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概況,戰鬥經過,二次戰役,第一次阿拉曼戰役,第二次阿拉曼戰役,戰鬥背景,戰役計畫,盟軍計畫,軸軍計畫,戰爭經過,輕足行動,盟軍推進,德軍反擊,增壓行動,盟軍突破,戰鬥結果,戰役分析,戰役影響,戰役啟示,
戰役概況 阿拉曼戰役(The battle of El Alamein),
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的著名戰役。
阿拉曼戰役(圖1) 1942年10月23日,在埃及阿拉曼地區,英國第八集團軍在
蒙哥馬利 指揮下對
隆美爾 統率的德、意聯軍“非洲軍團”發起攻擊,兩軍激戰十二天,英軍獲勝,德、意軍被迫退到突尼西亞邊境。
阿拉曼在埃及北部,是
第二次世界大戰 北非地區的主戰場。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英國軍隊在此給德意法西斯軍隊以沉重打擊,史稱阿拉曼戰役。這次戰役以英軍勝利告終,扭轉了
北非戰爭 的格局,成為
法西斯 軍隊在北非覆滅的開端。
1940年7月,義大利乘英法在西歐失敗之機從衣索比亞進犯東非英軍。
1941年1月,英軍對意軍發動進攻,收復了東非的失地,並在北非重創意軍,俘敵13萬。2月,德國隆美爾將軍率德國非洲軍團進入北非地區增援義大利軍隊。在德意聯軍的攻勢下,英軍開始從利比亞敗退。
1942年7月,德意聯軍自利比亞突入埃及,進抵距開羅只有350公里的阿拉曼地區。但由於盟軍控制了
地中海 的制空、制海權,駐北非德軍因兵力及裝備補給不足而無力繼續向前推進,被迫轉入戰略防禦。
與此同時,英國在美國的支援下不斷加強其在北非的軍事力量,積極備戰。經過周密的準備,英軍第8集團軍司令
蒙哥馬利 決定10月下旬發動代號為“捷足”的反攻,在突破德意軍的防禦地域後,迅速向西挺進,占領利比亞昔蘭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亞全境,配合即將在北非登入的英美聯軍,將德意軍全部逐出北非。
1942年10月,德意軍隊在北非共駐軍12個師,10萬餘人。他們防守在阿拉曼西南從地中海沿岸至卡塔拉盆地之間的地帶。而英軍此時在北非已擁有11個師和4個獨立旅,總兵力達23萬。
阿拉曼戰役(圖2) 10月23日夜,英軍向德意軍陣地南北兩翼發起進攻。25日,英軍在戰線北部突破敵軍防禦陣地。28日,英軍調集主力在北部戰線繼續猛攻,迫使南線德軍增援。 德軍北上增援後,英軍立即集中兵力在1942年11月2日凌晨在南線發動代號為“增壓”的戰鬥,攻擊德意軍結合部,並突破敵方防區,向西挺進。11月4日,
隆美爾 在戰局不利的情況命令向西撤退,並帶走了淡水和食物,留下義大利軍隊進行抵抗,4個師的義大利軍隊在抵抗過後僅餘百人,隨即向英軍投降。
至此,阿拉曼戰役以英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在這場戰役中,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英軍陣亡將士達7000多人,而德意軍傷亡及被俘人數近6萬。
阿拉曼戰役是北非戰局的轉折點。此後,德意法西斯軍隊開始在
北非 地區節節敗退,直至1943年5月被完全逐出非洲。
戰鬥經過 1942年6月,蒙哥馬利中將接任英國第8集團軍司令後,力主以進攻將德意軍隊趕出北非。戰役發起前,英國第8集團軍(19.5萬人),在阿拉曼地區由北向南展開,企圖以主力在戰線北段實施主要突擊,首先由第30軍突破對方防線,隨後由第10軍實施縱深突擊,殲滅德意軍主力於濱海地區;由第13軍在戰線南段實施輔助突擊。德意軍(10萬餘人),企圖依託支撐點式環形防禦與大面積布雷相結合的堅固防線,阻滯和粉碎英軍進攻。
