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左思(約250~305)字太沖,齊國臨淄(今
山東淄博)人,西晉詩人。左思家世儒學,出生寒微。其父
左熹,字彥雍,起於小吏,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陽太守等。少時曾學書法鼓琴,皆不成,後來由於父親的激勵,乃發憤勤學。左思貌醜口訥,不好交遊,但辭藻壯麗,曾用一年時間寫成《
齊都賦》(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見《
水經注》及《
太平御覽》)。泰始八年(272年)前後,因其妹
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曾任秘書郎。元康年間,左思參與當時文人集團“二十四友”之游,並為賈謐講《漢書》。元康末年,賈謐被誅,左思退居宜春里,專意典籍。後齊王召為記室督,他辭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年),河間王
司馬顒部將張方進攻洛陽,左思移居
冀州,數年後被殺了。有《左太沖集》。
史籍記載
原文
左思,字太沖,
齊國臨淄人也。其先齊之公族有左右公子,因為氏焉。家世儒學。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國小鐘、胡書及鼓琴,並不成。雍謂友人曰:"思所曉解,不及我少時。“思遂感激勤學,兼善陰陽之術。貌寢,口訥,而辭藻壯麗。不好交遊,惟以閒居為事。造《齊都賦》,一年乃成。復欲賦
三都,會妹棻入宮,移家京師,乃詣
著作郎張載,訪岷邛之事。遂構思十年,門庭籓溷,皆著筆紙,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見不博,求為秘書郎。及賦成,時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謝班張,恐以人廢言,安定皇甫謐有高譽,思造而示之。謐稱善,為其賦序。張載為注《魏都》,劉逵注《吳》《蜀》而序之曰:”觀中古以來為賦者多矣,相如《子虛》擅名於前,班固《兩都》理勝其辭,張衡《二京》文過其意。至若此賦,擬議數家,傅辭會義,抑多精緻,非夫研核者不能練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統其異。世鹹貴遠而賤近,莫肯用心於明物。斯文吾有異焉,故聊以餘思為其引詁,亦猶胡廣之於《官箴》,
蔡邕之於《典引》也。”陳留衛權又為思賦作《略解》,序曰:“余觀《三都》之賦,言不苟華,必經典要,品物殊類,稟之圖籍;辭義瑰瑋,良可貴也。有晉徵士故太子中庶子安定皇甫謐,西州之逸士,耽籍樂道,高尚其事,覽斯文而慷慨,為之都序。中書著作郎安平張載、中書郎濟南劉逵,並以經學洽博,才章美茂,鹹皆悅玩,為之訓詁;其山川土域,草木鳥獸,奇怪珍異,僉皆研精所由,紛散其義矣。余嘉其文,不能默已,聊藉二子之遺忘,又為之《略解》,祗增煩重,覽者闕焉。”自是之後,盛重於時,文多不載。司空張華見而嘆曰:“班張之流也。使讀之者盡而有餘,久而更新。”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初,陸機入洛,欲為此賦,聞思作之,撫掌而笑,與弟雲書曰:“此間有傖父,欲作《
三都賦》,須其成,當以覆酒甕耳。”及思賦出,機絕嘆伏,以為不能加也,遂輟筆焉。
秘書監賈謐請講《漢書》,謐誅,退居宜春里,專意典籍。齊王冏命為記室督,辭疾,不就。及張方縱暴都邑,舉家適冀州。數歲,以被殺,。
翻譯
左思,字太沖,是齊國臨淄人。他的祖先齊國的王族中有左、右公子,就以“左”為家族這一分支的姓。左思的家族世代學習儒學。父親左雍,小吏出身,憑藉自己的才能被提拔為殿中侍御史。
左思小時候學習鐘、胡書及鼓琴,都沒有學成。父親左雍對朋友說:“思兒所知道懂得的,不如我小時候。”左思於是受到刺激,勤奮學習,同時擅長道家的陰陽術。左思相貌難看,不善言辭,但是寫的文章卻辭藻壯麗。他也不喜歡與人來往,有空就呆在家裡。
左思寫《
齊都賦》,寫了一年才寫成。再想寫
三都賦,恰逢妹妹左棻被召入宮中,左思全家搬到京城,於是就去拜見著作郎張載,向他討教四川的情況。於是構思十年,家門口,庭院裡,廁所里,都擺放著筆和紙,偶爾想出一句,馬上就記錄下來。左思自己認為見識不廣,就要求擔任秘書郎一職。等到《三都賦》寫成,當時的人並未重視它。左思認為自己的文章不比班固張衡遜色,左思擔心因為自己的地位低微會導致自己的文章被埋沒,安定的皇甫謐在洛陽有很高的聲譽,左思前往拜訪,把《三都賦》呈給皇甫看。
皇甫謐稱讚賦寫得好,為他的賦寫了序。
