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

四更

四更是漢語辭彙,拼音sìgēng,出自唐 杜甫 《月》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更
  • 外文名:sigeng
  • 【拼音】:sì gēng
  • 【釋義】:指當地時間二時二十四分左右
  • 【出處】:唐 杜甫 《月》詩
【拼音】sì gēng
【釋義】指晨一時至三時。
【出處】唐 杜甫 《月》詩:“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
宋 陸游 《除夜雪》詩:“北風吹動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
陳祗時《立春日早起》詩:“四更不寐穿衣起,但願時春體也春。”(原註:春,生機。)
四更在醜正二刻。丑時為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名雞鳴,又名荒雞。四更天,在古代夜間五更記時法中屬丁夜。雖說,三更過後天就應該慢慢變亮,但四更仍然屬於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時候,於是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就有賊人趁著這黑夜開始搗起了亂。所以四更也可稱為是“狗盜”之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