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數學與統計學院創建於1948年,其前身為東北師範大學數學系,2004年1月撤系建院。2009年9月,經過調整,學院下設基礎數學系、
信息與計算科學系、統計系、套用數學系、運籌與控制系、
數學教育系、金融與
信息工程研究中心、
套用數學研究所、統計諮詢中心,建有套用統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學院現擁有數學一級學科和課程與教學論(數學)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數學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具有2個吉林省重點學科。目前,學院在
基礎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套用數學、
運籌學與控制論、課程與教學論(數學)五個專業招收博士研究生,在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套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
數學教育、
全日制教育碩士(
學科教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數學) 、在職攻讀教育碩士(學科教學(數學))九個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學院開設
數學與套用數學(師範)和統計學(非師範)兩個本科專業。學院現有在讀博士研究生79人,碩士研究生279人,本科生848人,函授生46人,留學生5人。
數學與統計學院師資隊伍雄厚。學院現有專任教師73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70人,教授21人,副教授27人,博士生導師18人,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第四、五、六屆數學組成員各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吉林省特聘教授1人,“新世紀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
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數理學部委員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另有名譽教授2人、客座教授19人、兼職教授11人。
數學與統計學院主要的穩定研究方向有統計學及其套用、偏微分方程與系統控制、常微分方程、
拓撲學、李代數、課程與教學論等。近5年數學與統計學院共承擔“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國家科技部
973項目,
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傑出青年基金項目、
面上項目,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培養計畫和其它省部級項目50餘項,總經費2600餘萬元。學院教師每年在重點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SCI檢索30篇以上。近年來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國家統計局全國統計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
國家教育委員會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
中國教育學會二等獎1項,
鐘家慶數學獎1項。學院教師2人獲得
寶鋼優秀教師獎,1人被
人事部和教育部聯合授予“全國模範教師”稱號。其它
省部級獎勵多項。
學科建設
東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擁有數學一級學科和課程與教學論(數學)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數學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具有2個吉林省重點學科。學院在
基礎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套用數學、
運籌學與控制論、課程與教學論(數學)五個專業招收博士研究生,在基礎數學、計算數學、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套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
數學教育、
全日制教育碩士(
學科教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數學) 、在職攻讀教育碩士(學科教學(數學))九個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學院開設
數學與套用數學(師範)和統計學(非師範)兩個本科專業。學院有在讀博士研究生79人,
碩士研究生279人,本科生848人,函授生46人,留學生5人。
領導班子
郭建華,男,東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主持學院全面工作,主管學院人事與學科建設工作,主管學院財務工作。
裴東河,男,黨委書記,主管學院黨委全面工作以及教職工思想教育工作。
范猛,男,副院長,主管學院本科教學工作、學院特色專業建設工作、學院函授工作、學院網站建設工作。
張慶成,男,副院長,主管學院行政工作、主管學院創收工作、協助院長進行財務工作。
袁崗華,男,副院長,主管學院科研工作、學院研究生工作。
郝明宇,女,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主管學生工作。
組織結構
教授委員會
2000年東北師範大學在學院一級開始實行“教授委員會集體決策基礎上的院長負責制”,這是“
教授治學”的制度體現,也是“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
民主管理”高校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嘗試。經過近十年實踐,東北師範大學教授委員會已步入規範化、制度化運行軌道,走出一條創新高校內部管理機制的新路。教授委員會是學院改革、建設與發展中重大事項的決策機構。
發展委員會