阿拉曼戰役(圖3) 1942年10月23日夜,英軍集中1000門野戰炮和中型火炮對阿拉曼地區的德軍實施的夜間炮擊,是這場沙漠戰爭中最大規模的炮火準備。這是25磅榴彈炮在實施炮擊。
1942年10月23日夜,英軍發起進攻。首先實施炮火準備,隨後步兵向敵前沿陣地發起衝擊。在主攻方向,第30軍右翼澳大利亞第9師和英國第51師、中路紐西蘭師和
南非 第1師,起初進展順利,突破敵前沿後迅速在雷區為後續裝甲部隊開闢通路;左翼印度第4師遭敵頑強抵抗,進攻受阻。24日凌晨2時,第10軍第1、第10裝甲師奉命從正在開闢通路的雷區進入戰鬥,當日僅第1裝甲師的個別部隊通過雷區。25日凌晨,紐西蘭師在雷區開闢通路後,向西南方向逼進,遭德國第15裝甲師反擊。26日,澳大利亞第9師在戰線北端攻占德軍部分陣地後向海岸推進,威脅德國第164師側後,並擊退德國第15裝甲師的反擊。在助攻方向,第13軍對德軍防線南段發起進攻,但為德軍的雷區和炮火所阻。24日晨,13軍第7裝甲師和第44、第50步兵師再次發起攻擊,通過第一道雷區後為德軍火力所阻。
數日激戰導致雙方損失慘重。26日,隆美爾在判明英軍主攻方向之後,開始將第21裝甲師調往北線。英軍進攻受挫,27日暫停進攻;第7裝甲師北調,加強主攻方向實力;第13軍其他部隊暫取守勢,僅以小分隊出擊和炮火襲擊牽制敵人。26日,義大利向非洲運送燃料的油輪全部被英國海、空軍擊沉,致使德軍裝甲部隊無法組織大規模反擊。29日,澳大利亞第9師和英國第9裝甲旅向海岸推進,被德軍擊退。由南線調來的德軍主力第21裝甲師向北部沿海機動,企圖阻滯英軍沿公路西進。蒙哥馬利據此改變計畫,決心對腰子嶺以北德軍防禦薄弱部位實施縱深突破。31日,澳大利亞第9師進抵沿海地區,切斷德國第164師退路。德國第21裝甲師、第90輕型裝甲師組織反擊,但沒有成效。至此,德意軍坦克僅剩200餘輛,而英軍在戰線北段尚有800餘輛坦克沒有投入戰鬥。
阿拉曼戰役(圖4) 1942年11月初,美制M4“謝爾曼”坦克處於準備與德國非洲軍接敵的狀態。11月2日凌晨,英軍發起新的進攻。經過炮火準備後,第151、第152步兵旅和第9裝甲旅發起衝擊,遭到德軍頑強抵抗。第1裝甲師隨即投入戰鬥,次日夜從德國第15、第21裝甲師防線接合部實現突破。4日晨,第10、第7裝甲師和印度第4師從突破口向縱深發展進攻。德國第15第21裝甲師餘部實施反擊,但大部坦克遭空襲而被擊毀。在沿海地區的德國第164師餘部,則被澳大利亞第9師殲滅。隆美爾命令德意軍全線撤退。6日,英軍因雨停止追擊,戰役至此結束。
二次戰役 第一次阿拉曼戰役 隨著1942年6月加查拉戰役戰敗後,英國第8軍團從邁爾薩·馬特魯撤退到阿拉曼防線。阿拉曼防線位於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的阿拉曼城與南方卡塔臘窪地之間,長40公里。
1942年7月1日,非洲裝甲軍團首先發起進攻,但阿拉曼防線沒有被攻破,英軍阻止了軸心國軍推進。7月2日,隆美爾集中力量在北面進攻,意圖攻破阿拉曼防線。奧金萊克在中路實施反擊但不成功,在南面對義大利軍同時進攻而且比較成功。由於盟軍反撲,隆美爾被迫重組部隊及轉入防禦。奧金萊克在7月10日再度進攻,攻擊北面艾沙山,俘虜超過一千人,隆美爾企圖奪回艾沙山上陣地但收穫甚微。之後,奧金萊克分別在7月14日及7月21日兩度進攻中路的魯維沙特山嶺,兩次進攻都失敗。7月27日,奧金萊克分別在艾沙山及米特里亞山嶺再度進攻,進攻北面之艾沙山只有輕微損失,但南面進攻米特里亞山嶺行動,因德軍地雷區未被清除及德軍抵抗而遭受慘重損失。英國第8軍團物資消耗巨大,7月31日,奧金萊克命令轉入防禦。
