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19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報告

江蘇省人民政府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常州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市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法治政府建設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和打造“三個明星城市”建設目標,以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為主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州市2019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報告 
  • 發布文號:常政發〔2020〕9號 
  • 發布機構:常州市人民政府 
  • 發布日期:2020年2月17日
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強制度體系建設,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統籌推進對本地區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考核評價和督促檢查,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為推動常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一、加強領導,聚力攻堅,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成效
(一)強化組織保障。堅持黨對法治政府建設的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到法治政府建設的各個環節:一是黨政主要領導嚴格履行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堅持把法治政府建設列入“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建設強富美高新常州”大局中部署推進,把健全組織機製作為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抓手,市委印發《關於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組成人員任職的通知》,組建市委依法治市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各轄市區也完成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組建,建立起法治政府建設領導協調機制,形成了上下貫通、部門聯動的工作格局;二是全市各級黨委政府把法治政府建設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將法治政府建設重點工作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和全面依法治市(區)工作要點,納入服務高質量發展考核和政治生態監測評估工作體系,把法治政府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謀劃部署、同步推進、同步督促、同步考核、同步獎懲。
(二)強化部署推進。一是依法治市辦根據《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明確的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目標和我市實施方案,對照指標體系,結合我市法治政府建設狀況,認真梳理法治政府建設難點重點問題,列出任務清單,確定責任單位,分解工作任務;二是上半年市政府專題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工作,下發《2019年常州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計畫》,明確規定各項重點任務完成的序時進度和責任落實;三是8月份,市政府召開法治政府建設推進會,要求嚴格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壓緊壓實主要負責人的第一責任,真正做到履職盡責、擔當負責。依法行政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既要掛帥又要出征,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任務親自督辦,形成主要負責人負總責、分管負責人直接抓、法治機構具體推、一層一級抓落實的工作責任機制。
(三)強化能力提升。持續完善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制度機制,樹立重法治素養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導向,把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作為衡量幹部德才的重要標準。大力推進政府常務會議、部門辦公會議集體學法制度落實,市政府常務會議堅持每月一次的學紀學法制度,天寧區、鐘樓區、新北區等轄市(區)建立了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常態化工作機制,我市基本實現了兩級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常態化、品牌化。今年10月,圍繞法治政府建設理論與實踐、法治能力提升等專題,舉辦一期常州市法治政府建設專題培訓班,110餘名各級領導幹部參加培訓。認真落實領導幹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和公務員晉升依法行政能力測試製度,使考廉考法成為選人用人的重要依據。加強行政執法人員教育培訓,組織8000餘名行政執法人員進行網上考試,全年行政執法人員法律知識培訓時長不少於15天。加強機構改革後的司法行政機關和部門法治機構工作人員業務培訓,分層分類組織集中學習,提高履職能力。堅持問題導向,開展法治課題研究和品牌創建活動,提高法治保障力和影響力。天寧區與中國政法大學合辦天寧區法治建設專題培訓班。
