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一種語言藝術形式)

文學(一種語言藝術形式)

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不同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文學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

文學是屬於人文學科的學科分類之一,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並駕於社會建築上層。它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最先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音樂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後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大類別。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對美的體現。文學作品是作家用獨特的語言藝術表現其獨特的心靈世界的作品,離開了這樣兩個極具個性特點的獨特性就沒有真正的文學作品。一個傑出的文學家就是一個民族心靈世界的英雄。文學代表一個民族的藝術和智慧。文學,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於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屬社會意識形態範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學
  • 外文名:Literature
  • 二分法:韻文,散文
  • 三分法:敘事類,抒情類,戲劇類
  • 四分法詩歌、散文、小說劇本
  • 五分法詩歌劇小說劇本小說散文
  • 古典文學詩詞曲賦傳
  • 表現形式:詩歌、散文、小說等
  • 載體:口頭文學、書面文學、網路文學
主要含義,歷史發展,西方,東方,文學體裁,文學分類,一般屬性,類別,理論,研究,風格,分法,中國文學,詩歌,賦,駢體文,詞,小說,劇本,劇小說,散文,戲劇,寓言,不同國家,亞洲文學,歐洲文學,其他,文學價值,文學獎項,中國文學獎,外國文學獎,文學情懷,

主要含義

(一)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古今中外都曾把一切用文字書寫的書籍文獻統稱為文學。現代專指用語言文字塑造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故也是語言藝術的一種。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曾將文學分為韻文和散文兩大類,現代通常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影視文學等體裁。在各種體裁中又有多種樣式。
(二)孔門四科之一, 《論語·先進》:“文學,子游子夏。”
邢炳疏:“若文章博學,則有子游、子夏二人也。”亦指教貴族子弟的學科。《宋書·雷次宗傳》:“上留心藝術,使丹陽尹何尚之立玄學,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學,司徒參軍謝元立文學。”
(三)指辭章修養,元結大唐中興頌序》:“非老於文學,其誰宜為?”
(四)官,漢代置於州郡及王國,或稱“文學掾”,或稱“文學史”,為後世教官所由來。漢武帝為選拔人才特設“賢良文學”科目,由各郡舉薦人才上京考試,被舉薦者便叫“賢良文學”。“賢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的人;“文學”則指精通儒家經典的人。魏晉以後有“文學從事”之名。唐代於州縣置“博士”,德宗時改稱“文學”,太子及諸王以下亦置“文學”。明清廢。
(五)文學是藝術的一個門類,屬社會意識形態。中國在先秦時,含文學與博學二義。現代專指以語言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並作用於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中國一般分其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文學等四類。
(六)文學具有全人類性、社會性、民族性、人民性、階級性和真實性等。
文學的發展是受文學內部和外部各種因素影響的複雜過程。一般說,文學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而發展。文學的社會作用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認識作用,二是教育作用,三是美感作用。三種作用同時發生,構成了文學的社會功能。
(七)文學,意識的產物,生活的反映,文學是客觀的東西到了人的頭腦中後,人重新組織編出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東西。
(八)文學不管在中國還是在外國都存在著,但是外國文學與中國文學有不同之處。例如:外國的小說分類和中國的有所不同。
(九)文藝復興之後,世界對文學的定義逐步演變成:文學即一種以文字語言為載體的藝術。因為其載體為語言文字,所以區別於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

歷史發展

西方

最早已知的西方文學作品,是公元前2700年一篇由蘇美人創作的《吉爾伽美什史詩》,當中描述的是英雄主義、友誼、損失及追逐永生。在西方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特色的文學。早期作品經常帶著宗教或教誨的目的。說教的規範的文學就此誕生。浪漫主義的異常特質文章在中世紀綻放。同時,理性時代造就了民族主義史詩與哲學短文。因浪漫主義文學強調通俗及情感的投入,慢慢被尋求真實的現實主義自然主義所取代。到了20世紀,象徵主義抬頭,追求探索角色的描述和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基督教文學獨樹一幟,成為世界上最亮麗的風景線之一
基督教文學基督教文學

東方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文學與史學和神話並無明顯的界限,最早的文學是對歷史和神話的記錄。但純粹的文學早在周時就已出現,例如《詩經》。後來詩、詞、曲、小說等文學形式分別在唐、宋、元、明、清達到高峰。 民國時期,武俠小說風靡海內外,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通俗小說。新中國時期,網路文學異軍突起,成為時下最受歡迎的商業作品,惜水平參差不齊。詩歌在新時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只有一批白話文詩人進行大量創作,也取代古詩成為當時最歡迎的詩歌作品。詩歌也在新中國時期,備受冷落。