第一次阿拉曼戰役是一場消耗戰,但隆美爾企圖奪取亞歷山大港努力失敗。以後,隆美爾在8月份在阿拉姆哈勒法戰役中嘗試攻破大英國協軍隊防線失敗。10月份,第8軍團在後任司令伯納德·勞·蒙哥馬利指揮下,在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決定性打敗軸心國軍。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北非戰場的轉折點。
戰鬥背景 1942年7月,包括了非洲軍團,義大利與德國的步兵與機械化部隊在內的非洲裝甲軍團,在埃爾溫·隆美爾將軍的率領下已經深入埃及,威脅著
大英國協 軍隊的重要的跨蘇伊士運河補給線。在己方的
補給線 拉得太長且缺乏支援,而盟軍的大批援軍即將到來的情況下,隆美爾決定向盟軍發起進攻,儘管當時他的部隊還沒有集結完畢。
1942年8月30日,進攻阿拉穆·哈爾發的德軍被打敗,於是非洲軍團開始準備迎擊蒙哥馬利派來反擊的部隊。經過六個多星期的集合後,第八集團軍已經作好了出擊的準備。蒙哥馬利指揮著200000人和1000輛坦克去攻擊非洲軍團的100000人和500輛坦克。
戰役計畫 盟軍計畫 在“輕足行動”的名義下,蒙哥馬利計畫用兩支突擊隊穿越德軍在北部布設的雷場,之後裝甲部隊會經過這裡去打敗德軍裝甲部隊。同時一些部隊會在南方佯攻,這樣剩餘的軸心國部隊就不會北上增援。蒙哥馬利計畫用12天的時間分“闖入,
混戰 ,擊敗”這三步來取得勝利。
第一階段進攻的計畫是:四個步兵師會推進到一個叫“酢漿草線”的地方,摧毀軸心國外部防線。與此同時,工兵會在雷區中清除地雷並劃出安全通道,而裝甲師會從這裡經過並且推進到“吝嗇鬼線”,在那裡他們會檢查自己任務的完成進度並向後方報告,他們還會奪取“皮爾遜線”,在那裡他們會暫時停留並鞏固自己的位置。這兩條線都在軸心國防區深處。
在戰役發生幾個月前,大英國協軍隊使用了一些欺騙戰術,為的是使軸心國在開戰時措手不及。他們不僅要在戰鬥地點上欺騙他們,還要讓他們獲得錯誤的發起時間。這些欺騙的代號為“柏特來姆行動”。九月,盟軍在北部傾倒了一些廢棄物品(比如拆掉的旅行箱)並將它們偽裝起來,使它們看起來就像
彈藥庫 和糧倉。軸心國軍很自然地發現了它們,但是在此之後盟軍沒有發起大規模攻擊,而且一段時間過去後那些“彈藥庫”和“糧倉”的位置也沒有改變,於是軸心國軍也就沒把它們放在眼裡。這就使第八集團軍能在夜間在前線將那些廢棄物換成真正的彈藥庫,油罐和糧倉,而不被敵人發現。與此同時,盟軍還開始建造一條假的輸油管,這將會使軸心國軍認為戰役將會在盟軍計畫的開始時間以後開始,而地點會在南方。為了更進一步地迷惑敵人,盟軍在南方用膠合板來覆蓋住吉普車,使之看起來像坦克,而北方的坦克也被蓋上了膠合板,看起來就像運輸隊。
軸軍計畫 大戰前夕各方的部署經過阿拉穆·哈爾發一戰,軸心國軍隊損失慘重。德軍與意軍的士兵都變得很疲憊,並且他們只能靠
繳獲 的盟軍給養來維持生活。在8月時,隆美爾的部隊在人員和裝備上仍然具有優勢。但是在此之後,大英國協軍隊從英國,印度和澳大利亞得到了大批人員和裝備,並從美國獲得了一些坦克和卡車,而隆美爾的部隊沒有得到任何支援,他的優勢很快就失去了。他一直在向國內請求支援,但是當時蘇聯的頑強抵抗使德國戰爭機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東線戰場,只有很少量的支援到達了北非。
隆美爾預料到大英國協軍隊很快就會強大到能對他的部隊發動進攻。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在
史達林格勒 作戰的德軍能夠迅速打敗蘇軍,然後通過外
高加索 向南移動,威脅波斯(伊朗)和中東地區。這將會使大量的大英國協部隊從埃及被送到波斯去幫助英軍防守,因此大英國協軍隊對德軍的攻擊也將會延遲。(參看英蘇入侵伊朗)
在這個時候,隆美爾就可以催促德軍高層指揮官為他的部隊提供支援。最終,他的非洲軍團就會和位於蘇聯南部的德軍聯合起來,打敗位於北非和中東的大英國協軍隊。
