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政治,現任領導,友好城市,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民俗文化,地方文化,節日活動,文保非遺,名優特產,風景名勝,概述,景點景區,文化場館,當地名人,歷史名人,近當代,學術界,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民國十四年(1925年)屬
東海道。1928年廢道。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19日,成立膠東軍政委員會。2月3日,日軍侵占煙臺。
民國三十年(1941年)2月6日,成立膠東行政聯合辦事處。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7月,成立膠東區行政公署,轄東海、西海、南海、北海4個專區。
膠東行政區劃圖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24日,
八路軍解放煙臺,煙臺成為八路軍解放得最早、最大的沿海港口城市。
1950年,建立文登、
萊陽專區和
煙臺市。1956年文登、萊陽專區合併為萊陽專區。1958年萊陽專區、煙臺市合併為
煙臺地區。
1983年8月30日 地級煙臺市設立1983年8月30日,經國務院(83)國函字175號檔案批准,撤銷煙臺地區,組建省轄地級煙臺市,實行市管縣體制。將原煙臺地區的榮成、文登、乳山、牟平、海陽、萊陽、棲霞、招遠、黃縣、蓬萊、掖縣、長島等12個縣劃歸煙臺市管轄;威海市改為省轄(縣級)市,由煙臺市代管;將原煙臺地區的萊西縣劃歸青島市管轄。同時,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魯政[1983]115號檔案原煙臺市改為芝罘區,原福山縣改為福山區。11月1日,中共煙臺市委、煙臺市人民政府正式掛牌對外辦公。1987年6月,國務院決定組建省轄地級威海市,煙臺市所屬的榮成、文登、乳山3縣劃歸威海市管轄。
1983年11月,撤銷煙臺地區,煙臺市改為地級市;將原煙臺地區的
牟平縣等12縣劃歸煙臺市管轄;
威海市仍為縣級市;原縣級煙臺市改為
芝罘區;撤銷
福山縣,其行政區域併入煙臺市;將
萊西縣劃歸青島市。1987年2月20日,撤銷
萊陽縣,設立萊陽市。
1987年6月15日,將
威海市升為地級市。將煙臺市的榮成、文登、乳山3縣劃歸威海市管轄。
1988年4月,撤銷
掖縣,設立萊州市。1991年11月30日,撤銷
蓬萊縣,設立蓬萊市。1991年12月21日,撤銷
招遠縣,設立招遠市。1995年11月30日,撤銷
棲霞縣,設立棲霞市。1996年4月29日,撤銷
海陽縣,設立海陽市。1994年7月2日,撤銷牟平縣,將牟平縣的萊山、解甲莊兩鎮成建制劃出後設立煙臺市牟平區,區政府駐寧海鎮;設立萊山區,轄原牟平縣的萊山鎮、解甲莊鎮和芝罘區的初家鎮,區政府駐初家鎮。
2000年4月28日,民政部(民函[2000]54號)批覆同意煙臺市政府機關臨時遷入萊山區芙蓉路6號區政府辦公樓。
行政區劃
根據2020年3月,民政部行政區劃查詢平台顯示,煙臺市轄4區、1縣、7個縣級市。市政府駐地萊山區。
煙臺市區行政區劃一覽 |
區劃名稱
| 面積(平方千米)
|
| 174.43
|
| 482.83
|
| 1511
|
| 279.62
|
| 56
|
| 893
|
| 1734
|
| 1928
|
| 1128
|
| 1433.18
|
| 2017
|
| 1886.84
|
統計截至2020年2月,參考資料來源 |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煙臺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位於東經119°34′~121°57′,北緯36°16′~38°23′。東連威海,西接濰坊,西南與青島毗鄰,北瀕渤海、黃海,與遼東半島對峙,並與大連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衛首都北京的海上門戶。最大橫距214千米,最大縱距130千米。總面積1.37萬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2722.3平方千米。海岸線曲長702.5千米,海島曲長206.62千米。
地形地貌
煙臺地形為低山丘陵區,山丘起伏和緩,溝壑縱橫交錯。山地占總面積的36.62%,丘陵占39.7%,平原占20.78%,窪地占2.90%。低山區位於市域中部,主要由
大澤山、艾山、羅山、
牙山、
磁山、蛤㠠
(山盧)山
、嶛
(山昔)山、
崑嵛山、玉皇山、
招虎山等構成,山體多為花崗岩,海拔在500米以上,最高峰為崑嵛山,海拔922.8米。丘陵區分布於低山區周圍及其延伸部分,海拔100~300米,起伏和緩,連綿逶迤,山坡平緩,溝谷淺寬,溝谷內沖洪積物發育,土層較厚。煙臺市域降水較充沛,空氣濕潤,氣候溫和。
水文
煙臺市域內中小河流眾多,長度在5千米以上河流121條,其中流域面積3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有
五龍河、
大沽河、
大沽夾河、
王河、
界河、
黃水河和
辛安河。主要河流以綿亘東西的崑嵛山、牙山、艾山、羅山、大澤山所形成的“膠東屋脊”為分水嶺,南北分流入海。向南流入黃海的有五龍河、大沽河;向北流入黃海的有大沽夾河和辛安河;流入渤海的有黃水河、界河和王河。其特點,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漲暴落,屬季風雨源型河流。
煙臺棲霞蘋果
氣候
煙臺市屬
溫帶季風氣候,與同緯度內陸地區相比具有雨水適中、空氣濕潤、氣候溫和的特點,可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煙臺市年平均降水量524.9毫米,年平均氣溫13.4℃,年平均日照時數2488.9小時。煙臺四季分明,各季氣候獨具特色。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根據2017年7月政府官網顯示,煙臺市土地總面積1.38萬平方千米,其中,耕地44.6883萬公頃,園地23.4039萬公頃,林地22.0915萬公頃,草地6.1784萬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7.0396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5.1728萬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8.8524萬公頃,其他用地11.0878萬公頃。煙臺市人均耕地0.06公頃。
植物資源
根據2017年7月政府官網顯示,煙臺植被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的膠東丘陵栽培植被赤松麻櫟林分區,由於水、熱條件良好,本區域的植被類型和植物資源都比暖溫帶落葉林區的其它處豐富和繁茂。主要森林植被類型有
赤松林、
黑松林、
麻櫟林、
日本落葉松林、糅椴林、
刺槐林、楓楊赤楊林、楊樹林和竹林9個種類。灌叢植被有櫟類、
胡枝子、
杜鵑灌叢、
鵝耳櫪灌叢、堅樺白檀灌叢、牛奶子灌叢、胡枝子灌叢、繡線菊灌叢、紫穗槐灌叢、檉柳灌叢9個類型。煙臺市現有植物資源1349種,其中木本和藤本植物70科457種,草本植物120科742種,栽培植物
(不包括觀賞植物)150種。
動物資源
根據2017年7月政府官網顯示,煙臺境內野生動物資源有脊椎動物524種,其中哺乳動物30種,鳥類377種,爬行類15種,兩棲類8種,425種陸棲脊椎動物。包括國家級和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10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9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42種,省級保護動物51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種。
水資源