文學體裁

根據創作量與市場IP價值程度,主要的文學五大體裁為:詩歌、散文、劇本、劇小說、小說。
在近代:詩歌與散文是創作量是最多的,當時的創作家有魯迅、老舍、矛盾等等。
在現代:劇本、劇小說、小說的創作量是最多的。劇本在影視劇的出品中,是最基層的,也是對創作者扶持最高的,所以現代的小說家,大多不但會小說創作,也會劇本的創作,有時也會直接參與劇本的編輯小組裡。有的作家直接寫劇小說,既可以出版小說市場,也為了方便以後直接劇本化。但是劇小說很難寫,又要有一定質量,還要兼顧到劇本,所以寫劇小說的大多是名氣作家,不擔心沒有影視公司買。而一般作家少有影視公司買,也不想費時費力,就直接寫小說來的方便,當然劇情好的話就另當別論了。而小說,在網路上寫的是比較多的。

文學分類

不同語言或國家的文學:
亞洲文學:中國文學、馬新文學、日本文學
歐洲文學:英國文學、德國文學希臘文學俄羅斯文學
美洲文學:美國文學、拉丁文學
(文學同樣是分民族的)
比較文學: 比較文學指的是跨文化與跨學科的文學研究
比較文學是一種文學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學科中人與人通過文學進行溝通的種種歷史、現狀和可能。它致力於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並希望相互懷有真誠的尊重和寬容。
按載體分為:口頭文學、書面文學、網路文學三大類。
按地域分為:外國文學、中國文學等。
按讀者年齡分為:兒童文學、成人文學等。
按讀者群體及內容分為:嚴肅文學通俗文學或大眾文學、民間文學、少數民族文學、宗教文學等。
按內容分為:史傳文學、紀實文學、奇幻文學、報導文學等。
按表達體裁分為: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新韻文、戲劇、歌劇、劇本、民間傳說、寓言、筆記小說、野史、童話、對聯笑話等;其他如史傳、哲理、賦、駢文小品文文學批評、有文字劇情架構的電腦遊戲(含遊戲主機)與動漫等。
按地域分為西方文學理論與東方文學理論。
文學作品的評論和研究文學史:外國文學史中國文學史文學流派、文學思潮和文學社團。
文學研究
按研究方向分為文藝美學、文學藝術、社會主義新時期文學、文學思想史、文學批評、文學史等。
按時間分為現代文學與近代文學。
按單一研究方向分比較文學、舞蹈文學、紅學等。
文學體裁中文體裁
主條目:中國文學
中國古典文學分為詩和文,文又分為韻文和散文,現代一般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並稱為四大文學體裁;中國的抒情詩和散文(稱為古文)最早而比較發達。西方則分為詩歌與散文兩個基本類型。敘事詩和戲劇成熟較早,此外小說比較發達。
四大文學體裁
主條目:四大文學體裁
:傳統的詩是有韻律的文學作品。它通過想像與抒情來表達某種強烈的情感。詩是歷史最悠久的文學形式。中國是世界上詩歌最發達的國度之一。從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最早的長篇抒情詩離騷以來,漢代的樂府,唐宋格律詩,和唐末興起的詞,元曲以及五四以來的新詩,歷代的民間歌謠,構成了中國詩歌無以倫比的巨大傳統。相比之下西方的敘事詩發達較晚,而結合戲劇,成就很大,例如荷馬史詩,但丁神曲莎士比亞劇本等。
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古典文學
②散文:是一種沒有嚴格的韻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學形式。
③戲劇:是另一種古老的文學形式,主要通過不同角色之間的對話來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戲劇可以用於舞台的表演,也可以閱讀。
元曲京劇崑劇
④小說:是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通過人物的塑造和情節、環境的描述來概括地表現社會生活。“小說”一詞最早記載於《莊子·外物》:“飾小說以乾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小說,再傳至明清以四大奇書(後《金瓶梅》被《紅樓夢》取代,成“四大名著”)為代表的長篇小說和以聊齋志異為代表的短篇小說。
西方小說西方的小說稱為“fiction”。
史傳文學、筆記、駢文、參見賦、回憶錄、書信、遊記、短文等是字數相對較少的文學形式。古文、八股文、隨筆、小品文等是從作者的觀點來討論某一議題。套用文、書話、詩話、詞話解釋事物的文章。

