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早年經歷,求學時期,軍界升遷,走向戰場,盟軍統帥,戰後生活,兩屆總統,卸任之後,高齡病逝,為政舉措,政治,經濟,社會,外交,軍事,主要影響,歷史評價,美國,其他國家,人物榮譽,勳章,軍銜,其他,軼事典故,個人名言,多個第一,興趣愛好,宗教信仰,詼諧應對,容貌與健康,愛情與婚姻,人際關係,主要作品,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890年10月14日,德懷特·戴維·艾森豪(“艾森豪”意為“鐵鉗”或“鐵斧”)生於
美國德克薩斯州丹尼森市,小名艾克。他是一位乳酪製造廠技師的兒子,在7個兒子中排行第三。
艾森豪祖籍位於德意志的
萊茵蘭。他的祖先是宗教異端分子,因受迫害,在“
三十年戰爭”期間逃到了瑞士。1732年,又移居英屬北美殖民地的
賓夕法尼亞州。
南北戰爭後他的祖父西遷至
堪薩斯州的
阿比林,在傳教工作外,還經營一座農場。艾森豪的父母在德克薩斯州謀生,但經濟十分拮据。直到1891年艾森豪未滿周歲時,父親才在友人的幫助下,回到阿比林工作,家境逐漸轉好。
艾森豪在七兄弟中排行第三。他的父親和母親都受過良好的大學教育,對孩子們管教甚嚴。由於父母教導有方,艾森豪的六位兄弟都成為了出色的實幹家。
求學時期
艾森豪小時候身體健康,精力充沛,頑皮好鬥,不用功讀書,但卻喜讀軍事戰爭書籍,尤其是軍事歷史書籍。他崇拜
漢尼拔和
拿破崙,欽佩
華盛頓,對拿破崙和南北戰爭特別感興趣。進入中學後,艾森豪成績優異,喜愛英語、歷史和數學,對探險、狩獵、釣魚和烹飪、玩牌都十分喜好。酷愛體育的他喜歡參加橄欖球和壘球運動,在這方面具有組織才能。
1909年5月,艾森豪與二哥同時從中學畢業。為在父親拒絕承擔學習費用的情況下實現二哥學習法律的夢想,他先到乳製品廠工作賺錢。第二年,他在朋友的鼓勵下,申請投考
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市的海軍軍官學校,卻因超齡而未被錄取。後來,他決定參加
西點軍校的考試,在1911年被成功被錄取,時年21歲。
艾森豪體魄健壯,能夠吃苦和勤奮工作,同時也為了獲得免費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故而適應了西點軍校艱苦的生活。成績則較為一般。在校內,他學得最好的課程是工事、軍械、射擊和操典,此外還對數學和歷史特別感興趣。艾森豪經常有獨立的想法,頂撞教官,不遵守一些規則。
為逃避軍校的枯燥生活,艾森豪積極參加
橄欖球、足球等體育運動,被譽為東部橄欖球隊中最有發展前途的後衛之一。但在1912年的一場比賽中,他的膝蓋嚴重受傷,被永遠禁止打橄欖球。此事使得艾森豪備受打擊,甚至考慮退學,最後被留下,擔任低年級校隊的教練。在人際交往中,他樂觀幽默,關心照顧他人,於同學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四年軍校生活,鍛鍊了艾森豪的意志,造就了他“真正軍人的品質”。
(“童年與少年時期”的艾森豪圖冊主要來源)
軍界升遷
1915年6月12日,艾森豪從西點軍校畢業,獲得
少尉軍銜。隨後被分配到德克薩斯州
休斯敦的薩姆堡第19步兵團。他在團里先後擔任過軍需官、一伙食官,併兼任教練。在這裡,他認識了瑪麗·吉尼瓦·杜德,並於1916年7月1日與她在科羅拉多州
丹佛新娘父母的家中結婚。
1917年4月6日,美國對德國宣戰,加入
第一次世界大戰。幾天后,艾森豪被授予
上尉軍銜,在第57步兵團任職,但這個步兵團未能被派往歐洲戰場。9月20日,他被派往
喬治亞州的一個軍官訓練營任教官,幾個月後又到另一個教導營去訓練軍官。他曾多次向陸軍部請求去海外服役,都沒有被批准。
在任教官期間,艾森豪的才幹深得上司的賞識。接著他受命組建美軍第一個
坦克訓練營,並很有遠見地認識坦克的重要性。為表彰他在坦克部隊的工作,1918年6月17日,最高軍事當局授予他
少校軍銜;同年10月14日,又授予他
中校軍銜,並獎給他一枚中校獎章。
1918年10月14日,艾森豪得到陸軍部的命令,準備於11月28日啟程去法國指揮一支裝甲部隊。但在11月11日,德國已簽署停戰協定,一戰結束。就在此時,艾森豪3歲的兒子戴維患病夭折,他的夫人因此患嚴重神經性障礙而臥床不起。加之與上司的隔閡,艾森豪心中鬱鬱寡歡。
1922年1月,艾森豪被調到
巴拿馬,擔任
巴拿馬運河區蓋拉德兵營指揮官福克斯·康納的主任參謀。康納認為艾森豪很有發展前途,遂不惜時間和精力加以培養,使他得益匪淺。
1925年8月,經康納推薦,艾森豪被派往堪薩斯州利文沃斯堡的
美國陸軍指揮與參謀學院深造。到結業時,他的學習成績高居275名學員的榜首。畢業後,又經康納推薦,他被調往法國從事長期工作,負責幫政府蒐集整理美國於一戰中在歐洲作戰的資料,編輯《戰地手冊》。半年後,艾森豪成功彙編出《戰地手冊》,受到主持工作的
約翰·約瑟夫·潘興將軍的賞識。
之後,艾森豪被送進美國軍官進修的最高學府——位於
哥倫比亞特區麥克奈爾堡的陸軍大學接受培養。1928年6月,艾森豪從陸軍大學畢業,完成了正規教育。
自陸軍大學畢業後,艾森豪在法國
巴黎繼續修訂《戰地手冊》。1929年11月,他被派到陸軍部助理部長辦公室工作。次年秋,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成為陸軍參謀長,艾森豪在他手下工作9年,協助其起草檔案,撰寫報告,很得麥克阿瑟的賞識。此後,他專門為麥克阿瑟起草向國會的報告和公開講演稿,並被任用為參謀長助理。
1935年,麥克阿瑟接受菲律賓聯邦政府之邀,被派去組建軍隊。他執意要艾森豪繼續留任助理。在菲律賓,他積極參加組建軍事學校、組建空軍和居民軍訓及組織島國國防計畫,以應付可能發生的戰爭的需要。
1936年7月,艾森豪被提升為
中校。他與菲律賓總統
曼努埃爾·路易斯·奎松關係密切,奎松曾希望以高薪聘他在菲律賓擔任要職。但不願久留異鄉的艾森豪還是在1939年12月13日選擇回國。
走向戰場
1939年9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艾森豪的軍事生涯由此迎來了轉機。1940年2月,他被任命為第15步兵團副團長。此時,為了備戰,美軍不斷擴充兵員,急需大量優秀的軍官,而年近50歲、專業素質過硬且聲望、才幹頗高的艾森豪成為許多高級將領的舉薦的人選。
1940年11月,艾森豪升任第3師參謀長,翌年3月調任第9軍參謀長。1941年6月13日,應第3集團軍
沃爾特·克魯格中將的請求,陸軍總參謀長
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任命艾森豪為該集團軍上校參謀長。8至9月間,馬歇爾指令在路易斯安那舉行軍事演習,這是美軍進入戰爭之前所舉行的規模最大的演習。在這次演習中,艾森豪制訂計畫,使第3集團軍包抄第2集團軍,迫使其撤退,傑出的領導才能和非凡的軍事素養得到了充分施展。不久,他被晉升為
準將。
盟軍統帥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軍基地。在
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第5天,馬歇爾電召艾森豪趕到陸軍部報到,負責總參謀部作戰處
遠東科的工作。1942年2月19日,艾森豪被任命為美軍參謀部作戰計畫處處長。同月,馬歇爾推薦艾森豪晉升為
少將(臨時任命)。3月,作戰計畫處改稱作戰處,職權擴大,仍由艾森豪擔任處長。在同年12月至1942年1月的“阿卡迪亞”會議上,英美決定成立聯合參謀長委員會。艾森豪參加了這次會議,他對世界戰局的分析,給
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和英國首相
溫斯頓·邱吉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1942年3月起,艾森豪奉馬歇爾之命擬制歐洲盟軍聯合作戰計畫。他認為,美軍應以歐洲與大西洋戰場為主要戰略方向,先將美軍的主要兵力兵器向英國集中,再橫渡海峽指向歐陸。這個觀點與馬歇爾不謀而合。艾森豪等人還制訂了英美進攻德國控制下的法國的“圍捕”計畫。為實施這一計畫,該年6月歐洲戰區成立,沉著、穩健的艾森豪被羅斯福、馬歇爾選為司令。艾森豪就職後,憑著為人樸實和辦事民主的作風,達成了與英國、加拿大方面的協調合作。7月7日,美國政府臨時授予艾森豪中將軍銜(實際軍銜仍是中校),使其成為當時美軍的16名中將之一。
