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作用,作用原理,適應症,禁忌症,常用手法,推法,拿法,按法,摩法,滾法,揉法,掐法,治療,頭部按摩法,近視眼按摩法,腹部按摩法,特醫叩擊法,動作要領,操作手勢,適用範圍,臨床套用,失眠,脾胃不和,便秘,腹脹,小兒疳積,注意事項,
基本作用
3.理筋散結
4.正骨復位
作用原理
力學作用 松解粘連緩解肌肉痙攣 直接作用於機體 解除局部病變 直接作用
感覺刺激 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調節 神經系統調節 調整內臟功能 間接作用
適應症
禁忌症
常用手法
推拿手法,是操作者用手或肢體其他部分刺激治療部位和活動患者肢體的規範化技巧動作。由於刺激方式、強度、時間和活動肢體方式的不同,形成了許多動作和操作方法均不同的基本
手法,並在此基礎上由兩個以上基本手法組合成複合手法(如按揉法、
推摩法等),或由一連串動作組合而成、有其操作常規(或程式)的複式操作法等等。推拿治療是以手法操作為主的一種特殊療法,作為其特色標誌之一的學術流派,更以其師承及臨證體驗的不同而造就各自手法上鮮明的個性。因此,推拿手法之多竟達百種以上。其中既不乏可單獨套用而成為有其適應證治範圍的單一推拿療法,也有融合變通後形成一套常規操作程度的複式推拿療法;有些
手法經一定的訓練後即可掌握,而有的則需有相當程度的功法基礎(如內功推拿等)和臨證體驗之後才能得心應手。推拿的常用基本手法大致可分為按壓類、擺動類、摩擦類、捏拿類、捶振類和活動關節類等六大類。推拿具有舒經通絡、促進
氣血運行、調整
臟腑功能、潤滑關節、增強人體抗病能力等作用。正因為推拿具有這樣的作用,在
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常見疾病的治療方面,效果很明顯。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人因為急性腰扭傷、
落枕或者
頸椎病,去做推拿。其實推拿不僅僅是針對落枕、扭傷,以及腹瀉有效,對其他疾病的治療也很有效果。比如某男子長期受失眠困擾,經常需要依靠藥物才能入睡,接受了幾次推拿治療後,睡眠情況得到改善,不需要藥物也能安然入睡。再如一老太太患有
慢性淺表性胃炎,四處醫治都不見好轉,在正規推拿治療後,加上其他康復治療措施,症狀得以緩解。
推拿在消除疲勞、延緩衰老、減輕肥胖、治療更年期綜合徵、皮膚美容等的臨床研究中,出現了新興治療優勢,相信簡、便、易、廉,無副作用的推拿療法會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接受和使用。
推法
顧名思義是以手向外或向前用力使物體移動之意,其概念是,用指或掌著力於人體一定位置或穴位上,向前向外移動或弧形移動,可分平推、直推和分推等法。
拿法
手法:用拇指、
食指、中指相對,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漸用力內收、並作持續揉捏動作。
要領:腕要放體靈活,用指面著力揉捏,動作要連續不斷,用勁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由於拿的部位的手法的差異,又可分三指拿,四指拿和五指拿三種,拿法的刺激較強,常配合其它手法,用於頸下,肩部和四指部穴位。功能:有疏通經絡,解表發汗、鎮靜止痛、開竅提神作用。
按法
