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詩

敘事詩

敘事詩是詩歌體裁的一種。它用詩的形式刻畫人物,通過寫人敘事來抒發情感,與小說戲劇相比,它的情節一般較為簡單。這種體裁形式,有故事有人物等小說的內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詩的特點;情節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濃厚的詩意,又有簡練的敘事,有層次清晰的生活場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敘事詩
  • 外文名:Narrative poem
  • 代表作品:《木蘭詩》《長干行》《琵琶行》
  • 敘事結構:紀事型、感事型、情節型
  • 詩作形式:創世敘事、英雄敘事,婚姻愛情
  • 代表詩人:李白、白居易、高適、元稹
  • 特點:概括社會,顯示生活本質
簡介,特點,內容本質,特點分類,創世敘事類,英雄敘事類,婚姻愛情敘事類,體裁分類,長慶體,梅村體,有名詩文,

簡介

敘事詩是中國詩歌的一種,初期敘事詩就是中國古代的民間敘事詩,以敘述歷史或當代的事件為內容的詩。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到了唐代,元稹和白居易等文人也開始大量創作敘事詩,與古代的民間敘事詩不同,屬於文人敘事詩。古典詩歌中著名的敘事詩有《木蘭詩》﹑《孔雀東南飛》、《長歌行》、《長恨歌》、《琵琶行》、《連昌宮詞》等。
外國的敘事詩(Ballade)是從法語引進的一種詩歌。敘事詩通常有三段,每段8至10行,最後以4行或5行詩句構成的後記(又稱"跋")為結尾。每一段都有相同的疊句。全篇一般只用三個韻,每一段押韻的順序相同。喬叟是英國敘事詩寫作之第一人。19世紀晚期,敘事詩在斯溫伯爾尼(Swinburne)、奧斯丁·多布森和一些人的影響下流行起來。敘事詩這種形式後來主要用於輕鬆和詼諧的詩歌中。

特點

寫作敘事詩,要對社會生活進行高度的藝術概括,以人物形象顯示生活的本質,展示時代的精神和力量。通常包括英雄歌謠,史詩,話劇等形式。它的結構形式主要分為紀事型、感事型、情節型這三種敘事結構。當中敘事詩在不同的敘事結構,它的敘事視角(全知敘述角度、限制敘述角度)有所不同,敘事方式多種多樣。著名的國外敘事詩有《巴特里克·史賓斯爵士》、《蘭德爾王》、《古舟子之詠》、《傑西·詹姆斯》和《弗朗基與約翰尼》等。
中國的民間敘事詩是一種具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的韻文或散韻結合的民間詩歌。敘事性是民間敘事詩的突出特點。在民間敘事詩的創作和傳播中,巫師、藝人、歌手等起著比較重要的作用,有些重要作品還有專業的歌唱人員。這類詩歌除以口頭形式流傳外,有的還有手抄本。
中國民間敘事詩大多結構比較完整,故事有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有些還有尾聲。比興、誇張、排比、擬人、重疊、復沓等修辭手法比比皆是,其中不乏比較完美的文學作品,長久流傳並產生影響,在中國民間文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有些宏偉的篇章不但是中國文學的寶貴財富,而且具有世界意義。同時在民族學、民俗學、宗教學、語言學等學科的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價值。

內容本質

敘事詩的內容本質——抒情性敘事詩的內容本質是抒情性。離開這一點,敘事詩的內容就會同其他不是詩的敘事作品劃不清界限。
敘事詩當然要敘事,要合適地處理好事與情的關係,要在抒情中敘事,敘事中抒情,具有分明的抒情氣質。
敘事詩的抒情性表現為它以詩的抒情原則統馭敘事而不是相反。敘事詩中常常出現抒情插筆——詩人自己站出來,直接向讀者傾吐自己對所敘之事的審美評價,抒發自己的激情。這些抒情插筆,是聯繫全詩各部分的紐帶,而且經常是“居要”的“片言”,是精闢的警句。當然,敘事詩在詩中有自己的特點:敘事。這是抒情詩不能取代的。生活給敘事詩留下了位置。
和抒情詩相比,敘事詩所敘之事是完整的。抒情詩即便有故事,這故事也不完整;敘事詩的故事卻具有完整性。
敘事詩迴避複雜情節,不以故事的曲折離奇取勝,而是寓豐富於單純。