歐洲戰區成立後,英美進行了關於開闢第二戰場問題的討論。艾森豪擬定了“大錘”計畫,主張強渡英吉利海峽,向歐洲大陸進軍,直接打擊德國;而英軍總參謀長
艾倫·弗朗西斯·布魯克建議在北非對德發起進攻。在爭執過後,美國方面只能同意與英國合作,在北非採取代號為“火炬”的作戰行動。1942年8月13日,英美參謀長聯合委員會任命艾森豪為北非和地中海戰區盟國遠征軍總司令,負責籌劃和指揮“火炬”戰役的工作。這是他第一次得到戰場指揮權。
11月5日,艾森豪冒險飛抵
直布羅陀,將該地作為此次行動的臨時統帥部。8日,根據此前制訂的作戰計畫,艾森豪率領美英聯軍10萬人分三路在
法屬北非登入。在強大的空軍掩護之下,分別占領了
阿爾及爾、
奧蘭和
卡薩布蘭卡。接著向西挺進,對退入突尼西亞的德意聯軍形成東西夾擊之勢。1943年1月,羅斯福來到北非,與邱吉爾舉行了
卡薩布蘭卡會議。會議決定,盟軍將在北非戰役之後實施
西西里戰役,任命艾森豪為北非戰區盟軍最高司令,英國陸軍上將
哈羅德·亞歷山大任副司令。會後,北非盟軍被整編為第18集團軍群,由亞歷山大在艾森豪之下負責直接指揮。
在指揮作戰的同時,艾森豪還需要爭取法國殖民軍和艦隊把矛頭指向德軍,以及處理盟軍指揮部內部的矛盾和鬥爭。為了維護統一指揮,美軍總參謀部於1943年2月10日晉升艾森豪為
上將。這是美國當時最高的軍銜,獲此軍銜的只有馬歇爾和他。3月下旬,美英聯軍在艾森豪的指揮下,對突尼西亞南部發動總攻。經過二十多天的激戰,將德意志軍隊驅趕到了突尼西亞北部。4月20日決戰開始,5月6日和7日兩天,美英聯軍就突破敵人的防禦,登上海岸,占領了
突尼西亞市。與此同時,在北部進攻的美軍占領了
比塞大。5月13日,處於進退維谷境地的25萬德意軍隊人全部投降。
盟軍在突尼西亞大捷以後,艾森豪準備進攻
西西里島,並立即著手制定義大利戰役的計畫。他不顧參謀部成員的意見,認為首先必須讓橫在西西里和北非之間的班泰雷利亞島上的駐軍投降。1943年6月上旬,盟軍傾瀉了約300噸的炸彈在班泰雷利亞島,揭開了西西里島戰役的序幕。7月10日3時45分,代號為“愛斯基摩人”的西西里作戰計畫開始實施。盟軍利用夜幕和風暴作掩護,16萬大軍分乘大小3200艘軍艦和運輸船隻,在1000架飛機掩護下,對西西里島東南部發動強攻,實施兩棲登入,至8月17日占領全島。
在攻占西西里島前的7月19日,盟軍曾對義大利首都
羅馬展開空襲,嚴重破壞了義大利的軍事目標和鐵路車站,使義大利軍隊軍心渙散,加之食品匱乏,人民怨聲載道。隨後,艾森豪大軍壓境,命令義大利軍隊停止一切抵抗行動,並調轉槍口向德軍開戰。7月25日,義大利發生政變,法西斯獨裁者
貝尼托·墨索里尼被趕下台。9月3日,新的
彼得羅·巴多格里奧政府同英美簽訂了無條件投降協定。墨索里尼的垮台和義大利的投降同盟國並對德宣戰,加速了
軸心國的解體。
就在1943年底,艾森豪還被選為“美國第一父親”。
隨後,盟軍決定在歐洲開闢與
蘇德戰場相呼應的第二戰場。即以英國為基地,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歐洲西部登入,直接對德作戰。而開闢戰場行動的代號被稱為“霸王”。為更好地進行聯合作戰行動,羅斯福與馬歇爾在1943年12仍選擇艾森豪為歐洲盟軍遠征軍最高統帥,命令他發起“霸王”行動。
接到任命後,艾森豪飛回美國,先是度假訪親,同時積極籌劃“霸王”戰役。1944年1月中旬,他抵達倫敦,組建盟軍遠征軍最高司令部。此時,英美計畫參謀部把登入地點選擇在法國北部的
諾曼第,決定集中力量制定從這裡進行登入作戰的計畫。盟軍原計畫以諾曼第為登入地點,登入正面為40公里,當艾森豪來到倫敦就職以後,提出了擴大登入正面的計畫,將戰役第一梯隊的兵力由原定3個師增為5個師,登入正面由40公里擴大為80公里。為得到更多的保證登入作戰的登入艇和轟炸機,他決定把預定發起進攻的日子(5月)推遲到6月初。此外,他還同意把同時在法國南部登入的“鐵鑽”行動也推遲一個月或一個多月,以保證“霸王”行動能得到必需的兵力。
為得到完全的制空權,艾森豪要求不列顛的一切戰術和戰略空軍應完全在其控制之下進行諾曼第之戰。英國戰略空軍(轟炸機司令部)表示強烈反對。為達成這一重要的目標,艾森豪不惜以辭職相要挾,迫使英軍方同意其訴求。
為了配合登入行動,艾森豪要求每一架能起飛的轟炸機都要參加對諾曼第海岸防禦工事的攻擊,並明確提出要用轟炸機使法國鐵路系統癱瘓的“運輸計畫”。
艾森豪還組織盟軍進行了長期的偵察,查明了登入地域內的德軍防禦配備,掌握了比較完整的情報資料,並派戰略空軍和戰術空軍對德軍的運輸系統和雷達系統進行了大規模的轟炸,使它基本陷於癱瘓。
此外,為了不讓敵人發覺盟軍的行動,艾森豪與盟軍登入總指揮部的官員們共同制定了以假亂真、虛張聲勢的計畫,並採取了一系列戰役偽裝措施,成功地迷惑了德軍統帥部。情報部門通過“超級”和“魔術”破譯機構獲取德軍情報;氣象部門則密切注視氣候變化;開始製造人工港和防波堤,敷設通過海峽的輸油管道。
在“霸王”作戰中,盟軍的數量在攻擊點上要超過德國守軍,最大的問題是要使從海上增兵的速度超過德軍陸上增援的速度。為了贏得戰役的勝利,作為數百萬大軍的統帥,艾森豪號召將士們加緊訓練,作好準備。從2月1日到6月1日這4個月內,他視察了26個師、24個機場、5艘戰艦和無數的倉庫、工廠、醫院以及其他設施。儘可能多的士兵見到他,並進行談話,對他們加以鼓勵。
為了利用有利的潮汐、月相和日出時間,艾森豪原定的突擊登入日期(D日)為1944年6月5日,但惡劣的天氣使他改變主意,決定抓住6月5日夜到6日夜這個短暫的天氣轉好的時間發起進攻。
6月6日凌晨,在風浪的掩護下,盟軍的運輸機從英國出發,利用德軍在惡劣氣候下放鬆警惕之機,越過
英吉利海峽,在諾曼第海灘著陸。3個傘兵師的兵力從天而降,迅速搶占灘頭陣地。隨後,英國皇家空軍的飛機不斷地轟炸德軍的炮兵陣地。戰鬥剛打晌時,德軍還把登入行動看成是一種佯攻,直到盟國海軍、空軍發起強大攻勢之後,德軍西線部隊才開始組織大規模反攻。但盟軍大規模的登入行動已經開始。首批登入部隊5個師頂著狂風惡浪,分別在5個登入地段按時登入。9時,已基本突破德軍防地,奪取了較穩固的灘頭陣地。經過一天苦戰,盟軍已有10個師的兵力勝利登入,其部隊數量已達17.6萬人,車輛2萬輛,並在海軍、空軍支援下向縱深發展。德軍防線相繼被摧毀。
6月12日,盟軍已在正面80公里、縱深13至19公里的區域內建立了一個連成一片的鞏固登入場所。馬歇爾稱讚艾森豪的膽略和指揮藝術,並向羅斯福報告說:“艾森豪和他手下的人冷靜而自信,以非凡的效率完成了無比巨大和複雜的任務。”
但在諾曼第戰鬥中,盟軍進展不利,且英美兩軍,尤其在艾森豪和盟軍地面部隊統帥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之間,表現出明顯的緊張關係:二人在進攻的戰略和戰術方面存在嚴重分歧,艾森豪主張直接進軍,相信大部隊的徹底毀滅性的威力;蒙哥馬利則要在狹窄的戰線上發動進攻,突破德軍的防線,直插目標。到7月24日,地面總攻的準備工作全面完成,諾曼第登入戰勝利結束。此次戰役,盟軍傷亡12.2萬人,德軍傷亡、被俘11.4萬人。盟軍在諾曼第登入作戰的勝利,對於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盟軍在諾曼第登入以後,在艾森豪的統帥下,蒙哥馬利指揮第21集團軍群北進
比利時,從北側分頭向德軍進擊;
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指揮第12集團軍群向東向南伸入法國腹地。
1944年7月25日至30日,美軍的“眼鏡蛇”戰役實現了對德軍防線的突破。隨後,美軍橫掃
布列塔尼。盟軍挫敗“莫爾坦反攻”後,發現可在法萊斯形成對德軍的包圍圈,艾森豪便命令實施圍殲德軍的作戰。自8月8日起,盟軍通過機動兵力從北、西、南三面對法萊斯形成包圍態勢。
隨著盟軍向內地的推進,英美兩國為奪取勝利榮譽而發生爭吵。艾森豪在8月23日拒絕了蒙哥馬利把所有補給支援第21集團軍群,以從北面發起單刀直入的攻擊,並且把美國第1軍交給他指揮的要求。8月25日,盟軍攻占
巴黎,艾森豪把盟軍司令部從倫敦遷到巴黎附近的
凡爾賽。9月1日起,艾森豪對盟軍的指揮系統作了相應的調整,他自己直接指揮大陸上地面部隊的作戰。