一般屬性

類別

1、按載體分為:口頭文學、書面文學、網路文學三大類;
2、按作者所在的時代分為:古代文學,近代文學,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他們的範圍都是隨著讀者而不斷遷移的;
3、按產生地域分為:歐美文學,中國文學,日本文學,拉美文學等。
文學典籍文學典籍
4、按讀者分為:
a、按客群身份/年齡有兒童文學,成人文學等;
b、按讀者群體及內容分為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或大眾文學、民間文學、少數民族文學、宗教文學等。
5、按內容分為:史傳文學、紀實文學、奇幻文學、報導文學等。
6、按表達體裁分為: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新韻文、劇本、民間傳說、寓言、筆記小說、野史、童話、對聯笑話等;其他如史傳、哲理、賦、駢文小品文文學批評、電影、有文字劇情架構的電腦遊戲(含遊戲主機)等
7、按創作理念分為: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
8、按語言種類分:梵語文學、漢語文學、朝鮮語文學、法語文學;
9、按文法分:韻文、駢文、散文。
以上類別僅僅是一種概括,作為分類的示例,並非全面分類。

理論

1、文學理論
a、 西方文學理論
2、文學作品的評論和研究
3、文學史:外國文學史和中國文學史
4、文學流派文學思潮和文學社團

研究

2、文學藝術
3、社會主義新時期文學
4、文學思想史
文學文學
5、文學批評
6、文學史:
a、現代文學;
c、古代文學
7、 比較文學
9 、衍生文學

風格

文學風格就是作家創作個性與具體話語情境造成的相對穩定的整體話語特色。文學風格是主體與對象、內容與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個作家創作趨於成熟、其作品達到較高藝術造詣的標誌。作家作品風格是文學風格的核心和基礎,但也包括時代風格、民族風格、地域風格、流派風格等內涵。
文學風格,是文學活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具有特徵性的文學現象。文學風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風格,既是作家獨特的藝術創造力穩定的標誌,又是其語言和文體成熟的體現,通常被譽為作家的徽記或指紋。文學風格既涉及作家的創作個性和言語形式,也與時代、民族、地域文化有關係。

分法

文學作品的體裁有詩歌散文劇本劇小說小說等。
一、二分法
1、中國傳統的“二分法”
所有文本體裁分為韻文和散文兩大類。
依據:文本的外部特點即語言形式因素。
這種分類過於籠統,沒有涉及題材、構思等問題,難以區分文學文本和非文學文本,已經被廢棄。
2、西方的“二分法”
1、以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的的“二分法”為代表,他依據文本模仿現實的手段區分了史詩、戲劇兩大類。由於史詩是通過語言來模仿現實的,不像戲劇那樣有音樂的介入,因此被看作嚴格意義上的文學類型。至於史詩的語言表現形式,可以是韻文,也可以是無韻的散文。
同樣是二分法,以亞里斯多德的為代表的西方古典文論更側重文本的媒介手段等內在特點。
2、二三分法
以亞里斯多德為代表的二分法沒有提及抒情詩,當抒情詩在文學中的地位提升以後,二分法被三分法所替代。
3、三分法是依據文學作品選取題材、構思方式和情感體驗方式以及塑造形象的表現手法將各種文學劃分為敘事類、抒情類、戲劇類的一種方法。
二、三分法
敘事類文學側重於以客觀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事件、人物和環境景物為題材內容,以摹仿、虛構為構思方式,以具體生動的敘述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法,從而反映和表現創作主體對社會人生的審美把握的文學作品。 敘事性是敘事類文學基本的審美特徵。敘事類文學包括小說、史詩、敘事詩、故事詩、史傳文學、報告文學等。
抒情類文學是側重以抒情主人公主觀情思為題材內容,以內心感受和體驗為構思方式,以直接抒發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法,從而表現創作主體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和體味的文學作品。抒情性是抒情類文學的突出的審美特徵。 抒情類文學主要有抒情詩、抒情散文散文詩等。
戲劇類文學是側重於以生活中的矛盾衝突為題材內容,以模擬和再現虛擬的真實為構思方式,以人物自身的行為動作和台詞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法,從而反映創作主體對社會人生的審美把握的一種文學作品。
三、四分法
1、中國“四分法”將文學文本劃為詩歌、小說、散文、劇本四大類。戲劇是劇本的舞台表現形式,早期因為劇類型單一,劇本的稱呼是戲劇,稿子一般稱腳本。但隨著時代發展,出現了多元化的熒幕劇,劇本一詞漸漸包含了腳本,統稱劇的腳本。
中國四分法是根據文學文本的外在形態,同時考慮題材選擇、形象塑造形象的特點,以文本的語言特徵、體制篇幅為依據作為劃分文學體裁的方法。
2、加拿大的四分法
加拿大詩人諾斯洛普·弗萊,他說:“文類的中心原則是相當簡單的,文學中文類區別的基礎似乎是表現的原則。詞語可以在觀眾前面表演出來,可以在聽眾面前講出來;或者它們可以歌唱出來,或者可以為讀者寫出來。”
“在觀眾面前表演的詩歌是戲劇;在聽眾前朗誦的則是敘事詩;自己背朝觀眾唱或者吟誦就是抒情詩;而小說則是應安靜地閱讀的。”
加拿大的四分法與中國流行的四分法在立論依據與分類結果上並不相同。
傳統的是有韻律的文學作品。它通過詩的想像與抒情來表達某種強烈的情感。詩是歷史最悠久的文學形式,中國是世界上詩歌最發達的國度之一。從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最早的長篇抒情詩離騷以來。漢代的樂府,唐宋格律詩,和唐末興起的詞,元曲以及五四以來的新詩。歷代的民間歌謠。構成了中國詩歌無以倫比的巨大傳統。相比之下西方的敘事詩發達較晚,並結合戲劇,成就很大。例如荷馬史詩,但丁神曲,莎士比亞劇本。
散文是沒有嚴格的韻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學形式。與韻文相對。中國的散文從先秦諸子散文發展而來,代有散文名家名作。其中歷史散文和賦體以及奏議文告等套用文體,對後代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自古是世界上散文最發達的國度。
戲劇是另一種古老的文學形式。它主要通過不同角色之間的對話來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戲劇可以用於舞台的表演,也可以閱讀。
小說是以虛擬世界為內容的綜合文學形式。傳統上以散文為主體。莊子:飾小說以乾縣令。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小說,是從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濫觴,經過漢末六朝的筆記,到唐傳奇宋話本擬話本而成熟,再傳至明清以四大奇書為代表的長篇小說和以聊齋志異為代表的短篇小說。西方的小說稱為fiction,被稱為散文史詩。小說上接神話傳說,作為後起的文學形式。由於其巨大的容量,深刻全面地反映了現實和人們的思想,成為近代以後主流的文學形式之一。
四、五分法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又誕生了另外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劇小說,從而產生了“五分法”。現代的小說家,大多不但會小說創作,也會劇本的創作,有時也會直接參與劇本的編輯小組裡。漸漸的就直接寫劇小說,既可以出版小說市場,也為了方便以後直接劇本化。而且劇小說是體現了提高文學市場的IP價值,所以也是市場推動所誕生。

