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內容
江蘇省人民政府:
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常州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緊緊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常州“一城一中心一區”建設目標,以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為主線,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加強體制機制建設,提升行政執法效能,依法化解社會矛盾,全面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為“種好幸福樹、建好明星城”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一、圍繞中心,聚力攻堅,縱深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圍繞法治政府建設中心任務,以開展法治政府建設攻堅行動為抓手,強化部署推進,提升法治能力,營造濃厚氛圍,有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切實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水平。
一是精心組織推進。召開全市政府法制工作會議暨法治政府建設攻堅行動動員會,丁純市長專門批示提出工作要求。對照《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和我市實施方案要求,全面梳理、對標找差,下發《2018年法治政府建設攻堅行動重點工作任務清單》,明確50項重點攻堅任務,作為法治政府建設考核的主要內容,要求各級行政機關逐項對照、全力落實,切實做到強責任、補短板,著力解決法治政府建設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認真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設領導協調機制,實現重點部門常態化聯絡、定期溝通,形成了上下協調、部門聯動的一體化工作格局。連續第二年委託中國政法大學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第三方評估工作並形成評估報告,為我市法治政府建設“問診把脈”,找出差距,彌補不足。進一步完善考核方式,推行日常考核、重點核查與專項評價相結合,充分發揮督察考核的導向推動作用,增強各地各部門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二是強化學法培訓。全面推行公職人員學法制度,突出政府常務會議及部門領導班子集體學法、領導幹部專題法制講座、領導幹部依法行政培訓等重點,豐富學法內容和形式,提高學法效果。市政府政府常務會議堅持每月一次的學紀學法制度,天寧區、鐘樓區、新北區等轄市(區)建立了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常態化工作機制,我市基本實現了兩級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常態化、品牌化。
三是加強宣傳引導。以全面落實普法責任制為主線,以法治文化建設為抓手,做精品牌、創新形式,著力營造濃厚法治氛圍。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稅務、工商、環保、安監等30餘家單位常態化開展普法服務活動,環保部門建成環保法專題宣教中心,水利部門“生命之水”普法活動、農委系統“法律護農進萬家”成為全省普法品牌。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打造全國首個一站式、全覆蓋“非公經濟法治護航中心”,建成以檢察文化主題公園為代表的部門法主題公園集群,水利部門打造多個節水法治教育基地,公安部門建成全省最大的社會動員體驗中心(青少年普法基地),“一地一品”的法治文化陣地體系已成規模。深化基層法治創建,經信、教育等6家部門啟動法治示範小區、校區、景區、廠區、街區“五區同創行動”,首批評選出60個示範單位,擴大了基層法治創建的覆蓋面。實施“網際網路+”法治宣傳教育行動,加大普法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新技術的套用力度,“阿湯哥說防範”“葉子警官漫說防範”手繪微視頻系列獲評中宣部、公安部首屆公安網路正能量十佳,網路點擊量超18億。
二、系統改革,集成創新,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緊緊圍繞中央和省改革部署,堅持改革系統化、創新集成化的思路,在簡政放權上做“減法”、加強監管上做“加法”、最佳化服務上做“乘法”,以改革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努力“種好幸福樹、建好明星城”。
