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年齡
拼音:niánlíng
注音:ㄋㄧㄢˊ ㄌㄧㄥˊ
英文:Age
基本解釋
解釋:人或動植物所生存的年數。
現也指某物品從生產到現在的時間。
年齡:老年人往往更加幸福。隨著歲月的流逝,老年人逐漸學會了抓住使其幸福的事情,放棄容易產生麻煩和不幸的事情。
引證解釋
指人或其他生物已經生存的年數。
南朝 梁 沈約 《奉華陽王外兵》詩:“餐玉駐年齡,吞霞反容顏。”
宋 陸游《乞祠祿札子》:“實緣年齡衰邁,氣血凋耗,夏秋之際,痼疾多作。”
魏巍《火與火》:“他毫不猶豫地說:‘我要當一個人民軍的戰士。’可是我們說:‘你的年齡是不夠的呀!’”
年齡分類
在靈魂醫學這部專著中人類計算年齡方法大致有4種:
曆法年齡
即年代年齡或者說
時序年齡——為出生後按日曆計算的年齡,也叫實足年齡,是最常用的計算年齡的方法,簡單,易掌握,也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記載。
生物年齡
(壽命)即生理學年齡:這是根據正常人體生理學上和解剖學上發育狀態所推算出來的年齡,表示個體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實際衰老程度,可用來預計某一個體未來的健康狀況,估計其壽命。如一位實際年齡60歲的人,
生物年齡可能是60歲,也可能是50歲,也可能是70歲。
心理年齡
是心理學“智力測驗”中的術語,指根據標準化智力測驗量表測得的結果來衡量人體的智力水平,把心理學年齡與
曆法年齡相對照,就能看出智力絕對水平的高低。
心理年齡是指人的整體心理特徵所表露的年齡特徵,與實際年齡並不完全一致。人的一生共經歷8個心理時期,即胎兒期、乳兒期、幼兒期、學齡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每個心理年齡期都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如幼兒期天真活潑;青少年期自我意識增強,身心飛躍突變,心理活動進入劇烈動盪期;進入老年期,心理活動趨向成熟穩定、老成持重、身心功能彈性降低、情感容易傾向憂鬱、猜疑。自測表是測試每個人的心理年齡的量表。
相對年齡
即靈魂醫學(soul medicine)相對有效年齡(壽命),是指人類區別於其它生物(主要包括動物)的、由最高級
靈魂所支配進行的、符合人類社會倫理道德規範以及有利於自然、社會良性發展的各種生命活動包括腦力活動所占用的時空。
計算方法
隨著全球人口平均壽命的延長和老齡化的加劇,WHO對年齡分期進行了重新劃定,規定44歲以內為青年人,45~59歲為中年人(壯年期),60~74歲為年輕老人,75~89歲為真正老人,9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100歲以上為百歲老人。
虛歲年齡
中國在習慣上常用的年齡計算方法,按出生後所經歷的日曆年頭計算,即生下來就算1歲,以後每過一次新年便增加1歲。一般按農曆新年算,也有按公曆算的。例如,12月末出生的嬰兒,出生後就算1歲,過了公曆1月1日或當地農曆新年又算1歲。這樣,嬰兒出生才幾天,已算虛歲2歲了。這種計算方法較為實用。
周歲年齡
又稱實足年齡,指從出生到計算時為止,共經歷的周年數或生日數。例如,1990年7月1日零時進行人口普查登記,一個1989年12月15日出生的嬰兒,按虛歲計算是2歲,實際剛剛6個多月,還未過一次生日,按周歲計算應為不滿1周歲,即0歲。周歲年齡比虛歲年齡常常小1~2歲,它是
人口統計中常用的年齡計算方法。
確切年齡
指從出生之日起到計算之日止所經歷的天數。它比周歲年齡更為精確地反映人們實際生存的時間,但由於其統計匯總時較為繁瑣,故人口統計中使用甚少。在實際生活中,人們除對不滿1周歲的嬰兒,特別是不滿1個月的新生兒常常按月日計算外,一般不按日計算
確切年齡。
成人禮
男子的“冠禮”和女子的“笄禮”:
人生禮儀中最重要的是男子的“冠禮”和女子的“笄禮”。冠禮和笄禮,說穿了,就是改變髮式。清代以前,古人是留全發的。嬰兒生下三個月後,要選擇黃道吉日,剪一次頭髮,只保留兩小撮。這兩小撮頭髮,男孩留在左右兩邊,有如牛頭;女孩則一前一後,有如馬首,叫“羈”。也有按男左女右的方位只留一小撮的。 剪去的頭髮長出以後,便不再剪,而是向兩邊分梳,長齊眉毛,叫做“兩髦”。所以兒童又叫“童髦”。或者把“兩髦”總束起來,扎在頭上,一邊一束。男孩狀如獸角,叫做“總角”;女孩狀如樹椏,叫做“丫頭”。所以孩童時代又叫“總角之時”,年幼或地位低的女孩又叫“丫頭”、“女娃”。
男孩長到二十歲,女孩長到十五歲,就要舉行“冠禮”和“笄禮”。冠笄之前,要先用“筮法”來決定日期和加冠加笄的來賓,叫“筮日”和“筮賓”。屆時,來賓就在一定的禮儀程式中把規定的服飾授予該青年,並為他們取一個“字”。賓取之字與父取之名,一般都有一定的聯繫。有了字,也就有了尊稱。直到民國年間,中國人如要表示尊敬和客氣,都要稱對方的字,有如俄國人之稱“父名”。卑者對尊者說話,只能稱字,且字之後還要加職銜,或加先生。尊者對卑者說話,則直呼其名,不稱字。但是,無論尊卑,自稱都不能稱字,如果自己稱字,便是失禮,也是大笑話。
以此觀之,古人15乃成童(束髮)之年,也就是說不再是孩童,即束髮入學。在《大戴禮記·保傅》中道:“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男子以二十舉行“冠禮”,即加冠,可從業、從事、為官等矣。古人常
指腹為婚,或者說早訂婚約,待成年後再成婚。多半以男子十八(或者二十),女子十五(或者十六)。
比喻稱謂
五十知天命
七十古稀
未滿周歲的兒童――襁褓
10歲(女)——髻年
13—15歲——舞勺之年
24歲(女)――花蓓(信)年華
90歲――鮐(台,駘)背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