中國文學

中華民族的文學, 以漢民族文學為主幹部分的各民族文學的共同體。中國文學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以特殊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構成了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審美理想,有自己的起支配作用的思想文化傳統和理論批判體系。它以優秀的歷史、多樣的形式、眾多的作家、豐富的作品、獨特的風格、鮮明的個性、誘人的魅力而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光彩奪目的瑰寶。
中國文學分為古典文學、現代文學與當代文學。古典文學以唐宋詩詞及四大名著為代表,現代文學以魯迅小說為代表,當代文學則以具有獨立思想的中國自由文學為標誌。

詩歌

中國最早出現的一種文學體裁,源於原始人的勞動呼聲,是一種有聲韻、有歌詠的文學形式。
古詩多四言,如《詩經》,東漢魏晉以後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體和近體之分,“五四”有了新詩。
中國古代將合樂的詩歌稱為歌,將不合樂的詩歌稱為詩。無論合樂與否,都具有很強的音樂美。
詩歌按時代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和新詩;按表達方式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山水詩、科學詩和詠物詩四類。
詩經六義:風雅頌(按內容分),賦比興(按體裁分)。
又稱“古詩”、"古風",指唐以前(主要是漢魏)的詩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詩歌創作的作品。它由民歌發展而來,不求對仗、平仄,用韻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樂府的形式創新題,稱新樂府,仍屬古體詩的範圍。
2、近體詩
與古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樣式,又稱"今體詩"、"格律詩",句數、字數、平仄、用韻都有嚴格的規定。分律詩和絕句兩類。
3、律詩
近體詩的一種體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韻、平仄、句式、對仗上都有一定規格和要求。全詩八句,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4、絕句
近體詩的一種體式,分五絕和七絕,四句一首,一般認為是"截律詩之半"而成。
5、楚辭
詩歌的一種體式,因產生於戰國時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離騷》為代表,又稱"騷體"。
特點:融匯大量神話故事,富有幻想和浪漫氣息;除抒情外,大用鋪陳的方法;句式比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6、新詩
又稱"現代詩",指中國"五四"運動以來產生的新體詩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舊體詩歌格律的限制,採用了較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語的白話,便於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 新詩要求做到精練、押韻,大體整齊。
隸屬於現代詩歌,文學體裁的一種,顧名思義,泛指每一行詩的結尾均須押韻,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如同歌謠。這裡的韻腳詩指現代韻腳詩,屬於一種新型詩體,類似流行於網路的方道文山流素顏韻腳詩。出道於2000年之後。
樂府民歌的一種體式。歌是總名,鋪張本事而歌稱行,與"吟""曲""引""嘆""篇""調"等均稱"樂府歌行體",其間無嚴格區別。
特點① 有固定的詞調,而大多篇無定句,句無定字,以雜言為主,語多口語化,通俗生動;②音韻節奏上押韻比較自由,不講平仄、對仗;③表現手法:除比興外,多用排比鋪陳,敘事曲折淋漓,長於對話和細節描寫來刻劃人物,塑造形象。