張載為其中的《魏都賦》作了注釋,劉逵為其中的《吳都賦》《蜀都賦》作了注釋,並為之作序說:“觀戰國以來,作賦的人太多了,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兩都賦》道理勝過文辭,張衡的《二京賦》文采超過立意。至於這篇賦作,比擬諸家,或運用辭藻表現思想,或運用事實闡發意蘊,也頗有情致,不精研細審的人不能詳知這篇賦作中蘊含的深意遠旨,不通曉眾物的人不能統攝這篇賦作中涉及的殊物異聞。世人都崇尚古代的作品,看不起當世之人的創作,沒有人肯花心思了解作品實質。”陳留人衛權又為左思此賦作了《略解》……從此以後,《三都賦》被時人稱譽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記載。司空張華見到此賦,感嘆說:“左思是班固、張衡之流的人物,(此賦)能使誦讀的人感覺文已盡而意有餘,歷時越久,越有新意。”於是豪門貴族之家爭相傳閱抄寫,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價格大漲。
起初,
陸機到了洛陽,想寫三都賦,聽說左思也在寫三都賦,就拍著手直笑,在給弟弟陸雲的信中說:“這裡有一個粗鄙之人,想寫《三都賦》,等他寫成之後,我將用它來封蓋酒瓮呢。”等待左思的賦寫出,陸機從心底嘆服,認為自己無法超過左思,就擱筆不寫了。
秘書省長官賈謐請他主講《漢書》,賈謐(在“八王之亂”中)被誅殺後,左思退居宜春里,一門兒心思撲在典籍上。等到張方肆意暴虐,禍害京都洛陽,左思將全家人搬到冀州。幾年後,被殺,。
文學成就
作品概述
左思出身寒門,雖有很高的文學才華,卻在當時的
門閥制度下屢不得志,只好在詩中表述自己的抱負和對權貴的蔑視,歌頌
隱士的清高。左思所作琴曲有《招隱》,收入《
神奇秘譜》之中,並在解題中引錄了他的兩首同名詩,此外,《
秋月照茅亭》《
山中思友人》也有人認為是他的作品,這些作品中都貫穿著隱逸思想。左思作品舊傳有集5卷,今存者僅賦兩篇,詩14首。《
三都賦》與《
詠史》詩是其代表作。左思的作品收錄於清人
嚴可均所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和
逯欽立所輯《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賦
《
晉書·左思傳》載,他曾以10年時間寫出《三都賦》,“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三都賦》的寫作時間,《晉書·左思傳》和《
世說新語·文學》篇注引《左思別傳》的說法很不一致。據今人
傅璇琮考證,《三都賦》成於
太康元年(280年)滅吳之前。此外,今人
姜亮夫認為作於291年(《陸平原年譜》),
劉文忠認為作年“難以確定”(《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左思》)。左思在序中批評前人作賦“侈言無驗,雖麗非經”,提出作賦應“貴依其本”、“宜本其實”。在寫作此賦過程中,他曾向到過蜀地的
張載請教岷邛之事;又求為秘書郎,以便博覽
方誌群書。因此《
三都賦》體制宏大,事類廣博。他那種強調徵信求實的文學主張雖不免偏激,但也使《三都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國時期的社會生活狀況。《三都賦》問世後,
張華讚嘆不已,嘆道:“班張之流也。使讀之者盡而有餘,久而更新。”,
皇甫謐為之作序,張載、
劉逵作注;
衛權作略解。一時間豪富人家競相傳寫,以致“
洛陽紙貴”。這除了《三都賦》本身的富麗文采及當時文壇重賦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包含了當時朝野上下關心矚目的內容:進軍
東吳、統一全國。此賦的寫作手法及風格雖與
班固的《
兩都賦》及
張衡的《
二京賦》相似,但它的思想主題則不是傳統的“勸百諷一”。因此《三都賦》在後期大賦中具有重要地位。左思另有一篇抒情小賦《
白髮賦》,語言樸實、行文幽默、感情含蓄,與《三都賦》完全不同。它採用頭髮與人對話的寓言體,尖銳地抨擊“靡不追榮,貴華賤枯”的社會現實。
詩
左思詩歌代表作品是《
詠史》詩8首,見於《文選》。《詠史》自
班固以來大抵是一詩詠一事,在客觀事實的複述中略見作者的意旨,而左思的《詠史》錯綜史實,融會古今,連類引喻,“詠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見”(
沈德潛《
古詩源》)。左思早年有著強烈的用世之心,自認才高志雄,“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第1首),希望有所作為。但是在
門閥制度的壓抑下,他始終懷才不遇。在《詠史》詩第2首中,他以“鬱郁
