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糧食局

常州市糧食局負責全市糧食市場監測預警和應急保供。貫徹執行國家糧食購銷政策,組織開展政策性糧食收購,指導全市糧食購銷和產銷銜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州市糧食局
  • 負責:全市糧食市場監測預警和應急保供
主要職責,發展規劃,領導分工,內設機構,

主要職責

(一)保障全市糧食供應安全,承擔有關糧食流通的行政管理、行業指導。擬定全市糧食巨觀調控、總量平衡和糧食流通中長期規劃。
(二)負責全市糧食市場監測預警和應急保供。貫徹執行國家糧食購銷政策,組織開展政策性糧食收購,指導全市糧食購銷和產銷銜接。負責辦理糧食經營者糧食收購資格的審核,承擔糧食流通統計工作。負責軍糧供應,做好抗災救助和特需糧油的供應工作。
(三)負責地方儲備糧管理,擬定地方儲備糧油規模、品種及總體布局方案並監督實施。提出地方糧油儲備、收儲及動用的建議,協助中央和省級儲備糧的收購、儲存和調運等工作。
(四)負責編制全市糧食流通基礎設施、糧食市場體系建設布局、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配合有關部門落實國家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資金。
(五)貫徹執行有關糧食流通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各項配套性制度,依法開展全市糧食流通監督檢查。監督檢查地方糧油儲備的數量、質量、儲存安全和全市糧食收購、儲存環節的糧食質量安全、原糧衛生。
(六)擬定並組織實施直屬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發展的規劃和方案,指導轄、市區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改制工作。提出糧食行業發展規劃,指導行業科技創新和成果推廣。
(七)協調落實糧食信貸資金政策,加強直屬國有企業績效考核,指導全市的糧食財務、會計、審計管理工作。
(八)負責市糧食系統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負責直屬國有企事業的領導班子建設。
(九) 承辦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它事項。

發展規劃

2011—2015年,是常州全面實現基本現代化的重要時期,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也是全市糧食工作實現全面發展的難得機遇。科學編制並有效實施常州市糧食行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以下簡稱“十二五”規劃),對我市糧食安全保供和流通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一、“十一五”時期主要發展情況
“十一五”期間,全市糧食行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江蘇省糧食局的精心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創優創業,以糧食保供穩價為根本,以服務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要求,積極推進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初步構築了符合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要求的安全保供、糧食市場、產業化經營和執法保障四大體系。五年間,全市各類糧食購銷企業積極掌控糧源,累計收購糧食386萬噸,銷售糧食620萬噸。列入“十一五”發展規劃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項目有12個,累計完成投資5億元,其中糧食流通基礎設施投資3.75億元,新增倉容17.58萬噸,維修改造倉容23.21萬噸;各類糧食企業完成科研與新品開發1.25億元。全市糧食經濟發展健康、持續、穩定,每年的銷售收入規模保持在50億元以上、糧食流通總量保持在350萬噸以上。
(一)糧食巨觀調控能力有新提高
