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成化二十三年(1487)憲宗駕崩,皇太子
朱祐樘即位,是為孝宗。吳寬以東宮舊僚身份,遷
左庶子,參與修撰《憲宗實錄》,進
少詹事兼
侍讀學士。
弘治八年(1495年),升任
吏部右侍郞。適逢繼母去世,吳寬守孝歸家。吏部缺員,孝宗命虛位待之,待吳寬守喪三年,讓其出任
詹事府詹事,
入直東閣,專典
誥敕,並侍從皇太子
朱厚照。
宦官大多不願讓太子接近儒臣,多次用他事間斷講讀。吳寬率領僚屬上疏說:“東宮講學,寒、暑及風雨天就停講,每月初一、十五和節日停講,講學一年不過數月,一月不過數日,一日不過數刻。是進講的時間少,停講的日子多,怎能容許又借其他事妨礙講學。古人八歲時就隨師學習,居宿於外,是想他遠離不好的環境親近君子。百姓尚且如此,況且是天下之本的太子呢?”孝宗讚許並接納了他的意見。
弘治十六年(1503年),吳寬升任
禮部尚書,仍任翰林學士、掌詹事府事。他是當時文學侍從之臣中聲望最高的一位。另一位狀元
謝遷進入
內閣後,曾經建議引吳寬入閣參與機務,但遭到另一位閣臣
劉健的反對。一次,謝遷又說:“吳公的
科第、年歲、聲望都超過我,我實在是自愧不如,哪是寄情於吳公呢?”到謝遷引退時,舉薦吳寬接替自己,其建議仍未被採用。朝內外都為吳寬惋惜,但吳寬很是坦然,說道:“我一開始就沒有入閣的念頭。”
孝莊錢太后去世時,朝臣商議將來孝肅周太后去世,與錢太后一同合葬到
明英宗的
裕陵中,將靈位纎享到
太廟中英宗的廟室里,享受原配待遇。弘治十七年(1504年),孝肅周太后去世,準備纎享太廟,孝宗卻認為將英宗周貴妃(周太后)與英宗錢皇后一同
祔享太廟不合適,要求禮官重新討論。吳寬說《
詩經·
魯頌》中的《
閟宮》篇以及《
春秋》記載的
仲子之宮都是另建一神廟,認為漢、唐也是依照此例。正好朝臣大多也主張周太后纎享別廟,孝宗允準。
吳寬七十歲時,多次因病請辭,都被慰留,後於弘治十七年(1504年)七月十日(8月19日)卒於禮部尚書任上。孝宗聞訊後,派官治喪,加祭二壇。追贈
太子太保,
諡號“文定”。葬於
木瀆西
花園山。孝宗破格封贈了他的兩個兒子,授長子吳奭為中書舍人,補次子吳奐為
國子生。
吳寬操行高潔,不受外界的評價所干擾,對自身嚴格要求。他對於書籍涉獵廣泛,善詩能書。他有幾頃田,曾用以救濟親友中的貧困者。友人賀恩患病後,吳寬將他接到家裡照顧,日夜探視。賀恩病逝後,吳寬為他
服喪達一月之久。
主要成就
文學
吳寬少壯時好學,於書無所不讀,尤喜《左傳》《漢書》以及唐宋大家的散文,最喜
蘇軾文章。他學有根底,詩文和平恬雅,有典則。《明詩評》說:“文定力掃浮靡,一歸雅淡,詩如楊柳受風,煦然不冽;又如學究論天下事,亹亹竟日,本色自露。”代表作有七律《悼沈癯樵畫史》《題楊鐵崖墓銘後》《送張兼素出知施宗州》《謝顧良弼李世賢攜酒過訪》等,七古有《賦黃樓送李貞伯》等。詩文集有《家藏集》77卷,其中詩30卷,文40卷,為吳寬自訂。後7卷疑為其子所增益。
書法
吳寬工書法,善寫真、行、草書,尤工行書,源出自
蘇東坡,為尊其人而愛其藝,故其書法師承
東坡筆意。書法家
邢侗在《來禽館帖》中曾說:“匏翁
吳中前輩,行誼擅絕,不直
文翰之工爾也。書法法蘇學士,濃顏厚面,祛去吳習。” 吳寬學習的是蘇東坡“端莊淳樸,凝重厚實”的書風,而一反當時吳中盛行的“纖巧媚美”風格。 吳寬學習蘇書,以摹手追,神形兼善,更可貴的是其筆法能出新意。因此,
王鏊說他“作書姿潤時出奇倔,雖規模於蘇而多自得。”(《震澤集》卷二)這是他能高於同時代一般書法家之所在。對稍後步入書壇的書法家
祝允明、
文徵明等人,起到了開路先鋒的作用。
吳寬有時也作草書,喜用狂草體。他常臨摹唐代著名書法家