東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發展委員會自成立以來,在院長的直接領導下,積極探索,努力工作,逐漸形成了“立足本職,勇於創新”的理念。實現著發展委員會為學院謀發展的宗旨。發展委員會有兩個功能,其一是學院對外服務的載體。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社會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高等學府應該為社會服務,特別是為東北三省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這是使命,也是責任。
學工委
為了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
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精神,加強該院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促進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和制度化建設,該院成立了學生工作委員會。學生工作委員會是在黨委領導下的學生工作機構。學生工作委員會(簡稱學工委)由院黨委書記任主任,主管學生副書記任副主任,委員由教學、科研副院長、學院
團委書記、學院辦公室主任、本科生專職輔導員、研究生輔導員組成。學生工作委員會的職責是統一領導、協調全院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決定學生工作重大問題。
(更多組織機構請查閱參考資料)
師資力量
據東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簡介顯示,該院有
專任教師64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58人,教授15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導師16人,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第四、五、六屆數學組成員各1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吉林省特聘教授1人,“新世紀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
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數理學部委員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另有名譽教授2人、客座教授19人、兼職教授11人。
知名學者
國家批准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史寧中
國家級教學名師:史寧中
榮譽教授:白志東
資深教授:史寧中
專業設定
數學與統計學院本科專業是該校辦學歷史較長、辦學聲譽較高的傳統優勢專業。該專業淵源於1948年創建的東北大學自然科學係數學科,後更名為數學教育專業,1999年採用現名“
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2002年增設“統計學”本科專業。
學院有數學與套用數學、統計學兩個本科專業,其中
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被教育部批准為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學校師範類特色專業建設點”。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分為師範和普通兩個方向。師範方向實行免費
師範教育,主要培養中等數學教學和研究、
教育管理的高素質專業化教育工作者;普通方向為非師範方向,主要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多樣化需求的高素質複合型數學
專門人才。統計學為非師範專業,培養能在企事業單位和經濟、管理、衛生等部門從事
統計調查、
數據分析工作,或在科研部門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學院本科畢業生以專業思想牢固、基礎知識寬厚、基礎理論和專業基本功紮實收到社會廣泛歡迎和好評,在基礎教育界享有很高聲譽。該院本科專業已發展成治學嚴謹、管理規範、學風優良、社會影響好、發展潛力大、具有鮮明特色的優秀本科專業,在國內同類專業中具有很大影響。2005年,在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學院的本科教學工作評估結論為優秀。
辦學特色
東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本科生教育秉承“勤奮創新,為人師表”的校訓,努力形成和保持自身專業優勢。在“尊重的教育”的理念指導下,實施“
因材施教,分流培養,學研結合,重在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營造“尊重的育人環境,自由的學術氛圍,公平的競爭平台,和諧的人際關係”的教學科研
軟環境,旨在培養一流的基礎教育數學師資和未來的教育家、高層次數學研究及套用人才。
歷史前沿
一、1946年—1965年
1946年1月,東北大學在本溪市組建,1948年8月東北大學自然科學係數學科在吉林市(現
東北電力學院校址)成立。
1948年12月,東北大學將系改為院、科改為系。自此,東北大學數學系誕生。1949年1月24日,吳蓮溪被學校任命為系主任。
1950年1月,數學系首次制定本、專科教學計畫。
1950年4月,東北大學數學系易名為東北師範大學數學系。
1950年10月,數學系成立代數、幾何、數學分析和初等數學4個教研組,校長聘任吳蓮溪教授、楊春田教授、吳宗函教授和馬忠林副教授分別為教研組組長。
1953年2月,根據學校安排,數學系開始實行教研室建制,1950年成立的4個教研組改為教研室,又成立了教法教研室。
1953年5月1日,數學系正式開辦函授教育。
1953年,學校開始培養研究生,吳蓮溪教授被確定為研究生導師。
1958年10月5日,東北師範大學數學系易名為
吉林師範大學數學系。
1960年9月,數學系招研究生班30人,各10人分別編入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和機率論與數理統計三個研究生班,學習期限2年。
二、1966年——1976年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數學系一切教學、科研及教研室活動均被停止。
1970年9月,舉辦“試辦班”,“工農兵學員”開始上大學。
三、1977年——1999年