“十一五”期間,我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持基本穩定,水稻單產連續七年名列全首前茅。2006—2009年耕地面積穩定在240萬畝以上,糧食產量保持在112萬噸以上,糧食產銷自給率基本保持在80%以上。面對農業種植結構不斷調整和糧食購銷市場主體多元的形勢,糧食部門始終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切實抓好安全保供體系建設,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耕地面積逐年減少、居民消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況下,實現了糧食產量的穩定增長,保持了糧食市場和價格的基本穩定,保證了居民食物消費和經濟社會發展對糧食的基本需求。
1、不斷健全地方儲備。制訂了《常州市級儲備糧管理暫行辦法》、《常州市級儲備食用油管理暫行辦法》,健全地方糧油儲備規章制度,建立地方儲備糧管理體系;同時執行制度,明確責任,規模到位,運作規範,如期完成省、市政府下達的各年期的儲備輪換任務;強化管理,嚴格遵照“價格服從質量、價格服從市場”的原則,及時把握市場機遇,積極探索和實施稻穀輪換的“委託採購、定倉存儲、定向銷售、風險擔保”的方法,連續五年實現輪換順差,有效減輕了政府財政負擔。
2、切實抓好糧食收購。突出為農服務重點,切實加強對糧食購銷工作的指導、服務、協調和監管,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創新收購方式,完善服務措施,在充分發揮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主渠道作用的同時,鼓勵全社會各類糧食收購主體積極參與收購,暢通流通渠道;針對本地糧食供需實際,鞏固完善產銷協作關係,發展訂單糧食,建設優質糧基地,與省內外多層次、多形式合作,有力地促進了區域糧食市場供求平衡。
3、逐步完善應急機制。根據《糧食流通管理條例》、《江蘇省糧食應急預案》和省長負責制下的市縣長分級負責制要求,制訂了《常州市糧食應急預案》,建立了儲備糧應急保障體系和成品糧油應急儲備;執行糧食庫存制度要求,會同市發改委下發《全市糧食經營者保持最高、最低和必要庫存量實施辦法》,保證應急時糧食調得進,供得上;加強對全市糧油監測點的價格監測,及時掌握全市糧油價格變化動態。
(二)糧食流通產業發展有新跨越
通過精心組織實施“十一五”發展規劃,把推進糧油精深加工作為保障糧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舉措,把發展糧食現代物流建設作為促進糧食產業發展的重點內容,堅持科技創新,拓展精深加工,探索糧食現代物流發展模式,深化糧食產業化經營理念,努力提升整體產業水平,加快產業化發展步伐。
1、流通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按照科學規劃,最佳化布局,調整結構,完善功能,突出重點,整合資源的要求,積極推進以區域性物流園區為龍頭、中心庫為重點、骨幹收儲庫為支撐、基層收納庫為基礎的倉儲物流體系建設。積極籌措資金,改造落後倉儲基礎設施。共有44個項目通過了竣工驗收,有力改善了糧食流通基礎設施落後陳舊的面貌,為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形成溝通市縣、流轉順暢的物流網路和市場體系奠定了基礎。
2、物流園區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先後規劃建設了總投資3.5億元的常州糧食現代物流中心和總投資0.4億元的薛埠糧食物流園區。兩大物流中心的建設對完善我市糧食物流區域布局,提升糧食物流裝備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積極引導民營資本加大對物流設施建設的投入,常州青龍港糧食轉運站280米鐵路專用線擴建工程等項目建成投產,為我市的糧食現代物流建設作出了貢獻。
其中常州糧食現代物流中心建設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科學理念,探索糧食現代物流的發展模式,同時秉承科技領先、適當超前的思路,著力糧食物流信息化建設,中心承擔了三個國家級科研項目的試點工作,全力打造“數位化糧庫、信息化物流、社會化平台”的糧食現代物流中心,成為國家和省內糧食現代物流的重要節點。
3、糧油工業經濟效益明顯增長。圍繞做大做強糧食產業的目標,各類糧食企業全面啟動了“十一五”規劃項目,產業化經營發展水平有了明顯提高。糧食經濟總量突破50億元/年,糧食流通總量超過350萬噸/年。其中年產大米30萬噸、麵粉30萬噸、油脂5萬噸、糧油深加工及綜合利用產品30萬噸、飼料100萬噸、糧食和飼料機械銷售額超過10億元。依託科技創新,全市糧食經濟保持了穩定的發展態勢,統計範圍內的糧食企業年均銷售收入增速達15%、實現利潤年均增長達10%。
(三)糧食流通秩序維護有新突破
全市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認真履行《條例》賦予的法定職責,堅持要作為、有作為、不亂作為的原則,經過近幾年的嘗試和探索,逐步走上了規範化、常態化、制度化的軌道。
