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943年7月,盟軍在
西西里島 的登入迫使
墨索里尼 的法西斯政府垮台,由
巴多格利奧 組成的新政府開始與美英秘密談判,但由於在是否“
無條件投降 ”問題上雙方討價還價,一再延誤,使
希特勒 獲得了充足的時間來加強其在義大利的兵力。8月初,
隆美爾 率部越過邊境進入義大利北部,以支援駐守在義大利南部的凱塞林元帥的8個德國師。
義大利戰役 1943年9月3日,義大利代表和盟國代表秘密簽訂了停戰協定,當天凌晨,英第8集團軍從
西西里 渡過峽窄的
墨西拿海峽 ,在義大利的
亞平寧半島 登入,向意南部快速
挺進 。
1943年9月9日凌晨,由克拉克指揮的美第5集團軍在薩勒諾灣登入。已有戒備的德軍聞訊立即將80萬意軍解除武裝,逮捕大批意軍軍官,並在1943年9月10日占領了羅馬,控制南到
那不勒斯 的義大利本土。意國王與
巴多格利奧 等倉皇乘潛艇逃至南端的盟軍占領區。
1943年10月13日,巴多格利奧政府正式退出軸心同盟,向德國宣戰。同時,英、美、蘇三國政府發表宣言,承認義大利為共同作戰一方。
戰爭企圖 義大利南部戰役 的企圖是:
英軍第8集團軍 強渡墨西拿海峽,在
亞平寧半島 南端
卡拉布里亞 雷焦地域奪占登入場,美軍第5集團軍從艦艇上登入,進占
薩萊諾 附近的登入場,爾後從兩個登入場實施相向突擊,攻占包括
那不勒斯 在內的整個義大利南部。
義大利北部戰役 戰役企圖規定,英第8集團軍和美第5集團軍在博洛尼亞市以東及其西南實施突擊,突破德軍防禦,粉碎第10、第14集團軍基本兵力,攻占
博洛尼亞 。爾後向邦代諾總方向發展進攻,前出波河並強渡該河,接著以英第8集團軍的兵力沿威尼斯灣推進,攻占的里雅斯特市,前出
南斯拉夫 邊界,以美第5集團軍主力占領義大利西北部及大工業中心
米蘭 和
都靈 ,而以一部兵力北進,占領
布倫納山口 。
過程 1943年9月3日,義大利代表和盟國代表秘密簽訂了
停戰協定 。
1943年9月8日,
英國廣播公司 廣播了義大利投降的正式文告。
1943年9月9日凌晨,由
克拉克 指揮的美第5集團軍(轄盧卡斯的美第6軍和
麥克里里 的英第10軍)在薩勒諾灣登入。義大利人領導人也沒料到登入來得那么快,他們起初對英國的廣播予以否認,隨後又承認了這一事實。已有戒備的德軍聞訊立即將80萬意軍解除武裝,逮捕大批意軍軍官,並於1943年9月10日占領了羅馬,控制南到
那不勒斯 的義大利本土。意國王與
巴多格利奧 等,倉皇乘潛艇逃到南端的盟軍占領區。
1943年10月13日,巴多格利奧政府正式宣布退出“軸心”同盟,向德國宣戰。同時,英、美、蘇三國政府相續發表宣言,承認義大利為共同作戰一方。
克拉克 指揮的美第5集團軍在薩勒諾灣登入後,遭到德軍的猛烈抵抗。德軍南線總司令凱塞林元帥將所屬8個師中的6個師編組為第10集團軍,由菲廷霍夫指揮,在薩勒諾抵抗盟軍並試圖將其趕下海去。
1943年9月12日,德軍發起反攻,當天衝進了美第6軍和英第10軍之間的缺口。13日在對美軍左翼發動的一次攻擊中將美軍逐出佩薩諾,使美軍來了一次總退卻。但是盟軍利用強大的海空軍向薩勒諾橋頭堡緊急調派增援部隊。至16日,美第5集團軍已擁有7個師,200多輛坦克。16日早上,德軍對英第10軍發起的攻勢在盟軍大炮、海軍艦炮和坦克的打擊下被粉碎。凱塞林終於認識到把盟軍趕下海去不過是白日做夢,遂於當晚決定停止戰鬥,邊打邊向北撤。並一路上破壞橋樑、公路、隧道和鐵道設施,阻止盟軍前進。克拉克揮師向意西海岸進軍。
1943年10月1日,美第5集團軍占領了
