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抗法戰爭

越南抗法戰爭

越南抗法戰爭(英語:Vietnames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France),即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法語:Guerre d'Indochine),或稱法越戰爭越南東洋戰爭反法抗戰。是1945年9月至1954年7月間越南獨立同盟會為使越南獨立與法國進行的一場戰爭

越南抗法戰爭大致可分為防禦、相持、反攻三階段。防禦階段(1946年12月—1947年12月)。抗法戰爭爆發時,法國投入近10萬海陸空兵力,而越南衛國軍的總兵力8.5萬人,地方部隊和民兵游擊隊100萬人。武器原始,又無外援。越軍採取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他們將隊伍一分為二:一部分打陣地防禦戰,正面狙擊法軍進攻;另一部分則轉移到農村,開展游擊戰,消耗法軍有生力量。1947,越南軍民發揚“決戰決勝”的精神,在誘敵深入之後,展開游擊戰運動戰,於12月23日粉碎了法軍的進攻,收復了太原宣光等地,取得了越北戰役的勝利。1948—1949年冬春,越軍在東北、西北、羅江、洮江等戰役中取得了勝利,解放了大片國土。1950年邊界戰役的勝利,標誌著北部的軍事主動權已轉移到越軍手中,也標誌著越南抗法戰爭由戰略相持階段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

1954年3月13日至15日,越軍發起初次進攻。突破鐵絲網和地雷陣,衝進3個防禦中心。3月30日,越軍占領奠邊府東區高地,5月7日進攻中區,占領法軍指揮部,活捉法軍司令戴加斯特萊準將及其司令部、參謀部全體人員,近萬法軍投降。具有歷史意義的奠邊府戰役勝利結束。1954年6月,納瓦爾離開越南回國。

基本介紹

  • 名稱:越南抗法戰爭
  • 地點:中南半島
  • 時間1945年9月-1954年7月
  • 參戰方:法國,越南
  • 參戰方兵力:法國:500,000
    越南:未知
  • 傷亡情況:法軍:94,581人死亡,78,127人受傷
    越軍:300,000多人死亡,500,000多人受傷
  • 主要指揮官:法國:德·拉特爾·德·塔西尼;越南:胡志明、武元甲
戰爭背景,日本投降,法軍重來,直接起因,戰爭過程,全面爆發,防禦階段,相持階段,反攻階段,戰爭結果,歷史影響,

戰爭背景

1950~195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履行國際主義義務,對越南人民抗擊法國殖民主義侵略提供的軍事援助。越南1884年淪為法國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取代法國統治。日本投降後,越南人民舉行“八月革命”,成立越南民主共種國。法國為恢復其殖民統治,於1946年派遠征軍入侵越南民主共和國。越南政府被迫轉入山區堅持抗戰,處境困難。1950年1月,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訪問中國,代表印度支那共產黨和越南政府向中共中央提出援助越南人民抗擊法國侵略,爭取民族解放鬥爭勝利的請求。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表示,儘管新中國剛剛建立,面臨很多困難有待克服,但一定盡力向越南人民提供抗法戰爭需要的一切援助。隨後,派羅貴渡為中共中央聯絡代表,於3月上旬抵達越南北方根據地,負責聯絡和協調對越援助事宜。

