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質量立省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質取勝,緩解能源、資源和環境制約,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質量立省的意見》,制訂了《山西省質量立省實施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省質量立省實施方案
  • 施行地區:山西省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廳,各直屬機構:
現將《山西省質量立省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二○○八年一月二十一日
山西省質量立省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質取勝,緩解能源、資源和環境制約,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質量立省的意見》(晉政發〔2007〕2號,以下簡稱《意見》),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名牌戰略和標準化戰略,堅持政府引導、部門協作、企業為主、社會參與,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努力構建充滿活力、富裕文明、和諧穩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二、工作目標
到“十一五”期末,在我省全面開展質量興市、縣活動,行業性、區域性質量問題得到基本解決,主要產業整體素質和企業質量管理水平顯著提高,節能減排達到國家有關規定要求。到2015年,產品、工程、服務、環境等重點行業質量水平跨入全國先進行列。
(一)產品質量目標。到2010年,主導產業和主要產品總體質量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一般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上,出口產品質量檢驗檢疫合格率達到國內同類產品領先水平。食品、危險化學品等重點產品企業質量建檔率達到100%,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0%以上,出口強制性產品認證率達到100%。培育國家免檢產品100個,出口免驗商品5-10個,爭創具有國際國內較強競爭力的中國名牌產品30個,中國世界名牌產品3~5個。
――煤、焦產品。強化產品質量控制過程管理,提高煤焦產品質量等級品率。到2010年,全省煤炭採區回採率達到60%以上,全省煤炭洗選比重達到70%以上,煤焦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合格率提高5個百分點。
――冶金產品。以不鏽鋼、鋁鎂合金為主的金屬材料及製品為重點,加快質量創新。到2010年,一般冶金產品的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不鏽鋼等重點產品的質量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築鋼材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8%以上。
――煤化工產品。圍繞“肥、醇、炔、苯、油”五條主線,提升產品質量和檔次,主要質量技術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研究開發一批煤化工產業的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前沿技術,並形成相應的產業標準。
――裝備製造產品。到2010年,裝備製造業整體素質明顯提高,煤機、重機、煤化工機械、基礎機械等領域關鍵設備的設計水平、成套能力、整機裝配合格率、可靠性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全行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5以上。
――材料工業產品。到2010年,新型牆材比例提升到45%,新型乾法水泥比例和散裝水泥比例提高到60%,釹鐵硼磁性材料中的高檔產品比重達到70%,耐火材料中新型材料的比例超過50%,陶瓷材料高檔產品和高技術產品比例達到60%以上。
――食品、藥品。食品生產加工企業100%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小作坊100%簽訂食品質量安全承諾書,超市和中小餐飲單位100%建立食品進貨索證索票制度,重點食品企業通過HACCP認證。食品藥品安全信息監測網路體系覆蓋率達到100%,重大事故處理率達到100%。藥品生產(不含藥品用輔料生產企業)、經營企業通過GMP、GSP認證率達到100%。藥品評價性抽驗合格率達到98%。
――農產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強制性指標合格率達到100%,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100%納入質量安全監測範圍。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率達到30%。爭創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個。制定農業地方標準100項,標準化生產基地達到1500萬畝。
――高新技術產品。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產品和先進制造等具有競爭優勢的高新技術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10年,高新技術產品在全省名優產品中的比重達到15%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創匯占到全省出口總額的10%左右。
(二)工程質量目標。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質量必須達到國家標準或規範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設項目交驗合格率達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98%。