1944年11月,盟軍逼近德國西部邊境,多次進攻
齊格菲防線受阻。德國元首
阿道夫·希特勒於12月16日向
阿登地區實施反撲,企圖攻取比利時的
列日和
安特衛普,切斷美英補給線,圍殲其主力,從而迫使英美與德國單獨媾和。17日,美軍兩個師的陣地被突破;25日,德軍向西突入縱深達百餘公里,情況非常緊急。
為了組織反擊,艾森豪不顧反對,把阿登以北的美軍兩個集團軍移交給蒙哥馬利指揮,並開始組建戰略預備隊。他要求
蘇聯配合行動,在東線發動冬季攻勢,以減輕盟軍的壓力。艾森豪還想一舉消滅阿登凸出地區的德軍,拖住投入戰鬥的坦克部隊並消滅之,然後反攻,向萊茵河挺進。由此,他決定要蒙哥馬利於1月1日向德軍側翼反擊,但蒙哥馬利卻拖延了3天。為鼓舞士氣,艾森豪曾發布告士兵令,以穩定軍心,並不斷到處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艾森豪指揮盟軍在阿登和德國展開了殊死的陣地戰。盟軍在阿登南北兩側向德軍展開了強大的攻勢,蘇軍在東線也提前發動進攻配合作戰,加上優勢明顯的盟軍空軍的緊密配合,1月28日,德軍退回邊境,阿登反攻遂告破產。阿登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西線最大的一次攻防陣地戰。此役,德軍損失10萬人,盟軍損失9.5萬人。
隨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即將到來,艾森豪與邱吉爾及英國將領之間的矛盾與日俱增,這實質上是英美兩國政府在對蘇政策及是否攻占
柏林問題上存在分歧的反映。1945年3月27日,蒙哥馬利向部下發出一道命令,同時報告了艾森豪和英國總參謀長布魯克。這道命令要點是,英國第2集團軍和美國第9集團軍必須迅速向
易北河挺進,直指從
漢堡到
馬格德堡一線,其目的是先於蘇軍攻占柏林。但這時的
蘇聯紅軍距柏林僅有35英里,而盟軍還有200多英里。如果蒙哥馬利先於紅軍抵達
奧得河之前到達易北河,在易北河和柏林之間還有50英里的湖泊密布、河流縱橫的地區,攻占柏林估計要付出傷亡達10萬人的代價。而蒙哥馬利的自負又讓艾森豪十分反感,使他決定把主要突擊任務交由布萊德雷領導,並以
德勒斯登為目標,不讓蒙哥馬利繼續指揮美國第9集團軍。更重要的是,美國這時對蘇政策的主要方針是爭取蘇聯參加對
日本的戰爭,以減少自己的犧牲。這種政治上遷就蘇聯的考慮也影響了艾森豪的戰略決策。再則在
雅爾達會議上已就戰後分區占領德國早就作出確定,柏林在蘇占區內,即使美軍占領了柏林,“還要退出來並把地方讓給人家”。
艾森豪打電報把這項決定直接通知了蘇聯領導人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達林,以便同蘇軍的進攻相配合。邱吉爾及其將領們對此極為惱火,紛紛指責艾森豪越權與史達林直接聯繫。但馬歇爾支持艾森豪的行動,認為在純軍事問題上,盟軍最高統帥有權直接與蘇軍最高統帥取得聯繫,以便東西兩線互通情報,協調作戰行動。
此後,蘇軍勢如破竹,直逼柏林。1945年4月25日,盟軍與紅軍在
易北河會師。5月2日,蘇軍攻占柏林(參見詞條
柏林戰役)。5月7日,德國投降,並於次日在柏林舉行了無條件投降簽字儀式。艾森豪擔任美國占領軍司令和德國美占區軍事總督(司令部設在法蘭克福)。
戰後生活
1945年10月下旬,馬歇爾請求退休,
哈里·S·杜魯門總統要艾森豪接替他任參謀長。11月,艾森豪飛抵華盛頓,12月正式接任陸軍參謀長職務。
1946年4月11日,被正式晉升為
陸軍五星上將(1944年12月20日已被授予該銜)。
1948年2月7日,艾森豪的參謀長任期結束。5月2日,他退出現役。當時,一些大公司聘請艾森豪當總經理或董事長,並提供極為可觀的薪金。但他拒絕“可能被指責為‘出賣名聲’來為大公司作宣傳的任何職務”。6月,他接受
哥倫比亞大學的聘請,擔任校長職務,年薪25000美元(至1953年,但從1950年起一直缺席而擔任北約司令)。同年,艾森豪撰寫的二戰回憶錄《
遠征歐陸》出版。在大選前,他還拒絕了
共和黨、
民主黨對他競選總統的勸說,將選票投給了共和黨人
托馬斯·杜威。
1949年初,應杜魯門的邀請,艾森豪擔任國防部長的軍事顧問。以後又擔任非正式的
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1950年12月,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大西洋理事會會議決定,建立一支由美國軍官任統帥的北約國家聯合部隊,杜魯門任命艾森豪為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盟軍最高司令。
兩屆總統
1952年,艾森豪同意作為共和黨的候選人競選
美國總統,隨後他在5月30日辭去北約歐洲盟軍司令軍職務,退出現役,與參議員
理察·米爾豪斯·尼克森搭檔。在大選中,聲譽甚高的艾森豪旅行50000英里,作了228次演說,發誓要“清除華盛頓的污穢”,並在候選人的辯論中憑著自己的隨意和親切微笑幫助了共和黨人,以422票對89票(
選舉人票)、3393萬6234票對2731萬4992票(普選票)的壓倒性優勢戰勝民主黨候選人
阿德萊·史蒂文森。1953年1月20日,艾森豪榮登總統寶座,成為美國第34任總統。
1956年,艾森豪參與第二次競選。當時經濟繁榮和日內瓦最高級會議帶來的緩和氣氛,使其威望達於頂峰。而選舉前爆發的
第二次中東戰爭和
匈牙利事件,又使美國公眾進一步把和平的希望維繫於這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盟軍統帥。民主黨人針對他在心臟病發作以後的健康狀況展開攻勢。為了平息流言,艾森豪適度地進行了積極的競選活動,週遊13個州,行程14000英里。最後,艾森豪得到531張選舉人票中的457票,以及3559萬472張普選票(史蒂文森2602萬2752票),再度獲勝,連任總統。
艾森豪入主白宮後,對外繼續推行侵略擴張政策。他根據20世紀50年代初
社會主義陣營力量日益壯大、歐洲經濟迅速恢復以及美國霸主地位不斷下降的新形勢,提出實行“新面貌”的外交政策。在軍事上,他停止了
韓戰,主張把軍事力量集中在美國附近地區,把主要打擊力量放在核武器上,當美國“遭到打擊”時,能對“侵略者進行大規模報復”。這種以核武器為威懾力量,對別國進行訛詐的戰略,通稱為“
大規模報復戰略”。
在西歐,艾森豪加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力量,主張建立強大的歐洲,聯合對付蘇聯。
在亞洲,艾森豪吸取美國陷入韓戰的教訓,積極推行拼湊軍事集團的政策,1954年先後和日本簽訂了《
日美共同防禦援助協定》,同英、法、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簽訂了《
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延續敵視新中國的態度,和中國台灣
蔣介石當局簽訂了“
美蔣共同防禦條約”,企圖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美國通過這些條約加強了對這些地區的控制。
1960年,根據1951年2月批准生效的憲法修正案第23條關於總統只連任一屆的規定,艾森豪宣布不再競選總統。1961年1月17日,他發表告別演說。20日,正式卸任總統。
卸任之後
艾森豪離任後,回到葛底斯堡農場過退休生活。他開始寫回憶錄,由其子約翰·艾森豪執筆。回憶錄歷時4年完成,書名為《白宮歲月》(共分兩卷)。儘管患上
關節炎,他還經常打
高爾夫球。
1964年,艾森豪勉強支持
巴里·戈德華特競選總統。1968年8月,他打破自己的反對在提名會議之前就贊成候選人的成規,在電視上發表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演講,支持尼克森競爭共和黨總統提名權。
高齡病逝
早在1955年9月,當艾森豪在
丹佛度假時,突然患了較重的
心臟病。到1956年再次當選前,又得了腸阻塞,翌年又患輕度中風。1965年,他的心臟病復發,此後身體明顯衰弱,經常住院休養,很少公開露面。但在1968年底的一次民意測驗中,他仍被列為美國最受敬慕的人物之一。
1969年2月,在動手術切除腸部的一個
瘢痕組織障礙物之後,艾森豪得了急性肺炎。從3月15日起,因