1977年7月,數學系恢復教研室建制。
1977年冬季,恢復高考招生,數學系時隔11年錄取180名高考本科生。
1978年,數學系在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兩個專業中各招生12名和2名碩士研究生,這標誌著數學系研究生的培養工作正式恢復。
1978年上半年,數學系正式恢復函授教育,當年招收
函授生1000名。
1980年8月1日,
吉林師範大學數學系恢復為東北師範大學數學系。
1981年,經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東北師大具有
基礎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兩個碩士學位授予權。1984年,數學系有學科教學論(數學)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7年,數學系撤消教研室建制。
1998年8月,經吉林省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評議,省學位委員會審批,東北師大取得套用數學學科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教育碩士(數學)學位授予權。
四、2000年至今
2000年9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議審核批准,東北師範大學套用數學專業為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校學位委員會有權審批博士生導師資格。
2003年11月,經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議審核批准,東北師範大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專業為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2003年11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議審核批准,東北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論(數學)專業為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2004年1月,撤消數學系,成立數學與統計學院。
2004年5月,東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被確定為數學博士後流動站。
2005年10月,數學與統計學院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檢查工作。
2005年12月,教育部批准東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建立套用統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06年4月,經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議審核批准,東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為數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這樣數學與統計學院數學學科中所有二級學科專業均具有了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6年6月,學院“套用統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計畫通過教育部組織的
專家委員會論證。
2009年9月,經過調整,學院下設基礎數學系、
信息與計算科學系、統計系、套用數學系、運籌與控制系、
數學教育系。
研究團隊
一、統計學及其套用
該研究團隊現有教師18人(均具有博士學位),其中教授8人(均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4人,講師6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一人。另有兼職教授3人:美國
伊利諾伊大學何旭銘教授現受聘為教育部“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教授;香港科技大學荊炳義現受聘為東師學者講座教授;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張華華教授現受聘為本專業兼職教授。
該研究團隊承擔了大量科研任務,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據統計,2000年以來該研究團隊教師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大多發表在Annals of Statistics、Annals of Probability、J. Amer. Stat. Assoc.、J. Royal Statist. Society Ser. B、Biometrika、Biometrics等SCI檢索的統計刊物上。
在理論研究方面,該研究團隊的優勢方向主要是約束下的統計推斷、生物醫學統計以及大維隨機矩陣的譜分析理論。近年來在約束下的統計推斷、
藥物臨床試驗、因果推斷和混雜的判定及生物信息學等方面,都做出了一系列世界級的研究成果,發表在《JASA》、《J. Roy. Statist. Soc. B》、《Ann. Stat.》、《Biometrika》等國際上很有影響的著名統計期刊上。在大維隨機矩陣的譜分析方面,創立”白-不等式”,從而解決著名”圓率”猜想; 建立譜分布收斂速度的唯一方法; 首次提出分段截尾法並給出Wigner隨機矩陣最大特徵值收斂的充分必要條件;給出了極限譜的精確分離性, 從而徹底解決無線電電子學界的一個長期理論問題。近五年來共發表論文近百篇,其中SCI檢索近60篇,單篇最高引文達100次,多篇論文成果被寫入教科書或專著中。
除了理論研究外,該研究團隊還特別著重套用方面的研究。近年來,他們承擔了吉林省高考成績的統計分析,“吉林省災害氣候分析及中長期預報”項目,長春市長公開電話“12345”的“智慧型化綜合服務平台”研製和開發等工作,為相關部門決策提供了大量具有前瞻性的有價值的參考訊息。他們在研究中提出的新模型、新方法,發表後已引起國際上的重視。
該研究團隊主持承擔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企事業單位委託的項目等十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973”計畫子課題1項、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項等,累計