日本投降

法國統治越南達80餘年之久。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貝當政府於1940年6月22日向德國法西斯投降。同年7月,日本法西斯確立武力南進政策,法國維希政府同意日本在北越駐軍。9月22日,日本不顧美國警告,派兵侵占諒山,控制了越南北部。1941年7月21日,法國維希政府又同意日本在南越駐軍,7月24日,日軍開進南越。從此,越南淪為日、法兩國共同統治的殖民地。
1945年3月9日,日寇發動政變,解除法軍武裝,囚禁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總督讓·德古海軍上將和其他法國軍官,接管了法國殖民地機構,並扶植保大上台,在順化組織越奸陳重金為首的傀儡政府。3月11日,保大發表聲明,宣布“恢復獨立安南國”,廢除1884年簽訂的“越法保護條約”,保證與日本合作,以實現“大東亞聖戰”的目標。就這樣,法國經營了58年的法屬印度支那聯邦被日本獨占。在反法西斯戰爭期間,印度支那原被劃分在蔣介石的軍事顧問魏德邁將軍指揮下的中國戰區內。1945年7月,波茨坦會議重新劃分了盟軍暫時占領印度支那的職責範圍,規定北緯16度以北保留在中國戰區範圍內;北緯16度以南劃歸英國海軍上將路易斯·蒙巴頓勳爵指揮的東南亞統帥部轄區內。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盟國投降。越南共產黨利用這個時機發動全國總起義,推翻了日本的法西斯統治,迫使傀儡皇帝保大退位,取得了八月革命的勝利。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內巴亭廣場50萬人慶祝大會上宣讀《獨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宣布“完全同法國脫離關係,廢除法國與越南簽訂的一切條約,取消法國在越南的一切特權”。法國不甘心喪失其殖民遺產,在英美的支持下發動新的殖民戰爭,企圖重新統治越南。越南人民為維護國家的獨立和統一,經過9年的英勇戰鬥,取得了抗法戰爭的勝利,越南北方獲得完全解放。從而在越南一半國土上第一次真正推翻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完成了八月革命未竟的歷史使命。
當時,盟軍的任務是:解除日軍武裝,看管和遣返日本投降人員,釋放和救濟法國戰俘及被拘留的平民。戴高樂懷疑美國的動機,強烈地反對波茨坦會議的這一決定。他宣稱:那是背著法國而企圖奪去它的海外領土,法國將不予承認。戰後,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杜魯門政府調整了美法關係,拉攏法國以共同對付蘇聯。1945年8月24日,杜魯門在與戴高樂會談時表示,美國不反對法國重返印度支那,並保證今後不給法國在印度支那的事務製造障礙。在美國的許諾下早已組建好的法國遠征軍,由英美提供海運,開到印度支那,發動一場新的殖民戰爭。根據波茨坦會議的決定,英、美軍隊進入印度支那南部。一萬多英軍在格雷西將軍率領下於1945年9月13日進入西貢。他們恢復法國殖民統治機構,釋放並重新武裝法國戰俘,將他們和隨英軍同來的法國先遣隊組成6000多人的西貢市民警衛隊。9月21日,第一批法國遠征軍乘英艦在西貢登入,9月23日清晨,法軍發動突然襲擊進犯西貢市人民委員會市政廳和其他公共建築,越軍隨即奮起反擊,南部抗法戰爭爆發。南部抗戰爆發後,西貢市各界立即實行總罷工,越軍向法軍所有據點發起進攻,法國殖民機構頃刻瓦解。這時,格雷西指揮英軍把越軍逐出主要據點,並把這些據點交還法軍。