手法:按是壓的意思,用手指或掌面著力在體表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漸用力下壓,稱為按法。
要領:按壓方向要垂直,用力要由輕到重,穩定而持續,使剌激充分透達到肌體組織的深部。切忌用迅猛的暴發力,以免產生不良反應,對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臨床套用時常與
揉法結合使用,組成按、揉複合手法,即在按壓力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再作小幅度的緩緩揉動,此手法剛中兼揉,既有力而又柔和,按法的具體動作很多,有
大指面直接法或用大指背屈而按之,或兩手對面合按之,胸腹則以掌心按之。
摩法
摩是撫摩之意,在
推拿手法中主要分為摩法和摩掌法。作食、中、
無名指指面附著在體表的一定位置上,作環形有節奏的撫摩,稱為摩法,摩法是推拿手法中最輕柔的一種,動作要領應掌握肘關節微屈,腕部放鬆,指掌自然伸直輕放在體表的一定部位上。然後連動前臂作緩和協調的環旋撫摸。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均可,每分鐘頻率約定120次, 石宣秘錄中說:“摩法不宜急,不宜緩,不宜重,有中和之義施之”。近代則有姜、蔥汁、冬青膏、
松節油等作為套用摩法時的輔助用藥。摩法如同一指禪法結合成為推摩複合
手法。這是點與面相結合的手法,即大拇指推所取穴位,其餘四指摩相應的部位,更能加強其治療作用。
滾法
可用於頭部、
肩背、腰骶及四肢關節處,治療頭痛、偏癱、關節酸痛等症。
方法:用小指、
無名指、中指的指關節突起部分,附在一定部位上,通過
腕關節屈伸外旋連續往返活動,使產生的力輕重交替,持續不斷的作用於治療部位上。
動作要領:
①、肩臂不要過分緊張,肘關節屈曲120-140度角。
②、手腕要放鬆,滾動肘掌背盡側部要緊貼體表,不可跳動或使手背拖來拖去按摩。
③、手背滾動的幅度控制在120度左右,即當腕關節屈曲時向名滾動約80度左右,腕關節伸時向內滾動約40度左右。
④、壓力要均勻,動作協調而有
節律,不可忽快忽慢時輕時重。一般每分鐘滾動140次左右。
滾法由於
腕關節屈伸幅度較大,所以接觸面較廣,並且壓力較大,掌背著力柔和而舒適,故套用於
肩背腰臂及四肢等肌肉較豐厚的部位。
滾法推拿療法是以滾法作為主要
手法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推拿療法。它以
經絡學說為基礎,根據病理變化和辨證施治理論,憑藉熟練的操作技能,在人體體表適當的部位上施以擦、揉、按、拿、捻、搓等手法,並配合被動運動或指導患者進行自主性功能鍛鍊來治療疾病。
滾法是滾法推拿的主治手法。滾法的操作是依靠腕關節的伸屈動作來促使手掌背部在人體體表進行來回“滾動”的。滾法操作時,幾乎有一半以上的掌背直接抵壓於人體體表,並作
腕關節屈伸運動,所以它不但刺激力量強,而且作用面積也較大,能夠使其作用力深透到體表深層而直達病所,通過腧穴的“
得氣”感應而起到疏通經絡、
行氣活血、調整明陰陽、濡潤筋骨等作用,並能對
肌肉痙攣、
強直和粘連等病態直接發揮明顯的改善作用。因此,
滾法推拿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正確地配合以各種輔助
手法及被動運動,並適時指導患者進行自主性功能鍛鍊,對某些神經系統、
運動系統疾病,尤其是對
軟組織損傷等疾病有相當顯著的療效。
