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話

詞話

隨著明代說唱藝術的發展,品種名稱也日趨繁多,有的沿用宋代陶真的名稱,有的沿用元代詞話的名稱,而“說詞”、“唱詞”、“文詞說唱”、“打談”、“門詞”、“門事”、“盲詞”、“瞽詞”等都是明代所創,稱謂雖然不同,實際都是指詞話而言。明代中葉以後,詞話的說唱伎藝逐漸發展演變為彈詞和鼓詞兩個系統,取代了詞話的名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詞話
  • 拼音:cí huà
  • 注音:ㄘㄧˊ ㄏㄨㄚˋ
  • 釋義:評論詞的內容
基本信息,基本解釋,基本概念,引證解釋,

基本信息

【詞語】:詞話
【拼音】:cí huà
【注音】:ㄘㄧˊ ㄏㄨㄚˋ

基本解釋

1. [notes and comments on ci poetry;novel with parts in verse common in the Ming Dynasty]
2. 評論詞的內容、形式或記載詞的作者事跡的書。
3. 散文裡間雜韻文的說唱文藝形式,是章回小說的前身,起於宋元,流行到明代。明代也把夾有詞曲的章回小說叫做詞話。

基本概念

詞話盛興於元、明兩代的說唱藝術形式。一般認為淵源於唐、五代的詞文,直接繼承於宋代的說話伎藝。詞話的名稱,不見於宋、金文獻,只在《元史·刑法志》和《通制條格·雜令》中才有關於禁止民間子弟“演唱詞話”、“搬唱詞話”的禁令元陶宗儀《輟耕錄》:“宋有戲曲、唱諢、詞說。”有的研究者認為詞說即是詞話。明人錢希言《桐薪》、《獪言》說宋朝有《燈花婆婆》、《紫羅蓋頭》詞話;清初錢曾《也是園書目》著錄宋人詞話《燈花婆婆》等12種。對此,近代學者有不同見解。葉德均《宋元明講唱文學》一書認為這些都是後人以元、明兩代沿襲的名稱加於宋人話本之上的,不能考實為宋代即有詞話之稱。胡士瑩《詞話考釋》一文則認為“宋元話本,有所謂詞話者,其體實兼樂曲與詩讚二者”,並將宋人以鼓子詞體制寫的《刎頸鴛鴦會》,及諸宮調、說唱貨郎兒、陶真、彈唱因緣等宋、金、元的說唱伎藝都歸於詞話之屬。這種說法與孫楷第《詞話考》中認為詞話的“詞”字應包括詞調之詞、偈贊之詞、駢儷之詞見解相一致。
元代的詞話沒有完整的作品流傳下來,只在元雜劇中可以見到引用詞話之處,如《元曲選》中就有92種在全劇之末引用詞話,做為訴詞、斷詞,或全劇的總結。另外,在雜劇的曲文中也有直接引用詞話的唱詞。這些引用的詞話都是七字句、攢十字,也間有一些雜言,但都是詩讚體之詞由此可見,元代詞話的唱詞是以詩讚體為主,並沒有樂曲、詞調、駢儷的詞這與近年發現的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16種,及明萬曆刻本《大唐秦王詞話》的唱詞是一致的。葉德均認為詞話的詞應作“文詞”或“唱詞”的廣義解釋,而以詩讚詞為主,是符合實際的。元人雜劇中引用詞話之多,反映了民間說唱藝術與戲曲藝術的互相影響,同時也反映了元代詞話的盛行。明代詞話繼續流行,根據現在所能見到的作品而言,有長篇作品,也有中、短篇作品,題材相當廣泛。《大唐秦王詞話》是一部長篇講史作品;另外據近代學者的考證,著名的長篇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封神演義》在明代初葉都有詞話本。1967年發現的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篇幅都比較短,題材屬於傳奇、公案、靈怪一類的為多。又如《古今小說》中的《李秀卿義結黃貞女》是由詞話本《販香記》改編的;《警世通言》中的《蘇知縣羅衫再合》是由唱本《蘇知縣報冤》改編的,可知原作篇幅不長。

引證解釋

1. 評論詞、詞人、詞派以及有關詞的本事和考訂的著述。始於宋代,最早的詞話專著是宋楊繪的《時賢本事曲子集》,今佚。著名者有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王國維《人間詞話》等等。
2. 盛行於 元 明 兩代的說唱藝術形式。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三折:“那唱詞話的有兩句留文:‘咱也曾 武陵 溪畔曾相識,今日佯推不認人。’” 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看官,則今日聽我說《珍珠衫》這套詞話,可見果報不爽,好教少年子弟做個榜樣。”清 龔自珍 《題紅蕙花詩冊尾》詩:“歌板無聊舞袖涼,江南詞話斷人腸。” 姚華 《論文後編》:“而雜劇一科,且為詞話開山,傳奇導源,授受相承,皆宗北宋。”
3. 明 人章回小說中夾有詩詞者,亦稱“詞話”,如《金瓶梅詞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