那不勒斯 。同日,
蒙哥馬利 的英第8集團軍占領了東海岸的福賈。10月14日,美第5集團軍攻占了
卡普亞 ,同東面的英第8集團軍會師,從而在意南部建立了一條120英里長的牢固戰線。
隆美爾 1943年11月5日,
希特勒 下令調隆美爾元帥到西線去視察和加強“
大西洋壁壘 ”的海岸防禦工事,隆美爾的
B集團軍群 隨之解散,駐意德軍合編為
C集團軍群 ,下轄菲廷霍夫的第10集團軍和馬肯森的第14集團軍,共個21師,370架飛機。由凱塞林元帥任總司令。凱塞林為阻止盟軍進一步向北推進,在西起羅馬以南80公里的西海岸,向東穿越亞平寧山脈直到東海岸,建立了橫貫義大利中部的“
古斯塔夫防線 ”。該防線以卡西諾隘道為核心,依山峰天險而構築,易守難攻。美第5集團軍和英第8集團軍數次發起攻勢,試圖突破該防線,但未成功。整個冬季,盟軍一直受阻於古斯塔夫防線。
1944年初,
亞歷山大 指揮的第15
集團軍群 共有19個師又4個旅,4000架飛機和3000餘艘艦艇。亞歷山大為了打破僵局,加快戰役進程,決定在加強正面進攻的同時,以一部分兵力在羅馬南部小鎮安齊奧實施登入作戰,從背後突破德軍防線。
1944年1月12日,美第5集團軍在
卡西諾 地區發起進攻。
克拉克 以英第10軍和法軍的衝出來吸引德第14集團軍大部,美第2軍則向利里山谷進擊,試圖強渡拉皮多河。拉皮多河看上去並不是很寬,但水深流急。擔任主攻任務的是沃克將軍指揮的美第36步兵師。沃克認為這一
行動成功 的可能性極小,不贊成渡河,但只能執行命令。戰鬥持續了一天一夜,結果美軍以慘敗告終。美第36步兵師傷亡達1681人。
1944年1月22日,盧卡斯將軍指揮的美第6軍在安齊奧登臨。開始,登入作戰比較順利,美軍很快建立了一個灘頭陣地。盧卡斯打算向內陸推進25英里,占領
阿爾卑斯山 ,切斷德軍的供應線和退路。但是,盧卡斯過於謹慎了。他在出奇制勝後,沒有乘勝前進。在隨後的9天裡,
盧卡斯 關注的是把更多的兵力和給養運上岸來。
凱塞林在得知盟軍在安齊奧登入後,立即從法、德及
南斯拉夫 調派兵力支援,到了28日,已有4個師面對美第6軍,並準備進行反擊。
1944年1月30日,盧卡斯才向阿爾卑斯山發動進攻。經過3天戰鬥,在付出5500人的傷亡後,盧卡斯才被迫停止了進攻。他命令第6軍挖壕自衛,在灘頭陣地周圍布上鐵絲網和地雷。
盟軍在安齊奧突然登入,轉移了德軍的注意力。克拉克命令美第2軍和紐西蘭師先後3次對卡西諾發起進攻,均未能成功。儘管盟軍飛機把著名的山頂建築卡西諾修道院炸成一片瓦礫,但仍無濟於事。德軍在山峰高處依山掘壕,甚至利用修道院的廢墟作掩護,頑強抵抗,使盟軍終不能突破德軍防線。因此,對卡西諾的進攻被稱為克拉克的“最黑暗時刻”。安齊奧灘頭陣地此時已陷入困境,不僅前進不得,而且前面的德軍越來越多。
墨索里尼 到1944年2月16日,已有10個德國師包圍安其奧的5個盟軍師。
1944年2月28日,德軍發起大規模反擊,試圖一舉將盟軍趕下海去,但遭到盟軍空軍的大規模空襲,當天就損失了30多輛坦克,凱塞林不得不於1944年3月4日下令停止了反擊,以5個師維持對美軍的包圍。
直至5月中旬,安齊奧成了美軍的陷阱,在4個多月中,被壓縮在灘頭
陣地 上,傷亡日增,一籌莫展。有位新聞記者對當時美軍的狀況這樣描述道:“美軍在這裡就像原始人那樣生活,他們那副樣子,揮舞棍棒也許比使用機槍還更像樣些。”
在繞過德軍防線的企圖失敗後,山谷與海邊的盟軍都陷入了困境,盟軍統帥部沒有別的選擇餘地,必須實施強攻。
1944年5月11日晚,在盟軍空軍的協同轟炸後,盟軍對