1、致力於協調機制的建立。從2006年起,常州市縣兩級相繼成立了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從而在全市形成了“政府組織、糧食主導、部門聯動、條塊結合”的外部協調體系。在切實履行好自身監管職能的同時,強化聯動執法意識,提高聯動執法效能,不僅使得聯席會議的協同機製得以日益發揮,提升了糧食部門對全社會糧食流通管理的主導地位。切實履行了對民眾安全消費的承諾。
2、致力於實務操作的推進。根據全市糧食市場的實際,在全面掌握糧食經營者情況、建立覆蓋全社會糧食流通的統計資料庫和糧食經營者信用檔案的基礎上,開展對糧食收購市場、糧食庫存、政策性業務、糧食質量和原糧衛生、糧食流通統計等各項實務檢查活動,認真受理人民民眾經各種方式反映的涉糧問題,高度重視案件查處工作,五年間,在實現糧食部門行政處罰有新突破的同時,保持了零投訴、零複議、零訴訟的記錄。
3、致力於機構隊伍的建設。採取以會代訓、案例分析、業務指導等多種手段,組織執法人員進行學習培訓,使得執法人員的工作水平和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並且加強層級指導,通過相互檢查、現場交流和年度考評的辦法,促進了工作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時在市財政的大力支持下,先後投資近400萬元改造了常州市糧油質量監督檢測站,2008年4月,該站通過了國家糧食局考核評定,被納入國家糧食質量監測機構體系,授予“國家糧食質量監測區域站”稱號。
(四)放心糧油工程建設有新進展
食品安全事關居民身心健康、事關社會和諧穩定,糧油食品作為城鄉居民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其產品質量安全關係到人民民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了從源頭上確保糧油消費安全,全面深化放心糧油工程建設。全市糧食行業現有國家級品牌1個、省級品牌9個、市級品牌13個。“十一五”以來,圍繞“放心糧油、放心消費”這根主線,廣泛開展“放心糧油進社區”活動,初步建立了以糧食龍頭企業為主體,以品牌建設為核心,以質量監管為手段,以放心糧店為視窗的放心糧油工程。2010年初,為策應全市“食品藥品放心工程”,糧食部門本著為民、便民、利民和惠民的服務理念,提出了深化“放心糧油”工程建設任務,被市委市政府列為全年的重點工程內容之一。
1、建設優質糧源基地。結合常州已從糧食產區轉為銷區的實際,依託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優勢,加強糧食產銷對接合作,發展與糧食主產區的合作,積極推行“生產基地+訂單收購+加工基地+品牌銷售”的產、加、銷一體化經營,開展優質糧訂單基地建設,從源頭上確保了“放心糧油”生產品質。
2、開展示範企業評審。放心糧油示範企業的評審是放心糧油工程建設的組成部分,體現糧油生產經營企業的基本水平,有助於充分調動企業性參與到食品安全工作中來。通過企業自願申報、各地審查推薦、現場實地檢查、組織專家評審後,共評審出市及轄市區兩級放心糧油示範企業32家。
3、組織進社區活動。放心糧油進社區活動是放心糧油工程建設的重要載體,幾年來通過與各轄區、街道、社區溝通聯繫,積極組織“放心糧油進社區活動”,把放心糧油送進社區、送到市民家裡,得到廣大市民的熱情歡迎和廣泛好評。
“十一五”期間糧食行業發展仍存在諸多不足,主要表現在:糧食市場多頭管理,沒有形成監管合力;國有糧食企業等市場主體發展不平衡,缺少有競爭力的規模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嚴重缺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創新服務“民生工程”的載體不夠。
二、“十二五”時期巨觀發展環境
“十二五”既是糧食行業發展的黃金期,也是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突顯期,糧食安全保供將進入重要時期,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將進入關鍵階段,發展中有利和不利因素交織,機遇和挑戰並存。總體上看,常州糧食行業“十二五”時期將進入以“整合資源求發展”階段。
(一)支撐發展的有利條件
“十一五”時期,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頒布實施《糧食法》,省政府將對“米袋子”省長負責制下的市縣長負責制建立考核制度。作為全省糧食物流的重要節點,隨著常州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的戰略實施,將有力地帶動全市糧食流通產業跨越式發展。市委市政府充分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全市糧食庫存比較充裕,保證糧食安全的物質基礎比較堅實。