在那時,隆美爾的部隊正在等待大英國協軍隊的進攻和德軍在
史達林格勒 的勝利。
他們布設了50多萬顆地雷,它們主要由反坦克地雷組成,還混有人員殺傷雷。
隆美爾將德軍與意軍交替部署在前線。他的部隊包括了兩個德軍裝甲師和一個德軍摩托化步兵師,還有一支同樣大小的義大利部隊。由於盟軍的欺騙戰術迷惑了軸心國,使他們不清楚大英國協會在哪一點發起攻擊,因此隆美爾在整個前線都部署了軍隊。這就延長了他們集中兵力抵抗大英國協進攻的時間,並且這樣也會消耗大量油料,而這正是隆美爾所缺乏的。
戰爭經過 1942年10月23日晚上10:00,盟軍進攻,10月24日下午6:00,軸心國裝甲部隊反擊,10月25日晚上,盟軍試圖衝破防線,10月25日下午,軸心國軍反攻,卻被澳大利亞第9旅襲擊,10月25日晚上10:30至26日凌晨3:00,盟軍從三個方向進攻
阿拉曼戰役一般被分為5個階段,包括闖入(10月23日-24日),分散(24日-25日),反擊(26日-28日),增壓行動(11月1日-2日)和突破(3日-7日)。
輕足行動 在一個平靜而晴朗的月圓之夜,“輕足行動”以882門炮連續五個半小時的炮擊拉開了序幕,在炮擊結束後每門炮都已經發射了大約600發炮彈。在那段時間裡,一共有125噸炮彈落到了敵人陣地上。關於這次炮擊有這樣一種傳說,就是說盟軍炮手的耳朵在炮擊時那震耳欲聾的聲音中流出了血。
“輕足行動”這個名字是有來源的。首先出擊的是步兵,他們不會觸發反坦克
地雷 ,因為他們的重量太輕了(所以整個計畫叫做輕足行動)。在步兵向前推進的同時,工兵會為隨後的裝甲部隊開闢一條安全通道。這條通道會有24英尺寬,剛剛好能讓坦克以一路縱隊前進。工兵需要在“惡魔的花園”(軸心國布設的反坦克地雷的外號)中開闢一條5英里長的通道。坦克軍隊左拼右突前進不得。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且由於軸心國雷場的面積很大,這個任務實際上失敗了。
英國第13軍團會在南方進行佯攻,它會與德國第21裝甲師和義大利阿利埃特裝甲師交火,與此同時,北部的英國第30軍團會在德軍雷場中為英國第10軍團的裝甲師開闢道路。
在晚上10點,第30軍團的步兵開始推進。他們的目標是一條假想線,德軍在這條線上投入了幾乎所有火炮部隊。當步兵前進到第一片雷場時,工兵開始為裝甲部隊開闢通道。第二天凌晨2點,第一批500輛坦克開始推進。凌晨4點,領頭的坦克已經進入雷場,它們捲起了太多塵土以至於在那裡根本就沒有能見度,堵塞的情況開始變得越來越嚴重。
盟軍推進 分散
10月24日早晨對於德軍指揮部來說是一場災難。盟軍的炮擊切斷了軸心國軍隊的通訊,更糟的是,在隆美爾回德國休假期間指揮德軍的格奧爾格·施登姆將軍因心臟病突發去世。暫時接替指揮的是里特·馮·托馬將軍。
與此同時,第30軍只清空了第一片雷場,這還不能保證第10軍團能夠安全通過,所以在這一整天裡,盟軍使用了沙漠空軍來攻擊軸心國軍隊,那天共出動了1000多架次。
就在日出之後,德軍裝甲部隊開始攻擊英軍第51師。到了下午4點時,進展仍然很小。傍晚,德國第15裝甲師和義大利里特瑞奧裝甲師從基德尼山脊出發去迎擊澳大利亞裝甲部隊,阿拉曼戰役中的第一次坦克會戰就此開始。雙方一共投入了100多輛坦克,到了晚上一共有半數坦克被擊毀,而雙方仍在僵持。
就在澳大利亞軍隊與德軍裝甲部隊戰鬥時,他們左邊的英軍第51師正在阿拉曼戰役中的第一次坦克與步兵間的戰鬥中抵抗著德軍裝甲部隊的進攻。這場戰鬥持續了兩天,英軍付出了極大傷亡,但是他們最終奪取了基德尼山脊。
1942年10月25日,最初的推進結束於星期日。雙方都已經持續戰鬥了兩天。盟軍已經穿越了西部的雷場,準備發動一次突襲。他們推進到了東南方的米特里亞山脊,但是軸心國士兵也被事先挖的戰壕保護了起來,戰鬥進入了僵持階段。因此,蒙哥馬利將軍命令部隊結束在南部的戰鬥,撤出米特里亞山脊並向北移動。在此之後整個戰役會集中在基德尼山脊和泰爾阿爾-艾薩,一直到僵局被打破。接下來的七天是非常可怕的。
