馬場村、寶豐鎮興勝村、崇崗鎮崇崗村等區域,到2024年,全市完成發展村莊美化綠化和庭院經濟林面積2.17萬畝,其中:大武口區0.64萬畝,惠農區0.53萬畝,平羅縣0.8萬畝;全市創建森林鄉村或美麗村莊64個,其中:大武口區4個,惠農區10個,平羅縣50個。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廣電局、各縣區政府
4.“興林富民”加強林業產業發展。結合山林權改革,開闢林業產業新發展空間,拓寬農民就業創收渠道,助推精準脫貧,發揮枸杞、蘋果、紅棗、設施果樹等特色產業優勢和增長潛力,重點在惠農區廟台鄉、禮和鄉、燕子墩鄉、紅果子鎮、簡泉農場及平羅縣靈沙鄉、黃渠橋鎮、頭閘鎮、前進農場、高仁鄉、大武口星海鎮等鄉鎮布局,讓廣大農民共享生態福祉,努力實現生態美、產業強、百姓富。到2024年,新建枸杞和其他特色經濟林2萬畝,其中惠農區0.3萬畝,平羅縣1.7萬畝。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林草中心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區政府
5.“增綠添彩”加強綠色園區建設。充分挖掘園區及企業綠化空間,緊緊圍繞“四個專項整治”,開展園區和廠區綠化,著力提升工業園區植被覆蓋度,切實發揮植物吸收吸附煙塵、有害氣體,降塵降噪作用,美化環境作用。按照“多樹、添花”的理念,有針對性地選擇對有害氣體抗性較強和有吸附作用、隔音效果較好的鄉土樹種,通過喬、灌、草有機結合,有效增加園區綠量。對園區內裸露地面宜綠化則綠化,宜硬化則硬化,實現“雙覆蓋”。各工業園區每年至少新創建“園林化廠區”3—5家,義務植樹10萬株。到2024年,全市新增“園林化廠區”36個,義務植樹90萬株。重點實施生態經濟開發區生態治理(一期)、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河大道沿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一路、二路兩側道路綠化提升等15個生態綠化工程。
牽頭單位:市工信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各工業開發區管委會
6.“精準提升”加快森林提質增效。堅持分區、分類、因林施策,全面保育天然林、科學經營人工林、復壯更新灌木林,圍繞濱河大道沿線、包蘭鐵路、110國道、京藏高速、南環路及西大灘至沙湖連線線等主幹線兩側及周邊裸露土地實施生態廊道、綠色通道、農田林網體系建設工程,著力提升森林覆蓋率與森林蓄積量。重點實施防沙治沙工程、退化林分改造項目、未成林補植補造等項目,增強林草植被覆蓋度,遏制土地沙化。到2024年,全市完成森林精準提升面積15.33萬畝。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
2022年,完成森林精準提升面積3.56萬畝(大武口區0.49萬畝,惠農區0.82萬畝,平羅縣2.25萬畝)。
2023年,完成森林精準提升面積6.08萬畝(大武口區0.41萬畝,惠農區完成1.76萬畝,平羅縣萬畝3.91萬畝)。
2024年,完成森林精準提升面積5.69萬畝(大武口區0.49萬畝,惠農區1萬畝,平羅縣4.2萬畝)。
(三)大力開展林草資源管理提升行動
1.強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落實有害生物防治主體責任,做好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和蟲情測報,建立健全監測、預警、檢疫、御災等四大體系,加強技術支撐,強化制度建設,嚴格苗木檢疫。在確保不發生重大有害生物災害的基礎上,做到成災率逐年降低,測報準確率、無公害防治率與種苗產地檢疫率逐年提升。
牽頭單位:市林草中心
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
2.加強森林草原防火工作。2022年底前,建立全市森林草原格線化管理體系,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宣傳、隱患整改、隔離帶開設、裝備保障等資金保障工作;2023年實現各重要防火卡口“掃碼進入”全落實,防火視頻監控移動端巡護使用率達到80%以上。每年森林草原火災受害率均低於0.9‰。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民政局、市文旅廣電局、市公安局、各縣區政府