(二)影響和制約發展的矛盾和問題
常州經濟社會城鄉統籌發展矛盾仍然突出,糧食發展資源、環境和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糧食行業粗放式經濟發展方式和分散式經濟發展結構導致小散弱的現狀在短期內難以得到解決,行業人才隊伍建設嚴重滯後,影響科技創新和轉化,發展中還存在諸多的不協調、不可持續、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糧食產量的不穩定性與糧食消費增長剛性的矛盾,糧政管理的多部門化與糧食安全決策高效率的矛盾,糧食流通設施的不完善與糧食產銷現有格局的矛盾,糧油產業的低水平與市場競爭激烈的矛盾等。
(三)糧食安全環境面臨的主要挑戰
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等增大了世界糧食生產的不確定性,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土地約束和人口增加將對糧食生產和糧食供給提出更高要求,全市產銷區域格局正發生變化,品種結構的矛盾依然突出,糧食供需總量將趨向緊平衡狀態。隨著開放程度將進一步提高,糧食行業在越來越多地分享開放給糧食經濟發展帶來益處同時,也增加了糧食安全的風險性。“十二五”時期常州將全面步入工業化快速發展期,生態環境對綠色糧食環境提出新挑戰,確保糧食質量安全的任務將更加艱巨。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糧食工作,以加快糧食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以為農增收、為民服務為根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科技發展為支撐,以法制建設為保障,著力維護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著力提高糧食流通產業發展質量,著力提升依法管糧水平,著力增強糧食行業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全面推動我市糧食行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安全至上原則。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要不斷提高糧食安全責任意識,不斷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依靠法律法規,對生產、流通各環節採取切實措施,確保糧食安全。
堅持協調發展原則。堅定糧食市場化發展方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糧食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準確把握糧食安全和經濟效益的關係,巨觀調控和市場化運作的關係。
堅持創新驅動原則。把創新作為推動糧食流通產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根本動力,加快推動糧食流通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積極提高科技創新對糧食產業跨越發展的貢獻。
堅持服務民生原則。樹立糧食即民生,民生即發展的觀念。大力發展糧食“民生工程”,創新服務模式,繼續深入推進放心糧油工程建設。
(三)總體目標
改善和加強糧食巨觀調控,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加強糧食法制建設,完善糧食流通設施,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升糧食流通效率,增強調控應急能力,推進放心糧油工程,建立起比較完整的穩價保供體系、流通產業體系和執法保障體系,確保全市糧食供求總量基本平衡,糧食市場和價格基本穩定,更好地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糧食安全的需要。力爭“十二五”末達到:
糧食購銷總量:糧食收購量達到61萬噸(其中:國有企業收購43萬噸),銷售量達到110萬噸(其中:國有企業銷售77萬噸);全市糧食購銷總量達到562萬噸,其中:從市外採購糧食233萬噸(省外43萬噸),向市外銷售糧食157萬噸(省外20萬噸)。油菜籽收購2萬噸
地方糧油儲備:糧食儲備×萬噸,其中:小麥×萬噸,稻穀×萬噸(粳稻×萬噸),其中成品糧食應急儲備×噸(麵粉×噸、大米×噸)。成品油脂儲備×噸。
