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蚤狀幼體
蚤狀幼體:這是所有十足目動物共同經過的幼體期,腹部分節,但通常腹肢尚未發育,眼柄長成。 ...
- 蚤狀幼體期
中文名稱 蚤狀幼體期 英文名稱 zoea stage 定義 某些甲殼類(十足目)幼體發育中早期,體分節,出現完整口器和消化器官,具7對附足的幼體。 套用學科 水產學(一...
- 蝦蛄幼體
親蝦蛄孵出的幼體中文名稱為假蚤狀幼體或偽蚤狀幼體。其幼體發育有明顯的變態現象,日本學者T.Hamano等根據口蝦蛄的假蚤狀幼體的形態特點,將其假蚤狀幼體分成Ⅱ期...
- 寄居蟹後期幼體
蟹的寄居蟹後期幼體變成大眼幼體後很像小蟹,具一可伸屈的尾部。在寄居蟹, 這一階段稱寄居蟹後期幼體。寄居蟹後期幼體是介於蚤狀幼體和幼蟹之間的過渡階段。...
- 對蝦幼體菌血症
2、保證餌料不帶菌及適宜的幼體密度。如細菌感染,用含氯消毒劑(含有效氯25%左右)0.5-0.8毫克/升全池潑灑(蚤狀幼體期使用0.3-0.8毫克/升),同時投餵0.05...
- 真蛸
歐洲有的學者以鹵蟲無節幼體作為真蛸浮游幼體餌料研究結果表明,20日齡成活率可達38%,而歐洲有的學者在平均21.2度水溫條件下,以多刺蜘蛛蟹蚤狀幼體和鹵蟲作為真...
- 鯷魚
等小型橈足類和甲殼類的蚤狀幼體;叉長41-80 mm的鯷魚主要攝食橈足類的橈足幼體;叉長81~90 mm的鯷魚主要攝食中華哲水蚤和橈足幼體;叉長91~100mm的鯷魚...
- 斑節蝦
主要培育藻類有金藻、角毛藻等硅藻類,重點在蚤狀幼體期進行投餵,尤其是在無節幼體即將發育至蚤狀幼體一期時投餵,能夠有效提高幼體變態成活率,投餵至仔蝦後逐步...
- 花不來蟲
指將已經過交配、卵巢已發育成熟的雌性口蝦蛄,或是卵巢雖發育但不成熟的雌性口蝦蛄,放入專門的培育池中飼養,使其性腺成熟、產卵、抱卵孵化,直至假蚤狀幼體孵出的...
- 方腕寄居蟹
雖然成年的陸寄居蟹在陸上生活,但其幼體是在海裏生活的。陸寄居蟹交配後會把卵產在螺殼中,依附在腹肢「假足」上,卵很快便會成熟,變成蚤狀的幼體。陸寄居蟹...
- 鯷魚
等小型橈足類和甲殼類的蚤狀幼體;叉長41-80 mm的鯷魚主要攝食橈足類的橈足幼體;叉長81~90 mm的鯷魚主要攝食中華哲水蚤和橈足幼體;叉長91~100mm的鯷魚...
- 楔形藻病
由楔形藻(Gomphosphaeria)引起的蝦病。危害對蝦的蚤狀幼體、糠蝦幼體及仔蝦。藻體附著在體表、附肢及眼上,呈細絨毛狀,影響幼體的活動、攝食、蛻皮及生長,嚴重...
- 富貴蝦
指將已經過交配,卵巢已發育成熟的雌性口蝦蛄,或是卵巢雖發育但不成熟的雌性口蝦蛄,放入專門的培育池中飼養,使其性腺成熟、產卵、抱卵孵化,直至假蚤狀幼體孵出的...
- 鏈壺菌病
危害對蝦、龍蝦、蟹及貝類的卵和幼體,最易發生於蚤狀幼體。患病幼體呈灰白色,不透明,不吃食,趨光性差,活動能力明顯下降。嚴重感染的卵體積較小,不透明,不能孵化...
- 河蟹(甲殼綱動物)
蚤狀幼體育成大眼幼體 育苗池結構為長方形水泥池,池深一般高於水深0.2米,太深影響查苗,亦影響光照,水深應與池面積成比例,水面過小,水體過深易引起缺氧和水質...
- 梭子蟹發光病
病原體為螢光假單胞菌和亮弧菌等發光細菌。主要危害蚤狀幼體的各個時期,幼體感染此病後會陸續死亡,嚴重時死亡率在1-2天內可高達80%以上。...
- 對蝦聚縮蟲病
在對蝦育苗過程中,對蝦蚤狀幼體期、糠蝦幼體期及仔蝦期都容易患上聚縮蟲病,余以蚤狀幼體期、糠蝦幼體期的聚縮蟲病危害性最大,它直接影響了對蝦幼體的成活率...
- 絲狀細菌病
受感染的對蝦無節幼體和蚤狀幼體,表現為活動能力減弱,沉於池底,久而死亡。這種髮狀白絲菌當池水含豐富的有機物及無機物或鹽度高達20~30‰的情況下,易大量...
- 鋸緣青蟹
幼體發育共分蚤狀幼體和大眼幼體兩個階段,共需脫殼變態6次,始為第一期幼蟹,歷時約23~24天。脫殼生長青蟹的生長是不連續的,脫殼是其生長的標誌,只有在脫殼時...
- 中國對蝦
中國對蝦的生活史包括受精卵、胚胎期、無節幼體、蚤狀幼體、糠蝦幼體、仔蝦、幼蝦和成蝦等階段。成熟的親蝦在近岸淺水水域產卵;胚胎髮育階段在卵膜內度過;孵化後...
- 江敏(上海海洋大學教授)
亞硝酸鹽和氨對河蟹蚤狀幼體的毒性研究. 水產科技情報,1997,24⑶:126-130.2003-2007年獲獎情況2007年 上海市育才獎2006年 上海水產大學優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