在清早時分,德軍第15裝甲師和意軍里特瑞奧裝甲師發動了一系列的進攻。非洲軍團竭盡全力尋找敵人的薄弱環節,但是一無所獲。在日落時盟軍的步兵開始進攻。午夜時分,英軍第51師發動了三次進攻,但是沒人知道戰鬥發生的具體地點。接著,軸心國軍隊對英軍大屠殺開始了,英軍損失了500多名士兵,而且只剩下了一個指揮官。
就在第51師在基德尼山脊戰鬥時,澳大利亞軍隊正在進攻“第29點”。這是位於泰爾阿爾-艾薩西南部一座20英尺高的小山,德軍在這裡擁有一個觀察哨所。這個地方在當天早晨被蒙哥馬利確定為重點攻擊對象,隨後發生在這裡的戰鬥進入了白熱化狀態。澳大利亞第26旅在午夜發起進攻。空軍的飛機扔下了115噸炸彈,隨後盟軍占領了這個小山並抓獲了240名俘虜。接下來的一星期里戰鬥仍然在進行,因為德軍想要奪回這個對他們的防線來說至關重要的小山。
德軍反擊 隆美爾在25日夜回到了北非,他在到達後立即開始評估戰役形勢。他發現意軍的特蘭托師損失了一半步兵,第164輕裝師損失了兩個營,其他大部分部隊也經過了高強度的戰鬥,所有人都只剩下了一半口糧,一大群士兵生了病,而且整個軸心國部隊剩餘的油料儲備僅夠用三天。
在沙漠中戰鬥的英軍士兵(1942) 盟軍的進攻被德軍抵擋住了。邱吉爾抱怨說:“我們真的不可能找到一個能打贏戰鬥的將軍嗎?”德軍下午3點在泰爾阿爾-艾薩附近向“第29點”發起了反擊。隆美爾下定決心要奪回它,他命令所有在基德尼山脊周邊的坦克全部移動到戰場周圍。空中和地面的部隊在德軍第21裝甲師與意軍阿利埃特裝甲師沿著拉赫曼小道從南方推進時開始進入戰場。這被證明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英軍一直堅守著陣地,而隆美爾的部隊因油料缺乏而無法撤退,因此他們只能滯留在一片開闊地上,任由盟軍飛機處置。但是在基德尼,英軍卻沒能打敗那些坦克被調到泰爾阿爾-艾薩之後仍留在這裡的德軍。他們的每次進攻都被反坦克炮擊退了。
對於英軍的一個好訊息是,英國皇家空軍第42/47中隊的蒲福式
魚雷轟炸機 在圖卜魯格擊沉了“Proserpina”號油船,這是隆美爾的部隊得到補給的最後希望。
:1942年10月27日,整個戰役都在圍繞泰爾阿爾-阿恰其爾和基德尼山脊進行著。英軍第1裝甲師步槍團第2營正在基德尼西南方一個代號為“狙擊”的地點。守衛“狙擊”的戰鬥是阿拉曼戰役中的一個傳奇故事。菲力普在他那本名為《阿拉曼》的書中寫道:“熾熱的沙漠在抖動著。士兵們躲在戰壕中,從他們滿是塵土的臉上流下來的汗匯成了河。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惡臭。一群群蒼蠅像烏雲一樣盤旋在屍體與糞堆上空,折磨著傷員。戰場上布滿了燃燒著的坦克與運兵車,還有損壞的槍炮與車輛。當槍炮中的高爆炸藥爆炸時,煙霧與塵土便向四處飄散。”
迫擊炮與榴彈炮的炮彈呼嘯了一整天。大約在下午4點時,英軍坦克誤擊了自己的友軍,造成了重大傷亡。下午5點,隆美爾命令德軍與意軍坦克向“狙擊”發起進攻。在只有四門反坦克炮可用的情況下,步槍團擊毀了來犯的德軍第21裝甲師40輛坦克中的37輛。其餘三輛撤退了,但是德軍又發起了新一波攻擊。這回他們被打得只剩下了9輛坦克。步槍團只剩三門反坦克炮,每門炮只剩3發炮彈,但是德軍放棄了進攻。
德軍敗北 1942年10月28日-29日,澳大利亞第9師一直在向泰爾阿爾-艾薩西北推進,他們的目標是推進到鐵路南方的一處名為“湯普森的崗哨”的敵軍據點並突破敵軍防線推進到沿海公路。在那天結束時,英軍還有800輛坦克,軸心國還有148輛德國坦克及187輛義大利坦克。得知了“路易西亞諾”號油輪在圖卜魯格外沉沒的訊息後,隆美爾對他的下級軍官們說“對我們來說撤退是很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油料。現在我們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在阿拉曼戰鬥到底。”
