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美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居於世界第一位,成為西方世界霸主,但又不得不正視蘇聯等共產主義國家。於是,美國帶領西方國家(主要為西歐國家),對蘇聯等共產主義國家採取的除武裝進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以“遏制”共產主義。這種政策被稱為"冷戰"政策。
二戰結束後,美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居於世界第一位,成為西方世界霸主,但又不得不正視蘇聯等共產主義國家。於是,美國帶領西方國家(主要為西歐國家),對蘇聯等共產主義國家採取的除武裝進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以“遏制”共產主義。這種政策被稱為"冷戰"政策。
於是,美國帶領西方國家(主要為西歐國家),對蘇聯等共產主義國家採取的除武裝進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以“遏制”共產主義。這種政策被稱為"冷戰"政策。...
冷戰(英語:Cold War,俄語:ХолоднаяВойна)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間,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華沙條約組織為主的社會主義...
《冷戰與美國的國際收支調節政策(1945-1969)》研究的時間斷線為1945-1969年,即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詹森政府終結。通過對這一時間斷線內冷戰與美國國際收支政策...
《冷戰後的美國對華政策》陶文釗著,由重慶出版社於2006-11出版...... 冷戰後的美國對華政策內容介紹 編輯 本書首先深入闡述了美國對華政策的組成要索,主要包括戰...
本書充分利用新近解密的多國檔案,從“國際史”的多維角度探索冷戰中的中美對抗,考察中美在一系列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矛盾和衝突:討論了美國對華政策的制定,分析...
《冷戰前期的大國關係:美蘇爭霸與亞洲大國的外交取向(1945-1972)》內容簡介:今天,冷戰已經結束,但其遺產尚在,各國仍在繼續承受冷戰遺留下來的眾多後果,一些大國...
冷戰的轉型是沈志華所著2013-1出版的335頁書籍...... 《冷戰的轉型:中蘇同盟建立與遠東格局變化》介紹了...同時對於中蘇結盟之前蘇聯對我國新疆的政策,中蘇結盟...
本書是研究冷戰後美國的朝鮮半島政策,與同類著作相比,其獨到之處在於作者通過對大量材料的研究分析揭示出美國的半島政策具有“雙重規制”的特性,即:它既針對朝鮮半島...
越南戰爭(亦稱為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越南稱之為越南抗美戰爭)是指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5年至1975年間冷戰中在東南亞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對亞洲國際政治...
柏林危機(Berlin Crisis)共有三次,第一次發生於1948年,又稱“柏林封鎖(Berlin Blockade)”,是冷戰開始後其中一個最早發生的危機,其導火線為1948年6月24日蘇聯...
《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是200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主要講述了冷戰時期美蘇之間直接對抗、妥協的情況等一些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