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蝦

沙蝦

沙蝦是我國廣東東南沿海常見的經濟蝦類,隸屬對蝦科新對蝦屬, 俗稱羊毛蝦、黃蝦、站蝦、麻蝦、黃新對蝦等,味道極其鮮美。基圍蝦,是經濟價值較高的常見蝦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蝦
  • 水體含鹽量:很低
  • 常年:5‰~10‰
  • 被稱為:鹹淡水區域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甲殼綱
  • :十足目
  • :對蝦科
  • :新對蝦屬
物種介紹,分類地位,生活習性,棲息習性,適應性,食性,生活史,種類分布,繁殖,性成熟年齡,雌雄性比,性腺發育,產卵季節,特徵,

物種介紹

日本對蝦學名日本囊對蝦,俗稱花蝦、沙蝦、竹節蝦,其肉質鮮嫩,營養豐富,適宜在鹽度較高地區養殖,且耐乾露能力強,適合以鮮活蝦出售。近年來,該蝦在國內以高位池精養和工廠化養殖為主。
對蝦在我國分布廣、產量大,是重要的食用蝦類,特別是鮮食時殼薄肉多,肉質脆嫩,色味俱佳,被認為是蝦中上品,加上活運容易,又在沿岸生產,一般都活體上市,市場十分暢銷,經濟價值很高。 新對蝦的養殖起源於魚 養殖,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而人工養殖則是到20世紀80年代的事,進入90年代中葉,隨著淡水養蝦業的逐步興起,養殖業者便根據新對蝦廣鹽性,且在沿岸鹹淡水區域生活的習性,把新對蝦經淡化馴養,擴大了新對蝦的放養區域,而且淡水馴養新對蝦,生長速度快,病害也較少,更易獲得高產效益。近緣新對蝦

分類地位

對蝦在分類上屬甲殼綱十足目、對蝦科,與著名的海產對蝦親緣很近,也被列為海產蝦類。由於新對蝦分布於沿岸淺海,以在沿海10米等深線範圍內分布較多,特別是在河口地區更為常見。這些河口沿岸水域,由於
淡水的大量流入,水體含鹽量很低,常年在5‰~10‰之間,洪水季節更是在1‰以內,接近淡水(0.5‰以內),被稱為鹹淡水區域。新對蝦為了適應這樣的生活環境,形成對鹽度有較寬的適宜範圍,屬廣鹽性種類。人們利用新對蝦這一廣鹽性習性,在蝦苗期逐漸淡化,使新對蝦成為適宜淡水馴養的一種海產蝦。

生活習性

棲息習性

對蝦廣鹽性、營游泳和底棲生活的蝦類。對底質的選擇不明顯,廣泛分布了泥沙、沙泥、沙等底質海區。新對蝦的幼蝦常聚集在淺海河口附近或內灣半鹹淡水區,隨著生長逐漸移居近岸淺海棲息活動。成蝦喜歡棲息於沙泥或泥沙底質,有潛沙習性,白天常潛伏沙中,當天氣寒冷,透明度大時,隱蔽很深,可達8~10厘米,但兩眼和觸角必須外露。黃昏時開始活動,夜間活動頻繁,在水溫等環境條件不利時,整個身體潛入沙中,步足支撐整個身體,游泳足舒張擺動,僅眼睛外露且不停地轉動,觸鞭件在外而自由擺動,其觸覺功能。潛沙的蝦一旦受到刺激,就會從沙中躍出,所以沿海民眾利用這個習性,採用手推網(蝦推)觸底采捕。新對蝦游泳時,步足自然彎曲,游泳足頻頻划動,兩條細長的觸鞭向後分列身體兩側,轉向、升降自如。

適應性

對蝦發育和生長及生命活動因種的不同對水溫、鹽度、pH值、溶解氫等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即使是同一品種,成蝦的適應性廣,胚胎髮育和幼體變態的適應範圍就較窄,特別是成蝦對低鹽度、低溶解氧等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食性

對蝦雜食性蝦類,其食性隨著生長發育階段的不同而異,其攝食方式從濾食型逐漸過渡到捕食型。蚤狀幼體開始攝食,到仔蝦這一階段,以攝食浮游生物為主,在自然海區常以硅藻綠藻及貝類幼蟲、輪蟲等為食;人工育苗時可川蛋黃、豆漿、酵母、蟹肉、蟹膏等代用飼料和單細胞藻類、輪蟲等。成蝦在自然海區以捕食底棲生物為主,包括攝食小型底棲甲殼類多毛類、小貝類及底棲藻類等,兼食底層浮游生物游泳生物,食雜性,對食物要求可塑性大。人工養殖時常投餵米糠豆餅麩皮花生餅、小貝類、小雜魚蝦及配合飼料等。