(四)強化督查考核。把法治政府建設成效納入年度績效綜合考核,發揮督查考核的導向作用,今年我市對轄市(區)年度綜合考核指標中“深化法治常州建設”、市級機關服務高質量發展考核中“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市政治生態監測評估指標中“法治建設年度考核結果”的分值均有所增加,通過增加法治政府建設在綜合考核中的權重,真正把落實法治政府建設的責任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加強日常監測評價,建設“深化法治常州建設工作年度監測評價系統”工作平台,各轄市(區)、部門承擔的年度法治政府建設重點工作推進情況通過評價系統實時報送。加大督察力度,認真落實中辦國辦《法治政府建設與責任落實督察工作規定》,按照中央、省統一部署,組織開展“食品藥品監管執法司法督察”“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保護民營企業發展專項督察”“法治政府建設全面督察”,初步建立督察工作機制,發現並解決了一些難點重點問題,取得明顯成效。同時,各地各部門把法治政府建設任務清單納入年度工作計畫,以嚴格的考核倒逼工作推進到位。
(五)強化示範引領。根據《江蘇省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實施辦法》要求,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活動。市政府召開示範創建部署會議,組織動員各轄市(區)主動申報示範創建項目,市、轄市(區)共申報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綜合類項目6個,單項類項目6個。常州市天寧區、溧陽市獲得“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範縣(市、區)”,常州市新北區獲得“全省最佳化法治營商環境示範單位”,常州市人社局獲得“全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示範單位”。我市以示範引領,要求示範單位在新起點上再出發,其他單位對標找差,繼續深化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工作,營造法治政府建設爭先進位的氛圍。
二、圍繞中心,依法履職,提升行政工作效能
(六)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按照中央和省部署,堅持最佳化協調高效的機構改革原則,積極穩妥進行機構改革,按時完成機構改革任務。一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根據國務院、省級相關指導檔案精神,我市相繼出台了《市政府辦公室關於調整市政府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人員和機構設定的通知》《2019年常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要點》《常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最佳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等檔案,建立了“放管服”改革協調機制,細化了“放管服”改革舉措。同時,召開了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最佳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對推動落實國家、省、市各項改革目標任務提出了“三個目標”(以實現營商環境“1+10”綜合改革方案的要求為最低目標,以國務院可複製推廣借鑑的經驗做法為落實目標,以北上廣等先進地區的做法為追趕目標)要求,不斷強化“放管服”改革組織協調。二是規範審批行為。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圍繞國務院和省政府簡政放權要求,進一步取消下放許可權,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我市出台了《市政府關於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許可事項的通知》,共取消行政許可事項4項,調整行政許可事項3項。不斷推進“不見面審批”標準化,全市(含轄市區)共認領政務服務事項48915個,編制完成48915份服務指南、7501項“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目錄清單及配套指南。全市99%以上的行政權力事項已具備了“不見面”審批(服務)能力。積極打造“不見面”審批專窗,市級7個部門126個事項、轄市(區)1819個事項已進駐專窗,完成辦件2.12萬件。強化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建設,全市“網上辦”可實現率達98.7%。三是提升服務效能。加快推進“一網三通五辦”改革,狠抓“一網”建設,實現政務服務一體化,形成統一服務門戶、統一操作平台、統一公共支撐、統一線上線下服務四個“統一”。新建“好差評”平台,目前已開展“好差評”18907次,“12345”熱線回訪評價2783次。完善諮詢服務“一號答”服務體系,我市政務服務“一號答”滿意率為97.92%,連續10個月位居全省第一;狠抓“三通”工程,推動企業民眾少跑腿,實現市、區、鎮、村四級網路全覆蓋,構建完成數據總樞紐,印發《常州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共歸集51類7.92億條數據;推進“網際網路+監管”,印發《常州市“網際網路+監管”工作實施方案》,認領5326個監管事項,全省第一個完成檢查實施清單100%編制;建設市“網際網路+監管”數據中心,推動全市重點部門、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及第三方平台監管數據匯聚,目前推送數量和質量穩居全省前三。狠抓“五辦”改革,不斷推進事項全部事項網上辦、民生事項移動辦、簡單事項自助辦、同一事項異地辦、一件事項套餐辦。梳理形成首批14類50件事“一單(材料清單)、一表(申請表格)、一圖(流程圖)、一指引(服務指南)”標準運行規範,打造集成化、個性化、引導性的套餐式服務場景。四是完善體制建設。全面推進“一門一窗”改革,不斷完善“一站式”服務大廳建設,目前市級政務服務大廳共囊括51個政府部門或單位、8個金融部門、22個便民服務企業,共辦理1445個政務服務事項,在全省率先完成“應進必進”的改革目標,初步實現“一門”辦理,建立“部門一窗”、“專項一窗”、“綜合一窗”三類一窗模式,進駐部門實現“一窗”全科無差別服務,在“投資建設”、“市場準入”、“不動產登記”三大領域設定了專項一窗,將111項事項集中於“綜合一窗”,實現“收辦分離”服務模式,推動審批服務“一窗”制改革。不斷推進大廳智慧型化,形成“智引、智辦、智評、智查、智庫、智控”的“六智”政務服務智慧模式,為老百姓和企業提供更便捷、更優質、更溫馨的服務。加強五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推動基層服務大廳標準化建設。按照“統一門頭、統一大廳、統一標識、統一服務、統一指南、統一網路”的大廳標準化建設要求,實現“六統一”,全市62個鎮(街道)為民服務中心、1011個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已基本完成。不斷推進“全科”受理,初步完成基層服務中心設定“綜合一窗”的業務整合培訓工作,視窗工作人員由單科轉向全科服務。其中,鐘樓區新閘街道“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綜合視窗出件”的工作模式,被省政務辦點名表揚;天寧區率先在各基層為民服務大廳設定企業服務中心。以基層民眾需求為導向,首批182個民生服務事項完成系統組織流程梳理和入網定製,逐步推進線上異地辦理模式,做到數據跑路代替民眾跑腿。