根據2017年7月政府官網顯示,煙臺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81毫米,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3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4.8億立方米,地下水12.7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487立方米,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5,屬資源型缺水地區。2015年煙臺市平均降水量567.7毫米,較2015年偏少2.6%,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17.5%,各縣市區降水量棲霞市最大、萊陽市最小,分別是617.8毫米和483.7毫米。煙臺市多年平均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為18.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1億立方米,地下水8.75億立方米,重複計算量1.45億立方米。2015年煙臺市水資源總量為21.79億立方米,較2015年偏少6.06%,較多年平均偏少12.0%。煙臺市現狀年均供水量約9.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08億立方米,地下水4.82億立方米。2015年供水總量8.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7億立方米,地下水4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根據2017年7月政府官網顯示,煙臺市已發現礦產68種,各類礦床點1182處。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35種
(亞礦種39種),其中,能源礦產有煤、油頁岩和地熱3種;金屬礦產有
鐵、
金、
銀、
銅、
鉛、
鋅、
鉬等11種;非金屬礦產有
石墨、
菱鎂礦、
螢石、
磷、
硫鐵礦、天然滷水、水泥用灰岩
(大理岩)、飾面用
大理岩、建築用大理岩、
沸石、
透輝石、
長石、玻璃用石英砂、飾面用花崗岩、滑石、膨潤土、珍珠岩等19種;水氣礦產有礦泉水和地下水等2種。
人口
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1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6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66.9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54萬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42%,比上年提高0.35個百分點。年末戶籍人口653.4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5.73萬人,出生率為8.77‰。
政治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市委書記 | |
市委副書記、市長 | |
市委常委、副市長 | |
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 |
市委常委、市政法委書記 | |
截至2019年1月,參考資料來源
友好城市
國別
| 城市
| 結好日期
| 兩市關係
|
美國
| | 1985年7月25日
| 友好城市
|
日本
| | 1985年7月26日
| 友好城市
|
紐西蘭
| | 1986年9月18日
| 友好城市
|
日本
| | 1993年10月26日
| 友好合作城市
|
俄羅斯
| | 1994年7月29日
| 友好合作城市
|
泰國
| | 1997年11月3日
| 友好城市
|
法國
| | 2005年5月15日
| 友好城市
|
法國
| | 2006年11月28日
| 友好城市
|
德國 | | 2014年12月26日 | 友好城市 |
匈牙利 | | 2014年12月26日 | 友好城市 |
經濟
綜述
經山東省統計局統一核算,2019年煙臺市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據為7653.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5%,增速與全省持平。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50.42億元,比上年增長2.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185.48億元,增長4.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0%,高於全省3.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917.55億元,增長7.1%。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1:42.8:50.1調整為7.2:41.6:51.2,第一產業比重提高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回落1.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1.1個百分點。
2018年,煙臺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6.0%。其中,國有經濟投資增長24.2%,集體經濟投資增長6.1%,股份制經濟投資增長0.4%,港澳台投資增長5.3%,私營個體投資下降1%,外商投資增長18%,其他投資增長7.6%。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下降19.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6.5%,其中工業投資增長5.8%;第三產業投資增長6.1%。基礎設施投資增長0.2%,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6.1%。民間投資增長2.9%,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73.1%。
2018年,煙臺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1元,比上年增長8.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75元,比上年增長7.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5元,比上年增長7.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速5.4%。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383元,比上年增長6.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5%。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9495元,增長5.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899元,增長6.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7%。年末城鎮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8.8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4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0.0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6平方米。
第一產業
2019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85.74億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農業增加值258.36億元,增長4.2%;林業增加值15.31億元,增長8.9%;牧業增加值88.50億元,增長5.7%;漁業增加值188.25億元,減少0.5%;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35.32億元,增長8.8%。
2019年糧食種植面積29.66萬公頃,比上年減少1.12萬公頃。其中,小麥種植面積12.28萬公頃,減少0.91萬公頃;玉米種植面積15.21萬公頃,減少0.54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9.72萬公頃,減少0.16萬公頃。蔬菜種植面積4.01萬公頃,增加0.25萬公頃。
2019年糧食產量172.76萬噸,比上年減少10.51萬噸,減產5.7%。其中,夏糧產量70.56萬噸,減產4.4%;秋糧產量102.20萬噸,減產6.6%。油料產量39.70萬噸,減產3.7%。蔬菜產量229.58萬噸,增產8.3%。水果產量679.47萬噸,增產4.1%,其中蘋果產量573.6萬噸,增產2.6%。
2019年肉類總產量71.44萬噸,比上年增長4.8%。其中,豬肉產量35.56萬噸,減少0.5%;禽肉產量34.05萬噸,增長11.6%。禽蛋產量32.26萬噸,增長14.4%。奶類產量15.78萬噸,增長0.9%。年末生豬存欄238.86萬頭,減少3.0%;生豬出欄434.23萬頭,增長0.8%。