充血性心力衰竭,他的病情日趨嚴重。3月28日中午12點35分,艾森豪在
華盛頓的沃爾特·里德陸軍醫院逝世,享年78歲(未滿79歲)。他的臨終遺言是:“我始終愛我的夫人,我始終愛我的兒子,我始終愛我的孫兒,我始終愛我的祖國。”(根據
約翰·西爾頓·杜德·艾森豪的說法,他父親的遺言是,“我想走了;願上帝收留我。”)
為政舉措
政治
艾森豪政府在國內政策上推行“現代共和黨主義”,即溫和的中間路線。既沿襲了新政和
公平施政的改革,又以保守方式強調預算平衡。
這一時期,共和黨和民主黨擁有的選民數極為接近。在艾森豪就任後的最初兩年,
羅伯特·阿爾方索·塔夫脫等共和黨保守派控制了國會。艾森豪此時不僅未充分運用總統權力來鞏固共和黨保守派的陣地,而且在立法計畫受到保守派阻撓時,甚至產生建立第三黨的想法。同時,他與民主黨國會領袖關係融洽。但到了1958年民主黨在國會選舉獲得壓倒多數、自由派力量增強後,艾森豪又斷然宣布要與民主黨國會議員中的揮霍之徒進行艱難戰鬥,並在一系列國內立法上轉向保守。而以
林登·詹森和薩姆·雷伯恩為首的民主黨“國會派”(民主黨溫和派)拒絕公開攻擊艾森豪,不採取“為反對而反對”的黨派政治立場,主張“溫和”與“負責”,在外交政策方面與共和黨政府合作。因此,理察·尼克森副總統後來甚至把這段時間裡艾森豪與詹森的關係,比作是國王和首相的關係。可以說,作為共和黨溫和派的艾森豪,與參眾兩院中民主黨“國會派”的努力,推動了這一時期兩黨間的政治平衡。
艾森豪就任初期,
麥卡錫主義達到了巔峰。儘管艾森豪反對
約瑟夫·雷芒德·麥卡錫在統治階級內部造成的嚴重混亂,但在適應戰後冷戰形勢和黨派鬥爭需要上,二人並無實質性分歧。因此,艾森豪不僅對麥卡錫的種種行為姑息遷就,而且採取一系列行動來表示自己在防止“共產主義滲透”上的堅定。這對麥卡錫主義的得勢,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艾森豪上台不久,即不顧世界輿論反對,支持法院對被指控向蘇聯提供原子情報的
羅森堡夫婦作出的死刑判決,使他們成為和平時期第一次因間謀罪被處死刑的美國人。1953年4月27日,艾森豪發布第10450號總統命令,以“安全計畫”取代杜魯門政府的“忠誠計畫”,擴大了對政府雇員進行審查和加以解僱的範圍。因這一計畫而被解僱的政府工作人員,在1954年達2200人(後上升到9600人)。法務部長小赫伯特·布勞內爾後來承認,在2200人中,沒有一個是共產黨人或間諜。1953年12月2日,艾森豪根據
聯邦調查局的報告,指令對參與試製第一顆核子彈的核物理學家
羅伯特·奧本海默進行調查,並中止其接觸機密情報的資格。儘管調查結果確認了奧本海默的忠誠,但原子能委員會仍以“他在品格上的基本缺點”而拒不恢復對他的信任。艾森豪批准了這一決定。在這種反共反民主的氣氛中,布勞內爾甚至公開影射以推行反蘇強硬政策而著稱的前總統杜魯門庇護有蘇聯間諜之嫌的哈里·懷特,使舉國震驚。
與麥卡錫和艾森豪政府的上述活動相呼應,以威廉·詹納為首的參議院國內安全小組委員會和以哈羅德·維爾德為首的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對聯合國總部的美國雇員、中國小教師和電影業展開了調查,使外交、教育和文化界的大批進步人士遭到迫害。
直到1954年以後,隨著麥卡錫主義的衰落,艾森豪政府的安全計畫和國會委員會的調查活動,受到了以
厄爾·沃倫為首的
聯邦最高法院的抑制,麥卡錫時代基本結束。
經濟
艾森豪上台之初,提出了
傳統經濟學健全財政的保守主義目標,試圖改變
凱恩斯主義赤字財政政策的發展趨勢。他計畫將杜魯門政府提出的1954財政年度聯邦預算削減到700億美元,但很快發現杜魯門政府的預算70%系國家安全開支,難以大幅度削減,結果僅僅將其削減到721億美元,在保守派中引起極大不滿。不僅如此,艾森豪從平衡預算的角度出發,曾一度反對赤字減稅,但是1953年經濟危機爆發後,他通過財政部長漢弗萊宣布,同意個人所得稅和公司
過分利得稅自1954年1月1日起降低稅率,並利用
加速折舊刺激投資,使企業界獲利匪淺。自1956財政年度開始,隨著軍備競賽和公共開支趨於擴大,再加上物價上漲、國債利息支付、反危機以及外援的影響,聯邦開支連續4年上升。到艾森豪任期結束時,聯邦收支除1956、1957和1960財政年度略有盈餘外,均以赤字告終,8年開支總和比杜魯門政府開支總額增加1820億美元。此外,從1958年開始,艾森豪不得不放棄把
國債維持在2750億美元法定限額以下的企圖,3次要求國會提高國債限額。到1960年,聯邦實際債務已達2863億美元。艾森豪在其執政的大部分財政年度里,實際上接受了凱恩斯主義的赤字財政政策,他還自嘲所謂的年年平衡預算“只是一種大言不慚的陳詞濫調而已”。
在貨幣政策上,艾森豪主張通過貨幣自由市場實現健全美元,反對對物價和工資實行直接管制。所以他上台後,迅即取消戰時物價與工資管制,把貨幣政策的重點放在強調
聯邦儲備委員會的獨立性上,對該委員會長期的緊縮政策基本不干預。但在1953年經濟危機徵兆顯露時,艾森豪政府不僅多次敦促聯邦儲備委員會放鬆貨幣控制,而且通過財政部採取協調行動,在危機期間一直發行中期與
短期證券,奉行凱恩斯主義的膨脹性貨幣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戰後物價上漲的趨勢在1957年至1958年經濟危機期間發展為物價上漲與生產下降同時並存。美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這種新現象,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凱恩斯主義赤字財政政策和膨脹性貨幣政策帶來的惡果。艾森豪當時雖然也採取了某些溫和的反危機措施,但他懾於通貨膨脹的威脅,不僅拒絕副總統理察·尼克森和前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阿瑟·伯恩斯提出的減稅建議,而且在危機前夕及其初期階段,支持聯邦儲備委員會的貨幣緊縮政策,後來又聽憑財政部抵消聯邦儲備委員會放鬆
銀根的努力。這種在危機時仍然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做法,是共和黨政府對於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造成的新的潛在危機作出的反應,但不足以改交新政以來美國政府擴張性財政金融政策的連續性。
艾森豪上台後,為迎合戰後
壟斷組織提出的結束國家和私人企業競爭的要求,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將戰時急劇增加的國家財產和國有企業廉價出售給私人壟斷組織。他在1953年關閉了
復興金融公司,1954年又經國會立法取消國家對原子能工業的壟斷權。在自然資源問題上,艾森豪於1953年5月簽署《
潮汐帶法》,將有爭議的海水淹沒地的所有權授予有關各州,履行其“抵制聯邦對州權和州務的侵犯”的競選諾言。而在轟動一時的“動力之爭”中,他不顧公共動力論者的反對,在國會拒絕
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為修建新火力發電廠提出的撥款要求後,於1954年指示原子能委員會批准《狄克遜-耶茨契約》,讓私人企業承擔這一工程,結果由於“利益衝突”引發軒然大波。不僅如此,艾森豪還反對民主黨人提出的由聯邦政府在赫爾峽谷建造和經營水壩與電站的法案,並在1955年經由
聯邦動力委員會向私商愛達荷公司頒發從事這項工程的許可證。
壟斷資產階級除具有反對國家所有制的傾向外,還總是希望聯邦政府承擔那些風險大、利潤低或者私人與地方無力包攬的事業;而這些事業的發展,又與他們的利益休戚相關。艾森豪在1955年國情咨文中要求聯邦政府承擔上
科羅拉多河貯水工程,就是因為這項工程與赫爾峽谷工程相比,要多耗資24100萬美元,生產的電力卻要少70億
瓩小時。但是,戰後西部與國防有關的新興工業的發展,又對廉價電力提出迫切需求,結果只好由聯邦政府承擔這一工程。1954年聖勞倫斯航道法和1956年聯邦援助公路法這些耗資巨大的法案,其所以得到共和黨政府的支持和倡導,也是與克利夫蘭等財團需要