法軍重來

1945年9月25日,越共南部區黨委決定成立南部抗戰委員會,統一領導衛國軍、自衛隊和游擊隊。次日,胡志明發出《給南部同胞的信》,號召全國人民全力支援為保衛祖國獨立而奮鬥犧牲的南部軍民。越南全國立時掀起聲勢浩大的支援南部抗戰運動。9月30日,越法雙方代表開始談判,一致同意停火。越方要求所有法軍解除武裝,將西貢市民警衛隊交給西貢市人民委員會管轄。法方拒絕越方的要求。10月12日談判破裂,戰火再起。10月15日,法國遠征軍總司令勒克萊將軍率領一個裝甲師到達西貢,到10月25日,法軍總數已達2.5萬人,戰局隨即發生變化。
1946年1月1日,盟軍東南亞統帥部與法國駐印度支那高級專員達尚禮簽訂一項協定:英軍除管制和遣返日本投降人員之外,印度支那北緯16度以南的全部軍務由法國負責;從1946年3月4日起,英軍撤走,由法軍接管。根據波茨坦會議的決定,美國盟軍總部在日本投降後禁止日軍向越南交出武器,讓蔣介石的軍隊進入印度支那北部。在盧漢將軍的率領下,20萬中國軍隊自1945年8月31日起,占領北緯16度以北所有城市。在中國占領軍的扶掖下,以武鴻卿、阮祥三為首的“越南國民黨”和以阮海臣為首的“越南革命同盟會”也回到了越南。他們組織武裝力量,割據老街、河江、安沛、富壽、越池、永安、諒山、海寧等省部分地區。他們要求改組越南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要求擔任政府要職,並陰謀發動政變,另建“越南國民政府”。面對這種局勢,越共中央“為了不損害民族團結”,採取了“痛苦的方法”,於11月11日宣布“自動解散”,實際是轉入地下,秘密領導抗戰建國戰爭。
1945年11月25日,越共中央發出《抗戰建國指示》,指出全黨、全民的緊急任務是“鞏固政權,抗擊法國殖民者,清除內患,改善人民生活”。同時還指出:“當前的主要敵人是法國侵略者,必須把鬥爭火力集中起來對準他們。”為爭取國民黨占領軍與共和國政府合作,越共中央決定對中國占領軍作些讓步:接受武鴻卿、阮祥三、阮海臣擔任政府要職的要求;保證讓非共產黨人士以及中國國民黨支持的組織將於19 46年1月6日選出的共和國立法機關中有真正的代表;把蔣介石忌諱的越南解放軍改稱越南衛國軍。這樣,就可以拒絕法軍在北方登入,不許法國行政官員復職。隨後,共和國政府得到了中國方面提供的貸款,用以購買中國槍炮並獲得法國和日本兩方面留下的軍用儲備物資。法國政府為使中國占領軍撤走,對中國國民黨政府作了讓步。1946年2月18日,中法兩國政府代表在重慶簽訂中法協定,法國以放棄他們在中國的治外法權;允許中國政府購買滇越鐵路通過中國領土內的部分;允許中國在海防設一自由地帶,免付轉口貿易的關稅;法國將頒布一項新的法令,規定中國在印度支那的居民享有的權利等條件,換得了所有中國軍隊將在1946年3月31日以前撤離印度支那的允諾。中國軍隊撤離印度支那期限之前,法軍即於1946年3月6日在海防登入,對此中國軍隊給以炮擊,法國軍艦也炮擊中國軍隊陣地。4月12日,中法兩國軍隊又在河內發生武裝衝突。後來,中國軍隊因急於調回國內打內戰,防務便由法軍接替,大批法軍進入北方。