科研經費一千餘萬元。近三年來所主持的科研項目、研究課題獲得了多項榮譽和獎勵,其中《大維隨機矩陣理論及其套用》獲教育部(2007年度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套用統計方法研究》獲教育部(2006年度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基於Internet的教育資源管理系統》獲教育部(2006年度高等學校)科學技術進步獎推廣類二等獎。出版了專著6部,其中3部英文專著《Statistical Hypothesis Testing: Theory and Methods》、《Ranked Set Sampl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Spectral Analysis of Large Demensional Random Matrices》分別由世界科學出版公司(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施普林格(
Springer)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Science Press, Beijing)出版發行。
目前該研究團隊優勢明顯,特色突出,已成為國內一流、國際有一定影響力的、有持續創新能力的教學和科研隊伍。為該校的專業建設和改革起到了示範和帶動作用。
二、偏微分方程與系統控制
該研究團隊現有教師9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導師)3人,副教授2人,講師4人,8人擁有博士學位。有吉林省教學名師1人。
該研究團隊教師分別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和
東京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學府和科研機構。形成了以中年教師為核心,青年教師為主力,年齡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學術梯隊。該學術梯隊成員學術思想活躍,學術視野開闊,與美國
明尼蘇達大學、
俄亥俄大學、羅馬尼亞亞西大學、日本東京大學、
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和
香港中文大學等大學的同行保持著密切的學術合作關係,科學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與重視。
該研究團隊教師在
最優控制理論,系統的
能控性與穩定性,半導體超晶格模型的偏微分方程理論以及非線性擴散方程理論研究中取得了一批很好的結果,發表在《J. Differential Equations》、《SIAM J.Control and Optim.》、《J.Optim. Theory Appl.》、《J.Math.Anal.Appl.》、《J. Austral. Math. Soc.》、《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中國科學》、《
數學學報》等重要雜誌上,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與重視。
近5年來,該研究團隊共發表SCI檢索論文31篇。主持承擔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2項,高校博士點基金1項,天元青年基金1項,高校博士點新教師基金1項,累計科研經費超過300萬元。參與合作的研究項目2008年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三、常微分方程
常微分方程是數學與統計學院傳統的優勢學科。現有教師8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導師2人,副教授4人,講師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1人,
吉林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2005年至今共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面上項目8項(其中面上項目4項、青年基金2項、
數學天元基金2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1項、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2項、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博士點新教師基金2項、吉林省傑出青年研究計畫項目1項。
常微分方程團隊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常(
泛函)
微分方程理論及套用、隨機微分方程、時標
動力學方程、數學生物學等。近五年,出版學術專著一部,公開發表研究論文90餘篇,其中SCI檢索收錄70餘篇,研究結果被國內外同行廣泛引用。
該學術團隊年齡結構合理,以青年為主體,形成了強有力的學術梯隊,創新意識強、攻堅能力大。
拓撲學研究團隊主要從事
奇點理論及其套用方面的研究。該研究團隊套用映射的奇點理論對擬
歐氏空間和
雙曲空間的曲線、曲面及
子流形的奇點進行了較完整的分類,並且揭示了這些奇點與幾何學不變數之間的關係。系列研究成果發表在國內外重要的雜誌上,如《Proc. London Math. Soc.》、《J. London Math. Soc.》、《Israel J. Math.》、《Proc. Edinb. Math. Soc.》、《Proc. Roy. Soc. Eginburgh Sect. A》、《Glasg. Math. J.》、《Publ. Math. Debrecen》、《Tohoku Math. J. 》、《Asian J. Math. 》、《Sci. China Ser. A》等,受到國外同行的關注和引用。近年來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共發表學術論文35篇,其中SCI檢索論文15篇. 一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培養計畫,現(曾)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啟動基金項目2項,組織過3次國際學術會議。目前該研究方向具有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已成為國內外