加拿大鐵礦、汽車與建築壟斷集團想進一步開拓國內市場的背景分不開的。此外,艾森豪政府還支持過一些其他的聯邦公共工程法案。這些法案的通過,對美國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由於歐洲農業生產能力在戰後逐步恢復,世界糧食市場需求縮減,美國農業受戰後科技發展的影響,生產率又迅速提高,結果在1952年再次陷入生產過剩的危機。農產品價格下跌一直持續到1956年,其後4年,則在略有波動的情況下,保持在大體相同的水平。迫於農業危機的壓力,艾森豪在競選時曾作出保證,繼續實行民主黨人的價格支持政策,甚至表示要實現完全平價。但他上任後,受主張農業自由市場的保守的農業部長埃茲拉·本森的影響,提請國會通過“
1954年農業法”,採取靈活平價的方式逐步降低平價比率。該法違背艾森豪的競選諾言,在農業地區引起極大不滿,對共和黨人在1954年中期選舉中的失敗具有很大影響。儘管如此,艾森豪直到任期終了時,仍堅持這一立場。平價比率的降低,固然是由於共和黨人企圖削弱聯邦政府對農業生產的控制,但是新政以來確立的農產品價格支持原則,卻始終未被取消。
不僅如此,艾森豪在農產品價格依然下跌的情況下,於1956年又襲用新政的土地銀行計畫,鼓勵農民休耕,加強聯邦政府對耕種面積的控制。此外,艾森豪還繼承並擴大了對農業研究計畫、農村電氣化管理局的聯邦援助。1954年,他促使國會通過《農產品貿易開發與援助法》(又稱《480公法》),授權聯邦政府出口剩餘農產品,或以此作為“外援”;並向美國在校兒童供應牛奶。1959年,該法經修正後又規定發行免費食品票證,向貧窮家庭提供價值近10億美元的剩餘農產品。這部法案,從解決價格支持政策帶來的國有農產品大量囤積入手,實際上擴大了聯邦政府對農業和包括社會福利在內的其他領域的干預。
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將該計畫命名為“以糧食換和平”計畫,以突出利用糧食援助拉攏
第三世界國家、遏制
共產主義的功能。處理
剩餘農產品和為冷戰遏制戰略服務,成為這一時期美國對外糧食援助政策的兩大目標。
社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福利國家”的思想為美國統治階級和企業界逐步接受。到艾森豪入主白宮後,從緩和階級矛盾的政治需要和擴大有效需求的經濟效應出發,提出在人與人的關係上實行
自由主義的口號,原則上認可新政以來在社會福利改革方面取得的主要進展。1954和1956年,艾森豪促使國會兩次修改《社會保障法》,把過去未享受保險待遇的幾百萬人納入“老年和遺屬保險計畫”,失業保險的範圍也有所擴大。1954年,他還向國會提出了使殘廢者恢復就業能力的法案。1955年,共和黨政府經國會修改《
公平勞動標準法》,將最低工資從每小時75美分增加到1美元。1957年蘇聯第一顆
人造衛星上天后,不少人將美國教育事業的缺陷,列為美國在科技發展上落後於蘇聯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這種形勢下,國會於1958年通過政府提出的《國防教育法》,規定向高等院校學生提供長期低息貸款,並為公立學校的實驗室、教科書及科學、數學、外語方面的其他教學設施提供資助,從而使聯邦政府在教育方面承擔了更大的責任。有的美國學者稱“1958年國防教育法”為“新政的擴大”。艾森豪還要求國會加緊制定《太空法案》,1958年7月29日該法正式實施。艾森豪政府設立“國家航空與太空總署“,負責開發全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所需的各類太空科技。此外,艾森豪對於修建公共住宅和援助蕭條地區,也曾給予支持。在他任內,還成立了新的內閣部門——衛生、教育和福利部。
儘管如此,由於艾森豪強調節約與效率,在社會福利問題上希望州與地方政府、甚至私人機構承擔更多的責任,結果他在政策上又表現出一定的保守性。比如,艾森豪贊成使殘廢者恢復就業能力的重新安置計畫,但是反對擴大領取直接津貼的殘廢者的範圍;他主張聯邦實行健康再保險,但是反對聯邦直接保險;他雖然提出並實施“興建公共住宅計畫”,但在任頭3年修建的公共住宅,比民主黨下野前3年幾乎少10萬套。1958年以後,艾森豪懾於經濟危機期間物價上漲與生產下降同時並存的新現象,在國內政策上大幅度轉向保守,斷然否決“1959年住宅法”,兩次否決《地區重新發展法》,甚至反對國會增加社會保險津貼的數額。在艾森豪這種政策的影響下,新政以來的社會福利改良雖得以繼續,但進展緩慢。據美國經濟學家哈羅德·瓦特統計:1939年聯邦政府在老年和遺屬保險、失業保險和退伍軍人津貼方面的開支,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為4%,1960年時僅僅增加到4.4%。如果把衛生、教育、住宅和蕭條地區等方面的聯邦民用開支也計算在內的話,那么,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則從1939年的7.4%,下降到1960年的6%。
20世紀50年代,以厄爾·沃倫為首的聯邦最高法院在
民權問題上採取了支持黑人的自由主義立場,但艾森豪本人態度保守。他雖在上台之初取消了武裝部隊和哥倫比亞特區的
種族隔離制,但對各州存在的種族隔離問題態度曖昧。1954年,最高法院就“
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作出歷史性判決後,艾森豪雖要求哥倫比亞特區在取消公立學校種族隔離制上作出表率,但卻對記者表示自己對種族隔離最嚴重的南方“一點(見教)也沒有”。他後來甚至在私下埋怨自己不該任命厄爾·沃倫為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當
阿拉巴馬州發生種族主義分子把黑人女學生奧瑟琳·露西趕出學校的事件後,艾森豪不加干預,希望該州自行解決。由於共和黨政府在“布朗案”判決問題上態度不明朗,阿肯色州州長奧佛爾·福伯斯居然於1957年4月不顧聯邦法院的命令,派遣州
國民警衛隊在
小石城中心中學門外布崗,阻攔9名黑人學生根據種族合校計畫入校學習。後來,白人種族主義暴徒又包圍了學校,世界輿論為之震驚(參見詞條“
小石城事件”)。在這種形勢下,艾森豪為維護法律和美國政府的信譽,才下令把阿肯色州國民警衛隊置於聯邦管轄之下,並派遣聯邦軍隊到小石城維持秩序,強制實行種族合校。
對於民權立法,共和黨政府本來也是不感興趣的,只是到1956年,出於在全國選舉中爭取黑人選票的目的,才向國會提出了《民權法案》。但這個法案未獲通過。1957年,共和黨政府將《民權法案》再次送交國會。由於艾森豪本人態度含糊和南方議員的阻撓,該法案雖經林登·詹森從中調解而在國會獲得通過,但內容已大大削弱。在南方陪審團幾乎完全由白人種族主義分子控制的情況下,這一修正案等於宣布民權法無效。1960年,在詹森的周旋下,國會又通過了新的《民權法》。該法授權聯邦法院在申訴人因種族或膚色被剝奪選舉權時,可指派公斷人監督申訴人進行投票。然而1960年民權法,未對其他民權問題、特別是當時全國關注的種族隔離問題作出規定,使黑人領袖對此深感不滿。由於合法主義、漸進主義和改良主義的黑人運動鬥爭的失敗,黑人民族主義再次興起。
外交
美國的全球遏制戰略在韓戰中遭受了巨大的挫折。繼杜魯門後走馬上任的艾森豪政府吸取了前任的教訓對美國的遏制戰略做出了重大調整。調整後的戰略被稱為“新面貌”戰略。“新面貌”戰略以“用儘可能最小的代價取得對共產主義儘可能最大的威懾”為目的,其手段包括
核威懾、聯盟政策、
心理戰、秘密行動、與對手談判等。“新面貌”戰略自身存在著不可克服的矛盾和弱點,因而未能實現其預期的遏制目標。
艾森豪在總統任內,繼續推行
冷戰政策,支持所有反對
蘇聯及
共產黨的政權。到1959年,他又邀請蘇聯領導人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訪美,緩和美蘇對抗。1960年,就在預定的東西方最高級會談在巴黎開始前不到兩星期,有訊息說,一架由弗朗西斯·加里·鮑爾斯駕駛的
U-2間諜飛機在蘇聯內地領空被擊落。艾森豪為此辯護說,美國的偵察飛行對國家安全來說是必要的,並重申了他在1955年提出的所謂“開放天空”的建議,即彼此對防衛設施進行空中檢查。“
U-2飛機事件”加劇了蘇美關係的緊張氣氛。
在對華關係上,艾森豪政府繼續推行敵視和遏制新中國的政策,支持和控制退守台灣的以
蔣介石為首的台當局,於1954年12月與台灣當局簽訂“