直接起因

越共中央為爭取緩和時間,以鞏固和發展革命力量,切實做好抗戰建國的準備工作,提出“以和求進”的方針。法國殖民者為爭取時間,部署兵力,也願意談判。1946年3月6日,越方代表胡志明、武鴻卿,法方代表法國駐印度支那高級專員讓·聖德尼,在河內簽訂《初步協定》。協定規定:法國政府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為一個自由的國家,擁有自己的政府、國會、軍隊和財政,是印度支那和法蘭西聯邦的一部分,關於三圻合併問題,通過表決方式徵詢人民意見決定;越南政府對接管中國軍隊防務的法軍,準備予以友好的接待;雙方一致同意立即停止敵對行動,締結條約附屬協定。規定:協定簽訂後10個月,暫駐越南的1.5萬名法軍將開始在5年內逐步撤完。
1946年7月9日,范文同率領越南代表團在巴黎近郊楓丹白露就越南未來的地位、越南外交權、三圻合併、法國在越南的經濟和文化利益等問題同法國政府談判。9月8日,法國政府宣布,由於意見分歧很大,會議將不再繼續進行。9月14日,由胡志明和法國政府海外領地部部長馬里於斯·穆泰在巴黎簽訂《臨時協定》。協定規定:越南政府承認法國在越南的經濟和文化利益;法國停止在南方的軍事行動,尊重越南民主自由的原則,釋放由於政治問題和抗戰行動而被捕的南方人民;南方人民享有集會、結社、新聞、住來的自由等權利。但是關於越南未來的地位、越南外交權、三圻合併等問題則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法國政府堅持重建其在越南的殖民統治,因而只同意越南“在法蘭西聯邦內實行自治”;而胡志明則堅持越南完全獨立和統一,所能作出的最大讓步,只是同意“在法蘭西聯邦內的獨立和統一”。

戰爭過程

全面爆發

法國喬治·皮杜爾總理認為,如果承認越南享有自治領的地位,勢必為法國的自治領開創危險的先例。為此,他悍然撕毀了這個協定。1946年4月18日,越法雙方代表在大叻舉行談判,旨在停止仍在繼續的敵對行動,並對越法之間未來的經濟、文化和政治關係提出建議。但在談判期間,法國遠征軍總司令華爾露就下令法軍進駐海防——芒街和諒山——海寧地區,並進攻北部西北高原和中部西原高原。同年7月至9月,越法雙方代表在巴黎談判期間,法國駐印度支那高級專員達尚禮在大叻召開“法屬印度支那聯邦會議”,法國皮杜爾政府聲稱:承認“交趾支那自治共和國”的“獨立”,肢解了越南,同年9月14日《臨時協定》簽字後,越南政府將河內巴士特爾醫院移交給法國,並下令南方越軍停火;法國卻在南方恢復偽政權機關鄉公所,並下令法軍封鎖海防港口。11月20日,法軍阻撓越南海防海關收稅,槍擊越南海關關稅警察,越南自衛隊立即還擊。華爾露遂以此為藉口,下令法軍侵占海防和諒山,並派幾千法軍在峴港登入。12月16日,法國在越南的全體高級官員在海防舉行會議,策劃新的殖民戰爭。12月17日,法軍越過河內安寧區米粉街的障礙物,襲擊越南首都自衛團的防守所,自衛團當即自衛還擊。華爾露又以此為藉口,下令法軍進攻安寧區。12月18日,法軍侵占越南政府的交通部和財政部。同日,北部法軍司令莫里哀向越南政府提出最後通牒,要求立即解除越南首都自衛團和自衛隊的武裝,並以占領越南首都警察局相要挾。越南政府拒絕了莫里哀的要求。12月19日,法軍開始炮擊河內,隨後發動了對越南的全面武裝進攻。
1946年12月20日,胡志明發出《號召全國抗戰》的告人民書,莊嚴宣告:“我們寧可犧牲一切,決不肯亡國,決不肯做奴隸。”他號召全國人民“不分男女,不論老幼,不分宗教、黨派、民族,只要是越南人,就要起來打倒法國殖民者,拯救祖國。”12月22日,越共中央發出《全民抗戰的指示》,指出抗法戰爭是一場“全民、全面、長期的抗戰”,歷時9年的越南抗法戰爭從此全面展開。