一是更高質量簡政放權。根據國務院和省部署,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取消13項行政許可事項,規範5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取消26項行政審批材料證明,確保權力放到位、事項減到位。著力最佳化收費監管,創新打造“常州市收費動態監管服務系統”,全面覆蓋行政事業性收費、經營服務性收費和市場中介服務收費,實現對各類收費的智慧型監控、實時更新和聯動發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省內率先實行外資登記“一窗一表”新模式,得到商務部肯定和採納,向全國範圍推廣。穩步推進“證照聯辦”改革,同步推進“證照一體化”改革,推行48個事項“證照聯辦”和15個行業“一證化”套餐服務,“五聯合一簡化”聯審聯辦機制實現再升級。紮實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在武進區、高新區和22家市級涉改部門積極試點推廣上海市浦東新區“證照分離”改革經驗做法,通過改革審批方式和加強綜合監管,進一步破解“準入不準營”“辦照容易辦證難”的問題,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是更高水平加強監管。創新開發全市統一的雙隨機監管抽查平台,2018年2月全面上線運行,將市級35家部門、17家執法機構以及6個轄市(區)、210家部門全部納入平台,入庫檢查對象超過2.6萬家,檢查人員近5000名,抽取任務近8000個。實行“三查一公開”,即隨機查、清單查、聯合查、全公開,切實消除執法監管隨意查、任性罰和不公開現象。出台“雙隨機”聯合檢查工作試點辦法,在養老、文化娛樂等領域試點“雙隨機”跨部門、跨層級聯合檢查,涉及檢查事項210項。強化信用管理,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將查處結果通過誠信常州網站及時向社會公布,使失信單位“一處違規,處處受限”。市食藥監局推行跨部門的食品藥品安全信用聯合懲戒機制,對200餘人實施禁業限制“資格罰”;市稅務局公布稅收違法“黑名單”案件105件;市農委建立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紅黑名單”制度,實行分類監管。
三是更高標準最佳化服務。圍繞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加快推進“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城通辦、一證通辦”,努力讓信息多跑路,民眾少跑腿。出台《常州市政務服務“進一門、集中辦、高效批”改革實施方案》,紮實推進政務服務“一窗式”改革,“工業50”專窗一般28個工作日即可取得施工許可證,作為省典型項目在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進行“年度最佳實踐”成果展示。在全國率先實現不動產“登記+交易”一體化,在省內率先推行“易家服務”,使民眾在一個地方即可辦理不動產轉移後的水、電、氣過戶。充分利用“三微一端”開展線上服務,打造“一網一號一群”政務服務平台,全國首創“特別重大問題可約見市長當面溝通”,贏得企業家點讚。出台《全面推進“一網通辦”加快建設智慧政府實施方案》,全面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線上辦理,8020項政務服務事項進入“江蘇政務服務網”運行。大力推行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企業網上登記率達96.3%。建成匯聚醫療健康、教育培訓、交通出行等10部門26個服務事項的常州政務服務掌上總門戶“我的常州”APP。具有線上掛號、智慧型候診、網上繳費、掃碼買藥等功能的“常州智慧人社”APP受到國務院領導調研稱讚,認為走在了全國前面,方便了民眾。
三、科學決策,民主公開,切實提高制度供給質量
主動服務改革發展大局,全面推進科學民主決策,著力加強制度機制建設,切實強化權力監督制約,以高質量的制度建設引領推動高質量的發展。
一是著力推進重大決策法治化。根據我市推進重大行政決策規範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推動各地各部門建立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式,不斷提升重大行政決策規範化管理水平。研究制訂《常州市重大行政決策目錄管理辦法》《常州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式規定》以及公眾參與、合法性審查操作規則,進一步促進重大行政決策程式的規範。物價、交通、城管、教育等部門制定重大行政決策程式規定;溧陽市制定重大行政決策程式實施細則,鐘樓區制定重大行政決策目錄管理辦法,在“城區道路兩側停車收費”“智谷工場征地拆遷”等決策事項中嚴格履行決策程式,切實規範行政行為。嚴格落實《常州市政府契約管理辦法》,並重點加強對轄市、區政府契約管理工作的督導,全面提升我市政府契約管理水平。天寧區制定出台了《政府契約管理辦法》;鐘樓區政府常務會議專題學習《常州市政府契約管理辦法》並製作了區政府契約管理流程圖;溧陽市對2010年以來簽訂的政府契約進行了全面清理。深化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拓展服務工作的廣度和深度,更加充分有效地發揮政府法律顧問在諮詢論證、案件研究等方面的作用。市政府法律顧問在政府立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天寧區、新北區實行法律顧問與區領導結對服務;全市962個村(社區)法律顧問覆蓋率達100%;市教育局實現38個局屬單位全部配備專業律師;市農委建立法律顧問團制度,聘請行政法、刑法和民商法領域四位律師擔任常年法律顧問;市食藥監局通過強化“課題制”管理充分發揮法律顧問作用。