(七)深化“放管服”改革,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護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市全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保護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一是構建起安商親商的制度環境。市委、市政府召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和最佳化營商環境推進會,出台《關於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最佳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實施意見》《常州市親清政商關係正負面清單》等政策措施。市人大常委會將“關於強化政策落地、最佳化營商環境、全力支持和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列為一號議案,組織人大代表進行視察,監督工作落實情況;市政府制定《常州市聚焦企業關切大力最佳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集成了四大方面20條80項具體任務,明確主攻方向、重點任務,並編制任務分工表,落實工作責任制。清理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設定的行政處罰,梳理相關行政處罰權力事項,擬定《常州市企業輕微違法行為免罰清單》,涉及權力清單事項37項。二是完善規範涉企監管模式。加強和規範事中事後監管,提高監管精細化、智慧型化水平,做到監管全覆蓋。今年以來我市著力打通監管部門壁壘,集成各類監管要素。積極打通市場監管準入、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實施全環節、全鏈條、全過程監管:加強智慧財產權行政保護,開展智慧財產權執法“鐵拳”行動,2019年我市專利行政執法案件數占全省總數的37.4%,全省第一,全國地級市排名第一,受到國家知識產權局通報表揚。引導市場主體信用積累,2017、2018年度企業年報率分別為88%、88.8%,連續兩年位居全省前列,率先完成省市場監管信息平台在市、轄市(區)的上線運行,自2016年以來平台已歸集全市兩級共99個政府部門渉企信息284.8萬條。推進新型監管方式落地,2016年開始運用“雙隨機、一公開”方式,抽查企業年報信息,並引入第三方開展核查工作。全市已組織實施定向或不定向抽查22次,抽查市場主體1.7萬戶。探索開展信用監管,2016年以來共有3.3萬戶企業因未按規定年報、住所失聯、公司信息弄虛作假等被列入經營異常名單。規範市場價費行為,一手抓好突出問題的查糾,一手抓好減負政策的落地見效,確保涉企收費規範,近兩年來通過掛鈎重點企業,開展上門走訪服務,幫助協調價格矛盾,爭取價費優惠政策等,合計助企減費13億元;圍繞渉企收費“三目錄三清單”和涉審收費“3+1清單”,針對問題較多的行業和單位,嚴肅查處各類亂收費行為,清理收費項目10多個,為企業減負7億元。
三、科學決策,民主公開,提高制度供給質量
(八)推進立法制規精細化。圍繞“種好幸福樹、建好明星城”,高質量服務保障“重大項目攻堅年”,地方立法工作以完善立法機制,創新工作方法,增強地方立法工作的科學性、民主性,提高地方立法質量。全年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出台了地方性法規《常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常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2件,出台了政府規章《常州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辦法》《常州市違法建設治理辦法》2件。根據上位法修訂情況,及時啟動對2015年制定的《常州市人民政府規章制定程式規定》立法後評估工作。啟動2020年立法項目徵集和立法計畫編制工作,面向社會公開徵集項目建議。拓展公眾有序參與政府立法的途徑,所有立法項目在審查過程中均召開行政相對人座談會、專家論證會,充分發揮基層民眾和社會組織在法治建設中的作用。修訂了常州市人民政府立法聯繫點工作制度,新增8家民營企業為立法聯繫點;實行立法項目徵求意見採納情況反饋機制,製作意見採納情況報告。開展立法協商,聽取政協、民主黨派及有關人民團體的意見。探索完善行政立法機制,開展律師等專業力量參與立法工作模式試點工作,建立立法人才遴選機制,以律師、學者以及行政機關法律實務工作者為主體,組建專業行政立法團隊,為立法工作提供人才支撐。緊扣全市中心工作,嚴格審核把關,高質量制定出台了《常州市關於加強市區煙花爆竹禁放管理的通告》等4件規範性檔案。加強行政規範性檔案備審力度,市政府4件行政規範性檔案,在規定期限內向省政府、市人大進行報備,報備及時率、規範率、報備率“三率”達到100%;受理轄市(區)報備行政規範性檔案25件,對報備的行政規範性檔案,嚴格按照備案審查標準,逐件進行形式和實質審查。認真組織開展行政規範性檔案制定主體清理,形成行政規範性檔案制定主體資格工作方案,提請市政府審議。印發行政規範性檔案制定技術規範,破解行政規範性檔案制定中存在的不規範、不統一、不標準等難題。積極開展行政規範性檔案後評估工作,對發布期滿兩年以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公眾切身利益、現行有效的4件市政府行政規範性檔案列入評估項目。召開後評估工作推進會,指導督促相關部門對檔案的合法性、操作性、合理性、績效性等方面開展評估;組織後評估工作專家點評會,形成行政規範性檔案後評估工作情況報告,為後續修改完善提供依據。根據國家和省統一部署,開展了與現行開放政策不符和涉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兩個專項行政規範性檔案清理工作。清理後廢止或修改規範性檔案16件,其中市政府行政規範性檔案8件、部門行政規範性檔案8件。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後續工作,完成了市級自行設定的131項證明事項取消的材料上報工作。