特點分類

中國民間敘事詩的產生、流傳和演變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按內容分,有創世敘事詩英雄敘事詩婚姻愛情敘事詩三類:

創世敘事類

這類敘事詩產生較早,大多以開天闢地人類起源、自然萬物起源、民族來源、文化創造等為題材。此類作品在中國西南少數民族中保存甚多。 如已蒐集、 整理、 出版的□族的《梅葛》、納西族的《創世紀》、白族的打歌《創世紀》、瑤族的《密洛陀》、拉祜族的《牡帕蜜帕》、阿昌族的《遮帕麻與遮米麻》、苗族的《苗族古歌》、壯族的《布伯》以及布依族和侗族古歌等長篇和短篇創世敘事詩二、三十部(篇)。 這些作品,主要敘述世界的創造者們(天神、巨人和半人半神式的英雄)開天闢地、創造人類及自然萬物的英雄業績。不少的創世敘事詩,同時把這些開闢之神作為文化英雄和本民族的始祖加以歌頌。這就使一些長篇創世敘事詩具有比較廣闊的內容,如詩中常常將一年四季的劃分,狩獵、畜牧、農事、工具製造、火的發明、造屋、祭祀以及婚姻、喪葬等生產和生活事象的起源,歸功於這些文化英雄。在關於民族來源、民族遷徙詩歌中,他們又充當著始祖神和氏族、部落守護神的角色。此外,也有些民族的創世敘事詩,只有開天闢地、人類起源等內容,形式較短小,如侗族的《祖源歌》、布依族的《十二個太陽》、藏族的《什巴開天闢地歌》等等。

英雄敘事類

主要表現英雄人物及其業績。這類敘事詩可以分為古代英雄敘事詩近世英雄敘事詩兩類。
第一類是古代英雄敘事詩,亦稱“英雄史詩”。此類敘事詩,一般篇幅較大。有的還是多達幾部和幾十部的宏篇巨製,如藏族的《格薩爾王傳》、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蒙古族的《江格爾》、《格斯爾傳》等;也有情節完整、自成系統的短篇,如維吾爾族的《烏古斯傳》、羌族的《羌戈大戰》、哈薩克族的《阿勒帕米斯》、蒙古族的《勇士古那乾》、《智勇的王子希熱圖》等。在詩歌形式上,既有韻文體的,也有韻文與散文兼行形式。特別是韻散兼行體制,使英雄敘事詩在民間以說唱的方式廣為流傳,深受聽眾歡迎。
古代英雄敘事詩,一般認為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初期或封建社會初期。中國各民族英雄敘事詩發展不平衡,具體作品產生、形成的時代尚無定論。但一般而言,它與各民族歷史上經歷過的部落和部落聯盟時代的相互戰爭有著比較密切的系。這個階段社會的生產組織和軍事組織統一,部落之間經常進行征戰,英雄崇拜成為這個階段流行的社會思潮。古代英雄敘事詩,在思想內容上,主要表現部落征戰和歌頌部落英雄的戰鬥事跡。如格薩爾瑪納斯江格爾、洪古爾、烏古斯可□等,都是史詩中部落民智慧和力量的象徵。在部落戰爭中,戰勝者一方的業績,集中表現在史詩中英雄人物身上,而戰敗者一方,常作為魔鬼出現。
古代英雄敘事詩的產生,主要根據當時的現實生活,同時也包含著神話和創世史詩的因素。有的就是在創世敘事詩有關祖先崇拜和“文化英雄”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如大部分英雄敘事詩關於族源的追述、民族的遷徙、圖騰崇拜遺蹟、古老的祭祀典禮的描繪、古代社會習慣法準則的追憶等等,都和神話敘事詩有天然聯繫。就是英雄人物神奇般的誕生,充滿幻想的戰爭場面的敘述,也無不打上神話的烙印。
第二類是近世英雄敘事詩。大多表現近世歷史上曾出現過的人物和事件,一般都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創作的。如蒙古族的《嘎達梅林》、《陶克陶之歌》,苗族的《張秀眉之歌》,南北朝時期的《木蘭詩》等,中國的《鐘九鬧漕》(《抗糧傳》) 等,它們大都是在事件發生當時或稍後產生的有關短歌和口頭傳說基礎上,逐漸連綴,發展而成的。