二是著力深化科學民主立法。建立健全立法項目調研論證機制,多方徵求行政相對人、立法聯繫點的意見建議,廣泛邀請政府法律顧問、民主黨派人士、高校專家參與立法調研論證,切實提升立法的科學性、民主性,全年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出台了地方性法規《常州市公共汽車客運條例》、《常州市住宅物業管理條例》,對《常州市軌道交通條例》以地方性法規案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出台了政府規章《常州市禽類交易管理辦法》《常州市寄遞安全管理辦法》和《常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完成了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調研項目12件。緊扣全市中心工作,嚴格審核把關,高質量制定出台了《常州市城市道路管理實施辦法》《常州市市級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和《常州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實施辦法》等規範性檔案。認真組織開展證明事項專項清理工作,切實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取消市級證明事項131項。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部署,對全市涉及民營經濟發展的規章、規範性檔案進行專項清理,其中19件規範性檔案列入廢止、修改範圍。
三是著力強化權力監督制約。加大工作督查力度,實現對省市重點項目督查每季度全覆蓋,發現和推動解決難點問題131個。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攻堅等專項督查13項37批次,有力推動重難點任務及全年目標任務的完成。強化權力約束,加強對地方政府性債務、國有資產監管等重點風險領域的審計監督,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通過市長信箱、部門信箱答覆和解決民眾訴求300餘件。加強財政預算績效管理,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進一步提高。持續深化政務公開,強化發布、解讀、回應聯動機制建設,構築“三位一體”公開格局,全市各地各部門均建立了政策解讀與新聞發布專家庫,及時發布、解讀重要政策和改革措施,及時回應政策執行中的社會重大關切。大力開展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工作,民眾辦事查詢“快遞式”公開方式、天寧區政務服務大廳政務公開體驗區等具有常州特色的創新亮點受到了國務院充分肯定。
四、深化改革,強化監督,有力促進公正文明執法
深化執法體制改革,強化執法監督,規範執法行為,有力促進公正文明執法,不斷提高行政執法的社會滿意度。
一是深入推進綜合執法。深入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大重點領域改革推進力度,進一步理順執法機制,積極構建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堅持關口前置、重心下移,不斷深化常州經開區和6個建制鎮、3個城市街道開展區域綜合執法改革試點,為加快開發區轉型升級、提升鎮(街道)發展水平探索新的路徑。積極推進經開區擴大行使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對擴大行使行政處罰權涉及到的近20個部門約2600項行政處罰事項廣泛徵求意見建議,起草擴大經開區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方案並報省政府審批。進一步規範鄉鎮(街道)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行使,對所有集中行政處罰案件進行統計分析,針對各鄉鎮(街道)實際情況加強分類指導,下發《常州市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實施辦法》和《關於進一步規範我市經開區和相關鎮(街道)相對集中行政處罰的通知》等檔案,促進基層理順職責,規範執法。天寧區鄭陸鎮綜合執法案卷被評為全省規範案卷;溧陽市崑崙街道成立綜合執法局,結合實際創新推行街道、中隊、片區三級格線化管理機制;武進區雪堰鎮積極開展涉及市容、揚塵等方面的專項整治和執法,取得良好成效。
二是全面推進執法規範化、信息化建設。完善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證申領工作管理,實行部門內部審核、法制部門審核和人社系統人員比對相結合的方式,強化管理責任落實,對不符合持證條件的人員予以證件註銷。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納入年度法治政府建設計畫和執法監督要點著力推進,召開部門協調會詳細部署,通過實地調研、統計分析和案卷點評推動落實,切實促進行政機關嚴格規範文明執法。不斷深化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工作,以掃黃禁賭專項行動、食藥打假“利劍”專項行動、打擊環境犯罪“清水藍天”專項行動等專項整治為突破口,在法律適用、案件移送、量刑標準等方面加強溝通銜接,取得良好成效。加強執法信息化建設,為行政執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市衛計委加大手持移動執法終端等設備配置使用力度,市食藥監局建成使用覆蓋行政審批、監管檢查、稽查執法等8大功能的“智慧食藥綜合管理雲平台”,市環保局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智慧環境執法”平台,實現執法模組化、流程化、智慧型化。