奇點理論及其套用研究的中心之一。
五、李代數
該研究團隊主要從事李
代數和李超代數理論及其套用方面的研究。該研究團隊在小特徵模李代數、Cartan型李超代數以及限制李超代數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較為深刻的研究結果,為有限維模李超代數的分類最終解決奠定基礎。系列研究成果發表在國內外重要的雜誌上,如《J. Alg.》、《J.Pure.Appl.Alg.》、 《Comm. Alg.》 、《Int. J.Alg.Comput.》、 《J.Aust. Math. Soc.》、 《Phys. Lett. A》、 《Science in China》等,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和引用。共發表了80多篇研究論文,其中SCI檢索30餘篇。近年來主持教育部科學技術重點項目1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並曾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獎1項,吉林省科技進步獎1項,組織過1次全國學術會議。目前該研究方向具有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已成為國內外模李超代數的重要研究團隊之一。
科研成果
東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共承擔“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國家科技部
973項目,
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傑出青年基金項目、
面上項目,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培養計畫和其它省部級項目50餘項,總經費2600餘萬元。學院教師每年在重點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SCI檢索30篇以上。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國家統計局全國統計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
國家教育委員會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
中國教育學會二等獎1項,
鐘家慶數學獎1項。現在一年發表的學科級以上的論文數量超過改革開放前30年的總和。良好的科研之風對於該院學術水平的提高和教學水平以及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具有關鍵性的作用。下面是2005年至2009年來該院教師發表論文情況的一個數據統計:(註:以上數字單位為“篇”)
論文分類年份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總計
|
SCI等檢索論文數
| 47
| 42
| 49
| 42
| 41
| 221
|
重點刊物論文數
| 10
| 5
| 10
| 1
| 5
| 31
|
期刊源論文數
| 22
| 19
| 15
| 9
| 13
| 78
|
其它正式發表的論文
| 23
| 22
| 12
| 12
| 15
| 84
|
合計
| 102
| 88
| 86
| 64
| 74
| 414
|
學術交流
數學與統計學院十分重視與國內外高校與研究機構進行學術交流。近年來教師有近70人次先後到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西班牙、波蘭、羅馬尼亞、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講學、合作研究、攻讀學位。學院與美國
伊利諾伊大學、
耶魯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
明尼蘇達大學、
俄亥俄大學、
加拿大約克大學、日本東京大學、
九州大學、英國倫敦經濟學院、
新加坡國立大學、西班牙馬德里大學、
香港大學等建立了親密合作交流關係。數學與統計學院同時還聘請多名境外知名人士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或名譽教授,如伊利諾伊大學的
何旭銘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J.O.Berger,印度科學院院士Rahul Mukerjee等。美國科學院院士N.E. Breslow、J.O.Berger 、L.D. Brown教授、統計學最高獎COPPS獎獲得者
普林斯頓大學Jianqing Fan教授、
哈佛大學Jun S. Liu教授、密西根大學Xihong Lin教授、北京大學
姜伯駒院士、復旦大學
李大潛院士、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林群院士、
陳希孺院士、
嚴加安院士、
馬志明院士、北京師範大學
陳木法院士、
伊利諾伊大學何旭銘教授、
耶魯大學張和平教授、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姚琦偉教授、台灣中研院陳珍信教授等均曾到數學與統計學院講學和交流。
數學與統計學院還注重推動國內數學研究與發展,注重為兄弟院校提供交流的平台。2005年7月,校長助理
高夯教授召集“全國
分布參數系統控制理論與套用高級研討班”;2007年10月,數學與統計學院承辦了由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和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主辦,
國家財政部資助的“2007年
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統計學及其套用”;2008年6月,東師現代統計講習班在數學與統計學院召開,為研究生與青年學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與交流平台;2008年9月,數學與統計學院承辦了全國高師數學教育研究會主辦的全國高等師範院校數學教育研究會2008年學術年會,有200多名與會學者就“新時期數學教師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交流與討論。2009年6月,數學與統計學院承辦了“2009統計學全國研究生暑期學校”,來自全國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生、青年教師利用本次契機,實現了“夯實理論基礎、促進學科交叉、提高科研能力、增強創新意識、探索統計學及其相關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的目標。在請進來的同時,數學與統計學院還注重將青年教師送到國內外知名高校培養深造,目前有多名青年教師正在國外或國內進行學習研究。2009年6月,數學與統計學院11名教師代表赴