以手掌背部近小指側部分貼於治療部位上,掌指關節略為屈曲,然後進行腕關節最大限度的屈伸及前臂旋轉的協同動作,使掌背近小指側部分在治療部位上作來回運動。操作時,術者的
肩關節放鬆下垂,肘關節離開軀幹約15厘米左右;各手指任其自然,不能過度屈曲或伸直,
腕關節屈伸幅度要大,使掌背部分1/2的面積接觸在治療部位上。掌背的近小指側部分是
滾法操作的著力點,應緊貼治療部位上,不宜移動或跳動,腕關節的屈與伸應保持相等均勻的壓力,以避免手背與體表撞擊。每分鐘來回擺動120次左右。滾法在臨床上套用時,常根據治療的需要,配合各種被動運動以及按、拿、捻、搓等各種輔助
手法,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淤,松解粘連、理順筋脈等作用,因此適用於治療頸、肩、腰。背、臀部及四肢關節等部位的扭挫傷,以及筋脈拘攣、
關節強直、肢體癱瘓、疼痛麻木等症。
揉法
用拇指指端、
食指端、中指指端或中、
無名指指端緊附於穴位上作緩和迴轉的按撫動作。除用指端外,還可運用
小魚際部或掌根部作揉法。故可分別稱之為指揉法、
魚際揉法、掌際揉法。揉法較推法、
按法、
摩法均有力大些,在施法時帶動皮下組織,不是在皮表撫摩。揉法為
小兒推拿常用的
手法之一。有左揉止吐、右揉止瀉之說。
掐法
把拇指或
食指的指甲豎立著按壓,給予強剌激的方法。逐漸加大用力,使力達深透為止,注意不要掐傷皮膚。掐後壓出輕微的痕跡。有緩解疼痛的作用。
上述
手法為常用基礎手法,臨床法療時常常對治療效果起著決定作用,因此要求“特醫”治療者要把上述基礎手法刻苦練習務必掌握。
治療
頭部按摩法
準備:端坐姿勢,微閉雙目,意守中丹田,舌頂上齶,緩呼緩吸,上身挺拔,雙手自然下垂,手指分開,兩腳與肩同寬,醫患者均加良性意念:如:高血壓下降、低血壓回升、頭通解除等。
端坐式主治範圍:各種
感冒、各種發熱牙痛、三叉神經痛、高血壓、低血壓、美尼爾氏綜合症及各種原因引起的頭痛、失眠、多夢等均可適用。
①、按印堂(用右手拇指按肚,由輕到重逐漸加重到逐漸減壓,時間四分鐘)。
②、推上星:雙手拇指交替由印堂穴推入上星穴九次,在上星穴上用按印堂法四分鐘。
③、推
太陽穴:雙手拇指由上星穴經頭扒入太陽穴,使用上述按法四分鐘。
④、按
風池穴:雙手拇指從太陽穴繞耳後推入風池穴,仍用上述按法四分鐘。
⑤、按缺盆穴:雙手拇指從頸面下推入缺盆穴,用按法四分鐘,然後拍打肩兩下,患者體會到一股熱流順臂而下。
⑥、乾梳頭:除拇指外,其它八指呈90度彎曲返復推梳頭皮約30次。由輕到重。
⑦、叩天靈穴:除拇指外其它八指彎曲拍擊頭部各部,注意此
手法要用手腕上下甩動的力量拍擊,動作輕柔而有力,不可用臂帶腕而力量過大。
⑧、揉雙耳:用雙手大魚際反覆揉搓雙耳20次。
⑨、掩耳:用雙魚際緊堵雙耳,切勿漏氣。
⑩、鳴天鼓:掩耳後用食、中指交替之彈力彈擊玉枕部位,彈擊時先快後慢,先輕後重,共三次。
注意:此法按摩要根據病人的病情,體質情況施力,要隨時注意患者的自我感覺,否則,手法輕時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適得其反或造成患者頭暈、心悸、面色發白、昏倒等,出現不良情況時,暫停休息,重者平臥、喝點開水緩解。
推拿療法
近視眼按摩法
①、三指三穴旋轉按摩法:即拇指按
太陽穴,中指按
四白穴(在下眼眶下一分處)拇指按下關穴,三指適當用力,向前旋轉30次。
②、二指二穴按摩法:即拇指按
翳明穴(即醫風穴下一寸),
食指搭於中指之上,中指按
風池穴,適當用力向前旋轉30次。
③、掐雙眉:即拇指按壓攢竹穴,食指彎曲掐眉頭到眉梢20次。