糧食應急體系:建立糧油應急日加工能力×噸,其中:麵粉×噸、大米×噸、油脂×噸;建立糧油應急日供應處理能力×噸,其中:麵粉×噸、大米×噸、油脂×噸;建立糧食應急加工企業20個,糧食應急供應企業30個(供應網點100個),糧油市場價格信息監測點20個。
糧食產銷合作:省內產銷銜接採購40萬噸,省外產銷銜接採購10萬噸。糧食生產基地建設5萬畝。
糧油工業效益:全市糧油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0%,全市糧油加工業生產總值、銷售收入雙雙突破80億元,利稅實破5億元;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達15家,10億元企業達3家;打造現代糧食物流園區2個。
糧食倉儲設施:全市糧食有效倉容穩定在64萬噸左右;建立和完善1-2箇中心示範庫,4個骨幹糧庫,倉儲設施得到全面改造,“三低”儲糧技術套用率達100%,“四項新技術”套用率達95%以上。全面推行倉儲精細化管理,促進糧食倉儲規範化管理工作的全面提高。
放心糧油建設:扶持建立10家品牌直營(專賣)店成為市放心糧油示範銷售(旗艦)店,同時各品牌店在社區、街道設立50家放心糧油便民供應店(點),形成放心糧油銷售供應網路。放心糧油進社區活動經常化,每年保證在12次以上,不斷擴大活動的覆蓋面,不斷增強活動的影響力。
四、主要任務
“十二五”時期,糧食流通工作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健全以國有糧食企業為主渠道、市場主體多元化、經營方式多樣化的糧食流通體系;完善以法律、經濟手段為主的糧食巨觀調控體系和市場監管體系;提升以現代倉儲物流和加工業為依託的糧食產業體系;大力推進全市現代糧食物流工程和放心糧油品牌建設工程;初步建立適應糧食安全發展需求的糧食流通大市場、大物流,糧食產業發展大企業、大品牌格局。
(一)加強和改善巨觀調控
強化糧食購銷工作。關注國際國內糧食巨觀形勢和國家糧食政策走向,加強價格監測和市場研析,積極搞好糧食購銷工作。嚴格落實國家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臨時收儲等惠農政策。繼續發揮國有糧食企業收購主渠道作用,創新收購方式,提高服務水平,提高收購競爭力,最大程度掌控糧源。引導和支持市場主體間聯合協作,活躍糧食流通市場,實現互利多贏。認真組織政策性糧食銷售,支持糧食企業積極開展外購外銷、外購內銷,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滿足全市市場需求。加強與外省市的糧食合作關係,不斷建立和完善利益協調機制,促進全市糧食供需總量平衡。
完善糧油儲備制度。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全市城市化率不斷提高,人口剛性增加等實際,建立儲備規模動態調整機制,發揮各級儲備在調控中的作用。不斷調整最佳化儲備糧油布局和品種結構,依法規範地方儲備糧管理。創新儲備糧輪換運作機制,探索發展儲備糧輪換和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糧食骨幹企業等合作途徑,提高地方儲備糧運作效率,實現企業增效與儲備安全共贏。
健全應急保障機制。按照《常州市糧食應急預案》和國家有關巨觀調控政策,健全應急管理機制,確定監測預警指標,落實應急保障資金、成品糧油應急儲備和應急供應網路。完善統計手段,逐步建立實時準確的糧食信息發布制度。建立覆蓋全市的糧食巨觀調控市場信息監測直報體系。掌握和扶持被列入應急供應網路的指定加工企業和銷售企業,保證應急工作需要。
(二)轉變增長方式,推動糧食產業化發展
針對我市糧食產業發展集約化程度較低、產業鏈連線不緊密、龍頭企業數量偏少、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不高等現狀,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重點,大力發展糧食現代物流業,致力於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行業產業鏈,不斷提高糧食產業的整體競爭力,推動糧食產業做大做強。
完善現代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專門制定全市《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十二五”規劃》,突出“四散化”功能,強化綜合配套,整合現有物流資源,合理布局現代物流設施項目,引導企業投資方向,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率運轉,避免盲目擴張和低水平重複。注重園區配套,突出服務功能。推進中心糧庫建設,加快倉儲基礎設施改造升級,不斷提高糧食倉儲管理和“四散化”水平。整合資源,科學布局,加快一線收納庫的維修改造,不斷提升我市糧食倉儲規模和物流能力。