古斯塔夫防線 發動全面進攻。法軍中一支山地成長的驍勇善戰的摩洛哥土著騎兵部隊翻山越嶺,衝上海拔高度為4850英尺的山峰,繞到德軍背後進行進攻。
1944年5月14日,經過激烈殘酷的爭鬥奪戰,波蘭軍第二支隊終於打進卡西諾修道院廢墟。德軍古斯塔夫防線許多地段被突破,凱塞林被迫命令德軍撤至從台伯河口到東海岸
佩斯卡拉 凱撒 防線。
當場擊斃的墨索里尼 1944年5月22日,被困安齊奧灘頭的美第6軍也發起進攻,於25日與正面進攻部隊會師。德軍繼續北撤,退守到
聖馬利諾 至卡拉拉的哥特防線。
1944年6月4日宣布羅馬為
不設防城市 。當晚9時,美第5集團軍首先進入羅馬。占領羅馬後、盟軍繼續向北推進,1944年8月25日、進攻哥特防線,1944年9月28日把該防線全面突破。在突破哥特防線之後,由於在西歐登入的需要,盟軍從義大利戰場調走7個精銳師,使義大利戰場一度處於沉寂狀態。
盟軍最初打算以登入作戰從後面突破
古斯塔夫防線 的希望落了空,克拉克因此解除了美第6軍
軍長 盧卡斯的職務,任命特拉斯科特將軍為美第6軍軍長。駐意德軍統帥凱塞林認為,安齊奧登入戰的真正錯誤不在盧卡斯,而在於“登入部隊力量不強,缺少機械化部隊配合。這是一次不充分的進攻。”在繞過德軍防線的企圖失敗後,山谷和海邊的盟軍都陷入了困境,盟軍統帥部沒有別的選擇餘地,只能實施強攻。
結果 1945年4月,西線盟軍和
蘇聯紅軍 同時對德國本土發起強大攻勢,德軍面臨全面崩潰的危機,義大利戰場也再度活躍。4月9日,由麥克里里指揮的英第8集團軍和由特拉斯科特指揮的美第5集團軍先後從東西兩翼發起攻勢,德軍士氣低落,無力抵抗,節節敗退。4月21日,英第8集團軍和美第5集團軍勝利會師。4月23日,盟軍全線進抵波河,俘虜德軍3萬人。接著,盟軍渡過波河天險,於26日攻克曼圖亞和維羅納,27日進占熱那亞。這時,意北部爆發了游擊隊起義,許多城市獲得解放。28日,盟軍封鎖了德軍企圖逃走的的
阿爾卑斯 各山口。當天游擊隊在科摩湖抓住了企圖逃往德國的
墨索里尼 和他的情婦,在美國人尚未趕到之前便將他們槍斃。第二天他們的屍體被運到米蘭,倒掛於市中心廣場,以中世紀的方式示眾。4月29日,美第5集團軍進駐米蘭,英第8集團軍進駐
帕多瓦 。同日,德
C集團軍群 司令菲廷霍夫的代表在
卡塞塔 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並於5月2日生效。至此義大利戰役全部結束。
倒吊示眾的墨索里尼 相關人物 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 (1883~1945)(Mussolini,Benito Amilcare Andrea )義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國家法西斯黨
黨魁 ,
首相 (1922~1943),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戰犯。1883年7月29日生於農村鐵匠家庭,1945年4月28日卒於朱利諾·迪梅澤格拉諾。自幼受
布朗基主義 和
國家主義 思想影響。1900年加入社會黨,熱衷於進行
無政府主義 和反對教權的宣傳。1912 年任
社會黨 機關報《前進報》主編。1913年成為社會黨領導人之一。1914年11月因力主義大利同英法一起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而被社會黨開除。1919年3月在米蘭組織了一個半軍事性組織——法西斯戰鬥團。1921年11月正式成立