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的藝術形象,深刻地揭露“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現象;在第7首中他借詠古代賢士的坎坷遭遇,沉痛地指出:“何世無奇才,遺之在
草澤。”對扼殺人才的黑暗現實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其筆鋒之尖銳,在兩晉南北朝是不多見的。《詠史》詩還借詠古人,闡明自己的生活態度和志向,聲稱:“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所以梁代評論家
鐘嶸說左思“文典以怨,頗為精切,得諷喻之致”(《
詩品》)。形容陶淵明有“左思風力”,也說明了左思詩歌的風骨剛健,有建安遺風。
明清之際
王夫之曾說:“三國之降為西晉,文體大壞,古度古心,不絕於來茲者,非泰沖其焉歸?”(《古詩選評》)左思《詠史》詩的這種風格被鐘嶸稱為“
左思風力”。“左思風力”曾對
陶淵明產生過影響。左思所創造的“澗底松”這一藝術形象也被南朝
范雲、初唐
王勃借用來抒發懷才不遇的苦悶。
左思另有《招隱》詩兩首,文筆流麗,其中“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很受後人讚賞。《
嬌女詩》一首,語言樸素,感情真摯,對小女兒的疼愛之情躍然紙上。
陶淵明的《
責子》、
杜甫的《
北征》、
李商隱《
驕兒詩》等,都受到它的一定影響。此外他還有《
雜詩》一首,《悼離贈妹》詩二首。前者風格與《詠史》相近,後者是四言詩,典雅凝重。
家庭成員
父親
妹妹
妻子
翟氏
兒子
左髦,字英髦,長子。
左聰奇,字驃卿,次子。
女兒
左芳,字惠芳,長女。
左媛,字紈素,次女。
相關典故
在西晉
太康年間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學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
三都賦》,在京城洛陽廣為流傳,人們嘖嘖稱讚,競相傳抄,一下子使紙昂貴了幾倍。原來每刀千文的紙一下子漲到兩千文、三千文,後來竟傾銷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買紙,抄寫這篇千古名賦。
然而,左思寫成《
三都賦》卻是歷經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視的;沒有伯樂識才,也許這篇《三都賦》便成為一堆廢紙,不得流傳。
在左思小時候,他父親就一直看不起他。父親左雍從一個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見兒子身材矮小,貌不驚人,說話結巴,倒顯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樣子,常常對外人說後悔生了這個兒子。及至左思成年,左雍還對朋友們說:“左思雖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識和道理,還不如我小時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這種鄙視,開始發憤學習。當他讀過東漢班固寫的《兩都賦》和張衡寫的《兩京賦》,雖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氣魄,華麗的文辭,寫出了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的京城氣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虛而不實、大而無當的弊病。從此,他決心依據事實和歷史的發展,寫一篇《
三都賦》,把三國時魏都
鄴城、蜀都成都、吳都南京寫入賦中。
為寫《
三都賦》,使得
筆筆有著落有根據,左思開始收集大量的歷史、地理、物產、風俗人情的資料。收集好後,他閉門謝客,開始苦寫。他在一個書紙鋪天蓋地的屋子裡晝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個滿意的句子。經過十年,這篇凝結著左思甘苦心血的《
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可是,當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給別人看時,他卻受到了譏諷。當時初入洛陽的
陸機也曾起過寫《
三都賦》的念頭,他聽說名不見經傳的左思寫《三都賦》,給弟弟
陸雲寫信說:“京城裡有位狂妄的傢伙寫《三都賦》,我猜他寫成的東西只能給我用來蓋酒罈子!”