防禦階段

防禦階段(1946.12—1947.12)。抗法戰爭爆發時,法國投入近10萬海陸空兵力,而越南衛國軍的總兵力8.5萬人,地方部隊和民兵游擊隊100萬人。武器原始,又無外援。用胡志明的話說,“當時我們只能用棍棒對抗敵人的飛機、大炮”,有人甚至譏諷越南的抗戰是“螞蚱踢大象”,可見敵我力量之懸殊。法軍持其優勢兵力,採取“速戰、速勝”的戰略方針,企圖一舉殲滅越軍主力。他們從河內、海防等大城市向周圍城鄉發動大進攻,占領重要交通線,控制了紅河三角洲地區。同時,在峴港登入的法軍,則大舉進攻廣治、順化,攔腰切斷了越南南北的通道,完成了對南方、北方的分割,使部署於南方和北方的越軍不能互相呼應。1946年12月23日,法軍對海防濫肆轟擊,造成2萬多平民傷亡。在法軍氣焰囂張的進攻形勢下,越軍採取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他們將隊伍一分為二:一部分打陣地防禦戰,正面狙擊法軍進攻;另一部分則轉移到農村,開展游擊戰,消耗法軍有生力量。
在河內,越軍進行了兩個月的“衛城街壘戰”,打死、打傷、瓦解法軍1.9萬人。1947年9月,法軍進攻北部西北山區,占領和平、山西、義路後,沿滇越鐵路進占老街,切斷北部山區與平原地區的聯繫。10月7日,法2萬多人、飛機40架、汽車80 0多輛,外加許多艘軍艦和汽艇,向北部山區發動大進攻。他們兵分兩路,形成鉗形,企圖在北件合圍,殲滅越軍主力,占領北部中央根據地。越南軍民發揚“決戰決勝”的精神,在誘敵深入之後,展開游擊戰和運動戰,予以分割包圍,全國各戰場也緊密配合,於12月23日粉碎了法軍的進攻,打破了7,000餘法軍組成的戰鬥包圍圈,收復了太原、宣光等地,取得了越北戰役的勝利。在高平,法軍指揮飛機被擊落,法國遠征軍副總參謀長蘭貝特及其參謀機關人員全部喪命。
法國遠征軍總司令瓦呂伊被撤職,由薩蘭代理。法國駐印度支那高級專員亦被召回國。越北大捷,宣告了法國“速戰、速勝”戰略方針的破產,標誌著越南抗法戰爭由戰略防禦階段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相持階段