美蔣共同防禦條約”,企圖阻止新中國解放台灣,由此引發了兩次
台海危機。它加劇了遠東的緊張局勢,進一步惡化了中美關係,使中美關係長期處於敵對狀態。同時也正是由於美國的干涉,使台灣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化。
1956年
蘇伊士運河戰爭後,英、法在中東的殖民統治趨於瓦解。為填補英、法撤出中東後的“政治真空”,在中東扶植親美勢力,打擊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排斥蘇聯在中東的影響。美國務卿
約翰·福斯特·杜勒斯制定了一項計畫,由艾森豪在1957年1月5日致國會的對中東政策的特別咨文中正式闡述。其主要內容包括:由國會授權總統在中東實施“軍事援助和合作計畫”,以對付所謂的“共產主義侵略”;提出在中東地區使用美國武裝部隊;兩年內額外撥款4億美元向中近東國家提供“經濟援助”。3月9日經國會決議正式通過。這一政策因此得名“艾森豪主義”。
作為
杜魯門主義在中東地區的延續,艾森豪主義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成為美國對中東政策的基礎。這一政策出台後,美國以反對國際共產主義為名,更加積極地捲入中東事務,同蘇聯展開角逐,試圖獨自控制中東。艾森豪主義在中東各國引起不同反應。沙烏地阿拉伯等國表示歡迎,埃及等國則予以拒絕和譴責。1958年7月,美國出動15000名海軍陸戰隊員在
黎巴嫩登入,武裝干涉黎巴嫩。面對美國的擴張政策,蘇聯加大了對埃及等國的經濟和軍事援助,有效地擴大了自身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形成了冷戰時期美、蘇展開爭奪的新局面。
軍事
艾森豪任內,大力發展
核武器(美國在1952年11月引爆了第一枚
氫彈)和空軍,推行大規模報復戰略和戰爭邊緣政策。
主要影響
艾森豪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歷任美軍參謀部作戰計畫處(後改作戰處)處長、歐洲戰區美軍司令、北非和地中海戰區盟國遠征軍總司令、北非戰區盟軍最高司令、歐洲盟軍遠征軍最高統帥等職,組織領導盟軍作戰,制訂戰略計畫,協調盟軍內部關係,籌備、指揮作戰,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1942年11月,作為北非遠征軍總司令,艾森豪指揮實施
北非登入戰役,共俘敵軍27.5萬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德軍。1943年2月,任地中海戰區盟軍總司令,組織實施
突尼西亞戰役,結束北非戰事。
1943年12月,艾森豪被任命為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司令,奉命發起代號“霸王”、目標為德國的進攻歐洲的
諾曼第登入戰役。1944年6月6日,他指揮300多萬盟軍士兵、2萬多艘戰船,在諾曼第成功搶灘登入,拉開了盟軍反攻的序幕,也為二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隨後,艾森豪指揮盟軍將德軍逐出法國,並繼續深入內陸,直搗德國腹地,在
眼鏡蛇行動、
阿登戰役等戰役中擊敗德軍,與蘇聯完成
易北河會師,最後迫使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
歷史評價
美國
在諾曼第登入開始後,
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向羅斯福發報告說:“艾森豪和他手下的人冷靜而自信,以非凡的效率完成了無比巨大和複雜的任務。”在納粹德國政府簽字投降的當天,馬歇爾以國家、盟邦以及美國軍隊的名義,給艾森豪發來了一封電報,稱讚他的功績道:“你以戰爭史上最偉大的勝利完成了你的任務。你出色地指揮了從來沒有這樣集結起來的最強大的軍隊。你遇到並成功地解決了涉及各種不同的國家利益的一切可以想像得到的困難,處理了國際政治問題中前所未有的複雜問題。自3年前到達英國以來,在所有這些方面,你在行動上是無私的,你的判斷總是正確的和容納各方面意見的,你在軍事決策中的勇氣和智慧完全令人欽佩。”
艾森豪的密友、曾任其總統特別助理的哈羅德·史塔生誇讚他是“本世紀對世界和平貢獻最大的領導人”。曾任總統助理的謝爾曼·亞當斯也說:“在艾森豪看來,將政治考慮置於世界和平和安全之前,這不僅是極端錯誤的順序,而且是極其危險的。”
艾森豪在戰時的英國下級、中將弗雷德里克·摩根認為:“在任何戰役中,他的微笑都等於一個軍。”
曾擔任艾森豪政府副總統的美國第37任總統
理察·尼克森說:“他是一個比大多數人所了解的更複雜和機智得多的人,並且是最大意義上的複雜和機智。他不為狹隘的想法所束縛,總是對一個問題運用兩種、三種或四種論證方法,而且,他往往選擇對他更適用的間接途徑,而不是直接著手解決一個問題。他的頭腦聰明而敏捷。”
美國第33任總統
哈里·S·杜魯門在1961年時說:“艾克不了解任何事情,他在任上始終連一件事都不了解。……1959年,當卡斯楚在古巴上台執政時,艾克只是乾坐著,他的所作所為就象他沒有注意到那兒正在發生什麼事情,原因何在?或許他在考慮卡斯楚會自己滾蛋之類的事情。”
美國第36任總統
林登·詹森在艾森豪去世後稱讚他道:“堅定和持久的美德——榮譽,勇氣,正直,禮儀,全都在這位傑出人物和卓越領袖的一生中得到了動人的表現。”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威廉·奧威爾·道格拉斯:“我是偶然認識艾克的。我喜歡他這個人。他的微笑和對待覆雜問題的十足進取態度使他成為一個典型的美國人。”
美國軍事記者、軍事評論家
漢森·韋特曼·鮑德溫:“艾森豪將軍決不是一個智力型軍人,但卻具有天生的機敏與共識。當他被任命為北非戰場總司令時,這些特性和善於與人相處的能力,彌補了他略顯狹窄的知識面和有限的經驗。艾森豪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指揮作用並不能檢驗他的戰術水平,戰術從根本上說是他的師或團指揮官的活動範圍。但是,他對於新戰略思想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歷史或許會寬厚地承認艾森豪將軍是一個戰略家,但不會承認他是一個英明的策劃者。……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艾森豪與其說是一個戰略制定者,還不如說是一個戰略執行者。”
美國政治學專家弗雷德·格林斯坦(Fred Greenstein)把艾森豪稱作“幕後總統”(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他把有形的君主做派和不那么有形的首相風格結合到了一起)。他認為,艾森豪最令人驚訝的領導力品質“並非他不感情用事,而是他在公開場合的行為舉止,從不受外來情緒影響”,“他不是
馬基雅維利主義者。他承認誠實和思路清晰在私下商議中的重要性,但也認同一個不言而喻的公理,即在公眾面前的話語應與當下環境相適應,並且儘可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美國傳記作家史蒂芬·安布羅斯(Stephen Ambrose)注意到,艾森豪的領導力“堅定、公平、客觀、冠冕堂皇,他幾乎符合美國人對自己總統的所有期待”。如果用一個詞形容別人對他的印象,那就是“可信”。安布羅斯在為艾森豪撰寫的傳記中溢美道:
德懷特·艾森豪是一位偉大而又善良的人。他是20世紀西方世界最為傑出的領袖之一。正像喬治·C·馬歇爾在二次大戰結束時所說的那樣,作為一名軍人,艾森豪具備美國軍隊希望其所培養出來的最優秀人物所具備的所有品質——精通軍事業務,熟諳戰爭史,果斷,守紀律,勇敢,富有獻身精神,深得士兵、下屬的愛戴和上司的信任。在其領導素質中還包括高度的智慧,正直,講原則,莊重嚴肅,富有組織才能,充沛精力與外交能力。而作為一個普通的人,他外貌端正,對人關懷體貼,對朋友和家庭忠實,易於發火(這點他已學會了控制),有抱負,要面子,怕挨批評,生活習慣上頑固刻板,是位熱心的運動員和體育迷,為人謙遜(就是從不矯揉造作)。他的音樂、藝術以及文學鑑賞力實在不高,十分喜歡了解別人,時常表現出令人喜愛的質樸,愛開玩笑。總而言之,他是一位值得人們去結識和親近的好人。幾乎每個知道他的人都十分喜愛他,有許多人——其中包括世界上一些最有影響的人士——甚至已達到了崇拜的程度。
