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年工作回顧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讓我們倍受鼓舞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後第一次到地方視察就來到江蘇,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保持定力,堅定信心,攻堅克難,有效應對外部環境深刻變化帶來的挑戰和國內“三期疊加”帶來的深刻影響,紮實推動“六個高質量”,深入推進“兩聚一高”新實踐,統籌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全省高質量發展實現良好開局,“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邁出新步伐。
(一)經濟發展穩中有進
加強對經濟形勢的分析研判,認真貫徹“六穩”要求,及時採取針對性措施,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和中高速增長。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7%,總量達9.26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5%,其中,工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民間投資分別增長8%、10.7%、10.8%。228個省重大實施項目完成投資53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2%,限額以上網上零售額增長2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3%。經濟結構持續最佳化。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分別增長8.8%、11%,占比提高至32%、43.8%;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1%和8%,高於規模以上工業6和2.9個百分點。大力推進化工鋼鐵煤電行業轉型升級、最佳化空間布局,連雲港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開工建設,寶武梅鋼基地等鋼鐵產能布局調整取得重要進展,關停落後煤電機組48.8萬千瓦。出台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有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630億元、增長5.6%,其中稅收收入增長12%,稅占比達84.2%、同比提高4.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8.4%。預計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5%、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5%,煤炭消費總量比2016年減少1800萬噸以上,資源利用效益明顯提升。新增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25個,新增中國工業大獎企業4家。
(二)“三大攻堅戰”成效顯著
認真落實中央部署要求,強化措施,動真碰硬,既“補好短板”又“加固底板”,年度攻堅任務全面完成。重點領域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制定出台關於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實施意見,強化責任、綜合施策,控降政府性債務工作有力有效推進。依法依規及時處置一批重大非法集資事件,積極清理整頓P2P網貸機構,實現涉案金額億元以上、參與人數千人以上的新立涉嫌非法集資刑事案件數量“雙下降”。污染防治力度持續加大。狠抓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意見整改,大力推進沿江化工污染整治、飲用水水源地安全檢查和達標建設等行動,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省PM2.5平均濃度48微克/立方米;104個國考斷面水質優III類比例68.3%、劣V類比例1%,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減指標均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長江、淮河等重點流域及近岸海域水質總體保持穩定,太湖治理連續11年實現“兩個確保”。實施城市黑臭水體整治項目129個,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不斷提升。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大力推進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處理、村容村貌提升和廁所革命,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林木覆蓋率達23.2%。精準脫貧成效明顯。大力實施脫貧攻堅三年行動,對照“兩不愁、三保障”和我省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要求,聚焦重點片區、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群體,著力解決好因病因殘因災致貧返貧問題,67.5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增收脫貧,244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實現達標,低收入人口占比下降到1%以下。
(三)新動能不斷發展壯大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著力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召開全省科技創新工作會議,制定出台促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的政策措施,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達2.64%(新口徑),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6.45件、增加3.95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增強。加快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自主品牌的創新型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8000家。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提高至1.3%,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保持在90%左右,國家級企業研發機構達到145家,位居全國前列。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有力推進。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核心環節,聚焦產業升級需求,大力實施前瞻先導技術專項,集中力量加大對“卡脖子”“牽鼻子”關鍵技術攻關力度,組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131項。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體系,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124項。重大科技平台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未來網路、高效低碳燃氣輪機兩個國家大科學裝置落戶我省,網路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啟動建設,建設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17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孵化器數量位居全國前列。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迅猛。城市軌道車輛、新能源汽車、3D列印設備、智慧型電視產量分別增長107.1%、139.9%、51.4%和36.4%;商務服務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收入分別增長7.9%、13.7%和41.6%。“雙創”工作再上新水平。高質量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增5家國家級專業化眾創空間,新登記市場主體165.3萬戶,其中企業55.5萬戶,“雙創”帶動就業占城鎮新增就業的50%以上。加快推動軍民融合發展,建成1個國家級、9個省級軍民結合產業示範基地。
