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時(1416年-1475年4月27日),字純道,又字宏道,號可齋。廬陵安福(今江西吉安市安福縣楓田鎮松田村)人。明憲宗時名臣、內閣首輔。
明英宗正統十三年(1448年),彭時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次年即入閣參預機務,累官太常寺少卿兼侍讀。英宗駕崩後,與李賢力爭錢皇后名位,遷吏部右侍郎,兼學士。憲宗成化年間,升任兵部尚書、太子太保兼文淵閣大學士。成化四年(1468年)四月至成化十一年(1475年)三月間,在李賢、陳文相繼去世之後,繼任內閣首輔。
錢皇后去世後,彭時與商輅力主其應合葬裕陵,再經百官哭諫於文華門,最終迫使憲宗及周太后同意所請。固原盜亂時,反對派京軍前往支援,認為只憑項忠便足以平亂,後果如其所料。累加吏部尚書、少保。因疾病纏身而多次請辭,均未獲準,成化十一年(1475年),彭時病逝,年六十。獲贈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諡號“文憲”。
彭時歷仕英宗、代宗、憲宗三朝,為天順、成化年間正直閣臣的傑出代表之一。他一生勤奮、忠於職守,輔政近三十年,頗能持正存大體。與商輅齊名,《明史》評價道:“有明賢宰輔,自三楊外,前有彭、商,後稱劉、謝。”著有《彭文憲公筆記》、《彭文憲公文集》、《可齋雜記》等。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狀元閣僚,景泰侍讀,同心輔佐,侃侃守義,善成君德,正直敢言,決勝千里,盡忠獻納,積病長終,主要成就,人物評價,個人作品,軼事典故,親屬成員,史料記載,後世紀念,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狀元閣僚
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變”爆發,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即明代宗)在于謙等人支持下監國,令彭時與商輅入閣參預機務。過後得知繼母去世,彭時極力推辭,朱祁鈺不允,他這才受命。彭時入仕一年多即參預大政,實屬罕見。不久,彭時升任翰林侍讀,並賜金帶及五品官服。
景泰侍讀
同心輔佐
慈壽太后獲加尊號時,朝廷下詔布告天下。彭時想趁機請英宗推恩天下,李賢說一年之內不宜兩次大赦。彭時說:“不是要大赦,應該行優待老人的制度。朝臣的父母,七十歲以上的應給與誥敕,百姓八十歲以上的給冠帶。這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李賢很讚賞,立即上奏實行。
英宗喜歡彭時的風度,選取庶吉士時,命令李賢全部任用北方人,南方人一定要像彭時那樣,才可任用。李賢對彭時說起這事。不久宦官牛玉宣讀聖旨,彭時對牛玉說:“南方之士出於彭時之上的不少,怎能壓制他們?”過後,選了十五人,南方人有六個在其中。錦衣衛指揮使門達陷害李賢時,英宗受到蠱惑,說:“罷免李賢,那將專用彭時了。”有人傳出這句話,彭時大為吃驚,說:“李公有經世濟國之才,怎可罷去?”極力為其申辯,並放言:“如果李賢被罷去,彭時不能獨留。”英宗聽到這話,對李賢的怒意才稍稍消解。河南有一位衛官頗為強橫,有人誣陷他謀反。彭時進言解救,衛官得以被從輕處置。
天順八年(1464年)正月,英宗病危,口述遺詔,包括確定後宮嬪妃的名份、不用嬪御殉葬等四件事,交給閣臣潤色。彭時讀完後,涕淚流下,抑制不住悲愴之情。宦官回來復命後,英宗也為之流涕。
侃侃守義