D+7-9日:1942年10月30日-11月1日,10月30號的夜晚,之前計畫中的戰鬥仍在繼續,澳大利亞第9師仍在進攻。那一晚是他們突破敵軍防線的第三次嘗試,最終他們到達了沿海公路。在31號,隆美爾命令向已被盟軍占領的“湯普森的崗哨”發動四次報復性進攻。戰鬥異常激烈,還經常出現短兵相接的情況,但是即使這樣,軸心國也沒能奪回任何土地。1942年11月1日,隆美爾又嘗試著將澳大利亞軍隊趕走,但是激烈的戰鬥給他的部隊帶來的只有人員和武器裝備的損失。對於隆美爾來說失敗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他開始計畫撤退,並且隨大部隊撤到了富卡,一個在原地點以西幾英里外的地方。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這個時候,1200噸油料被送到了隆美爾那裡,但是再想反擊已經為時太晚,這些油料只能被白白燒掉。
增壓行動 這一階段的戰役開始在1942年11月2日凌晨1點,目標為消滅敵軍
裝甲部隊 ,迫使敵人在開闊地上作戰,消耗軸心國軍隊的油料儲備,切斷敵軍補給路線,最終瓦解敵軍。增壓行動是戰役開始以來最緊張,最血腥的階段。這個行動的目標為攻占泰爾阿爾-阿恰齊爾,軸心國最後一道防線。 這次進攻以空軍連續7小時對泰爾阿爾-阿恰齊爾和希迪阿巴德阿爾-拉赫曼的轟炸拉開了序幕,在此之後是360門炮連續4個半小時的炮轟,它們一共打出了15000發炮彈。增壓行動最初的攻擊任務落到了紐西蘭軍隊身上(儘管用於進攻的步兵是英軍步兵師中的兩個旅,而用於進攻的裝甲部隊為紐西蘭師中的英軍第9裝甲旅)。紐西蘭軍隊的指揮官弗雷伯格本不想讓他的部隊執行這個任務,因為他的部隊已經精疲力竭了,但是上級沒有答應,於是在這個11月中的寒冷夜晚,紐西蘭軍隊出發了。
步兵們完成了他們的任務,但是就像戰役第一天的“輕足行動”一樣,直到第二天早晨,工兵才在雷場中開闢了安全通道。因此第9裝甲旅無法借著夜色掩護去攻擊敵軍。在1942年11月2日破曉時分,德國88毫米炮擊中了一輛又一輛的英軍坦克。第9旅沒能完成他們的任務。實際上,他們有75%的人員傷亡,並且在128輛坦克中有102輛被擊毀。但是,他們在敵軍防線中打開了一個缺口,因此第10軍團中由雷蒙德·布里格斯率領的英軍第1裝甲師可以開始與敵人戰鬥了。在正午時分,120輛義大利和德國坦克開始出發,它們的目標是打贏阿拉曼戰役中規模最大,最關鍵,也是最後的一場坦克大戰:阿恰齊爾山脊戰鬥。這場戰鬥持續了一整天。
“沙漠在熱浪中抖動。它只能被看作一個被高爆炸藥爆炸時產生的塵土籠罩的地方,一個被燃燒著的坦克和卡車產生的煙弄得很昏暗的地方,一個被無數槍枝的火光照亮的地方,一個紅色,綠色和白色曳光彈滿天飛的地方,一個在轟炸中震顫的地方,和一個被雙方的炮火弄得震耳欲聾的地方。”
這次坦克大戰的結果被後人稱作“徹底擊敗了德國坦克”。儘管雙方損失了大約同樣多的坦克,但是這個數量對於英軍來說只是一小部分,對於隆美爾來說幾乎是全軍覆沒。
隆美爾將在南方的意軍阿利埃特裝甲師調到了泰爾阿爾-阿恰齊爾來協助德軍進行最後的防禦。在當天夜晚,軸心國部隊只剩下32輛坦克還在前線。就在非洲軍團在阿恰齊爾作最後的鬥爭時,隆美爾開始向富卡撤退了。
盟軍突破 隆美爾向希特勒傳送電報說他的部隊已經不堪一擊,正在準備撤退,但是