(四)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區域優勢互補,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開展品牌強農行動,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高效設施農業占比達19.6%,高標準農田占比達61%,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4%,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8%,糧食總產量達732億斤。紮實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130多個村莊試點有序展開。“四好農村路”建設紮實推進,完成新改建道路4838公里、橋樑2874座。農村土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農村金融等各項改革向縱深推進,超過一半的行政村完成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總結推廣馬莊經驗,農村文化建設、農民精神面貌和鄉村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區域一體化發展紮實推進。深入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制定出台推動我省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實施意見,統籌推進沿江產業結構調整、生態文明建設、交通樞紐建設和城市規劃發展,沿江地區轉型發展步伐加快。認真實施長三角一體化《三年行動計畫》和《近期工作要點》,各項重點任務有力推進。深入實施“1+3”重點功能區戰略,揚子江城市群、江淮生態經濟區、沿海經濟帶、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紮實推進。切實加大對口支援合作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力度,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建設。沿江城市群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獲國家批覆,組建省鐵路集團、東部機場集團,開工建設南沿江城際鐵路、寧句城際軌道交通項目,加快推進連淮揚鎮鐵路、鹽通高鐵、連徐高鐵、徐宿淮鹽鐵路建設,青連、連鹽、寧啟二期鐵路建成通車。南京祿口機場T1航站樓改擴建工程順利實施。連雲港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蘇州太倉港區四期工程建設進展順利,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提前建成試運行。
(五)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
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新的起點,推動改革再出發、開放邁新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全年壓減鋼鐵產能80萬噸、水泥產能210萬噸、平板玻璃產能660萬重量箱,關閉高耗能高污染及“散亂污”規模以上企業3600多家。大力推進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關停低端落後化工企業1200家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下降0.2個百分點左右;多措並舉為企業降低成本1200億元以上;200個補短板重大項目完成年度投資3600億元。“放管服”改革力度持續加大。90%以上的審批服務事項能夠在網上辦理,“3550”目標基本實現。全面推進“不見面審批(服務)”,開展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營商環境位居全國前列。省級政府機構改革順利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有序展開,財稅金融、國資國企、生態環境、社會事業等領域改革紮實開展,鹽業體制改革、建築業綜合改革試點深入推進。對外開放邁出新的步伐。制定出台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意見,著力打造連雲港戰略支點,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組織(連雲港)國際物流園建設高標準推進。實施國際綜合交通體系拓展等“五大計畫”,新增“一帶一路”沿線對外投資項目230個、同比增長50%;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長9.6%以上(人民幣計價),占比提升到24%以上。進出口增長9.6%(人民幣計價),其中出口增長8.6%,實際使用外資255億美元,同比增長1.6%。精心組織參與首屆進口博覽會,累計成交金額58.9億美元,居全國第二位。積極複製推廣國家自貿試驗區改革政策,開發區轉型發展、特色發展步伐加快,國家級開發區數量及績效位居全國前列。國家高新區在全國率先實現設區市全覆蓋。
(六)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堅持把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著力解決民生突出問題,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公共財政用於民生領域支出占比達7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72萬元和2.08萬元,增長8.2%和8.8%。城鎮新增就業153萬人,扶持30.1萬人成功創業,帶動就業121.2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分別為2.97%和4.4%。全民醫保體系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險待遇穩步提升。統一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包括17種抗癌藥在內的309個藥品納入醫保支付,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對象和範圍進一步擴大。開展“健康江蘇”建設實踐試點,深化公立醫院和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大力推行分級診療,新增醫聯體38個,89%的縣(市、區)開展了遠程醫療服務,縣域就診率接近90%,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增加至55項,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69%,居民健康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教育改革持續深化,學前教育資源供給不斷增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不斷完善,高等教育事業得到加強,“雙一流”和高水平大學建設取得新成效。全年新開工棚戶區(危舊房)改造25.62萬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24.24萬套(戶),發放租賃補貼2.29萬戶。啟動並有力推進改善蘇北地區農民民眾住房條件。大力推進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加快推進多層老舊住宅加裝電梯等適老化改造,省級宜居示範區建設任務超額完成。大力發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成功舉辦紫金文化節、2018年戲曲百戲(崑山)盛典。認真落實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國家戰略,設立省級大運河文化發展基金,啟動實施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推出系列文化精品,打造江南文化、運河文化品牌。成功舉辦第19屆省運會,促進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協調發展,江蘇健兒在第18屆亞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治理和隱患排查整治,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得到加強。大力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紮實開展社會矛盾糾紛大化解、大突破專項行動,推進格線化社會治理機制創新,民眾安全感達97.6%。推進信訪矛盾攻堅化解,加強信訪法治化建設。覆蓋全省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基本建成,誠信江蘇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老齡、婦女、青少年、殘疾人、紅十字、慈善、關心下一代等事業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外事、對台事務、港澳、僑務、參事、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進展。認真做好國防動員、雙擁共建、優撫安置、人民防空等工作,軍政軍民關係更加密切。圓滿承辦國際和平日紀念、國家公祭等重大活動,充分彰顯了江蘇人民追求和平、共謀永續發展的美好願望。