(九)推進重大行政決策法治化。根據推進重大行政決策規範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各地各部門建立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式,不斷提升重大行政決策規範化管理水平。市政府專題研究《常州市重大行政決策目錄管理辦法》《常州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式規定》文本草案,要求儘快出台2個行政規範性檔案,促進和規範重大行政決策事項。今年,我市對政府為民辦實事民生項目確定進行“票決制”,納入市委、政府年度督查項目,組織人大代表進行視察,項目辦理結果邀請人大代表進行評議。溧陽市、發改、交通、城管、教育、住建、農業農村等部門先後制定重大行政決策程式規定;天寧區在焦溪古鎮保護等重大決策中,嚴格按照重大行政決策目錄規定執行;鐘樓區在“城區道路兩側停車收費”等決策事項中嚴格履行決策程式。嚴格落實《常州市政府契約管理辦法》,加強對轄市(區)政府契約管理工作的督導,全面提升政府契約管理水平。天寧區出台《政府契約管理辦法》;鐘樓區制定了政府契約管理流程圖;溧陽市組織對政府契約全面清理。深化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拓展服務工作的廣度和深度,更加充分有效地發揮政府法律顧問的作用。我市實現市、轄市(區)、鎮(街道)三級黨委政府法律顧問覆蓋率100%,962個村(社區)法律顧問覆蓋率達100%;34個縣(處)以上機構,10個鎮(街道),26個其他機構已設立公職律師辦公室,全市有公職律師116人。市政府26名法律顧問和70名智庫成員在參與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立法制規、重大項目、重要契約、疑難複雜案件等領域,積極出謀劃策、把脈開方,提出了許多具有針對性、建設性和操作性的意見,較好地發揮了諮詢、審查和監督作用,2019年共提供各類法律服務70餘人次。天寧區、新北區實行法律顧問與區領導結對服務;市教育局實現38個局屬單位全部配備專業律師;市農業農村局建立法律顧問團制度,聘請行政法、刑法和民商法領域4位律師擔任常年法律顧問;市城管局積極推進“律師駐隊”模式,充分發揮律師在促進依法行政、化解矛盾糾紛中的關鍵作用;市人社局充分發揮局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在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規範性檔案研究論證和重大疑難行政複議應訴案件的處置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全年參與法治工作30餘次;市市場監管局通過強化“課題制”管理充分發揮法律顧問作用;市司法局積極推進企業、事業單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組織律師團隊走訪企業進行“法治體檢”,舉辦小微企業負責人法律專題培訓,幫助企業提高防範法律風險、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和水平。
(十)推進政務運行公開透明。一是推進重大決策預公開。對涉及公共利益和重大事項,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主動向社會公布決策草案、決策依據等,通過聽證座談、網路徵集、諮詢協商、媒體溝通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公眾意見,及時公布徵求意見採納情況。建立健全市、轄市區兩級利益相關方、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公眾代表、專家等列席政府常務會議制度,對涉及重大民生事項的會議議題,在制訂方案時進行預評估是否公開,並明確公開方式、範圍,進一步增強決策透明度。二是推進重要部署執行公開。圍繞政府工作報告、年度重點工作、民生實事項目等重大決策部署,重點公布進展情況、取得成效、後續舉措、督查和審計發現問題及整改落實情況。暢通公眾意見建議渠道,跟蹤決策實施情況,了解利益相關方和公眾對決策實施的意見和建議,積極開展決策執行效果評估,及時做好政策微調,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工作。三是推進行政執法信息公開。按照“誰執法誰公示”原則,嚴格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及時調整完善行政執法機關權責清單,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利用統一的執法信息公示平台,集中向社會依法公開行政執法職責、執法依據、執法標準、執法程式、監督途徑等基本信息和執法結果信息,推動執法進度信息實時查詢。建立健全民眾意見反饋評價互動機制,方便公眾監督執法行為。四是推進辦事服務信息公開。結合機構改革職責調整變化和法律法規修訂情況,重新梳理並公開權力清單和公共服務清單。推進企業民眾辦事服務線上“快遞式”公開,推行市場主體和個人全生命周期辦事服務集成式公開。進一步加大各類證明事項清理減併力度,對確需保留的證明事項,實行清單管理並向社會公開。五是推廣基層政務公開試點成果。制定我市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工作配套指導檔案,推動部門出台相關領域政務公開標準規範。深化拓展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工作,推動相對成熟的、已經取得成效的試點經驗向全領域推廣。鼓勵基層立足自身實際,積極探索創新,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基層政務公開創新案例,並加快套用。
(十一)推進權力監督立體化。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堅持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互相制約又互相協調,完善各方面的監督制度,保證行政機關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一是加快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建設。出台《常州市信用管理辦法》等規定,不斷完善承諾事項實施、督辦、報告、公開回應等機制,嚴格兌現向相對人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諾,認真履行招商引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活動中和投資主體簽訂的各類契約;不斷完善依法依規補償救濟機制。把守信踐諾列入政府工作滿意度調查範圍,提升政府公信力。二是加強公務員誠信管理。建立誠信檔案,作為考核、任用、懲戒的依據。大力構建扶優限劣的社會誠信發展機制,發揮失信聯合懲戒機製作用,做到“一處失信,處處受限”。三是建設全市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引導社會資源配置向誠實守信的企業傾斜,使誠實守信者獲得更好的環境和更多的機會。武進區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範信用信息的公示和管理。在各行各業樹立一批誠信經營典範,共有信用貫標企業500餘家、市信用管理示範企業60餘家,部分企業還被評為省信用管理示範企業。四是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民主監督。代表議案(建議)和委員提案辦結率100%。五是依法接受司法監督。定期與法院、檢察院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問題。認真辦理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議書、檢察院提出的檢察建議書,積極配合法院、檢察院對行政機關在履職中的行政違法行為進行監督。認真落實涉及公民人身權、財產權行政強制措施法律監督制度和糾錯制度。六是加強財政審計專項監督。