3.強化禁牧封育工作。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縣區政府要建立禁牧管護責任制,逐級簽訂禁牧目標責任書,堅決落實禁牧、禁伐、禁采、禁墾“四禁”要求。鄉鎮要嚴格落實禁牧封育和舍飼養殖的組織實施,到2021年年底前成立專職禁牧工作隊,與養殖戶簽訂《禁牧同意書》,強化宣傳教育,嚴厲打擊偷牧亂牧違法違規行為;自然資源、農業農村、公安等部門要落實禁牧監管職責,實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隨機抽查相結合,對縣區的禁牧工作及時督查通報,並納入全市年度生態建設目標考核範疇,鞏固封山禁牧成果,守護林草生態安全。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區政府
4.建立健全林草資源管理長效機制。制定全市林地(綠地)管護標準,按養護面積及等級核算管護經費,做好經費保障工作。制定林地(綠地)管護考核辦法,到2022年1月底前制定石嘴山市林木資源管護質量標準、考核管理辦法,明確市縣區的建設管理主體與責任。通過季度自查、半年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到2022年年底前全面落實綠地(林地)分級分類養護管理制,強化林業資源管理。各縣區參照市直養護管理考核辦法執行。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審計局、市住建局、市林草中心、各縣區政府
(四)加快深化林草領域改革行動
1.穩步推進山林權改革。按照《石嘴山市深入推進山林權改革實施方案》和《自然資源部關於支持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意見的函》相關精神,2022年全面啟動山林權改革試點工作,建立山林權資料庫和管理系統,推進山林地不動產登記,依法進行確權登記發證。2022年2月底前完成數據資源庫建立及權屬無爭議的林權類不動產登記工作,實現林權類不動產應登盡登;到2022年年底前每個縣區至少建立一個改革示範區(面積不小於2000畝);到2023年年底總結改革試點經驗,全面進行山林權改革推廣。
責任單位:“山林權”改革小組各成員單位
2.全面推行山林長制。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要求,於2022年1月完成《石嘴山市關於全面推進林長制實施方案》的編制。利用三調”“林地一張圖”及“種質資源調查”等數據認真梳理、徹底摸查城區、農村林木資源家底,登記造冊;按照“分級負責”原則,啟動市縣鄉村四級林長制體系,做到一林一檔,確保一樹一木都有專員專管、責任到人。2022年6月完善天然林、公益林管護制度,完善四級林長組織體系,全面推行林長制,明確黨政領導幹部保護髮展森林草原資源目標責任,到2022年年底各級林長負責督促指導本責任區內林木資源保護髮展工作,實現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
牽頭單位:市林草中心
責任單位:林長制各成員單位
3.創新開展全民義務植樹。2021年底前市、縣區科學合理規劃1—2個義務植樹基地,按照“先易後難”原則,分年度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有效發揮園區、鄉鎮、社區聯動優勢,動員企業職工、城鄉居民等適齡人員就近參加園區、企業,鄉村、單位庭院、居住小區的義務植樹活動,履行法定義務,提高義務植樹盡責率,營造全社會植綠愛綠護綠、共築共建共享新風尚。加快推進“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工作,堅持政府投資和引入社會投資相結合,籌建“石嘴山市綠基金”,2022年年底積極引入“螞蟻森林”基金,市民自主選擇捐資、捐種、認種、認養等多種形式開展綠化和養護,為國土綠化長效監管注入動力、增強活力。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責任單位:市林草中心、市住建局、各縣區政府、各工業開發區管委會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各縣區要把國土綠化作為建設生態文明,改善生態環境的重大舉措,科學編制規劃,制定國土綠化實施方案和年度計畫,廣泛徵求民眾意見,確保在每年10月底前完成下一年生態建設項目規劃審批及資金落實等前期工作。每年至少2次專題研究國土綠化工作,推動造林綠化深入開展。做好項目謀劃落地工作,按照每年謀劃一批、儲備一批、成熟一批、建設一批的滾動管理模式,推動生態建設穩步發展。市直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綠化委員會要加強對各成員單位綠化工作的組織指導和統籌協調;林業、農業、水務、交通、住建、環保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本部門、本系統的綠化工作;審計部門要做好項目資金審計工作,並將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資源資產列入領導幹部離任審計。