各位代表,一年來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江蘇生動實踐的結果,是省委直接領導、省人大和省政協監督支持、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團結拼搏、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江蘇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表示衷心感謝!向駐蘇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和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表示衷心感謝!向關心和支持江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實體經濟發展面臨較大困難,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構建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任重道遠;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部分領域風險隱患不容忽視,社會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夠到位,依法行政能力和法治政府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整治還需進一步加大力度。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這些問題,採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9年主要任務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機遇與挑戰並存。做好今年工作,意義十分重大。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從長期大勢正確認識當前形勢,深刻認識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深刻認識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深刻認識江蘇堅實的產業基礎、雄厚的科教實力、良好的發展態勢,進一步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我們要辯證看待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的變化,既看到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更看到變中有機、危中有機,善於變中尋機、化危為機。面對前進中的困難和挑戰,我們要變壓力為動力,倒逼自主創新、轉型升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推動高質量發展。要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新內涵,抓住用好加快經濟結構最佳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綠色發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帶來的新機遇,進一步增強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千方百計破解經濟發展中深層次問題,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一步一個腳印把“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推向前進。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認真落實“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三大國家戰略,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5%左右,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2.65%(新口徑),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左右,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工業投資分別增長10%、9%和6.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5%,外貿進出口和利用外資穩中提效,城鎮新增就業12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調查失業率分別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同步,節能減排和大氣、水環境質量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確定這樣的奮鬥目標,綜合考慮了國內外環境因素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既堅持實事求是,也勇於擔當作為,體現了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內在要求和為全國發展大局作貢獻的責任擔當。
完成今年主要目標,必須全面把握黨中央提出的新形勢下做好經濟工作“五個必須”的規律性認識,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精神,著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快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推動發展動能轉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力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讓科技創新真正成為發展的第一動力;著力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更高層次推動資源整合和要素互動,加快形成彰顯優勢、功能互補、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著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強化措施,決戰決勝,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齊短板、築牢底板;著力增強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不斷創造高品質生活。重點做好九個方面工作。
(一)努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是基礎和前提。今年國家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我們要認真落實,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消費的基礎作用,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大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切實抓好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要民生項目的推進實施,以重大項目建設促進有效投資的落實,著力補短板、調結構、惠民生、增後勁。大力推進一批產業層次高、帶動能力強的主導產業項目,實施一批未來成長空間大的前沿產業項目,加快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聚焦交通、水利、環保、能源、民生、城鎮化、信息化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快高鐵、過江通道、高速公路、港口航道、機場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節水供水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提升信息網路、現代物流等新型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加強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加快完善消費政策,積極引導社會力量進入健康、養老、文化、旅遊、體育、家政、幼教等領域,擴大電子商務服務領域,著力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旅遊風情小鎮,引導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更好滿足居民消費升級需求。推進一批智慧商圈、高品位步行街建設和老字號傳承創新發展,加強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讓老百姓有地方消費、放心舒心地消費。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著力營造便捷高效、公平競爭、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制定實施更加精準的政策措施,切實解決民營企業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依法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二)堅定不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始終是我省發展的根基所在,必須圍繞建設製造強省目標,把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推動產業加快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著力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聚焦13個重點產業集群,對全產業鏈進行梳理,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焦發揮龍頭企業支撐引領作用、培育發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著力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等重點環節,加強資金和政策整合,集中力量培育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自主可控的萬億級產業集群,打造一批高端製造品牌。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充分發揮現有產業和企業的中堅作用,大力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組織實施重點平台建設工程和“企業上雲”計畫,創建一批示範智慧型車間和智慧型工廠,培育一批智慧型製造系統集成服務商,實施一批技術改造項目,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江蘇製造”向“江蘇智造”轉變。推動化工鋼鐵煤電行業轉型發展,按照提升空間布局水平、提升產業集聚水平、提升行業技術水平和降低排放強度的要求,加大對沿長江、環太湖、沿大運河等重點地區的產業布局調整,支持引導基礎條件好、轉型意願強的企業率先調整、加快升級。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深入實施生產性服務業“雙百”工程和網際網路平台經濟“百千萬”工程,提升生產性服務業要素集聚能力。積極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工業設計、金融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深入推進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