三是切實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加強對執法行為的監督,緊緊圍繞公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行政複議應訴中發現的共性問題,對重要領域、重點部門、重大案件組織開展執法檢查。印發《關於開展重點領域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活動的通知》,對環保、安監等重點領域行政執法行為進行現場監督檢查,開展專題研討,促進相關部門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創新執法監督方式,強化執法監督實效,武進區、鐘樓區均組成聯合督查組對重點執法部門開展執法督查,督查結果納入年度依法履職考核。
五、多措並舉,提升實效,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深入開展行政複議、行政應訴、調解仲裁等各項工作,強化法律在維護民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有效防範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一是深入推進行政複議工作。充分發揮行政複議在化解行政爭議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斷提升行政複議透明度和公信力,全年市政府共受理行政複議申請132件,審結100件,其中維持、終止、調解、駁回複議申請97件,確認程式違法2件,撤銷1件。出台行政複議案件合議、迴避制度和行政複議證據使用規則,健全案件審理機制,規範案件辦理程式。加大案件實地調查和聽證力度,推進行政複議委員會案件審議機制實戰化運行,有效化解行政爭議。加大案件調解力度,努力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市政府成功調解行政複議案件30件,占審結案件的30%。全面推行行政複議決定書網上公開制度,印發《關於全面推行行政複議決定書網上公開制度的通知》,明確了公開原則、公開範圍、公開方式、公開時限及工作要求,市政府2018年度辦結且已生效、符合公開條件的複議決定書全部上網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二是深入推進行政應訴工作。認真落實國務院、省關於加強和改進行政應訴工作的意見,不斷健全行政應訴工作機制,依法有效化解行政爭議,全年以市政府為被告的行政應訴案件95件,審結56件,其中駁回訴訟請求、裁定撤訴、駁回抗訴、駁回再審55件,確認違法1件。健全政法委協調推動、法制辦指導監督和法院統計匯總的溝通協調機制,對出庭應訴情況、訴訟結果、判決執行等信息進行共享,定期通報,有效促進行政應訴工作深入開展。健全行政訴訟案件法院通知出庭、法制辦庭前催告和行政機關庭後反饋的督促機制,對發生行政案件數量較多的部門加強針對性指導,努力提高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率和應訴質量,實現“出庭出聲出效果”。精心編寫《2017年行政敗訴案例選編》,邀請市中級法院專家在市政府常務會議、行政執法人員培訓等場合作專題解讀,針對性增強依法決策、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金壇區、新北區、天寧區、鐘樓區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到100%,實現區政府負責人出庭常態化。
三是深入推進調解仲裁工作。完善行政調解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銜接互動機制,深化公調對接、訴調對接工作,不斷創新調解機制,提升調處實效,提高矛盾糾紛源頭治理水平,全年辦理行政調解167683件,人民調解組織化解矛盾糾紛74530件。市人社局推進“勞動爭議陽光調解服務平台”建設,市物價局依託微信平台開展“網際網路+”價格爭議調解工作,及時有效化解糾紛。深入推進仲裁“案件受理多樣化、糾紛處理多元化”建設,搭建網上立案平台,建立不動產信息共享和查詢機制,制定類案審理指引,設立建設工程爭議評審機制,不斷提升常州仲裁的公信力和美譽度,全年受理仲裁案件688件,標的額14.7億元。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市法治政府建設與中央和省的要求相比、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比、與人民民眾的期待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一是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意識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二是法治政府建設重點工作開展還存在不平衡的現象;三是基層法制機構和執法隊伍力量薄弱的問題突出。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著力加以解決。
