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杜安一世

博杜安一世

博杜安一世(法語:Baudouin;荷蘭語:Boudewijn;1930年9月7日-1993年7月31日)第五任比利時國王(1951年7月17日-1993年7月31日)。利奧波德三世(King Leopold III 1901-1983)和王后阿斯特麗德(Princess Astrid of Sweden 1905-1935)之長子。博杜安一世亦為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King Harald V of Norway 1935- )、阿斯特麗德公主(Princess Astrid of Norway 1932- )和拉格茜爾公主(Princess Raghild of Norway 1930-2012)的第一代表兄。

博杜安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先後流亡至法國西班牙,戰後流亡瑞士。1950年比利時的國內危機令利奧波德三世將王權轉移給博杜安。1951年7月16日,國王利奧波德三世宣布退位,次日博杜安便登基成為博杜安一世。1959年12月到比屬剛果考察,1960年6月在利奧波德維爾宣布允許剛果獨立。1960年12月與西班牙女貴族法比奧拉·德·莫拉-阿拉貢(Doña Fabiola de Mora y Aragón 1928-2014)結婚。曾於1981年5月到6月應邀訪華。

1993年7月30日,博杜安一世因心力衰竭去世,於拉肯聖母教堂下葬。因其膝下無子嗣,故王位傳至其弟,即後來的阿爾貝二世(King Albert II of the Belgians 193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博杜安一世
  • 外文名:Baudouin(法語), Boudewijn(荷蘭語) 
  • 別名:博杜安
  • 國籍:比利時 
  • 出生地:比利時布魯塞爾拉肯 
  • 出生日期:1930年9月7日 
  • 逝世日期:1993年月31日 
  • 職業:第五任比利時國王 
  • 信仰:羅馬天主教 
  • 身份利奧波德三世和阿斯特里德之子 
  • 妻子:多尼婭·伊·阿拉貢 
  • 去世地:西班牙莫特里爾阿斯特里德莊園 
  • 下葬地拉肯聖母教堂 
  • 榮譽:嘉德勳章、金羊毛騎士團勳章 
人物生平,宗教信仰,頭銜,個人榮譽,國內,國外,教廷,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1930年9月7日,博杜安一世出生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北郊拉肯(Laeken)的斯圖文堡(Stuyvenberg Castle),出生時其父為布拉班特公爵利奧波德王子(Prince Leopold, Duke of Brabant),即後來的利奧波德三世國王(King Leopold III of Belgians 1901-1983);其母為瑞典公主阿斯特麗德(Princess Astrid of Sweden 1905-1935) 。此外,博杜安亦是拿破崙的夫人約瑟芬·德·博阿爾內( Joséphine de Beauharnais 1763-1814)的直系後裔。
博杜安之父利奧波德三世國王博杜安之父利奧波德三世國王
幼年幼年
1934年4月23日,利奧波德三世加冕成為比利時國王。翌年8月29日,其母親即王后阿斯特麗德在瑞士遊覽時因汽車失控墜入湖中而不幸罹難,而在那次事件中,國王利奧波德僅受輕傷。
1940年5月10日,德國入侵比利時。當日,博杜安一世即隨同其弟阿爾伯特前往法國,後又前往西班牙。5月28日,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宣布投降,這使得許多比利時人質疑他對國家的忠誠度。8月2日,博杜安返回比利時,一直在拉肯的行宮和阿登的希爾農城堡(Chateau of Ciergnon)繼續學業。1941年,利奧波德三世再娶,這次的王后是英國出生的比利時平民瑪麗·莉莉安·蓓爾斯(Mary Lilian Baels 1916-2002)。這場婚姻引發了極大的爭議,亦為日後利奧波德國王的不佳名聲埋下伏筆。
在經過長達3年的占領之後,比利時於1944年6月得到盟軍解放。戰後,國王一家因為比利時不穩定的政治局勢而選擇在瑞士的普瑞尼(Pregny)暫避,在此期間博杜安在日內瓦的一所學校學習並於1948年前往美國旅遊。直到1950年,一個調查委員會赦免了國王的叛國罪,緊隨其後的一場公民投票亦恢復了利奧波德的王位,但針對國王的爭議聲始終不絕於耳。1950年7月26日,因利奧波德重返王位,比利時爆發嚴重的罷工和抗議,比利時共產黨一度以瓦隆大區(Wallonia)獨立相威脅。 在利奧波德的準許下,比利時政府和國會於當年8月1日通過一項法例將王權轉歸博杜爾王子所有,以此來維護君主立憲體制。1950年8月11日,博杜安王子在國會兩院依照憲法宣誓出任國家元首。正式的加冕儀式則要到翌年7月17日,即利奧波德三世正式宣布退位的次日。
1960年6月30日,比屬剛果宣布獨立。博杜安一世親自出席了慶祝活動,並在剛果國會發表演說,受到首任博杜安一世的婚禮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理帕特里斯·盧蒙巴(Patrice Émery Lumumba 1925-1961)的歡迎。
1960年12月15日,博杜安一世在布魯塞爾正式迎娶西班牙貴族法比奧拉·德·莫拉-阿拉貢(Doña Fabiola de Mora y Aragón)。法比奧拉王后曾五次懷孕而均流產,故博杜安一世並無子嗣。
博杜安夫婦和尼克森夫婦在白宮午宴上博杜安夫婦和尼克森夫婦在白宮午宴上
1963年11月,博杜安一世以比利時國家元首的身份參加了遇刺的美國總統約翰·F·甘迺迪(John F. Kennedy)的葬禮。與他同行的亦有保羅·斯巴克(Paul-Henri Charles Spaak 1899-1972),前比利時首相兼聯合國大會主席
1981年訪問蘇州1981年訪問蘇州
1976年,登基25年後,博杜安國王基金會成立以期提高比利時普通人的生活質量。
1990年4月,因與其宗教信仰相悖,博杜安一世拒絕簽署一項允許墮胎的法案;比利時政府隨即宣布國王暫時無法行使國家元首的行政權力,並單獨宣布法案通過。
1993年7月31日,比利時國王博杜安一世在西班牙莫特利爾的阿斯特里德莊園( Villa Astrida, Motril)度假時因心臟病突然發作去世。1992年國王曾在巴黎進行過一次二尖瓣脫垂手術,他的死亡仍出乎意料。
博杜安一世之墓博杜安一世之墓
博杜安一世的去世引發了比利時全國的哀悼,50萬人(當時比利時人口的5%)前往王宮弔唁,甚至人們需要排隊長達14個小時來瞻仰國王的靈柩,王宮的大門和圍牆也被人們帶來的鮮花覆蓋。博杜安一世在拉肯聖母教堂(Church of Our Lady of Laeken)下葬,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參加了博杜安的葬禮。
因博杜安一世夫婦並無子女,根據憲法規定,阿爾貝親王登基,成為比利時第六任國王,稱阿爾貝二世

