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多格里奧

巴多格里奧

巴多格里奧:(1871—1956)以侵略阿比西尼亞和推翻墨索里尼而聞名的義大利元帥。

1890年入伍。參加了一次世界大戰,晉升到將軍。任停戰談判意方代表。戰後1919年出任總參謀長。對於義大利的法西斯運動不表支持。法西斯上台後,1921年被調任駐巴西大使。1925年5月再任總參謀長,1926年5月晉升陸軍元帥。1928年-1934年任利比亞總督。1935年指揮入侵衣索比亞。1936年一度任衣索比亞總督,獲得亞的斯亞貝巴公爵頭銜。而後繼續擔任總參謀長,因與墨索里尼的分歧,在意軍被希臘打敗後辭職。1943年7月,推翻墨索里尼政府後,擔任新政府首相(1943—1944)。任內宣布解散法西斯黨,與盟軍簽訂停戰協定並對德宣戰。1944年6月辭職隱居。 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義大利》一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多格里奧
  • 國籍:義大利
  • 出生地:義大利北部皮埃蒙特(Piemondo)地區的Asti省
  • 出生日期:1871
  • 逝世日期:1956
  • 職業:義大利陸軍元帥、首相
  • 畢業院校:都靈陸軍學院
人物生平,一戰英雄,侵占東非,兵敗希臘,政變求和,主要成就,政治,軍事,

人物生平

一戰英雄

巴多格里奧出生於義大利北部皮埃蒙特(Piemondo)地區的Asti省。從都靈陸軍學院畢業後巴多格里奧加入義大利陸隊,1892年晉升為陸軍中尉。此後他於1896年駐防厄利垂亞,1912年在利比亞參加了義大利奪取奧斯曼帝國北非屬地的黎波里的戰役,因戰功晉升為少校。
巴多格里奧元帥巴多格里奧元帥
一戰爆發後,中校軍銜的巴多格里奧隨軍參戰。在戰爭中巴多格里奧不斷得到晉升,但是在1917年他遇到了第一個大麻煩。1917年巴多格里奧出任義大利第2兵團第27軍軍長,在卡波雷托戰役中,第2兵團給義大利軍隊丟盡了顏面,在奧德聯軍的攻擊下整個兵團的雖然傷亡只有4萬,降敵被俘的士兵卻多達二十六萬五千人。巴多格里奧雖然對此負有責任卻不但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反而在同一年被晉升為陸軍中將。
1918年11月義大利軍隊趁奧匈帝國土崩瓦解之際,於11月4日在英、法軍隊支援下,在意東北部一舉擊潰奧地利占領軍,迫使奧軍無條件投降,簽署意奧停戰協定,並收回被奧占領的特蘭提諾、南蒂羅爾地區以及意奧邊界的博倫納山口。這一天成為義大利的建國日。而時任義大利陸軍副總參謀長的巴多格里奧被視為這一勝利的締造者,被直接晉升為陸軍大將。
戰後,巴多格里奧成為議會議員,並保留了軍職。在一開始巴多格里奧並不接受貝尼托·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並為此受到了來自各方的排擠,1922年他被降職調任義大利駐巴西大使。但是此後一系列的政局變革是巴多格里奧回到了軍方的高層。
1924年5月4日,巴多格里奧從新出任義大利總參謀長。
1926年5月26日他被授予義大利陸軍元帥軍銜。
1929年巴多格里奧調任義大利駐利比亞總督。

侵占東非

1935年義大利出兵衣索比亞,義大利軍隊的主力由厄利垂亞第一、二、三軍組成,後又有厄利垂亞第四軍及馬里奧蒂和庫圖雷將軍的各5000人的兩個縱隊,總數達25萬人,在北戰場展開,由東北非意軍總司令德博諾將軍指揮。
在南戰場(索馬里),有兩個戰役集群,約11萬人,由魯道福·格拉齊亞尼(Rodolfo Graziani)元帥指揮;在中央方向有一個戰役集群,約1.7萬人。然而占盡優勢的意軍在戰爭的初期絲毫沒有占到便宜,衣索比亞軍隊在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的統帥下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1935年11月,惱羞成怒的墨索里尼撤銷了德博諾將軍的職務,任命巴多格里奧為北非意軍總司令。巴多格里奧一改他前任小心翼翼的進攻策略,一到任就對埃軍發動了全面攻勢,並出動轟炸機猛烈空襲埃軍戰線。3月在甚至動用了用瓦斯彈、芥子氣彈等化學武器後巴多格里奧指揮的意軍終於打垮了埃軍主力, 衣索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率殘部逃亡。
1936年5月5日巴多格里奧耀武揚威地率軍進入了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這一毫不值得炫耀的勝利使墨索里尼大為高興,他相當無恥的告訴《每日郵報》的記者,“義大利在東非的勝利己使她進入世界強國的行列。”

