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江蘇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是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使命擔當,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五年來,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大政方針和中共江蘇省委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紮實抓好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動“兩聚一高”新實踐、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十二五”規劃勝利完成,“十三五”規劃順利推進,實現了本屆政府任期工作目標。
(一)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地區生產總值連跨三個萬億元級台階,2017年達到8.59萬億元,年均增長8.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0.7萬元,年均增長8.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8172億元,年均增長6.9%。大力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
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0.3%,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超過3.5萬億元,
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分別提高到42.7%和31%。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制定實施“創新40條”等政策,加快推進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達2.7%左右,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2.4件,
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3萬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2%,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多年保持全國前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17萬億元,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61.7%;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8%,其中民間投資、工業技改投資年均分別增長12%和16.6%。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超過10.2萬億元,直接融資發行額約2萬億元,
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7.9%。
(二)城鄉面貌發生明顯變化。區域發展展開新布局,啟動實施“1+3”重點功能區戰略,揚子江城市群轉型升級邁開新的步伐,江淮生態經濟區確立生態優先發展的鮮明導向,沿海經濟帶發展取得新的成效,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紮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迸發出新的活力。農村改革發展穩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綠色農業、智慧農業、訂單農業快速發展,糧食總產量穩定在700億斤左右,全面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全省四級統一互聯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基本建成,特色小鎮、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取得新進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紮實開展,城鄉發展一體化步伐加快,城鎮化率達68.8%。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修全面展開,城市
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加大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五年完成投資3.57萬億元,年均增長16.1%,交通、水利、能源、生態、信息等領域一大批重點項目相繼建成,有力支撐和帶動了經濟社會發展。
(三)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加強。針對生態環境突出短板,深入實施“263”專項行動,累計關閉落後低端化工企業1421家。加強大氣污染治理,與實施“大氣十條”的2013年基準數相比,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增加33天,PM2.5平均濃度下降33%。加大水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全面推行河長制和斷面長制,確保太湖流域實現安全供水、不發生大面積湖泛,長江、淮河等重點流域以及近岸海域污染治理深入推進,與實施“水十條”的2014年基準數相比,國考斷面水質優Ⅲ類比例提高10.6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下降2.8個百分點。開展土壤污染詳查,土壤環境風險管控力度加大。在全國率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區域,蘇北蘇中生態保護網建設進展順利,全省自然保護區增至31個,自然濕地保護率達48.2%,林木覆蓋率達22.9%。著力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保護,劃定永久基本農田5880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4000萬畝以上。深入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完成18.9萬個自然村整治任務,實施城市環境整治項目超過8萬個,城市建成區
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在全國領先。建成國家生態市縣45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16個、國家生態工業園區21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5個。
(四)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要求,創新制度供給,發展動力活力進一步增強。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制定實施459項重要改革舉措。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累計取消、下放、調整887項行政審批事項,“放管服”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營商環境進一步最佳化。“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投融資體制、省以下財稅體制、商事制度、價格機制、戶籍制度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等試點順利開展。民營經濟占比達55.4%,提高1.8個百分點。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實現新突破,利用外資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五年累計實際使用外資1353.8億美元,居全國首位。外貿結構持續最佳化,一般貿易占進出口總額比重達48.1%,比2012年提升8.1個百分點。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範園、高棉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建設紮實推進。南京江北新區、中韓(鹽城)產業園、崑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獲國務院批准設立。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複製上海自貿區經驗,開發區向現代產業園區轉型發展、特色發展步伐加快。認真落實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積極推進長三角區域發展一體化,加大對口支援工作力度,加強區域和省際合作。