希特勒 告訴他讓他再多堅持一下。馮·托馬告訴隆美爾說:“我現在就在戰場周邊。第15裝甲師只剩10輛坦克,第21裝甲師剩下14輛,里特瑞奧裝甲師還有17輛。”隆美爾給他看了希特勒的電報,於是他留了下來,繼續指揮非洲軍團。 馮·托馬與他那幾乎被全數殲滅的第15和第21裝甲師並肩作戰,他們迎擊的是英軍150輛坦克。他坐在指揮坦克中親臨指揮,一直到最後一輛坦克被摧毀。最後,馮·托馬獨自一人站立在他自己那輛燃燒著的坦克旁邊,那個地方後來被稱為“德國坦克墳場”。
軸心國剩餘的軍隊仍然在戰鬥。他們的防線已經被撕開了一個12英里寬的缺口。“如果我們還停留在這裡的話,我的部隊連三天也堅持不了……如果我執行元首的命令,那么我的部隊可能拒絕服從我……我的部隊是第一位的!”隆美爾違背希特勒的指示,最終命令部隊大規模地撤退。
1942年11月4日,戰役中最後的戰鬥開始了。英軍第1,第7及第10裝甲師穿越了德軍防線,正在開闊的沙漠地區行駛著。盟軍獲得了勝利。軸心國部隊正在撤退。這一天,意軍的阿利埃特裝甲師,里特瑞奧裝甲師和特利埃斯特摩托化師全軍覆沒。
1942年11月6日,天降大雨,道路泥濘不堪,英軍大量坦克和裝甲車頓時陷入泥潭。隆美爾見狀命令德軍扔掉武器裝備,得以輕裝逃脫。11月7日,蒙哥馬利下令停止追擊。在這次戰役中,隆美爾損失了12000人和350輛坦克,他的部隊只剩下80輛坦克可以用。盟軍的損失也很慘重:有23500人傷亡或失蹤,這是第八軍團步兵人數的四分之一。至此,阿拉曼戰役以英國的最後勝利而告終。
戰鬥結果 1942年11月7日,蒙哥馬利下令停止追擊,阿拉曼戰役宣告結束,英軍取得了勝利。德軍4個精銳師、8個意軍師被殲,傷亡2萬,被俘3萬,損失坦克450輛、大炮數千門。英軍也付出沉重代價,傷亡1.35萬,損失坦克500輛、大炮400門。此次戰役,英軍以海空優勢,封鎖和破壞對方後勤補給線,使德軍難於在沙漠地區機動兵力和持久作戰。英軍根據地形、敵情、及時改變部署,集合優勢力量,實施正面進攻,以德意步兵陣地和有生力量為打擊重點,使德軍坦克部隊因缺乏步兵支援難以固守陣地只得退卻。德軍則利用沙漠草原地帶布雷迅速的特點,廣泛設定雷區,依託高地進行防守,以近戰火力重創英軍(殺傷英軍1.3萬人,擊毀坦克500輛),對阻止英軍集群坦克進攻起了很大作用。但由於德意聯軍兵力、兵器、油料、彈藥、糧食和飲水都得不到補充,終於被英軍擊敗。
阿拉曼戰役,英軍殲敵5.5萬人,擊毀坦克裝甲車350輛。但因英軍衝擊不果敢,行動遲緩,未能全殲德意聯軍。儘管如此,此役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非洲戰場的轉折點,使 北非戰場出現了有利盟軍的態勢。。從此,戰爭主動權落入英軍手中。
戰役分析 蒙哥馬利將這次戰役看作是一場消耗戰,就像在一戰時一樣。他也準確地預測了戰役的持續時間及盟軍損失。大英國協軍隊將炮火支援運用地很完美,但是他們的裝甲部隊卻還套用著騎兵戰術,這使大批坦克在步兵伴隨和空中支援不足的情況下在開闊地上向敵人發起猛攻,造成了重大傷亡。大英國協軍隊只是有限度地利用了空中支援,但是與之相比,德國空軍與義大利空軍卻幾乎根本沒有為地面部隊提供支援,他們的精力都集合在了空戰上。
盟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阿拉曼戰役是盟軍打贏的第一次大型戰役。溫斯頓·邱吉爾在1942年11月10日發表了他對這場戰役的著名評論:“這場戰役不是戰爭的結束,甚至不是戰爭結束階段的開始,而可能是戰爭開始階段的結束。(原文:Now this is not the end. 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But it is, perhap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這是蒙哥馬利最光榮的成就,他被授予爵位時獲得了“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的稱號。