左思的《
三都賦》在文學界品評時,那些文人們一見作者是位無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細看,搖頭擺手,把一篇《三都賦》說得一無是處。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沒,找到了著名文學家張華。
張華先是逐句閱讀了《
三都賦》,然後細問了左思的創作動機和經過,當他再回頭來體察句子中的含義和韻味時,不由得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動了。他越讀越愛,到後來竟不忍釋手了。他稱讚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氣不重文章,他們的話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謐先生很有名氣,而且為人正直,讓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薦給世人!”
皇甫謐看過《
三都賦》以後也是感慨萬千,他對文章予以高度評價,並且欣然提筆為這篇文章寫了序言。他還請來著作郎張載為《
三都賦》中人魏都賦做注,請朱中書郎劉逵為蜀都賦和吳都賦做注。劉逵在說明中說道:“世人常常重視古代人東西,而輕視新事物、新成就,這就是《
三都賦》開始不傳於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薦下,《
三都賦》很快風靡了京都,懂得文學之人無一不對它稱讚不已。甚至以前譏笑左思之人--
陸機聽說後,也細細閱讀一番,他點頭稱是,連聲說;“寫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斷定若自己再寫《
三都賦》決不會超過左思,便停筆不寫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將它貶得一錢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時。這其中當然有鑑別力高低人區別,可是更重要人是反映了人們是否重視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識英才的問題。
晉代左思作《齊都賦》一年始成。復以十年之久,作《
三都賦》。在其舍中院內,以及茅廁皆置紙筆,偶得佳句,當即錄之。自認所學不多,便求為宮禁藏書郎。其賦成後,仍未獲士人青睞。左思自認其作不遜於漢時班固與張衡,恐一人之褒貶而遭埋沒。便請文學家張華過目,張華閱後,鹹認為佳作,可媲美班
張之文。復請教當時名士皇甫謐,謐觀後欣然為之作序,自此名聲大噪。由於都城洛陽權貴之家,皆爭相傳抄《
三都賦》,遂使紙價上揚,為此而貴。
左思的《三都賦》更是造成了令政府相當頭痛的“洛陽紙貴”的局面。這篇賦,耗費了左思近十年的心血,為此他專門拜訪專家,又到蜀都、吳都、魏都去實地調查,繼續在家裡掛滿紙筆,以備有靈感來時隨時寫下,可謂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像一則外國小寓言說的一樣:花十年時間畫一幅,一天就可以賣出去,而花一天時間畫一幅畫,可能十年也賣不出去。左思深諳此道理,難怪此賦一經發行,風靡全國,從此,醜男作家終於一鳴驚人,揚眉吐氣了!