宗教信仰

博杜安是一個虔誠的羅馬天主教徒,受布魯塞爾大主教雷奧·約瑟夫·蘇恩斯(Leo Joseph Suenens 1904-1996)極深。博杜安參與了日漸壯大的天主教復興運動(Renewal Movement)並定期前往法國帕累-勒-莫尼爾(Paray-le-Monial)的聖祠進行朝拜。
1990年4月,比利時政治家羅傑·勒萊芒(Roger Lallemand 1932- )和盧西恩·赫曼-米歇爾森 (Lucienne Herman-Michielsens 1926-1995)向比利時國會提出動議,呼籲立法允許墮胎。比利時國會通過了這項法案,卻在由博杜安一世進行皇室審批(Royal Assent)的時候遭到駁回。國王否決國會通過的法案在比利時的歷史上前所未有,因為以往皇室審批僅僅是一種形式性質的禮節而已,而幾乎所有法案均會由國王也就是比利時的最高行政長官審議通過。然而,博杜爾一世的宗教信仰令他不得不要求政府臨時剝奪他的行政權力,以避免這項違背天主教教義的法案由他親自審批通過。 維爾弗里德·馬爾滕斯(Wilfried Achiel Emma Martens 1936-2013)所領導的比利時政府於4月4日回復了國王的請求,並根據比利時憲法相應條款宣布比利時政府臨時代替國王行駛國家元首的權力。法案於4日在國會簽署並正式通過後,次日博杜安一世便恢復其職位與權力。

頭銜

博杜安一世的全名為:博杜安·阿爾伯特·查爾斯·利奧波德·阿克塞爾·瑪麗·古斯塔夫(荷蘭語:Boudewijn Albert Karel Leopold Axel Marie Gustaaf;法語: Baudouin Albert Charles Léopold Axel Marie Gustave;德語: Balduin Albrecht Karl Leopold Axel Marie Gustav;英語:Baldwin Albert Charles Leopold Axel Mary Gustav )博杜安一世先後所獲頭銜如下:
  • 1930年9月7日-1934年2月17日:尊貴的埃諾伯爵殿下( His Royal Highness The Count of Hainaut)
  • 1934年2月17日-1950年8月10日:尊貴的布拉班特公爵殿下(His Royal Highness The Duke of Brabant)
  • 1950年8月10日-1951年7月17日:尊貴的王太子殿下,布拉班特公爵(His Royal Highness The Prince Royal, Duke of Brabant)
  • 1951月7月17日-1993年7月30日:尊貴的比利時國王陛下(His Majesty The King of the Belgians)