(二)落實資金保障,嚴抓項目管理。各部門、縣區要圍繞三年行動方案目標任務,切實做好項目資金的保障工作,積極爭取國家、自治區專項資金支持;嘗試探索引入社會資金,營造全社會齊抓共建的林草工作氛圍;要緊緊圍繞項目建設開展三年林業草原工作,抓緊項目謀劃工作,確保順利完成目標任務,落實管護責任,鞏固綠化成果。
(三)合理利用水資源,保障生態用水。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綠化規劃要經過水資源論證,以雨養、節水為導向,提倡低密度造林育林,合理運用集水、節水造林種草技術,加強人工增雨作業。用好山洪水、農田退水、排水溝水,加強污水處理能力和工藝,提高中水供應能力;開展生態綠化用水的計畫管理工作,提高生態用水配額;加大生態灌溉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力度,提高節水灌溉效率。
(四)強化科技支撐,保證造林質量。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大力推廣節水抗旱造林、測土配方施肥、營造林機械化、困難立地造林、低質低效林改造等實用技術,推進造林綠化精細化管理,提升造林綠化科技含量。推廣使用良種壯苗,嚴禁大樹進城,審慎使用外來樹種草種,以鄉土樹種為主,使用多樣化樹種營造混合林,引種馴化抗逆性生態樹種、優質經濟林和園林景觀樹種,全面推行林長制,啟動市縣鄉村四級林長制體系,出台綠化管理養護制度,確保樹木成活率和保存率。搞好科技推廣,逐步建立健全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科技推廣網路,採取趕科技大集、送科技下鄉、舉辦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林業生產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新方法,及時準確提供林業技術指導和信息服務。
(五)積極營造氛圍,廣泛宣傳動員。各縣區、各部門要專題研究部署,制定宣傳方案,組織電視、廣播、報紙、網路等媒體等多種形式,深入宣傳開展造林綠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對造林綠化工作進行全方位宣傳,組織動員各街道辦事處、鄉鎮、村組、廠礦、單位、小區、學校等社會力量形成合力,全面開展植樹造林、補植補造、澆水修剪、病蟲害防治工作,營造人人造林、人人愛林的良好社會氛圍,在全市掀起造林綠化新高潮。
(六)加強督查考核,保障工作落實。國土綠化建設任務列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重要內容,完善項目督查和考核評價機制,建立“每月督查、季度通報、年度考核”督查考核制度。每半年組織開展國土綠化項目集中觀摩評比,對各縣區、園區、市直部門項目進展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對成績突出的在新聞媒體展示台進行展示,對落實責任不到位的在曝光台進行曝光;市政府督查室、市綠委辦要切實加強平時督查考核,對工作進度緩慢、打折扣、搞變通、做選擇的部門單位通報批評。各縣區要切實加大督查檢查力度,對造林工作中發現問題要做到及時整改,確保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附屬檔案:1石嘴山市國土綠化三年(2022—2024)行動方案目標任務匯總表
      2.石嘴山市國土綠化三年行動方案重點建設項目表(2022—2024)

解讀

2021年5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1〕19號),2021年1月自治區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黃河流域寧夏段國土綠化和濕地保護修復規劃(2020—2025年)》和《賀蘭山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規劃》,為認真貫徹《意見》和兩個《規劃》,2021年8月,我市制定了《石嘴山市國土綠化三年(2022—2024)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是指導今後我市三年國土綠化工作的綱領性檔案。現就相關政策解讀如下:
一、編制背景
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是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實踐。按照自治區綠化委員會《黃河流域寧夏段國土綠化和濕地保護修復規劃(2020—2025年)》部署要求,提出到2025年,全區完成營造林720萬畝,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20%。截至2020年底,全區森林覆蓋率達15.8%,石嘴山市森林覆蓋率僅為6.54%,位列全區末位。為補短板、強弱勢,我市於2021年5月提出每年完成營造林10萬畝的目標任務,力爭到2024年全市完成營造林面積30萬畝,實現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雙提升”。