作品選摘
詩作
《雜詩》
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
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
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
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鴈翔。
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
壯齒不恆居,歲暮常慨慷。
《招隱詩二首》
一
岩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
白雪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餱糧。幽蘭間重襟。
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
二
經始東山廬。果下自成榛。
前有寒泉井。聊可瑩心神。
峭蒨青蔥間。竹柏得其真。
爵服無常玩。好惡有屈伸。
惠連非吾屈。首陽非吾仁。
相與觀所尚。逍遙撰良辰。
《嬌女詩》
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晳。
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
鬢髮覆廣額,雙耳似連璧。
濃朱衍丹唇,黃吻瀾漫赤。
嬌語若連瑣,忿速乃明劃。
握筆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執書愛綈素,誦習矜所獲。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畫。
飲河期滿腹,貴足不願余。
巢林棲一枝,可為達士模。
《悼離贈妹詩二首》
一
鬱郁岱青。海瀆所經。
陰精神靈。為祥為禎。
峨峨令妹。應期挺生。
如蘭之秀。如芝之榮。
總角岐嶷。齠齔夙成。
厥德伊何。塞淵其慮。
厥聲伊何。日新其譽。
幽思泉涌。乃詩乃賦。
光曜邦族。名馳時路。
翼翼羣媛。是瞻是慕。
匪惟見慕。善誘善導。
斟酌諸姬。言成典誥。
匪唯辭章。多才多巧。
積德彌高。用心彌奧。
伊我之闇。晞妹之曜。
惟我惟妹。寔惟同生。
早喪先妣。恩百常情。
女子有行。實遠父兄。
骨肉之思。固有歸寧。
何悟離拆。隔以天庭。
自我不見。於今二齡。
豈唯二齡。相見未克。
雖同京宇。殊邈異國。
越鳥巢南。胡馬仰北。
自然之戀。禽獸罔革。
仰瞻參商。沉憂內塞。
何以抒懷。告情翰墨。
二
才麗漢班。明朗楚樊。
行顯中閨。名播八蕃。
以蘭之芳。以膏之明。
永去骨肉。內充紫庭。
至情至念。惟父惟兄。
悲其生離。泣下交頸。
桓山之鳥。四子同巢。
將飛將散。悲鳴忉忉。
惟彼禽鳥。猶有號啕。
況我同生。載憂載勞。
將離將別。置酒中袖。
銜杯不飲。涕洟縱橫。
會日何短。隔日何長。
仰瞻曜靈。愛此寸光。
何以為贈。勉以列圖。
何以為誡。申以詩書。
去去在近。上下欷噓。
含辭滿胸。鬱憤不舒。
送爾涉塗。涕泗交集。
雲往雨絕。瞻望弗及。