(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持續加大民生投入,老百姓富裕程度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5024元,是2012年的1.56倍,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2.37∶1降至2.28∶1。在農村年收入4000元以下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的基礎上,實施新一輪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累計超過133萬年收入6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實現增收脫貧。城鎮新增就業年均超過140萬人,累計扶持96.4萬人成功創業,帶動就業409.3萬人。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社會保險主要險種參保率均達97%以上,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水平居全國前列。制定落實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和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配置標準,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實現全覆蓋,高水平大學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教育現代化步伐加快;健康江蘇建設全面啟動,省級綜合醫改試點紮實推進,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從9大類增至14大類,覆蓋城鄉的15分鐘健康服務圈不斷完善,全面兩孩政策平穩實施,居民主要健康指標明顯提升。建成
保障性住房138.7萬套(戶),發放租賃補貼12.34萬戶,完成棚戶區改造107.9萬套、農村危房改造18萬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文化產業增加值占比達5%,提高0.7個百分點,文化精品生產成果豐碩,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利用得到加強。江蘇大劇院建成並投入使用。在全國率先建成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範區,第二屆青奧會取得圓滿成功。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婦女、兒童、殘疾人、紅十字、慈善事業取得新進展。
(六)社會保持和諧穩定。貫徹落實
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化平安江蘇建設,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績效考核保持全國領先,社會公眾安全感達96.5%。嚴格落實
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向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網路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加強。深入推進法治江蘇建設,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日益健全,民眾法治建設滿意度進一步提升。紮實開展誠信江蘇建設,社會信用體系不斷完善。積極化解社會矛盾,信訪總量五年累計下降36.3%。持續推進社區減負,全面推廣政社互動,創新格線化社會治理機制,社會組織有序發展,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積極支持國防和軍隊改革,認真做好國防動員、雙擁共建、優撫安置、人民防空等工作,軍政軍民關係更加密切。民族、宗教、外事、對台事務、港澳、僑務、參事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活動成功舉辦,激發了全省、全國人民的愛國熱忱。
各位代表!2017年是本屆政府的收官之年,我們緊緊圍繞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這條主線,把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作為行動指南,統籌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積極展現新氣象新作為。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4.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6%,進出口總額增長19%,其中出口增長16.9%,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6%和8.8%,
城鎮登記失業率2.98%,居民消費價格漲幅1.7%,保障和改善民生十項實事全面完成,完成了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年度工作目標。重點工作取得新進展。大力推進“
三去一降一補”,壓減鋼鐵產能634萬噸、煤炭產能18萬噸、水泥產能510萬噸、
平板玻璃330萬重量箱;各設區市商品住宅庫存去化周期都在12個月以內;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下降0.5個百分點;多措並舉為企業降低成本超過1300億元;200個民生領域補短板重大項目順利實施,完成投資4100億元。紮實開展“263”專項行動,全省煤炭消費量減少1000萬噸以上,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化學需氧量、
二氧化硫、氨氮、
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標,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減排任務。舉辦全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省級210個重大項目全年完成投資5200億元。江蘇發展大會成功舉辦。經濟發展質量實現新提升。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
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分別增長14.4%和13.6%。全面落實“中國製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舉辦世界智慧型製造大會、
世界物聯網博覽會、
中國(南京)軟博會、中國江蘇現代農業科技大會,推動產業加快邁向中高端。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分別增長8.1%和11.5%,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服務業營業利潤分別增長14.9%和15%。建立健全軍民融合體制機制,軍民融合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邁出新步伐。建立省市縣標準化權力清單,江蘇政務服務網和全省“12345服務熱線”開通運行,“不見面審批服務”模式全面推行,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紮實推進,“3550”改革目標基本實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記市場主體和註冊資本分別增長13.8%和25.5%,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4184戶,其中企業1507家。農村三權分置改革、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村土地改革試點有序推進。改善民生落實新舉措。實施“富民33條”政策,組織開展富民增收專項行動,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43622元和19158元。扶持創業29.1萬人,城鎮新增就業148.6萬人。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教育、醫療、住房等重點支出增幅均高於財政支出總體增幅。政府自身建設取得新成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持之以恆推進廉政建設和作風建設,堅決糾正和整治“四風”,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建設進一步加強。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落實重大決策出台前向省人大報告制度、在省政協民主協商的要求,共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402件,省政協提案607件,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14件。
各位代表,五年發展歷程令人難忘,各項成績取得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省委直接領導、省人大和省政協監督支持、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江蘇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人民警察,向駐蘇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表示崇高敬意!向關心和支持江蘇建設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任務艱巨,自主創新能力和經濟發展質量需進一步提高;實體經濟發展面臨不少困難,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營商環境需進一步加強和改善;生態環境還存在許多短板和突出問題,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任務繁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優質教育、醫療、養老服務等方面的供給與人民民眾期盼仍有差距,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水平需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建設仍存在不少短板;網際網路金融、房地產、政府性債務、安全生產等領域的風險隱患不容忽視;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服務效能還不夠高,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今後五年,是我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也是我省決勝高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關鍵時期。讓我們倍受鼓舞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後第一次到地方視察調研就來到江蘇,對江蘇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政府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深入推進“兩聚一高”新實踐,以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打好三大攻堅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積極推進探索性發展、創新性發展、引領性發展,高起點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把“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不斷推向前進。