④、捏山根:即用拇、食二指按壓山根,呈旋式2 0次。
腹部按摩法
準備:平臥、屈膝、手自然平放,眼睛微閉,全身放鬆,用良性意念。
①、開胃口:即用指按上腕穴,食、中、無名三指,以拇指為軸心按壓。上、中、下腕,
氣海穴、
關元穴,餘三指做出相應的順時鐘旋轉動作,按壓旋轉,每次3 0次,或反利復按壓旋轉上述各部位。
②、注意收氣:即用上述
手法每3 0次用兩手自腰窩開始。合力摟氣兩分鐘,腹部按摩完畢後,再
收氣一次,否則會造成氣散而病情加重。
華佗捏脊法:背部按摩法:
準備:腑臥平胸,全身放鬆,每椎間隙,自胸至腰椎旁二橫指處施以推、拿、摩、滾、掐、擦七種手法。
5.治各種中風后遺症,四肢疼痛等
特醫叩擊法
特醫叩擊法是用指、掌、拳、
魚際或棒、拍、擊、打患者肢體一定部位的體表,使之產生叩擊感覺的一種醫療
按摩手法。以手指指端著力,以
腕關節或肘、
肩關節為活動中心。用腕部或前臂、上臂部發力,叩擊患者肢體中的經絡循環的一定部位或穴位,猶如
蜻蜓點水般或小雞啄米狀,點到即起,反覆操作。
推拿療法
動作要領
①、意念集中,氣息調勻,運一身之“氣”、“力”通過上臂、
前臂、手腕直達著力肢體。
②、指端與被點部位的肌膚可至60-90度,叩點時發出噼噼的響聲,點到後即用手腕與前臂的彈力,前指端迅速抬起。
③、叩點頻率每秒可達2 - 3次,快的可達4-6次。
④、叩點要有
節律性,根據用力輕重快慢的不同,有一虛二實、二虛二實、
三虛二實、
五虛二實不同的節律。每一節律中,虛點用力輕,速度稍快,實點用力重,速度稍慢。
⑤、叩點的力量要剛(指力)中有柔,柔(腕肘、臂的彈力)中有剛,剛柔相濟,力透深層,操作敏捷,有力而富於彈性。
⑥、叩擊的三種方法:
①、輕點。以
腕關節為活動中心,主要以腕部力量,用肘關節協調配合,其力輕而富有彈性。剌激相對較弱。
②、中點。以
肘關節為活動中心,主要用前臂的力量,腕關節固定或半固定,
肩關節協調配合,其力介於強弱之間。剌激中等。
③、重點。以肩關節為活動中心,主要用
上臂的力量,腕關節固定,肘關節予以協調配合。其力大,剌激很強。
操作手勢
⑴、中點指法
中指指關節屈成9 0度角,其餘各指握成虛拳,中指指端著力,以腕部發力,叩點在一定穴位或部位上,輕點時可用此法。
中指指關節屈成9 0度角,
食指螺紋按在中指未節背側,拇指螺紋面抵在中指掌側面,小指
無名指握緊,用中指指端著力,以腕部或前臂上臂發力,叩點在一定穴位或部位上,輕點時可用此法。
⑵、食、中指兩指點法
食指、中指併攏,中指做屈使兩指指端平齊,用兩指指端著力,以腕部或前臂部發力,叩點在一定穴位或部位上,叩點時力要深沉,輕點時常用此法。
⑶、三指點法
中指稍後與
食指並齊微屈,拇指螺紋面抵於食、中指末節掌側,三指併攏至品字形,小指與
無名指握緊,用拇、食、中指指端著力,以腕部或前臂上臂部發力,叩點在一定穴位或部位上,輕點或重點時常用此法。
⑷、四指點法
食、中、環、小四指伸直,用四指指端著力,以腕部或前臂部發力,叩點在一定穴位或部位上,指端抬起,稍屈掌平,動作要輕巧有力,敏捷而富有彈性,本法又稱“篤油法”。
⑸、五指併攏點法①、五指併攏微屈,捏在一起,拇指螺紋與小指螺紋面相抵,指端靠近,中指與環指螺紋面分按食指、小指背上,五指聚合成梅花形。用五指指端著力,以腕部或前臂部發力, 叩點在一定穴位或部位上, 輕點、中點時常用此法。
②、五指分開屈成爪形,以指端著力,以腕部發力,叩點在一定穴位或部位上,輕點時常用此法。
例如:叩點百會穴
患者坐式,醫者面對患者而立其前,一手五指併攏聚合成梅花形。用五指指端著力,叩點在