2019年水產品產量177.47萬噸,比上年下降4.7%。其中,海水產品176.62萬噸,下降4.5%;淡水產品0.85萬噸,下降37.0%。在海水產品中,海洋捕撈51.13萬噸,下降1.8%;海水養殖125.49萬噸,下降5.5%。海參產量2.7萬噸,增長2.5%;對蝦產量1.52萬噸,下降11.3%。
2019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779.0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5%。其中大中型拖拉機達到21695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33.73萬噸,減少9.0%。
2020年2月26日,山東省煙臺市煙臺蘋果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被認定為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第二產業
2019年全部工業增加值2719.52億元,比上年增長4.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0%。分門類看,採礦業下降11.3%,製造業增長3.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9.1%。
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3.2%,汽車製造業下降1.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5%,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6.5%,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6.0%,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32.8%,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5.5%,通用設備製造業下降19.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0.4%,橡膠和塑膠製品業下降11.2%。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6.2%,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5%,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比上年增長1.3%。分門類看,採礦業下降8.7%,製造業下降1.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6.0%。
2019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474.82億元,比上年下降0.1%。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756.64億元,比上年增長5.0%。竣工產值428.90億元,比上年增長3.9%。
煙臺山
第三產業
2019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GDP)比重為51.2%,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300.62億元,比上年增長5.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35.72億元,增長9.7%;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11.97億元,增長4.1%;金融業增加值317.31億元,增長6.0%;房地產業增加值505.78億元,增長6.4%。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37.11億元,比上年增長4.4%。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規模以上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71.2%,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6.7%,商務服務業增長13.9%,科技推廣和套用服務業增長46.6%。
2019年民航旅客吞吐量1005.2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9.2%。民航貨郵吞吐量5.71萬噸,增長10.9%。
2019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196.68萬輛,比上年末增長4.2%,其中本年新註冊13.08萬輛,下降1.1%;私人汽車保有量178.22萬輛,增長4.3%。民用轎車保有量106.19萬輛,增長7.6%,其中私人轎車101.56萬輛,增長7.9%。
2019年末公交營運車輛4089輛,營運線路371條,運客量37994.46萬人次,其中市區公交營運車輛2305輛,運客量30061.93萬人次。年末營運出租汽車5413輛,運客量10685.1萬人次,其中市區營運出租汽車2182輛,運客量6106.2萬人次。
2019年郵電業務總量205.79億元,比上年增長36.1%,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95.14億元,增長36.1%。年末固定電話用戶72.92萬戶,增長30.2%;行動電話用戶824.35萬戶,下降3.4%,其中3G和4G行動電話用戶624.82萬戶,下降0.4%。年末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達244.98萬戶,增長7.1%。
2019年全市接待國內外遊客8689.4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6%,實現旅遊總收入1148.5億元,增長12.1%,實現旅遊總消費1211.79億元,增長12.0%。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8年,煙臺市共引進各類人才3.7萬人(大專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職稱),其中碩士以上學歷4051人。新增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畫專家4人、山東省“一事一議”頂尖人才1人、泰山學者和泰山產業領軍人才29人、外專“雙百計畫”人才(團隊)5個、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1人、齊魯首席技師9人、齊魯金融之星6人、齊魯和諧使者13人。全市擁有駐煙“兩院”院士3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畫專家21人、泰山學者和泰山產業領軍人才177人、外專“雙百計畫”人才(團隊)8個、齊魯文化之星110人、齊魯首席技師111人、齊魯鄉村之星45人、齊魯和諧使者27人、齊魯金融之星12人。與高校院所合作研發及轉化技術1325項,其中與雙一流高校、國家級科研院所合作研發及轉化技術545項,約占總量的41.1%。
2018年,煙臺市財政性科技投入28.99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3.8%。全年新增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5家,年末達到169家,其中國家級25家;年末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5家,其中國家級5家;年末省級以上企業重點實驗室18家,其中國家級1家。新增備案山東省院士工作站16家。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獲得山東省科學技術獎22項,其中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4項。全年全市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5402件和1364件,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途徑提出的國際專利申請量(PCT專利)45件。年末全市擁有有效發明專利6389件,同比增長15.1%,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9.04件,比上年提高1.12件。
教育事業