美國軍事史學家、傳記作家
卡羅·德斯特說:“艾森豪的一生就是一部令人驚嘆的實現美國夢的英雄傳奇。他來自卑微而平凡的美國中西部底層社會,卻在人類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那場戰爭中躍升到他做夢也沒想到的地位。”
美國總統研究學者弗雷德·格林斯坦: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是被誤解最多的現代總統。他從二戰期間任歐洲盟軍最高指揮官,直到他1969年去世前這段時期深受美國人民的歡迎,但是,美國政治學的學生們很長時間以來一直認為,他這個總統在很大程度上沒完成任務。
在解密記錄中的艾森豪確實是位稱職的總統。他是個精明的政治家,參與了各種各樣的勸說與討價還價活動,有許多人相信他將這些活動推給了他的下屬。對那些研究總統領導藝術風格的學生們來講,最有趣的是艾森豪經證明使用了不太標準但卻非常有效的方法執行了他的職責——那就是他通過間接方法推行他的宗旨,將那些與他不關心政治的外部形象不太一致的動議全掩藏起來。事實上,經證明,艾森豪提出了許多提案,而這些提案一直被認為是他的下屬做的。
在1962年歷史學家的投票排名中,艾森豪名列美國31位總統(其中2人因任期短暫而不計入排名)中的第22名,在12位“普通”的總統中排名第11。20世紀80年代以後,他的排名有所提升。
其他國家
1945年6月,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在為倫敦解放的致辭中稱讚艾森豪道:“戰爭中摩擦與衝突不斷,而隨著深入了解,我發現我從未遇到過像他這樣執著於使命的人。他勝不驕敗不餒,心靜如水。”
曾與艾森豪並肩作戰的英國陸軍元帥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評價道:“他不僅是一位了不起的最高統帥,而且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在我看來,沒有人能用他這樣的方式,把盟軍組合成這樣一支能征善戰的威武之師,並且在許多衝突和干擾成分之間保持足夠的平衡。這些成分一直威脅著我們這艘航船。”
蘇聯領導人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在1960年說:“我想,當這位總統不再當總統時,我們在自己的國家能提供給他的最好的工作將是某所幼稚園的園長。他不會傷害兒童。但是,作為一個強國的首腦,他格外危險,能造成很大危害。……我見過他在1955年日內瓦會議上的舉止,我為這位總統感到遺憾。……人們一想到這雙手掌握著一支多么巨大的力量,就會發抖。”
英國陸軍元帥、軍事評論家
理察·麥可·鮑威爾·卡弗主編的《歐美名將評傳》援引唐·庫克的評論道:“艾森豪並非天生的偉大,但他卻能擔負偉大的責任和迎接偉大的挑戰。”
法國記者皮埃爾·阿考斯和瑞士醫學博士皮埃爾·朗契尼克在著作《
病夫治國》中說:
人物榮譽
勳章
名稱/頭銜 | 授予時間 | 授予國家/地區/組織 |
---|
| | |
| |
| 1922年10月7日(4次被授予橡樹葉簇的時間分別為1943年9月7日、1945年7月13日、1948年2月7日、1952年6月2日) |
| |
| |
| |
|
|
| |
| |
| | |
Order of Merit, Type II, Grand Cros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軍銜
等級 | 授予時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44年12月20日(1946年4月11日成為永久軍銜) |
|
其他
軼事典故
個人名言
為維護世界和平而竭盡所能,我們必須以某些固定的原則為指導。這些原則是:(一)我們把發展能遏制侵略勢力和促進和平條件的力量作為治國的首要任務;(二)我們決不會嘗試安撫侵略者,以榮譽換取安全,進行虛偽而邪惡的交易;(三)我們把本國的力量和安全看作世界各地自由人民的希望所託;(四)我們決不會試圖利用自己的力量,把我們所珍視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強加於別的民族;(五)我們將努力幫助(我們的朋友)獲得他們自己的安全和幸福;(六)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貧困都會危及其他所有民族的安寧;(七)我們希望在聯合國組織內幫助加強世界各地(自由民族的地區性組合);(八)我們決不接受某個種族或民族從任何意義上說是低賤的或可作為犧牲品的任何暗示;(九)我們將努力使(聯合國)不僅成為一種生動的象徵,而且成為一支有效的力量。——節選自首任總統就職演說(1953年1月20日)
沒有一個民族能夠獨自生存。一切生活在自由中的人們團結一致,才是他們唯一可靠的防禦。……如果其他國家不能繁榮,甚至美國的繁榮也不能持久。沒有一個國家能夠長久地成為單獨的、堅強的和安全的堡壘。任何一個為自己尋求這種庇護的民族,只能是在為自己建造牢獄。——節選自連任總統就職演說(1957年1月21日)
在政府的會議上,我們必須提防受到軍事工業聯合企業的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不正當影響。不幸地出現權力誤用的可能性不但現在存在,而且將繼續存在。——1961年
在我執政期間,美國從來沒有失去一個軍人,也沒有喪失一寸土地。我們維護了和平。人們詢問這一切是怎么發生的——上帝保佑,這一切僅僅沒有發生,我將這么對你們說。
我不能容忍那些把一切與他們見解不同的人都稱作共產黨人的極右分子,我也不能容忍那些高呼我們其餘的人都是殘酷的貪財謀利之徒的極左分子。——1962年
我深信一個人利用受到信任的公職來撈取錢財是品質惡劣的!我不能拿這些錢,而且決不允許出現這類事情。
多個第一
艾森豪是集軍、政、教界榮譽職號於一身的美國總統,曾創造出多個“第一”和“之最”。
艾森豪是第一位乘坐直升飛機和第一位持有飛機駕駛員執照的美國總統。
艾森豪是第一位乘“海豹”號原子動力潛艇潛航的美國總統。1957年9月26日,該艇潛離
羅德島的新港,在60英尺水下呆了15分鐘後升到了水面,這時他在潛艇中。
艾森豪的聲音是第一次經由繞軌道而行的
人造衛星送入太空的。他的照片是第一次從地球上反衝到沿軌道運行的人造衛星,再從衛星反射到地面上來的。1958年12月19日,美國人造“軌道中繼實驗通信衛星”(SCORE)從外層空間傳送了他向全世界廣播的聖誕節賀詞:“我是美國總統,我的聲音通過科學進步的奇蹟,從在外層空間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傳給你們。我的祝福只有簡單的一條,我通過這一獨特的方法向你們和全人類轉達美國人民期待世界和平的願望和對世界各地人們的良好意願。”1960年8月19日,美聯社的一張艾森豪的照片反射到一千里上空,並從回聲一號(ECHO,1)衛星反衝回來,地球上回收到照片時,還不到五分鐘。
艾森豪在美國軍隊服役超過40年,是在軍中服役時間最長的美國總統(截至2024年2月)。
興趣愛好
艾森豪是一位狂熱的高爾夫球迷,於上任後力排眾議,在白宮裡修建了一個推桿果嶺。此舉間接讓他之後的美國總統均熱衷於這項運動。
根據一本專門描寫美國總統打高爾夫的書——《發球檯的第一人》的記載,艾森豪在1953年元月宣誓就職時,美國總共有320萬高爾夫人口,當他離任時,這個數字翻了一番。
據統計,艾森豪8年白宮生涯一共打過800輪18個洞。不過,直到1968年2月6日,在他去世前1年,艾森豪高爾夫球生涯最期待的一桿進洞才得以實現:在
棕櫚泉的七湖鄉村俱樂部,104碼的第13洞,他用9號鐵徑直把球打進了洞裡,實現了這個“終生夢想”,當時他已經77歲。
2009年6月26日,在艾森豪逝世40周年之後,
美國高爾夫球協會宣布,鑒於艾森豪在其8年總統任上對高爾夫球運動普及的貢獻,決定將他選入世界高爾夫球名人堂,艾森豪因而成為第一位入選高爾夫球名人堂的美國總統。