加快糧食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抓住市場機遇,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設施優勢,按照大糧食、大流通、大市場的要求,以信息化為支撐,以“四散化”(散裝、散運、散卸、散存)為標誌,實行供應鏈管理,實現從糧農、生產基地、合作組織、收購企業、加工企業、銷售批發商、零售商直到消費者上下游銜接順暢的一體化運營。整合最佳化倉儲、運輸、裝卸、包裝、配送等業務,積極向第三方物流發展,全面提升糧食流通綜合效能。
積極培育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堅持走企業集群發展之路,鼓勵糧油行業縱向和橫向整合資源,發展我市大米、麵粉、油脂、飼料和糧機機械五大加工企業集群,提高糧食經營的集中度,充分發揮大型骨幹龍頭企業在糧油精深加工、新產品開發、優質品牌建設中的骨幹帶動作用,不斷提高糧油產業化經營水平。加快構建糧食行業科技創新體系,把科技進步與創新作為現代糧食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鼓勵以龍頭企業為主體開展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推進糧油產學研結合,廣泛運用高新技術、信息技術改造糧油加工和流通業,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提高依法管糧水平
擴大市場監管面。確保將政策性糧食收購主體、放心糧油示範企業和承儲政策性糧食企業100%納入監管範圍,嚴格執行糧食政策法規規定,完善糧食流通監督檢查聯席會議平台作用,籌建糧食執法支隊,發揮糧食質檢站技術支持,引導全社會涉糧企業合法經營。
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加強糧食購銷環節監管,落實國家糧食巨觀調控政策;開展糧食庫存檢查,確保糧油物質基礎安全可靠;深入開展全社會糧食流通監督檢查,營造糧食產業發展良好環境;實施糧食質量環節的監管,發揮糧食質檢能力,查處涉糧案件,督促糧食經營者嚴格執行國家糧食流通法律法規,維護正常糧食流通秩序,保護種糧農民和消費者利益。
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堅持依法行政,建立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平台,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做好糧食安全的護航員,加強糧政職能部門對糧食收購、倉儲等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協同相關部門逐步建立糧食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支持和推動糧食技術推廣、糧油質量監督檢測站開展社會化服務。
(四)提升放心糧油工程建設水平
要積極成為糧食流通產業發展的引領者,糧食經濟大發展的助推手和服務民生的踐行者,通過服務載體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增強糧食工作的社會效能,提高全社會對糧食安全和糧食行業發展的滿意度。大力推進放心糧油工程建設,堅持以放心糧油工程為載體,以服務民生為取向,不斷深化工程建設內涵,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努力構建全市糧油產品放心消費體系。
放心糧油建設長效化。一是擴大優質糧基地建設規模。繼續鞏固最佳化溧陽梅莊村萬畝優質糧基地建設,並指導企業逐步向東北、蘇北拓展,不斷擴大規模。要依託糧油重點龍頭企業,大力開展優質專用糧油訂單生產,加快建設適應市場需要的專用糧油生產基地,形成特色優質專用糧油產業帶,通過優質優價和“二次結算”、“二次分配”等方式,帶動農民增收。二是加大放心糧油示範企業培育力度。大力推廣首批示範企業的創建經驗和成效,按照《關於開展放心糧油示範企業試點工作的通知》檔案要求,通過企業自願申報、各地審查推薦、現場實地檢查、組織專家評審等方法,定期評審放心糧油示範企業。三是增強放心糧油工程的影響力。通過與各轄區、街道、社區溝通聯繫,分區域推進放心糧油進四進(進社區、進農村、進軍營、進學校)活動,不斷擴大活動的覆蓋面,不斷增強活動的影響力。
放心糧油品牌系列化。適應糧食消費優質化、專用化、品牌化的市場需求,指導扶持我市“誠百”、“蘇牌”、“常金”、“金澤”、“滿天星”等糧油品牌加大自主品牌的培育力度,進一步最佳化質量品種結構,開發生態米、營養米等代表消費潮流的系列產品投放市場,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同時,研究構建放心糧油銷售網路和現代流通體系,指導示範企業逐步在成熟社區開設放心糧油銷售點,統一標識、統一採購、統一配送,提高放心糧油的覆蓋面,方便市民,提高效益。