2018年,煙臺市研究生招生1817人,比上年增長12.0%;在學研究生4354人,增長21.2%;畢業生1041人,增長2.0%。普通高校12所,本專科招生6.83萬人,比上年增長6.7%;在校生23.04萬人,比上年增長8.9%;畢業生6.39萬人,比上年增長8.9%。中等職業學校31所,招生1.63萬人,下降14.2%;在校生5.20萬人,下降6.1%;畢業生1.71萬人,下降5.9%。普通高中48所,招生2.81萬人,下降2.8%;在校生8.68萬人,下降2.0%。普通國中216所,招生5.33萬人,增長6.6%;在校生20.51萬人,增長1.9%。國小290所,招生5.39萬人,增長3.9%;在校學生26.43萬人,增長0.1%。特殊教育學校9所,招生106人,在校學生1052人。幼稚園905所,招生4.53萬人,在園幼兒16.39萬人。國小學齡兒童淨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國中應屆畢業生升學率均為100%。
煙臺大學煙臺市高校名單 |
序號
|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辦學層次
|
1
| | 山東省
| 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
|
2
| | 山東省
| 普通公立本科
|
3
| | 山東省
| 普通公立本科
|
4
| | 山東省
| 普通公立本科
|
5 | | 海軍 | 全國重點高等軍事院校 |
6 | | 教育部 | 一流大學建設A類 |
7
| | 山東省
| 獨立學院
|
8
| | 山東省
| 獨立學院
|
9
| | 山東省
| 私立本科
|
10
| | 山東省
| 獨立學院
|
11
| | 山東省
| 公立高職
|
12
| | 山東省
| 公立高職
|
13
| | 山東省
| 公立高職
|
14
| | 山東省
| 公立高職
|
15
| | 山東省
| 公立高職
|
16
| | 山東省
| 公立高職
|
17 | | 山東省 | 公立高職 |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底,煙臺市文化系統擁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10個,藝術表演場所7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5個。年末擁有縣級以上廣播電視電台10座,廣播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12座,全市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100%。
2018年,煙臺市及9個縣市區入選第三屆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縣,建有35家博物館,14家文化館、159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5785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4家公共圖書館、20家城市書房(屋)、4382家農家書屋。首個“雙演”期內,煙臺市推動創作文藝作品70餘部(件),開展巡演400餘場,有效擴大文化消費、豐富文化供給。現代京劇《煙臺解放》入選第八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參與拍攝的膠東紅色主題電影《黨員登記表》入選中宣部“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十大優秀影片,獲第十三屆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文藝精品工程”獎。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底,煙臺市共有各級醫療衛生計生機構5599個,其中:醫院193所(其中,綜合醫院101所、中醫醫院23所、中西醫結合醫院4所、專科醫院62所、護理院3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5262所(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69所,衛生院(街道、鄉鎮)116所,村衛生室2808所,門診部125所,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944所),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26所(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5所、專科疾病防治院12所、婦幼保健院14所、急救中心1所、采供血機構1所、衛生監督所13所、計畫生育技術服務機構70所),其他衛生機構18個。年末衛生技術人員5.01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助理醫師)1.95萬人,註冊護士2.02萬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4.26萬張,其中醫院3.19萬張,衛生院0.59萬張。全市嬰兒死亡率3.17‰,孕產婦死亡率4.40/10萬。
體育事業
2018年,煙臺市新建體育場地316處,新增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6000人,年末達到23576人。1008名運動員參加了山東省第24屆運動會決賽,共獲得金牌415枚,金牌總數列全省第3名;21名煙臺籍運動員參加了第18屆亞運會,共獲得金牌6枚、銀牌9枚、銅牌4枚,其中3人3項破亞運會記錄。全年體育彩票銷售14.52億元,籌集體彩公益金9千萬元。
2019年11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一批全國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城市,煙臺在列。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底,煙臺市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68.52萬人(不含離退休),參加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16.3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631.69萬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24.55萬人,參加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07.1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15.1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30.37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20.84萬人。政府發放的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18元。失業金領取標準由每人每月1000元提高到1337元/1225元(2018年11月起建立失業保險金標準與最低工資標準掛鈎聯動機制,長島、海陽、萊陽、棲霞執行低標準,其他縣市區執行高標準)。城市低保平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590元,人均月補助水平為425.73元;農村低保平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411元,人均月補助水平為255.47元。年末全市共有1.20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68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33萬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全年共發放城市低保資金6347.0萬元、農村低保資金21453.3萬元、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資金11246.7萬元。按照省定扶貧標準,2018年全市2605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全市沒有返貧和新識別貧困人口。