婚姻愛情敘事類

在長期的階級社會中產生,是當時婚姻制度和習俗的反映。這種敘事詩一般較少神話因素,它不像創世敘事詩和古代英雄敘事詩那樣反映部落歷史的重大事件,主要表現個人生活中的愛情糾葛,個人合理要求與社會制度、習俗的矛盾,有時通過男女青年的美滿結合,表現出人民的理想和願望。
在中國各民族民間文學寶庫中,反映婚姻愛情的民間敘事詩十分豐富。中國古代敘事詩(多為短篇)有《詩經》中的《氓》、漢代樂府中的《上山采蘼蕪》、漢末建安時期的《孔雀東南飛》等,近世這方面的作品有《雙合蓮》等。少數民族的這類敘事詩作品更多,比較有影響的如傣族的《娥並與桑洛》、苗族的《哈梅》、土家族的《錦雞》、回族的《馬五哥與尕豆妹》、維吾爾族的《艾里甫和賽乃姆》、哈薩克族的《薩里哈與薩曼》等。
婚姻愛情敘事詩,人物形象比較完整、鮮明,語言一般自然、生動,有的比較精練,富有表現力。有些作品抒情性較強,富有感染力

體裁分類

長慶體

“長慶體”之稱始於宋人,緣於白居易元稹的文集名。是對唐代白居易、元稹詩的泛稱,所指較為寬泛。清以後,其內涵所指逐漸確定下來,成了以《長恨歌》、《琵琶行》、《連昌宮詞》為代表的那種敘事風情宛轉、語言搖盪多姿、平仄轉韻的七言長篇歌行之專用名詞。
長慶四年十二月,元稹將白居易的詩文編定為五十卷,命名為《白氏長慶集》;元稹自己的文集,亦題名《元氏長慶集》。儘管“長慶”僅四年時間,在元、白的創作中只是很短的一個階段,但是作者本人表示認同,《新唐書·藝文志》載錄作“《白氏長慶集》七十五卷”、“《元氏長慶集》一百卷”。宋人目錄流傳於今者,如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等,亦均作《白氏長慶集》、《元氏長慶集》。可知宋代時,元稹、白居易的詩文均以《長慶集》之名行世,當時人們也習慣於如此稱呼他們的文集。由此可以推定,長慶體”即元白體之別名

梅村體

明末清初,吳偉業學習長慶體,融合“初唐四傑”的語言風格,將長慶體敘事詩改造為著名的“梅村體”。梅村體是長慶體的繼承與發展,優點在於辭藻和聲韻更出色,缺點在於用典過多。長慶體和梅村體是中國文人敘事詩最重要的兩大類型。
“梅村體”詩基本可分為四大部分:一是戰爭悲劇,如《臨江參軍》、《雁門太守行》、《松山哀》等;二是政治悲劇,如《殿上行》、《讀史雜感》、《東萊行》等;三是宮廷悲劇,如《永和宮詞》、《蕭史青門曲》、《洛陽行》等;四是藝人平民系列,如《楚兩生行》、《聽女道士彈琴歌》、《臨淮老妓行》、《捉船行》等。吳梅村在創作時展現悲劇場景的方式粘著於以人系事的手法上,而對場景的裁取卻顯示出獨到的匠心,具有典型性的場面伴隨著個人遭際浮現在讀者面前,讀者在個別人的具有原生態的真實事跡中,能夠窺見歷史普遍的真實。
吳梅村詩中通過對個體命運的描述,既能補史之闕,復可以小見大,在個體抒情外,追索某種特殊事件在歷史中反映的意義,這是吳詩的特點。其中戰爭悲劇詩與政治悲劇詩通常採用在歷史的鋪敘中凸現人物的悲劇性命運的手法,而在宮廷悲劇詩、藝人平民悲劇詩中借詩中人物的遭際命運來寓歷史的幽思。前者詩人在創作時側重於歷史事件的記述,史家的褒貶手法分明;後者著重於詩中人物的嘆惋,詩歌的抒情性特徵更濃些。儘管詩人對不同題材,運用的手法各有側重,但以詩史思維方式把握對象,憑藉時代機遇的予贈,這也不能不說是詩史異質同源的一種文化遇合。秉承史家“以人記事”的傳統,而又能自然而然地與詩美藝術的“以個別寓普遍”的要求相結合,正所謂“詩人慧眼,善於取題處”,這也不能不說是詩史異質同源的一種文化遇合。

