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規模
- 外文名:Scale,규모
- 拼音:guī mó
- 英譯:(a) scale; scope
- 釋義:規劃出的實體模型
拼音,英譯,基本解釋,引證詳解,辭彙探源,相關詞組,規模效益,規模收益,規模效應,規模報酬,規模以上企業,規模經濟,
拼音
guī mó
英譯
(a) scale; scope
基本解釋
規劃出的實體模型
(事業、工程、運動、機構等)所具有的格局、形式或範圍。
例如:故宮建築群規模宏大。
引證詳解
亦作“ 規摹 ”。亦作“ 規橅 ”。
辭彙探源
- 指榜樣。
劉孝威《辟厭青牛畫贊》:“雄兒楷式,悍士規模。” - 指摹仿;取法。
《續傳燈錄·德洪》:“其造端命意,大抵規模東坡而借潤山谷。”
相關詞組
規模效益
企業將生產要素等比例增加時,產出增加價值大於投入增加價值的情況。它是外來詞,英文是:economies of scale.
規模收益
規模收益是指涉及到廠商生產規模變化與產量變化之間的關係,如果生產規模的變化是由所有生產要素以相同比例擴大或減少而引起的,那么對應的產量變動就有三種情況:
- 如果產量增加的比率大於生產要素增加的比率,則生產處於規模收益遞增階段;
- 如果產量增加的比率等於生產要素增加的比率,則生產處於規模收益不變階段;
- 如果產量增加的比率小於生產要素增加的比率,則生產處於規模收益遞減階段。
規模效應
又稱規模經濟,即因規模增大帶來的經濟效益提高,但是規模過大可能產生信息傳遞速度慢且造成信息失真、管理官僚化等弊端,反而產生“規模不經濟”。
規模效應是一個經濟學上研究的課題。說白了就是你的生產要達到或超過盈虧平衡點,即規模效益。因為任何生產都是有成本的,一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要達到盈利,必須使得銷售收入大於生產成本,而這其中的固定成本是不變的,所以生產的越多,分攤到單個產品中的固定成本就越少,盈利就越多。
經濟學中的規模效應是根據邊際成本遞減推導出來的,就是說企業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混合成本則可以分解為這兩種成本,在生產規模擴大後,變動成本同比例增加而固定成本不增加,所以單位產品成本就會下降,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就會上升。
規模報酬
規模報酬(Returns to scale)變化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內部各種生產要素按相同比例變化時所帶來的產量變化。
企業的規模報酬變化可以分規模報酬遞增、規模報酬不變和規模報酬遞減三種情況。
規模以上企業
這是一個統計術語。一般以年產量作為企業規模的標準,國家對不同行業的企業都制訂了一個規模要求,達到規模要求的企業就稱為規模以上企業,規模以上企業也分若干類,如特大型企業、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等。國家統計時,一般只對規模以上企業作出統計,達不到規模的企業就沒有統計。
規模經濟
是指由於生產專業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業的單位成本下降,從而形成企業的長期平均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遞減的經濟。
規模經濟(economics of scale)又稱“規模利益”(scale merit),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產能力的擴大,使長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趨勢,即長期費用曲線呈下降趨勢。規模指的是生產的批量,具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生產設備條件不變,即生產能力不變情況下的生產批量變化,另一種是生產設備條件變化即生產能力變化時的生產批量變化。規模經濟概念中的規模指的是後者,即伴隨著生產能力擴大而出現的生產批量的擴大,而經濟則含有節省、效益、好處的意思。按照權威性的包括拉夫經濟學辭典的解釋,規模經濟指的是:給定技術的條件下(指沒有技術變化),對於某一產品(無論是單一產品還是複合產品),如果在某些產量範圍內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話,我們就認為存在著規模經濟(或不經濟)。同邊際效益一樣,在某一區域裡才滿足此規模經濟性。具體表現為“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向下傾斜,從這種意義上說,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便是規模曲線,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上的最低點就是“最小最佳規模(minimum optimal scale以下簡稱mos)”。上述定義具有普遍性,銀行業規模經濟便由此引申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