截至2018年底,煙臺市共有收養性社會福利機構222個。其中,養老機構217個(含敬老院),榮軍醫院3個,SOS兒童村1個,兒童福利院1個。全市機構養老床位3.88萬張,年末收留撫養老年人1.6萬人。年末全市共建有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等養老服務設施1315個。全年福利彩票銷售13.8億元,比上年增加0.7億元。全年籌集福彩公益金3.83億元。全市共接收愛心捐款9138.03萬元。市慈善總會募集善款2151.02萬元,實施救助項目23個,發放救助金2105.98萬元,物資折款8100萬元,救助困難民眾3.4萬人次。全市設立慈善義工管理中心32個、義工工作站139個,註冊義工6.2萬人,星級慈善義工超過2.2萬人,全年提供志願服務1300萬小時。
交通運輸
2019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19682.1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6.8公里。年末全市港口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236個,擁有萬噸級及以上泊位97個,其中20萬噸級以上6個、10萬噸級以上23個、5萬噸級以上48個。
全年貨物運輸量27699.52萬噸,比上年下降0.6%;旅客運輸量7386.4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
2018年,煙臺市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44308.01萬噸,比上年增長10.6%,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12684.50萬噸,增長13.5%。規模以上港口貨櫃吞吐量300.16萬標箱,增長11.1%。全年民航旅客吞吐量843.3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9.7%。民航貨郵吞吐量6.12萬噸,增長19.9%。
截至2018年底,煙臺市民用汽車保有量188.67萬輛,比上年末增長0.7%,其中本年新註冊13.22萬輛,下降12.9%;私人汽車保有量170.83萬輛,增長24.6%。民用轎車保有量98.68萬輛,增長7.9%,其中私人轎車94.11萬輛,增長7.9%。年末公交營運車輛3869輛,營運線路361條,運客量39465.77萬人次,其中市區公交營運車輛2158輛,運客量32139.66萬人次。年末營運出租汽車5417輛,運客量9437.4萬人次,其中市區營運出租汽車2183輛,運客量4682.2萬人次。
山東省內首條城際高速鐵路——
青榮城際鐵路開通運營,
青島至煙臺最快列車的運行時間由原來的約4小時30分鐘縮短至約1小時15分鐘,
青島至
威海則由4.2小時縮短至2小時,大大方便了旅客的出行。
環渤海高鐵計畫將於2018年12月開工建設,力爭2021年完工通車。環渤海高鐵時速達350千米,環渤海高鐵線路開通後,將串起
威海、煙臺、濰坊、東營、濱州、德州、
天津、秦皇島、
大連等地。屆時從
北京出發,只需3小時左右便可以直接抵達山東煙臺,品海鮮,賞美景。
民俗文化
煙臺是中國早期文化發祥地之一,早在7000年便形成了繁榮一時的白石文化。魏晉時期,這裡留下的文峰山“魏碑”石刻,開創了楷書法則的先河。隋唐以來,這裡成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1861年煙臺開埠,成為中國北方最早開埠的城市之一, 16個國家在這裡設立領事館。
八仙過海方言
名字來歷
煙臺,就是古時的烽火台。明洪武初年,為了防備倭寇犯境,
膠東半島北部設定“奇山防禦千戶所”,依山勢建築城堡。城堡上也設有烽火台。有了這狼煙墩台,倭寇再也不敢前來擄掠了。。
另有一說煙臺源於
煙臺山。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當地軍民於臨海北山上設狼煙墩台,也稱“烽火台”。發現敵情後,晝則升煙,夜則舉火,為報警信號,故簡稱“煙臺”。煙臺山由此得名,煙臺市也因此而得名。
地方文化
煙臺之名源於芝罘
煙臺古稱之罘,後稱
芝罘。早在
更新世晚期(距今約一二萬年以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夏商以來,中國歷代王朝都十分重視對這裡的統治。
崇拜太陽的先民
煙臺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煙臺市
芝罘區西南部,距今海岸約1.5千米處,7000年前是一個小型港灣,在這裡以海上捕撈和農業生產相結合為主要謀生手段的白石人,創造了燦爛的
史前文化秦始皇三次東巡的地方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曾三次東巡,均在煙臺留下足跡。秦始皇第一次東巡在公元前219年。40歲的秦始皇沿
渤海灣東行,巡視東部海疆,尋找長生不老之藥。秦始皇奉祀“八主”之一的遺址“
陽主廟”,就建在芝罘島陽坡上。煙臺市開發區就有為紀念秦始皇的秦始皇東巡宮。
海上絲綢之路
煙臺海水浴場 煙臺市的航海業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煙臺市區的芝罘灣水深灘平,背有屏障,是一個天然良港。在2000多年前的
春秋戰國時代,已是中國北洋航線上的重要停泊點。1000多年前的唐朝時期,登州(治所蓬萊)是全國著名海口,同廣州、
交州、揚州並稱為四大通商口岸,是北方通向海外的主要
口岸。
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
煙臺是
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1892年,旅居南洋的華僑
張弼士在煙臺創辦了
張裕釀酒公司,聘
奧地利駐煙臺領事做酒師,取得成功。1912年煙臺設瑞豐麵粉廠;1913年設電廠;1913年至1915年,建起5座罐頭廠;1915年
李東山興建鐘廠,同年,
張裕葡萄酒獲國際金質獎;1920年設醴泉啤酒公司。張裕釀酒公司和鐘廠在中國屬最早創業的廠家,罐頭廠、啤酒廠是山東最早創業的工廠。煙臺創造和打破了
世界紀錄協會多項世界紀錄,創造了一批世界之最。
中國近代郵政的發祥地
煙臺是中國近代郵政的發祥地。1868年,煙臺海關即設郵務辦事處,兼辦郵遞外使檔案,這是中國近代郵政的萌芽;1879年,清政府議決在北京、天津、煙臺、
牛莊(
營口)、上海五處試辦郵政,這就是中國近代郵政之先聲了。
市樹市花
2019年10月,煙臺市選市樹為蘋果樹、市花為月季。
節日活動
2014年5月30日,第24屆
中國廚師節在煙臺國際博覽中心開幕。
2014年6月12~14日,第八屆煙臺國際葡萄酒博覽會在國際博覽中心舉辦。
2017年啟動“煙臺人游煙臺活動”,每年固定舉辦,推出大眾游、個性游、深度游、民俗游、購物游、文化游、康養游、掌上游、文明游、帶你游“十游”活動540餘項,納入中國大櫻桃節、漁燈節、啤酒節、龍口南山長壽文化節、招遠黃金節等地域特色節慶。
2017年啟動“煙臺文化惠民消費季活動”,每年固定舉辦,累計投入財政引導資金550萬元,50餘萬市民享受到政府補貼,帶動全市文化消費2500萬元。
2019年,舉辦首屆煙臺市民文化節。
2019年7月9日-12日,中國文化館年會在煙臺舉辦。
2019年5月24日-30日,第二屆世界老年旅遊大會在煙臺舉辦。
2019國際海岸生活節於7月11日開幕,持續至10月。
文保非遺
截至2018年底,煙臺市有膠東革命舊址、遺址等329處。其中,革命舊址、遺址183處,故居74處,紀念館10處,紀念塔、碑22處,烈士陵園17處,烈士墓23處。全市已公布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有47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省級110處、市級152處、縣級192處;已公布的省級優秀歷史建築93處,市級優秀歷史建築199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共普查登錄不可移動文物4962處,普查數量和質量均居全省第一。在省內率先建立起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體系,已公布6批總計129項,其中煙臺剪紙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4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居全省第四位;38個項目入選省級非遺名錄,居全省第七位。14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包括:海陽大秧歌、藍關戲、膠東大鼓、八仙傳說、長島漁號、膠東全真道教音樂、八卦鼓舞、螳螂拳、萊州草辮、掖縣滑石雕刻、黃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煉技藝、漁燈節、煙臺剪紙、龍口冬粉傳統製作技藝。
煙臺人文地圖膠東革命紀念館
膠東革命紀念館成立於2017年6月,其舊址芝罘俱樂部修建於1865年,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膠東革命紀念館作為膠東(煙臺)黨性教育基地的主體館、核心館,於2018年7月1日正式向市民免費開放。紀念館建築面積5600平方米,展陳面積2800平方米,基本陳列包括英雄膠東、奮發圖強、走向輝煌三個部分。