天順八年(1464年)二月,明憲宗朱見深即位,彭時擬好兩宮太后的尊號上呈。宦官夏時希求周貴妃的旨意,說英宗原配錢皇后久病,不當稱太后,而貴妃是憲宗的生母,應該獨上尊號。李賢說:“遺詔已經做了規定,何用多言?”彭時說:“李公的話很對。朝廷所以能夠服天下,就在於正綱常。如果不這樣,損害聖德不小。”過了一會兒,夏時又傳出貴妃的旨意說:“子為皇帝,母應為皇太后,豈有沒有兒子而稱皇太后的?宣德年間有過慣例。”李賢臉色都變了,看著彭時。彭時說:“今日之事與宣德年間的不同。胡皇后上表讓位,退居別宮,所以在正統初年沒有給她加尊。現在名分固在,怎能相比?”夏時說:“如此你們何不起草讓位的表文?”彭時說:“先帝在世時沒有實行,現在誰敢起草?如果做人臣的曲意順從,那將是萬世罪人。”夏時厲聲警告他們。彭時拱手向天說:“太祖、太宗神靈在上,誰敢有二心?錢皇后無子,臣能謀到什麼利益而為她爭?臣所以不忍沉默,不過是想保全皇上聖德而已。如果皇上推及大孝之心,則兩宮並尊為太后為宜。”李賢也極力這么說,這個意見才被定下。到上寶冊時,彭時說:“兩宮同稱太后則沒有分別,錢太后宜加兩個字,以便稱呼。”於是尊她為慈懿皇太后,貴妃為皇太后。過了幾天,宦官覃包到內閣說:“皇上的意思本也是這樣,但迫於太后,不敢做主,如果不是二公力爭,幾乎誤了大事。”之前,閣臣陳文沉默不語,聽了覃包的話後,頗感慚愧。禮成之後,彭時升為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同掌講經筵事務。
善成君德
次日,憲宗再召彭時等重議此事,彭時仍堅持前議。憲宗說:“朕難道不知道你說的這些嗎?朕只是擔心錢太后一旦入葬,就會使母后(周太后)難與先帝合葬。”彭時回答:“皇上對兩宮太后都非常孝順,聖德廣為傳聞。合乎禮儀,便能成全孝義之名。”內閣重臣商輅及大學士劉定之也相繼勸說憲宗。憲宗說:“連母親的命令都不聽了,還能算孝順兒子嗎?”彭時向憲宗建議:“可以將錢太后葬於先帝之左,虛右位以待周太后將來。”
彭時與商輅、劉定之之後又聯名上疏說:“太后作配先帝,正位中宮,陛下尊她為太后,下詔宣示天下。先帝全夫婦之倫,陛下盡母子之愛,都得大義。現在太后梓宮應當合葬裕陵,她的神主應當附祭太廟,這是無可更改之禮。近來聽說要另擇地埋葬太后,臣等實是心懷疑懼。我們私下以為陛下之所以遲疑,是因為考慮到當今皇太后萬壽之後,應當與先帝同尊,因此擔心二後並配先帝,不合祖宗之制。但考之古代,漢文帝尊生母薄太后,而呂后仍附祭長陵。宋仁宗追尊生母李宸妃,而劉後仍附祭太廟。現在如果陵廟之制稍有不合適,則會有背前人之美,受後人譏笑。”吏部尚書李秉、禮部尚書姚夔等九十九位廷臣也同意錢太后與英宗合葬。憲宗仍擔心違背周太后的意志,此後更發出為錢太后另擇葬地的諭旨。姚夔等兩百餘名朝臣一起伏在文華門哭請,憲宗下令群臣止哭退去,群臣叩頭拒命,聲言:“不得錢太后合葬旨意,絕不敢退下。”自巳時(上午九點至十一點)跪至申時(下午三點至五點)。憲宗與周太后無可奈何,這才聽從了彭時等人的建議。
正直敢言
彗星出現於三台,彭時等人說:“外廷大政固然應當先處理,宮中根本尤為至急。諺語說‘子出多母’。現在嬪嬙眾多,卻沒有懷孕的先兆。這一定是陛下愛有所專,而專寵的人已過了生育年齡的緣故。望陛下均恩愛,為宗社著想。”當時憲宗專寵萬貴妃,而貴妃年已近四十,所以彭時這么說。他又說:“大臣黜退,應該由陛下決定,或者集中群臣商議。不可都交給臣下,使大權旁落。”憲宗雖不能聽從,但心中稱讚他的忠誠。
決勝千里
主詞條:固原盜亂