百會穴上,操作時力輕而柔和,腕部用力即可。
加意念:疏通經絡,健腦寧神
一般來說,叩擊法不講體位,可腑臥、仰臥、站立均可。
適用範圍
3 、叩點百會。可治頭痛、失眠、耳鳴、耳聾等症。
4.叩點前額頭頂部。可治頭痛、失眠、眩暈、高血壓、眼疾等。
5.叩點肩俞穴。可治肩膀關節周圍炎、痹症、頸肩膀疼痛綜合症、上肢癱瘓等症。
6.叩點臂穴。可治頭痛、高血壓、上肢癱瘓、
痹症等症。
7.叩點小海穴。可治上肢癱瘓、痹症等症。
8 、叩點
曲池穴。可治上肢癱瘓、痹症、
肩關節周圈炎、頸肩疼痛綜合症、肘臂攣痛等症。
10.叩點間使穴。可治上肢癱瘓、腋腫、肘臂攣痛、噁心、嘔吐、胸悶、心悸等病症。
11.叩點經渠穴。可治上肢癱瘓、腕部傷筋、
咳逆上氣等症。
12.叩點陰郄穴。可治上肢癱瘓、頭痛、失眠等症。
13.叩點肩井穴。可治
落枕頸肩膀疼痛綜合症、頸椎病、肩膀關節炎、
半身不遂、上肢癱瘓、痹症等症。
14.叩點天宗穴。可治
肩關節炎、頸肩疼痛綜合症、肩胛間綜合症、半身不遂、上肢癱瘓等症。
16.叩點居穴、環跳穴。可治
急性腰扭傷、慢性腰勞損、腰椎肩盤突出症、腰臀肌筋膜炎、臀上皮神經損傷、
坐骨神經痛、痹症、半身不遂、
下肢癱瘓等病症。
17.叩點髀關穴、伏兔穴。可治痹症、
半身不遂、下肢癱瘓、
股神經痛、膝關節炎等病症。
18.叩點委中穴、委陽穴。可治急性腰扭傷、
慢性腰肌勞損、痹症、坐骨神經痛、半身不遂、下肢癱瘓、膝關節炎等痹症、半身不遂、下肢癱瘓等病症。
19.叩點
鶴頂穴。可治痹症、半身不遂、下肢癱瘓、膝關節炎等病症。
22.點上肢背側剌激線。可治痹症、上肢癱瘓、肩膀疼痛等病症。
23.點脊腰骶剌激線。可治痹症、偏癱、截癱、失眠等
臨床套用
失眠
②操作
手法:術者以右手食、中兩指點按
睛明穴3~5次,以一指推法或雙拇指推法自
印堂穴向兩側沿眉弓、前額、兩
太陽穴處推5~10分鐘。重點推揉印堂、太陽、
頭維等穴;再以雙拇指指腹自印堂穴沿眉弓分別推至兩側太陽。餘四
指搓推腦後部,沿
風池至頸部兩側。重複2~3次;點按
百會、
神門、足三里穴各2分鐘。
推拿療法
脾胃不和
①病人取仰臥位,先以拇指指腹輕推
中脘穴,再以掌面摩法摩運上腹部、下腹部各3分鐘;點按
氣海、天樞、足三里各3分鐘。
②再讓病人俯臥,沿第一胸椎至第二腰椎旁開5分處作揉法,重點揉脾俞、
胃俞、
腎俞穴。
便秘
①病人取仰臥位,術者以左掌壓右手背,在病人臍部作摩運,順時針、逆時針各摩5分鐘。
②再取俯臥位,以兩手拇指指腹推揉腎俞、大腸俞各3分鐘。
腹脹
①病人取仰臥位,術者以掌面
摩法,沿
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順序推摩3分鐘,再在臍部用環摩法摩運3分鐘,點按
關元、
氣海穴各2分鐘。
小兒疳積
①患兒取俯臥位,用一指揉法在
脾俞、
胃俞、腎俞各輕揉1分鐘。
②術者以雙手拇指在前,
食指屈曲在後,餘下3指自然屈曲。自患兒
長強穴提捏起皮膚,雙拇、食指交替向前推捏皮膚至
大椎穴,推至腎俞、胃俞、脾俞時,分別稍用力,迅速上提皮膚,使椎節發出響聲。自下而上推運一遍,即自大椎向
長強用掌或指揉法,輕揉一遍,共推3~6次。
③患兒仰臥,輕揉中脘、天樞、足三里穴各1分鐘。
注意事項
1. 飯後30min,空腹及勞累後,均不宜進行推拿。
2. 應取得患者合作,並經常注意患者反應及局部情況,根據病情變換
手法,適當掌握強度,防止擦傷。被動時手法要輕緩。
3. 室內空氣要流暢,溫度要適宜,冬季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