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組織

壟斷組織

壟斷組織(monopolies/monopoly organization) 是指為獲取高額利潤,由多家大企業通過協定、控股、持股等形式建立的組織。壟斷組織的形式有“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資本家建立壟斷組織的目的在於獲取高額壟斷利潤。依壟斷程度不同,壟斷組織分多種形式。短期價格協定是最簡單的壟斷形式,參加協定的企業在規定的期限內要遵守協定的銷售價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壟斷組織
  • 外文名:monopolies
  • 產生時間:19世紀70年代
  • 英文別稱:monopoly organization
歷史成因,主要形式,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發展過程,萌芽時期,發展時期,形成時期,社會影響,

歷史成因

1870年以後,隨著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特別是重工業的興起,使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要求的資本與勞動力也就越來越多,於是股份公司這種早已出現的集資經營方式開始得到廣泛的發展。隨著股份公司的發展與逐步完善,中小工廠被兼併,資本與生產迅速地集中了。
壟斷組織壟斷組織
此外,市場的激烈競爭也加速了大企業兼併小企業的進程。生產的集中引起了壟斷組織的產生。早在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歐美先進市場國家中就已開始出現個別的壟斷組織。1873年的經濟危機使更多中小企業破產,進一步推動了企業兼併,促進生產的集中,於是壟斷組織較多較快地發展起來。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組織在所有已開發國家普遍地發展起來,成為全部經濟生活的基礎。

主要形式

壟斷組織是在企業生產集中的基礎上產生的。由於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生產社會化生產集中的發展程度的不同,大型企業之間互相勾結或聯合的程度和具體目的也不一樣,因而壟斷組織便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是壟斷組織的四種主要形式。

卡特爾

卡特爾,它是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為了壟斷市場、賺取高額壟斷利潤。通過簽訂各種協定(如劃分銷售區、規定商品產量、確定銷售價格等)所組成的壟斷聯盟。參加卡特爾的企業,要受所訂協定的約束,但各企業在生產上、商業上和法律上仍然保持獨立。卡特爾只是一種初級形式的壟斷組織, 這種形式最早在1865年出現於德國。
比較流行的卡特爾有三種:
①劃分銷售市場的卡特爾;
②規定統一價格的卡特爾;
③規定生產規模的卡特爾。

辛迪加

辛迪加,它是由生產同類商品的及各大企業,為了高價銷售商品和低價購買原材料,通過簽訂共同銷售商品和採購原材料的協定而建立起來的壟斷組織。參加辛迪加的企業在生產上和法律上仍保持獨立性,但喪失了商業上的獨立性。這種形式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西歐比較流行。

托拉斯

托拉斯,它是由生產同類商品或者與該類商品有密切聯繫的許多大企業聯合組成的,參加托拉斯的各企業在生產、商業、法律上都不再是獨立的生產經營單位,由托拉斯組織董事會及其委任的經理來統一全部經營活動。它是比較穩定和比較高級的壟斷組織形式。這種壟斷組織形式於1882年最先在美國產生,20世紀初迅速發展

康采恩

康采恩是由不同經濟部門的許多大企業聯合組成的壟斷組織。參加康采恩的既有單個的企業,又有其他的壟斷組織如辛迪加托拉斯;既有工業企業,又有商業企業、交通運輸企業以及銀行和保險公司等。其中最大的銀行或企業則是這個龐大複雜組織的核心。康采恩最明顯地表現出壟斷市場上金融機構和工業相結合的特點。
壟斷組織形式的不同,主要是由壟斷程度和組織方式的不同決定的。不論何種形式的壟斷組織,其本質都是一樣的。它們憑藉在生產和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對國內外市場上的消費者進行剝削而減少消費者剩餘,以獲取高額壟斷利潤。在具有壟斷因素的市場結構中,壟斷利潤的賺取就是通過上述各種不同形式的壟斷組織實現的。

發展過程

在市場結構從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階段過渡的進程中,壟斷組織在各個經濟部門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一個逐漸擴展的過程。它首先在一些重工業部門產生。這是因為,資本主義社會化的大生產首先在這些部門內出現,因而這些部門的生產集中和資本集中發展得最為迅速,同時由於這些部門的固定資本規模巨大,這不僅使資本的自由轉移比較困難,而且使得各大企業之間競爭的破壞性極大,因此,這些部門的大企業為避免在競爭中兩敗俱傷,便首先形成壟斷聯合。後來,隨著其他工業部門生產集中的發展和大型企業的出現,壟斷組織便逐漸擴展到資本主義各個經濟部門。
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期,壟斷組織的發展史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基本時期:

萌芽時期

19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是壟斷組織的萌芽時期。這時,自由競爭發展到了頂點,壟斷組織開始產生,但還只是一點不甚明顯的萌芽。1865年,在當時新興的工業國家德國出現了4個卡特爾

發展時期

7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是壟斷組織廣泛發展但還不穩定的時期。1873年危機之後,曾出現締結壟斷協定的高潮,卡特爾有過廣泛的發展,但其大多數是短期的不穩定的,是一種暫時的現象。這個時期,在美國、英國和西歐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壟斷組織也相繼出現。到19世紀晚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和資本已高度集中,出現了壟斷組織。美國和德國尤其突出。壟斷資本家通過兼併或聯合的方式組成壟斷組織,控制某一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價格和市場,賺取高額利潤。
如在1882年,在美國出現了第一個托拉斯,美孚石油公司。1863年,約翰·洛克菲勒同別人合資,在克利夫蘭開辦了一家煉油廠。兩年後,他獨占了這家工廠,又吞併了許多中小煉油廠。到1869年,這家工廠已成為美國最大的煉油廠。1870年,洛克菲勒組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資金100萬美元。他勾結鐵路部門控制運價,打擊競爭對手。美孚公司發展很快,1880年,它提煉的石油占全美的95%。1882年,美孚石油托拉斯成立。它掌握了14家公司所有權,控制著26家公司的多數股票,壟斷了美國石油工業。
德國:壟斷組織發展的程度僅次於美國。由於德國農村中保留了大量封建殘餘,國內市場狹小,它作為較晚興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擴大國外市場方面又面臨激烈的競爭,因而解決銷售市場問題十分緊迫。德國雖然也在生產集中的基礎上形成了許多大企業,但還存在大量的中小企業。這些條件,使得在產品銷售上進行壟斷聯合的“卡特爾”成為德國壟斷組織最普遍的形式。1857年德國出現了第一個卡特爾,到1870年增加到6個。1873年經濟危機爆發後,卡特爾迅速增加,1879年已有14個,1890年猛增到210個。在19世紀末的高漲和1900—1903年的危機期間,壟斷組織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1905年卡特爾已發展到385個,壟斷組織遍及採煤、冶金、電氣、化學、食品等工業部門。再20世紀初,卡特爾開始向高級形式——擁有統一銷售組織的辛迪加發展。與此同時,在一些主要生產部門還出現了為數不多的巨大托拉斯康采恩。因此,20世紀初壟斷組織已成為德國全部經濟生活的基礎。
1907年,擁有50個工人以上的大企業僅占企業總數的0.9%,而它們擁有的工人總數占工人總數的39.4%,占有的蒸汽馬力和電力分別高達75.3%和 77.2%。特別是重工業和運輸業中,許多往被一兩個壟斷組織所支配。1910年,萊茵威斯特法利亞煤業辛迪加的煤產量超過全國的一半以上。德國鋼業聯盟和鐵業聯盟壟斷了全國鋼鐵產量的98%。電氣工業基本上被電氣總公司和西門子公司兩個集團控制,航運業則集中於漢堡—美利堅公司和北德意志航運公司手中。

形成時期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是壟斷組織最後形成的時期。19世紀末的經濟高漲至1900~1903年的危機期間,壟斷組織在所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普遍發展起來,成為全部經濟生活的基礎。德國的卡特爾,在 1896年約有250個,在1905年約有385個,美國在1900年約有185個托拉斯,1907年增加到250個。這樣,自由資本主義就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作為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到1898~1914年間先在歐美然後在亞洲最終形成了”(《列寧選集》第2卷)。

社會影響

19世紀晚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生重大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為:一方面,科學技術的新成果被迅速套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使生產的規模越來越大,集中的程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的發展,使大量的社會財富日益集中到少數大資本家手中。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
因此,壟斷組織的出現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
壟斷產生後,企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這自然會有利於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提高。同時,它也使技術發明和改進的過程社會化了。資金雄厚的壟斷組織能夠提供條件,使科學技術研究能夠更大規模和更有組織有計畫地進行,科技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也能夠較快地運用於生產。托拉斯等高級形式的壟斷組織出現,更有利於改善企業經營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這一切都為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所以,壟斷的出現,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局部調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實力的發展和增強,資本主義各國的壟斷資本家從控制國家經濟命脈進而控制國家政權,越來越多地干涉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以賺取最大限度的利潤。隨著各國壟斷組織的出現,國內市場也相對狹小,壟斷資本家極力到全球各地爭奪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在世界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形成了國際壟斷集團。代表壟斷組織利益的資本主義國家加緊對外侵略擴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紀末,整個世界已被瓜分完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