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技術標準工作的意見

《常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技術標準工作的意見》是2006年常州市人民政府發布的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技術標準工作的意見
  • 發布單位:常州市人民政府
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公司、直屬單位:
  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型工業化、城鄉現代化和經濟國際化的形勢,加快構建具有常州特點和優勢的技術標準體系,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層次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根據《中共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意見》(常發〔2006〕19號)的有關精神,現就我市加快推進技術標準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意義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技術標準作為溝通國際貿易、保護民族產業、規範市場秩序、推動技術進步和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要手段,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標準造就生產力,標準增強競爭力。加快推進技術標準工作,是我市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深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更好地參與國際分工與經濟競爭的迫切需要,是建設現代製造業基地和創新型城市的必由之路。全市各級政府、各類企業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抓住機遇,瞄準前沿,團結努力,紮實推進,為實現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術和產業支撐。
  技術標準化工作應緊緊圍繞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總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為主線,以提升企業標準技術水平和產品國際競爭力為核心,建立規範配套的標準化工作制度和靈活有效的技術標準運行機制,發展自主智慧財產權,培育高新技術產業,促進常州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導向、企業主體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技術標準工作的基礎性作用,鼓勵企業成為制定標準和採用標準的主體,增強標準的適用性和國際化程度;
  ——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原則。綜合運用行政、經濟、技術、法制等手段,充分挖掘和調度政策資源,引導各方面力量參與技術標準工作,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堅持自主創新、重點突破的原則。強化技術標準研製與科技創新活動的緊密結合,優先滿足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的技術標準需求,爭取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從而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促進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堅持有序推進、長效管理的原則。重視對先進地區的學習研究,有計畫、有組織、有方法、有成效地推進技術標準工作,推動標準化工作全面進步,逐步建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效運行機制。
三、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
  (一)總體目標
  建立起適應國內外經濟科技發展形勢和本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術標準推進模式和運行機制,形成政府引導管理、企業自覺投入、科研機構重點支撐、中介組織規範服務、各種社會資源合理配置的技術標準研究、制定、套用、推廣實施體系。
  (二)階段性目標
  經過努力,爭取到2010年左右,全市標準化意識明顯增強,技術標準推進機制和支撐服務體系基本建立,一批技術標準研製示範基地陸續形成,一批素質高、能力強、創新多的技術標準人才迅速成長,具有常州特色的技術標準工作局面得到全面開創。
  (三)分產業目標
  分三次產業安排,我市“十一五”期間技術標準工作的具體目標是:
  ——農業方面,制(修)定省級農業標準20項以上、市級農業標準60項以上,全市優勢農產品、特色農產品和出口農產品擁有相應的產品質量標準和農業生產技術標準;新建省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示範區10個、標準化農產品批發市場3~5個,培訓農業標準推廣人員1000人以上;創建省級名牌農產品5個以上、市級名牌農產品20個以上,組織3~5個地方特色農產品申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工業方面,企業參與1至2項國際標準的制(修)定,至少有50家企業制定和參與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200項以上;至少有300家企業建立符合現代企業管理要求的標準化管理體系;主要工業產品國際標準采標率年均遞增10%,全市科技成果套用項目標準化率達到90%,全市科技成果推廣項目標準化率達到80%。
  ——服務業方面,引導服務企業制定並實施個性化企業標準20項以上,制定省級服務地方標準8項以上,建立國家級和省級服務標準化試點15個以上,培育一批競爭能力強、市場主導範圍廣的知名服務企業和服務品牌,全市服務標準化總體水平提升到全國一流水平。
  四、重點工作任務
  (一)加強技術標準發展工作的研究、規劃及引導。
  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跟蹤國際先進技術標準潮流和動態,研究並規劃好常州自己的發展目標及路徑,引導重點科研單位和技術領先企業、行業中介機構積極開展科技研發活動,共同研製技術標準,探索建立原創科技(專利)向技術標準轉化、技術標準研究套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新的良性運行機制。
  (二)建立“接軌、配套、先進、適用”的技術標準體系。
  加強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建立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中心,以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為主導的技術標準體系;技術標準體系以自願性標準為核心,與技術法規相配套,並與國際先進技術標準體系接軌。鼓勵企業按照國家《企業標準體系》要求,建立以技術標準為主,包含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的企業標準體系,充分體現先進性和適用性。
  (三)建設高新技術產業標準示範基地和示範企業。
圍繞軌道交通、新型塗料、新材料、“三藥”科技、精細化學品和軟體等國家特色產業基地建設,鼓勵引導和重點支持具有一定生產優勢、技術優勢和產業化前景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單位,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研製,有效提升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十一五”期間,在我市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內,重點培育一批能將技術標準與技術研發、技術創新有機結合的試點企業,推進數字視聽導航設備、電子稱重系統、特種電纜、輸變電設備、計算機系統等高新技術產品和國家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等由原創科技(專利)向技術標準轉化,通過標準研製促進科技創新。