有名詩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非為織作遲, 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髮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 供養卒大恩;仍更被驅遣, 何言復來還!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 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 種種在其中。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後人,留待作遺施,於今無會因。時時為安慰, 久久莫相忘!”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袷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 精妙世無雙。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裡。”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出門登車去,涕落百餘行。
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後。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蘭芝慚阿母:“兒實無罪過。”阿母大悲摧。
還家十餘日,縣令遣媒來。雲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謂阿女:“汝可去應之。”
阿女含淚答:“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阿母白媒人:“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雲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
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六合正相應。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雲。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齎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鬱郁登郡門。
阿母謂阿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
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執綾羅。朝成繡袷裙,晚成單羅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門啼。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自君別我後,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願,又非君所詳。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
府吏謂新婦:“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新婦謂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執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全!
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後單。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汝是大家子,仕宦於台閣。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
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轉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我命絕今日,魂去屍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唐朝 李白
秋 歌
長安一片月, 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 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 良人罷遠征?
冬 歌
明朝驛使發, 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 幾日到臨洮?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唐】白居易
嵐霧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灘聲秋更急,峽氣曉多陰。
望闕雲遮眼,思鄉雨滴心。
將何慰幽獨?賴此北窗琴。
【唐】李中
旅次經寒食,思鄉淚濕巾。
音書天外斷,桃李雨中春。
欲飲都無緒,唯吟似有因。
輸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唐】杜荀鶴
驅馬傍江行,鄉愁步步生。
舉鞭揮柳色,隨手失蟬聲
秋稼緣長道,寒雲約古城。
家貧遇豐歲,無地可歸耕。
【唐】張喬
何處積鄉愁,天涯聚亂流。
岸長群岫晚,湖闊片帆秋。
買酒過漁舍,分燈與釣舟。
瀟湘見來雁,應念獨邊游
【唐】布燮
瀘北行人絕,雲南信未還。
庭前花不掃,門外柳誰攀。
坐久銷銀燭,愁多減玉顏。
懸心秋夜月,萬里照關山
【唐】周賀
大野始嚴凝,雲天曉色澄。
樹寒稀宿鳥,山迥少來僧。
背日收窗雪,開爐釋硯冰
忽然歸故國,孤想寓西陵。
【唐】戎昱
故國遺墟在,登臨想舊遊。
一朝人事變,千載水空流。
夢渚鴻聲晚,荊門樹色秋。
片雲凝不散,遙掛望鄉愁。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唐】司空圖
寄花寄酒喜新開,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
【唐】韋莊
年年春日異鄉悲,杜曲黃鶯可得知。
更被夕陽江岸上,斷腸煙柳一絲絲。
【唐】元稹
滿眼傷心冬景和,一山紅樹寺邊多。
仲宣無限思鄉淚,漳水東流碧玉波。
【唐】高衢
南北千山與萬山,軒車誰不思鄉關。
獨留芳翰悲前跡,陌上恐傷桃李顏。
【唐】薛濤
峨嵋山下水如油,憐我心同不繫舟。
何日片帆離錦浦,棹聲齊唱發中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