生活史

對蝦一生要經過變態發育,其變態發育過程大致如下:受精卵 (經過12~16小時)→無節幼體(經過2~3小時)→蚤狀幼體(經過3~4天)→糠蝦幼體(經過4~5天)→仔蝦(經過8~10天)→蝦苗(經過3~6個月)→成蝦。新對蝦在整個變態發育過程中要經歷多次蛻皮和蛻殼。從無節幼體發育到仔蝦要經過12次蛻皮,仔蝦以後還要經過幾十次蛻殼才能生長為成蝦。每蛻皮或蛻殼一次,其身體便長大一些,蛻皮或蛻殼的間隔時間越短,發育生長就越快。新對蝦蛻皮或蛻殼的快慢與水溫、比重、水質、飼料等環境條件有密切關係,若上述條件不適,往往蛻皮或蛻殼受阻,發育和生長就會受到抑制甚至停滯,嚴重者導致死亡。

種類分布

對蝦屬已發現有26種,全部產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我國近海發現6種,主要產於南海和東海,黃海僅1種。人工養殖的主要是近緣新對蝦刀額新對蝦
1.近緣新對蝦(M.affinis),廣東俗稱赤爪蝦、沙蘆、中蝦,身體呈淺棕色,附肢棕紅色,個體中等大小。在天然水域成熟個體一般體長9.l~14厘米,體重13~35克,捕到最大體長10.5厘米,重68克。在我國主要處於南海,是南海較為重要的經濟蝦類。在珠江口及附近海域,群體較大,產量較高,分布河口附近水深15米範圍以內,底質為沙泥,鹽度適中,高鹽和低鹽海區很少發現,當河口淡水較少、外海水較強時,近緣新對蝦則分布於沿岸淺海區;而當沿岸淡水較強時,群蝦則分布於較深水域。近緣新對蝦是在鹹淡水人工養殖的重要對象,但淡水馴化養殖不多。
2.刀額新對蝦(M.ensis)俗稱沙蝦、蘆蝦,身體土黃至棕褐色,游泳足棕色或赤色,步足淡紫色和淡黃環斑相間,尾節暗棕色。刀額新對蝦在新對蝦屬中是個體較大的種,在天然水域,漁獲物體長主要是9~14厘米,最大體長為18厘米。刀額新對蝦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是南海極為重要的經濟蝦類,資源相當豐富,汛期也較長。在沿海魚 和鹹淡水池塘,也把刀額新對蝦作為重要的養殖對象。刀額新對蝦對鹽度適應性廣,還可以經過人工淡化馴養到淡水水域。

繁殖

一、精養。 又稱集約式養殖。 養殖過程中的主要環節都在人為控制下進行。 如徹底清塘, 進排水防敵害,施肥培養基礎餌料生物, 合理放苗, 投足飼料, 精心管理等, 以達到高產。
二、 半精養, 又稱人工生態系統養殖。 這種養殖方式的原理, 是通過清除有害生物、 施肥、投苗, 整個養殖過程主要靠施肥促進餌料生物的繁殖, 改善蝦塘水質,培殖一個適於沙蝦生 存和生長的人工生 態系統。 依靠這個生態系統保證沙蝦生長的基本需要。 另外, 再適當投放飼料, 以充分發揮和提高蝦塘的生產能力。 這種養殖方式, 每畝產量可達 100 公斤左右。
三、粗養。 利用閘門進水或排水自然納入魚、蝦苗,並帶入餌料進行大面積養殖。 在養殖過程中不除害、不施肥、不投料。 完全依靠天然生產力提供產量。 廣東省台山市的魚溫、鹹圍養殖屬於這一類型。 這種養殖方法產量較低, 每畝只有 5 20 公斤不等。 蝦的產量約占總產量的 40% 左右。 近年來該市有些鹹圍進行適當投苗增殖和施少量肥料, 使其產量有了明顯的提高。