除打高爾夫球外,艾森豪還喜歡釣魚和打獵。在運動之外,他最喜歡畫
風景畫,並在白宮設了一間畫室。
艾森豪從青年時代起就是一個玩
撲克的高手。他有好幾年用玩撲克贏得的錢補充軍餉。到中年時,他放棄玩撲克,轉為打
橋牌和加納斯塔牌。
艾森豪是一個熟練的廚師,由他製作的蔬菜湯、炭烤牛排和玉米粉烙餅受到人們的喜愛。
在擔任總統時,艾森豪以閱讀西部小說和觀看電視作為放鬆的方式。
艾森豪在西點軍校時開始抽菸,逐漸養成了一天抽4盒紙菸的習慣。根據他的醫生的勸告,他於1949年徹底戒了煙。
艾森豪適量喝酒,通常在晚餐前喝一杯蘇格蘭威士忌酒、馬丁尼雞尾酒或舊式雞尾酒。
宗教信仰
艾森豪在“河上兄弟會”教派的嚴格宗教環境中長大,每天在家中與家人一起朗讀《
聖經》;但在成為總統之前始終沒有正式加入某種宗教。1953年,他在華盛頓受洗加入
長老會。艾森豪在1948年聲稱:“我知道,我是宗教信仰最強烈的人:沒有信仰,沒有人能經受6年戰爭。”他相信祈禱的力量和神的指導。有一次,艾森豪說:“一切自由政體,歸根結底,就是為了把宗教信仰落實到政界。”作為總統,他創立了各教派共有的“白宮祈禱早餐”和內閣會議開始時做
禱告的慣例。
詼諧應對
在20世紀30年代晚期,艾森豪曾擔任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的助手。他尊重麥克阿瑟的領導能力,但對麥克阿瑟的豪言壯語感到十分好笑。艾森豪曾說:“他(麥克阿瑟)是一位貴族。至於我,我只是個普通人。我來自最普通、最平凡的環境。”當菲律賓總統
曼努埃爾·路易斯·奎松提出要封麥克阿瑟為菲律賓陸軍大元帥時,麥克阿瑟非常高興,將這件事情告訴了艾森豪,並問道:“但是,你真的認為我應該接受這個頭銜嗎?”艾森豪直言:“不,先生,我不這樣認為。將軍,您是美國軍隊的英雄。我認為,如果您接受了類似陸軍大元帥這樣的頭銜,將有損您的形象。”麥克阿瑟聽罷,冷漠地說:“艾森豪,你的缺點就是目光太狹隘。”幾天后,當艾森豪登上了前往美國的輪船的時候,他的妻子瑪米注意到他的手中拿了一個瓶子。“那是誰給你的?”瑪米問。“菲律賓的陸軍大元帥。”艾森豪告訴她。“誰?”瑪米喊道。“麥克。”他笑著答。
當選為總統後,艾森豪在
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從前位於馬里蘭山的居所招待政府官員,只是他將居所的名字“香格里拉”改為“坎普·大衛”。他解釋道:“香格里拉對於一個來自堪薩斯州農場的孩子來說似乎有些過於華麗了。”當艾森豪的財政部長喬治·漢弗萊第一次見到他時,他看著禿頂的漢弗萊說:“喬治。我看到,你梳了一個和我一樣的頭型。”有一天,一位紳士來到艾克面前,一本正經地解釋自己不能參加白宮晚宴的原因。艾森豪聽後,只是和藹地說:“啊,你一定非常想參加這次晚宴吧。”有時,艾森豪會對白宮的同事們說自己是一隻“老
渡渡鳥”。但是,當艾森豪的演講顧問們為了提升他的名譽,而勸說他更加“平民化”的時候,他感到非常好笑。“上帝啊!”艾森豪大喊道,“這裡的每一個人都讓我使用這些平民化的語句。好吧,我本人已經很平民化了,你們沒有必要把事情弄得更糟糕。”
據艾森豪的兄弟米爾頓·艾森豪回憶,1955年春天,當他任賓夕法尼亞州州長時,艾森豪是大學畢業典禮上的致辭者。正當戶外慶典即將開始時,烏雲密布,暴雨在即。米爾頓感到憂慮,怕將典禮移至室內後,裝不下所有的客人。當米爾頓詢問他的兄弟怎么辦時,艾森豪只是說:“米爾頓,從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入的‘D日’)以來,我再沒擔心過天氣。”
容貌與健康
艾森豪身高5
英尺10
英寸半(約178cm),但是他筆挺的軍人姿勢使其人看上去比實際身高還要高一點。他體重一百七十
磅。他成為知名人物時,頭頂已禿,周圍有一圈灰中帶紅色的頭髮。他的眼睛是藍色的,膚色白暫紅潤。
艾森豪當選總統年已62歲,在他的兩任總統期間,健康狀況往往是個問題。他很容易著涼,不時地患粘液囊炎和迴腸炎。一次,艾森豪在打了一場
高爾夫球之後狼吞虎咽地吃了一個烤牛肉餅,外加兩片生洋蔥,晚上睡覺醒來後,他便心臟病發作。他的患病使股票市場行情急劇下跌。1956年,在再次當選前幾個月,他又得了腸阻塞,1957年又患輕度
中風。
愛情與婚姻
艾森豪在聖安東尼奧的薩姆休斯敦堡服役時,結識了中西部一個肉類包裝商的18歲女兒瑪米·杜德,當時瑪米正跟著家人在德克薩斯州度寒假。艾森豪被瑪米吸引住。瑪米雖然已經擁有了許多的追求者,但是機靈的、藍眼睛的西點軍校畢業生艾森豪卻給她留下深刻印象,認為他是“我一生中與之說過話的最瀟灑的男人”。1916年的
聖瓦倫丁節,艾森豪與瑪米訂婚,5個月後他們結婚。一年後夫妻二人生下一個兒子,但這個孩子在3歲時死去,使瑪米悲痛欲絕。儘管1922年又生了個兒子,但是瑪米的健康始終未恢復,始終被病症纏身。在艾森豪夫婦住進白宮前的這些年頭中,他們搬過三十次家。
作為第一夫人,瑪米是一個和藹的女主人,但仔細地保護自己的秘密。她是
美尼爾氏症的受害者,內耳功能失調影響到平衡,有時站不穩,這使得一些人造謠她有酗酒問題。1961年,瑪米與艾森豪一起退休回到賓夕法尼亞州葛底斯堡的家中,並於1979年去世。
第二次世界大戰艾森豪在歐洲期間,曾有流言蜚語說他愛上了年輕美貌的英國時裝模特凱·薩默斯比·摩根。凱當時應艾森豪的要求,擔任他的私人司機。這時她已與美國人理察·阿諾德上校訂婚,但他不久就在北非犧牲了,她加入女子軍團,升至上尉,並被提升為艾森豪將軍的私人秘書和軍事助手。她後來嫁給了雷金納德·摩根。1976年,凱在回憶錄《我的情人 艾森豪》(中譯名)中承認她與艾森豪有過戀愛關係。
在《直話直說:哈里·S·杜魯門口述傳記》一書中,作者默爾·米勒引用杜魯門的話聲稱,在戰爭的最後幾個星期,艾森豪寫信到華盛頓請求解除司令的職務,這樣他可以回國辦理離婚再娶這位較年輕的婦女。據傳,艾森豪的頂頭上司麥克阿瑟曾寫信狠狠責罵他,以致其打消了這個念頭。但沒有任何證據能夠驗證此事的真實性。杜魯門說,他親自銷毀了這些牽連人的信件,目的是保護瑪米的感情和艾森豪的名譽。1977年,艾森豪家族再次否認了他曾要離婚的傳說,發表了艾森豪給瑪米的舊信,重申他對她的愛。
(圖冊參考資料)
人際關係
艾森豪是機械師(後擔任一家煤氣公司的經理)戴維·雅各布·艾森豪(1863-1942)和艾達·伊莉莎白·斯托弗·艾森豪(1862-1946)的兒子。他有六位兄弟:阿瑟·艾森豪,密蘇里州堪薩斯城的銀行家;埃德加·艾森豪,華盛頓州塔科馬的律師;羅伊·艾森豪,堪薩斯城的藥劑師;厄爾·艾森豪,賓夕法尼亞州沙勒羅伊的電氣工程師;米爾頓·艾森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校長和艾森豪總統的非正式顧問。
1916年,艾森豪與
瑪米·艾森豪(全名瑪米·熱納瓦·杜德·艾森豪)結婚。瑪米比艾森豪小7歲。艾森豪在遠征歐陸之時,瑪米留在美國。她1979年去世,亨年82歲。
艾森豪夫婦有兩個兒子。第一個孩子是
德懷特·杜德·艾森豪,在三歲時死於
猩紅熱;另一子名為
約翰·西爾頓·杜德·艾森豪,軍人、外交官、作家,生於1923年,1944年畢業於西點軍校,1947年同巴巴拉·瓊·湯普遜結婚。曾任美國駐比利時大使。著有《嚴酷的森林》《純屬私事》《同盟國:從珍珠港到D日》等作品。
主要作品
書名 | 出版時間 |
---|
| |
《白宮歲月》第一卷《授權變革》(一譯《受命變革》) | |
《白宮歲月》第二卷《爭取和平》(一譯《締造和平》) | |
| |
|
後世紀念
艾森豪去世後,被安葬在美國
堪薩斯州的
阿比林的艾森豪中心。這箇中心有他童年時代住過的房子的複製品,還有艾森豪總統圖書館、艾森豪博物館。
德克薩斯州的丹尼森的艾森豪出生地則被改為艾森豪誕生地州立公園,屬於德克薩斯州公園和野生動物管理處。
美國海軍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被命名為“
艾森豪號航空母艦”(英文:USS Dwight David Eisenhower,全稱:德懷特·戴維·艾森豪號航空母艦,別名:Ike/艾克)。
美國發行有“德懷特·艾森豪總統紀念幣”。1994年,法國發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名將紀念幣”中的一枚是紀念艾森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