(四)加大農業標準化實施力度。
  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為核心,重點對糧食、蔬菜、水果、茶葉、花卉、畜禽、水產等農林牧漁業生產領域,制定完善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為主體,企業標準相配套,多種操作規程為補充,能夠覆蓋我市主導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全過程的標準體系。把農業標準化滲透到農業產業化全過程中去,從產地環境、種子、種禽、種畜、種苗、農用投入品及生產技術的標準化抓起,逐步在農產品的加工、質量安全、貯藏保鮮和批發銷售等環節實施標準化管理。依託科技型農業龍頭企業和科研機構,不斷把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為指導農業生產的技術標準,促進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推進農業的現代化,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五)加快服務標準化建設步伐。
  以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為契機,重點圍繞餐飲、旅遊、現代物流、汽車維修、文化娛樂、醫療、律師、信息諮詢、城市公共安全及居民社區服務等行業,積極開展標準化建設,研究制定服務標準。特別要優先制定對保護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有重大影響的服務行業的操作規範、質量驗收和評估等方面的技術標準體系;引進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OHSAS18000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等國際標準,進一步完善服務業軟硬體設施建設,提高服務業管理水平。抓好服務標準化試點,發揮示範輻射作用,以點帶面,促進現代服務業快速健康發展。
  (六)加快技術標準人才培養。
  營造有利於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健全技術標準人才培訓、評價考核與激勵機制,積極吸納、培養既懂得標準化原理、又掌握行業內領先技術、且具有良好語言交流能力的複合型標準化人才,重點在企業和科研機構中發現和培養能在國際標準化組織或全國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中擔任重要職務的核心人才,建好技術標準專家庫。“十一五”期間,形成一支與推進技術標準化工作相適應的標準化專業人才隊伍,人數爭取達到1500人左右,其中,國內知名10人、專業領軍100人、基層骨幹800人。
(七)健全技術標準信息服務平台。
  加強技術標準信息的收集,重點收集國際標準和美、日、歐盟等國家和地區涉及WTO/TBT、市場準入的技術法規、技術標準、合格評定程式及相關案例分析和解決方案,使我市技術標準資料庫能覆蓋國際標準以及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主要產品標準,全面提高技術標準的信息量和服務能力。積極引進國內外技術標準研究力量,加強與我市企業和科研機構的聯繫與合作,整合資源,壯大隊伍,提升標準研製水平。建立電子化標準信息公共平台,逐步將傳統的標準文本服務升級為電子文本服務,並由面對面服務改進為遠程服務。
  (八)完善技術貿易壁壘預警系統。
  建立企業信息分類系統、預警信息收集系統、預警信息分析系統、預警信息通報系統等四大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系統,完善WTO/TBT信息通報、預警和諮詢機制,建立技術性貿易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在我市重點行業和主要出口產品地區建立技術貿易壁壘預警工作專家系統、調查系統、信息系統和部門協調系統,對我市重點產品出口影響較大的技術壁壘問題進行前瞻性對策研究,幫助企業應對貿易技術壁壘,引導企業規避風險,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五、配套政策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常州市推進技術標準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市政府分管秘書長和質監、科技(智慧財產權)部門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轄市(區)政府、市政府辦公室(研究室)和宣傳、發改、經貿、科技(智慧財產權)、財政、農林、外經貿、環保、旅遊、質監、國檢等部門分管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質監局),具體負責技術標準工作的組織協調。各轄市、區也要相應成立領導機構,推動本地技術標準工作的實施。
  (二)嚴格目標管理
  建立健全推進技術標準工作的工作責任制,強化工作推進力度,嚴格目標管理和考核獎懲。每年初提出技術標準創建年度目標,並分解到各轄市(區)和市有關部門,動態推進落實,定期對照督查,年終由市推進技術標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考核獎勵。
(三)加大獎勵力度
  按照“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多渠道籌措資金,鼓勵各類企業和社會中介組織增加科技投入,保證標準研製工作的經費需要。同時,根據常發〔2006〕19號檔案精神,由市財政安排資金,重點對技術標準研製、標準化技術組織設立、標準化示範區建設、公共服務平台升級及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系統的構建等給予扶持。其中:
  ——完成國際標準研製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標準主要起草單位,一個項目一次性獎勵100萬元;
  ——成為全國標準化技術專業委員會(秘書處工作)的單位,一次性獎勵100萬元;成為全國標準化技術專業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工作)的單位,一次性獎勵30萬元;
  ——完成國家標準研製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服務標準除外)的標準主要起草單位,一個項目一次性獎勵50萬元;
  ——完成行業標準研製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標準主要起草單位,一個項目一次性獎勵30萬元;
  ——完成省級農業地方標準或服務業地方標準研製的標準主要起草單位,一個項目一次性獎勵10萬元;
  ——對創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並通過國家級驗收的,一次性獎勵15萬元;
  ——對創建標準化良好行為的企業,獲得國家AAAA級確認的,一次性獎勵15萬元;獲得國家AAA級確認的,一次性獎勵10萬元。
  上述獎勵,由市質監部門每年向市政府統一申報,經審核後予以兌現,在市科技三項經費中列支。
  (四)營造良好氛圍
各級政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要把技術標準宣傳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要針對技術標準的研製者、執行者、受益者等不同類型主體,加大對技術標準知識的普及與宣傳力度。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雜誌、網際網路等媒體,有計畫、有步驟地組織一系列主題鮮明、內容充實、形式生動、感染力強的宣傳報導活動,著重加強對技術標準創新研製成功案例的宣傳。充分利用“科普、科技周”、“世界標準日”等活動,通過論壇、學術交流、展覽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技術標準工作,增進公眾對技術標準工作的了解,提高全社會標準化意識,在全市範圍內形成“講標準、學標準、用標準、制標準”的良好氛圍。
  二○○六年九月十一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