(1947.12~1950.12)
在越南全國抗戰一年中,法軍傷亡2萬多人,相當於法國在印度支那總兵力的1/6;而越軍則由8.5萬人發展到12.5萬人。1948年2月,法國派布萊佐代替薩蘭任遠征軍總司令,增調15萬兵力到越南。布萊佐鑒於法軍無法迅速取勝,於是在相持階段便改取“以越制越、以戰養戰”的戰略方針,以維持其長期侵略戰爭。越軍則以多種鬥爭形式打擊敵人,奪取戰爭主動權。1948年,布萊佐收縮兵力,放棄北部高平、北件部分地區,對南方占領區進行“綏靖”,對北方解放區進行“蠶食”和“掃蕩”,並進行“封鎖”,著重控制紅河三角洲。
1949年以後,實行小規模的“蠶食”北部解放區的政策,掠奪人力、財力、物力,破壞越軍的後備力量。同時,法國還利用保大、武鴻卿、阮祥三等越南民族敗類來分裂人民,破壞抗戰。1949年6月,扶植保大建立“君主立憲國”,糾集封建餘孽,組建偽軍,同越軍作戰。同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廣西,桂系白崇禧殘部2.7萬多人逃入北部法占區。法國政府竟將其一部分送往海南島,交給蔣介石;另一部則編入駐諒山等地的法軍和保大偽軍,由武鴻卿指揮。1950年2月,英美兩國承認保大偽政權。杜魯門隨即宣布把援助蔣介石的7,500萬美元撥給保大政府。同年3月19日,美國兩艘軍艦駛入西貢,為法軍運來大量武器。對此,西貢50多萬市民舉行聲勢浩大的反美示威遊行。這一天,後來被定為越南人民“愛國反美鬥爭日”。針對法軍戰略方針的改變和國內外反動勢力的互相勾結,越軍以連、排為單位,插入敵人心臟地帶,發展正規軍、地方軍、民兵游擊隊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並組建機動部隊,實施運動戰。他們協同敵後軍民開展反掃蕩戰,消滅敵人,重建人民政權。這樣,不久就在敵後建立起許多游擊根據地,法軍為對付越軍的游擊戰,將大兵團拆散,分成許多小單位,駐守各地據點。法軍兵力一分散,就失去了進攻的能力,逐漸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而越軍游擊戰則愈益發展,武裝力量日益壯大。隨後,越軍逐漸集中,起初以營,繼之以團,進而以師為單位進行戰鬥。
1948—1949年冬春,越軍在東北、西北、羅江、洮江等戰役中取得了勝利,解放了大片國土。1950年1月,越軍乘黑夜潛入河內白梅機場,一舉摧毀敵機22架,予法軍以沉重打擊。但是,敵強我弱的軍事形勢並未改變,北部中央根據地的處境仍十分困難。1945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之後,沒有得到任何國家承認,越南政府被西方殖民者譏諷為“影子政府”。自1947年起,還只是得到中國廣西、雲南的革命武裝(粵桂縱隊和滇桂縱隊)和民眾提供的少量援助。
1950年1月18日,中國政府第一個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並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接著,蘇聯東歐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先後與越南建交,從此,越南抗法戰爭獲得了極為有利的國際條件。這一天,後來被定為越南人民“外交勝利日”。1950年1月底,胡志明秘密訪華,代表越共中央,請求援助。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根據胡志明的請求,作出了全面援越的重大決策。經雙方商定,首先發動邊界戰役,掃清邊界敵人,以便把物資送到越南。同年7月,派陳賡將軍入越,協助越方武裝幹部和部隊,組織這次戰役。8月,又派以韋國清為首的中國軍事顧問團入越,長期協助越軍的建設和作戰。在此以前,還派了以羅貴波為首的中國政治顧問團入越,協助北部中央根據地的建設,向越方介紹財政經濟工作、整頓幹部思想作風工作、政權建設工作和發動民眾工作等方面的經驗。正是在中國的強有力支援下,越南各方面的工作逐步走上軌道,保證了抗法戰爭的順利進行。根據越南戰場上的形勢和越軍的實力,陳賡將軍認為,目前越軍還缺乏攻堅經驗,最好先打高平與諒山之間小據點東溪,攔腰切斷第4號公路,然後南下圍攻七溪,迫使高平、諒山守敵出援,在運動戰中消滅他們。這樣,拿下高平也就不成問題。胡志明十分讚賞陳賡的見解,提到越共中央常委會討論,並決定採納陳賡的方案。
9月16日,越軍按預定計畫向東溪發動進攻。9月18日,全殲東溪守敵300餘人,活捉東溪法軍指揮官。邊界戰役首戰告捷!東溪守敵被殲後,高平法軍指揮官沙東上校率部棄城南逃;七溪法軍指揮官勒巴上校帶領2,000多人北上迎接。為了消滅這兩股敵人,陳賡指揮越軍在東溪附近布置袋形伏擊圈,先吃勒巴兵團,再殲沙東兵團。這是一場十分艱苦的山地戰。越軍戰士連續戰鬥9晝夜,緊緊咬住敵人,不讓他們會合。10月8日,越軍發動猛攻,勒巴兵團全軍覆沒,勒巴和他的參謀部全體被俘。次日,沙東兵團也全軍覆沒。這是越軍打的第一次大殲滅戰,全殲法軍8000餘人,生俘法軍3名上將和許多中下級軍官,繳獲大批糧食和軍用物資。河內法軍司令部驚慌失措,急命七溪、那岑、同登、諒山、老街守敵全部由山區向南撤退,集中兵力防守紅河三角洲,北部邊境的法軍防禦體系全線崩潰。邊界戰役,打通了長達1000多公里的中越邊界,解放了高平、諒山、老街、太原、和平5省,使北部中央根據地與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連成一片。邊界戰役的勝利,標誌著主要戰場(北部)的軍事主動權已轉移到越軍手中,也標誌著越南抗法戰爭由戰略相持階段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