2019年,我市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部署,緊緊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以貫徹落實《綱要》為主線,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舉措,不斷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水平,為種好幸福樹、建好明星城,推動常州高質量發展走在全省全國前列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著力提升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能力。紮實開展政府常務會議及部門領導班子集體學法、領導幹部專題法制講座等學法活動,同時藉助書籍、報刊、網路、微信等途徑,不斷豐富學法內容和形式,提高學法效果,實現常州領導幹部學法常態化、精品化、品牌化,切實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嚴格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領導幹部任職前法律知識考查和行政問責等制度,用制度倒逼領導幹部提高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領導幹部學用結合、知行合一,主動運用法治手段來開展工作、解決問題。強化學法成果考評,切實把是否依法決策、是否依法管理、是否依法辦事作為考核領導幹部業績的重要依據,激勵引導領導幹部帶頭學習法律、掌握法律,帶頭遵紀守法、捍衛法治,帶頭厲行法治、依法辦事,以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典範帶動形成良好的法治環境。
二是著力提升法治政府建設重點工作成效。對照《綱要》明確的法治政府建設重點工作任務時序進度,以踏石留痕、抓鐵有印的精神抓好落實,著力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成效。進一步創新審批服務新模式,全力實現“一網通、一窗通、一城通、一證通”,全面推進“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跟蹤辦”,全心打造“共享化的數據交換平台、便民化的一號回響平台、陽光化的中介超市平台、聯動化的隨機抽查平台”,不斷推動審批服務再升級、營商環境再最佳化。進一步完善重大行政決策制度機制,加快建立重大行政決策目錄管理制度,健全完善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合法性審查、聽證論證、後評估等操作規則,細化決策程式,擴大公眾參與,提升決策水平。一以貫之抓好規範性檔案監督管理,著力加強對各轄市、區規範性檔案管理工作的監督指導,幫助完善規範性檔案起草、審查、報備、清理、後評估等動態管理機制,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深入研究綜合執法改革中存在的執法力量薄弱、機制銜接不暢等問題,因地制宜、綜合施策,通過加大機構整合力度、最佳化編制配置、強化科技套用等方式努力加強執法力量,通過建立綜合執法協調機制、綜合執法培訓指導制度等方式著力規範執法行為,提升綜合執法改革成效,努力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進一步規範執法程式、細化裁量基準、落實執法責任,提升執法公信力,提高民眾滿意度。
三是著力開展法治政府建設品牌創建。大力弘揚“勇爭一流,恥為第二”的常州精神,認真學習借鑑法治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高層次定位,高標準要求,切實增強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努力形成全國有影響、全省有地位的具有常州特色的法治政府建設品牌,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成效。充分利用我市經濟條件、社會觀念和人才儲備上的優勢,藉助地方高校、科研機構力量,積極組織推進全市性品牌項目創建工作,發動各地各部門結合自身特點,在重點領域、重點項目、重點環節,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和創新實踐活動。力爭通過品牌創建,營造創新實踐的良好氛圍,開創我市法治政府建設新局面。
四是著力加強基層法制機構建設。全面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以機構改革為有利契機,大力加強基層政府法制機構隊伍建設,努力使機構設定、人員編制、力量配備與新時代法治政府建設任務相適應,打造一支政治強、作風硬、業務精的政府法制隊伍。加強對政府法制隊伍的培訓,通過專題培訓、重點課題調研、疑難案件研討等方式,提升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推廣溧陽市法制工作指引,提升法制機構管理水平。加強法制資源整合,充分發揮政府法律顧問、專家學者、公職律師、法律助理的作用,推進政府法制工作破解難題、創造特色、樹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