延佇中衢。愊憶嗚唈。
既乖既離。馳情仿髴。
何寢不夢。何行不想。
靜言永念。形留神往。
優思成疚。結在精爽。
其思伊何。發言流淚。
其疢伊何。寤寐驚悸。
詠爾文辭。玩爾手筆。
執書當面。聊以永日。
文賦
《白髮賦》
星星白髮,生於鬢垂。雖非青蠅,穢我光儀。策名觀國,以此見疵。將拔將鑷,好爵是縻。白髮將拔,惄然自訴:稟命不幸,值君年暮。逼迫秋霜,生而皓素。始覽明鏡,惕然見惡。朝生晝拔,何罪之故?子觀桔柚,一暠一曄,貴其素華,匪尚綠葉。願戢子之手,攝子之鑷。咨爾白髮,觀世之途。靡不追榮,貴華賤桔。赫赫閶闔,藹藹紫廬。弱冠來仕,童髫獻謨。甘羅乘軫,子奇剖符。英英終賈,高論雲衢。拔白就黑。此自在吾。白髮臨欲拔,瞑目號呼:何我之冤,何子之誤!甘羅自以辯惠見稱,不以發黑而名著。
賈生自以良才見異,不以
烏鬢而後舉。聞之先民,國用老成。二老歸周,周道肅清。四皓佐漢,漢德光明。何必去我,然後要榮? 咨爾白髮,事各有以,爾之所言,非不有理。曩貴耆耄,今薄舊齒。皤皤榮期,皓首田裡。雖有二毛,河清難俟。隨時之變,見嘆
孔子。發乃辭盡,誓以固窮。昔臨玉顏,今從
飛蓬。髮膚至昵,尚不克終。聊用擬辭,比之國風。
《蜀都賦》
有西蜀公子者,言於東吳王孫,曰:蓋聞天以日月為綱,地以四海為紀。九土星分,萬國錯跱。崤函有帝皇之宅,
河洛為王者之里。吾子豈亦曾聞蜀都之事歟?請為左右揚搉而陳之。
夫蜀都者,蓋兆基於
上世,開國於
中古。廓
靈關以為門,包玉壘而為宇。帶二江之
雙流,抗峨眉之重阻。
水陸所湊,兼六合而交會焉;
豐蔚所盛,茂八區而庵藹焉。
於前則跨躡犍牂,
枕倚交趾。經途所亘,五千餘里。山阜相屬,含溪懷谷。崗巒糾紛,觸石吐雲。郁葐蒕以翠微,崛巍巍以峨峨。乾
青霄而秀出,舒丹氣而為霞。
龍池瀑濆其隈,漏江伏流潰其阿。汩若湯谷之揚濤,沛若濛汜之涌波。於是乎邛竹緣嶺,菌桂臨崖。旁挺龍目,
側生荔枝。布綠葉之萋萋,結朱實之離離。迎隆冬而不凋,常曄曄以猗猗。孔翠群翔,犀象競馳。白雉朝雊,猩猩夜啼。金馬騁光而絕景,碧雞儵忽而曜儀。火井沈熒於幽泉,高爓飛煽於天垂。其間則有虎珀丹青,江珠
瑕英。
金沙銀礫,符采彪炳,
暉麗灼爍。
於後則卻背華容,北指崑崙。緣以
劍閣,阻以石門。流漢湯湯,驚浪雷奔。望之
天回,即之雲昏。水物殊品,鱗介異族。或藏蛟螭,或隱碧玉。
嘉魚出於丙穴,良木攢於褒谷。其樹則有
木蘭梫桂,杞櫹椅桐,椶枒楔樅。楩柟幽藹於谷底,松柏蓊鬱于山峰。擢修乾,竦長條。扇飛雲,拂輕霄。羲和假道
於峻歧,陽烏回翼乎
高標。巢居棲翔,聿兼
鄧林。穴宅奇獸,窠宿異禽。
熊羆咆其陽,鵰鶚鴥其陰。猿狖騰希而競捷,虎豹長嘯而永吟。
於東則
左綿巴中,百濮所充。外負
銅梁於
宕渠,內函要害於膏腴。其中則有
巴菽巴戟,靈壽桃枝。樊以蒩圃,濱以
鹽池。蟞蛦山棲,黿龜水處。潛龍蟠於沮澤,應鳴鼓而興雨。丹沙赩熾出其阪,蜜房郁毓被其阜。山圖采而得道,
赤斧服而不朽。若乃剛悍生其方,風謠尚其武。奮之則賨旅,玩之則渝舞。
銳氣剽於中葉,蹻容世於
樂府。
於西則右挾
岷山,涌瀆發川。陪以
白狼,夷歌成章。坰野草昧,林麓黝儵。交讓所植,蹲鴟所伏。百藥灌叢,
寒卉冬馥。
異類眾伙,於何不育?其中則有青珠
黃環,碧砮芒消。或豐綠荑,或蕃丹椒。麋蕪布濩於中阿,風連
莚蔓於蘭皋。紅葩紫飾,柯葉漸苞。敷橤葳蕤,落英飄颻。神農是嘗,盧跗是料。芳追氣邪,味蠲癘痟。