加強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公共資源等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的監管,實行分事設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並定期輪崗,強化內部流程控制,預防權力濫用。加強審計監督,建立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相適應的審計監督機制,實行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幹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審計全覆蓋。七是加強紀委監委監督。出台《常州市政治生態監測評估辦法》,建立由市紀委(監委)牽頭、24家單位參加的常州市政治生態監測評估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評估研判政治生態工作。八是完善社會監督和輿情監督機制。整合各部門非緊急類政務熱線,建立統一的政務諮詢投訴舉報平台。進一步加強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力度,依法辦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完善例行發布、應急發布、政策解讀等機制,及時回應民眾關切。九是開展法律實施效果評估工作。根據省試點要求,建立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關聯貫通工作機制,對法律實施效果進行評估。
四、加強宣傳,落實責任,著力營造法治氛圍
(十二)普法體系全程覆蓋。一是摸清底數。針對機構改革後普法聯絡員變動較大的情況,積極拓展普法渠道,全面排摸市各部委辦局、直屬單位以及市屬企業、高職院校等普法工作力量,建立市級普法清單,實現普法體系在市級層面全覆蓋。二是紮實指導。制定發布年度普法工作要點、重點項目、普法計畫,組織半年度工作抽查通報,印發年度普法考核細則,配發信息管理系統,紮實開展普法守法考核。三是樹立標桿。市委組織部、市司法局等部門聯合組織評選“七五”普法中期先進活動,金壇區、市法宣辦、市公安局、溧陽市總工會以及科華控股董事長獲評全國中期先進。評選表揚35個年度普法創新項目。四是壓茬推進。召開年度普法重點工作部署會、績效考核工作會、大運河法治文化長廊建設推進會以及打好環保攻堅戰懇談會、憲法宣傳周協調會等多個專題會議。五是專題督查。連續兩年邀請市人大代表對市場監管、稅務等6個重點部門開展落實普法責任制專項評查,邀請市政協委員開展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專題視察,接待省、市、區三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法治營商環境。
(十三)重點學法全員覆蓋。一是瞄準關鍵人群。組織市政府常務會議外商投資法、國家賠償法等6次學法活動,編印3期政府公報並將發放範圍拓展至重點企業。市級機關單位憲法宣傳周期間實現海報、宣誓、微信、橫幅、講座、視頻“六個一”全覆蓋,兩級法院院長、檢察長、公安局長、司法局長走上講台開展“四長講憲法”活動。連續六年舉行初任公務員憲法宣誓儀式, 8萬餘名黨員幹部參加網上學憲法考憲法活動,舉辦10期常州市行政執法大講堂培訓1200餘人次。二是瞄準關鍵環節。市司法局與市教育局吸納26家學校成立全省首個“高職院校普法聯席會議”,與市婦聯組織的“花樣年華 共建綠色校園”專題普法得到新華社、學習強國刊發,與市國安局在騰訊視頻發布首條國安法治微視頻,與“燈塔萌”“小橘燈”等普法社會組織開展“青春新想法”、“集廢紙播法治攢平安樹文明”之“幸福小樹”系列活動覆蓋12萬中小學生,與市關工委成立老年普法講師團並命名首批關工委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三是瞄準營商環境。組織工商聯、僑辦、台辦、工信、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服務僑企台企專題普法宣傳、中小企業法治體檢、企業家沙龍、小微企業法治大講堂等多種法律服務和普法宣傳1500餘場次,《人民日報》專題通訊報導。四是瞄準重點群體。市司法局與市總工會、市人社局開展“春風行動”“農民工學法活動周”“尊法守法?攜手築夢法律服務月”、“送法進招聘會車站企業”等700餘場次形式多樣的新市民普法活動。
(十四)主題活動全面覆蓋。聯合10家單位開展普法服務大局行活動,推出10項實事舉措。下發加強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普法宣傳活動的通知,與普法宣傳活動同謀劃、同部署、同實施。徵集年度“三節四時普法行”項目,開展普法月曆“一月一法”,實現普法對“時間節點、重大節日、基層節場”時間、空間、年齡的全覆蓋。市司法局與市城管局聯合開展第三屆“花季之約法律相伴”普法活動,舉辦梅花節、繡球花、月季花等11期專題普法,參與單位與賞花市民分別達到43家、530萬人次。法宣委成員單位聯動普法活動融合推進,“3?8”“3?15”“禁毒日”“重陽節”“交通安全日”、國家安全教育日等專題活動,舉辦夏溪花木市場法律護農進萬家、“青春不毒行”禁毒宣傳毅行、食品安全周、安全生產月、防範非法集資宣傳月等活動,增強了普法影響力。積極開展“誰立法誰普法”,組織住建局、軌道公司等聯合開展市人大常委會出台的《物業管理條例》《軌道交通條例》社會宣傳工作。
(十五)法治文化全域覆蓋。啟動第二輪部門法主題公園建設,建成武進夏溪農業部門法主題廣場、鐘樓運河五號禁毒主題教育館、新博智匯谷法治文化陣地、金壇全面從嚴治黨教育館、溧陽家規家訓教育館、新北區憲法主題公園等,培育直溪鎮憲法主題公園、遙觀宋劍湖黨建生態圈等10個項目,籌建首個司法行政法治文化主題公園。接待各地參觀檢察文化、稅務等主題法治公園團隊110批次。指導各地創作憲法、環保法等專題普法小品、戲曲,更新入庫作品信息,《我想有個家》微視頻獲學習強國發布。市司法局會同市律協出版10本《常州名律師手記》。市司法局與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深化戰略合作,成立全省首個大運河法治文化長廊動漫微電影創作工作室,開展第九屆法治動漫微電影徵集活動。與市公安局宣傳中心聯合攝製阿湯哥、李建國掃黑除惡普法微視頻。依託社區天天樂等活動載體,開展法治文化進社區活動1300場次。史良故居被授予第二批全國法治教育基地、江蘇省首批大運河法治文化長廊示範點。
(十六)法治創建紮實有效。深入推進基層三治融合建設,省司法廳領導來常調研期間給予充分肯定。溧陽市委、市政府出台《關於進一步深化“百姓議事堂”建設的工作意見》,相關經驗列入我省法治文化助推鄉村振興專題片,在全省法治社會建設工作會議上發言交流。指導各地培育發展“群言堂”“民情茶室”“社區管家”特色做法。完成對十三批次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動態管理和涉黑涉惡排查活動。成立全省首個市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促進中心,進一步發揮民主法治在鄉村振興中的獨特作用。市司法局與雪堰鎮雅浦村結對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共建活動,成立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法律服務分團。召開全市“德法涵養文明 共建綠色生活”部署會,與市生態環境局等聯合組織綠色法治出行、綠色法治校園、綠色法治村居、綠色法治企業等四大類18項活動,助力打好防治污染攻堅戰。非公經濟法治護航中心每周舉辦小微企業法治體檢活動,《江蘇法制報》予以報導。組織“小專員環保大巡查”網路直播、“長江大保護 我是行動者”“隨綠而動 逐綠而行”“保護藍天”主題繪畫比賽。攝製發布首部垃圾分類微電影《愚公移山》,在“一袋牛奶的暴走”中列入垃圾分類宣傳、啟動“支付寶城市服務+垃圾分類”項目。