――建築工程。到2010年,全省城市行政區域內房屋建築與市政工程質量監督覆蓋率達到100%,工程質量驗收合格率100%,優良率34%,新建工業項目一次試車成功率100%,城市新建民用建築實施50%節能標準比例達到100%,爭創國家“魯班獎”優質工程6項,省“汾水杯”優質工程100項,省優良工程300項。
――道路工程。到2010年,全省高速公路平均優等路率達到95%,幹線公路平均好路率保持在88%,縣公路平均好路率、農村公路路面平均好路率達到76%。高速公路竣工驗收合格率、優良率分別達到100%、95%,幹線公路竣工驗收合格率、優良率分別達到100%、85%,農村公路竣工驗收合格率、優良率分別達到100%、60%。
――水利工程。單元工程質量合格率達到100%,綜合優良率達到75%。大中型水庫建立和完善水雨情信息採集、傳輸、洪水預報和以水庫為中心的河道防洪決策支持系統,保障水庫安全度汛,河道堤防保全率達到95%以上。
――林業工程。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18%,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5‰以下,無公害防治率達到80%以上。林業重點工程良種使用率達到40%,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別提高到85%和80%以上,林業技術標準採用率達到90%。
(三)服務質量目標。建立覆蓋旅遊、交通、電信、金融、保險、商貿、醫療衛生等主要服務行業的標準體系,綜合用戶滿意度指數達到中部六省領先水平。培育20個省級服務名牌企業。
――旅遊業。全面推行旅遊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積極採用國際標準,建立健全旅遊質量管理體系和旅遊服務投訴網路。到2010年,A級景區達到開放經營旅遊景區(點)50%,服務質量、配套設施、綜合能力顯著改善。星級飯店數量達到旅遊者集中入住旅遊飯店的80%以上。旅遊餐飲、購物、客運、娛樂等產業要素的服務標準覆蓋率達到90%以上,滿意度達到80%以上,遊客投訴率低於2%。
――商貿物流業。商貿企業質量誠信檔案建檔率達到80%,重點培育10-15戶不同行業的連鎖龍頭企業,並爭取2-3家進入全國連鎖企業100強。積極培育物流市場,構建物流信息平台,打造2-3個物流服務國內優勢品牌。
――交通運輸業。全面提高道路運輸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建立客、貨運輸服務質量評價體系,提高道路運輸服務質量和效率。到2010年,基本實現客運“零換乘”、貨運“無縫銜接”目標。全省公路長途班車客運發車正點率達到80%以上,鐵路客運正點率達到80%以上,民航航班正點率達到70%以上。
――電信業。建立、完善電信服務規範和服務標準體系,電信計時收費等熱點計量問題實現有效監督,顧客滿意度達到85%以上,用戶投訴處理及時率達到99%。
――金融保險業。推行金融、保險行業服務標準化,服務產品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服務水平明顯提高,顧客滿意度較“十五”末提高十個百分點。
(四)環境質量目標。到2010年,全省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重點城市、重點區域、重點流域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飲用水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在2005年的基礎上分別削減14%和13%,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以上。生態良好區域和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的生態功能基本穩定,礦山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治理。
――空氣品質。太原、長治、晉城、朔州4個省轄市城區空氣品質好於二級標準的天數超過280天,其他省轄市超過260天,縣(市)政府所在地城鎮空氣品質二級標準以上天數超過240天。
――水質量。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除礦化度指標外)達到國家飲用水源水質標準,城市生態景觀水域水質達到國家相應水質標準,城市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全省主要河流監控段面劣V類水質體的比例降至40%以下,市界斷面水質達標率大於60%。具有農業灌溉功能河流水質達到農業灌溉水質標準。
――土壤質量。全面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性農藥。禁止廢棄物和生活垃圾亂堆亂放、侵害農田,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得到安全處理處置。
(五)其他質量目標。加快自主創新,提高科技水平。建設節約型社會,加強人文環境質量建設。提高文化產業質量、科技創新質量等各個領域的質量水平,最終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質量的明顯提高。
三、主要任務
(一)實施三大戰略
1.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加強政策引導和宣傳教育,在全省牢固樹立“堅持質量第一,注重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把以質取勝理念貫穿到生產、經營和服務全過程。堅持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以質量求得生存,以質量占領市場,以質量促進發展,努力為全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2.實施名牌戰略。鼓勵廣大企業爭創具有較強國際、國內競爭力的名牌產品,推動人才、技術、資源等要素向名優企業、行業集聚。圍繞建設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培育一批製造業名牌;圍繞打造中西部最具活力的省份,培育一批服務業名牌;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育一批農產品名牌;圍繞山西產業結構調整,加大對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基地和出口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形成一批在國際、國內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名牌產品和產業集群。