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西北土官滿四率眾起事,自署“招賢王”,數月即聚眾數萬,關中震動。七月,都御史項忠奉命討伐滿四。項忠初戰不利,朝廷建議命撫寧侯朱永率京軍前往。朱永故意為難,提出許多要求。彭時討厭他胃口張得太大,並推測軍隊可不用出發,便令整裝以待。正好項忠飛報朝廷,說已把賊人圍在石城。憲宗派宦官懷恩、黃賜與兵部尚書白圭、程信等人到內閣討論。彭時說:“賊人四出攻掠,鋒芒誠然不可阻擋。現在他們入石城自保,我軍包圍得很堅固,他們不過是困獸,很容易擒獲。”程信說:“怎么知道項忠不會退兵?”彭時說:“他已部署妥當,為什麼自退?如果現在出兵,估計什麼時候到?”程信說:“來年春天。”彭時說:“這樣的話,更加緩慢了,不頂事。事情的成敗,就在十二月決定了。”程信惱怒,恐嚇道:“項忠如果失敗了,一定要殺一兩個人,然後出兵。”眾人都很擔心,問彭時有什麼見解。彭時說:“看項忠奏疏中曲折,知道他很能幹。如果他聽說另派禁軍去,則可能會退避不敢負責,這樣賊人就難說了。”當時只有商輅贊同他的話。到同年冬,叛亂果然被討平,眾人這才信服。旋即改任為吏部尚書。
盡忠獻納
成化七年(1471年),彭時再次發病,又請求致仕。憲宗安慰挽留,彭時無法離去。同年冬,彗星再次出現,彭時因而上書論關於為政之本的七件事:
- 一,不要惑於佛事,浪費金錢;
- 二,傳聖旨專門委任司禮監,不要再任別的人,以防作弊;
- 三,召見大臣議論政事;
- 四,對近幸之人賜給太多,工匠冒官太濫,而犯重罪判死刑和流放的人,又不盡合法,應戒除濫加刑賞;
- 五,虛心接受勸諫,不要厭惡懇切的直言;
- 六,告誡廷臣不要模稜兩可,凡是政令失當,應該直言論奏;
- 七,清理牧馬草地,減少權勢要人的莊田。
這些意見都切中時弊。
寧晉伯劉聚為他的從父太監劉永誠請求封號和諡號,並請賜給祠堂匾額,禮部引慣例駁回。憲宗特賜“褒功”匾額,命內閣擬好封謚。彭時等人說:“如果給劉永誠封謚,將來守邊的宦官都援引此例來要求,變更祖宗之法就是從今日開始了。”有人援引北宋權宦童貫封王之事,彭時說:“童貫封王在宋徽宗末年,怎能是盛世之事?”此事於是被擱置。
積病長終
彭時常常因為有災變而上書,他的奏疏有的留中不發,有的發下有關部門,又多被阻隔,彭時因此鬱郁不得志。自從成化五年(1469年)以後,他共休假七次,憲宗總是命御醫去給他看病,還多次派宦官賞賜給他財物。
成化十一年(1475年)正月,彭時因任滿進升為少保。同年三月二十二日(4月27日),彭時病逝,終年六十歲(《今獻備遺》作七十)。
彭時臨終時,他的從弟前往問候,彭時說:“生死是常理,沒有什麼值得驚訝的。只是冒居高位,向上不能報國,向下不能終養老父,這是我愧疚的。”最終沒有一句話提及家事。憲宗聞訊後,非常哀傷惋惜,為他輟朝一日,追贈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諡號“文憲”。另賜鈔一萬貫,命有關部門予以安葬,任命其子彭頤為尚寶司丞。
主要成就
人物評價
商輅:鳳山龍岡,儲精降神。篤生才賢,學貫天人。名魁甲第,望隆縉紳。官居密勿,職典絲綸。謨謀啟沃,廸知忱恂。歷事三朝,執心忠純。功在國家,澤被生民。吁嗟文憲,無愧師臣。(《文淵閣大學士諡文憲彭公神道碑銘》)
劉吉:時為人端嚴謹密,外和內剛,居家孝友,蒞官慎職守,不妄交人,平居無惰容,立朝三十年,非有疾未常不在公,公退未常語子姓以朝廷事,其學本經術,而文章純正恪乎儒者也,既柄用,每朝廷有大政事、大議論,時持正居多,雖不立赫赫之名,然其所成就,隱然一代人望雲。(《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
尹直:洵美文憲,早躋木天。粹溫如玉,沉靜如淵。歷事三聖,抒誠秉謙。不大聲色,浮敦躁恬。化機潛乾,豈徒代言。(《大學士彭文憲公言行錄》引)
唐樞:端慎貞朴,外和內剛。辨閣中不當南向坐,伏闕號泣。爭慈懿葬禮,抗疏正宮闈,廣儲嗣。又論景帝固安公主及笄宜嫁,沮太監劉永誠不當封伯。及上地震十事,彗見七事,皆名言也。景泰三年,見朝政有感,即引退。其出處之際,固見之明處之決者。(《國琛集》)