反攻階段

(1950.12~1954.7)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總統杜魯門將法國的侵越戰爭和美國的侵朝戰爭看作是美國的“雙管戰爭”。1950年12月6日,法國派名將讓·拉特爾·德·塔西尼出任法國遠征軍總司令兼印度支那高級專員。同年12月23日,美法簽訂《美法相互防衛協定》,1951年初,美國在西貢建立美國軍事顧問團,予法國以大量軍需援助,企圖挽回敗局。在美國的援助下,塔西尼制訂了緊急“綏靖”與猛烈反攻相結合的“塔西尼計畫”:集中兵力,先“綏靖”占領區,後進攻解放區,以奪回戰爭主動權。他在占領區周圍,製造寬5至10公里的無人地帶,同時以2300個地堡為防禦體系,鞏固紅河三角洲地區。此外,還擴充偽軍、鞏固偽政權,以實現其“以越制越、以戰養戰”的政策。但法軍一集中,就控制不住占領區;進攻解放區,占領土地,兵力又分散,陷入無法解決其侵略戰爭矛盾的困境之中。從1951年春季起,越軍乘塔西尼集中兵力“綏靖”占領區之機,在中國軍事顧問團的協助下,連續發動了中游、和平、西北等局部性的反攻戰役,共殲法軍4萬餘人,解放了擁有125萬人口的國土。
其中和平戰役,打敗了塔西尼調集的20個營兵力的進攻,在戰役中(1951.12—1952.2),共殲敵2.2萬人,是戰爭爆發以來越軍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在戰役進行時,塔西尼在巴黎病死,烏爾·薩朗接替法國遠征軍總司令的職務。但敗局已無法挽回。1953年8月,法軍被迫放棄北越西北高原重要據點那產,轉攻為守。至此,塔西尼的全面戰爭計畫宣告破產,而越軍則牢牢地控制著戰爭主動權。1953年5月,法國遠征軍總司令再次易人。亨利·納瓦爾接替其前任後,提出了“在美國的援助下,集中機動部隊,轉守為攻,在18個月之內(1953.10—1955.5)消滅越軍主力,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的“納瓦爾計畫”。為實現這一計畫,法國從本土、非洲、朝鮮抽調援軍12個營(2萬人),拼湊偽軍54個輕裝營;用機動部隊進攻北部解放區,用偽軍固守南部和中部的占領區。1953—1954年冬春,納瓦爾在北部平原集中18萬機動兵力。1953年9月,他動用17個機動營,發動“黑鯉戰役”,兵分3路進攻紅河左岸祿江以北地區,但不到10天即被越軍粉碎,被殲1,700餘人。同年10月,他又發動“海鷗戰役”,大舉進攻寧平、清化解放區,但不到一個月,被越軍殲滅了3個營和16個連,又以失敗告終。11月20日,他動用空降部隊5,000人攻占北部西北高原重鎮奠邊府,並把它看作是進攻解放區的據點和機動作戰的基地。但是納瓦爾和他的前任塔西一樣,陷入了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法軍一集中,其他戰線就暴露在越軍面前。於是越軍乘機發動大反攻,迫使納瓦爾分兵增援,以解除法軍對北部中央根據地的威脅。
從1953年10月到1954年5月,戰鬥主要在3個相互關聯的地區——寮國、奠邊府和紅河三角洲之間進行,並波及越南中部和高棉東北部。1953年11月6日寧平戰役結束後,越軍乘勝進軍西北,迫使納瓦爾分兵5,000人,空投奠邊府,並出動駐印度支那的全部空軍組成“空中橋樑”來支援。12月10日,越軍進攻西北重鎮萊州,切斷萊州-奠邊府的通路;12月12日解放萊州城,從北面包圍了奠邊府,迫使納瓦爾再次分兵5,000人,空投奠邊府。12月21日,越軍進攻寮國中寮,3天之內,殲敵2,200人。12月25日,越—老聯軍進攻湄公河流域,解放他曲和沙灣那吉東部地區,迫使納瓦爾分兵,通過“空中橋樑”,增援沙灣那吉。1954年1月26日,越—老聯軍發動上寮戰役。首先進攻法軍在上寮的烏江防線,攔腰切斷了法軍從奠邊府通往上寮的戰略聯絡線。其次乘勝北上,解放豐沙里全省。
與此同時,在下寮的越—老聯軍向下寮挺進,於1954年1月31日突然襲擊阿速坡,解放菠羅芬高原,迫使納瓦爾分兵,通過“空中橋樑”,增援寮國王都琅勃拉邦和芒賽。同年1月27日,越軍進攻中部西原高原,打下菠萊古,並與高棉解放軍配合,解放高棉東北地區。至此,越軍打通了縱貫印度支那南北戰場的戰略交通線。而北部平原敵後游擊隊也展開大反攻,牽制了法軍機動部隊半數兵力。正當納瓦爾手忙腳亂之際,1954年3月,越軍突然襲擊戒備森嚴的海防塗山機場和吉卑機場,摧毀敵機86架,予法軍“空中橋樑”以致命的打擊。這時,法軍機動部隊被越軍牽制在遙遠的地區,無法互相呼應,奠邊府成了孤立的據點,無預備兵力可供增援,越軍遂趁機發動奠邊府戰役。奠邊府,位於北部西北高原,坐落在芒清盆地之中,是萊州省的一個縣。它靠近寮國邊境,是越南通往寮國的交通要道。法國和美國都把它視為重要的戰略十字路口。法軍占領奠邊府後,把它建成一個堅固的要塞。法國人吹噓奠邊府是印度支那“空前堅固的據點”,是“東南亞的凡爾登”。奠邊府離中國邊境不遠,越軍可以就近得到補給。26萬民工被動員來修整舊道、建造新路、架設橋樑,構成一個大運輸網。保障了戰役的後勤供應。就在奠邊府大決戰的前夕,武元甲過高地估計了法軍的戰鬥力和防禦工事的性能,主張取消這次戰役。胡志明主席聽從了中國軍事顧問團團長韋國清的意見,抓住有利時機,把戰役進行下去。
1954年3月13日至15日,越軍發起初次進攻。突破鐵絲網和地雷陣,衝進3個防禦中心。3月30日,越軍占領奠邊府東區高地,形成居高臨下之勢,同時在西區、西北逐步縮小包圍圈,使法軍機場不能使用,4月初,越軍發起第二次進攻,法軍防禦陣地再次縮小,越軍逼近要塞中心。5月1日,越軍發起總攻。5月6日全殲東、西兩區防禦中心守敵。5月7日進攻中區,占領法軍指揮部,活捉法軍司令戴加斯特萊準將及其司令部、參謀部全體人員,近萬法軍投降。經過55個晝夜的血戰,具有歷史意義的奠邊府戰役勝利結束。是役,全殲法軍16,200人,其中生俘15,000人,擊落敵機62架,繳獲守敵全部武器、彈藥和車輛。在以奠邊府大捷為標誌的1953—1954年冬春大反攻中,越軍共殲法軍112,000人,粉碎了“納瓦爾計畫”。1954年6月,納瓦爾離開越南回國。