個人榮譽

國內

  • 利奧波德大勳章(Grand Master and Grand Cordon of the Order of Leopold)
  • 非洲之星大勳章(Grand Master of the Order of the African Star)
  • 皇獅大勳章(Grand Master of the Royal Order of the Lion)
  • 王冠大勳章(Grand Master of the Order of the Crown)
  • 利奧波德二世大勳章(Grand Master of the Order of Leopold II)

國外

  • 奧地利共和國榮譽服務星章 (Great Star of Honour for Services to the Republic of Austria, 1958)
  • 冰島法爾孔十字大勳章(Grand Cross with Collar of the Order of the Falcon, 1979)
  • 義大利共和國功勳大十字勳章(Grand Cross of the Order of Merit of the Italian Republic, 1966)
  • 日本菊花大勳章(Knight Grand Collar of the Order of the Chrysanthemum, 1964)
  • 聖奧拉夫大十字勳章 (Knight Grand Cross of the Order of St. Olav)
  • 葡萄牙亨利王子勳章(Grand Collar of the Order of Prince Henry,1982)
  • 西班牙金羊毛騎士團勳章( Knight with Collar of the Order of the Golden Fleece, 1960)
  • 西班牙查理三世大十字勳章 (Knight Grand Cross with Collar of the Order of Charles III,1977)
  • 西班牙伊莎貝拉大十字勳章( Knight Grand Cross with Collar of the Order of Isabella the Catholic, 1960)
  • 泰國拉賈米特拉霍恩勳章 (Knight Grand Cordon with Chain of the Order of theRajamitrabhorn )
  • 泰國楚拉綽姆克勞勳章(Knight Grand Cordon of the Order of Chula Chom Klao)
  • 英國嘉德勳章-外籍人士版本(Stranger Knight of the Order of the Garter )
  • 瑞典皇家六翼天使大十字勳章( Knight Grand Cross of the Royal Order of the Seraphim)
  • 丹麥大象大十字勳章(Knight Grand Cross of the Order of the Elephant)
  • 荷蘭獅子大十字勳章 (Knight Grand Cross of the Order of the Netherlands Lion)
  • 盧森堡拿騷王朝金獅大十字勳章(Knight Grand Cross of the Order of the Gold Lion of the House of Nassau)
  • 希臘救贖者大十字勳章 (Knight Grand Cross of the Order of the Redeemer)
  • 伊朗巴列維大勳章 (Knight Grand Cordon with Collar of the Order of Pahlavi)
  • 波斯帝國2500周年紀念獎章(Commemorative Medal of the 250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rsian Empire 1971)
  • 馬爾他騎士團榮譽與奉獻勳章(Bailiff Grand Cross of Honour and Devotion)
博杜安一世是西班牙金羊毛騎士團勳章(Order of the Golden Fleece )的第1176位獲得者暨英國嘉德勳章(Order of the Garter)的第930位獲得者。

教廷

  • 教廷基督騎士團騎士(Knight of the Supreme Order of Christ)
  • 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騎士( Knight Grand Cross of the Equestrian Order of theHoly Sepulchre of Jerusalem)

後世紀念

作為比利時憲政危機後的首任國王,博杜安一世的公眾形象明顯優於他的父親利奧波德三世,後者因二戰期間的投降行徑和充滿爭議的婚姻而普遍不受民眾認可。博杜安一世在位期間體現了他親善民眾的一面,同時,在比屬剛果獨立的問題上也擁有值得尊敬的氣度,以至於剛果人將其稱為“Mwana Kitoko”(意即“美麗的男孩”)。
20比利時法郎紙幣上的博杜安一世20比利時法郎紙幣上的博杜安一世
1964年發行的20比利時法郎鈔票上,印有博杜安一世的頭像。
1966年發行的50比利時法郎鈔票及1992年至1997年發行的10000比利時法郎鈔票上,均印有博杜安一世及其法比奧拉王后的頭像。
博杜安一世死後葬在布魯塞爾的拉肯聖母教堂,該教堂為比利時歷任國王的下葬之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