名優特產
以涼粉為主要原料,將涼粉切成小塊,用鍋煎到涼粉外邊成焦狀,並佐以蝦油、醬油、芝麻醬、蒜汁等調料上桌即可。
福山拉麵
福山拉麵(又稱
福山大面),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被稱為中國四大面之一。福山拉麵分實心面、空心面、龍鬚麵三種。
系蓬萊傳統名吃,歷史悠久。麵條為人工拉制(抻面,當地俗稱“摔面”),條細而韌,鹵為真綢(俗稱加吉魚)熬湯兌制,加適量綠豆澱粉,配以醬油、木耳、香油、八角、花椒等佐料,每碗一兩,具有獨特的海鮮風味。
蓬萊小面鮮魚水餃
具有鮮嫩個大、餡多皮薄的特點。
鮁魚、
牙鮃魚都是入餡的佳品。
又名“
白銀如意”,指蒸熟的饅頭個個似白牡丹,故名“開花饅頭”,它是煙臺傳統麵食品種。
盤絲餅
盤絲餅是在抻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精細麵食品,是山東的傳統麵食品種。清末
薛寶辰的《素食說略》中,對用福山拉麵製作的盤絲餅有詳細說明。
糖酥槓子頭火燒
據有關史料記載,清朝末年,山東濰縣城西留飯橋一帶鄉村流行製作一種火燒,這種火燒和面時加水甚少,用手揉不成團,只好在面板上用木槓壓制,當地人遂送其雅號“槓子頭火燒”。
麻渠大糖
煙臺蘋果於2011年5月”獲得國家工商總局頒發的地理標誌證明商標。1871年,蘋果栽培從美國傳入煙臺,煙臺也因此成為了我國栽培蘋果的發祥地。煙臺蘋果具有“果型端正,果面光潔,色澤鮮艷,汁多爽口,果肉鬆脆”五大特徵。
風景名勝
概述
截至2018年底,煙臺市共有國家級旅遊度假區2處,省級旅遊度假區8處。共有A級旅遊景區92處,其中5A級旅遊景區3處、4A級20處、3A級52處、2A級17處。有海陽、蓬萊2處國家級和養馬島、開發區金沙灘8處省級度假區,占全省總數的22%。
煙臺市旅遊景區數量 |
類別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A級旅遊景區數量 | 47處 | 46處 | 60處 |
5A級景區數量 | 3處 | 3處 | 3處 |
4A級景區數量 | 12處 | 14處 | 17處 |
3A級景區數量 | 12處 | 14處 | 18處 |
2A級景區數量 | 21處 | 14處 | 22處 |
景點景區
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省級文明風景旅遊區。位於蓬萊市。景區自80年代對外開放以來,已發展成為以蓬萊閣古建築群為中,以蓬萊水域和田橫山為兩翼,以神仙、精武、港口和海洋 民俗四種文化為底蘊,以山、海、城、閣為格局,包含戚繼光故里、登州博物館、古船博物館、備倭都司府、田橫棧道、海濱文化廣場、黃渤海分界坐標等20餘處景點的 綜合旅遊景區。
煙臺金沙灘蓬萊八仙過海·三仙山旅遊景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由八仙過海和三仙山兩個景區組成。位於蓬萊市北海水浴場。八仙 過海景區遊覽面積5.5萬平方米 ,猶如橫臥在海上 的寶葫蘆,以道教文化和蓬萊神話為背景 ,以八仙傳說為主題。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工業、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旅遊度假區。位於龍口市境內景色秀麗的盧山之中。景區分為宗教歷史文化園、歡樂峽谷和東海旅遊度假區三大部分。主要景點南山禪寺、香水庵、南山道院、靈源觀。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古稱姑余山,主體位於崑嵛山保護區,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首批農業旅遊示範點。境內山勢雄偉秀拔,古樹名木繁多,名勝古蹟星羅棋布。傳說海上仙山蓬萊、瀛州、方丈均由崑嵛山衍生而來,北魏崔鴻在《十六國春秋》中稱崑嵛山為“海上仙山之祖”。現開放泰礴頂、九龍池、無染寺、煙霞洞、岳姑殿五大景區。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山東省“ 十佳旅遊景區”,2008年度 “遊客喜愛的魅力景區”。位於牟平區寧海鎮以北9千米處,面積13.52平方千米。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工業旅遊示範點 、中國僑聯愛國主 義教育基地 。位於芝罘區內,是中國第一座世界級葡萄酒專業博物館,展示了中國民族釀酒工業的百年輝煌歷史。
張裕國際葡萄酒城
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 ,由 張裕集團投資 8000萬元興建 ,主要由張裕卡斯特酒莊 、 張裕國際葡萄酒城之窗和葡萄主題公園等部分組成
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
煙臺開發區海濱,海岸線蜿蜒10千米,沙細灘平,水質清潔,素有“北方第一海灘”之稱。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蓬萊市區蓬長客港附近,與著名的蓬萊閣毗鄰,是集海洋動物展示和科普研究教育於一體的海洋館,被中國海洋學會授予“科普教育基地”。景區占地面積5 .3萬平方米。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清代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後世子孫不斷擴建,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形成規模。莊園占地2萬多平方米,分三組、六院。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海島地質公園、中國十佳避暑勝地、中國十大最美海島。位於煙臺北部黃渤海交界處,景區由32座美麗的島嶼組成,海豹、海鷗、候鳥等生物資游、主要景點有九丈崖、林海烽山望夫礁、仙境源、月牙灣、黃渤海交匯處等 。
煙臺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由煙臺山文物管理中心管理。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止倭寇海上侵擾,在設立“奇山守御千戶所”的同時,在其北山頂建“狼煙臺”,煙臺山和煙臺市名由此而來。包含27幢近代建築,總建築面積15137平方米。
羅山黃金文化旅遊度假區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招遠市區東北部羅山區域,是省級旅遊度假區。羅山是亞洲第一金山,分布著亞洲最大的金礦田一一玲瓏金礦田。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位於海陽市北部山地,是典型的山嶽型自然風景區。據《海陽續志》載:“邑北蘭十五里有招虎,概以虎伏山中,仙家訓之,遂化為石 ,遺蹟宛然,故名。”招虎山屬嶗山山系,主要景點有龍門十八潭、瀑布、地潭、淡竹林、蘆葦盪、觀音峰等40多個景點。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森林公園及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萊州市東南十千米處,先秦至清末一直有道家在此山谷中修煉,故當地人稱為道士谷。有歷代摩崖石刻24處、殿堂12處,四千年前的國君墓及祠堂位於山中。大基山主峰海拔478米,整個山勢成環狀,山中林木繁茂,森林覆蓋率達80% ,草本植物230餘種,野生動物20餘種。
國家3A級旅遊景區,共占地760畝,紀念建築物303處,陵園內收錄20850名烈士英名,安息著包括膠東抗戰時期黨政軍領導人
理琪、林江、
於克恭、王文及戰鬥英雄任常倫,爆炸英雄
王克山等著名抗日英雄。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又名 “小蓬萊”, 位於芝罘區中心。原名“玉皇頂”,清代時為避玉皇大帝諱更名為 “毓璜頂’沿用至今。毓璜頂內的玉皇廟,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殿宇恢弘 ,閣樓高聳,林木蒼翠 ,鬱鬱蔥蔥,主供道教教主玉皇大帝 。 廟東側的“小蓬萊閣” 內供有沉香木呂洞賓雕像,又稱 “呂祖廟”。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芝罘區解放路與廣仁路圍合的三角形區域,全長近1千米 ,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6萬平方米 ,主要由廣仁路、共和里、春德胡同 、十字街以及後期建築的現代樓宇五部分構成。
國露寺佛教文化旅遊區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坐落在福山區合盧山下。寺院始建於唐朝開元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寺院建築群規模宏大,殿堂雄偉壯觀,設有內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累計百餘間,出士石碑三十餘塊。