根據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的部署安排,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產業結構顯著提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進展,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形成,產業結構由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邁向中高端。自主創新取得新突破,
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46%和3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6%,主要創新指標達到創新型國家中等以上水平。
——城鄉發展水平顯著提升。“1+3”重點功能區建設加快推進,以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基本形成,現代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備,基本形成設區市到南京的1.5小時高鐵交通圈。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明顯提高,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城鄉環境更加優美。
——人民民眾獲得感顯著提升。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和標準體系全面建立,省定標準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在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取得重大成果,資源保護與利用水平大幅提升,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國考斷面水質優Ⅲ類比例明顯提高,劣Ⅴ類水體全面消除,海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使江蘇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文化軟實力顯著提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文化凝聚力和引領力不斷增強,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市場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文化國際影響持續擴大,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興盛,文化自信顯著增強。
——社會治理水平顯著提升。法治江蘇、平安江蘇建設深入推進,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法治社會建設水平有效提升,公眾安全感評價保持全國領先。
實現上述奮鬥目標,我們要牢牢把握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基本特徵,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要求,突出抓好事關全局和長遠的重點工作,努力讓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
著力提升創新力競爭力,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製造業提質增效,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推進智慧型製造,打造一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企業集群,推動江蘇製造向江蘇創造、智造轉變,江蘇速度向江蘇質量、效益轉變。聚力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江蘇產業基礎雄厚和科技創新能力較強的優勢,加強套用基礎研究,主攻關鍵核心技術,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強化產學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高水平建設“一中心一基地”,加快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推動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在中高端消費、數字經濟、人工智慧、共享經濟、綠色低碳、新金融、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切實加強重大風險防範化解。嚴格政府性債務管理,堅決制止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防範和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加強地方金融監管,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大力整頓和規範房地產秩序,防控房地產領域風險。
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推動改革開放高質量。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為動力,強化責任擔當,全面提速、全面發力、多點突破,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全面深化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營造自主經營、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深化社會治理體制和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住房制度,穩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充分發揮“一帶一路”交匯點優勢,擴大向東開放,引領向西開放,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堅持引資引技引智並舉,重點引進功能性機構,積極發展總部經濟;有效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增強國際化經營能力和競爭力;積極發展外貿新業態,從大進大出向優質優價、優進優出轉變。
著力提高協調發展水平,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堅持把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促進相互融合、共同發展。進一步最佳化空間布局。加快實施“1+3”重點功能區戰略,形成更加科學合理的區域生產力布局。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載力,推進特色小鎮健康發展,增強區域發展的協同性、聯動性、整體性。加快現代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積極推進高鐵、航空、水運、過江通道、公路、管道等重大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超前謀劃、全面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推進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資本、技術、人才等各類要素向鄉村流動。認真總結推廣徐州馬莊經驗,探索鄉村善治之路,開創江蘇的“新鄉土時代”。
著力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推動文化建設高質量。堅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覺,傳承江蘇文脈,建好精神家園。積極培育和踐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深化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增強文化凝聚力和引領力。提高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加快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推動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創新發展、開放發展、特色發展。加快江蘇文化走出去,推動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不斷拓展。大力推動文化傳承創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實施文化精品戰略,創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優秀作品。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建設