(三)加快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
科教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良好是我省厚實的“家底”和發展的優勢,要把科教與產業結合好、科技成果轉化好,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為高質量發展蓄勢造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全面落實全省科技創新工作會議精神和有關政策舉措,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高水平建設創新型省份。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設高水平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支持企業培育和引進高層次、高技能、急需緊缺人才,加快培育一批高價值專利和高知名度品牌。深入推進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產業創新中心,著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建好用好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等創新平台,增強產業技術供給和轉化能力。積極推進首台套重大裝備保險試點,切實降低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風險。主動承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實施前沿引領技術基礎研究、前瞻性產業技術創新專項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加強智慧財產權強省建設,提升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營服務水平。大力實施未來網路、高效低碳燃氣輪機、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努力形成具有引領性的原創成果,在江蘇科技創新“高原”上豎起更多“高峰”。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密切跟蹤國際產業發展新趨勢,聚焦數字經濟、物聯網、積體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共享經濟等領域,實施一批重點項目,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抓好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範和創新套用,加快推進5G商用進程,加大物聯網套用力度,培育一批獨角獸企業,讓新經濟跑出加速度、儘快挑大樑。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國家戰略,實施一批帶動力強的軍民融合項目。科學利用海洋資源,大力發展海洋經濟。高質量推進“雙創”工作。健全“雙創”服務體系,建設資源共享平台,拓展市場化專業化眾創空間,建設一批“雙創”示範基地,加強對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的支持,讓更多的小苗茁壯成長。完善聚才用才體制機制,進一步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加快培育創新文化,營造更加濃厚的創新氛圍。
(四)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措施,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十項工程。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科技支撐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加快培育優質稻麥、綠色蔬菜、規模畜禽等8個千億元級優勢特色產業。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全程化監管,加快地理標誌培育力度,創建一批市場知名度高的農產品品牌。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套用,增強農業、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開展政策性庫存糧食數量和質量大清查。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農業企業集團。整體推進蘇南地區輪作休耕,深入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紮實推進村容村貌提升、飲水安全、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重點工作,生活垃圾集中收運率提高至95%以上。繼續抓好“四好農村路”建設,新改建農村公路3500公里、改造橋樑800座。推動水電氣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延伸。深化殯葬改革,加強鄉村公益性骨灰安放設施等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引導民眾移風易俗。深入推進精準脫貧。認真落實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意見,聚焦低收入人口、經濟薄弱村和重點片區,強化到村到戶到人的精準幫扶措施,完成60萬左右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脫貧任務,現有97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實現達標,12個省級重點幫扶縣(區)全部達到“摘帽”標準。
(五)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也是高品質生活、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內在要求,必須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打硬仗的決心、釘釘子的韌勁,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突出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全面加強主要污染源管控,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基本完成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燃煤鍋爐整治等重點任務,大力推動水泥、焦化等其它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加強施工工地管理,開展揮發性有機物等專項整治,PM2.5平均濃度下降到47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上升至70%。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斷面長制,切實保護水資源、修復水生態。加大太湖流域綜合治理,實現更高水平“兩個確保”。加強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黑臭水體整治,確保主要入江支流、入海河流消除劣V類,國考斷面水質優III類比例提高到70%。紮實推進淨土保衛戰。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和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加快建立污染地塊名錄和開發利用負面清單,擴大典型污染土壤治理和修複試點,深入開展涉重企業排查整治,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切實打好治理體系能力建設提升戰。積極推進與生態環境部共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紮實推進城鄉垃圾、污水、固廢、危廢等處置能力建設。大力實施園區環境治理工程,著力提升污染物收集、污染物處置、能源清潔化利用、生態環境監測監控能力。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經濟槓桿作用,激發各類主體治污減排的內生動力。積極推進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促進領導幹部認真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強化“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突出抓好城鎮污水垃圾、化工污染、船舶碼頭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兩岸造林綠化和濕地生態修復,切實把母親河的一江清水保護好。
(六)深入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