懷素和尚的《自敘帖》,幾乎到亂真的境地。吳寬的傳世書跡較多,如《種竹詩卷》、《題趙孟頫重江迭嶂圖詩》等都是精品。《種竹詩卷》,書於弘治七年(1494),時年60餘歲。紙本墨跡。行書,長卷。縱28.2厘米,橫582.6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米芾書法墨拓《韓昌黎詩錄三章》卷首有吳寬題跋,語曰:“昔人云米海岳書如風吹陣馬,觀其沉著痛快,當與鐘王並行,非虛語也。”成化二年立秋日,延陵吳寬。印文:吳寬(與
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相符)成化二年(1466年、丙戌),吳寬時年31歲,
延陵鎮為江蘇
丹陽縣所屬,進士錄中吳寬戶籍為“
匠籍”,可能由中進士前的延陵(丹陽)遷到蘇州。
藏書
吳寬喜藏書,和藏書家沈周、王鏊等交遊頗深,藏書以抄本多見,其抄本用紅印格抄寫,以私印記之。時吳中藏書家多以密冊珍籍相夸尚,如朱存理、閻起山、都穆輩皆仿其抄本。抄書筆法絕倫,葉德輝稱“自明以來,藏家最珍並爭藏之本,首列吳抄”。《靜志居詩話》云:“是時吳中藏書家多以秘冊相尚,若朱性甫、
吳原博、閆秀卿、都玄敬輩皆手自抄錄。匏庵遺書流傳者悉公手錄,以私印記之,前輩風流,不可及也。”所藏抄本《嵇康集》10卷,有顧廣圻、張燕昌題跋各一則,黃不烈(署蕘翁、復翁)題跋三則。在京為官一品,獲賜有《貞觀政要》等書。
藏書樓名“叢書堂”,《叢書堂書目》1卷,今已佚。預修有《憲宗實錄》。著有《家藏集》77卷。
人物評價
謝遷:吳公科第、年齒、聞望皆先於遷,遷實自愧,豈有私於吳公耶。
劉健:寬行履高潔,志操純正。權勢榮利,所在退避若懦夫。然於書無所不讀,為文醇古有法,詩渾厚沉著,尤嚴體裁。書規模蘇文忠公。平生重倫理,篤恩義,所行多有足范俗敦化者。位雖通顯,而未究其用。卒之日,士大夫無不齎咨嘆惋雲。
王鏊:吳文定為文,不事雕琢,體裁具存,外若簡淡,而意味雋永。紓徐則有歐之態,老成則有韓之格。為詩用事,渾然天成,不見痕跡;沉著
高壯,一洗近世纖新之習。作書,姿潤中時出奇倔,雖規模似蘇,而多所自得者。
唐樞:行履端潔,識趣高邁。居官務簡慎,不欲涉。據要津,雖優召屢留,而引退不置。不為慷慨激烈之行,而能以正自持,有不可卒未嘗碌碌苟隨,言詞雅淳,文翰精妙。嘗上疏勸東宮出講,及議葬祀慈懿禮,侃侃便殿之對,其事才益不乏也。
項篤壽:吳文定忠信端厚,得之天性。及讀其文,紆徐雅馴,出入歐蘇間,成一家言。信有徳有言者矣。
屠隆:商文毅輅(商輅)、彭文憲時(彭時)、劉文靖健(劉健)、謝文正遷(謝遷)、楊文懿守陳(楊守陳)、王文恪鏊(王鏊)、吳文定寬風骨峻,整德器淵,涵才不露鋒穎,功不計歲月,外示凝然,中懷凜然。招之不來,麾之不去,有古大臣之風焉。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矣。
焦竑:①吳公為人靜重醇實,自少至老,人不見其過舉,不為慷慨激烈之行,而能以正自持。遇有不可,卒未嘗碌碌苟隨。言詞雅淳,
文翰清妙,無愧士人。成、弘間,以文章德行負天下之望者三十年。②吳文定好古力學,至老不倦。於權勢榮利,則退避如畏。在
翰林時,於所居之東,治園亭,蒔花木,退朝執一卷。日喔其中。每良辰佳節,為具召客,分題聯句為樂,若不知有官者。
何喬遠:謝鐸、吳寬、儲巏、黃孔昭、羅玘,皆敦行之儒,文章亦著。
林時對:夫以劉伯溫之瑰奇、宋景濂之溫醇、解大紳之豪爽、曾子棨之英邁、高季迪啟之超脫、李賓之東陽之浩瀚、王守溪鏊之簡嚴、王敬夫九思之高邁、崔仲鳧銑之修潔、吳匏庵寬之純粹、丘仲深浚之博雅、程篁墩敏政之典核、楊用修慎之奧衍、王槐野維楨之簡練、康德涵海之雄駿、廖鳴吾道南之富有,此權自在,要之化境尚隔一間耳。
張廷玉:周洪謨等以詞臣歷卿貳。或職事拳拳,或侃侃建白,進講以啟沃為心,守官以獻替自效。於文學侍從之選,均無愧諸。
史料記載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二百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