為推進我市今後三年國土綠化工作,市自然資源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結合我市實際,廣泛徵求了各縣區、各開發區管委會和相關部門(單位)意見建議,起草了《石嘴山市國土綠化三年(2022—2024)行動方案(送審稿)》,並由石嘴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行動方案》。
二、基本框架
《行動方案》共分3個部分。提出了2022—2024年間石嘴山市國土綠化工作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工作措施。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
一是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堅決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堅持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高質量發展原則,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加強規劃引領,最佳化資源配置,強化科技支撐,強化質量監管,完善政策機制,全面推行林長制、山林權改革,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三年提速行動,增強全市生態系統功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進一步探索完善國土綠化體制機制,拓寬多元化投入渠道,在全社會營造植綠護綠愛綠良好氛圍,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排頭兵,服務建設生態保護修復示範區、北部綠色發展示範區工作大局。
二是工作原則。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要,綜合康復為基,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和穩定性。堅持規劃引領、頂層謀劃,合理布局綠化空間,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綠,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力,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構建健康穩定的生態系統。堅持久久為功,大工程帶動;先易後難、先近後遠;數量和質量並重,局部和全局協調推進,節儉務實開展國土綠化。
三是總體目標。每年完成營造林任務10萬畝,三年攻堅完成營造林30萬畝,到2024年森林覆蓋率力爭達到11%,完成草原生態修復面積6.3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40.3%,完成恢復濕地9.83萬畝,濕地保護修復16.99萬畝。美麗鄉村建設64個。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40%以上,新建居住區綠地率不低於35%,新建城市主幹道綠地率不低於20%,確保國家森林城市、園林城市名片更加靚麗,賀蘭山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成為西北生態治理樣板,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第二部分:重點任務。
一是縱深推進賀蘭山生態修復攻堅行動。組織實施“一線”、“兩溝”、“多片”生態治理和綠化提升五大工程,三年完成造林綠化面積6.71萬畝,生態修復面積13.56萬畝,投資10.62億元。
二是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1.“串鏈增濕”保護黃河生態系統。主要圍繞黃河沿線濕地建設,開展生態修復和岸線整治,科學種植水生植物、經果林或耐鹽鹼牧草等林草植被,提升黃河護岸林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等生態功能。到2024年完成退耕還濕3.18萬畝;建立自治區級濕地公園1處;申報國家重要濕地3處;完成恢復濕地9.83萬畝;濕地保護修復16.99萬畝。
