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發光病

病原體為螢光假單胞菌和亮弧菌等發光細菌。主要危害蚤狀幼體的各個時期,幼體感染此病後會陸續死亡,嚴重時死亡率在1-2天內可高達80%以上。

基本介紹

  • 別稱:梭子蟹發光病
  • 多發群體:蚤狀幼體
  • 常見病因:螢光假單胞菌和亮弧菌等發光細菌
  • 常見症狀:攝食量降低,體色白濁或全黑,不透明
症狀,流行情況,預防,治療,

症狀

表現為幼體活力明顯下降,並下沉到水的中下層,攝食量降低,體色白濁或全黑,不透明,趨光性差。夜間關閉燈光可發現隨著充氣形成的水流,池中出現四處遊動的螢光,並上下起伏,重症時池中螢光閃爍,育苗池表層只有少數活的幼體;死後的幼體隨水漂動,糜爛的幼體仍可發光1-2天。

流行情況

該病只發生在人工育苗期,並隨著溫度的升高發病率增多,因此,多在蚤狀4期以後發病嚴重。

預防

在育苗期間,當發現有發光細菌出現後,應對發病池隔離,並且換水等工具應單獨使用。使用後及時消毒處理,以防交叉感染。

治療

漂粉精0.5毫克/升或磷酸紅黴素0.65毫克/升~1毫克/升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用3天。或飼料中添加0.1%的複方新諾明或0.05%的土黴素進行投喂,連用3天~5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