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漢語詞語)

五更(漢語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古代中國民間把夜晚分成四個時段,首尾及三個節點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五夜

一夜有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更
  • 拼音:wǔ gēng
  • 解釋:夜達五更
  • 歷史:古代一夜的五個時間節點
  • 作用:古代巡夜報時
  • 地區:中國
詞語信息,詳細解釋,夜晚五個時段,

詞語信息

五更
1、[the five periods of the night]:舊時在夜間設定五個時間節點——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before dawn;the fifth watch just before dawn]:指第五更(當地時間4:48左右)夜夜達五更。
舉例:《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起五更,睡半夜。” 早上4:48起床,晚上24:00睡覺
3、吳語金衢片辭彙,指“早晨”、“早餐”。
舉例:①“清早五更就聽到外頭有人來相爭。”(大清早就聽到外面有人在爭吵)
②“爾五更吃過未?”(你早飯吃了嗎?)

詳細解釋

  1. 古代鄉官名。用以安置年老致仕的官員。
    魏書·尉元傳》:“卿以七十之齡,可充五更之選。”詳見“三老五更”。
  2. 舊時自黃昏至拂曉一夜之間,有甲、、丙、丁、戊五個關鍵時間點,謂之“五更”。又稱五鼓、五夜。一更關鼓閉城門、二更上床睡覺、三更半夜換日期、四更睡得最沉、五更天光開城門(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或問:‘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訓?’答曰:‘漢魏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雲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更,歷也,經也,故曰五更爾。’”
  3. 特指第五更的時候。即天將明,寅正四刻(凌晨四時四十八分左右)。
    南朝 陳伏知道《從軍五更轉》詩之五:“五更催送籌,曉色映山頭。”
    昭槤《嘯亭續錄·皇上日閱實錄》:“五更時,上已遣小內侍索取,余是日承值,乃匆匆啟庫取書。”
    陳登科《風雷》第一部第一章:“俺在外邊,風裡雨里,起五更睡半夜。”

夜晚五個時段

受科技水平和計時手段的限制,我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gēng)、五鼓,或稱五夜。如今,半夜三更、打更、更夫等概念已不再與我們的生活直接相關。但在史籍與大量的文學作品中,古計時名稱仍然十分重要。
如《孔雀東南飛》:“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
群英會蔣乾中計》:“伏枕聽時,軍中鼓打二更。”
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無一人知者。”
登泰山記》:“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
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夜間時辰
五更
五鼓
五夜
現代時間
黃昏
一更
一鼓
甲夜
19:00 - 21:00
二更
二鼓
乙夜
21:00 - 23:00
夜半
三鼓
23:00 - 01:00
四更
四鼓
丁夜
01:00 - 03:00
五更
五鼓
戊夜
03:00 - 05:00
古人把夜裡四十刻分為四段共五個節點,夜裡的這些節點被稱為“更”。一夜即有“五更”,兩更之間的時間為現今的2.4小時。
  • 一更在戌初一刻,稱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這個時候,人還在活動著。
  • 二更在亥初三刻,名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
  • 咣、咣——兩聲大鑼帶著兩聲梆子點兒,習俗上這就稱謂是“二更二點”,比起一更,二更的天色已經完全黑去,此時人們大多也都洗洗睡啦。
  • 三更在子時整(即子正,亦即00:00),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這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個時辰。這無疑是一夜中最為黑暗的時刻,這個時候黑暗足以吞噬一切。而傳說中的鬼,便在這個時候出來活動了。
  • 四更在醜正二刻,名雞鳴,又名荒雞。雖說,三更過後天就應該慢慢變亮,但四更仍然屬於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時候,於是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就有賊人趁著這黑夜開始搗起了亂。所以四更也可稱為是“狗盜”之時。
  • 五更在寅正四刻,稱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這個時候,雞仍在打鳴,而人們也逐漸從睡夢中清醒,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俗話說:“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