3.實施標準化戰略。建立適應我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標準化工作推進模式和運行機制,形成以政府巨觀管理和政策為引導,企業為主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技術依託,中介服務機構為橋樑的標準研究、制定、推廣實施體系。建立完善的標準信息服務平台和標準實施監督體系,構建全省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聯動工作機制和風險預警快速反應機制。
(二)推進十項工程
1.質量興企工程。強化企業在質量立省中的主體地位,引導企業以市場為導向,大力開展質量興企、質量興業等活動,爭創國際國內一流品牌,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一是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強化“重質量、講誠信”的經營理念,實施質量經營戰略,將質量經營理念融入生產、經營、技術創新和服務等各個環節,推動管理升級。二是建立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完善質量分析制度、質量問題報告制度和質量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努力降低質量風險,減少質量損失。健全企業標準體系和計量檢測體系,加強質量保證能力建設。積極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提高產品和服務的檔次和水平。三是加快質量創新步伐。引導企業增強創新意識,加大技術研發和質量保證經費投入力度,在有條件的企業創建國家工程技術中心和產業化基地,培育一批集研發、設計、製造、系統集成於一體的創新型企業。
2.節能減排工程。以節能減排標準為基礎,以計量檢測體系為保障,建立健全技術保障、市場準入、市場監管體系,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項目和產品,推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一是構建節能減排標準體系。加大節水、節能、節材、資源綜合利用標準化工作力度,制定高耗能產品能耗限額、廢棄產品回收和再利用、替代能源、農村可再生能源等一批節能減排標準。二是構建能源計量檢測體系。推進企業測量管理體系認證,建立和完善計量管理、計量標準體系。加強對重點能耗企業能源計量監督管理,加強新建住宅小區民用“四表”監管。三是構建節能產品認證體系。對家用電器等用能產品,實行能源效率標識管理。鼓勵企業進行節能產品認證,支持節能服務機構開展節能諮詢、評估、認證等服務活動。四是構建節能減排評價監督體系。制定節能減排評價標準,加強對高能耗特種設備的節能審查和監督。杜絕生產、進口、銷售和使用國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強制性能源效率標準的用能產品、設備和生產工藝。五是強化環境監管,確保環境安全。大力改善重點區域流域環境質量,加強工業污染防治,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治理城市生活能源污染,控制城市揚塵污染,治理機動車尾氣污染,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3.標準興農工程。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大力開展農業標準化工作,發展優質、高效、安全的新型現代農業,努力實現農村增效、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一是加快建立農業標準體系。將農產品從產地環境、投入品、生產養殖過程、加工貯運至市場準入的全過程都納入標準化管理。推動農業生產經營單位尤其是出口農產品生產企業逐步建立“公司+基地+農戶+標準化”的農業生產管理模式,積極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擴大農產品出口。二是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加快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積極推行農產品及地理標誌產品認證制度,大力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畫”,實現從農田到市場的全過程質量監控。三是建立農業標準化推廣套用體系。構建省、市、縣三級標準化信息工作網路,加大農業標準化工作投入力度,提高農業標準化對新型農業的推動作用。加強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努力提高我省優勢、特色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覆蓋率。
4.質量信用工程。以產品質量信用記錄為重點,搭建質量信用信息化平台,逐步建立健全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質量信用制度,構建全省質量信用體系。一是加強質量信用評價體系建設。以提升企業質量信用水平為目標,以企業質量檔案為基礎,與企業註冊、經營納稅、金融借貸等誠信制度互為依託,逐步建立科學、公正的質量信用評價體系。質監、工商、物價、金融、稅務、檢驗檢疫等部門和單位要逐步實現信用資源共享,共同構建信用信息交流平台,聯合建立對質量失信、資金失信、債務失信等行為的懲戒制度。二是努力推進企業質量誠信建設。強化“失信受罰"風險意識,培育“誠實守信"質量文化,督促企業主動建立起缺陷產品召回和投保產品責任保險制度,自覺抵制違法生產經營行為,努力實現誠信生產、清潔生產、安全生產和文明生產。三是要積極開展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建設。推動全省重點企業加入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全面推行產品質量電子監管,構建產品質量權威發布、信息資源社會共享的網路信息體系。