大連理工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參加了由大連理工大學主辦,東北師範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參與的三校數學學科教學、科研研討會。此活動為我院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學習、交流、合作的平台。
招生就業
學院招生
東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每年都吸引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高中畢業生,生源數量充足,遍布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本科生招生人數逐年遞增, 2006年招生184人,2007年招生215人,2008年招生219人,2009年招生229人。2006年至2009年第一志願錄取率平均超過87 %。實行
免費師範生教育以來,2008年我院的第一志願錄取率增長為94%,創造了歷史新高。
學生就業
東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應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較高水平,就業率連年位居學校前列,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總體評價很高,就業結構合理。2006年至2008年的年底就業率平均為99.46%,在本專業領域內的年底就業率平均為94.79%,就業區域多集中在東北、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地區,且有從東北地區向南部沿海偏移趨勢。行業流向主要集中在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和升學等方向,該院本科畢業生的社會影響力越來越高,社會聲譽越來越好。
歷史沿革
東北師範大學地處北國春城—吉林省長春市,本部校區位於寬闊筆直的
人民大街中段,學府林立,人才薈萃,淨月校區位於長春國家級
森林公園淨月潭旅遊風景區內,群山環抱,綠樹掩映。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中,東北師範大學走過了一條輝煌的道路,成為一所著名的“人民教師的搖籃”;在這塊豐沃的
黑土地上,一代代學子在這裡學習和創造,陶冶著“勤奮創新、為人師表”的高尚情操,憧憬著做人民教師的遠大理想。
抗日戰爭勝利後,
中華民族處在兩種前途、兩種命運的決戰關頭,中共中央和
毛澤東先後從延安、華北、山東派遣幹部和部隊挺進東北,開展政治、軍事鬥爭,發展文化教育,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
這樣以周揚為隊長、張如心為副隊長的延安大學部分幹部、教師組成的“松江支隊第四大隊”告別延安,開赴東北。
1946年元旦前後,東北局指示著名作家
舒群創辦“東北公學”,同年2月以“依照民主政府建設新東北之方針,廣集各級學員,以造就行政技術及師資等實際工作人才”為目標開始招生。不久
東北局決定將“東北公學”改名為“
東北大學”,任命張學良將軍的胞弟、
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
張學思兼任校長,校址設於本溪。至此,一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的大學,迎著紛飛 的戰火在東北
大地上誕生了。她為東北廣大青年學生提供了學習革命理論的基地,引導他們走上追求真理、為人民服務的
光輝道路。
建校伊始,為局勢所迫,學校輾轉顛沛,1946年3月15日轉至安東(現
丹東市)後,繼續轉移經
通化、
梅河口、吉林,於4月26日到達長春。校址設在當時長春著名的建築之一“海上大樓”。5月,由於
國民黨反動軍隊向
公主嶺進犯,學校再度北撤。27日到達哈爾濱市,除留部分師生接收
哈爾濱醫科大學,繼續北撤。6月1日,最後一批師生到達北滿根據地
佳木斯市。學校定址於“滿赤醫院”,開始了新的歷程。在歷時3個月, 行程1500餘公里的北撤中,學校的隊伍不斷壯大,幹部、教師始終和同學同甘共苦,表現出了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顯示了黨的幹部的優秀品質和作風。青年學生們在艱苦歷程中,表現出了積極向上、追求真理、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堅決
跟著共產黨走的革命意志,顯示了一代英才的風貌。他們是先驅,是榜樣,在學校創建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
1946年8月,
張如心所率
延安大學和
華北聯合大學的百餘名教師、幹部勝利地到達哈爾濱市,加入了東北大學的行列,壯大了東北大學的力量,形成了一支學術水平高、實力雄厚的教師、幹部隊伍。黨的理論工作者張如心先後擔任學校副校長、校長。在黨的領導下,東北大學繼承和發揚延安大學的辦學經驗和革命傳統,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構建毛澤東同志指示的“新型東北大學”,為解放區建設和全國解放培養了大批急需人才。
1948年7月,
東北局決定將東北大學遷往
吉林市,與黨在吉林市創建的
吉林大學合併,定名為東北大學。1949年2月,
長春大學、瀋陽東北大學、長白師範學院文、理、法三個學院及先修班教職員與學生,全部合併到東北大學。1949年7月,學校由吉林市遷到長春市。
1950年4月, 根據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學校易名為東北師範大學,隸屬教育部,成為一所以培養新型的中學師資為目標的高等師範院校。1952年,我國
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教育家和
社會科學家成仿吾到該校擔任黨委書記兼校長。成老到校後, 帶領全校幹部 、教師實行正規化辦學, 狠抓教學改革和教材建設, 加強科學研究的領導和管理, 充實教師隊伍,弘揚延安精神, 使學校有了長足的發展, 成為當時我國最有影響和最具發展實力的師範大學之一。
1958年,東北師範大學下放歸吉林省領導,同年10月學校更名為