性成熟年齡

刀額新對蝦是1~2年生蝦類,1齡的新對蝦性腺便能發育成熟,性成熟個體最小體長為8厘米,最小體重為7克。性成熟的體長範圍為8~16厘米,上要體長範圍詞為10~15.5厘米。5~9月,體長在10厘米以上的個體性腺大部分已成熟,9月少數個體為體長8厘米的蝦,性腺也開始成熟。

雌雄性比

刀額新對蝦雌蝦生長比雄蝦快,因而成蝦時性別差異較大,雌蝦明顯大於雄蝦。在自然生長群體中,也是雌蝦占優勢,全年平均占60%,最高為 6月占68%,最低為12月50%。在體長和性比的關係中,雌蝦所占比例隨體長的增長而增加,以5月為例,體長6厘米的蝦,雌蝦占優勢;體長7~11厘米的蝦,雄蝦占優勢;體長11厘米以上的蝦,雌蝦占優勢;體長達13厘米的幾乎全是雌蝦。

性腺發育

雄性性腺發育成熟的外觀特徵是:在第5步足基部上方各有一個白色豆狀的貯精囊(或精莢囊),非常明顯。 成熟雌蝦的卵巢從頭胸部胃前方向後引直到腹部末端,通過甲殼可以開到卵巢,色澤依成熟過程由淡橙色變為暗綠色或赤綠色。 成熟卵巢的卵徑分布範圍較廣,除主峰外還有小峰,卵於大小有顯著差異,有成熟卵也有未成熟卵,這表明刀額新對蝦卵子是分批發育成熟的。

產卵季節

在廣東沿海,每年3~10月都可捕到成熟的新對蝦親蝦,但主要有兩次繁殖盛期,第一次是5~6月,第二次是8~9月,尤以5~6月為繁殖高峰期。產卵多在夜間21~22時至翌晨2~3時,每次產卵量為 10萬~20萬粒,產卵後卵巢內仍可見到大小不等的再生卵,可再次發育成熟並產卵,為多次產卵型。

特徵

新對蝦與對蝦的區分
對蝦與對蝦同科不同屬,均為發達的額角,頭胸甲具肝刺,頸溝較短,伸不到頭胸甲背脊,腹部後數節均具有背脊,尾節末端尖,第1觸角具內側附肢,腹部附肢的內肢發達,雄性第2節腹部內腹變態。分別對蝦與新對蝦的主要特徵是,對蝦胸部末節具1側鰓,第3顎肢鰓,頭胸甲具眼胃脊,額角下緣有鋸齒,而新對蝦上述四個特徵均無。
新對蝦
新對蝦屬的主要特徵是:甲殼表面部分凹下而有軟毛,部分光滑,額角僅上緣有齒,下緣無齒,頭胸甲縱縫橫縫,頸溝明顯,肝溝僅在肝刺前方明顯,具肝刺、觸角刺,前側角圓,無頰刺,尾節末端很尖,背面有中央溝,側緣有大或小活動刺。第1~3對步足有一基節刺,第1~4對步足具外肢,第5對步足無外肢,雄性長節或座節及長節變形。
刀額新對蝦
刀額新對蝦體形略呈梭狀,殼較厚,體表除脊和邊緣部分外著生許多短毛,腹部內側下方光滑無毛,體表都布許多黑點。全身明顯分為頭胸部和腹部,共由20體節構成,其中頭部5節,胸部8節,腹部7節。除尾節外,各節均有1對附肢。頭部和胸部癒合,被頭胸甲覆蓋。頭胸甲前端中央延伸成一尖利的額角,俗稱蝦槍。額角雄性平直,尖刀形;雌性末端微向上彎。觸角上緣具 6~9齒,下緣無齒,無縱縫。額角後脊很顯著,伸至頭胸甲後緣。頭胸部有5對附肢:第一觸角第二觸角,起觸覺、嗅覺及平衡作用;大顎、第一小顎、第二小顎,有抱持撕碎和咀嚼食物,鼓動水流,輔助呼吸的功能。胸部有附肢8對:顎足3對,是攝食和輔助呼吸的器官;步足5對,用於捕食和爬行,第五對步足不具外肢,雌蝦在第四和第五對步足基部之間的腹甲上有一雌性交接器,內有一空囊,叫納精囊(或受精囊),是交配和儲存精液的器官。腹部附肢6對:前5對為游泳足,雄性第1對游泳足內肢特化為雄性交接器,交配時用於撬開雌蝦的納精囊,將精莢送入其中;第六腹肢(亦稱尾肢)和尾節一起構成尾扇,司體軀升降及後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