(十七)智慧普法精準有力。在“常州普法”訂閱號開闢“掃黑除惡”專欄,協同各地各部門推出專題信息。指導天寧成立首個網路型普法社會組織“天寧新媒體普法聯盟”,定期推出“花頭鯨視頻說法”。協助鐘樓上線“法論民生 溫度法則”,通過語音用溫度講點滴法則11期。1000餘個家庭在新北區“幸福小樹”線上平台參加“我與憲法”互動活動。與常州電視台聯合推出“心和”社區講堂,讓普法與法律服務走進基層社區。推動人氣節目《常州老娘舅》創設“法治常州”板塊,將“有請大律師”電視欄目改版升級為“律界菁英”。聯合相關部門籌資共同拍攝青少年法治題材電影《冬雪暖陽》,將在央視六套播出。成立省內首個普法志願者社會組織——鐘樓區法律志願者協會,依託法律服務超市開展普法活動。耀星青少年普法中心等普法社會組織,深入國小、高職院校組織開展模擬法庭等特色普法活動。
五、嚴格制度,強化監督,促進公正文明執法
(十八)深入推進綜合執法改革。根據中央和省機構改革檔案精神,結合部門機構改革調整,整合執法資源,理順執法關係,構建權責統一,運行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一是積極推進常州經開區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擴權工作。今年5月,報經省政府同意,市政府下發《市政府關於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增加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決定》《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增加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方案》,常州經開區新增了招標、投標、教育、科技、節約能源、信息化工程、民政、司法、財務會計和財政管理、勞動保障等16個領域的行政處罰權2199項和相關的行政強制措施。7月,常州經開區完成實施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擴權工作。二是規範鎮(街道)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深化“六鎮三街道”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和4個經濟發達鎮試點改革工作,採取有力措施,抓重點樹典型,推廣鄭陸鎮政府高位統籌、多元學習、高標運行、共享協作、細化操作“五大舉措”特色亮點做法。結合重點領域行政執法檢查,對六鎮三街道、經濟發達鎮的行政處罰和相關執法情況進行現場調研,對相關問題進行及時梳理,形成書面報告。圍繞“如何開創鄉鎮執法新局面”,按照“放得下、接得住、運轉得好”的原則,啟動武進區全鎮域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工作,在武進全鎮域(常州經開區三鎮三街道除外)和武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江蘇武進經濟開發區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三是積極開展重點領域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工作。開展了農業農村、交通運輸、自然資源和市文廣旅局、體育局的跨部門綜合執法改革工作,制定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工作方案,推進各項工作。對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涉及的領域、內容、職能、執法隊伍進行合法性論證,解決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中遇到的難題。對《常州市人民政府關於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和調整部分行政許可等權力事項的通知》中渉及到的法律問題進行合法性進行論證並形成意見建議,提出解決方案,推動了我市領域綜合執法體制改革。
(十九)全面推進“三項制度”落實。先後出台了《關於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的通知》,對“三項制度”貫徹落實進行規範。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辦省辦關於推進和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最新要求,今年6月出台了《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全面推進和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的實施意見》(常政辦發〔2019〕68號),制定了重點任務清單,各地各部門結合法治政府建設重點任務和示範創建要求統籌推進。對全市重點執法部門三項制度落實情況進行實地檢查。組織開展市水利、衛健委、軌道公司、新北區、經開區等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的專題培訓。
(二十)強化行政執法主體和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開展全市行政執法主體和行政執法人員清理工作,對全市原有行政執法主體、行政執法人員、行政處罰事項、行政許可事項和行政徵收等進行統計梳理。印發《常州市司法局關於開展全市行政規範性檔案制定主體、行政執法主體確認和行政執法證件核發工作的通知》,重新對行政執法主體確認、行政執法證件核發等工作要求進行明確。對全市市級約50家因機構改革、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等取得行政執法主體資格或者執法主體變更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組織,進行梳理審核,完善了相關行政執法機關的類別、層級、執法委託、執法許可權類型(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徵用、行政檢查、行政裁決及其他)等要素。12月,市府辦制發《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公布一批市級行政執法主體的通知》,對第一批46家行政執法主體資格進行確認。對因機構改革調整的行政執法人員進行梳理,全市持有省執法證的行政執法人員和監督人員共有8168人。開發了全市行政執法人員考試系統,8000餘名行政執法人員參加了考試,對通過考試的執法人員換髮行政執法證件。研究探索行政執法輔助人員管理制度,指導建立完善相關制度,進一步規範全市13000名行政執法輔助人員行政執法行為。