兵敗希臘

二戰爆發後,巴多格里奧第3度出任義大利總參謀長。巴多里奧深知義大利軍隊戰鬥力低下,多次勸說墨索里尼不要輕易和盟軍作戰。而野心勃勃地墨索里尼則對巴多里奧得勸告置若罔聞。
1940年10月底,一心想在希特勒面前顯示實力的墨索里尼悍然下令入侵希臘。在此之前,巴多格里奧元帥曾多次明確的表示反對。他認為:萬一義大利軍隊的進攻不能很快獲勝,那么戰爭勢將延長下去,義大利已感到匱乏的資源將蕩然無存。不出所料,對希臘的進攻開始後,在頑強的希臘軍隊的節節抵抗下義大利軍隊洋相百出,連連慘敗。不是很清楚巴多格里奧在這一過程中具體扮演了什麼角色,反正這年12月巴多格里奧被墨索里尼當成替罪羊一腳踢出了總參謀部。

政變求和

1943年,軸心國戰局急劇惡化,7月盟軍在義大利西西里島登入後,義大利國失敗觀情緒高漲。在7月24日義大利議會Fascist Grand Council的會議上,巴多格里奧提出的關於推出戰爭和盟國求和的建議得到了與會者的廣泛的支持。第2天也就是7月25日,義大利國王維托里奧·伊曼紐爾三世 Victor Emmanuel III出面解除了墨索里尼的職務,並按照巴多里奧的建議將墨索里尼軟禁。
緊接著,義大利成立了以巴多格里奧為核心的軍事專制政權。它一面下令“同德國保持聯盟,繼續作戰”,一面就退出戰爭的條件同美、英開始談判。而與此同時墨索里尼的被推翻,成了國內反法西斯力量行動的信號,強大的罷工浪潮席捲北部各個工業地區。
1943年8月5日開始,巴多格里奧的代表與盟國在西西里秘密談判停戰條件。義大利人希望盟軍在羅馬北部登入,並派一個空降師來占領羅馬。8月初,埃爾溫·隆美爾率部越過邊境進入義大利北部,以支援駐守在義大利南部的阿爾貝特·凱塞林元帥的8個德國師。德軍將80萬意軍解除武裝,逮捕了大批意軍軍官。
1943年8月31日,盟國以最後通牒的方式向義大利人下達了停戰協定:全部武裝部隊立即無條件投降;要么接受,要么拉倒。由於盟國統帥部並不十分信任巴多格里奧,巴多格里奧政府所受到的待遇並不比墨索里尼政府更好。
9月3日,巴多格里奧政府代表在盟軍起草的停戰協定上籤字,義大利向盟軍投降了。9月8日傍晚6點30分,艾森豪在廣播中宣讀了停戰宣言。1個半小時之後,巴多里奧也宣讀了停戰宣言。此時,德軍開始包圍羅馬。巴多格里奧帶著王室成員和內閣閣員,分乘5輛汽車,趁著黑夜逃出羅馬,奔向亞得里亞海岸,然後乘上2艘盟軍快艇逃到了南方。10月13日,巴多利奧政府正式退出“軸心”同盟,向德國宣戰。同時,英、美、蘇三國政府也發表宣言,承認義大利為共同作戰一方。然而隨國王逃到義大利南方的巴多格里奧軍政府並沒有得到國民的支持。相反,在戰爭中支持墨索里尼的國王的地位因遭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而極度不穩。
1944年6月4日,盟軍突破了德軍嚴密防守的橫貫義大利中部的古斯塔夫防線,解放了首都羅馬,10天后巴多格里奧黯然辭職。
戰後巴多里奧回到了他的家鄉彼阿蒙特,於1956年去世。

主要成就

政治

一戰後成為議會議員,並保留了軍職。
1922年他被降職調任義大利駐巴西大使。
1943年擔任新政府首相(1943—1944)。

軍事

1892年晉升為陸軍中尉。
1912年因戰功晉升為少校。
1917年被晉升為陸軍中將。
1918年直接晉升為陸軍大將。
1924年5月4日,巴多格里奧從新出任義大利總參謀長。
1926年5月26日他被授予義大利陸軍元帥軍銜。
1929年巴多格里奧調任義大利駐利比亞總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