5.質量安全工程。嚴格實施市場準入和獲證企業監管制度,建立應急救援體系,確保食品、藥品、危險化學品等產品和特種設備的質量安全。一是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強從種殖養殖、生產加工、市場流通、餐飲消費等環節的食品安全全過程監管。食品生產加工業全面實施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小食品、小作坊全面推行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制度。加強流通領域食品質量安全整治,縣級以上城市的市場、超市要建立進貨索證索票制度,鄉(鎮)、街道、社區食雜店要建立食品進貨台賬制度。加強餐飲消費食品衛生監管,食堂和餐飲單位要建立原料進貨索證制度。加強生豬定點屠宰管理和檢驗檢疫。加大進出口食品檢驗檢疫力度,實行大型出口企業駐廠檢驗檢疫官制度。二是加強藥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強藥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等環節的監管,定期發布藥品質量公告。實施藥品放心工程,全面開展藥品批准文號清查和再註冊工作,逐步擴大向高風險品種生產企業派駐監督員制度實施範圍,加大醫療器械監管力度,積極推進農村藥品“兩網”建設,推廣農村藥品配送制度。三是加強對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產品質量監管。重點整治家用電器、兒童玩具、勞動防護用品等10類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產品,擴大重點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覆蓋面,增加抽查頻次,加大整治力度。四是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建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組織網路和信息網路,實現特種設備安全動態監管。建立健全安全責任體系,嚴格落實企業的安全主體責任,檢驗檢測機構的技術把關責任,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完善應急反應機制,提高應對特種設備突發事件的能力。
6.市場淨化工程。圍繞關係全省人民民眾切身利益和國民經濟發展全局的突出問題,重點抓好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和打擊商業欺詐等方面的專項整治,維護正常、有序的市場經濟秩序。一是深入開展重點領域的專項整治。突出抓好以食品、農資、建材、汽車配件、“黑心棉"等為重點產品,以小企業、小作坊、“黑窩點"為重點對象,以農村、城鄉結合部為重點地區的專項執法活動,深化區域質量整治。加大對商業欺詐、哄抬物價等擾亂市場經濟秩序行為的打擊和整治力度。二是大力推進打假責任制的落實。進一步完善地方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打假工作責任制,全面建立打假責任網路。三是加強構建市場監管信息化網路。建立民眾舉報、質量申訴、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市場價格變化等綜合信息分析系統,使擾亂市場經濟秩序者無立身之地。
7.技術基礎工程。通過加大各類技術機構投入,增強檢驗檢測能力,擴展檢驗檢測領域,大力夯實技術基礎性工作,為質量立省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一是加快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整合檢測資源和檢測機構,建立優勢互補、布局合理的檢驗檢測機構網路和運行體系。完善計量溯源體系建設,形成設定科學、分工明確的量值傳遞保證體系。提高檢驗檢測基礎設施和裝備共享水平,建立全省大型儀器協作共用網,對20萬元以上的科學儀器設備實行協作共用。二是加強重點實驗室建設。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水、土、礦產資源等領域的監測體系和相關檢測實驗室體系。依託五大煤炭集團、太鋼、太重等企業集團以及相關科研機構,在煤炭、電力、冶金、煤化工、材料工業等領域建立若干省級開放式產業技術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託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等領域,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實驗室和其他科研實驗基地。質監、農業等部門要結合行業特色,強化技術機構建設,提高檢測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大認證認可工作力度。要鼓勵企業積極按照國際標準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並實施有效的認證認可,大力推進安全衛生、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強制性產品認證,促進企業質量管理、環境管理、職業健康安全等體系認證,推動企業自檢自控體系實施國家實驗室認可,推廣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
8.安居暢行工程。通過大力加強房屋建築工程和市政道路、交通工程質量管理,為全省人民民眾營造平安、放心的居住環境和暢通、便捷、安全的交通環境。一是切實改善城市居民住房條件。健全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改進和規範經濟適用房制度,使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條件明顯改善。對省人民政府確定的安康居住工程和棚戶區改造等住宅工程,要重點抓好建立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完善小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高物業管理服務質量和水平,使人民民眾住上安全、舒適的住房。二是加強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依照《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嚴把項目開工和工程竣工驗收關,嚴格執行招標投標制度、工程監理制度、質量終身負責制度。嚴格落實國家節能技術標準,加強市內裝飾裝潢質量監管和檢測。三是加強交通工程建設質量。實行工程質量責任制,嚴格按照施工質量規範和技術要求,抓好工程建設全過程特別是特大橋樑、特長隧道等制約性工程的質量監控,確保交通道路工程質量。四是構建道路運輸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強化對車輛、駕駛員的管理,確保道路運輸安全。建立道路客運和危險品運輸企業安全生產評價制度。積極推進危險貨物專業化運輸,規範危險貨物運輸標誌。加強場站安檢設施建設和公路安全設施建設。