(二十一)推進行政執法程式規範化工作。對全市推行“三項制度”、執法規範化配套體系建設、基層綜合執法改革等14個方面規範化建設作了嚴格規定,確定了重點執法協調監督領域,對生態環境、自然資源、食品藥品安全等相關重點領域行政執法行為進行規範。制發了《關於開展2019年度市級行政機關行政執法情況檢查考核的通知》,對行政執法機關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情況,劃分24類進行檢查考核。設立了70餘家常州市民營企業行政執法監督聯繫點和特邀行政執法監督員。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基準的若干意見》,對部門行政處罰事項進行全面梳理,選擇民營企業反響較大、違法行為發生較多、涉及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的項目,進一步細化量化相關裁量基準。組織對安全生產、交通運輸、食品藥品市場監管、生態環境、文化旅遊等領域行政執法專項檢查。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規範涉嫌案件移送程式,實現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效協同,推進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在原有《常州市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實施細則》的基礎上,按照《江蘇省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程式規定(試行)》,對相關移送程式進行規範。對稅務、應急等部門的案件移送進行協調和規範,並對相關案件進行討論論證,同時,會同市中院、市檢察院、市公安局等部門對相關執法進行規範,對案件法律適用、案件移送、量刑標準進行討論研討。2019年,民營企業智慧財產權領域共移送案件3件,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共移送案件45件,安全生產領域共移送案件4件,環境保護領域共移送案件34件,勞動監察、稅務稽查等其他領域共移送案件964件。通過完善機制、規範程式、案件研討等方式,我市兩法銜接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六、多措並舉,提升實效,依法化解社會矛盾
(二十二)健全行政複議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行政複議在化解行政爭議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斷提升行政複議透明度和公信力,進一步暢通行政複議受案渠道,今年全市共收到行政複議申請695件,受理593件,不予受理及其他方式處理102件。目前已審結552件(含2018年度結轉案件),維持303件,駁回複議申請77件,調解、和解等終止處理106件,確認違法37件,撤銷27件,責令履行2件,行政複議直接糾錯率為12%。其中,市政府共收到行政複議申請184件,受理135件,不予受理、告知及其他方式處理49件。目前已審結148件(含2018年度結轉案件),維持81件,駁回複議申請15件,調解、和解等終止處理26件,確認違法25件(含相同事由系列案件),撤銷並責令重作1件,行政複議直接糾錯率為17.6%。加大案件實地調查和聽證力度,推進行政複議委員會案件審議機制實戰化運行,有效化解行政爭議。加大案件調解力度,把行政調解貫穿於行政複議全過程,充分利用行政複議平台,尊重當事人意願,積極引導當事人通過調解、和解方式妥善解決問題。今年對26件行政複議案件成功進行了調解,占比17.6%。努力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全面推行行政複議決定書網上公開制度,市政府2019年度辦結且已生效、符合公開條件的52份複議決定書及時上網公開,累計上網公開115份行政複議決定書,接受社會監督。
(二十三)健全行政應訴工作機制。不斷健全行政應訴工作機制,依法有效化解行政爭議,被訴行政機關全面依法自覺履行法院生效判決。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對《2018年江蘇行政審判年報的報告》作出重要批示後,市司法局聯合市中級法院,全面梳理了我市2018年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的有關情況,組織召開敗訴案件點評會,並共同組織編寫了《常州市2018年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典型案例彙編》。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聽取了2018年以來行政複議和行政應訴情況的報告,認真分析了我市行政執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在組織集體學習後,就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今年全市一審行政應訴案件726件,已審結577件(含2018年度結轉案件),判決駁回訴訟請求264件,裁定駁回起訴、撤訴250件;確認違法14件,撤銷10件,責令履行3件;終結3件,不予立案14件,其他18件。行政機關直接敗訴率為4.67%。其中,市政府一審行政應訴案件46件,二審、再審案件49件。一審案件中已審結32件,判決駁回訴訟請求17件,裁定駁回起訴、撤訴15件。二審案件已審結27件,判決駁回抗訴,維持原判20件,裁定撤訴2件、駁回再審申請5件。進一步健全政法委協調推動、法治機構指導監督和法院統計匯總的溝通協調機制,對出庭應訴情況、訴訟結果、判決執行等信息進行共享,定期通報,有效促進行政應訴工作深入開展。健全行政訴訟案件法院通知出庭、司法局庭前催告和行政機關庭後反饋的督促機制,對發生行政案件數量較多的部門加強針對性指導,努力提高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率和應訴質量,促進實現“出庭出聲出效果”,近年全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率均達93.5%以上。金壇區、新北區、天寧區、鐘樓區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到100%,實現區政府負責人出庭常態化。