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三大國家戰略的疊加優勢,緊緊抓住重大發展機遇,在落實國家戰略中提升江蘇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積極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主動與國家層面對接,加強謀劃,做好規劃,大力實施《三年行動計畫》。認真落實《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加快推動寧杭生態經濟帶發展,積極做好推進一體化的各項工作,努力在區域一體化發展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按照“1+3”重點功能區規劃,大力推進揚子江城市群建設,最佳化完善城鎮體系建設,推動小城鎮多元特色發展,積極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格局。提升南京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加快建設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支持南通通州灣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建設。加快推進寧鎮揚、蘇錫常一體化發展,紮實推進蘇南蘇北共建園區建設。進一步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加快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加快老舊小區改造,推進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紮實開展城市“雙修”,加大城市地下空間規劃和開發利用,以“繡花”功夫精細化管理,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努力創造更加宜居的環境。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推進南沿江、連淮揚鎮等鐵路建設,全面建成徐宿淮鹽鐵路主體工程,力爭開工建設寧淮、北沿江高鐵和滬蘇湖、通蘇嘉鐵路。開工建設常泰、龍潭過江通道,推進滬通鐵路長江大橋、五峰山長江大橋、南京五橋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公路路網體系,著力打通省際“斷頭路”,積極推進連雲港至宿遷高速公路等戰略支撐性項目。加快建設連雲港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抓好連雲港民用機場遷建、無錫碩放機場改造等建設,推動南通新機場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調整最佳化運輸結構。大力發展樞紐經濟,以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促進區域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紮實做好對口支援、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合作工作。
(七)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改革開放以來,江蘇靠吃改革飯、走開放路走在了全國前列,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必須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這條“必由之路”。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認真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提升產業鏈水平,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綜合套用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相關標準,引導退出低端低效產能,依法依規退出落後產能,進一步壓減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過剩產能。加大“殭屍企業”破產清算和重整力度,妥善做好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置工作。加強指導服務,堅決避免簡單“一刀切”,創造條件幫助企業整改達標、提升水平。加大減稅降負力度,落實國家和省降低企業成本各項政策,清理規範涉企收費,全年為實體經濟企業降本1600億元以上。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破除制約微觀主體活力釋放的體制機制障礙。圍繞全面實現“3550”改革目標,進一步簡化審批環節、最佳化審批流程。持續深化“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推進“不再審批”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試點。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大力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在市場監管領域全覆蓋、常態化。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全面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深化江陰市縣級集成改革試點。加大農業農村改革力度,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宅基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等改革,完善城鄉要素合理流動機制,吸引社會資本下鄉投資。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實現國資監管由管企業為主轉向管資本為主,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開展職業經理人試點。紮實抓好財稅金融、投融資體制、科技、價格、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重點領域改革。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統攬全省對外開放。擴大向東開放優勢,做好向西開放文章,加強與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大力推動江海聯動、陸海統籌、空港直航,打造海上、陸上、空中、網上四位一體的國際大通道。著力打造連雲港戰略支點,加快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組織(連雲港)國際物流園建設,打造中國(連雲港)絲綢之路國際物流博覽會品牌,書寫好新時代的“西遊記”。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大力推進國際產能合作,著力建好中阿(聯酋)、中柬、中埃等境外合作園區。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讓外資開辦企業更加便利、“準入大門”更加寬敞。堅持穩定數量與提高質量並重,把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作為引進外資的重點,緊盯世界500強企業和“隱形冠軍”,大力引進“旗艦型”企業、“創新型”企業、行業“領頭羊”和細分領域的“單打冠軍”,進一步提升利用外資質量。發揮好蘇州工業園區、南京江北新區的引領作用,紮實推進中以(常州)創新園、中韓(鹽城)產業園、崑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淮安台資集聚示範區、蘇澳合作園區建設,加快各類開發園區轉型升級,打造新一輪改革開放“試驗田”。深化蘇港澳、蘇台合作。著力打造江蘇發展大會、世界智慧型製造大會、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中國(泰州)國際醫藥博覽會等重大開放平台。
(八)全面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加強平安江蘇、法治江蘇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全力抓好安全穩定工作。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以最嚴格的要求全面壓緊壓實安全生產責任,深入開展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和隱患排查治理,努力保持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全面提升應急管理水平,紮實開展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著力提升自然災害綜合防治能力。切實保障社會公共安全。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深化立體化、信息化、智慧型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完善格線化社會治理機制,夯實長治久安根基。加大打擊金融詐欺、網路詐欺和保健品詐欺活動力度。實施疫苗生產質量安全保障工程,加強疫苗生產、採購、儲運、使用全流程監管,開展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狠抓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嚴謹標準,嚴格監管,嚴厲處罰,嚴肅問責,堅決守住公共安全底線。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和社會矛盾。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監管體系,突出抓好一批重大風險隱患防範化解,切實抓好金融、政府隱性債務等領域風險防控,防止經濟領域矛盾向社會領域傳導擴散,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加強重大風險防控的制度建設和源頭治理,健全矛盾風險多元化解、聯動處置工作機制,落實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包案化解信訪矛盾制度,建立信訪積案常態化解機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問題解決在基層,切實維護好社會穩定。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務。