2. “美化品質”提升城市景觀風貌。持續推進城區主要廣場、小微口袋公園、街頭街角綠地、主幹道路園林綠化建設。提升改造建設特色生態街路;合理串聯公園綠地和現有綠色通道;對城市區範圍內的裸露土地,逐步拆除圍擋、全面復綠;實施老舊小區綠化提升,進行復綠補種;加強城市區生態停車場改造與建設。確保每年完成新建小微公園6個,綠廊綠道20公里,新增和改造提升綠地面積60萬平方米。到2024年,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40%以上。
3.“振興發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進18個村鎮的休閒公園、綠地美化綠化建設;紮實推進村莊美化綠化和庭院經濟建設,強化鄉村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打造以觀賞、採摘為主體的園林景觀和生態果林,促進鄉村旅遊、康養等產業發展,構建惠農惠民生態產業鏈。到2024年,全市完成發展村莊美化綠化和庭院經濟林面積2.17萬畝,全市創建森林鄉村或美麗村莊64個。
4.“興林富民”加強林業產業發展。結合山林權改革,開闢林業產業新發展空間,拓寬農民就業創收渠道,助推精準脫貧,發揮枸杞、蘋果、紅棗、設施果樹等特色產業優勢和增長潛力,到2024年,新建枸杞和其他特色經濟林2萬畝。
5.“增綠添彩”加強綠色園區建設。緊緊圍繞“四個專項整治”,開展園區和廠區綠化。對園區內裸露地面實現“雙覆蓋”。各工業園區每年至少新創建“園林化廠區”3—5家,義務植樹10萬株。到2024年,全市新增“園林化廠區”36個,義務植樹90萬株。重點實施15個生態綠化工程。
6.“精準提升”加快森林提質增效。圍繞濱河大道沿線、包蘭鐵路、110國道、京藏高速、南環路及西大灘至沙湖連線線等主幹線兩側及周邊裸露土地實施生態廊道、綠色通道、農田林網體系建設工程,著力提升森林覆蓋率與森林蓄積量。到2024年,全市完成森林精準提升面積16.68萬畝。
三是大力開展林草資源管理提升行動。
1.強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落實有害生物防治主體責任,做好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和蟲情測報,建立健全監測預警、檢疫、御災等四大體系,加強技術支撐,強化制度建設,嚴格苗木檢疫。
2.加強森林草原防火工作。2022年底前,建立全市森林草原格線化管理體系;2023年實現各重要防火卡口“掃碼進入”全面推廣落實,防火視頻監控移動端巡護使用率達到80%以上。每年森林草原火災受害率均低於0.9‰。
3.強化禁牧封育工作。縣區政府要建立禁牧管護責任制,逐級簽訂禁牧目標責任書,堅決落實禁牧、禁伐、禁采、禁墾“四禁”要求。鄉鎮要嚴格落實禁牧封育和舍飼養殖的組織實施,到2021年年底前必須成立專職禁牧工作隊,與養殖戶簽訂禁牧同意書並強化宣傳教育;自然資源、農業農村、公安等部門要落實禁牧監管職責。
4.建立健全林草資源管理長效機制。到2022年1月底前出台石嘴山市林木資源管護質量標準、考核管理辦法,明確市縣區的建設管理主體與責任。到2022年年底前全面落實綠地(林地)分級分類養護管理制,強化我市林業資源管理。三縣(區)參照市直養護管理考核辦法執行。
四是加快深化林草領域改革行動。
1.穩步推進山林權改革。2022年全面啟動山林權改革試點工作,建立山林權資料庫和管理系統,推進山林地不動產登記,依法進行確權登記發證。2022年2月底前完成數據資源庫建立及權屬無爭議的林權類不動產登記工作,實現林權類不動產應登盡登;到2022年年底前每個縣區至少建立一個改革示範區(面積不小於2000畝);到2023年年底總結改革試點經驗,全面進行山林權改革推廣。
2.全面推行山林長制。於2022年1月完成《石嘴山市關於全面推進林長制實施方案》的編制。利用三調”“林地一張圖”及“種質資源調查”等數據認真梳理、徹底摸查城區、農村林木資源家底,登記造冊;啟動市縣鄉村四級林長制體系,做到一林一檔。2022年6月完善天然林、公益林管護制度,完善四級林長組織體系,全面推行林長制,明確黨政領導幹部保護髮展森林草原資源目標責任,到2022年年底各級林長負責督促指導本責任區內林木資源保護髮展工作,實現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
3.創新開展全民義務植樹。2021年底市、縣(區)必須科學合理規劃好1—2個義務植樹基地;加快推進“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工作,堅持政府投資和引入社會投資相結合,籌建“石嘴山市綠基金”,2022年年底積極引入“螞蟻森林”基金。
第三部分:工作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
二是落實資金保障,嚴抓項目管理。
三是合理利用水資源,保障生態用水。
四是強化科技支撐,保證造林質量。
五是積極營造氛圍,廣泛宣傳動員。
六是加強督查考核,保障工作落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