大運河文化帶。加強文藝隊伍建設,推出名家大師培養計畫,努力造就一批有影響力的各領域領軍人物。
著力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美麗江蘇建設。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下更大決心和氣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全面實施生態河湖行動計畫,堅持全民共治、源頭治理,突出治氣、治水、治土,全面改善城鄉環境,有效防控環境風險。大力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完善生態環境風險防範體系和自然災害防禦體系,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布局,嚴守“三大紅線”,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紮實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推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加快
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健全完善源頭嚴防、過程嚴管、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生態補償機制,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提升人民民眾獲得感的增長點、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展現我省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著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動民生工作高質量。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標。堅持把聚焦富民作為發展取向、工作導向、奮鬥指向,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持續增加居民收入。多措並舉推動居民收入加快提升,實現富民增收與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與生產率提高同步。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圍繞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眾關注度高的領域,增加優質公共服務供給,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大力度打好
脫貧攻堅戰。深入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採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精細的工作,全面完成省定標準的脫貧攻堅任務,確保全省人民在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切實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全面推行“網際網路+社會治理”,著力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型化、專業化水平。深化平安江蘇建設,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確保生產安全和食品藥品安全。加快法治江蘇建設,全面落實依法治省重大舉措,依法維護人民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作為。我們一定要在新的歷史方位下找準發展定位,以新坐標、新視野、新理念推動各項工作,奮力開拓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江蘇實踐的新境界,在全國發展大局中乾在實處、走在前列;我們一定要緊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歷史性變化,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把提升發展水平和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結合起來,聚焦富民,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我們一定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不鬆勁,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進一步解放思想,主動作為,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不斷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我們一定要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堅持創新引領,使創新成為江蘇最鮮明的時代特徵。我們堅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全省人民團結一致、銳意進取、埋頭苦幹,一定能把習近平總書記描繪的“強富美高”新江蘇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三、2018年主要任務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今年(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左右,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74%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5%左右,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9%左右,工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分別增長6.5%左右和10%左右,
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到18.5萬元/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外貿進出口穩中向好,實際使用外資保持穩定,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登記失業率分別控制在5%和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成長同步,節能減排和大氣、
水環境質量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根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緊緊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重點抓好九個方面。
(一)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二)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三)在更高層次上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四)推動重點領域改革落地見效
(五)加快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
(六)著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七)紮實推進美麗江蘇建設
(八)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九)全面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各位代表,讓人民民眾過上美好生活,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年(2018年)我們將繼續辦好民生十項實事。一是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幫助城鄉
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再就業10萬人,引領大學生創業2.5萬人,扶持農民創業5萬人,城鄉退役士兵參加免費就業培訓達到80%以上,畢業就業率不低於95%。新增公益應急救護培訓100萬人。二是進一步提高
社會保障水平,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35元,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510元。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5%和8%以上,農村低保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三是加大助老助殘力度,新建100個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2000個社區老年人助餐點,城市社區助餐點實現全覆蓋。為5000個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建立
分散式光伏電站,實現全省鄉鎮(街道)“殘疾人之家”全覆蓋。四是關愛
農村留守兒童,建立200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之家”。全面提高