本為一種文學的表現手法,它為《詩經》"六義"之一,漢代形成一種特定的體制。成為一種介於詩和散文之間的講究鋪陳,重視辭藻、對偶、押韻的文體。以鋪敘事物為主的是"大賦",以抒情為主的叫"小賦",接近於散文的稱"文賦"。
它有別於散文標題的"賦",已不是鋪陳的字眼,而是"贊""頌"意。
古人"辭""賦"合稱,是因二者都體形靈活,篇幅長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為主,且允許有錯落參差;從風格上看,都講究文采,多用鋪張手法。二者的區別是:"辭"在句中或結尾多用"兮"以調節音節,而"賦"則較多的使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韻文中夾雜完全不押韻的散文語句

駢體文

是以雙句(即儷偶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與散文相對的一種韻文。最大特點是,全文用對偶句組成,構成字數相等的上下聯,句法結構對稱,詞性、詞義相互合對。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組成,互相交替(四六文),如"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起於漢末,形成於魏晉,盛行於南北朝。唐初仍沿習此,到韓、柳繼起後,這種文體才衰落。
和韓、柳倡導的古文相比,古文講"氣勢",駢文講"氣韻";古文講通暢,駢文講含蓄;古文講古樸,駢文講典麗

古代適合合樂歌唱而產生的一種新詩體,(即"倚聲填詞")。又叫"曲子詞""長短句""樂府"等。
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音樂的曲調名(曲牌),它規定了可供演唱的詞的音樂,也規定了作為歌詞的"詞"的字數、句數、韻數、韻位等。大部分都分為片(段),"片"也叫"遍"或"闋",是音樂唱完一遍的意思。
詞概括樂調長短,分為小令中調長調慢詞)。
詞遠在梁代時已有雛形,晚唐定型,盛於宋朝

小說

文學作品的一大樣式。通過描寫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塑造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廣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會生活。
中國小說淵源於古代神話傳說,經歷了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宋元話本、明清章回小說和"五四"現代小說的發展過程。
按篇長短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按內容不同分為社會小說、神話小說、歷史小說、科學小說和偵探小說。
指中國漢魏六朝的談鬼神怪異的一種舊小說。起源於古代神話和傳說。如《搜神記》。
2、軼事小說
用於記敘魏晉以來崇尚清談的知識分子的狂放傳聞和軼事是一種小說。
是一種情節多奇、神異的古典小說。一般指唐、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是元、明、清三代小說、戲劇作家吸取題材的寶庫。其源出於六朝"志怪"。
指宋元說話藝人所用的底本。用通俗的語言把小說、講史的內容記錄下來自己備忘或為傳授別人。後成為小說的一種樣式,即話本小說。它標誌著中國古典小說的成熟。
5、章回小說
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一種樣式。是在講史、話本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分章敘事的小說。
特點是概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矛盾衝突的段落,劃分為若干回,並多用對偶句式作回目,揭示本回內容。每回開頭常有詩詞。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內容,以便銜接本回內容;每回結尾,多在情節高潮時戛然而止留下懸念。
6、譴責小說
以揭露社會弊病,並對封建官場和社會的種種病態進行鞭笞與譴責的一類小說的總稱。產生於辛亥革命前後。
舊體長篇小說的一種。概括史書、傳說,用近代口語鋪敘成文。是由講史話
本發展而來的。
8、現代小說
以網路為基礎平台,網路作者發表供他人閱讀。這是一種新興的小說創作方式,隨著網路的快速發展而出現。其特點為風格自由,文體不限,發表閱讀方式較為簡單,主要體裁以玄幻和言情居多。

劇本

劇本是一種文學形式,是戲劇藝術創作的文本基礎,編導與演員根據劇本進行演出。與劇本類似的辭彙還包括腳本、劇作等等。它是以代言體方式為主,表現故事情節的文學樣式。
劇本是舞台表演或拍戲的必要工具之一,是劇中人物進行對話的參考語言。
劇本,是一門為舞台表演服務的藝術樣式,區別於戲劇和其他文學樣式。