(二十四)完善行政調解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銜接互動機制。2019年度,全市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開展矛盾糾紛排查22541次,預防糾紛7670件,調解各類糾紛11.5萬件,成功化解11.44萬件,調解成功率99.49%,化解重大疑難複雜矛盾708件。深化公調對接、訴調對接工作,不斷創新調解機制,提升調處實效,提高矛盾糾紛源頭治理水平,全市在同級法院(法庭)、公安派出所派駐人民調解工作室達到全覆蓋並規範運作。全市共有“公調對接”調解室92個,“訴調對接”調解室17個。今年以來,“公調對接”調解室化解矛盾糾紛超過2萬件。建立健全非訴工作機制,掛牌成立常州市非訴訟服務中心,下發《關於建立非訴訟糾紛化解綜合體系的指導意見(試行)》,指導各轄市、區全面建成“四縱四橫”的非訴訟服務網路體系。司法局與市中院建立兩周一次的聯動會商機制,在市中院掛牌成立非訴訟服務分中心,簽訂《常州市非訴訟糾紛化解協同發展合作協定》。市人社局推進“勞動爭議陽光調解服務平台”建設。常州仲裁委辦公室深入推進仲裁“案件受理多樣化、糾紛處理多元化”建設,建立全省首家智慧財產權仲裁中心,渉台商事仲裁中心,搭建網上立案平台,建立不動產信息共享和查詢機制,制定類案審理指引,健全建設工程爭議評審機制,不斷提升常州仲裁的公信力和美譽度,全年受理仲裁案件786件,標的額10.96億元。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市法治政府建設與中央和省的要求相比、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比、與人民民眾的期待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一是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意識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二是法治政府建設重點工作開展還存在不平衡的現象;三是基層法治機構和執法隊伍力量薄弱的問題突出。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著力加以解決。
2020年,我市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部署,以貫徹落實《綱要》為主線,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舉措,不斷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水平,為種好幸福樹、建好明星城,推動常州高質量發展走在全省全國前列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著力提升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能力。紮實開展政府常務會議及部門領導班子集體學法、領導幹部專題法制講座等學法活動,不斷豐富學法內容和形式,提高學法效果,實現常州領導幹部學法常態化、精品化、品牌化,切實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嚴格落實黨政主要領導履行第一人職責,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領導幹部任職前法律知識考查和行政問責等制度,用制度倒逼領導幹部提高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領導幹部學用結合、知行合一,主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開展工作、解決問題。強化法治政府建設年度監測評價工作,不斷最佳化法治常州建設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切實把是否依法決策、是否依法管理、是否依法辦事作為考核領導幹部業績的重要依據,激勵引導領導幹部帶頭學習法律、掌握法律,帶頭遵紀守法、依法辦事,以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典範帶動形成良好的法治環境。
(二)著力提升法治政府建設重點工作成效。對照《綱要》明確的法治政府建設重點工作任務時序進度,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抓好落實,著力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成效。進一步改革創新審批服務新模式,全面推進“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跟蹤辦”,大力構建“共享化的數據交換平台、便民化的一號回響平台、陽光化的中介超市平台、聯動化的隨機抽查平台”,推動行政審批服務再升級,營造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完善重大行政決策制度機制,加快建立重大行政決策目錄管理制度,健全完善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合法性審查、聽證論證、後評估等操作規則,細化決策程式,擴大公眾參與,提升決策水平。建立健全立法制規機制,推進立法後評估制度,加強行政規範性檔案合法性審查監督管理,著力完善行政規範性檔案起草、審查、報備、後評估等動態管理機制,組織開展行政規範性檔案清理工作,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深入推進經開區和武進全域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提升綜合執法改革成效,努力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進一步規範行政權力運行,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和推進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對關係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普遍關注的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重點領域開展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活動。 進一步規範執法程式、細化裁量基準、落實執法責任,提升執法公信力,提高民眾滿意度。
(三)著力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繼續深化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活動,在2019年天寧區、溧陽市、新北區、市人社局獲得江蘇省法治政府建設示範點榮譽稱號基礎上,組織其他地區、部門學習《法治政府示範清單》和先進地區經驗,參加省依法治省辦召開的示範創建現場會,對標找差,列出問題清單,聚力攻堅,力爭通過示範品牌創建,營造創新實踐的良好氛圍,開創我市法治政府建設新局面。
(四)著力推廣法律實施效果評估工作。總結作為江蘇省法律實施效果評估試點城市的工作經驗,按照《法治政府建設法律實施效果評估指標體系》要求,構建統一、規範、科學、可行的法律實施效果評估模式,推動建立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關聯互通工作機制。組織對轄市(區)、部門涵蓋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各環節的綜合性或單項性惠民實事優秀項目進行評選表彰。選取與民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有代表性的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實例,組織專家進行關聯性分析、貫通性點評,回應社會對法治建設各環節各領域的關切。
常州市人民政府
2020年1月22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