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水平,全省完成產前篩查70萬人,新生兒疾病篩查80萬人。五是強化食品安全管理,將2200家重點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納入食品安全電子追溯系統,建成餐飲質量示範街(區)30條、示範店3000家,保證舌尖上的安全。六是改善居住環境,加強城市“雙修”,開展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推動多層老舊住宅加裝電梯等適老化改造,建成100個省級宜居示範住區。加快棚戶區改造,新開工棚改21.5萬套,基本建成17萬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5萬戶。七是改善農村交通條件,新改建農村公路3500公里、橋樑800座、農橋6000座,新開通鎮村公交80個鄉鎮,開通率達到77.6%。八是實施城鄉清水工程,整治城市黑臭水體100條以上,兩年基本消除設區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縣城以上飲用水水源地問題隱患全部整治到位,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讓人民民眾喝上放心水。九是大力推進“廁所革命”,實施城市公廁提標便民工程,新建改擴建旅遊廁所1500座,新增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20萬座。十是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改造提升和新建300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新建4000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綜合提升4000家農家書屋服務功能。建成體育公園700個,新建健身步道500公里。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我們將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緊緊抓住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乾,努力讓人民民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實現本屆政府奮鬥目標,寫好新時代江蘇答卷,這是我們肩負的歷史使命。我們一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擼起袖子加油乾,以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錘鍊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努力向全省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提高政治站位。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持黨的領導首先是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旗幟鮮明講政治,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堅定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不斷汲取核心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和奮鬥的力量。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定理想信念,牢記為民宗旨,增強在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擔當。堅持把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貫徹到政府工作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確保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地生根。
堅持依法行政。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政府必須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履行職能。堅持權由法定、權依法使,深化法治政府建設,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工作。堅持人民代表大會這一
根本政治制度,認真落實省人大及其常委會作出的決議決定,依法向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重大事項,落實重大決策出台前向省人大報告制度。認真落實協商民主有關規定,充分利用政協協商民主這一重要渠道。完善政府協商機制,加強與政協民主協商,充分聽取人大代表意見,深化與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溝通協商,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加強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加強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完善政府規章制度,進一步紮緊制度籠子,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健全行政決策機制,充分發揮新型智庫作用,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把誠信施政作為重要準則,說到做到、一諾千金,以政府誠信帶動社會誠信建設,讓誠信成為江蘇的靚麗名片。
提升能力水平。軟肩膀挑不起硬擔子。新時代擔當新使命,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我們要按照增強“八個本領”、錘鍊“五個過硬”的要求,以“等不及”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和“坐不住”的責任感,切實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努力當好新時代的“答卷人”。深入推動學習型政府建設,堅持乾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打牢全面、系統、專業的知識根底,進一步提高適應新時代、實現新目標、落實新部署的專業化能力。始終保持銳意進取、敢為人先的奮鬥精神,善於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善於堅持問題導向補齊“短板”,善於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和信息化手段最佳化政府服務。強化憂患意識,樹立底線思維,更加注重加固“底板”,切實增強防控和化解各種重大風險的能力,做到研判風險見勢早、應對挑戰辦法多、化解矛盾措施實,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
切實改進作風。作風就是形象,關係人心向背。要堅持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把踐行“三嚴三實”貫穿於全部工作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具體辦法》,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久久為功祛除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時刻把民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中,嚴肅認真對待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行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調查研究,真正動起來、深下去,多到困難多、矛盾大的地方去,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健全鼓勵激勵、
容錯糾錯機制,推動廣大幹部放開手腳幹事創業,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狠抓落實,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堅持廉潔從政。我們是人民政府,權力來自人民,必須用來為人民服務。要深入貫徹落實
全面從嚴治黨和
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要求,加強源頭治理,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加快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加大審計監督力度,嚴管公共資金,嚴管公共資源交易,嚴管國有資產資本,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資源和財力用在推動發展、改善民生上。政府工作人員要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守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守住底線,不踩紅線,不碰高壓線,努力向高標準邁進,永葆為民務實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入了新時代,“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進入了新階段,新時代新目標催人奮進。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中共江蘇省委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銳意進取,真抓實幹,埋頭苦幹,以推進“兩聚一高”新實踐、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新作為新業績,譜寫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江蘇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