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 ,自稱領袖。1922年10月糾集5萬名法西斯黨徒向羅馬進軍,迫使國王任命他為首相,攫取了國家的最高領導權。1925年1月3日公開宣布實行法西斯極權統治,將內閣中其他黨派的成員逐出政府,集一切大權於一身,自稱政府首腦。在他統治的21年中,對內取消一切反對黨,鎮壓工人和民主運動,宣傳
沙文主義 和
種族主義 思想;對外大搞擴軍備戰,積極推行擴張政策,以新
凱撒 自詡,接連發動侵略戰爭。1935年侵占阿比西尼亞(今
衣索比亞 )。1936年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並與A.
希特勒 簽訂協定,成立柏林-羅馬軸心。1939年占領
阿爾巴尼亞 。1940年6月10日對英、法宣戰。但其軍事冒險連連失利,動搖了自己的法西斯統治。因1943年7月10日盟軍在
西西里登入 和國內人民反法西斯運動逐漸高漲,1943年7月25日被國王逮捕並軟禁。同年9月12日希特勒派傘兵將其救往德國。9月23日在義大利北部德軍占領區宣布成立所謂
義大利社會共和國 ,成為德國的傀儡。1945年法西斯陣營戰敗。同年4月27日在化裝成德國士兵潛逃時被游擊隊俘獲,28日在朱利諾·迪梅澤格拉諾被槍斃。著有《我的自傳》及劇本、小說等。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 蒙哥馬利 蒙哥馬利 (1887~1976)Montgomery,Bernard Law英國陸軍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指揮官之一。北愛爾蘭人血統。生於1887年11月17日,卒於1976年3月25日。曾在倫敦
聖保羅學校 和
皇家軍事學院 受教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嶄露頭角。戰後留任軍官,以幹練和堅強著稱。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任師長,在法國戰場作戰。從
敦刻爾克 撤退後,他在
英格蘭東南 地區任司令官。1942 年8月去北非,任英國第八軍軍長。他遏止了德軍的攻勢,並在
阿拉曼戰役 後把隆美爾趕出埃及。1943年5月迫使德軍在
突尼西亞 投降。盟軍能夠順利地攻入
西西里 ,主要歸功於他。1943年參加攻占西西里和登入義大利。1944年統率盟軍進入法國。6月6日指揮盟軍進入
諾曼第 。他晉升陸軍元帥後 ,率領英國和加拿大軍團橫掃法國北部、比利時、荷蘭和德國,1945年5月4日在
呂訥堡 荒原接受德國北方軍的投降。1946年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國總參謀長 。1948 ~1951 年任
西歐聯盟 主席。1951~1958年任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軍隊副司令。著有《
回憶錄 》和《通向領導的道路》。
蒙哥馬利部署戰役
隆美爾 隆美爾 (1891~1944)Rommel,Erwin Johannes Eugen
德國陸軍 元帥 。1910年開始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連長。後任德勒斯登步兵學校戰術教官、騎兵營長。1935年任
波茨坦 軍事學校教官。1939年任A.