國家AAAA 級旅遊景區,位於棲霞長春湖畔,由道教全真龍門派創始人丘處機於公元l191年以故居為觀主持修建,占地28萬平方米,大小殿堂34座。景區建有高22米的天下第一“道”字大門、三清殿和9.5米高的三清銅像。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峰山又名文峰山,俗稱筆架山,位於萊州市東南7.5千米處。這裡名勝古蹟眾多,自南麓至山頂,分布歷代刻石37處。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是以鐘錶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館址位於煙臺百年老街廣仁路21號,是有百年歷史的文物保護建築群。鐘錶文化博物館匯集古今中外鐘錶,展現了從中國古代計時儀器到近現代鐘錶文化。
地雷戰旅遊區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海陽市
朱吳鎮,是1962年經典影片《地雷戰》的主要拍攝地,入選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和遺址名錄。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坐落於牟平城區南部,主要包括紀念館、紀念廣場、紀念林、碑林和追思大道5部分。紀念館總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利用現代化的館陳方式介紹楊子榮的英雄事跡,再現其參軍前在家鄉牟平的生活場景,全面展示牟平紅色文化及革命史。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福山區河濱路與英特爾大道交匯處福山文博苑。文博苑項目自2009年紀念王懿榮發現甲骨文 110周年紀念儀式破土動工到 2014年 正式建成完工。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芝罘區北部海濱,屬集古蹟遺址、國防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濱海風景區。東炮台始建於清光緒年間,因景區內自岱上的一座清末古炮台而得名,是中國北方保存較為完整的海 防設施。主要有古炮台區、海景苑區、海豹灣區、揀拾灘區及觀海樓道、環太平洋公園等20多處景觀。
煙臺膠東文化廣場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煙臺市萊山區,地理位 置優越。景區占地面積21. 84萬平方千米 ,總建築面積 約40萬平方米 ,包括公益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兩部分。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位於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長島縣南北長山島,總占地面積5平方千米。
國家AAA級景區,位於“中國恐龍之鄉”煙臺萊陽市,是以白堊紀地層、古生物化石為鮮明特色,同時涵蓋地貌景觀、水體景觀等多種地質遺蹟的綜合性地質公園。公園分為萊陽白堊紀地質博物館和張和國際樹化石林兩個景點。博物館占地面積約3690平方米,館內展陳面積近2000平方米,是膠東地區唯一的以展示白堊紀恐龍動物群、恐龍蛋化石群、熱河生物群三大生物群共生為特色的博物館。張和國際樹化石林占地面積約為5.5萬平方米,展示了來自世界各地7個國家和地區的珍稀樹化石近400株。
文化場館
煙臺市文化館
煙臺市文化館是國家一級藝術館,建築面積6700平方米,主要從事民眾文化活動、普及社會藝術培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工作。
煙臺美術博物館
煙臺美術博物館成立於1984年,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地市級美術博物館。為山東省美術館聯盟副理事長單位,省級精神文明單位。
煙臺畫院
煙臺畫院成立於1982年8月,是一所集美術創作研究、美術作品展覽、學術交流合作、基層美術培訓、當代美術作品收藏為一體的美術研究機構,擁有900平方米標準展廳和1300平方米的辦公區、藏品庫。
煙臺民俗博物館
煙臺民俗博物館成立於2010年,隸屬於煙臺市博物館,地址在煙臺福建會館。福建會館始建於清光緒年間(1884年),竣工於1906年,時有“魯東第一工程”之稱,是具有閩南風格的古建築群。館內有媽祖文化陳列以及煙臺近代家居陳列等多個展廳,是集中展示煙臺地方民俗風情和弘揚媽祖文化的專題博物館。
當地名人
歷史名人
| 字君房, 秦朝著名方士,率領三千童男女自山東沿海東渡,足跡遍及 韓國南部與 日本。 |
| (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 黃縣人,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 |
| (?——220年),字公河, 東萊人,東漢時期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 |
| (1148年—1227年),字通密, 棲霞人,道教 全真道掌教、 真人、思想家、文學家、醫藥學家。 |
| (1463年—1545年),字維之,掖縣(今萊州市)人,明代重臣,官至 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
| (1528年—1588年),字元敬,蓬萊人,明朝抗倭名將,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
| (1601年一1645年),字仲及, 萊陽人,明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 |
| (1613年—1695年),字人岳,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中進士,授戶部主事,累官至 戶部尚書。 |
| (1614年—1673年),字玉叔, 萊陽人,清八大詩家之一。 |
| (?—1767年),字思及,山東福山人,清朝大臣 |
| |
| (?—1802年),福山人,清朝將領。武進士,授頭等侍衛,累遷廣西潯州協副將。 |
| (1845年—1900年),字正儒,福山縣人,金石學家,甲骨文的發現者,愛國志士。 |
近當代
近代名人 |
---|
| |
| (1841年-1916年),字弼士,煙臺張裕葡萄釀酒創始人,著名愛國華僑、民族實業家。 |
| (1866年-1937年), 山東福山古現村人,1933年,曾任天津市市長。 |
| |
| (1873年—1914年),字子鑒,黃縣(今龍口市)人, 同盟會山東主盟人, 國民黨山東支部理事長。 |
| (1874年—1939年),字子玉, 蓬萊人,民國直系軍閥。 |
| (1898年—1967年),出生於 蓬萊,創辦了《 時代周刊》。 |
| 中國第一個留學哈佛的學者、中國現代法學家、政治家 |
| (1908年—1938年),原名游建鐸,河南太康人,中共膠東特委書記,膠東軍政治委員會主席、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司令員。 |
| (1917年—1947年),牟平人,在東北剿匪、土地改革。 |
學術界
其他 | | 中國女航天員。 |
| |
|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
| 農民發明家,被稱為“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 |
|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化學部
| | 分析化學、環境化學家。 |
| 分析化學家、教育家。30年代以化學法測定鐵原子量,所測得的數值沿用多年。 |
地學部
| | 化學海洋學與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家。 |
| |
| 海洋地質學家,中國海洋沉積學研究的開拓者之一。 |
數學物理學部
| | 祖籍 掖縣(今 萊州市), 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中國核能之父。 |
| 數學家。 |
| 天體物理學家。 |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 | 生物物理學家。 |
| 植物分類學家。 |
| |
| 醫學生物化學家,他研製的“實研二號”、“實研三號”代血漿已用於臨床。 |
技術科學部
| | 電力系統專家。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 | |
| 人工智慧套用和多媒體技術專家。 |
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 | 香料專家。 |