其封域之內,則有原隰墳衍,通望彌博。演以潛沬,浸以綿雒。溝洫脈散,疆里綺錯。黍稷油油,稻莫莫。指渠口以為雲門,灑滮池而為陸澤。雖星畢之滂遝,尚未齊其膏液。
爾乃邑居隱賑,
夾江傍山。棟宇相望,桑梓接連。家有鹽泉之井,戶有橘柚
之園。其園則林檎枇杷,橙柿梬楟。榹桃函列,梅李羅生。百果甲宅,異色同榮。朱櫻春熟,
素柰夏成。若乃大火流,涼風厲。白露凝,微霜結。紫梨
津潤,樼栗罅發。蒲陶亂潰,若榴競裂。甘至自零,
芬芬酷烈。其園則有
蒟蒻茱萸,瓜疇芋區。甘蔗辛姜,陽蓲
陰敷。日往菲薇,月來扶疏。任土所麗,眾獻而儲。
其沃瀛則有攢蔣叢蒲,綠菱紅蓮。雜以
蘊藻,糅以苹蘩。總莖柅柅,裛
葉蓁蓁。蕡實時味,王公羞焉。其中則有鴻儔鵠侶,振鷺鵜鶘。晨鳧旦至,候雁銜蘆。木落
南翔,冰泮北徂。雲飛水宿,哢吭清渠。其深則有白黿命鱉,玄獺上祭。鱣鮪鱒魴,鮷鱧鯊鱨。差鱗次色,錦質報章。躍濤戲瀨,中流相忘。
於是乎
金城石郭,兼帀中區。既麗且崇,實號成都。辟二九之通門,畫方軌之廣塗。營新宮於爽塏,擬承明而起廬。結
陽城之延閣,飛觀榭乎雲中。開高軒以臨山,列綺窗而瞰江。內則議殿爵堂,
武義虎威。
宣化之闥,崇禮之闈。華闕雙邈,重門洞開。金鋪交映,玉題相暉。外則軌躅八達,里閈對出。
比屋連甍,千廡萬室。亦有甲第,當衢向術。壇宇顯敞,高門納駟。庭扣鐘磬,堂撫琴瑟。匪葛匪姜,疇能是恤?
亞以
少城,接乎其西。市廛所會,萬商之淵。列隧百重,羅肆巨千。賄貨山積,纖麗
星繁。都人士女,袨服靚妝。賈貿墆鬻,
舛錯縱橫。異物崛詭,奇於八方。布有
橦華,麫有桄榔。邛杖傳節於大夏之邑,蒟醬流味於
番禺之鄉。輿輦雜沓,冠帶
混並。累轂疊跡,
叛衍相傾。喧譁
鼎沸,則哤聒宇宙;囂塵
張天,則埃壒曜靈。闤闠之里,伎巧之家。百室離房,機杼相和。貝錦斐成,濯色
江波。
黃潤比筒,籯金所過。
侈侈
隆富,卓鄭埒名。公擅山川,貨殖
私庭。藏鏹巨萬,鈲摫兼呈。亦以財雄,翕習邊城。三蜀之豪,時來時往。養交都邑,結儔附黨。劇談戲論,
扼腕抵掌。出則連騎,歸從百兩。若其舊俗,終冬始春。
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嘉賓。金罍中坐,餚煙四陳。觴以清醥,鮮以紫鱗。羽爵執競,絲竹乃發。巴姬彈弦,漢女擊節。起西音於促柱,歌江上之飉厲。紆長袖而屢舞,翩躚躚以裔裔。合樽促席,引滿相罰。樂飲今夕,一醉
累月。
若夫王孫之屬,郤公之倫。從禽於外,巷無居人。並乘驥子,俱服魚文。玄黃異校,結駟繽紛。西逾金堤,東越玉津。朔別期晦,匪日匪旬。蹴蹈蒙籠,涉寥廓。鷹犬倏眒,罻羅絡幕。毛群陸離,羽族紛泊。翕響揮霍,中網林薄。屠麖麋,翦旄麈。帶文蛇,跨雕虎。志未騁,時欲晚。追輕翼,赴絕遠。出
彭門之闕,馳九折之阪。經三峽之崢嶸,躡五屼之蹇滻。戟食鐵之獸,射噬毒之鹿。皛
貙氓於葽草,彈言鳥於森木。拔象齒,戾犀角。鳥鎩翮,獸廢足。
殆而朅來相與,第如
滇池,集於江洲。試水客,艤輕舟。娉江婓,與神遊。罨翡翠,釣鰋鮋。下高鵠,出潛虬。吹洞簫,發棹謳。感鱘魚,動陽侯。騰波沸涌,珠貝汜浮。若
雲漢含星,而光耀洪流。將饗獠者,張帟幕,會平原。酌清酤,割
芳鮮。飲御酣,賓旅旋。車馬雷駭,
轟轟闐闐。若
風流雨散,漫乎數百裡間。斯蓋宅土之所安樂,
觀聽之所踴躍也。焉獨三川,為世朝市?