劇小說

劇小說,又稱小說劇,融和劇本小說的元素,使其像劇本、又像小說,它結合了小說的自由敘述和劇本的排布嚴謹,兩者的結合,長短互補,使得該文學體裁的內容,既自由度高,又劇情嚴謹簡便明了,具有龐大的世界觀,可推廣出一系列的作品,作正傳(時間邏輯的正向),也可作別傳(時間邏輯的反向、個別角色傳記、幾集劇情的衍生劇等等),都可改編成電視劇、電影、動漫、遊戲等,正體現了21世紀之後,文學市場的IP價值,是21世紀當之無愧的五大文學體裁之一。

散文

古代,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概稱散文。現代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文學體裁。
散文的特點是取材廣泛,"形散神聚";形式自由,寫法靈活;語言不受韻律限制,表達含蓄,意味深長。
按內容的差異和表達方式的不同,可分為:
記敘散文--以記人、事敘、狀物、寫景為主的散文。
抒情散文--通過對人物、事件或景物的記敘描寫,達到托物詠志、寓情於物的目的。常用象徵手法表達作者含蓄的激情,引導人們去追思和聯想。
議論散文--說理往往藉助於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來進行。不需要邏輯推理,和嚴密的論證。
1、古文
指以文言所寫的散體文,別於駢文而言。唐韓愈反對魏晉以來駢儷的文風,提倡先秦漢代所普遍使用的散體文,並稱散體文為古文,後用為散文的專稱。
2、記
碑記:古代一種刻在石碑上記敘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
②遊記:是一種描寫旅行見聞的散文體裁。例:《徐霞客遊記》。
③雜記:是古代因事見義,雜寫所見所聞不多加議論的散文體裁。
④記事:是古代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
⑤筆記:古代以記事為主的篇幅短小,內容豐富的文體。例:《夢溪筆談》。
3、古議論文體
①原:古代探源究理的議論文體。例:《原君》(黃宗羲)。
②辨:是古代明辨是非的議論文體。
③說:是古代用以記敘、議論或說明等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例:《馬說》、《師說》(韓愈)。
④論:古代析理推論的議論文體。例:《六國論》。
4、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屬議論文體。
①疏:是臣下向皇帝分條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又稱奏章、奏議。例:《論積貯疏》(賈誼)。
②表:陳述某種意見或事情的文體。例:《陳情表》(李密)。
③策:科舉考試問之於策而令應舉者作答被稱之為策問的文體。
諷諫:古代用比喻暗示一類的方式委婉規勸別人接受下級意見的文體。例:《鄒忌諷齊王納諫》。
5、序跋:序跋是一種文體名。序與跋的合稱。
序:書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可以在文的前面,也可以附後,主要說明作品書籍的創作意圖,編寫體例,資料來源和作者情況,也可以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或者對其中有關問題的研究和闡發。
序文分為他序和自序兩種。他序是指由他人撰寫的序文;自序則是作者作家撰寫的序文。“自序”內容多說明寫書的目的及成書經過;“他序”多介紹和評論該書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序文的語言表達方式比較靈活,有的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也有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的。
書序是對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內容的介紹、評述文字。從序文的本質意義理解,介紹、評述兩方面的價值各有千秋,事實上,既有純介紹式、純評述式的序文,也有夾介紹夾評述式的序文。
跋:文體的一種,寫在書籍,文章或書畫作品的後面。
序也作“敘”,或稱“引”。是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宗旨、編輯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及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序”一般置於書籍或文章前面,置於書後的稱為“跋”,或“後序”。這類文章,按不同的內容和表達方式分別屬於說明文議論文,描寫編寫目的、簡介編寫體例和內容的屬於說明文。對作者作品進行評論或對問題進行闡發的屬於議論文。
6、贈序
古代文體之一,是為贈別而寫的。例:《送東陽馬生序》。
7、史傳
本紀:傳記的一種,專門記述帝王事跡。
②世家:主要敘述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跡。
列傳:用於記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跡,也有用來記載少數民族和其他國家歷史的。
8、注、疏
9、其它文體
銘:一種文體,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後來發展為一種文體,用來記述事實、功德的文字,述公記行、有時也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體,這種文體有用韻的特點。
贊:一種抒情文體,常以情調的特別激揚、風格的精煉為標誌。或是對人進行讚頌的文體。
頌:文體之一,指以頌揚為目的的詩文。常以情調的特別激揚、風格的精煉、詩行的長短不一和詩節形式的複雜為標誌。如:史岑《出師頌》;頌讚:文體名。頌,是用以歌頌功德,如揚雄有《趙充國頌》;贊原用於讚美,後來也用於評論。
狀:一種敘述文體。或是申訴的檔案格式。
誄:悼詞。
10、尺牘:書信代稱。
11、報告文學
散文中的一種新興樣式,是特寫、文藝通訊等的總稱。運用文學的表現手法,迅速及時的報導社會生活中人們關心的事物,具有新聞性、形象性和政論性的特點。被稱為文藝戰線上的"輕騎兵"。
中國報告文學的三部里程碑作品《包身工》、《誰是最可愛的人》、《哥德巴赫猜想》。