9.青山綠水工程。通過大力提高水利林業工程質量,以改善大氣和水質狀況為重點和突破口,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不斷提高全省生態環境的質量和水平。一是繼續實施造林綠化工程。建立健全林業技術標準體系,建立一批林業標準化示範區,抓好天然林保護、重點防護林建設等國家重點工程。二是建立水利工程質量監督體系。圍繞全省六大水利工程,全面推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施工監理制和質量監理責任制。明確工程建設、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的質量責任,把好施工前檢查、施工中監督、施工後驗收三道關。提高用水效率,初步建立起節水型農業、節水型工業和節水型城市。改善農村飲用水條件,全省農村人口基本達到飲水安全標準。三是加大污染防治力度。重點開展焦化、冶金、煤炭、化工、耐火等重污染行業的清理整頓,繼續實施末位淘汰,加快污染企業的關閉淘汰工作,抓好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工作。發展集中供熱、供氣,改變燃燒方式和燃料結構,加強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控制揚塵污染,加強重點水源監控,抓好汾河、沁河等主要河流流域環境治理,推進建設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測網路系統,制訂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預案。
10.顧客滿意工程。努力提高服務業的服務質量,使服務業儘快成為我省國民經濟成長的主導產業、興晉富民的重要渠道和促進我省對外開放的視窗。交通運輸業要建成布局合理、體制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和規範的標準化服務體系,提高運輸組織和服務水平,基本實現客運快速化、貨運物流化、服務多元化。金融業要從建立服務標準化入手,提高金融服務水平。保險業要建立服務標準化體系,提高理賠率,增加產品種類,提升服務能力,擴大保險業市場,加快建立煤礦生產安全保險、農民工人身保險等險種。現代物流業要積極進行物流技術標準化建設,統一規劃現代物流信息系統,推行統一的物流服務標準。培訓教育機構要建立和完善對人員素質培訓和再教育的服務質量體系規範,要針對素質教育建立綠色服務標準。旅遊業要在旅遊景區、旅行社、旅遊酒店廣泛開展服務標準化和質量體系認證工作,形成設施完善、服務規範、遊客滿意的良好旅遊環境。酒店業要通過開展分等定級等措施,提高酒店服務質量。電信業要嚴格執行國家電信服務標準,建立健全企業服務質量管理體系,提高通信質量,做到計量準確、服務至上、顧客滿意。醫療衛生業要從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入手,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保證醫療安全,緩解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商貿流通業要全面提升服務水平,開展誠信建設,建立商貿企業誠信檔案,引導金鼎級百貨店、大型超市和“中華老字號”企業不斷提升經營管理水平,重塑“誠信晉商”的良好形象。
四、職責分解
質量立省領導組各成員單位要結合自身職能,把質量立省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加強領導,責任到人,全面推動工作深入開展。
――質監部門要認真履行質量立省領導組辦公室的職責,協調各職能部門,統籌安排質量立省各項工作。要認真組織實施本方案,廣泛宣傳國家和省關於做好質量工作的方針、政策,制訂質量工作發展規劃,牽頭組織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名牌戰略和標準化戰略。要加強企業質量、計量、標準化、認證認可等基礎工作,加強全省技術機構發展規劃和監督管理,加大食品、特種設備的安全監管力度,發揮打假主力軍作用,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使質量立省工作取得實效。同時,要會同監察部門做好質量立省的考核工作。
――宣傳部門要加大對質量立省工作的宣傳力度,通過新聞媒體及時報導質量立省工作進程,引導全社會重視質量、支持質量工作,提高全民質量意識,形成“質量振興、人人有責”的良好社會氛圍。
――發展改革部門要把質量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畫。對全省技術機構建設、名優企業申報省級重點項目予以大力支持。
――經委要制定行業質量振興規劃,引導企業走質量效益型道路,制定實施扶持名優企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和措施。對名優企業申報國債貼息項目、省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和技改貼息安排方面予以優先扶持。要積極引導企業開展技術改造、自主創新、節能降耗活動。
――財政部門要逐步加大對質量工作的經費支持,加大對技術機構建設的投入,增加實施名牌戰略、產品監督檢查、打假治劣、認證認可、標準制訂及推廣實施等專項經費,落實打假舉報獎勵資金,及時、足額落實省人民政府各項質量獎勵政策資金。
――建設部門要建立勘察、設計、材料、施工、監理、驗收等工程質量責任制,健全各環節質量標準體系。以創建“魯班獎”、“汾水杯”工程為目標,完善建築業名牌示範工程評價機制。建立質量問題責任追究制,確保全省工程質量。
――教育部門要進一步加強質量知識的普及教育,加強高等院校質量相關專業學科建設,努力培養質量人才,服務全省質量事業的發展。
――科技部門要加強技術創新,積極引導企業大力發展和套用高新技術,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要扶持名優企業建立健全企業技術中心,並在科技經費安排上給予重點支持。
――水利部門要明確水利工程建設、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的質量責任,不斷完善水利工程建設標準和技術規範,加強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確保水利工程質量。
