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氏亞洲文學獎

曼氏亞洲文學獎

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在新聞報導中常譯為曼亞洲文學獎、曼氏亞洲文學獎。該獎項創立於2007年,是香港國際文學節及英國投資公司“英仕曼集團”聯合創辦的。早期獎項頒發給未以英語出版過的亞洲小說,2010年以後改為頒與當年度首次以英文發表的亞洲小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曼氏亞洲文學獎
  • 外文名:Man Asian Literary Prize
  • 又名:曼亞洲文學獎、曼氏亞洲文學獎
  • 時間:2007年
發展歷程,歷屆獲獎者,

發展歷程

該獎是香港國際文學節及英國投資公司“英仕曼集團”聯合創辦的。最初的作品要求是“未發表英文版的亞洲小說”,既包括已發表的亞洲小說,可附帶未付梓的英文譯本;以及未發表的英文原作。假如獲獎作品帶有英譯本,文學獎會在一萬美元的基礎上增加3000美元獎金給譯者。組委會表示,文學獎“能令獲獎者得到世界文壇的認可”,文學獎其中一個重要任務是協助將亞洲文學譯成英文出版,並推薦到英語世界乃至全世界。香港國際文學節的總監彼得·哥頓表示,“英仕曼亞洲文學獎”將作為非盈利項目操作,評獎規則與“布克獎”相似。哥頓表示,創立該獎項是由於亞洲作家在全球文壇的角色日益重要,“亞洲正在逐漸成為國際出版商推出新作品的發源地,文學獎不僅著眼於已出版的作品,更會集中推薦還沒有英譯版的新作。”
2007首屆曼氏亞洲文學獎標誌2007首屆曼氏亞洲文學獎標誌
2010年3月官方網站更新,該獎以區區數百字宣布了評獎規則上的重大變更:該獎將只頒與2010年“首次以英文發表”的亞洲小說,原以其他語言寫成的英譯作品亦可。過去三年,該獎的評選範圍一直是“未以英語出版過的亞洲小說”,所以這是個非常大的變化。 此外,作者將無權自行報名參評,而只能由出版商選送。每家出版商可送交兩部符合規則的作品。獎金則從1萬美元大幅提高至3萬美元。若大獎得主為譯作,譯者可另得5000美元。按照公布的時間表,2010年度曼亞獎的決選名單將在2011年2月產生,3月份宣布大獎得主。
亞洲文學獎的“亞洲”定義範圍僅及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27個國家與地區,而不包括土耳其、伊朗、中東、外高加索和中亞諸國等。近年來,曼亞洲文學獎參賽數量有所下降,2007年有243部參賽作品,2009年有150部,2010年僅有54部參賽作品。

歷屆獲獎者

屆別
年度
獲獎者
所在國家或地區
作品名
第一屆
2007年
中國
狼圖騰
第二屆
2008年
米格爾·西喬科(Miguel Syjuco)
幻覺》(Ilustrado)
第三屆
2009年
中國
河岸
第四屆
2010年
畢飛宇
中國
《玉米》
第五屆
2011年
申京淑
韓國
《請照顧媽媽》
(中譯本《尋找母親》)
第六屆
2012年
陳德黃
馬來西亞
《夜霧花園》
(The Garden of Evening Mist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