吉林師範大學。十年動亂期間,學校遭受到嚴重的摧殘和破壞,但富於革命傳統的廣大師生在動亂中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為學校後來的發展保存了力量。
1978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 學校重新劃歸教育部領導。1980年8月, 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恢復了“東北師範大學”的校名,一個蓬勃發展的師大在高等師範教育的沃土又開始了新的耕耘。
目前東北師範大學設有
教育科學學院、政法學院、
商學院、經濟學院、文學院、
歷史文化學院、外國語學院、
音樂學院、 美術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學院、
軟體學院、物理學院、化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體育學院、
傳媒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等19個院系,逐步形成了門類較為齊全的學科專業體系和以生命科學、歷史學和
漢語言文學等為代表的、在我國學術界有較高地位的優長學科,成為一所以培養優秀中學師資為優長的高等學府。
東北師範大學傳承、 弘揚的是老一代革命家所積澱的光榮的革命傳統, 踐行的教育理念是“ 尊重的教育 ”。建校至今,共培養了15萬名優秀中學教師和各級各類
專門人才,為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東北師範大學以卓越的人才培養質量、良好的學術水平和嚴謹的治學精神蜚聲海內外,成為有志獻身祖國教育事業的青年學子追求和嚮往的地方。
東北師範大學學生課餘活動豐富多彩,經過多年培育,形成了精品化、系列化、學院專業特色化的校院兩級
校園文化格局,其中“雙百論壇”學術報告、“
挑戰杯”科技競賽、“
文明修身”道德發展、“炫亮東師”原創藝術、“激情年華”精品展示、學院專業素質競賽等校園文化活動,使大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為大學生提高綜合素質,不斷全面發展提供了廣闊平台。2007年1月,學校成功承辦了第六屆亞冬會開幕式文藝演出,這是國內首次由一所大學承辦國際性體育賽事開幕式的文藝演出。東北師範大學學子在第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中喜獲特等獎,實現了吉林省在這一獎項上20年來零的突破;在被譽為“中國青少年科技類最高獎”的“
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評選中,東北師範大學學子連續兩屆榜上有名;東北師範大學紅燭青年志願服務活動也具有全國性影響,
紅燭志願者協會先後被評為
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志願服務先進集體、全國“學
雷鋒、志願服務先進集體”、“全國扶殘助殘先進集體”。
學校注重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已經先後與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韓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餘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係, 開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項目。 2000年以來學校聘請了長期外籍專家學者300餘人來校授課,先後聘請了以諾貝爾獎獲得者
楊振寧教授為代表的80餘名外籍專家學者為
名譽教授、客座教授。每年派出近百名教師出國訪學、進修,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近年來,舉辦了30多個國際性和區域性學術會議,開展了多項重大合作研究,促進了學校的建設發展,擴大了學校的影響和國際知名度。學校分別在韓國東亞大學、
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建立了
孔子學院。
世紀交替,百年更迭, 東北師範大學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1996年學校被確定為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大學;1999年,學校順利完成新一輪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建立了與教育規律和
經濟規律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2000年,啟動淨月校區建設,進一 步增強了學校的辦學實力和整體競爭力;同年,學校被批准試辦研究生院,成為全國53所擁有研究生院的高等院校之一,實現了東北師大幾代人的夙願和夢想。
1996年,
江澤民總書記為東北師範大學題詞: “辦好
師範教育,培養優秀教師,提高民族素質”,這是黨和人民對東北師範大學的拳拳重託和殷殷厚望。 躋身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師範大學行列, 以研究型、 綜合性的姿態跨入嶄新的21世紀已經成為今天全體東北師大人的奮鬥目標和努力方向。 “勤奮創新、為人師表”的師大精神, 必將激勵一代又一代師大人, 為創造東北師範大學更加輝煌的未來,為我國基礎教育事業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斷拼搏,不斷奮進。
2007年
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國務委員陳至立,在吉林省委書記
王珉,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
王儒林的陪同下來到東北師範大學,和同學們熱烈討論起師範教育問題,並首次就免費師範生教育問題和同學們交換意見。溫家寶總理來校視察,鼓舞著全校師生員工更加滿懷信心地走強校之路、特色之路、開放之路,為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研究型綜合性師範大學而努力奮鬥。
2007年5月,國務院轉發了《
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試行)》,東北師範大學擔負起了首屆
免費師範生教育的重任,東北師範大學將繼續發揚優良的革命傳統,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1946年,東北大學新生在哈爾濱市的東大辦事處門前集合赴
佳木斯。
1947年5月9日深夜,東北大學學生、刁翎縣土改工作團團員