――交通部門要加強道路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完善交通運輸業服務標準和規範,引導企業增強服務意識,樹立質量理念,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農業部門要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投入,推進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標準化生產示範區、養殖示範區和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要加強農產品及其產地環境質量安全監管,大力推進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及有機農產品認證工作,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林業部門要加強林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不斷完善林業建設標準和規範,建立營造林和林木種苗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和工程質量評價機制,實施科學管理,確保林業工程質量。
――商務部門要加強對批發、零售、餐飲、住宿等行業的監督管理,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鼓勵名優企業出口創匯。
――工商部門要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嚴厲查處無證無照及不正當市場競爭等擾亂市場秩序和損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
――環保部門要認真落實環保目標責任制,進一步完善各類環境評價標準及污染物排放標準,做好環境質量監測和監督工作。鼓勵企業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推廣清潔生產的工藝和技術。
――食品藥品監管、鹽業、菸草等部門要發揮各自職能,加強對食品藥品、保健品、醫療器械、食鹽、菸草等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管,確保市場供應和質量安全。
――國防科工辦和中小企業局要引導本行業內企業加強計量、標準、質量等技術基礎工作,大力實施質量興企,推動行業整體質量水平穩步提升。
――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要加強進出口產品質量檢驗檢疫和監督管理,支持名優企業創建國家出口免驗商品。要強化疫情及口岸各種安全問題的風險評估與預警機制,密切關注國內外疫情動態。加強衛生和進口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確保進口食品安全。
――安監部門要大力宣傳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積極引導企業不斷完善安全生產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努力提高安全生產水平。
――衛生、旅遊、通信、金融、保險等部門和單位要全面建立、健全和推廣服務標準,大力開展服務標準化示範單位創建活動,加強質量信用體系建設,積極培育服務名牌。
――統計部門要逐步把重要質量指標納入全省統計範圍,廣泛收集質量信息數據,並會同質監部門積極探索建立質量指標評價體系,加強對質量立省工作的科學指導。
――工、青、婦等團體要充分發揮群團組織作用,廣泛開展質量宣傳教育,表彰質量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營造應有的社會氛圍。
――公安、司法等部門要加強與相關質量監管部門的協同配合,嚴厲打擊涉及產品、工程、服務、環境等各行業各領域的違法犯罪行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狠抓工作落實。地方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質量工作的領導,將質量工作納入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認真組織落實。要建立質量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通報質量立省工作的進展情況,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推動質量工作發展。
(二)明確責任目標,嚴格考核獎懲。省人民政府與各市人民政府、省直各有關部門簽訂《質量立省工作目標責任書》,各市、縣人民政府也要與本級政府各職能部門和下一級政府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地方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是質量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是直接責任人。省質量立省領導組根據本方案制定相應的考核辦法和考核細則,按期對各地、各部門工作情況進行督查、考核,考核結果定期向社會公布,並納入地方和部門主要領導政績考核體系。
(三)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政策體系。根據質量立省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快質量地方性法規草案的調研和政府規章的制訂工作。結合全省質量發展現狀,建立健全質量管理執法監督機制,不斷完善質量政策支撐體系,為質量立省工作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四)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各級宣傳部門要加大對質量工作的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作用,利用“質量月”、“3.15”、“世界標準日”等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廣泛宣傳質量法律法規,宣講質量知識,努力形成政府、企業重視質量,新聞媒體宣傳質量,社會、百姓關注質量的濃厚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