戲劇

綜合性舞台藝術,是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雕塑、建築等藝術手段塑造舞台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的。
在中國,戲劇是戲曲、話劇、歌劇的總稱,也常專指話劇。在西方單指話劇。
戲劇的基本要素是矛盾衝突。
戲劇的語言包括對白、獨白、舞台說明。
戲劇的結構:獨幕、多幕。
分類:
按作品類型分有悲劇、喜劇、正劇。
按題材分有歷史劇、現代劇、童話劇。
按結構分有獨幕劇、多幕劇。
包括散曲和雜劇。
1)散曲
元代興起的一種新形式的韻文,是在金"俗謠俚曲"的基礎上發展成長起來的。分小令、套數二種。
小令是一支單調的曲,簡短精練,在格律上不像詞那樣嚴格,常用以抒情寫景,如元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套數是由兩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規則聯綴起來的組曲,又叫"散套""套曲"。全套必須屬於同一宮調。套數可用於敘述較完整的情節、事跡或夾議論,如元睢景臣[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
2)雜劇
是包括音樂、歌舞的綜合藝術。分曲詞、賓白、科迅三部分。
曲詞:由散曲中的套曲組成,供演員歌唱之用。每折由一人獨唱,其他演員只有對白。
賓白:演員的對白或獨白,有唱有說。
科迅:動作、表情。
結構:"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說明或介紹人物,聯繫情節的。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
元雜劇角色:"末"、"旦"、“淨”、“雜”等。

寓言

寓言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無生物。多借用比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

不同國家

亞洲文學

中國文學:香港文學、澳門文學、吳語文學、台灣文學
馬新文學、緬甸文學、日本文學、朝鮮文學

歐洲文學

英國文學、法國文學、德國文學、希臘文學、俄羅斯文學

其他

美國文學、英語文學
參見
文學獎一覽表,文學作品,文學創作,文學鑑賞,文學流派,文學思潮,左翼文學,文藝工作者,兒童文學,敘事學

文學價值

文學除了擁有外在的、實用的、功利的價值以外,更為重要的是它還擁有內在的、看似無用的、超越功利的價值,即精神價值。
關於精神,可以有諸多不同的定義。我們一般是在這樣的意義上界定精神這一概念的:它是人內在的一種意向性存在,是人的理性與感性諸多心理因素的有機統一,是人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種心理活動過程。因而,精神的價值不同於物質的價值,精神價值是內在的、本體的、不斷超越自身的。文學藝術的創造活動是文學藝術家的精神活動,文學作品屬於人類的精神產品,文學藝術的接受鑑賞也屬於人們的精神領域的活動,所以,文學藝術的精神性價值應當是其自身最為內在的、基本的價值所在。正如早期的德國現象學學家Moriz Geiger指出的,“在藝術作品中,存在著一些構成其價值的確定的特性,那就是藝術的精神性價值的特性,即它並不為實現某種目的而服務的手段。這些價值是作為存在於作品之中,作為被包含在藝術作品之中的特性而被人們體驗的。”
藝術,在履行自己的種種“服務”職責時,反而已經忘記了什麼是它自己,而我們在擁有過多“藝術作品”時卻失落了“藝術的精神”。
藝術,並不僅僅是工具,甚至也並不總是“作品”。藝術在本質上是一種生存方式,生活態度,生活的內涵,是生命賴以支撐的信仰。