李雷,被土匪殺害。
中共刁翎縣委為他修建了
烈士墓。
1947年5月12日,東北大學學生
張建堂在參加土改時,同土匪激戰中光榮犧牲。中共刁翎縣委為他修建了烈士墓,並將刁翎村改名為建堂村。
1947年,東北大學學生在佳木斯過著艱苦的生活。
1948年4月,東北大學宣傳隊為民眾演劇。
1948年4月,東北大學師生300餘人下鄉參加
土地改革。1948年5月,東北大學學生繪製的
解放戰爭發展形勢圖,豎立在校門口。
1949年3月,東北大學學生
劉自然率東北學生代表團出席第十四屆全國學生代表大會。
1949年10月1日,東北大學師生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會。
1949年11月6日,東北大學青年團、教工會、學生會召開慶祝黨公開大會。
專業介紹
學校2004年獲批成立研究生院,學科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全校現有22個學院,59個本科專業,204個碩士
學位點,2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151個博士學位點,設有
研究生院。有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
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數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哲學、
套用經濟學、政治學、心理學、體育學、
外國語言文學、藝術學、物理學等1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套用經濟學、數學、化學、生物學和地理學、 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環境科學與工程、理論經濟學等12個學科設有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
教育博士專業學位博士點,教育碩士、
公共管理碩士、
體育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工程碩士、
翻譯碩士、藝術碩士、工商管理碩士、法律碩士等9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同時招收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有教育學原理、世界史、細胞生物學、生態學、思想政治教育等5個國家重點學科。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重大問題,全球視野下的亞歐美文明及其互動關係,真核生物基本生命活動和人類疾病的分子細胞生物學,我國東北草地、濕地生態過程、功能及修復技術基礎,東北地區
人地關係的時空過程研究及其成果套用,多酸及光發射材料與套用,當代中國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重大問題,問題驅動下的套用統計學等8個“十一五”“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21個“十二五” 吉林省一級學科優勢特色重點學科;歷史、中文、生物等3個學科是國家文科、理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我學科點覆蓋了除軍事學和醫學以外的11個學科門類,形成了綜合性學科格局。
教學改革
學校以科學研究為強校之本,不斷推動科學研究向高水平、有特色方向發展。2006年至2010年底,學校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400餘項,
科研經費總額5億餘元。目前人文社科領域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和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以及馬克思主義研究和建設工程、國家清史工程項目等115項,自然科學領域承擔國家“863”和“973”計畫項目、教育部和科技部重大項目96項。2006年以來,
CSSCI論文3700餘篇,SCI論文數2000餘篇,2009年SCI論文被引用次數在全國高校排名第20位。2001年以來,人文社科獲省部級以上獎勵350項,其中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5項,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4項;自然科學獲
省部級獎勵共54項,其中部級獎勵17項,省級獎勵37項。同時,學校與英國、美國、日本、
澳大利亞、韓國等多所大學合作,通過“3+1”或“2+2”培養模式,培養中國某些短缺專業的人才。
發展特色
學校以科學研究為強校之本,不斷推動科學研究向高水平、有特色方向發展。2006年至2010年底,學校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100餘項,
科研經費總額5億餘元。目前人文社科領域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和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以及馬克思主義研究和建設工程、國家清史工程項目等115項,
自然科學領域承擔國家“
863”和“
973”計畫項目、教育部和科技部重大項目96項。2006年以來,
CSSCI論文3700餘篇,SCI論文數2000餘篇,2009年
SCI論文被引用次數在全國高校排名第20位。2001年以來,人文社科獲省部級以上獎勵350項,其中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5項,全國
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4項;自然科學獲
省部級獎勵共54項,其中部級獎勵17項,省級獎勵37項。
世界文明比較、基礎教育重大問題、草地生態研究、細胞遺傳學等特色研究領域逐漸形成。
榮譽成就
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形成了以
生命科學、生態學、教育學、歷史學等為代表的、在中國學術界有較高地位的優長學科。細胞遺傳學、
草地生態學、套用數學、
多酸化學、功能材料學、環境科學、世界上古、中古史專業已處於國內領先、國際上有影響的地位。世界文明比較、基礎教育重大問題、草地生態、細胞遺傳等
優勢領域的研究都有可喜的進展,並逐漸形成了信息化 東北、
材料科學等新的研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