若乃卓犖奇譎,倜儻罔已。一經神怪,一緯人理。遠則岷山之精,上為井絡。天帝運期而
會昌,景福肸饗而興作。碧出萇弘之血,鳥生
杜宇之魄。妄變化而非常,羌見偉於疇昔。近則江漢
炳靈,世載其英。蔚若相如,皭若君平。王褒韡曄而秀髮,
楊雄含章而挺生。幽思絢道德,摛藻掞天庭。考四海而為儁,當中葉而擅名。是故游談者以為譽,造作者以為程也。至乎臨谷為塞,因山為障。峻岨塍埒長城,豁險吞若
巨防。一人守隘,萬夫莫向。公孫躍馬而稱帝,劉宗下輦而自王。由此言之,天下孰尚?故雖兼
諸夏之富有,猶未若茲都之無量也。
蓋詩有六義焉,其二曰賦。楊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班固曰:“賦者,古詩之流也。”。先
王采焉,以觀土風。見“綠竹猗猗”於宜,則知衛地淇澳之產;見“在其
版屋”,則知
秦野西戎之宅。故能居然而辨八方。
然相如賦
上林而引“盧橘夏熟”,楊雄賦
甘泉而陳“玉樹青蔥”,班固賦西都而嘆以出比目,張衡賦西京而述以游海若。假稱珍怪,以為潤色,若斯之類,匪啻於茲。考之果木,則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則出非其所。於辭則易為藻飾,於義則虛而無徵。且夫
玉卮無當,雖寶非用;侈言無驗,雖麗非經。而論者莫不詆訐其研精,作者大氐舉為憲章。
積習生常,有自來矣。
余既思摹二京而賦三都,其山川城邑則稽之地圖,其鳥獸草木則驗之方誌。風謠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長者,莫非其舊。何則?發言為詩者,詠其所志也;美物者貴依其本,贊事者宜本其實。匪本匪實,覽者奚信?且夫任土作貢,虞書所著;辯物居方,周易所慎。聊舉其一隅,攝其體統,歸諸詁訓焉。
歷史評價
劉勰:左思其才,業深覃思,盡銳於《三都》,拔萃於《詠史》。
王夫之:三國之降為西晉,文體大壞,古度古心,不絕於來茲者,非太沖其焉歸?
劉大傑:在兩晉偏重形式主義的年代裡,只有左思一人,獨標異幟,出現於當時的詩壇,實有卓爾不群的氣概。他現存的作品雖不多,但大都富於諷諭寄託,具有建安、正始的風骨和傳統。
相關爭議
左思之表字,《晉書》作太沖,而出土的《左棻墓誌》作泰沖。考當時應並無太字字形,僅有“大”字與“泰”字同音而常被作為“泰”字簡寫,現史書記載的“太”字應均為後世所改。兩種記載並存時,當以“泰”字為正。其餘諸如
夏侯玄(《三國志》作太初)、
周昕(《會稽典錄》作大明)、
郭奕(《晉書》作大業)、
荀組(《晉書》作大章)皆是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