隆美爾一路撤到了
突尼西亞 高地,在那裡,他的部隊補充了人員和裝備。這些支援如果在阿拉曼戰役中被送到的話將會是非常有用的。隆美爾面臨著兩線作戰的局面,大英國協軍隊從東邊追擊他的部隊,美軍在西邊一步步逼近。以一場小戰役來戰勝軸心國部隊的想法由於沒有經驗的美軍在卡瑟琳小道之戰中犯下的錯誤而被放棄。這個錯誤使突尼西亞戰役成為了一場漫長且艱難的戰鬥。
重要性
直到
突尼西亞戰役 後,隆美爾才失去了在北非戰場取勝的全部希望。即使這樣,阿拉曼戰役還是盟軍的輝煌勝利,也是一次決定性的戰役。到了1943年,所有
軸心國 部隊都被逐出了非洲戰場,盟軍也開始將注意力集合在了地中海。
戰役影響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北非戰場的轉折點。德軍陣亡6000人,意軍陣亡4000人,英軍陣亡7000多人。這次戰役從1942年10月23日一直持續到1942年11月3日。在軸心國於第一次阿拉曼戰役取得勝利之後。伯納德·勞·蒙哥馬利將軍在1942年8月取代了克勞德·奧金萊克,成為了由大英國協士兵組成的英國第八集團軍的總指揮官。這次戰役的勝利扭轉了北非戰場的形勢。盟軍在阿拉曼的勝利使納粹德國占領埃及,控制
蘇伊士運河 和中東油田的希望破滅了。此戰役結束了非洲軍團的攻勢,此場戰役後軸心國在北非戰場轉入戰略撤退運作。
戰役啟示 阿拉曼戰役。整整60年過去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曾經參加過阿拉曼戰役的老兵們,卻忘不了這塊傷心之地,這是因為盟軍方面有7000多名將士長眠在這。前一段時間,上萬名二戰時期的老兵來到這裡,參加由英國和大英國協其它國家舉行的阿拉曼戰役60周年紀念活動。
1942年10月23日,由英國第八集團軍司令蒙哥馬利率領的盟軍向德國隆美爾率領的德意聯軍非洲軍團發起了進攻。經過12天的激烈廝殺,盟軍終於在11月4日勝利地結束了整個戰役。戰役的勝利保證了盟軍從中東通往蘇伊士運河這條供應線的暢通,在士氣上對盟軍的意義更是非同小可。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評價說:“在阿拉曼戰役前,我們從未打贏過一次;但在阿拉曼戰役後,我們所向無敵。”
阿拉曼在埃及西北部,儘管它只是一個小鎮,卻因阿拉曼戰役名聲大噪。交戰各國都在這裡建有陣亡將士公墓。“對於世界,你只是一名普通士兵;對於家庭,你卻是我的全部。”這句雕刻在一塊墓碑上的話語似乎告訴人們,一位母親在埋葬犧牲的兒子的同時,也埋葬了她的全部希望與歡樂。
記者在埃及工作期間曾經參加過阿拉曼戰役50周年的紀念活動。當時記者除了被戰役進行得如此慘烈而震驚外,也為當年的交戰雙方早已化干戈為玉帛而感嘆。在那次紀念儀式上,原先敵對雙方的後人相互間早已不存敵意,他們共同進行著紀念先人的儀式。交戰雙方可以握手言和,但它留給阿拉曼的災難卻至今仍未全部清除。埃及西北部哈馬姆、阿拉曼到馬特魯這一大片地中海沿岸地區,本是地理條件較好、水資源相對較充足的地方,完全可以開發旅遊和農業等項目。但事實上這裡的經濟開發相當有限,其原因就是二戰遺留的地雷為數眾多。從阿拉曼往西與利比亞交界的40多公里地中海沿岸地區,總共埋有約1750萬顆地雷。德意軍隊撤退時為了避免盟軍跟蹤追擊,在那裡埋下了大批地雷,當時的阿拉曼地區便有“魔鬼公園”之稱。
當然,這些倖存的二戰老兵們來到阿拉曼,並不僅僅是為了寄託哀思。阿拉曼似乎在提醒人們,儘管當今世界的戰爭尤其是局部戰爭從未停止,但盡一切努力阻止和避免戰爭的爆發,卻早已成為絕大多數國家的共識。願人們永遠記住阿拉曼戰役給交戰方以及埃及所帶來的深重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