戰爭結果

1950年7月,派陳賡將軍入越,協助越方武裝幹部和部隊,組織這次戰役。8月,又派以韋國清為首的中國軍事顧問團入越,長期協助越軍的建設和作戰。在此以前,還派了以羅貴波為首的中國政治顧問團入越,協助北部中央根據地的建設,向越方介紹財政經濟工作、整頓幹部思想作風工作、政權建設工作和發動民眾工作等方面的經驗。正是在中國的強有力支援下,越南各方面的工作逐步走上軌道,保證了抗法戰爭的順利進行。根據越南戰場上的形勢和越軍的實力,陳賡將軍認為,目前越軍還缺乏攻堅經驗,最好先打高平與諒山之間小據點東溪,攔腰切斷第4號公路,然後南下圍攻七溪,迫使高平、諒山守敵出援,在運動戰中消滅他們。這樣,拿下高平也就不成問題。胡志明十分讚賞陳賡的見解,提到越共中央常委會討論,並決定採納陳賡的方案。9月16日,越軍按預定計畫向東溪發動進攻。
1950年9月18日,全殲東溪守敵300餘人,活捉東溪法軍指揮官。邊界戰役首戰告捷!東溪守敵被殲後,高平法軍指揮官沙東上校率部棄城南逃;七溪法軍指揮官勒巴上校帶領2,000多人北上迎接。為了消滅這兩股敵人,陳賡指揮越軍在東溪附近布置袋形伏擊圈,先吃勒巴兵團,再殲沙東兵團。這是一場十分艱苦的山地戰。越軍戰士連續戰鬥9晝夜,緊緊咬住敵人,不讓他們會合。10月8日,越軍發動猛攻,勒巴兵團全軍覆沒,勒巴和他的參謀部全體被俘。次日,沙東兵團也全軍覆沒。這是越軍打的第一次大殲滅戰,全殲法軍8000餘人,生俘法軍3名上將和許多中下級軍官,繳獲大批糧食和軍用物資。河內法軍司令部驚慌失措,急命七溪、那岑、同登、諒山、老街守敵全部由山區向南撤退,集中兵力防守紅河三角洲,北部邊境的法軍防禦體系全線崩潰。邊界戰役,打通了長達1000多公里的中越邊界,解放了高平、諒山、老街、太原、和平5省,使北部中央根據地與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連成一片。
1950年底~1954年春,羅貴波和中國軍事顧問團協助越軍總部組織指揮丁紅河中游、東北、寧平、和平、西北、上寮等戰役和紅河三角洲敵後游擊戰,殲滅法軍大批有生力量,使越軍逐步掌握戰場主動權。
1954年3~5月,中國軍事顧問團協助越軍總部組織指揮奠邊府戰役,取得全殲法國占領軍精銳部隊及偽軍1.6萬餘人的重大勝利,迫使法國於1954年7月在《印度支那停戰協定》上籤字並從越南撤出全部軍隊,越南北方獲得解放。勝利,使越南抗法戰爭形勢出現轉折。
越南抗法戰爭是一場軍事鬥爭與政治鬥爭、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相配合,由游擊戰發展到運動戰並輔以部分攻堅戰的人民戰爭。掃蕩和反掃蕩是敵後戰場的主要鬥爭形式。戰爭期間,越南人民在中國人民的巨大支援和寮國、高棉人民的密切配合、世界各國人民的有力聲援下,殲滅法軍14萬多人,解放了越南北方,結束了法國在越南的殖民統治。
1954年5月8日,日內瓦會議開始討論恢複印度支那和平問題,1954年7月21日,與會各國就恢複印度支那各國和平達成了《關於在越南停止敵對行動的協定》、《關於在寮國停止敵對行動的協定》、《關於在高棉停止敵對行動的協定》,並通過了《日內瓦會議最後宣言》。
主要內容為:與會國尊重越南、寮國、高棉的獨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干涉其內政;越南、寮國、高棉3國不參加任何軍事同盟,也不允許外國在它們的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在印度支那全境實行停火,法國從印度支那撤軍,並設聯合委員會及國際委員會作為軍事停戰的監察和監督機構等。日內瓦會議挫敗了美國擴大越南戰爭的圖謀,美國代表拒絕在協定上籤字,但聲明不使用武力威脅來妨礙協定的執行。
日內瓦協定的簽訂,標誌著越南抗法戰爭勝利結束,也標誌著法國在印度支那地位的終結。歷時9年的越南抗法戰爭,共殲滅法軍561,900人,法國消耗戰費100億美元,其中美援26億美元;法國第20屆內閣倒台,8個遠征軍總司令敗走。與此同時,越南有無數城市、村莊被夷為平地,約50萬人死亡。截至1954年6月止,“法蘭西聯邦”部隊的總人數接近55萬人,其中法國遠征軍20萬人,保大偽軍35萬人,越南人民軍約有33.5萬人。
日內瓦協定規定:以北緯17度為越南臨時軍事分界線,法軍在10個月內完全撤出北緯17度以北地區——北方;與此同時,越軍也從北緯17度以南——南方撤走。1955年1月1日,越南民主共和國還都河內;5月16日,越南接管海防。至此,越南北方完全解放。1956年4月,法國遠征軍完全自南方撤回法國。

歷史影響

在越南人民抗窪戰爭期間,中國還向越南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等作戰物資。據不完全統計,有各種檢11.6萬餘支(挺),火炮4600餘門,大批彈藥和通信、工程等器材裝備及其他軍需物資等。中國在邊境開設營地,幫助越軍訓練一批步兵團及炮兵,工程兵、通信兵等部隊色中國還提供開辦越軍陸軍軍官學校所需的設施和保障,並幫助培訓一批越軍高中級指揮員和專業技術幹部。中國軍事顧問團還協助越軍迸行精簡整編和”I1練,提高部隊戰鬥力。戰後,應越方要求,中國軍事顧問團繼續留在越南協助加強軍隊建設,至1956年3月奉命回國。中國的軍事援助,對越南人民取得抗法戰爭勝利和加強越南軍隊建設有重要意義。
越南抗法戰爭的勝利,給正在土崩瓦解的殖民主義體系以沉重打擊,預示殖民主義的末日即將到來。它雄辯地證明,在戰後的國際條件下,殖民主義者、帝國主義者不僅不能倒轉歷史車輪,而且會被弱國、小國打敗,這極大地鼓舞了其他弱小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獨立和解放的鬥爭,對法屬北非、西非和赤道非洲的獨立鬥爭產生了巨大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