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關於加快建設中國以色列常州創新園的實施意見

《市政府關於加快建設中國以色列常州創新園的實施意見》是2017年常州市人民政府發布的實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市政府關於加快建設中國以色列常州創新園的實施意見
  • 發布單位:常州市人民政府
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有關單位:
中國以色列常州創新園是國內首個兩國政府間合作共建的國際化科技創新園區,對常州加快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樹立開放創新“江蘇標誌”、打造創新驅動“國際典範”具有重要意義。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貫徹落實上級關於建設中以常州創新園有關行動計畫、實施協定和規劃綱要等檔案精神,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按照把中以常州創新園打造成為國家經濟轉型升級時期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國際合作典範的要求,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高質量建設,不斷豐富園區的科技內涵,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整合國際創新資源,探索中以合作的最佳模式,在根植先進理念、引進專家人才、孵育科技項目、培育創業企業、搭建平台載體等方面做出特色和成效。
二、基本原則
1. 堅持政府主導、合作共建。在中以兩國政府層面主導推進的大框架下,依託中以創新合作聯委會工作機制,發揮部、省、市各級積極性,整合政府、市場、社會多方資源力量,協同推進園區建設。
2. 堅持創新為核、全面推進。中以常州創新園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創新”,在發展中要始終突出創新這個關鍵,不斷探索以色列創新模式的本地化實踐,形成健全、高效、可操作性強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同時推進在科技、人才、產業、文化、教育、經貿等多領域全方位合作。
3. 堅持先行先試、示範引領。借鑑學習以色列創新創業的理念和模式,深化體制改革創新,積極先行先試新機制、新模式、新業態,為探索國際合作新路徑提供示範引領。
4. 堅持市場機制、多方共贏。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導向作用,通過利益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激發各類主體活力,集聚創新資源,實現多方參與合作共贏。
5. 堅持以人為本、產城融合。著力提升園區人居、營商、服務、人文環境的國際化水平,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推進區域生態環境和特色產業協調發展。
三、發展目標
圍繞“一心一基地,一軸聯五片”的總體規劃布局,發展醫療器械、石墨烯、電子商務、高效農業、影視新媒體等產業,至“十三五”期末,形成2-3個產業的創新鏈和產業鏈,形成產業規模超500億元,建設成為具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輻射帶動能力的以色列企業集聚區、來華投資的第一站、中小企業孵化基地和技術成果轉移基地,打造成集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生活於一體的國際一流創新科技園區。
四、重點任務
圍繞構建國際化開放創新大格局,努力建設“五個區”:
(一)建設創新型經濟國際化示範區
以色列是擁有大量創新創業資源的創新國度,針對這一顯著特點,有的放矢開展對以合作,發展創新型經濟,以創新為主要的驅動力,發揮本土的企業、市場、資金等優勢,積極引進、投資以色列原創技術,逐步在我市形成創新型經濟業態,實現產業轉型和增長方式轉型。至2020年,吸引中以合作創新企業100家,中以技術轉移100項,吸納孵化創業資金50億元。
1. 加快項目和企業引進。加快落實《中以常州創新園共建計畫:以色列企業進駐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激勵政策》,與以色列經濟部、以色列創新署密切合作,共建中以常州創新園聯合辦公室,引進以色列高技術企業。利用園區在國際國內的廣泛影響,廣開渠道,著力引進、培育一批以色列原創技術的創新創業企業和諮詢服務機構。吸引國內各地知名企業牽頭的中以合作、國際合作項目和企業入駐園區,形成以以色列項目和企業為主要特色,各類項目和機構集聚的國際創新園區。
2. 發揮本土企業積極性。引導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開展國際合作,貼近國際市場,通過收購、兼併、合作開發等方式,充分利用以色列豐富的人才、項目、企業、機構、資金等國際資源和國際優勢,跟蹤世界發展趨勢,開展新技術、新產品的國際聯合研究與開發工作,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以色列設立科研機構和投資項目。發揮骨幹企業在市場銷售和資金投入等方面的優勢,與以色列原創技術相結合,逐步培育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自主品牌和較強國際影響力的本土企業。
3. 加強創新資本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針對以色列中小微企業眾多的特點,發揮中國的市場規模以及資金優勢,圍繞創業鏈配置資金鍊,促進以色列創新創業企業與“中以創新發展基金”等資本的快速對接。著力發展以“創投”為重點的股權投資,以“科貸”為優先的銀行貸款,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形成各類金融工具協同支持創新創業的良好局面。大力推廣“孵化+創投”等新模式,推動在孵創業團隊和創業企業加速成長。
(二)建設創新資源國際化集聚區
致力構建創新創業網路,吸引以色列等國際創新技術、人才、項目、企業、平台、資金等資源向園區集聚,實現重點聚焦和關鍵突破,共建國際科技經濟多元開放共贏的合作局面。至2020年,簽約國際合作項目30項,吸引國際合作、交流人才1000人次,集聚中以合作科技創新平台3-5家。