全面支持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入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推動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創新發展。建立完善擁軍優屬政策制度,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新型軍政軍民關係。
(九)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始終堅持並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要求,切實在民生熱點痛點難點上精準施策,在關鍵要害處靶向發力,讓民生更好地順應民心,努力交出一份人民滿意的民生答卷。抓好就業這個民生之本。進一步完善穩就業、促創業、控失業的綜合政策體系,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落實好援企穩崗等政策措施,持續推進全民創業行動計畫和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畫,加大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力度,全力保障就業形勢穩定。全面落實“富民33條”等政策舉措,努力讓老百姓“錢袋子”鼓起來。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提升省級統籌水平。加快提升基本醫療保障市級統籌層次,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加大醫療保障待遇向重特大疾病困難患者的傾斜力度。加強醫保基金監管,積極推進藥品集中採購和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實施物價上漲掛鈎聯動機制,落實城鄉低保、臨時救助、特困供養、撫恤優待等托底政策,有效保障困難民眾基本生活。加強政府救助與慈善救助的銜接,積極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動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擴大基礎教育優質資源供給,確保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水平。加快“雙一流”和高水平大學建設,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高職業教育、特殊教育質量,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加大省屬高校師範生培養力度,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開展教育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嚴格規範辦學行為,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加強重大疾病防控,實施全民健康素養提升等十大行動,打造一批健康江蘇示範點。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提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水平,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力度。加強高水平醫院建設,做優做強省會城市和重點功能區醫療中心,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大力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依託實體醫院建設50個以上網際網路醫院。強化中醫藥傳承創新,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加快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醫養結合等多樣化服務,促進老齡事業和產業協調發展。加大住房保障力度。落實好城市主體責任,因城施策,健全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著力解決好城鎮中低收入居民和新市民住房問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統籌抓好文化惠民工程、文藝精品創作和文化產業發展,加強對文化遺產和檔案資源的保護、傳承和利用,積極推進記錄江蘇、智慧廣電建設。大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試點,建好用好大運河文化旅遊發展基金,辦好首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深化全域旅遊創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廣泛開展全民閱讀,推進“書香江蘇”品牌建設。加快新時代體育強省建設,協調發展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推進教體融合,不斷提高青少年體育素質。積極做好東京奧運會參賽備戰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我們將圍繞人民民眾的所需所盼所想,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整合多方資源,繼續辦好十項民生實事。一是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標準比上年提高10元。實現產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全覆蓋。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550元,困難人員大病保險起付標準降低50%、報銷比例提高5—10個百分點。二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新建改擴建幼稚園300所、義務教育學校350所、普通高中30所。在全省中國小普遍建立課後服務制度。三是加大養老服務力度。新建150個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新建護理型養老床位2.5萬張,為140萬居家養老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等服務。為600萬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提供一次基本健康體檢服務。四是加強特殊群體關愛。新建200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之家”、100個精神障礙康復社區服務點,完成1.5萬戶低收入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建立家政服務企業及從業人員信用平台,為10萬個家庭提供放心家政服務。五是完善城鄉公共服務。新建4000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改造升級100家農貿市場,新建1500家社區商業便利網點。新增高清數位電視家庭用戶100萬戶,向30萬經濟薄弱地區農村低保戶發放有線電視收視維護費補貼。鎮村公交開通率提高到90%以上。六是大力推進廁所革命。新建改擴建城市公共廁所800座、旅遊廁所1165座,新增農村公共廁所6000座,新增無害化衛生戶廁15萬座以上。七是加快城市公共設施建設。新增便民型公園綠地100個,完成老舊公園綠地改造提升30個,城市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0%。新建健身步道500公里、體育公園200個。八是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升級。完成老舊小區綜合整治300個,加大推動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等適老化改造力度,新增120個省級宜居示範居住區。新開工城鎮棚戶區改造22萬套、基本建成11萬套。九是深入整治黑臭水體。完成138條黑臭水體整治任務,實現13個設區市及太湖流域全部9個縣城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十是大力改善蘇北農民住房條件。啟動實施620個村改造任務,同步配建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改善30萬戶農民民眾住房條件。
各位代表,新時代新使命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一定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嚴明政治紀律政治規矩,以實際行動實際成效忠誠踐行“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把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貫徹到政府工作各領域各方面,確保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見效。我們一定堅持依法行政。全面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切實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