放心糧油監管規範化。根據制定的《關於對放心糧油示範企業加強監管的暫行規定》,進一步細化監管層面,落實監管重點,通過企業自查自糾和部門巡查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切實加強對放心糧油示範企業的日常監管,引導企業守法經營,依法保護糧食經營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障糧油食品安全。
(五)完善常州糧食現代物流中心建設
進一步完善集糧食倉儲、加工、物流、糧油質量檢測等於一體的常州糧食現代物流中心建設,使其成為全市現代糧食物流的中心節點。按照“建設、完善、提升”的基本思路,逐步開展特色糧食批發市場和電子商務交易市場。不斷提升服務功能,提高市場運行效率,融入放心糧油工程建設。堅持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取向,推動企業與不同所有制、不同屬性、不同區域企業走聯合發展、借力發展之路。進一步理順關係,建立有利於巨觀調控的政企分開模式。支持建立糧油生產基地,推行標準化生產,推進產加銷和貿工農一體化。實施品牌戰略,增強帶動力和影響力。
(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積極實施人才興糧戰略,充分發揮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大力加強糧食行政管理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建立和完善人才選拔、培養、引進和使用等激勵機制。著力提高領導幹部和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理論修養、政策水平、業務素質和經營管理能力,引導企業加大人才投入,定期組織開展糧食行業適崗培訓、業務知識和技能專業學習培訓等,適時開展技能大賽和應急演練,全面提高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
五、重大項目
(一)江蘇正昌集團
將投資3.8億元,用於以下技術改造和科研開發項目:
----創建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搭建產業技術創新平台,圍繞節能環保、新能源、綠色農業與農副產品綜合利用等新興農業產業化項目,籌建院士工作站1個。
----通過合資合作等形式,對棉蛋白加工工藝進行深度開發、棉蛋白綜合利用技術、工藝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推行,至2015年達到時產20噸的棉蛋白生產線5條以上,實現年銷售量50萬噸,銷售額20億元的目標
(二)布勒(常州)公司
----投資3500萬元,新建SE研發中心一座(該中心是布勒集團在亞洲設立的唯一的一座飼料設備與工藝的研發、測試中心,其技術標準與軟硬體均為世界一流水準);將投入研發資金5000萬元,開發AHGL斗式提升機、AHSH178單螺桿膨化機、BCTG62雙螺桿膨化機、BCTG125雙螺桿膨化機、MVRT脈衝等新品5個。
(三)江蘇南順集團
----投資1000萬元建設1.5萬噸倉容,設備技改投入2000萬元建成年產20-25萬噸專用粉生產線。
(四)常州正大麵粉公司
----投資1000萬元建設120m長、80m寬的專用碼頭,投資5000萬元、規劃用地100畝建成日產600噸麵粉生產線。
(五)常州麥利達麵粉公司
----投資8000萬元、規劃用地50畝建成5萬噸倉容、日產600噸麵粉生產線。
(六)金壇市糧食局
----規劃用地200畝,投資1億元新建成集收購、加工、儲存、銷售、配送、電子交易於一體的現代化糧食物流園區。
(七)江蘇溧陽市糧食購銷公司
----投資5000萬元、規劃用地面積100畝新建江蘇溧陽糧食儲備庫,總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建設內容為:6.3萬噸平房倉、日處理100噸大米加工車間、日處理200噸麵粉加工車間、800立方米食用油儲罐、日烘乾能力為200噸的烘乾房以及內港池作業碼頭、綜合樓、變配電間、藥品庫、消防泵房等生產生活設施。
(八)武進前黃中心糧庫
----投資8000萬元、規劃用地85畝,建設5萬噸糧食儲備庫、大米加工車間及配套生產生活設施。
(九)常州糧食現代物流中心
----在現有基礎上,總投資1625萬元,再擴建2.5萬噸倉容,其中包括1萬噸筒倉。完善業務系統信息化工作,開發利用水源熱泵技術的低溫儲糧系統,構建以糙米配送為核心的供應鏈平台。

領導分工

黨委書記徐元金同志:
主持局黨委全面工作,兼管組織人事處。
局長、黨委副書記朱兆麗同志:
主持局行政全面工作,分管人事工作和辦公室、財務審計處、江蘇常州城北國家糧食儲備庫。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寧山同志:
主持紀委全面工作,分管監察室、工會聯合會、共青團和老幹部工作。
黨委委員、副局長潘紅專同志:
分管產業發展處,協管財務審計處。
黨委委員、副局長蘇葉同志:
分管購銷儲備處(行政服務處)、儲運公司、常州市軍糧供應站,協管江蘇常州城北國家糧食儲備庫。
黨委委員、副局長呂雲峰同志:
分管監督檢查處(政策法規處)、常州市糧油質量監督檢測站和局資產管理工作;協管辦公室。

內設機構

常州市糧食局設6個職能處室:
(一)辦公室
組織、處理、協調局機關的日常政務工作,負責全局性重要會議的組織和重要報告、檔案的起草工作;負責局機關文秘、機要、檔案、保密、提案、信訪、信息、計畫生育等方面的工作;負責局機關公共事務和行政後勤工作。
(二)組織宣傳處(人事處)
負責局機關和直屬單位機構編制、組織、人事人才、宣傳教育工作;負責統戰、僑務和出國政審及離退休老幹部管理工作;負責本系統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評優評先和勞模評選工作。
(三)財務審計處
負責糧食相關費用補貼的撥付、清算和使用監督,配合有關部門落實國家糧食倉儲設施建設資金,協同有關部門監督管理糧食風險基金的使用,監督糧食收購、調儲資金和改革成本等專項資金的使用;研究擬定市級儲備糧的有關財務、會計制度並監督執行;負責市級儲備糧的利息和費用補貼的管理及撥付,負責市級儲備糧管理的審計和監督,定期審核資產、負債和損益;負責局機關和直屬單位的財務管理及審計;指導全市糧食財務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制度,加強國有資本金的監管。
(四)購銷儲備處
擬定全市糧食巨觀調控、總量平衡以及糧食流通的中長期規劃,編制地方糧食儲備計畫,並貫徹實施;監督控制全市糧食庫存安全線;負責市級儲備糧油的質量和安全管理;組織實施糧食質量標準、檢測制度及有關技術規範等;擬定市級儲備糧規模、總體布局以及收購和銷售、輪換計畫,並督促實施;協調中央、省儲備糧的收購、儲存、調運及陳化糧處理等有關工作;指導縣(市)級糧食儲備工作;落實糧食購銷政策,指導糧食收購工作;協助做好部隊、救災救助和特需糧油的供應工作;督促糧食順價銷售;承擔對糧食市場建設和運行中重大問題的協調和監督,加強糧食市場管理;負責糧食收支存統計上報工作。
(五)產業指導處
負責編制並指導全市糧食系統經濟運行發展規劃和糧食流通、倉儲、加工設施等各類基本建設規劃、立項、資金預算審核、工程實施、竣工驗收等管理工作;研究提出糧食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和實施意見,推動貿工農一體化進程;協調企業重大資產重組項目;負責對企業實行巨觀管理和指導,規範企業行為;組織指導企業技術創新工作,協調開展產學研聯合工作,推廣套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指導企業做好新產品開發、科研技改項目等方面的有關管理工作;組織企業實施名牌戰略,指導企業加強產品質量管理;組織協調困難企業的扭虧增盈工作;負責本系統綜合經營以及能源、設備、環保、計量、標準化、商標、食品衛生、產品創優等方面的有關管理工作;負責本系統安全生產、安技工作的監督檢查和管理;組織指導企業發展開放型經濟。
(六)綜合管理處(人武部)
組織貫徹實施國家糧食流通體制的法律法規,研究提出深化改革的措施;指導企業開展改制、轉制工作,協調解決改制、轉制中的重大問題;調研、監測、分析糧食市場運行態勢,負責擬定糧食市場管理的規定、制度,提出完善糧食市場建設的措施和建議;監督檢查國家和地方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及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承擔有關糧食政策的法律諮詢、宣傳教育和行政複議工作;指導糧食企業內部法律顧問工作;協助市有關部門做好企業的工商登記、契約管理工作;檢查督促企業執行《勞動法》,維護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指導企業搞好勞動工資、勞動保護、技能培訓、下崗分流、再就業、醫療保險以及勞動爭議的調解處理;負責局機關的安全保衛工作,協助公安管理本系統機動車輛,指導企業做好經濟保衛、內部防範、消防安全、要害部門的管理以及人武工作;配合局有關職能部門參與安全、傷亡事故的調查處理;組織協調抗災救災、抗洪防汛工作。
按有關規定設定紀委(監察室)、工會、團委。
常州市糧食局
龍城大道1280號1號樓A座6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