1. 引進先進技術。針對以色列全球領先的電子信息技術、生命科學技術、現代農業、新能源、水技術等高科技領域,利用國際技術轉移機構、國內高校院所、在常高校等渠道,圍繞常州優勢特色產業,大力引進以色列技術,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線上與線下、創新與創業、孵化與投資相結合,實現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2. 引進創新創業人才。放眼全球視野,積極引進國際化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鼓勵企業通過國際科技合作或建立海外研發機構引進國際化高端人才。加強國內外人才交流互動,開展高級獵頭、高端培訓、管理諮詢、市場拓展等服務,引進、培育一批國內外知名專業人才,支持、培育一批專業服務機構。
3. 打造國際科技創新平台。加強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與以方共建以色列元素的科技創新平台,搭建國際技術轉移中心、中以創新孵化器、中以產業技術研究院、中以產業技術聯合創新中心等平台,提高園區承接以色列技術轉移和再創新的能力,立足園區輻射常州,打造全國領先的對以國際技術轉移高地。
(三)建設創新生態國際化引領區
學習借鑑以色列創新創業先進經驗,與以色列有關機構合作,促進創業培育孵化和科技服務業的發展,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和先行先試,打造創新生態全鏈條。至2020年,孵化創新創業項目30個,吸引投融資、管理諮詢、技術轉移、法律顧問、教育培訓、智慧財產權服務等中介服務機構20家。
1. 建設中以孵化器。與以色列產業技術孵化器及高校院所的技術轉移機構、創新創業機構開展合作,建設中以孵化器,學習以色列創業培育孵化模式,引進以色列初創企業和人才團隊。針對企業在發展初期的投融資、教育培訓、人力資源、信息諮詢、企業管理、法律法規等需求,為初創企業提供創新創業全方位服務。對創業團隊進行技術與市場層面的輔導和培育,加強國際國內產學研合作,提供來自以色列及世界各地專家的研發建議、商業計畫、創投資金等國際資源,協助初創企業拓展國際國內市場,讓極具市場潛力的初創企業脫穎而出,成為成長型企業或其它企業併購的目標。
2. 健全國際化科技服務體系。學習以色列先進做法,鼓勵技術轉移、創業孵化、智慧財產權、風險投資、科技諮詢等科技服務機構的發展,發展科技服務新興業態,形成互為配套的生態鏈條。建立以色列科技成果項目庫和信息發布系統,及時發布網上技術需求及創新成果,探索建設網上技術交易平台。依託國家和省“國際智慧財產權合作與保護實驗區”平台,建立健全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建設智慧財產權專業審判庭、維權援助中心、評估中心和運營交易平台,促進國際技術規範有序交易流轉。
3. 開展區域先行先試。依託中以創新合作聯委會中方成員單位,圍繞以方提出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等訴求,以及在園區發展過程遇到的制約瓶頸、體制機制、資源要素等問題,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層面的政策支持。以中以兩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為契機,以國內先進的自主創新示範區、自貿區為樣板,學習借鑑經驗做法,積極開展體制機制改革探索,爭取政策先行先試。
(四)建設人文交流國際化特色區
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與以色列雙向人文、商品和服務經貿合作,深化在民生、文化、教育事業等的交流與合作,加強友城交流,增進中以人民友誼,形成人文交流的鮮明特色。至2020年,開展中以經貿交流20項,中以文化交流20項,中以教育交流10項以上。
1. 開展經貿交流。與以色列開展商品和服務貿易往來互通,引進以色列優勢技術,在醫療衛生、農業、環保等領域開展交流、合作和試點示範。
2. 促進文化交流。加強友好城市建設,與以色列文化部門、民間藝術組織的合作對接,通過開展畫展、藝術團組互訪等形式,加強與以色列文化藝術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
2. 開展教育交流。推動國內外高校合作,建立中以友好學校,組織中以教育交流活動。整合全市的優勢科教資源與以色列開展交流合作,打造特色學科優勢明顯、多學科協調發展、教學科研並重的國際人才培訓基地。
(五)建設人居環境國際化風情區
提升園區生態環境和社會管理水平,融合產業、居住、教育、金融、宗教、健康醫療、旅遊等功能,營造國際化人居環境,逐步建成具有鮮明猶太文化特色又兼容多元文化的風情區。
1. 打造完善的產業基礎設施。打造醫療器械、石墨烯、電子商務、影視新媒體等產業片區,建設國際化標準廠房、商業配套、住宅、研發辦公樓、物流倉儲用房等基礎設施,形成集研發、生產、生活於一體的綜合性產業片區。
2. 打造優美的生態環境。統籌依託西太湖秀麗的江南自然景觀,堅持生態優先,以人為本,科學規劃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打造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圍繞猶太人文、歷史、宗教、建築等特色元素,展現猶太歷史風貌和文化特徵,實現休閒、體驗、旅遊為一體的特色街區。
3. 打造國際化生活社區。打造外籍人士宜居的國際生活社區,逐步完善猶太禮堂、潔食餐廳等配套服務設施,滿足猶太文化特殊需要及外籍人士對宗教服務、教育文化和社交平台的差異化需求。提供語言培訓、生活指南、活動組織等各方面服務,完善社會服務功能。
五、保障措施
1. 完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各個管理層級的作用,建立健全溝通和工作機制,全力推進園區建設。依託中以兩國“中以創新合作聯委會”機制,每年匯報園區共建工作重要事項;依託科技部、江蘇省政府、以色列創新署,定期溝通園區共建工作;依託我市中以常州創新園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將園區建設的各項目標任務納入各有關部門的年度工作內容,按照細化的工作目標和重點工作進行跟蹤、督查和考核。
2. 加大資金投入。加大市、區兩級資金支持力度,設立中以專項資金,用於園區工作推進、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重點項目支持等方面。同時引導各類社會資金注入園區,放大資金槓桿效應,提高使用效益。對落戶園區的以色列項目及中以合作項目進行優先支持,開展以色列領先技術在我市的推廣套用。
3. 形成發展合力。充分發揮武進區在園區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強化“中以常州創新園管理辦公室”工作機構,調動市中以常州創新園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積極性,在全市範圍內對以色列資源統籌規劃,優先向園區集聚,爭取形成高地效應,避免有限的以色列創新資源在市內分散競爭,在經濟、民生、人文、科教等領域,在人才、項目、資本等方面,政、產、學、研緊密結合,在全市上下營造創新國際化的氛圍。
常州市人民政府
2017年4月25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