文學獎項

中國文學獎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堅持公正、獨立和創造的原則,堅持藝術質量和社會影響力並重,每年頒發一次,立志要為華語文學的發展找到新的出路。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漢族,浙江嘉興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
茅盾文學獎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將自己的25萬元稿費捐獻出來設立的,在中國文壇的影響較大。是我國最高榮譽的文學獎之一。
“莊重文文學獎”由香港莊氏集團創辦人、愛國華人企業家莊重文先生倡議出資設立,旨在獎勵在文學創作和文學評論中成績優異的青年作家。自1988年首屆開始,先後有170多位青年作家獲此獎項。
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字小石,祖籍湖北潛江,生於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國現代傑出的戲劇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寫過8部劇本。
曹禺戲劇文學獎是中國戲劇文學領域一項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藝術評獎活動。
魯迅文學獎每兩年評選一次。將選出該評獎年度
里某一文學體裁中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作品。推動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的繁榮與發展而設立的,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大獎之一。
新概念作文大賽是萌芽雜誌社舉辦的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作文大賽。
魯迅文學獎魯迅文學獎
中國作文金螞蟻獎
中國作文金螞蟻獎是陽光杯全球華語少年寫作大賽屬下獎項,在各地中國小校及海外華校影響十分廣泛。
陽光杯全球華語少年寫作大賽,於2005年開賽,是國內作文大賽註冊商標。
老舍文學獎是北京市文聯和老舍文藝基金會於1999年創立的文學獎,老舍文學獎是北京市文學藝術方面的最高獎勵,與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並稱中國四大文學獎。
由中華文學基金會馮牧文學專項基金設立的這個全國性文學獎項,是馮牧的生前友好和學生籌集資金專門設立的。該獎所設青年批評家、文學新人和軍旅文學三個獎項,在我國均還是第一次。
冰心獎產生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初。為祝賀冰心老人九十大壽,紀念冰心老人一生為孩子們創作眾多受歡迎的作品,在雷潔瓊、韓素音、葛翠琳等社會各界名流的倡導支持下,“冰心獎”猶如一朵素雅聖潔的小花在文學園地中綻放了。
我國文學界一項重要的文學獎,人民文學獎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謖,1986年首次評獎,每過幾年嘉獎一批優秀作品,第二屆是1994年,第三屆是2001年。200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人民文學》雜誌與貴州茅台集團達成合作意項,“人民文學獎”被冠名為“茅台杯人民文學獎”,每年評出優秀中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詩歌等共10名,由作家、評論家與讀者代表共同組成評審會進行獨立審讀與討論並評選產生。2007年將長篇小說也納入評獎範圍。2010年新增設了非虛構作品獎。

外國文學獎

國際安徒生文學獎是由IBBY於1956年開始設立的國際性文學獎, 每兩年一次授予兒童圖書作家和插圖畫家,以此獎勵並感謝他們寫出的好書。它是世界兒童圖書創作者的最高榮譽,所以也被稱為“小諾貝爾獎”,這個獎項由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贊助,並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名字命名。
英仕曼文學獎
在新聞報導中常譯為曼亞洲文學獎、曼氏亞洲文學獎。該獎項創立於2007年,是香港國際文學節及英國投資公司“英仕曼集團”聯合創辦的。早期獎項頒發給未以英語出版過的亞洲小說,2010年以後改為頒與當年度首次以英文發表的亞洲小說。
根據蘇聯人民委員會1939年12月20日決議設立。獎給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建築等方面的傑出成果。 史達林本人特別關注文學事業,他特地設立了史達林文學獎。對於所有獲獎作品他都不惜時間審查,親自確定應獲得獎項。有時史達林還親自下達寫作提綱,遵照這完成的作品總是能照例獲得“史達林文學獎”。 1951年,我國作家丁玲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的 《暴風驟雨》、賀敬之和丁毅的歌劇《白毛女》。同時獲得史達林文學獎。
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獎項,而是美國普利茲獎眾多分枝中的一個。約瑟夫·普利茲在去世前第7年——1904年,立下遺囑,將自己的財產捐獻給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由他們建立一個新聞學院。這筆高達200萬美元的款項中,有四分之一被用來設立獎項,後來這筆錢成為了普利茲獎的基金。1917年,該獎的第一屆頒獎儀式舉行,此後每年頒發一次。
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在1895年11月27日寫下遺囑,捐獻全部財產3122萬餘瑞典克朗設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遺囑,瑞典政府於同年建立“諾貝爾基金會”,負責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學獎就是其中之一。

文學情懷

曾經,這是一段歷史,承接一片文化,更塑造了一種偉大的人格魅力。
文學的情懷文學的情懷
曾經,這是一種涵養,包含萬千知識,也醞釀了一杯香醇的珍貴美酒。
詩詞曲賦,文學以優美的姿態走進人們的心田,使人或沉醉,或品味。
為你打開一扇神奇的門,豁然開朗,奼紫嫣紅,溫暖如春。
放歌者,何不獨酹江月?孤獨者,黯然對影成三。
一世英雄,一方水土,一處美景,都付笑談中。
哲士獨吟:人生無窮,江月相似;將軍長嘆:夢回連營,白髮叢生。
文學即人學,即美學,及世界的學問。
走進文學,世界盡在你眼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