農業學部
| | 海水養殖專家,培育出我國第一個海水養殖動物新品種中國對蝦“黃海1號”。 |
| |
化工、冶與材料工程部
| | 軋管工藝與設備專家。 |
醫藥衛生學部
| | 臨床醫學眼科學專家,我國角膜病專業的領軍者和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的開拓者。 |
| 分子生物學專家,長期致力於蛋白質結構與抗原性關係的研究。 |
| 天然藥物化學家,致力於中草藥化學成分結構鑑定與合成研究。 |
| 內科腎臟病學專家。 |
| 化學製藥專家,首創抗瘧疾新藥—腦瘧佳、全化學合成黃連素中國頭孢第一人。 |
| 神經外科專家,中國神經外科事業的開拓者和創始人之一。 |
土木、水與建築工程部
| | 防護工程專家,對我國效應試驗和防護工程技術理論發展有突出貢獻。 |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 | 液體火箭發動機與運載火箭設計專家, |
| 維修工程、表面工程和再製造工程專家。 |
| 農業機械設計製造專家、拖拉機專家。 |
城市榮譽
稱號 | 時間 | 授予單位 | 備註 |
社會文化方面 |
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 1999年 | 中央文明委 | |
2002年 | |
| 2005年10月26日 | 煙臺市等九個城市被授予該稱號 |
2009年1月 | 煙臺第二次蟬聯這一稱號 |
2011年12月20日 | 煙臺市實現文明城市三連冠 |
2015年2月28日 | 煙臺成為全省唯一、全國僅有的兩個“四連冠”地級城市。 |
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城市 | 1993年 | 中央綜治委、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 煙臺市首次榮獲該稱號 |
1997年 | 煙臺市第二次榮獲該稱號 |
2001年 | 煙臺市第三次榮獲該稱號 |
2005年 | 煙臺市第四次榮獲該稱號 |
2009年5月18日 | 煙臺市第五次榮獲該稱號,再次確認“長安杯”榮譽稱號。 |
2013年5月31日 | 1992年以來,煙臺市連續第六次獲此殊榮,是全國獲得“六連冠”的兩個城市之一。 |
2017年9月 | “七連冠”此殊榮,第四次授予“長安杯”。 |
全國文化模範市 | 1995年4月 | 國家文化部、人事部 | 當時全國僅有7個地級市獲此殊榮 |
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 | 1995年9月 | 國家科技部 | |
1998年 |
全國文化先進單位 | 2014年12月18日 | 文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 萊州市、長島縣、龍口市、牟平區、蓬萊市、招遠市榮獲“文化先進縣市區”榮譽稱號 |
| 2013年7月28日 | 國務院 | 《國務院關於同意將山東省煙臺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覆》 |
第二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 2013年11月6日 | 文化部、財政部 | 全國共有32個城市入選,煙臺市成為山東省唯一的入選城市。 |
中國投資環境金牌城市 | 2006年11月11日 | 世界銀行 | 世界銀行在杭州召開的第四屆中國投資環境論壇上發布《政府治理、投資環境與和諧社會———中國120個城市競爭力的提升》報告 |
全國雙擁模範城 | 2007年12月27日 | 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民政部、總政治部 | |
| 2017年6月28日 |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 |
國際葡萄·葡萄酒城 | 1987年6月15日 | 國際葡萄酒局 | 中國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 |
2017年中國最安全城市 | 2017年12月21日 |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 | |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 2017年12月24日 | 世界城市世界企業研究會(WWRA)等 | |
2017年度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 | 2017年12月26日 | 世界城市世界企業研究會(WWRA)等 | |
2017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 2017年12月29日 | 世界城市世界企業研究會(WWRA)等 | |
2018暢遊中國100城 | 2018年4月12日 | 中國西北旅遊行銷大會 | |
2018年城市產業競爭力全國排名第27 | 2018年11月 | 第六屆國家城市發展市長論壇 | |
2019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 2019年11月 | 中國信息協會信用專業委員會等 | |
“2019年中國康養城市排行榜50強”第36位。 | 2019年12月 | 中國健康養老產業聯盟 | |
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第336名 | 2019年12月26日 | 全球城市實驗室(Global City Lab) | |
旅遊方面 |
| 2004年10月 | 國家旅遊局 | 煙臺市以892分的好成績入選該行列 |
最佳中國魅力城市 | 2004年10月12日 | 中央電視台 | |
中國最美麗城市 | 2009年7月8日 |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 | 2009年度中國十大最 美麗城市排行榜,煙臺以75.408分的總成績高居榜首。 |
2012中國最佳休閒城市 | 2012年10月31日 | 中國旅遊協會休閒度假分會 | 以國家旅遊局課題“中國休閒城市發展綜合評價體系”為理論依據舉辦的大型活動 |
2012年中國特色休閒城市—好客休閒之都 | 2012年10月31日 | 以國家旅遊局課題“中國休閒城市發展綜合評價體系”為理論依據舉辦的大型活動 |
“避暑旅遊城市” | 2013年7月18日 | 中國旅遊研究院與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 《2013年中國城市避暑旅遊發展報告》,在綜合了氣候舒適度、景觀游賞度等4個指標的基礎上,公布了全國60個主要旅遊城市的避暑旅遊狀況,其中8月份煙臺為第一。 |
2014最佳旅遊度假目的地 | 2014年12月21日 | 國際旅遊度假目的地論壇 | 煙臺市榮獲該稱號 |
2014最佳濱海旅遊度假目的地 | 2014年12月21日 | 海陽市和蓬萊市榮獲該稱號 |
環境保護 |
| 1998年12月25日 | 國家環保總局 | |
| 1999年10月 | 國家建設部 | |
| 2003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 |
| 2003年11月 | 國家建設部 | 通過複查,保持榮譽。 |
| 2005年10月3日 | 聯合國 | 煙臺是當年中國唯一的獲獎城市 |
全國綠化模範城市 | 2012年10月 | 全國綠化委員會 | |
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 | 2014年10月25日 | 2014(第六屆)中國國際生態競爭力大會 | |
| 2016年9月19日 | 國家林業局 | |
2017年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排名第34 | 2018年4月18日 | | |
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33 | 2018年12月 | | |
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第8名 | 2018年12月 | | |
市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 2019年2月2日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 |
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第24 | 2019年8月 | | |
| 2019年9月 | | |
中國城市綠色競爭力排名第28 | 2019年11月 | | |
| 2019年11月 | | |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第44 | 2020年1月 | | |