屠隆:商文毅輅(商輅)、彭文憲時、劉文靖健(劉健)、謝文正遷(謝遷)、楊文懿守陳(楊守陳)、王文恪鏊(王鏊)、吳文定寬(吳寬)風骨峻,整德器淵,涵才不露鋒穎,功不計歲月,外示凝然,中懷凜然。招之不來,麾之不去,有古大臣之風焉。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矣。(《明倫彙編交誼典品題部》引)
何喬遠:①時為人端謹嚴密,燕閒無惰,行步端拱,飲食不聞匕箸聲,終歲不一二宴客,即宴客,未嘗具音樂片楮,守墨不輕擲棄,立朝三十年,非疾未嘗不在公,公退不語子弟以朝事,接人和悅,至其論辯,確然有執,雖不立赫赫名,而人望歸之。(《名山藏》)②彭時、劉定之並以謙謹居相位。(《名山藏》)
查繼佐:預聞天子家事誠難,幸與李文達同朝,而言得行。時端慎貞朴,外和內剛,爭慈懿而外,辨閣中不嘗南面坐,正宮闈,廣嗣儲。又論景帝固安公主及笄宜嫁,沮太監劉永誠不當封伯,上地震十事,慧見七事,皆名言也。而出處之際頗正。(《罪惟錄》)
張廷玉:①彭時、商輅侃侃守義,盡忠獻納,粹然一出於正。其於慈懿典禮,非所謂善成君德者歟?(《明史》)②有明賢宰輔,自三楊外,前有彭、商(商輅),後稱劉(劉健)、謝(謝遷),庶乎以道事君者歟。(《明史》)
蔡東藩:①嫡庶那堪議並尊,只因子貴作同論。若非當日名臣在,一線綱常不復存。(《明史演義》)②憲宗即位,兩宮並尊,本屬應有之理,而貴妃陰恃子貴,密囑內監夏時,參預閣議,時乃狐假虎威,呵叱大臣,若非彭時等守正不阿,鮮有不為所搖奪者。(《明史演義》)
個人作品
彭時著有《彭文憲公筆記》二卷(一作一卷)、《彭文憲公文集》四卷(一作八卷),並附錄一卷、殿試策一卷、《可齋雜記》一卷。據商輅《文淵閣大學士諡文憲彭公神道碑銘》記載,彭時曾撰《正學階梯》、《韻書正誤》等編藏於家,今已佚失。《皇明經世文編》輯有《彭文憲公奏疏》一卷。
軼事典故
正統十三年(1448年),彭時考中狀元,在上表謝恩的前夕,坐等天亮上朝。不想等到四更,竟然靠著茶几睡著了,錯過了上朝的時間。糾儀御史奏請英宗令錦衣衛前往捉拿,錦衣衛已經領到聖旨,此時禮部尚書胡濙從朝列中走出,稟奏英宗:“彭時不到,應當讓錦衣衛去尋找,而不是捉拿。”英宗同意,彭時才免遭捉拿。
親屬成員
輩分 | 關係 | 姓名 | 簡介 |
---|---|---|---|
家世 | 先祖 | 彭忠泰 | |
曾祖父 | 彭古青 | ||
祖父 | 彭務威 | 因彭時顯貴而累贈兵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 | |
父親 | 彭毓義 | 因彭時顯貴而累贈兵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 | |
生母 | 王氏 | 因彭時顯貴而累贈夫人。 | |
繼母 | 余氏 | 因彭時顯貴而累贈夫人。 | |
—— | 配偶 | 李賢柔 | 累封夫人,先於彭時去世。 |
子輩 | 長子 | 彭頩 | 生平不詳。 |
二子 | 彭頤 | 生平不詳。 | |
三子 | 彭顯 | 生平不詳。 | |
女兒 | —— | 生平不詳。 | |
孫輩 | 孫子二人 | —— | 生平不詳。 |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史料記載
《文淵閣大學士諡文憲彭公神道碑銘》
《大學士彭文憲公言行錄》
《國琛集·下卷》
《今獻備遺·卷十九》
《名山藏·卷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