希特勒 大本營衛隊長。1940年任坦克第7師師長。參加侵法戰爭。1941年任駐北非德國遠征軍司令。指揮德軍在北非擊退英軍,逼近
亞歷山大 和
蘇伊士 ,他指揮的
裝甲部隊 行動迅速、機動,善於迅速突破對方戰線,深入穿插,被稱為
沙漠之狐 。1942年11月在
阿萊曼戰役 中被B.L.蒙哥馬利指揮的英軍第八集團軍擊敗。1943年7月調任駐北義大利陸軍
C集團軍群 司令。1943年12月~1944年7月任駐法國陸軍
B集團軍群 司令 ,指揮
諾曼第 抗登入戰役 。後因
希特勒 被刺事件受株連,被迫自殺。著有《步兵進攻》。
戰爭作用 盟軍在整個義大利戰役中,共傷亡32萬多人,殲滅德軍65.8萬人,並一直牽制著德軍1個
集團軍群 的兵力,這對其它戰場上的盟軍作戰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蒙哥馬利 相關影視 電影信息 片名:《義大利戰役》主演:
盧卡·津加雷蒂 、路易莎·拉涅里
《義大利戰役》 導演:里卡爾多·米拉尼
地區:義大利
片長:208分鐘
年份:2005年
配音:國語
內容簡介 1943年9月,駐紮在希臘半島的義大利軍隊收到戰爭即將結束的訊息後十分高興,士兵們紛紛準備回家。但到了1943年12月,形勢急轉直下,義大利單方和同盟國簽訂了妥協契約。義大利軍隊騎虎難下,他們只想回家和親人團聚,然而這樣一個簡單的夢想被德國同盟軍的希臘戰區司令斷然毀滅。希臘半島受到敵方強大武力的攻擊,士兵們只有兩種選擇。要么成為俘虜繼續為德國戰鬥,要么就死在德軍的槍口之下。但久經沙場,早已疲憊不堪的義大利
戰士 們卻只想回家平靜的度過餘生。義大利軍隊一方物資嚴重不足,抵抗對於他們來說幾乎是等於送死。而義大利陸軍軍官薩德雷歐更是堅持讓士兵們保持沉默,等待機會的來臨,但這一做法也引起了不少年輕士兵的不滿。很快,部隊里就有幾個上層軍官發動士兵抵抗,薩德雷歐也無奈地投入到了戰鬥。幾天下來,義大利軍隊連連戰敗,死傷無數。
而高級軍官們更是被抓了起來,準備予以槍決。薩德雷歐的
戀人 菲麗娜被德軍脅迫駕駛一輛卡車運送義大利軍官,把他們送上斷頭台。在這個非常時刻,在菲麗娜的暗示和鼓勵下,薩德雷歐做出了偉大的抉擇,毅然招集起所有在德國控制下的義大利軍隊,開始了一場使他和他的戰友名垂青史的別樣戰役。在德國軍隊嚴密地看守下,義大利軍官們冒著生命危險,想法設法與民間抵抗組織以及倫敦抵抗組織聯繫,並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而此時,菲麗娜失蹤多年的丈夫米卡蘭作為紐約抵抗組織成員也秘密地來到了
小島 。薩德雷歐在非常時期,面臨著感情上的困境,並決定成全米卡蘭和自己愛的女人。但多年的等待已讓菲麗娜心灰意冷,她毅然放棄可以和丈夫去紐約過太平日子的機會,選擇留在薩德雷歐的
身邊 。德國軍隊的末日即將臨近,收到盟軍即將登入作戰的訊息,義大利軍官們想盡辦法配合盟軍作戰,終於取得成功。1286名倖存的義大利士兵帶著戰爭榮譽和阿古依師的
軍旗 返回了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